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规矩和爱读后感---和孩子共同成长
《规矩和爱》读后感---和孩子共同成长
8年多前初为人母,我心中的喜悦无法形容。但压力也随之而来:如何让儿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我自身是在一种“学习成绩高于一切”的环境中长大的,但成人后进入社会的经历告诉我,“学习成绩不能高于一切”,父母对我的教育方式是不科学的,我对自己小孩的教育不能再重复上一辈的那一套,我需要重新学习。王涛博士的《规矩和爱》这一书,给了我很多启发,我想重点谈谈以下两个方面:
一、情商优于智商的原则。王涛博士在书中列举了卢刚杀人并自杀的事件。这个事件我在学生时代在另一本书中读过,当时对我的震撼非常大,我没想明白卢刚为什么要这样做,嫉妒和恨就能让他做出这么极端的事吗?这个问题这么多年来偶尔我还会思考一下。无独有偶,王涛博士在他的书中详细了讲解了整个事件过程,并分析了卢刚的极端行为与他的成长经历是分不开的。王涛博士也借卢刚事件告诉我们:情商优于智商,这是一条真理。卢刚事件并不是偶然,2013年发生的林森浩事件也需要我们重新思考对小孩的教育。我细心地发现,在诸多类似卢刚事件中,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极端,这也许是男孩天生的内向性格所致。所以男孩更需注重情商的培养。在书中,王涛博士对情商定义为“认识自我、控制情绪、激励自己以及处理人际关系、参与团队合作等相关的个人能力的总称”定义中认识自我是比较抽象的,王涛博士对怎样培养孩子客观积极的自我意识,给出了详细的阐述:“规矩和爱,规矩可以让孩子懂得敬畏,约束自我意识的不客观膨胀。爱能让孩子得到安全,看到自己的价值,因为自己被尊重而懂得尊重他人。但是爱和规矩需要结合。如果只有严厉的规矩而没有爱,孩子的行为也许能够得到暂时的约束,但是内心就容易产生极端的自卑。如果只有爱而没有规矩,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就是上帝。”这段话让我知道了培养孩子自我意识的方向:规矩和爱,但落实到具体的生活中,还需要自己不断地模索、学习和总结。
二、不占有原则。我想先说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上周六带孩子去上小提琴课,在台阶上遇到了一个母亲在严厉的打骂一个小男孩,从她的片言碎语中我大概知道了打骂的原因是因为小男孩平时在家练琴时敷衍了事,上课时没有通过老师的检查,被老师批评了。这位妈妈觉得自己很没面子,把火气一股脑儿往孩子上洒。小男孩在不停地抽泣,恐惧的眼神让我非常心疼。在读这本书前我也做过类似的事,虽然没有这位母亲这么凶狠,但也是在公共场所。读了王涛博士的不占有原则,我对自己过去的行为很懊悔,以后再也没在公共场所大声斥责小孩。“爱你的孩子,但不能以占有作为条件。和孩子相处,最重要的原则是尊重孩子。要把孩子看做一个完整的灵魂,即一个有自己独立人格的个体。”“孩子不属于你,他们属于他们自己。他们有自己的归属,也会寻找自己灵魂的归属,但这归属一定不是你。”现在我会把孩子当作亲人、同事、朋友一样相处,给予他完全应有的尊重,给予他完全应有的独立。现在我喜欢与他一起分享学校的趣事,也会告诉他我公司的趣事,而不像以前只是关心成绩;家里的家务我会让他参与进来,而不像以前自己全包干,让他像小宠物一样待着。这种相处方式,让感觉到他的进步,学会了关心人,学会了容忍。
教育孩子一辈子的事,且行且学习,我会和孩子共同成长!很感谢钟老师推荐这本书,也希望老师和其他家长能把更好的经验一起分享。
第二篇:和孩子共同成长
和孩子共同成长
杨晓红
我是一个三年级孩子的母亲,今天想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孩子在阅读学习方面的心得。
虽然我们做父母的在年龄上和孩子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就父母这个角色而言,我们和孩子是同龄的,所以作为一个父母我也是从无知无措的懵懂中一步步和孩子一起成长起来的,我们望子成龙关心孩子的学习,关注孩子的分数,觉得这才是孩子成才的唯一途径。这样的我们也许无形中已经走入了误区。
我的儿子旭旭非常聪明,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学习成绩很好。我清楚的记得他第一次考试的时候,语文得了一百分,数学得了九十七分,这本是很好的成绩,可我却说了让自己至今后悔的话,没有应有的表扬和鼓励,我却问孩子为什么没得双百。孩子当时失望和沮丧的眼神至今仍刺痛着我的心。当时我自私的认为孩子完全可以得双百,更糟糕的是,我从此不允许孩子看课外书,必须一心学习。旭旭一直热爱读书,这种无知的作法无疑是对孩子学习和阅读兴趣严重的打击。因为我的错误导致孩子学习和阅读兴趣严重下降,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质量大不如前,学习态度被动敷衍。我这个时候真的慌了,问什么好好的一个孩子,突然变得这么不上劲了呢,也就是在这这个时候,我接触到一本育儿的好
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书中很多先进的教育方法和理念让我受益匪浅。我这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多么的无知和可怕,这种盲目追求分数的作法,会使孩子形成畸形的学习动机,变得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反而降低了学习兴趣,影响考试成绩。同时我还知道了阅读对孩子的重要性。有的阅读可以让孩子受益终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作法后,我及时改变了对孩子的教育方法,首先不在盲目的追求分数了,取消了对孩子阅读的限制,还陪孩子买了许多他喜欢的书籍,旭旭的阅读兴趣非常广泛,从小说、童话故事到自然科学、历史等各方面的书都非常喜欢。每天只要学习结束,他会利用一切时间来读书,只要是他喜欢看的书,即使不吃饭,不睡觉也要读完,每天都是在我一再的催促下才合书睡觉。旭旭的阅读能力也很强,认字也很多,看一本书非常快,一年级的时候他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上百本书,同时我也惊喜的发现,鼓励他阅读不但没有影响他学习成绩,反而让孩子在知识的积累和词语的运用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记得一次中午放学时,刮起了沙尘暴,旭旭一进屋就对我说:“妈,这风刮的可真大呀,简直是飞沙走石。”当时才上一年级的孩子,我不禁惊叹于他用词的恰当和贴切。这样的例子有很多,这些都是他阅读的收获。
直到现在他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我还在庆幸自己当时转变的及时和正确,现在旭旭随着读的书越来越多,不但词
语运用的更加自如,累积的知识也越来越多,最近更是常常让我和家人吃惊。许多时候,电视中有些出问题选手回答的节目,往往是选手没有回答出来,而他却说出了答案。记得青歌赛时,有一道题目是“以貌取人”这个词与古代那个人物有关,当时选手没有回答对,我和他爸爸也不会,可旭旭不但知道和孔子有关,还给我们讲了这个典故。这样的事情很多,这更坚定了我要一直支持他阅读下去的信心。
我们常常要求孩子要成才、成功,可是作为家长的我们有没有想过自己是不是个合格的家长呢,让我们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真正成为孩子成功路上的一个启蒙者和引路人吧!
2014年3月23日
第三篇:和孩子共同成长
和孩子共同成长——浅谈家庭教育的一些心得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课题。家庭教育现代化更是一项长期的、更具现实意义的实验课题。做好家庭教育现代化工作,对我们的孩子、我们的教育事业和我们整个民族综合素质的提升,都有很长远的意义。作为兴隆幼儿园孩子的家长,我们很庆幸给孩子选择了一所好的幼儿园,这个“好”,最明显的体现就在于幼儿园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学校推出的一些新举措,举行的一些家庭教育讲座,成立的家长委员会等等,都有效地促进了家校之间的沟通,把孩子在校和在家的教育实现了无缝隙对接。学校能更全面掌握孩子的情况,家长能更好地配合学校搞好孩子的教育,这些都对孩子的成长大有益处。
现在的孩子基本都生活在物质优裕、信息媒介多样化、家长倍加呵护的环境中,是一个家庭的主旋律,五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的情况层出不穷,这就为如何更好地教育现在的孩子提出了新的课题。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在育儿问题上也是摸索着前进,有成功的小喜悦,也有许多的困惑。但是我们一直坚持多学习,多总结。尊重孩子,关注孩子,和孩子共同成长,在提高孩子综合素质方面做出努力。现将几点在教育孩子中的心得体会列举一二,仅供学校领导参考。
一是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性格,与孩子共同快乐成长。
我们女儿四岁了,她开朗活泼,乖巧听话。在她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尊重她,有些事情会和她商量,不允许做的事情会告诉她原因。不轻易给孩子许诺,但答应了孩子的事情就一定会做到,实在因为特殊原因做不到的,就提前给她道歉,并给她说明原因。我们还有意识地注意培养她的自信心,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引导她对弱者等有同情心。有些事情,当她做不到或是做不好时,她总会很烦躁和失落,这时候,我们就会用语言鼓励她,给她一些提示或帮助,和她一起完成一件事情,当她做完的时候,我们会对她说:“你真棒!”如果有些事情,的确不是她这个年龄能做到的,我们会对她说:“宝贝,你现在太小了,等你再长大一点,你肯定能做的很好。爸爸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还真不如你做的好呢。”这样,她的自信心就慢慢建立起来了。独生子女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缺少玩伴,我们就经常鼓励她主动去结识别的小朋友,把自己心爱的玩具和朋友们分享。引导她在和同伴们玩的时候,学会照顾别人。比如,有小朋友来家里做客时,就告诉女儿,“你现在是小主人了,小朋友们来咱们家玩,你要好好照顾他们,这样他们才喜欢和你交朋友。”如果她做的好,就及时表扬她,这样,下一次有小朋友来家时,女儿已经能做一个很好的小主人了。
在家庭教育中,还有个让我们头疼的问题是“隔代亲”。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的那种无原则的疼爱在女儿一二岁性格养成的时期曾让我们很无奈。有些你给孩子立好的规矩在他们长辈那里往往就形同虚设了,但是为了家庭和谐,我们不会当着老人批评她,时间长了,孩子有老人在的时候和单独与父母在一起时,就有所差别。有老人在时,就任性一些,和父母一起时,就乖的多。这种情况让我们颇为头疼了一段时间,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父母在老人不在场的时候多和孩子讲道理,上学后和老人不像以前一样时时在一起,情况也就好了许多。在和老人一起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做父母的要尊重老人,孝敬老人。这点是孩子自己会去模仿和习惯养成的。女儿三岁时,吃东西就习惯先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然后自己才吃。我们相信这就是长期习惯养成的好效果。
孩子是家中被呵护的对象。往往为别人考虑的少。我们就在日常生活中刻意提醒她。让她帮忙做一些小事,比如,帮妈妈叠衣服之类的事情,她乐意去做,而我们会在她做完之后对她说:“谢谢你帮我的忙。我真高兴。幸亏你帮助我,要不我还得做很长时间,你真棒!”家人有些不太舒服时,我们会让她去问候,帮助拿药片等。养成她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好习惯。成果是去年她去看望一位生病的老人时,会主动帮助病人盖被子,并关切地问候。得到大家的称赞,我们相信这种称赞会更好地促进她关心别人的的良好习惯养成。二是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引导孩子遵守社会公德,与孩子共同健康成长。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我们一直注重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她自己能做的事情,就尽量让她自己做,然后对她的成绩给予充分的赞美。让孩子有一种成就感,她就愿意去做。比如,她玩完之后,让她把玩具收拾好。让她自己洗脸、刷牙,自己上厕所等等。看电视电脑时,给她规定好时间。“再看十分钟电脑,然后帮我把电脑关上,咱们好睡觉。我看茹茹能不能做到?”刚开始孩子肯定有一些不乐意。但是说过的事情,就一定严格执行,就算她有些情绪,我们也故意忽略,用别的事情转移她的注意力。几次之后,她就会在规定的时间到了时,自己关了电脑。人是群体动物,孩子最终要走上社会。对于社会规范的理解和学习,也是行为习惯的一部分。我们就从小事儿影响她。让她帮助爸爸看着红绿灯,“监督”爸爸不闯红灯。她乐于这种工作。也能在这种工作中养成自己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让她知道要同情和帮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给她钱让她去放在乞讨者面前的碗中,告诉她,她帮助了他们。我们还和她订下约定,不在路上乱扔垃圾,大家互相监督,孩子在这种类似游戏的过程中,慢慢学习了遵守基本的社会公德。
三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现并鼓励孩子的兴趣爱好,与孩子共同学习成长。孩子在幼儿园这个成长阶段,我们注重的是培养她的学习兴趣,而不是特别关注她究竟学会了一些什么知识。知识以后会不断地学习,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却是一生受用的事情。我们经常给她买她喜欢看的书。告诉她爱护书籍,和她一起读她喜欢读的幼儿画报等,和她一起做书里的游戏,睡前给她讲故事。她特别喜欢做一些提升智商的训练题,喜欢拼图游戏,我们就多给她买这方面的书,和她一起做,在她作对的时候不吝啬对她的表扬,让她觉得学习是一种游戏。她上幼儿园之后,我们睡前的游戏改成给我们讲讲她幼儿园一天的事情。我们做出一副学习的样子,睡前孩子很放松,我们讲从起床到爸爸妈妈送她到幼儿园这一段的事情,然后说“给我们讲讲我们把你送到学校后,你们都做了哪些好玩的事情呵?爸爸妈妈可想知道了。我们都没上过那么好的幼儿园,你就给我们讲讲吧。”孩子会有种类似当老师的感觉,把一天的情况讲给我们听。既帮助孩子回忆了在学校一天所学的东西,也锻炼了她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我们和孩子都喜欢的一个游戏。所以她很喜欢上幼儿园,生怕错过了什么好玩的事情没办法讲给我们听。在我们交流的过程中,有些事情我们还展开讨论,引导孩子正确对待一些和小朋友之间的相处问题等等。兴趣是学好习的前提条件。我们从不强迫她去做她不愿去学的东西。但也善于发现她感兴趣的东西。她看动画片时常跟着动画片上学习英语单词。我们带她去听了一个英语兴趣班的试听课后,她有强烈地想学英语的兴趣,我们便帮她报了兴趣班。她有兴趣的东西,家长根本不用操心,她回家就自己学习英语。当然,做父母的,除了鼓励还是鼓励。
还有一个我们都喜欢的游戏就是得“小红花”。我把每个月的月历剪下来贴在她能够得着的地方,每天临睡前,我们会问:“你觉得今天自己表现好吗?能不能得小红花呵?”她会说“我表现的好!能得小红花!”我们就奖励她一朵贴纸小红花,让她贴在那天的日历上。看着她在那里数着自己得到小红花的个数。我们当父母的,倍感欣慰。
通过以上一些方法,我们在家庭教育的问题上取得了一些成功,但还有许多的困扰。比如,孩子性格要强,听不得批评的声音,这让我们担心孩子在今后的人生中抗挫折的能力较差,我们认为对孩子的挫折教育亟待加强,但不知道怎样去具体操作;还有,家长一般忙于工作,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所以也希望学校能多安排一些亲子类的活动,相信家长都会有参与的积极性。
陪伴女儿成长的四年多时间,我们最大的感受,也是最大享受就是和孩子共同成长。尊重孩子,关爱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这样,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同时,家长也有着一份收获的喜悦。作为家长,我们也会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学习相关家庭教育现代化的知识,全力配合好学校的工作,和学校一起,共同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
第四篇:要和孩子共同成长
要和孩子共同成长
我即使一名老师,也是一位母亲。我时刻看到了每个家长对孩子的爱和期望。也时时和家长在沟通。每个孩子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孩子就是我们的快乐的源泉。每个家庭,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茁壮健康快乐的成长,满腔的希望孩子能够成龙成凤。父母就会对孩子抱以高度的热情,精细的喂养,倾情培养。但是,许多的父母往往由于教育价值观的错误,又缺乏必要的科学的教育方法,往往单单的凭借自己的直觉和上一辈传下来的某些育儿经验对儿童施展教育,可是结果往往是父母千辛万苦的付出,却换来了对儿童发展的损害。
家庭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孩子在家庭这个第一课堂内所获得的素质是他们一生成败的关键。法国作家福楼拜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控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父母的手里”,由此可见,父母责任之重大。父母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儿童不是在权威喝令下成长。父母对儿童不仅仅要爱,也要尊重,要珍惜他们的内心感受,帮助儿童把他们内心的东西挖出来,给予于世界。父母对孩子的第一希望应该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好人,一个有爱心,有道德的人。如果一个孩子懂得感恩,懂得孝敬,有自信心,有责任心。无论是在学校学习,还是走向社会工作,肯定能获得成功。因此,要是儿童具有优秀的素质,完美的人格,就必须从孩子出生开始就运用最科学,最优质,最合理的教育理念,原则和方法之进行培养。应该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和规律来进行教育。
一、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长期以来,人们在制定学前教育目标时,往往特别强调社会要求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很少考虑到学前儿童 自身发展的特点,规律和发展需要,结果造成成人按照习惯设计要求儿童,培养儿童,塑造儿童,从根本上背离了儿童自身的合理需要,使其纯真,美好的天性受到压抑,身心得不到良好的发展,蕴藏的巨大潜能遭受抑制和泯灭,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和自觉遵守孩子的身心发展
二、在互动中与孩子一起成长
现代教育的研究发现,最好的教育是对话性与互动性的教育。而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是权威式的。在家庭中许多父母只是习惯于简单地下达指令,不和孩子对话,讨论,交流,强行安排孩子上各种兴趣学习班,有的父母也因工作太忙而无法和孩子一起游玩,电视,网络游戏就成长孩子的玩伴,这种方式对儿童的创造性,人格培养具有严重的负面作用。
要实现教育的对话性与互动性,要求父母尽可能地把自己摆在和孩子平等的位置上,通过提问,探讨方式培养他们的品格和社会能力。因而,孩子一生下来,规律,才能制定出科学的教育方法。父母就要做孩子的朋友,父母甚至可以重新把自己变成孩子,和他们一起成长。
父母虽然未必是教育学家,但是父母和孩子面对面互动,就如同是小型讨论班,这种环境条件下,不是父母单向对孩子传授信息,而是针对孩子的各种要求,随时作出恰当的反映,在互动过程中,父母必须用心地观察,体会,发现孩子的潜能,不要错过发展这些潜能的最佳时期。
三、在尊重中与孩子一起成长
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想法,让他们做自己的主人。从而让他们拥有自信 心、责任感、价值感。在一次家长会上,我给家长们讲了一个故事,一个星期天,妈妈领着5岁的儿子到公园去玩,儿子用“纸飞机”换回德国小朋友的一辆电动“小汽车”,这件事让她大吃一惊。因为那只纸飞机充其量只值5美分,而这辆小汽车至少也要值20多美元。开始她以为儿子说谎,当找到小汽车的主人和德国小孩的妈妈时,这位德**说:“小汽车是属于孩子的,该由孩子做主。”她还说:“你儿子喜欢,小汽车就归他了。过会儿,我会领着孩子上玩具商店,让他知道这辆汽车值多少钱,能买多少个纸飞机,这样他就不会第二次做这样的蠢事了。”我问家长们,如果你是那位德**亲你会怎么做,他们笑了。
我们教育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选择,不干预、不阻止,也不单纯批评孩子的做法,而是采取与有效措施,及时对孩子进行循循善诱的教育。我们的教育中正是缺少了对孩子的这种尊重。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并不能保证孩子的每一次选择都是正确的,他们毕竟是小孩呀!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肯定会摔几个跟头,走一段弯路,但孩子的选择能力却在一次次尝试中得以提高。让我们在教育中少一分盲目,多一份理智。
四、把 “快乐”送给孩子。
如今的孩子无疑是幸福的。出生就是帝王般的待遇,吃最精细的食物,穿最精美的衣服,住最舒适的房屋,玩具也是最高级的,受最昂贵的教育。“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几乎就是他们生活的写实,然而,真实状况是:孩子们很幸福但不够快乐。因为他们变成了线牵在父母手中的“木偶人”,不能有自己的愿望,无法自我安排,只能沿着父母规定好的目标,安排,选定好的道路走,很难体验到自由成长的快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在学生面前把一只公鸡和一把米放在桌子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掰开公鸡的嘴硬往里塞米,可是公鸡知识挣扎,就是不吃,最后把公鸡放到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公鸡却自己吃了起来。陶行知先生借此喻示:如果强迫孩子学习,他是不快乐的,就算勉强学了,也是会食而不化的。鉴于此,父母应该把“快乐”这个最珍贵的礼物赠与儿童。
首先,让儿童体验自由嬉戏的快乐。活泼开朗,好玩爱动是孩子的天性,父母应允许孩子“疯狂”玩耍。父母要放开手,让孩子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不要时刻监控孩子的一举一动,而要留给孩子独处的时间,给孩子们自娱自乐的自由。据一些研究发现,父母过多安排孩子活动的教育模式,易使儿童养成需要别人领导和不会自己作决定的性格。
其次,让儿童品尝自由想象的快乐,想象的翅膀,淳朴的童心是孩子最可贵的财富,父母应允许孩子思想上的“天马行空”,对于孩子提出的种种“奇谈怪论”不要急于一票否定,更不要让孩子机械接受定型的答案,不能认为剥夺掉孩子对世界的新鲜感。想象是创造的前提,要使儿童具有高度的创造力,就应该从小培养孩子敢想,爱想,的性格和习惯,不要打击孩子想象的积极性,一般来说,民主开放,自主宽松的环境更有利儿童创造想象的激发。
再次,让儿童感受表达自我的快乐,父母应努力培养孩子说话,而不仅仅是培养听讲的孩子,因为孩子要在表达自己思想的过程中,加深多世界以及对自己的认识,过去我们只是教导孩子听哈,顺从,附和,学习知识也是强调死记硬背,缺少平等讨论,结果是压抑人格,扼杀智慧,羞于表达。有的孩子表现内向,交流困难,不善表达,究其原因,父母与孩子交流是的态度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父母要做到,无论孩子的表达能力如何,表达内容是否符合成人的意愿,都应无条件的接纳,关注,爱护和鼓励孩子,只有在这样的情形下,孩子才能学会表达善于表达,敢于表达,使他们产生自己的想法,发出自己的声音,最后形成自我。
那么,从现在开始,就和我们的孩子一起成长吧!家长改变一点,孩子就会进步一大截。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来享受成长过程中的那份快乐、那份收获。
让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灵动起来 伊春市政府直属机关幼儿园
刘佳
21世纪是中国崛起的世纪,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创新型的社会,而创新型的社会则需要大批的创新型的人才,而创新型的人才培养要从娃娃抓起。
儿童是如何学习数学的?数学概念是怎样获得的?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儿童数概念的获得并不是一般人认为的几乎是在不经意间就学会了数数,进而学会数的运算。事实上,儿童数概念的形成往往要经历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这正是因为数学知识本身具有的高度的抽象性和相对的复杂性。下面我就学前儿童逻辑思维发展的特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学前儿童逻辑思维的发展依赖于动作。
学前儿童逻辑思维有很大的局限性,譬如幼儿序列观念的建立——首先要完成长短排序的任务,往往需要建立在多次操作的基础上,甚至需要经过无数次的尝试。这就说明幼儿序列观念是建立在具体事物和动作的基础上。如果脱离了具体的形象动作,问幼儿:“小红的岁数比小明大,小亮的岁数比小红大,他们三个人,谁的岁数最大”这类问题,他们会感到困难。可见,对于较间接的,需要内化于头脑的问题,幼儿就无能为力了。这正是幼儿逻辑思维发展特定所决定的。
二、学前儿童逻辑思维的发展依赖于具体事物。
学前儿童逻辑思维的形成和建立,不仅依赖于动作,同时还依赖于具体的形象。4岁左右的幼儿还不能真正理解类包含的观念。例如,老师指着1盆栽有5朵红花,3朵白花的花盆,问幼儿是花多还是红花多。他们会回答红花多,或者摇摇头不回答,直到老师反复的强调花指的是所有的花,而不是剩下的白花,他们才有可能作出正确的回答。但是,他们并不是靠逻辑的判断来回答的,而是通过一一点数,红花有5朵,花有8朵,在幼儿的头脑中,整体与部分之间并没有形成包含关系,而是并列的两个部分的关系。他们是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来理解包含关系的,而绝没有抽象的类包含逻辑观念。那么,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遵循以下几点来完成我们的教学教育任务。
三、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
好奇,好问,好动。渴望通过自己的探索来了解世界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学习兴趣的源泉。对于幼儿而言,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事不是学习,而是让他们逐渐了解外部世界,逐步学会如何与周围人相处,进而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兴趣。通过自由的游戏和玩耍,让他们更多地亲近大自然,和外部世界有更多的交流和接触,获得更丰富的人生体验,这些才是这个阶段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宝贵的财富。同样,即使是这个年龄阶段必要的学习,也只有以孩子的学习兴趣为前提,才能让他们在学的过程中专心致志,自发交流,主动参与而且乐此不疲。
对于学前阶段的数学启蒙教育而言,其首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愿望,激发儿童的好奇,好问,猜想和思考,引导他们步入数学的神秘世界。作为教师,应当更多地考虑如何去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如何利用有效的环境和恰当的情境,方法去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以促进幼儿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和主动解决。
四、发展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性,抽象性,概括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决定了儿童早期的数学学习应以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任务。早期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不在于掌握多少数学知识概念,而在于通过数学学习的过程培养幼儿的逻辑四维的准确,灵活,敏捷,发散等。和一些西方国家的孩子相比,高分低能已经成为在传统教育价值定位下我国学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现象,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相应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不尽如意,而在数学领域中,更有让人悲叹不已的事实:在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我国选手可以蝉联几届冠军,可是在数学专业领域中,我们却从未与菲儿兹等数学国际大奖有缘。这种现象和对比足以引起我们的警醒,数学教育的真正价值和主要任务应当体现对思维能力,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足够重视。
五、为幼儿提供和创设促进其数学学习的环境和教材。
作为教师,应当在充分认识环境与材料在儿童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的前提下,积极地为儿童创设环境,提供教材。首先,要为幼儿创设真实而丰富的数学学习环境。真实,体现在环境是与儿童的生活紧密相联的。数学知识本身抽象枯燥,如果单纯以数字,运算等形式呈现给幼儿,则很难吸引孩子的学习兴趣,而与幼儿生活实际中的事物联系起来,则能够引起他们的注意,例如:贴一些用不同形状拼成的卡通人物,动物,植物;每一个台阶标记一个数字;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等长度的栏杆等等。这样,抽象的数学知识就随机地隐藏在幼儿生活中的每一处,浸没于生活中的每一点。
无论是哪一方面的知识或者能力的培养,对与学前儿童来说,都是初浅的,基础的,多侧面的,重在兴趣性,启蒙性,生活性,应用性,让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并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和概念,为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数学,孩子永远的情结
——在数学游戏中培养孩子的能力
伊春市政府直属机关幼儿园
刘佳
幼儿在7岁前脑的发育已经完成了70%以上,幼儿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大脑发育的如何与人的智力发展有直接关系。而构成智力的核心因素,是一个人的思维。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经说过,“数学是训练思维的体操”,我国著名的幼教专家林嘉绥也说过“一个人具备了数学头脑就具备了智慧的头脑”,因此幼儿能否学好数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幼儿数学有助于幼儿对生活和周围世界的正确认识 幼儿从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再到蹒跚学步,生活的环境逐步扩大,从家庭,邻舍,幼儿园,商场公园等等。在每个孩子生活的环境中,每一样的东西都是一定的形状,大小,数量和位置呈现在幼儿面前,如幼儿见到自己母亲的脸是圆的,两只眼镜是大大的,自己的一只小手有五根手指头,粗细,长短各不一样;玩具皮球是圆的,积木盒是长方体的;知道小兔子有两只长长的耳朵,两只红眼镜,三瓣嘴唇,四条腿,还有一条短短的尾巴等等。幼儿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中,不断感知数量形,类别,次序,空间,时间等数学知识,在认识客观事物,与人交往,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问题时都不可避免地要和数学打交道。因此,向幼儿进行初步的数学教育,即是儿童生活的需要,有是其认识周围世界的需要。
二、幼儿数学有助于幼儿思维能力及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是多途径的,向幼儿进行初步的数学教育是发展幼儿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径。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注意到,最基本的数学结构和幼儿的运算思维结构之间有着非常直接,密切的联系。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较大程度的满足幼儿思维发展的需要,起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殊作用。
(一)激发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是通常所指的幼儿愿意动脑思考问题,它是幼儿获得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发展思维能力的基本前提。幼儿数学教育为幼儿创设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充分的数学教育内容,丰富,具体,形象的物质材料,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是幼儿在主动的探索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养成对待智力活动的良好态度和主观愿望。
(二)促进幼儿抽象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初步发展
幼儿在初步数学概念的获得及进行简单的运算过程中,经过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通过各种活动形式,让幼儿反复多次感受同样数量的多种物体,在取得丰富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初步抽象出它们在数量方面的共通特征,会正确点数并说出总数,从而达到初步理解某数实际意义的目的。
(三)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培养
敏捷性,灵活性是思维在智力品质上的特点,是衡量思维水平的标志之一,敏捷性通常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即反应的快与慢;灵活性指思维的灵活程度,从不同方面思考问题,灵活运用知识。
三、幼儿数学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探究欲及对学习兴趣 幼儿天生就有好奇心,好奇心驱使他们去注视,观察,摆弄,发现,探索,了解周围事物和环境。它是幼儿学习的内驱力,是幼儿学习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因此,有目的有计划的数学启蒙教育,为幼儿亲自参与各种数学活动并从中得到积极的反馈提供了良好的机会,进而逐渐产生对数学的持久兴趣。
四、幼儿数学有助于日后的小学数学的学习我国甘肃省曾对农村边远山区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一年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入学前受过启蒙教育的儿童在语文,数学两门主要学科的成绩上要远远的高于未受过学前启蒙教育的儿童。另外,国外也有研究资料表明,如果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初步的数学启蒙和训练,这些儿童到了十三四岁,其数学成绩比未受过学前期训练的同龄人要好。由此可见,学龄前的儿童数学启蒙教育不仅可以使幼儿掌握一些有关数学的粗浅知识,发展其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而且更能对儿童进入小学甚至中学后的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创造有利的条件。
第五篇:关注孩子共同成长
关注孩子,共同成长
孩子是父母手中的宝,哪一个做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所成就呢?正可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是,只有美好的愿望是不 行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美丽的图画需要我们和孩子一起共同描绘。
家长能关注孩子的各方面成长,这对孩子是一件很好的事。首先,我们不可能时时刻刻的关注孩子的一切,更何况还有大部分时间孩子在学校,无数事实已经证明,家长只有充分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密切配合学校的教育,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才能确保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看孩子在家中的表现,看是否和以前一样,比如有一天孩子回家直接就去做作业,没有像平常一样吵着要看电视,家长就可以适当关注一下,家长要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如果家长知道孩子今天心情不好可是孩子不愿意和你说为什么,那也 没有用,所以有了良好关系以后,孩子会把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和家长分享。这样就能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是否对父母的教育方式感到不满。
孩子越来越有自己的见解,表现为对家长的要求学会了讨价还价,让家长觉得一些要求贯彻不下去,这需要家长朋友们多想办法,多试一试,办法总比困难多,要一直关注孩子的成长,同时抛弃一些不合理的要求。防止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1、不管不问,认为学习完全靠学生自己,是学生自己的事,而学生在这一阶段中确实会遇到一些实际的困难(心理上的困难或知识上的困难),也确实需要父母的帮助,而一旦得不到父母的及时帮助,孩子就不会克服困难甚至被困难打倒。
2、管得太严,一点自由时间都没有,整天学习再学习,感到厌倦。
3、难与父
母沟通。许多学生认为与父母沟通比较困难,父母总是居高临下,摆出一幅威严的面孔,训斥自己,即使自己有了困难也不愿对父母讲。特别是对父母的唠叨,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说到成长似乎是孩子们的事,其实成长,不是孩子们的专利,家长也需要成长。成长是什么意思?就是人的知识、能力、阅历等逐步积累,人越来越成熟,以致越来越有成就。从不会做生意到会做生意,到会做大生意是成长的过程;每月的收入从几百元到几千、几万,是成长;从小生意做到大生意,从拥有一间简易房到一栋大楼,是成长;从一个小职员到主管,到老总,更是成长。孩子要成长,家长也需要成长,道理是一样的。十来岁的孩子会对父亲说:“爸爸,你好伟大!”二十岁时会对父亲说:“爸爸还可以!”三十岁可能会对父亲说:“爸,你那些想法都跟不上时代了!”四十岁时恐怕会对父亲说:“爸,你不懂,安心养老吧!”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因为孩子在成长,而家长没有成长。因此,我想,为了孩子,家长也应努力成长。下面,我就从决定人成长的几个主要因素,谈谈我们家长该怎么做。才是一个称职的家长。打个比方吧。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沙漠里跋涉,怎么才能生存下去,并到达水草丰茂的生命之地呢?一要明确自己最需要的是“水”;二要能达到一个有水的目的地,一棵树,一片草或一泓清泉;三要努力地往哪个目的地前进。人生就犹如沙漠跋涉,理想就是那个目的地--生命之源。没有理想,就只能在沙漠里乱撞,以致老死。一些人,生活没追求,安于现状,“喝点麻辣烫,打点小麻将,看点歪录相。”就自己而言,可能乐得其所;也许无伤大雅,但是,作为家长,就有可能会影响到下一代。有的家长,自己没读多少
书,有小房子住着,有小生意做着,就觉得此生足已再无所求,因此也认识不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那实质是很危险的。要知道,你的孩子如果也像你那样,到你那样的年龄,社会竞争无比激烈,可能连基本生活也难以维持,更谈不上一辈比一辈强。生存是第一需要,人要吃、喝、拉、撒、睡。每位家长都在生活,虽然生活的质量有高低之分,但毕竟都在生活。但是,孩子呢?他们年幼无知,生活自理能力差,需要家长的照管,只是我们很多家长对此投入的精力实在太少了。请看这样一些现象,对照一下或许不在少数。早上,家长要睡懒觉,就甩给孩子一块钱“去自己买油条、方便面去。”孩子可能随便买了点零食就上学了,也可能根本没买,或是贪玩买了小玩具。两节课下来,饿得两眼发花,甚至恶心呕吐,我们也时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再看,孩子蓬头垢面,浑身脏兮,衣冠不整,也来到了学校,一问,“你妈妈呢?”说是“打麻将去了。”又看,孩子放学回家了,进不了家门,以致深夜还在外面游荡,没吃饭,当然谈不上做家庭作业了,父母呢。出去玩了。这种孩子,心理怎会健全?性格怎会活泼?能力怎会提高呢?他们长大后,可能连他们父母的那种生活水准都很难保持。家长要通过孩子经常了解在学校的表现,过问作业完成情况。虽然会让孩子不乐意,但放任不管会让孩子对学习懈怠,因为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了解的比较详细,自己孩子是什么品质的人家长应该清楚。也许你认为孩子的学习是他自己的事,不用家长管,也许你身边有这样的例子,认为管和不管一个样。我也认为,特殊品质的孩子,不用大人管的孩子是有的,但这些孩子是群体中的极少数,大部分的孩子都是要在管理之下才能做
出成绩,其实成年人也是一样,任何人缺乏管理靠自动自发,大部分都会拖拉堕落,何况孩子?因此,在管孩子上,虽要讲方法,但绝不能放任不管。每天过问一下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听课、作业等情况,根据与老师的沟通了解的情况及时要求孩子把每天的学习合理安排并且把各项学习及作业落到实处,也是家长管理孩子最重要的方面。假设孩子不愿意听您唠叨,你一定要讲究一些方法和技巧,怎样达到沟通的目的,应该善于学习和思考。
做一个与孩子一同成长的合格家长,家长也要树立人生理想。家长也要严谨生活,家长也要努力学习。要关注孩子学习过程,关注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只是关注考试成绩。要尊重孩子,尊 重规律,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让我们与孩子共同成长吧。今生今世,我们只有一次身为人父人母的机会。这是我们返回童年与孩子一起学习成长的唯一机会。孩子是我们的孩子,但最终他是社会的。我们给予了他生命,更应该给予他科学的教育。作为父亲母亲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才能让爱的臂膀更加 的坚强有力!才能托起这明天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