第一篇:二年级语文下教学反思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
迎宾路小学张学飞 《数星星的孩子》是一篇融描写人物、科学知识、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优秀教材。这篇课文语言生动、简洁、优美,处处透着童趣,显着童真,又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对孩子们充满着无穷的吸引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处理好科学知识介绍和学生语文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注意抓住思想内容与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要让孩子们真正地走进文本,体会星空的美,感受张衡勤于观察,乐于思考的品质,需要教师引导下的深入地阅读,让孩子们自读、自悟、自得。在读中获得愉悦地享受,在读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一、识字教学与阅读结合,充满情趣,体现识字效率。
在初步感知课文时,要求读准字音与读通课文相结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在自读生字时,出示学生感兴趣的星星宝宝,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于认生字,然后,通过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加以检查、正音及巩固。
二、采用多种阅读的方法,体会阅读的乐趣,培养阅读的能力。
1、图文结合,多元感悟,感受星空的美。
“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洒在碧玉盘里。”我让学生自读自悟,在句子教学时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训练。我先让学生读读,谈谈你感受了什么?然后通过生动的描述,让学生体会夜空的美。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星空的美,星星的多,星星的亮。孩子们在朗读中体验,又将体验融入朗读中,将这句话读美了,读出感情了。接着我又请孩子们看图自已感受星空的美,融入孩子们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观察、说话,将文本内化的同时,又引领学生们产生新的感受。让学生对星空的美感受得更深刻,更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实际。
2、情境中体验,深化学生的感受。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先带你们去看看美丽的星空,你们愿意吗?” 在教学时,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验为主线”的原则,组织课堂教学。如教学张衡怎样数星星这几个动词时,没有“纸上谈兵”讲意思,而是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自己做一做、自己数一数,在情境中体验。这样,有动有静,动静搭配,既使学生学得快乐,又通过情境体验代替了教师的千言万语。接着问孩子们想对张衡说些什么?孩子们就有话可说了,因为他们有了这样一种情感的体验。这种感受也就深了。
3、自读、自悟、自得,在角色体验中感受张衡数星星的决心和对星空的认识。在进行二、三两小节的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己去读,去体会奶奶对小张衡的疼爱,学着奶奶的语气笑着劝劝张衡。从中他们体会到了张衡不是第一次数星星,体会到奶奶认为星星是数不清的。
读读张衡的话问问学生感受到了什么?让学生在一遍遍的自读中去感悟张衡数星星的决心之大。读懂他已经知道了一些关于星空的知识,这与他不停地数星星,认真地数星星是分不开的。
最后让孩子们进行角色体验,分别读读奶奶的话和张衡的话。加上表情和动作。让孩子们在角色体验中感受到不同人物的不同的情感。
整堂课中,我运用了非常漂亮的课件,将孩子们带入到了真实的情境中,所以孩子们看到了,感受了,也投入了,整堂课中,他们的精神是饱满的,情感是愉悦的。他们学着张衡,感悟着张衡,相信他们对于认真观察,善于思考,一定会有更新的认识。
《阿德的梦》教学反思
迎宾路小学张学飞
这是小学二年级下册的一篇阅读课文:乘坐飞船可以到火星上旅游了;月球上可以定居了;打电话不只是通话。而且能看见通话的人了;地球上购物可以不出家门,在地球上可以预订月球上的物品了„„哦,原来这是阿德的梦!这个梦多么有趣啊!我先带者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与他们一起入阿德的梦境,分享阿德的幸福与快乐,然后让孩子闭上眼睛来个“白日做梦”。再向小伙伴们说说自己的“梦”,课堂气氛还是非常的活跃。其中的几个环节让我感触最深:当我说的现在中国的载人飞船也上天了,你们知道了吗?还没说完,就有许多同学“神五”“神六”脱口而出,有的干脆站起来说“我知道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驾驶神五成功发射„„”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哦,这些小家伙们知道的还不真不少,这让我感到他们平时对这些方面一定非常关注,他们的表情、语气中带着自豪,为中国自豪,他们的视野并非只局限于书本。当提到阿德的梦,你认为哪些已实现了,哪些还没有?你有哪些了解?
生:“可视电话”已实现了,双方打电话不仅能听见声音,而且还可以通过视频看见对方。
生:“网上购物”也可以了,我妈妈经常从网上买化妆品、衣服,还给我买了许多开发智力的玩具呢,比超市里的经济,还便捷。„„许多同学还搜集了有关的天文知识,侃侃而谈。可以看出孩子们不只有梦,更有实现梦想的强烈愿望。教学中有一个环节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心目中的未来世界什么样? 先给了他们两分钟时间做“白日梦”,先后前后交流,最后学生发言: 生:我想未来的世界人们居住的不这么密集,都分布到其它星球上去了。到处是绿色、大树、草地。出门就能呼吸到带着花香、草味、湿润的新鲜的空气。生:我梦想我们未来有一个非常宽敞、舒适的家,家里设置的非常温馨。生:我梦想以后会有一种特制的伞,走在炎热夏天的马路上,撑开它就非常的凉爽。
原来想象无处不在,关键怎样引导孩子们走进想象的空间,让孩子的想象尽情发挥。在孩子们心目中,未来世界要什么,就有什么,想去哪,就能去哪里,科技要多发达就有多发达。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孩子的心目中的一切是鲜活的,可以和自己对话的,也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愿变成现实的。想象展开了孩子的智慧,想象带给了孩子无比的快乐和幸福。
《恐龙的灭绝》教学反思
迎宾路小学张学飞
《恐龙的灭绝》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组的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全文以科学家们关于“恐龙灭绝”的说法为线索,介绍了恐龙灭绝的几种原因。今天送教下乡,我执教了《恐龙的灭绝》一课,从预设到生成,我深入地思考一下,有亮点也有诸多不足,记下自己的偶感,以期待自己的进步。
1、利用恐龙模型导入。
同学们看,老师给你们带什么来了?(出示恐龙模型)你们认识它们吗?(生回答同时板书:恐龙)你对恐龙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2、老师展示恐龙图片,并简单介绍恐龙的相关知识。
3、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加上声情并茂的解说导入课题。
师:我们刚刚看的图片是大约两亿年前,地球的主人,那时候地球上还没有人类,它们到处漫游,足迹遍及整个世界。请看课文的插图(140—141页)老师讲解并补充资料:你们看,这就是大约2亿年前的地球,到处都是恐龙,大的恐龙有几十头大象那么大,小的只有一只鸡那么大,它们有食肉的、有食草的、也有杂食的,你看,各种各样的恐龙有在天上飞的,有在地上跑的,也有的在水中玩耍的„„
探究新知的环节我分两大部分进行了,一是、读文识字;二是感悟课文
我个人认为一、二年级属于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还应放在识字和写字上,遵循的原则仍然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具体的语言环境。据此,我预设了如下的识字、写字的环节:
1、请同学们打开书140页,轻声、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课文中的生字宝宝等着和你们交朋友呢?快去认识认识它们吧!(学生自己用自己习惯的、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生词)
3、老师检查认读生词情况(出示生词卡片:齐读、小老师领读、指名读„„)
4、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出示字卡:齐读、开火车读的同时组词、说话、说识字方法„„)这四个环节中也是有梯度的,重点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自主学习为主、合作学习为辅、然后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全班交流识字方法,顺遍指导书写一两个字。
感悟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初步了解恐龙灭绝的几种说法,基于此我只是让学生自己读书用序号标出几种说法的序号,并用简单的词语概括(冻死说、饿死说、偷吃说、传染说、雄性说)并适当拓展,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一想,还可能是什么原因让恐龙灭绝了呢?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我在思考:低段的阅读教学若上公开课到底该怎么选择?是如这节课的设计一样既识字、写字也感悟课文?是专门识字、写字?还是上课伊始只是简单的复习字词的掌握情况,把重点放在感悟上?
以上就是我对《恐龙的灭绝》这堂课的一点点教学反思,每一次磨课都让我有很大的进步,但困惑也总是接踵而至;每一次活动也都让我明白:想成为一位好的语文教师,是要靠勤奋努力的。知识的海洋太宽太阔了,我只采撷了大海中的几朵浪花,我还需乘风破浪,继续前行„„
《丑小鸭》教学反思
《丑小鸭》是人教版二(下)的一篇课文,也是安徒生非常有代表的一篇童话故事,寓意是非常深刻的,可是一个二年级的孩子是无论无何也不会真正理解安徒生先生写这篇童话的真正用意的,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孩子理解课文内容,指导他们读好这篇童话才是教学的真正难点和重点。
一、读准读好课文
“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途径,它应该成为课堂的主题活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始终牢牢把握住让“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读”这条主线组织教学,给予学生读的时间和空间,并借助一定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和空间。例: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从读得正确到读出一定的语感;默读课文是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指名读,男女分角色读,这些多种的读书形式让孩子在读中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二、想象是理解和朗读之间的桥梁
课堂上,我多处让学生发挥想象,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比如:你是丑小鸭的朋友你会怎样嘲笑他?如果你是丑小鸭你会想些什么?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生活经验,并让他们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课文,让他们用稚嫩纯真的童心自由地去体验自然,想象会潜移默化地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有所感悟,有所提高。
三、语言文字积累也很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再三强调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引导学生加强语言积累、加强感悟,例如:在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中,我抓住“欺负、讨厌、孤单、讥笑”等词语重点理解,他们更能深刻感受到丑小鸭所遭遇的悲惨命运。课文中的很多词语课后我也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写一写,记一记这样会对他们今后的写作打好基础。
第二篇: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
课文记叙了小鹿在家门前种了一丛玫瑰,因为脚受伤而没有看到玫瑰花开的境象。但听到了黄莺和微风的感谢后,又非常高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也能从中得到快乐。在写作特色上,本课从不同角色的角度进行描写,安由浅入深的推理方法去安排的内容。故事的表层,由憧憬到失望,由惋惜到高兴,在巧合中表现出趣味,从而也蕴含着美化环境的意义。
在教学本课的思想上,力求从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从读中感悟课文中所蕴涵的情感。”以“读为主线”采用不同的方式读,个人读、小组合作读、分角色读、齐读、引读、范读、表演读等。力求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在积极的状态,以“读”达到教学目的。(“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也会幸福;给予别人快乐自己也会得到快乐”这是本课的难点)
一、本课的设计主要体现“以情感变化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感悟为手段”的新课理念。让学生在步步推移的读中,以具体语言为载体,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让学生通过“读”体会出小鹿的玫瑰花所传递出“能够给别人快乐,自己也会得到快乐”的朴素哲理。
二、注重朗读。从读的层次上,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到读中理解,读中感悟,环环紧扣,层层深入。从读的形式上,根据学生实际,课文的特点及教学目标,分别采取了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引读、表演课本内容等。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在积极的状态之中。(如、指名表演加深理解,演小鹿者要创造性地表演“一瘸一拐”地来到门外未看到玫瑰花的情景。细心地揣摩小鹿没看到玫瑰花的心情,从中感悟“惋惜”一词的含义。接着又是“黄莺”“微风”的出现,体会小鹿心情变化。让学生通过不断的角色体验,体悟到小鹿前后心情的强烈反差。同时,文中“弟弟”的两次说话具有拓展性,“既源于本义,又高于文本”引导学生扎实而灵活地训练。)
三、分角色朗读,表演读去激发学生兴趣,去激活学生思维,这是深化阅读的有效“灵方”(从动作、表情、语气等方面进行评价)“揣摩角色的表情和语言”是实实在在的阅读感悟过程。
四、拓展实践。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对比写法”(作者通过“惋惜”与“高兴”前后对比,让学生在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当小鹿一朵花也没看到时,鹿弟弟惋惜地说:“这玫瑰你白栽了。”与“当听到……说:“你的玫瑰没有白栽。”)指导学生练习写话时运用这种对比的方法。适当简介对比的种类“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横向对比”是指贬低一个,褒扬另一个。“纵向对比”是由于时间的变化而形成对比。本文就属于纵向对比。(紧抓课后问题,共渡难关。如、为什么说小鹿的玫瑰没有白栽呢?)
通过以上教学思想,课堂氛围很好,学生的学习情绪浓厚,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有渴求获知的欲望,作业效果较为理想,本课的教学是务实的。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2
《北京亮起来了》是一篇写得很美的文章,文中不仅用词优美,所描写的画面更美。因此在本节课上我力图让学生在读中感受首都北京灿烂迷人的夜景。我让学生全方位的读书,有个人读,引读、齐读、赛读,小组读,男、女同学分别读,感悟后读等,让学生在读中自解、自悟。在“读”中领悟词句的意思;在“读”中升华了情感;在“读”中积累了优美的语言。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我鼓励学生大胆开口,为他们提供表达的机会。通过个人说,大家说,讨论说等形式,让他们表达自己感受,表达见解。并且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在看、读、划、问、说、之中学得轻松自如,生动活泼。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3
《女娲补天》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的是我国古代流传已久的神话故事。本文自然灾害场面描写生动逼真,全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想象奇特丰富。学习本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受到我国历史文化的熏陶,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感受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民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要求学生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边想象画面。了解女娲为什么要补天以及补天的过程,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劳苦大众,不怕危险、勇于奉献的精神。
回忆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感慨颇多:
一、质疑问难,引出精彩
在学生读课题后,我问他们想知道什么。学生的问题提的很好,提出了两个中心问题“女娲为什么补天”和“女娲怎样补天”。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就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以“女娲为什么要补天?”为主线展开教学,在引读、想象、体验中感受灾难来临前人们幸福的生活和灾难来临后可怕的情景。在学习灾难来临后的可怕这一自然段时,学生又出乎我意料地质疑“为什么天会塌下一个大窟窿”。这时,我正迟疑要不要给他们讲讲共公怒触不周山的故事时,没想到班里又小手如林,“老师,我知道为什么天会塌下一个大窟窿,那时因为水神和火神打架时”“老师我也知道这个故事叫《共公怒触不周山》,我也看到过的。”我感叹孩子们丰富的课外知识,这是课
外书给他们带来的知识,正是他们质疑问难的精神,才使他们的这一课外知识得以展示,也使课堂出现了精彩的亮点。
二、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应该是阅读教学的永恒主题,“以读为本”应该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在这节课上,“读”贯穿始终,对学生读课文除了每次都有要求外,读的方式也有所不同:集体读,个别读;大声读、默读等等。不同形式的读也是有不同的功能。默读有利于对文字的揣摩;出声朗读能加强感受、增强记忆;指名朗读可以给对文本有不同感悟的学生施展个性的空间;自由朗读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感受文本,品味语言。集体朗读有增强气势、激发共鸣的功能同时,为了更深入、准确地体验情感,我指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来做文章,通过细心揣摩,入情入境地朗读,使学生获得情感、升华情感。
三、挖掘课文的空白点,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课文的文字浅显易懂,表现人物精神的关键语言文字也是不难理解的,但如何从浅显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来,确实需要利用想象挖掘文本的空白点,将文本再创造,以充实内容,使人物形象饱满,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所以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补白想象:让他们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说得很好。有的说:“我仿佛看到洪水冲来,房屋倒塌,人也被冲走。”有的说:“我仿佛看到孩子们在哭着寻找爸爸妈妈。”在这些补白想象中,进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4
《小鹿的玫瑰花》是一篇能够引人思考而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在美好的春天,小鹿栽下了一丛玫瑰,“他常常去松土、浇水”,期盼玫瑰早日开花。然而,当玫瑰快要开花时,小鹿因跌伤了脚不能走动而没能看到玫瑰花。课文围绕“小鹿的玫瑰是否白栽?”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引发思考。故事的深层,蕴含着美化环境的意义,以及在为他人创造幸福生活的过程中自己也体验到幸福和快乐的思想。在这个过分崇尚自我的社会中,这篇课文的教育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体会这一层深意,我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森林中见过小鹿玫瑰花的小动物:“听了黄莺和微风的话,很多小伙伴也赶来了。你看,我们也看到闻到小鹿的玫瑰花了,我们会对小鹿说什么呢?”创设情境,说话练习。课堂上的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小蜜蜂”说:“小鹿,我采过你种的玫瑰花的蜜,可好吃啦!现在想起来我的嘴里还甜甜的呢!” “小蝴蝶”说:“小鹿,我见过你的玫瑰花,可美啦!每天我们都要到玫瑰丛中跳集体舞,大家都说:‘这是一幅多么美的图画!’”“小兔子”说:“小鹿,我戴过你的玫瑰花,朋友们都说我是森林中最漂亮的小兔子!”……孩子们拥有的超凡的想象力是他们最大的财富,只要我们努力挖掘,就一定能收获惊喜。精彩的回答已给“小鹿的玫瑰是否白栽?”这一问题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不需喋喋不休地说教,孩子们已能深深体会到小鹿的玫瑰给大家带来的快乐。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给人快乐的同时,小鹿也收获着快乐。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5
二年级下北师大版八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个开放性的单元,教学内容通过整合分为几个部分:
1.通过看图,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学习生字、新词,知道一些体育运动名称。
2.在认一认、读一读的学习活动中了解体育知识,感受体育魅力。
3.利用办板报、制作“光荣榜”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4.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制订锻炼计划等活动,增强学生的锻炼欲望。通过对以上教材分析可以发现:《体育世界》这个单元,内容多、容量大、识字量大,需要处理的信息很多,必须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利用和深度的挖掘才能完成任务。于是我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整合教材,提高效率
面对这么多的教学任务,必须对教材进行整合、合理安排。于是,以体育为线索对整个单元的教材进行重新组合,选取需要的部分进行合理的规划使用,然后分成了四个板块:体育名言、精彩赛场、奥运之窗、奥运英雄,用内容把四个板块连接在一起,用体育名言引出运动的重要,用重要的体育运动引出体育项目的分类,用体育项目的分类引出奥运之窗,再由奥运之窗引出奥运英雄,环环相扣、内容递进,使整个教学显得严谨有序、井井有条,而不是杂乱无章。这样,整堂课容量大、信息多、效率高,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二)总结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二年级低段仍然以识字教学为主。这堂课总共教了二十四个词语,其中包括九个会写的字、三个句子,按照常规的教学任务是无法完成的,通过方法的指引,更多地让学生靠自学来完成任务。方法分四个步骤:
1.认、用猜一猜、问一问、查一查的.方法来认字。
2.想、拿到一个字要学会分析这个字的字形,它是怎么组成的,形旁是什么,声旁是什么。
3.写、写字时注意什么地方容易错,怎样写才好看。
4.用、用这些字组词、造句、写话、写文章。
以上四个环节就是识字的四个步骤,整个教学过程一直贯穿着方法的总结和指导,同时这也是小学二年级下期一至八单元的识字方法的一个小结,从九单元开始就要培养运用这些方法培养学生自己识字的能力,及时地总结方法才能够培养学生的能力,给他们方法的指导。
(三)图文并茂,形象直观
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形象直观为主,这堂课制作了精美的课件,辅之以视频和音乐,把课文上的插图和精美的图片配以文字展示给学生,给学生以感官的刺激。学生看图和识字结合在一起,以图促识字,以画求认字,丰富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深深地吸引住了学生。
不足之处:
1.整堂课虽然设计精美,容量大,但学生接受起来显得比较吃力,一部分学生的思维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对课堂内容消化不良。
2.由于一部分学生的消化不良,他们的情绪就没有被及时调动起来,课堂发言不够踊跃,气氛还不够活跃。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6
在教学《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时,我让学生在读中落实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领悟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我是分以下几步来展开的:
第一步:让学生自主读第一节,启发思考: 这个孩子在玩具柜台前想干什么?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说说自己的理由。
第二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深入体会小男孩对玩具汽车的喜欢之情。从小男孩在玩具柜前的表现入手,抓住人物的外在表现,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为理解下文小男孩的异常决定,体会人物的品质打下坚实基础。自主讨论的方式,同有感情地朗读相结合,训练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第三步:在深入研读课文后,分组研究讨论:小男孩那样喜欢小汽车,为什么不买一辆呢?结合课文内容,抓住“为什么喜欢却不买”这个核心问题,统摄文章的主体部分。利用对话较多的行文特点,从读中理解。学生在挖掘人物内心世界的过程中,避免了繁琐的分析,提高了教学效益。同时强调自读自悟,引发学生的想象人物的内心世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增强学生的感悟,丰富学生体验,并从中受到人物优秀品质。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7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学史上,古代诗歌是五彩缤纷的文学殿堂里最耀眼的瑰宝,是灿烂的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从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泱泱大国的诗风词韵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诗歌短小精悍,字字珠玑,常常是一字惊人,一字道破天机。锤炼的语句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一段精彩的叙述。读者在诵读过程中,大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神游万仞。学习积极健康的古诗,不仅能够提高个人的文学素养,对于人类的高尚情操的培养也大为裨益。新教材选编的古诗,集思想美、语言美、艺术美、形式美于一体,同时,在课后又编了小学生古诗教学70首。可见在课改的今天,古诗文学习的重要性。那么,如何进行古诗文的教学呢?
虽然,我个人对古诗是情有独钟的,但是我始终认为古诗教学教师本身应该有深厚的功底,而我自己还好象欠缺了许多,加上古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韵味,更是无法将自己的理解准确地传递给学生。而且,我认为,小学生诵读古诗应该有一定的文化、语言积淀。因此,我虽然喜欢古诗却不感轻易尝试。这次之所以选择上古诗,源于几个原因。一是去年在网上看到全国第五届阅读教学大赛上,王自文的古诗教学课堂实录,虽然,我没有亲临现场,但也看得心潮澎湃,网上更是好评如潮。于是,有一种想尝试的冲动。其二是因为去年的平湖双高课选了许多古诗,难度很大,我也想挑战一回自己,最后是因为,我觉得教材选择这么多古诗肯定有它的道理,作为教材,我们肯定要教,而且要教好,于是,我就大胆的尝试了一回,因为女儿生病了,
所以偷了点懒,选择了去年备好的一份一年级的教案。由于自己的水平和一年级学生的底蕴还不够,所以,尝试可能不是很成功。下面,我就把自己的教学意图和大家商讨一下。
一、诵读──纵情地渲染诗味
读书百遍,熟读成诵,是语文教学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许多有识之士认为,要抢救儿童记忆的黄金时代,摒弃繁锁的讲解,在青少年中实施中华古诗文的诵读工程是非常有必要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蔡玉琴老师在关于人教版小语教材中特别提到: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顺应儿童喜读好背,记忆力强的特点,鼓励学生多读多背,教学重点放在读、背和识字写字上。古诗内容教师一般不要主动讲,生字词稍加解释,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作简要回答,要把时间放在熟读成诵和识字写字上,切不可逐字逐句讲解。新课标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大量事实证明:低年级学生学古诗,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地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低年级古诗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始终以学生读书为本。于是,在初读古诗时,我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划出生字,做到读准音,不丢字添字,把诗读正确流利。自读后,又指名个别学生大声朗读,让学生相互评议,让他们纠正指导读错的字词。接着变换多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同桌读、齐读。为了激发读的兴趣,我又建议举行朗读比赛,组内朗读后推荐比赛读,分男女生读、全体读等,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
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短短10分中左右的时间,学生读诗不下八遍,学生读得不累,而且越读兴致越高,他们的朗读一次比一次读得有味,大多学生能够熟读成诵,当堂背诵是根本不成问题。
“诗是有声的画”。在安排充裕的时间给学生反复朗读,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我又以配乐吟诵做示范,学生吟诵的热情更高了,吟诵的效果也更好了。学生就是在熟读成诵的过程中,加深了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美的滋养和艺术美的熏陶。同时我又围绕诗的题眼“所见“,请学生说说,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去感受和体验诗的优美意境。使学生与诗人产生共鸣,用朗读表现了牧童活泼机灵的性格。学生读熟了,背会了,记牢了,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这样的诵读,犹如动听优美的音乐融入于耳,愉悦于心,何乐而不为?
二、想象──入情地再现意趣
古诗文中异彩纷呈地闪耀着美的光华,令人为之心热,为之神往。其描景记事写人表意,无不悦人目、动人心、触人思、怡人情。一首诗就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诗的意境是诗人匠心经营的心灵王国。虽然,我们屏弃支离破碎地分析理解,但是读了以后,我们也要让学生明白诗中写了什么,这个明白的要求是能借助插图、情景,明白大意即可。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前一阶段学生反复读文的基础上,学生是可以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对古诗有所感悟、有所理解的。原来的设想是让学生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但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特点
和水平,我还是不敢放手,于是通过情景的再现来让学生了解大意,通过想象来感受意趣。
如:片段一
1、情景导入:
一天,诗人袁枚在郊外散步,走着走着,他停下了脚步,他看到了什么呢?
(课件演示:牧童骑黄牛的情景。)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具体说生动。
3、是呀,小牧童骑在牛背上,多么自在呀,他看到蓝蓝的天、绿绿的树、青青的草,红红的花,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就唱起歌来了。(播放音乐)他的歌声怎么样?(你的声音也很响亮)
4、袁枚看到这么活泼可爱的牧童,听到这么嘹亮动听的歌声,脱口就吟出两行诗。
出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5、自己读读:
试着想想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呀,然后跟同桌交流一下,有不懂的字词把他圈出来,等会儿请大家帮忙。
交流理解:
有不理解的词吗?重点理解“振”、“林樾”。
6、看看图上牧童的神态,听听他的歌声,想象一下他的心情,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7、他正唱得高兴呢,忽然听到了──(放蝉鸣声)于是,他就??(想象他会干什么)随机出示图片。
学生猜测牧童“下牛、闭口、捕蝉”的情景。
这一环节的教学我借助课件,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力,将整首诗以“袁枚出游所见”的故事形式贯穿始终,让学生形象感知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从而让学生进入诗所描绘的情境中。强调学生的自悟自得,互助交流,重视朗读的指导。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体会到的诗意,从而积淀语感。最后,我又让学生做一个小牧童,边表演,边诵读,相信古诗的大意学生是可以明白的。
三、拓展──积极地阅读和创造
由于古诗语言精炼、意境深邃,往往突破时空的限制,诗意跳跃性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扩展、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尽情地在思绪的太空中翱翔。教师可让学生借助画笔,将诗中描绘的情境简单地勾勒出来,或将古诗改写成小故事等等。由于这首诗有一定的故事情节,于是,我布置的一个作业是把这首诗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诗从自然中来,从劳动中、从生活中来。在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学生受到直观的熏陶感染,我们还可以开展一些有创意的活动,如带学生走出来,下乡村欣赏“一去二三里”,上田头体验“汗滴禾下土”,临池畔倾听“曲项向天歌”,在夜晚模仿“举头望明月”??这样,诗与意相印证,情与景相交融,使学生在真切的体验中怡情、悟性、开智、明理。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8
今天早上引领孩子们走入《可爱的西沙群岛》,因为这篇课文中字词的运用非常准确,而且字字句句都写得非常“诗意”,教参中也特别强调课文的第二、三、四这几个自然段要作为朗读指导的重点。于是,我就抓取了这一支点来组织我的教学,整堂课下来,有得有失。
至于像其他老师点评的注意能力的培养;评价语言丰富多彩,令人耳目一新;能做到真正的“简简单单教语文”,能“从学语文的角度教语文”等各方面的好评不再赘述。
下面就讲讲自己对这堂课中的几个不足之处:
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特级教师李卫东老师曾说:“语文课上目标不明,贪大求全,是语文教学的大忌。一篇课文要学的东西很多,想在一堂课上全面理解课文并学习与课文有关的全部语文知识,言语技能和言语方法,是很不现实的。”
诚然如此,这是这堂课最大的问题所在。或许源于自己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没能很好地关注,或许是对教材的研读程度还不够深刻,没能高屋建瓴地提炼问题。有时是偷懒,有时是因为各类班主任琐屑的事情所烦扰,时间仓促之下,翻阅《教参》看课文的总体目标,有时就对它简单地实施“分割”,然后按部就班、对号入座式地穿插到教学的各个课时中去就完事了。
今天的课堂,为什么会让听课教师感觉目标很模糊?原因就在于自己在教学段与段之间、段内各句之间的内容时平均用力,教学就简化成了面上的平铺,而没有纵深方向的梯度,从而突出不了亮点。有时亮点太多也就没有了亮点!所以,今后在教学中还要积极关注、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做到每堂课后,回头核对自己的目标是否设计得太泛、太空洞,这样下来对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有利无弊。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9
低年级学生心理特征是注意力易分散,无意注意占优势,对直观事物感兴趣,意志比较薄弱,自制力差、活动自觉性和持久性较差。如何活跃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增强课堂实效必需解决的问题。
在语文园地的教学中,“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通常作为一个课时的内容,其中“日积月累”又分为像“读读认认”、“我会填”、“我会读”几个内容互无相关的部分,他们与“我的发现”也没一定的关联。在园地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教学内容平铺直述,课堂难有高潮,教学内容枯燥无味,趣味索然,课堂气氛低沉。如何突破园地在内容设置上的局限性,巧设情境,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成为我们思考的主要问题。
在总结了以往的园地教学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我们在二年级下册园地六的教学中进行了新的尝试。
园地的各个环节是分散教设置的,它们之间缺乏联系,这样一来整个课程没有一个中心,于是我们希望通过设置一个故事,将这个看似无关的几个部分联系起来,赋予它们整体性,同时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用什么故事能更好的贯穿园地的内容呢?当下正是上海世博会如火如荼的时候,全世界的眼光都在聚焦世博,我们的孩子也不例外。二年级与世博的联系,当然就从世博的吉祥物——“海宝”开始了。
果然,在课堂中,孩子们一看到海宝可爱的模样,都乐开了,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接下来如何将故事展开,让这种氛围持续下去呢?我们将园地的几个部分变换成几个关卡,让孩子们通过闯关的形式来赢取海宝的“礼物”。这样一来,学习就变得富有挑战色彩,这正好符合孩子们争强好胜的特点,冲着对海宝带来的神秘礼物的好奇心,孩子们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每通过一关,都会兴奋的“yeah!”起来,这与以往园地教学的沉闷情形迥然不同。当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赢得礼物时,小脸上洋溢着兴奋与自豪。
表面上这只是教学模式的一个小转变,由以往的学习内容枯燥乏味,要牵着孩子的鼻子逼着他们学,到如今孩子们觉得学习很有挑战性,有主动学习的欲求,这种需求的转变实质上是学习性质的转变,实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换,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求一旦产生,学生学习的效率定然倍增,课堂实效性也大大增强。
教材是死的,如何活用教材,考的正是教师的智慧。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我们应当不断地学习和反思,探索和改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真正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0
把表演引入课堂,是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进行全身心感受课文的有效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情景表演是不可缺少的。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利用情景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体会学习和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三个儿子》时,一个学生看到了课后练习的“读读演演”部分--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演一演。这可把他乐坏了,马上就大叫,于是其他小朋友也一起起哄。既然他们有这个兴趣,我就答应他们等课文学完了,我们再分组来表演。于是第一节下课前,我给他们分好组,并确定了组长,让他们自己去准备、去分配角色,表演在第二天上午进行。
第二天的语文课上,我让他们自己举手,嘿,他们争先恐后地大叫“我,我,我……”于是我说:“谁再叫‘我,我,我’,我就不叫谁上来表演,哪一组表现好我就叫哪一组。”因此他们就安静地等着。我叫了一组平时较听话的那组,嘿,一个小鬼出乎我意料地拿出一个似烟斗的东西,我问他拿这个干什么?他说“我扮演老爷爷,所以拿着烟斗啊”。哦,原来是这个用场。接着我宣布表演开始了,当旁白开始读时,相关的人已经也开始了他们份内的表演,非常投入。演老爷爷的那个小朋友还把“烟斗”含在嘴里说话,驼着背,说话慢条斯理的,像极了老爷爷,把老爷爷此时此刻的心情也演得很形象。演儿子小朋友也各有各的招牌动作,一个唱歌,一个翻跟头,一个吃力地帮妈妈提水;妈妈们说话也很利落,虽然没达到那种效果,但是也已经有了这种意识……表演完了,其他小朋友马上鼓起掌来,还纷纷评论谁演得最好,谁演得最形象,谁演出了某个人物的某种性格,并希望让自己也试试。很快,一节课过去了,他们还没尽兴,希望再玩,于是我就让余下的小组自己利用下课时间表演给其他小朋友看……
所以,适当有效的表演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充分认识课文里蕴藏的思想感情。坚信对于情境创设的表演还是有必要的,但不要为了表演而表演,把课堂弄得太花哨,忽略了知识的获取,冲淡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1
《所见》这首诗,简单明了的语句展示了“意欲捕鸣蝉”的乐趣:那天真烂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坐在牛背上高声歌唱的时候,是那样自在神气!想去捉蝉的时候,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整首诗童趣横生,情趣盎然。下面是《所见》这首诗的教学反思:我在《所见》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这样做的:
在学习生字的环节中,我请同学们看“蝉”字。让学生理解蝉是一种昆虫,所以有虫字旁。同时让学生结合《金蝉脱壳》这篇文章,让学生如体会那小牧童想捕蝉时的神态。学生们对于接下来的学习更有兴趣了。
由于《所见》这首古诗比较浅显,所以我告诉学生们说:“这首古诗给我们讲了一则有趣的小故事,谁能试着把它用自己的语言讲给大家听听呢?”学生们大都能理解,在围绕“意欲”一词的商讨后,就用自己的语言把《所见》的意思快速地讲述了出来。而且发现经过学生自己的理解后再记忆,学生背诵古诗的劲头更大了,速度也快了很多。
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所见》的教学片断中,我充分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相信学生靠自己的力量就能读懂课文,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寻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读的乐趣,这种教学方式符合新课程提倡的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
第三篇: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
今天早上引领孩子们走入《可爱的西沙群岛》,因为这篇课文中字词的运用非常准确,而且字字句句都写得非常“诗意”,教参中也特别强调课文的第二、三、四这几个自然段要作为朗读指导的重点。于是,我就抓取了这一支点来组织我的教学,整堂课下来,有得有失。
至于像其他老师点评的注意能力的培养;评价语言丰富多彩,令人耳目一新;能做到真正的“简简单单教语文”,能“从学语文的`角度教语文”等各方面的好评不再赘述。
下面就讲讲自己对这堂课中的几个不足之处:
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特级教师李卫东老师曾说:“语文课上目标不明,贪大求全,是语文教学的大忌。一篇课文要学的东西很多,想在一堂课上全面理解课文并学习与课文有关的全部语文知识,言语技能和言语方法,是很不现实的。”
诚然如此,这是这堂课最大的问题所在。或许源于自己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没能很好地关注,或许是对教材的研读程度还不够深刻,没能高屋建瓴地提炼问题。有时是偷懒,有时是因为各类班主任琐屑的事情所烦扰,时间仓促之下,翻阅《教参》看课文的总体目标,有时就对它简单地实施“分割”,然后按部就班、对号入座式地穿插到教学的各个课时中去就完事了。
今天的课堂,为什么会让听课教师感觉目标很模糊?原因就在于自己在教学段与段之间、段内各句之间的内容时平均用力,教学就简化成了面上的平铺,而没有纵深方向的梯度,从而突出不了亮点。有时亮点太多也就没有了亮点!所以,今后在教学中还要积极关注、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做到每堂课后,回头核对自己的目标是否设计得太泛、太空洞,这样下来对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有利无弊。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2
《小鹿的玫瑰花》是一篇能够引人思考而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在美好的春天,小鹿栽下了一丛玫瑰,“他常常去松土、浇水”,期盼玫瑰早日开花。然而,当玫瑰快要开花时,小鹿因跌伤了脚不能走动而没能看到玫瑰花。课文围绕“小鹿的玫瑰是否白栽?”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引发思考。故事的深层,蕴含着美化环境的意义,以及在为他人创造幸福生活的过程中自己也体验到幸福和快乐的思想。在这个过分崇尚自我的社会中,这篇课文的教育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体会这一层深意,我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森林中见过小鹿玫瑰花的小动物:“听了黄莺和微风的话,很多小伙伴也赶来了。你看,我们也看到闻到小鹿的玫瑰花了,我们会对小鹿说什么呢?”创设情境,说话练习。课堂上的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小蜜蜂”说:“小鹿,我采过你种的玫瑰花的蜜,可好吃啦!现在想起来我的嘴里还甜甜的呢!” “小蝴蝶”说:“小鹿,我见过你的玫瑰花,可美啦!每天我们都要到玫瑰丛中跳集体舞,大家都说:‘这是一幅多么美的图画!’”“小兔子”说:“小鹿,我戴过你的玫瑰花,朋友们都说我是森林中最漂亮的小兔子!”……孩子们拥有的超凡的.想象力是他们最大的财富,只要我们努力挖掘,就一定能收获惊喜。精彩的回答已给“小鹿的玫瑰是否白栽?”这一问题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不需喋喋不休地说教,孩子们已能深深体会到小鹿的玫瑰给大家带来的快乐。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给人快乐的同时,小鹿也收获着快乐。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3
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让同学每天10到12小时坐在那里读书、听课、考虑、记忆、回想、再现,以便能回答教师的问题──这真是一种无法胜任的、使人精疲力竭的劳动,它归根结底会摧残同学的体力和智力,使同学对知识发生冷漠和漠不关心的态度……”因此,新课程积极倡议和实践学习方式的个性化,鼓励同学从自身的.视角动身用自身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
我在教学略读课文《充气雨衣》时,本文要求认读生字16个,假如依照以往的方式教学这些令人难记的生字,小朋友们一定会觉得头痛。我一改往日的角色,让小朋友分组学习,采取自身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这种开放性的学习,激发了同学们强烈的学习兴趣,有的小组选出了一名小老师教他们、考他们;有的小组互相出字谜记生字,有的小组编顺口溜,如学“暑”字,有个小朋友是这样编的:太阳底下有来者。有的小组采取“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学习……轮到小朋友汇报时,他们个个兴趣盎然,俨然一位小老师,而且学习效率也很高。看来,让同学在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游戏中学习、合作中学习,可以让他们身体更多的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同时也可促进他们的发展。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4
把表演引入课堂,是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进行全身心感受课文的有效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情景表演是不可缺少的。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利用情景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体会学习和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三个儿子》时,一个学生看到了课后练习的“读读演演”部分--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演一演。这可把他乐坏了,马上就大叫,于是其他小朋友也一起起哄。既然他们有这个兴趣,我就答应他们等课文学完了,我们再分组来表演。于是第一节下课前,我给他们分好组,并确定了组长,让他们自己去准备、去分配角色,表演在第二天上午进行。
第二天的语文课上,我让他们自己举手,嘿,他们争先恐后地大叫“我,我,我……”于是我说:“谁再叫‘我,我,我’,我就不叫谁上来表演,哪一组表现好我就叫哪一组。”因此他们就安静地等着。我叫了一组平时较听话的那组,嘿,一个小鬼出乎我意料地拿出一个似烟斗的东西,我问他拿这个干什么?他说“我扮演老爷爷,所以拿着烟斗啊”。哦,原来是这个用场。接着我宣布表演开始了,当旁白开始读时,相关的`人已经也开始了他们份内的表演,非常投入。演老爷爷的那个小朋友还把“烟斗”含在嘴里说话,驼着背,说话慢条斯理的,像极了老爷爷,把老爷爷此时此刻的心情也演得很形象。演儿子小朋友也各有各的招牌动作,一个唱歌,一个翻跟头,一个吃力地帮妈妈提水;妈妈们说话也很利落,虽然没达到那种效果,但是也已经有了这种意识……表演完了,其他小朋友马上鼓起掌来,还纷纷评论谁演得最好,谁演得最形象,谁演出了某个人物的某种性格,并希望让自己也试试。很快,一节课过去了,他们还没尽兴,希望再玩,于是我就让余下的小组自己利用下课时间表演给其他小朋友看……
所以,适当有效的表演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充分认识课文里蕴藏的思想感情。坚信对于情境创设的表演还是有必要的,但不要为了表演而表演,把课堂弄得太花哨,忽略了知识的获取,冲淡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5
在教学《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时,我让学生在读中落实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领悟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我是分以下几步来展开的:
第一步:让学生自主读第一节,启发思考: 这个孩子在玩具柜台前想干什么?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说说自己的理由。
第二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深入体会小男孩对玩具汽车的喜欢之情。从小男孩在玩具柜前的表现入手,抓住人物的外在表现,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为理解下文小男孩的异常决定,体会人物的品质打下坚实基础。自主讨论的方式,同有感情地朗读相结合,训练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第三步:在深入研读课文后,分组研究讨论:小男孩那样喜欢小汽车,为什么不买一辆呢?结合课文内容,抓住“为什么喜欢却不买”这个核心问题,统摄文章的主体部分。利用对话较多的行文特点,从读中理解。学生在挖掘人物内心世界的过程中,避免了繁琐的分析,提高了教学效益。同时强调自读自悟,引发学生的'想象人物的内心世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增强学生的感悟,丰富学生体验,并从中受到人物优秀品质。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6
二年级下北师大版八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个开放性的单元,教学内容通过整合分为几个部分:
1.通过看图,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学习生字、新词,知道一些体育运动名称。
2.在认一认、读一读的学习活动中了解体育知识,感受体育魅力。
3.利用办板报、制作“光荣榜”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4.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制订锻炼计划等活动,增强学生的锻炼欲望。通过对以上教材分析可以发现:《体育世界》这个单元,内容多、容量大、识字量大,需要处理的信息很多,必须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利用和深度的挖掘才能完成任务。于是我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整合教材,提高效率
面对这么多的教学任务,必须对教材进行整合、合理安排。于是,以体育为线索对整个单元的教材进行重新组合,选取需要的部分进行合理的规划使用,然后分成了四个板块:体育名言、精彩赛场、奥运之窗、奥运英雄,用内容把四个板块连接在一起,用体育名言引出运动的重要,用重要的体育运动引出体育项目的分类,用体育项目的分类引出奥运之窗,再由奥运之窗引出奥运英雄,环环相扣、内容递进,使整个教学显得严谨有序、井井有条,而不是杂乱无章。这样,整堂课容量大、信息多、效率高,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二)总结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二年级低段仍然以识字教学为主。这堂课总共教了二十四个词语,其中包括九个会写的字、三个句子,按照常规的教学任务是无法完成的,通过方法的指引,更多地让学生靠自学来完成任务。方法分四个步骤:
1.认、用猜一猜、问一问、查一查的方法来认字。
2.想、拿到一个字要学会分析这个字的字形,它是怎么组成的',形旁是什么,声旁是什么。
3.写、写字时注意什么地方容易错,怎样写才好看。
4.用、用这些字组词、造句、写话、写文章。
以上四个环节就是识字的四个步骤,整个教学过程一直贯穿着方法的总结和指导,同时这也是小学二年级下期一至八单元的识字方法的一个小结,从九单元开始就要培养运用这些方法培养学生自己识字的能力,及时地总结方法才能够培养学生的能力,给他们方法的指导。
(三)图文并茂,形象直观
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形象直观为主,这堂课制作了精美的课件,辅之以视频和音乐,把课文上的插图和精美的图片配以文字展示给学生,给学生以感官的刺激。学生看图和识字结合在一起,以图促识字,以画求认字,丰富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深深地吸引住了学生。
不足之处:
1.整堂课虽然设计精美,容量大,但学生接受起来显得比较吃力,一部分学生的思维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对课堂内容消化不良。
2.由于一部分学生的消化不良,他们的情绪就没有被及时调动起来,课堂发言不够踊跃,气氛还不够活跃。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7
《北京亮起来了》是一篇写得很美的文章,文中不仅用词优美,所描写的'画面更美。因此在本节课上我力图让学生在读中感受首都北京灿烂迷人的夜景。我让学生全方位的读书,有个人读,引读、齐读、赛读,小组读,男、女同学分别读,感悟后读等,让学生在读中自解、自悟。在“读”中领悟词句的意思;在“读”中升华了情感;在“读”中积累了优美的语言。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我鼓励学生大胆开口,为他们提供表达的机会。通过个人说,大家说,讨论说等形式,让他们表达自己感受,表达见解。并且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在看、读、划、问、说、之中学得轻松自如,生动活泼。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8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学史上,古代诗歌是五彩缤纷的文学殿堂里最耀眼的瑰宝,是灿烂的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从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泱泱大国的诗风词韵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诗歌短小精悍,字字珠玑,常常是一字惊人,一字道破天机。锤炼的语句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一段精彩的叙述。读者在诵读过程中,大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神游万仞。学习积极健康的古诗,不仅能够提高个人的文学素养,对于人类的高尚情操的培养也大为裨益。新教材选编的古诗,集思想美、语言美、艺术美、形式美于一体,同时,在课后又编了小学生古诗教学70首。可见在课改的今天,古诗文学习的重要性。那么,如何进行古诗文的教学呢?
虽然,我个人对古诗是情有独钟的,但是我始终认为古诗教学教师本身应该有深厚的功底,而我自己还好象欠缺了许多,加上古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韵味,更是无法将自己的理解准确地传递给学生。而且,我认为,小学生诵读古诗应该有一定的文化、语言积淀。因此,我虽然喜欢古诗却不感轻易尝试。这次之所以选择上古诗,源于几个原因。一是去年在网上看到全国第五届阅读教学大赛上,王自文的古诗教学课堂实录,虽然,我没有亲临现场,但也看得心潮澎湃,网上更是好评如潮。于是,有一种想尝试的冲动。其二是因为去年的平湖双高课选了许多古诗,难度很大,我也想挑战一回自己,最后是因为,我觉得教材选择这么多古诗肯定有它的道理,作为教材,我们肯定要教,而且要教好,于是,我就大胆的尝试了一回,因为女儿生病了,
所以偷了点懒,选择了去年备好的一份一年级的教案。由于自己的水平和一年级学生的底蕴还不够,所以,尝试可能不是很成功。下面,我就把自己的教学意图和大家商讨一下。
一、诵读──纵情地渲染诗味
读书百遍,熟读成诵,是语文教学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许多有识之士认为,要抢救儿童记忆的黄金时代,摒弃繁锁的讲解,在青少年中实施中华古诗文的诵读工程是非常有必要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蔡玉琴老师在关于人教版小语教材中特别提到: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顺应儿童喜读好背,记忆力强的特点,鼓励学生多读多背,教学重点放在读、背和识字写字上。古诗内容教师一般不要主动讲,生字词稍加解释,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作简要回答,要把时间放在熟读成诵和识字写字上,切不可逐字逐句讲解。新课标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大量事实证明:低年级学生学古诗,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地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低年级古诗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始终以学生读书为本。于是,在初读古诗时,我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划出生字,做到读准音,不丢字添字,把诗读正确流利。自读后,又指名个别学生大声朗读,让学生相互评议,让他们纠正指导读错的字词。接着变换多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同桌读、齐读。为了激发读的兴趣,我又建议举行朗读比赛,组内朗读后推荐比赛读,分男女生读、全体读等,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
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短短10分中左右的时间,学生读诗不下八遍,学生读得不累,而且越读兴致越高,他们的朗读一次比一次读得有味,大多学生能够熟读成诵,当堂背诵是根本不成问题。
“诗是有声的画”。在安排充裕的时间给学生反复朗读,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我又以配乐吟诵做示范,学生吟诵的热情更高了,吟诵的效果也更好了。学生就是在熟读成诵的过程中,加深了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美的滋养和艺术美的熏陶。同时我又围绕诗的题眼“所见“,请学生说说,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去感受和体验诗的优美意境。使学生与诗人产生共鸣,用朗读表现了牧童活泼机灵的性格。学生读熟了,背会了,记牢了,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这样的诵读,犹如动听优美的音乐融入于耳,愉悦于心,何乐而不为?
二、想象──入情地再现意趣
古诗文中异彩纷呈地闪耀着美的光华,令人为之心热,为之神往。其描景记事写人表意,无不悦人目、动人心、触人思、怡人情。一首诗就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诗的意境是诗人匠心经营的心灵王国。虽然,我们屏弃支离破碎地分析理解,但是读了以后,我们也要让学生明白诗中写了什么,这个明白的要求是能借助插图、情景,明白大意即可。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前一阶段学生反复读文的基础上,学生是可以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对古诗有所感悟、有所理解的。原来的设想是让学生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但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特点
和水平,我还是不敢放手,于是通过情景的再现来让学生了解大意,通过想象来感受意趣。
如:片段一
1、情景导入:
一天,诗人袁枚在郊外散步,走着走着,他停下了脚步,他看到了什么呢?
(课件演示:牧童骑黄牛的情景。)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具体说生动。
3、是呀,小牧童骑在牛背上,多么自在呀,他看到蓝蓝的天、绿绿的树、青青的草,红红的花,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就唱起歌来了。(播放音乐)他的歌声怎么样?(你的声音也很响亮)
4、袁枚看到这么活泼可爱的牧童,听到这么嘹亮动听的歌声,脱口就吟出两行诗。
出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5、自己读读:
试着想想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呀,然后跟同桌交流一下,有不懂的字词把他圈出来,等会儿请大家帮忙。
交流理解:
有不理解的`词吗?重点理解“振”、“林樾”。
6、看看图上牧童的神态,听听他的歌声,想象一下他的心情,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7、他正唱得高兴呢,忽然听到了──(放蝉鸣声)于是,他就??(想象他会干什么)随机出示图片。
学生猜测牧童“下牛、闭口、捕蝉”的情景。
这一环节的教学我借助课件,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力,将整首诗以“袁枚出游所见”的故事形式贯穿始终,让学生形象感知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从而让学生进入诗所描绘的情境中。强调学生的自悟自得,互助交流,重视朗读的指导。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体会到的诗意,从而积淀语感。最后,我又让学生做一个小牧童,边表演,边诵读,相信古诗的大意学生是可以明白的。
三、拓展──积极地阅读和创造
由于古诗语言精炼、意境深邃,往往突破时空的限制,诗意跳跃性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扩展、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尽情地在思绪的太空中翱翔。教师可让学生借助画笔,将诗中描绘的情境简单地勾勒出来,或将古诗改写成小故事等等。由于这首诗有一定的故事情节,于是,我布置的一个作业是把这首诗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诗从自然中来,从劳动中、从生活中来。在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学生受到直观的熏陶感染,我们还可以开展一些有创意的活动,如带学生走出来,下乡村欣赏“一去二三里”,上田头体验“汗滴禾下土”,临池畔倾听“曲项向天歌”,在夜晚模仿“举头望明月”??这样,诗与意相印证,情与景相交融,使学生在真切的体验中怡情、悟性、开智、明理。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9
《女娲补天》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的是我国古代流传已久的神话故事。本文自然灾害场面描写生动逼真,全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想象奇特丰富。学习本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受到我国历史文化的熏陶,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感受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民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要求学生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边想象画面。了解女娲为什么要补天以及补天的过程,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劳苦大众,不怕危险、勇于奉献的精神。
回忆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感慨颇多:
一、质疑问难,引出精彩
在学生读课题后,我问他们想知道什么。学生的问题提的很好,提出了两个中心问题“女娲为什么补天”和“女娲怎样补天”。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就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以“女娲为什么要补天?”为主线展开教学,在引读、想象、体验中感受灾难来临前人们幸福的生活和灾难来临后可怕的情景。在学习灾难来临后的可怕这一自然段时,学生又出乎我意料地质疑“为什么天会塌下一个大窟窿”。这时,我正迟疑要不要给他们讲讲共公怒触不周山的'故事时,没想到班里又小手如林,“老师,我知道为什么天会塌下一个大窟窿,那时因为水神和火神打架时”“老师我也知道这个故事叫《共公怒触不周山》,我也看到过的。”我感叹孩子们丰富的课外知识,这是课
外书给他们带来的知识,正是他们质疑问难的精神,才使他们的这一课外知识得以展示,也使课堂出现了精彩的亮点。
二、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应该是阅读教学的永恒主题,“以读为本”应该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在这节课上,“读”贯穿始终,对学生读课文除了每次都有要求外,读的方式也有所不同:集体读,个别读;大声读、默读等等。不同形式的读也是有不同的功能。默读有利于对文字的揣摩;出声朗读能加强感受、增强记忆;指名朗读可以给对文本有不同感悟的学生施展个性的空间;自由朗读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感受文本,品味语言。集体朗读有增强气势、激发共鸣的功能同时,为了更深入、准确地体验情感,我指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来做文章,通过细心揣摩,入情入境地朗读,使学生获得情感、升华情感。
三、挖掘课文的空白点,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课文的文字浅显易懂,表现人物精神的关键语言文字也是不难理解的,但如何从浅显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来,确实需要利用想象挖掘文本的空白点,将文本再创造,以充实内容,使人物形象饱满,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所以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补白想象:让他们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说得很好。有的说:“我仿佛看到洪水冲来,房屋倒塌,人也被冲走。”有的说:“我仿佛看到孩子们在哭着寻找爸爸妈妈。”在这些补白想象中,进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0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会认16个字,能够初步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
基本技能:学习积累成语,培养同学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促进相互合作。
思想教育:使同学通过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明白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激发同学学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使同学能够初步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感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真理。
教学准备:
同学准备:查阅各类交通工具的资料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挂图,收集相关的交通工具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块学习了《南辕北辙》,大家学得很认真,老师也非常满意。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表示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板书:远行什么)同学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解决。
2、听录音范读课文,让同学特别注意自身不认识的字和难读的句子。(读完后同学提出难读的句子,教师再多读几遍。)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a、齐认读生字卡片。
b、开火车读,试着读出后组词或练习说话
c、利用学具,进行识字游戏。
4、同学自由朗读课文。(采用自身喜欢的方式:如自身读、同桌一块读、四人开火车读等。)
三、学习书写生字。
1、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
2、给字分家。
分别找出左右结构的字,上下结构的字,独体字。
3、让同学说说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与形近字的区别。
4、师范写。
5、同学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
一、猜字游戏。
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师拿着卡片)这些卡片上的字都是《远行什么》这一课中的生字,老师从这些卡片中随便抽取一张,你来猜猜是哪个字?看谁是认字的小能手。
二、导入课文。
师:你们放假的`时候,有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哪些地方玩过、旅行过吗?是怎么去的?这一节课我们继续讨论《远行什么》这一课,请同学们打开课文。
三、学习课文。
1、师:现在请同学们把课言语默读一遍,在默读的时候,找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像在第一个自然段,老师就找到了“最初”这个表示时间的词语,你们再找一找。
(同学边默读边划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2、(出示小黑板)师:在这些时间里,人们远行的是什么?
(同学回答,并指名同学读对应的段落。)
3、(出示课文挂图)师: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交通工具都有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生:它们的速度越来越快,远行用的时间越来越少了,这些交通工具越来越先进了。)
4、师:是啊,现在人们又发明了电力机车、核潜艇、磁悬浮列车、太阳能汽车、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老师去找了一下这方面的资料。(出示图片并介绍,齐读第6自然段。)
5、师:老师也请同学们回去的时候去找资料了,哪些同学有收集到了,请到台上来介绍一下。(同学介绍自身收集的图片。)
6、师:同学们想一想,这些交通工具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对同学进行思想教育。)
师: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现在应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掌握更多的身手,将来为祖国做贡献。
7、齐读课文。
8、师:你喜欢哪一个自然段就把它读给同学们听一听。
9、师:学完了这篇课文后,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想知道的?
四、拓展练习。
师:你认为未来的交通工具什么样?画出来向同学们介绍。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1
课文记叙了小鹿在家门前种了一丛玫瑰,因为脚受伤而没有看到玫瑰花开的境象。但听到了黄莺和微风的感谢后,又非常高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也能从中得到快乐。在写作特色上,本课从不同角色的角度进行描写,安由浅入深的推理方法去安排的内容。故事的表层,由憧憬到失望,由惋惜到高兴,在巧合中表现出趣味,从而也蕴含着美化环境的意义。
在教学本课的思想上,力求从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从读中感悟课文中所蕴涵的情感。”以“读为主线”采用不同的方式读,个人读、小组合作读、分角色读、齐读、引读、范读、表演读等。力求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在积极的状态,以“读”达到教学目的。(“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也会幸福;给予别人快乐自己也会得到快乐”这是本课的难点)
一、本课的设计主要体现“以情感变化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感悟为手段”的新课理念。让学生在步步推移的读中,以具体语言为载体,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让学生通过“读”体会出小鹿的玫瑰花所传递出“能够给别人快乐,自己也会得到快乐”的朴素哲理。
二、注重朗读。从读的层次上,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到读中理解,读中感悟,环环紧扣,层层深入。从读的形式上,根据学生实际,课文的特点及教学目标,分别采取了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引读、表演课本内容等。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在积极的状态之中。(如、指名表演加深理解,演小鹿者要创造性地表演“一瘸一拐”地来到门外未看到玫瑰花的情景。细心地揣摩小鹿没看到玫瑰花的心情,从中感悟“惋惜”一词的含义。接着又是“黄莺”“微风”的出现,体会小鹿心情变化。让学生通过不断的.角色体验,体悟到小鹿前后心情的强烈反差。同时,文中“弟弟”的两次说话具有拓展性,“既源于本义,又高于文本”引导学生扎实而灵活地训练。)
三、分角色朗读,表演读去激发学生兴趣,去激活学生思维,这是深化阅读的有效“灵方”(从动作、表情、语气等方面进行评价)“揣摩角色的表情和语言”是实实在在的阅读感悟过程。
四、拓展实践。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对比写法”(作者通过“惋惜”与“高兴”前后对比,让学生在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当小鹿一朵花也没看到时,鹿弟弟惋惜地说:“这玫瑰你白栽了。”与“当听到……说:“你的玫瑰没有白栽。”)指导学生练习写话时运用这种对比的方法。适当简介对比的种类“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横向对比”是指贬低一个,褒扬另一个。“纵向对比”是由于时间的变化而形成对比。本文就属于纵向对比。(紧抓课后问题,共渡难关。如、为什么说小鹿的玫瑰没有白栽呢?)
通过以上教学思想,课堂氛围很好,学生的学习情绪浓厚,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有渴求获知的欲望,作业效果较为理想,本课的教学是务实的。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2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是一篇略读课文,篇幅很长,和本单元的其他课文相比,修饰语少,抒情也少,但语言质朴,可读性强,情节跌宕起伏,充溢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文章的重点是让同学通过默读明白故事梗概,所以我们教师要教给同学默读的方法,抓住关键长文短教,使他们在充沛的自读自悟中学会交流合作,充沛享受阅读的乐趣。卡罗尔和小猫的故事很贴近二年级小朋友的`生活,相似的生活经历让他们在读悟、体验、积累中感受到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并从中受到了情感熏陶。
学习本课时我让小朋友们从喜闻乐见的动物谈起,这样既激发了小朋友们学文的兴趣,也拉近了小朋友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接着我教给同学默读的方法: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然后让小朋友默读课文,并说说有什么感受。初步默读课文后小朋友们有很多种感受,如,“广告的作用真大!”“卡罗尔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小朋友!”“那一群小猫太有趣了!”“伯洛是一只很可爱的小猫!”此时我能尊重同学的独特感受,对他们的不同见解给予适当的肯定和赞扬,巧妙地将话题引到课后的问题:课文哪些地方写得有趣?让小朋友们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勾划出自身认为写得有趣的句子或段落再交流。《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同学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正是通过自我的阅读实践来体现的。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反复默读感悟,既实现了同学、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又使同学在读悟、体验、积累的过程中提高了语感。最后我设计了一个环节:仿照课文的写法,试着写一则广告词。同学在感悟了文本内容,领略了作者语言的精妙后进行练笔,真正体现了学以致用,这是内化语文综合素养的过程体现。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3
低年级学生心理特征是注意力易分散,无意注意占优势,对直观事物感兴趣,意志比较薄弱,自制力差、活动自觉性和持久性较差。如何活跃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增强课堂实效必需解决的问题。
在语文园地的教学中,“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通常作为一个课时的内容,其中“日积月累”又分为像“读读认认”、“我会填”、“我会读”几个内容互无相关的部分,他们与“我的发现”也没一定的关联。在园地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教学内容平铺直述,课堂难有高潮,教学内容枯燥无味,趣味索然,课堂气氛低沉。如何突破园地在内容设置上的局限性,巧设情境,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成为我们思考的主要问题。
在总结了以往的园地教学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我们在二年级下册园地六的教学中进行了新的尝试。
园地的各个环节是分散教设置的,它们之间缺乏联系,这样一来整个课程没有一个中心,于是我们希望通过设置一个故事,将这个看似无关的几个部分联系起来,赋予它们整体性,同时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用什么故事能更好的贯穿园地的内容呢?当下正是上海世博会如火如荼的时候,全世界的眼光都在聚焦世博,我们的孩子也不例外。二年级与世博的联系,当然就从世博的吉祥物——“海宝”开始了。
果然,在课堂中,孩子们一看到海宝可爱的模样,都乐开了,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接下来如何将故事展开,让这种氛围持续下去呢?我们将园地的几个部分变换成几个关卡,让孩子们通过闯关的形式来赢取海宝的“礼物”。这样一来,学习就变得富有挑战色彩,这正好符合孩子们争强好胜的特点,冲着对海宝带来的神秘礼物的好奇心,孩子们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每通过一关,都会兴奋的“yeah!”起来,这与以往园地教学的沉闷情形迥然不同。当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赢得礼物时,小脸上洋溢着兴奋与自豪。
表面上这只是教学模式的一个小转变,由以往的学习内容枯燥乏味,要牵着孩子的鼻子逼着他们学,到如今孩子们觉得学习很有挑战性,有主动学习的欲求,这种需求的转变实质上是学习性质的转变,实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换,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求一旦产生,学生学习的效率定然倍增,课堂实效性也大大增强。
教材是死的,如何活用教材,考的正是教师的智慧。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我们应当不断地学习和反思,探索和改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真正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4
《葡萄沟》一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的葡萄沟,那里盛产水果,尤其是葡萄又多又好,葡萄干也很有名。本课重点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而展开,使同学通过理解语言文字,对那里发生喜爱之情。
新疆对对于生活在宁波地区的同学们来说是既遥远又陌生,同时又充溢着好奇和向往。小朋友渴望了解那里,对教材中的许多地方充溢了好奇,他们想知道:“葡萄沟在哪里?”,“梯田是什么样的?”,“荫房是什么样子的?”,“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诸多问题不是仅仅依靠教师的解说就能解决的。即使是,那也必将是枯燥和无趣的。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首先安排了课前参与的内容,请同学在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葡萄沟的基础上,继续练习朗读课文,并认真考虑大家质疑的问题“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同时可以从不同渠道搜集相关的资料,如从教师提供的资料中,从网上浏览,向爸爸妈妈咨询等等。并把查找来的信息进行整理,让这些信息最有效的为自身在课上参与研讨时服务。这样的课前参与,不只为课中研讨奠定了基础,而且同学带着探索的头脑走进课堂,更能促进课上的学习。
我从以下几步实施了课堂教学:
1、赏美景:
在这节课上,先让同学通过录像去葡萄沟游览一番,让同学从整体上感受到葡萄沟水果多、景色美、人热情,葡萄干有名。
2、品美句:
在游览一番后,再让同学自学课文,从课文描写的语句中了解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然后在四人小组中进行研讨。由各小组长带领组员一起研究(一起读读,一起交流自学效果),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激发了同学的求知欲,做到了全员参与,又做到了视同学为学习发展的主体,为每个不同个性、不同学习需要的小朋友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是全班的集体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也在试着抓住重点的词句,来深入考虑、理解课文内容。如“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一句,同学能结合图片,充沛体会“一大串一大串”的意思并想象出葡萄真是又多又好。
3、画美色:
在同学从美句中了解到葡萄沟的'葡萄多,而且是五光十色的,在想象出还有哪些颜色后用自身的画笔画一画葡萄的颜色。
4、尝美味:
在同学讲到葡萄沟的葡萄干特别有名时,让同学品尝我事先准备好的葡萄干,这样做,同学不只品尝到了葡萄干的美味,更拉近了同学与文本的距离。
5、悟美情:
前面的每一个步骤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同学感受到葡萄沟的美,激发同学对葡萄沟的热爱之情。
最后,在本节课结束的时候,我安排了课后延伸的内容,请同学为维吾尔族老乡推销葡萄干,请同学在课后把自身学完《葡萄沟》一课的感受和体会,用自身擅长的方式来表示,或朗读课文,或背诵段落,或画一画,等等,使课内知识进一步拓展,体现出作业的层次性、开放性、实践性、创新性。
缺乏之处:
在上每一节课前,都觉得自身设计了一幅最美丽的宏图,这一次也不例外。可上好了课,却总是发现考虑欠妥当的地方很多,以使课堂教学中出现可好多遗憾之处。例如:在小组交流之后,本应该让多个小组派同学汇报自身的学习效果,在同学对于“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之后,再按顺序逐个进一步了解具体好在哪里。可我却在一个同学汇报急急冲冲的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这样,不但使小组交流流于形式,更影响了我下面环节的教学。如:同学一下子从第一个内容跳到了最后一个内容。在加上所教班级的同学发言不是那么好,我一着急使整个教学程序出现了混乱。原本,想的好好的让同学多朗读,并做到多种形式的朗读,通过朗读理解重点词语,再从读中悟情。结果是词语没有理解好,当然更没有读好。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5
《所见》这首诗,简单明了的语句展示了“意欲捕鸣蝉”的乐趣:那天真烂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坐在牛背上高声歌唱的时候,是那样自在神气!想去捉蝉的时候,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整首诗童趣横生,情趣盎然。下面是《所见》这首诗的教学反思:我在《所见》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这样做的:
在学习生字的环节中,我请同学们看“蝉”字。让学生理解蝉是一种昆虫,所以有虫字旁。同时让学生结合《金蝉脱壳》这篇文章,让学生如体会那小牧童想捕蝉时的神态。学生们对于接下来的学习更有兴趣了。
由于《所见》这首古诗比较浅显,所以我告诉学生们说:“这首古诗给我们讲了一则有趣的`小故事,谁能试着把它用自己的语言讲给大家听听呢?”学生们大都能理解,在围绕“意欲”一词的商讨后,就用自己的语言把《所见》的意思快速地讲述了出来。而且发现经过学生自己的理解后再记忆,学生背诵古诗的劲头更大了,速度也快了很多。
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所见》的教学片断中,我充分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相信学生靠自己的力量就能读懂课文,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寻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读的乐趣,这种教学方式符合新课程提倡的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
第四篇:二年级下教学反思(定稿)
2009-2010学语文教学反思
第一小学吕丽莉
在这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有不少收获,也遇到了不少问题,特作反思如下: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第一次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课改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孩子成功、成才之门。
课改需要加强老师之间的交流、探讨。课改,当前来说,缺少成功的经验、样板。课改途中困惑多,疑难多,教具少,信息少。面对共同的处境,老师们应该群策群力,加强课改经验的交流。例如:多组织研讨和现场听课、评课等活动,这些使得课改理念真正体现在课堂教学,扎根于课堂教学中,作用于每一个学生。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交流对话中大家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开了,思路又指引着出路,出路又决定课改教育的前途。
课改需要加强教材、理念与家长的对话。课改涉及千家万户,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课改不仅对老师提出要求,也对家长提出了新的要求。许多家长不理解,常常反应“孩子回家怎么不做作业了?”“这样的教学,孩子能学到啥?”。让家长了解新课程,取得家长对课改的支持,是课改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我采取了多种办法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新课程是怎么一回事,如召开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新课程理念。三是要以一个参与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探索、研究、讨论之中。与学生一起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换自己的看法。教师用商量的、研讨的口吻与学生对话,鼓励学生相互补充,展开讨论。比如“我想这样做,大家看行不行?”“这位同学是这么想的,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如果学生向教师提问题。教师要热情对待,积极回答。在对话中,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把话说完。
我在语文教学中不光努力抓住教育契机,我还特别重视为学生创设教育情景,使学生在教育情景中获取知识,掌握方法,获得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在学习《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时,让学生观看相关的专题片,让学生感受当时的那些激动人心的场面,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学习《我为你骄傲》一课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从中体会老奶奶的慈祥以及小男孩的善良,从而进一步树立勇于承认错误、诚实的意识……
当然,在教学中我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它们有些是教材中出现的,有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有些是因为我们地处农村条件所限……在教学中我也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我就列举一个至今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课改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已逐渐成为领导和教师的共识。多技能和广泛的知识面成为了课改后一名优秀教师的评价标准。未来的教师,都将会与教育科研联系起来。面对课改带来的机遇,我为一名年
轻教师,感受到了学习的重要,感受到了新的挑战。
课改恰如一阵春风,带来新的希望。我们沐浴着课改的春风,定会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第五篇:教学反思二年级下数学
第一单元 除法
第一课时 分苹果
教学反思:
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一个新的知识点,平时教师讲授了一遍又一遍,也自认为讲得够透彻了,该交待的该提醒的也都有了,学生也似乎在自身形成概念了,基本上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但为什么有些学生做题时又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我想问题的关键就是我们并不清楚学生把我们所讲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了吗,他们到底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学习通过预习,自觉地对课本提供的信息进行独立选择、吸收、存储等处理,这时让他们自主提出问题,这就是他们不明白的问题。把存在的问题给解决了,不就化解了本课的难点了吗?
第二课时 搭一搭
(一)(认识余数)
教学反思:培养学生用心体验数学 提出问题是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善于思考、敢于创造的一种手段,但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在学习过程中怎么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数学上有所发现,有所体验,这才是最重要的。学生在积极的心态下,恍然大悟了,不仅他们知道怎样做了,而且学生也懂得怎样做好,从而促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等得到较好地提高。第三课时 搭一搭
(二)(有余数除法竖式)
教学反思: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只有知识的授权,没有知识的对话;只有情感的倾注,没有情感的交流,这样的课堂缺乏个体的灵动,缺少个性的独特。课堂教学,只有进行师生“视界融合”的对话,在相互的磨擦碰撞交流中才能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探索新知的探索者,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引领者,共同提升对真知的理解与认识。第四课时 分草莓(试商方法)教学反思:困惑的问题 课堂上学生会提很多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教师都要一一回答吗?如果回答了,就影响了课程的继续进行;如果有些问题没有回答,是否又影响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怎能样处理较好? 第五课时 租船(有余数除法的应用)
教学反思: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其中有的没有多大的思考价值,但只要是敢问的学生,我都表扬了他。学生敢提问题了,还要再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于是平时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的同时,还引导他们什么是好问题,什么是有价值的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第二单元 方 向 与 位置
第一课时:东南西北
教学反思: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仍存在诸多不足的地方:首先,对本节课的时间控制的不好,关于辨别方向的其他方法没有讲解。课堂评价在本节课体现的还不够充分,课堂评价可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可针对学生个体情况进行适时的评价。在教学本节课中“猜方向”游戏可每组喊一个,让各组之间展开竞争,再对各组学生的活动情况给予即时的评价,这样则更能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
第二课时:辨认方向
教学反思:如何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这些实践活动的主要目标。这是在课堂上充分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操作、实践的机会。布置学生制作校园地图,是给学生学以致用的一个机会,以此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正如数学家华罗庚对数学与生活的精辟的描述:“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第三单元 生活中的大数
第一课时 数一数
(一)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卡片、多媒体的运用以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二课时 数一数
(二)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了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并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第三课时 拨一拨
教学反思:这节课存在的差异,第一,课前没有充分地估计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偶发事件,合作学习效果仍然不十分明显。第二,在课堂上出现的关于计算错误的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对于数学教学来说,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特别是小学一、二年级培养学生的数感,确实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课时 有多少个字
教学反思:再好的教学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总有须待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效果反馈信息不断地反思,反思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设计出一套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不断完善教学方法,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第四单元 测量 第一课时 铅笔有多长
教学反思:应该再下大力气,争取创设更合情理,更有趣味的情境,在情境中设计较科学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第二课时 1千米有多长
教学反思: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是学生生活中常常要用到的,但部分学生学完后还不能够理解千米的实际意义导致生活中运用错误、单位呼唤错误,因此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千米的度量意义。因此在教室里可以利用张开的手大约长1米这种学生容易直观的现象入手,一步步延伸到千米。五 加与减 第一课时
教学反思:于算法最优化的选择,我没有急于评价哪种方法的优与劣,而是通过对比练习、变式练习和拓展练习的活动,让学生在计算中学会观察,学会比较,体验到最优的算法。第二课时 回收废电池
教学反思:在探索三位数计算方法时,除了拨计数器和竖式计算,教材还利用数方格、口算等多种方法,没有问学生是否有其他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我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没有让学生体验到算法的多样性。第四课时 小小图书馆
教学反思:一节数学课,练习的设计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的习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并与生活息息相关。把竖式修改变成了“森林医生”,看谁能帮助“森林医生”找到大树的病因,医好大树的病。第六单元 认 识 图 形
第二课时 认识直角
教学反思:材的最后一项练习是让学生用纸剪出大小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等各种图形,拼出一幅美丽的图画,我放手让学生回家动手先剪后拼,再到班上交流,第二天当学生拿出亲手做的作品时,看到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时,心中非常高兴,有的是按照书中的图案拼得、有的是自己动脑筋想的,于是我把学生的作品一一放到展示台上让学生看,再评出最好的图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也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