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慢慢来读后感

时间:2019-05-12 03:49: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好妈妈慢慢来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好妈妈慢慢来读后感》。

第一篇:好妈妈慢慢来读后感

1、每个孩子发育有早晚,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对这些为孩子担心的母亲们,我常常向她们强调、并提醒她们:“每一个孩子发育的程度都各不相同,有的早一些,有的晚一些。因此,没有对所有孩子都适用的、统一的标准。绝对不能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孩子是正常,还是有问题。“

现在,我们就拿说话比较晚的孩子举个例子吧。如果是在从前,这不太可能发展成为一种疾病。可是,因为现在孩子们很早就上了幼儿园,如果他在说话上显得迟钝的话,就会遭到其他孩子的嘲笑。这样一来他的这种症状很容易就会发展成为一种疾病。这样的实例近来已有大幅增加的趋势。遇到这种情况,如果家庭气氛比较好,母亲也懂得如何很好地照顾和教育自己的孩子,我就不会匆忙地给患有这种疾病的孩子进行专门治疗。反之(比如,尽管孩子说话比较晚,可是父母却并不因此而增加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诱导他们多说话,从而给他们以合理的刺激,而是只知道不断地训斥孩子),我就会积极地劝说他们进行治疗。因此,在判定一个孩子是否在正常地成长、有没有发生什么问题的时候,不能仅仅就孩子本身加以判断,还要同时考虑孩子周围的环境。在这里,我还想再次提醒我们的母亲们:每个孩子发育的速度快慢是不同的,对这个事实必须有所认识!一些母亲经常会有这样的苦恼和担心:“邻居家的孩子早就能说话了,我们家的孩子为什么到现在还不行呢?“,“邻居家的孩子已经会写字了,我们家的孩子为什么对写字一点兴趣也没有,只知道成天地玩玩具呢?“这些担心其实都是没有必要的。

那么,母亲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否有问题呢?我常向前来找我咨询的母亲们引用这样一句话,即“smiling on happy face“(笑在脸上)。如果孩子能经常有一张笑脸、一副幸福的表情,那就意味着,你的孩子没有任何问题。

2、要做一个有耐心的妈妈,不要做一个训斥的妈妈。一个有耐心的妈妈会使一个有问题的孩子变得正常,一个脾气暴躁的妈妈能使一个正常的孩子变得不正常。

也有一些孩子和别的孩子相比,抚养起来的确要更困难一些。也就是说确实存在一些真正存在心理问题的儿童。同时我也确信:即使那些一生下来就存在某些问题的儿童,如果他们父母的性格、家庭气氛、经济条件等成长环境比较好的话,在他们身上存在的这些问题,就决不会发展成为一种疾病!反过来说,有些孩子即使在出生的时候十分正常,可是如果他们成长的环境比较恶劣的话,也可能会出现问题。这一点在理解孩子的行为方式和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

在我的病人中,有一些患有一种名叫“注意力缺乏、多动症障碍”(ADHD)疾病的儿童。他们在集中注意力方面有明显的障碍。虽然他们患的疾病相同,但是他们以后的成长结果却存在着天壤之别。有一些孩子的母亲心胸特别宽厚,擅长抚育孩子,所以这些孩子直到上学之前为止都没有出现过什么大的问题,成长的很好。

即使他们非常调皮捣蛋,孩子的母亲也能够很好地处理并加以引导。所以,当他们进入学校后,他们良好的表现常常会让老师们感到吃惊。相反,有一些孩子的母亲则不是这样,她们性情急躁、常常生气发火、处理事情的时候有些神经质。这些母亲的孩子们在很小的时候,“注意力缺乏、多动症障碍”(ADHD)就已经发展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

3、即使什么都不教,也不能让孩子失去兴趣

母亲们一般都会认为孩子成长的轨迹是一条斜线,只要努力就会不断地进步、持续地成长。但是,实际情况并非这样,孩子的成长轨迹一般来说是呈阶梯状的。中间有停顿、也有受到刺激后的突变。也就是说,即使是努力了,在一段时间之内孩子也会表现的停步不前,然后在某一时刻会有一个突然的发展。

另外,我还要再补充一点,和母亲们通常认为的不同,人类的大脑直到少年时期仍然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在大脑发展到它的极致之前,在其发展过程中是有无数的变量在起作用的。如果母亲们以一种焦急的心态不断地让孩子学这学那,严厉地督促他们跟上学校功课的话,很有可能在某一瞬间,本来呈阶梯状发展的孩子的成长轨迹就会在那里嘎然中断,从而犯下无可挽回的错误。

因此,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材的父母们必须要具备的一个条件就是:凡事不能操之过急,要有懂得等待的智慧。就像日本一位有名的学者所说的那样:“所谓人生就是背着沉重的行李去赶一条长长的路,着急是绝对不行的。”

4、未来,我们的社会将变成一个复杂的、充满不确定性的高风险社会。因此,“只要成绩好就可以进好大学,从而就可以成为被社会承认的杰出人士“这种近代思维模式将会彻底消失。决定孩子以后能否成功的关键是孩子的自我认同度。所谓自我认同指的是这样一种状态:即将自身内在的感觉、自我意识以及外部评价等加以综合,从而对“我是谁”这个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达到自我认同的人,在与他人或外部环境进行接触时就不会出现动摇或自我分裂的现象。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即使是独处,也不会感到孤独和寂寞。他们在和别人交往时会尊重对方的隐私,强化自己的精神支柱。自我认同强的人能够比较客观地审视自我。这就意味着,他有很强的寻找自己喜欢从事的事业的能力。这是在未来社会中获得成功的捷径。因此,我希望我的孩子们能成为一个有明确的自我认同的人。然而,这种自我认同在本质上是不可能在一瞬间、以一种急躁的心态得到的,更不是通过对孩子进行强迫性教育注入的;而是从他出生的那天起,通过开始认识妈妈,再通过妈妈认识社会,然后在社会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以后,非常艰难地、在一个非常晚的时期才能得到的。

孩子的自我认同,是通过对从前失败记忆的反馈获得的。“自我意识”是通过“啊,这样不行。那样做才是正确的”这种自我觉悟过程逐渐形成的。简单地说,摔倒的次数越多,孩子的自我认同感就越强。可是,我们的妈妈们却不给孩子们随心所欲经历失败的机会,只是催促他们走别人都在走的所谓“万无一失”的路。那么,其结果又怎样呢?当孩子们按照父母、学校的命令和训诫,以决死的努力进入大学以后,才开始为自我存在和自我认同这样的问题苦恼。在这之前,他们所有自我的东西都被压制了,只能被动地活着。在进入大学以后,他们突然要寻找自我了,结果只能是彷徨。

所以不要怕孩子摔倒,不要怕他探索世界的时候把衣服弄脏,不要怕他受一些磕碰,比起通过这些东西让孩子获得自我肯定的价值,这些东西都一文不值。

所以父母可以做的事情只能是:使孩子身上那种肯定性的自我意识不要受到侵害,不要丧失自信心,使孩子不要丧失对我们这个世界和社会的信赖感。

5、早期教育理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One step behind ”(晚一步)理论,另一种是“One step ahead”(早一步)理论。“One step behind “(晚一步)理论指的是:对孩子的行为要稍微慢一拍地去应对。也就是说首先要在一旁静静地观察孩子的行动,当孩子对什么东西显示出好奇心以后,母亲再因势利导加以推动就可以了。简单一点儿地说,就是你只要去附和孩子就可以了。

与之相反,“One step ahead”(早一步)理论指的是要比孩子的行动提前一步作出反应。我们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孩子坐在一碗米饭前,正在说:”佛,佛,佛„„“的时候,一旁的妈妈可以提前一步十分明确地说出”饭“这个词。

我认为,如果能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同时适当地加以应用的话,就会取得最佳的早期教育效果。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判断什么时候应该“One step behind“(晚一步),什么时候应该”One step ahead”(早一步)。既有错过了孩子最佳学习时期的母亲,又有过于着急,在孩子对学习还毫无兴趣的情况下,就提前让他进入了学习过程的母亲。

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取决于母亲对孩子的关心程度如何。平时就把自己的全部爱心都投入到了孩子身上的那些母亲是既不会错过、也不会在孩子最佳学习时期到来之前就过早地进行早期教育的。

6、孩子的情绪会跟着大人变化。所以父母要忍耐,不要让孩子做自己情绪的牺牲品。

如果观察一下来医院治疗“少儿期忧郁症”的儿童,我们就会发现,在他们母亲的身上一般都存在上述的问题。在这种时候,母亲就要和孩子一起接受治疗。如果母亲在接受治疗以后恢复了正常的话,孩子过不了几个月也会有明显的好转。因此,母亲们不仅要在照看孩子的时候,而且要在其他所有的生活场景中都要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感情。我常常这样叮嘱前来找我求治的母亲们、也叮嘱我自己:“ 要经常反观自身,要经常检查自己情绪所处的状态。”

在这样一个前提条件下,我为自己制定了一个对待孩子的大的原则:“ 在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我绝对不责骂孩子。”

既然我们每一位母亲都是普通的人,那么谁都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有时候,我也会感到非常地忧郁和烦躁,非常讨厌去医院上班。像这样,当我的情绪状态亮起红灯的时候,不管孩子是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还是又违背了向我许下的诺言,我都不会去管他。因为在这种时候,不论你如何试图和颜悦色地对待孩子,你的这种坏情绪还是会在脸上表现出来。等到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我们打个比方,如果说感情指数的最高值是10的话,起码要在达到7-8以上的时候)你才可以开始对孩子说你想对他说的话。

可是,大多数的父母一般都是不管自己的情绪好不好,都用目光去盯着孩子、去抱孩子、哄孩子,结果这样做着做着就发了火,甚至还会动手打孩子。这种过程在以后还会反复不断地出现。在火就要冒出来的时候,如何才能把它压制住?这并不取决于一个人的智商或理性程度。我经常可以看到,有些被称为很有理性的人,随随便便地对待自己的孩子,由着自己的情绪去处理问题。

要想对感情进行很好的调节,不经过艰苦的努力和大量的训练是不太可能的。虽然也有一少部分人天生就非常善于调节自己的感情,但是因为抚育孩子这件事本身就需要巨大的忍耐和牺牲,所以母亲们个人的努力还是非常必要的。

我曾经在前面讲到过,孩子的潜力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就会爆发。因此,在孩子的某些能力发育显得有些迟缓的时候,你也要经常拿出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因为只有这样,孩子才不会丧失自信心,才会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完成自己的发展。可是,如果父母不善于调节自己的感情的话,不但不会帮助孩子树立起自信心,反而会使他们经常不断地向后退缩。因此,如果你不想阻碍孩子健康成长的话,从现在起就学习一下调节自己感情的方法吧。

第二篇:《孩子慢慢来》读后感

《孩子慢慢来》读后感

龙应台的这部生活散文《孩子你慢慢来》讲的都是些平常事,但往往最平常的事最能打动人,“让孩子慢慢来。”道出了这位女作家的心声。这也是我最欣赏她的地方,她在教育孩子身上,给孩子自由的发展空间,让孩子自主成长。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是缺乏耐心的,他们盯紧了孩子,不停地催他们快点起床,快点刷牙洗脸,快点吃饭,快点去上学,快点完成作业 在他们迫不及待的催促之下,孩子手忙脚乱地去做一切。有的时候,家长实在等不及了,就会三下五除二地代替孩子去做这些事情。当孩子犯了错误或者学习成绩上不去的时候,他们会很着急,指着孩子的脸大声训斥,你是怎么学的,怎么成绩会这么糟糕?当看到别人的孩子获奖了,他们会气得对孩子说:“瞧瞧你真笨,什么都不会。”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家长再着急,却不能代替孩子成长。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我们不能焦急,也不能代劳。我们所做的,只有慢慢等待,这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这也是生命的一个过程。

让孩子慢慢来,就意味着家长要尊重孩子,不能强行剥夺孩子的自由,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的头上,不能因为心情恶劣而无端地迁怒于孩子。家长要尝试和孩子像朋友般聊天,认真理解他们的语言,帮他们解释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我们作父母的作老师要像龙作家一样,对孩子多点耐心,给点时间,等待孩子的成长,“孩子慢慢来,不要紧”。

第三篇:好妈妈读后感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知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喜欢逛淘宝、当当网,想来可能是受到周围喜欢网上购物的同事们的影响。那天晚上正在帮我妹妹淘:小巫写的《让孩子做主》的书,店主不断的推荐2009年的特别畅销《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书籍,出于好奇于是把它们都买下。

收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上面写着: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这本书的引,我被这本书吸引了,于是我继续往下看前言的名字:“当我们手上有块玉”时,我想:是啊!我们每位家长的手里何尝不是一块玉呢?只不过多年后,有人手里的玉变成了艺术品,有人手里的玉因为不会雕琢而变得失望¨¨¨¨我一边读,一边品味,就好像在与一个智慧的妈妈面对面的交流。在行云流水般的文字里,看到了作者教子的良苦用心,也让我用更睿智的心对待我自己的孩子,珍惜孩子的生长时光。

看了这本书我感受到:作者通过亲身经历加上作者作为教育专家的独特视角为读者奉献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和点评。把我们一般家长经常会认为很正确的事情从孩子和教育的角度进行了颠覆。而通过她自己对女儿16年的实践教育,告诉家长们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不难,把一块玉雕琢成艺术品靠的是正确的工具。

作者在书中告诉现在的父母们:孩子要带在自己的身边!如果家长能领悟儿童成长中的每一天、每一种境遇的重要,知道这些境遇

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那么父母有带孩子有工作的能力和办法自然就有了。想做一件事总有理由,不想做一件事情是借口.我最感同身受的一个观点,别说自己有多忙,别说自己有多难,没有想不出来的主意和办法,因为你是妈妈,你一定要亲手把孩子养大。农村里有多少孩子的父母为了挣钱外出打工,使孩子过早的离开了父母的怀抱。城里呢?要说好些吧!精神空虚的孩子是不是也是太多太多呢,孩子在物理空间上是每天跟父母住在一起,但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呢?少得可怜,这样的家庭有很多。孩子是需要父母陪伴的,如果孩子出现了问题那一定是父母的问题,孩子缺少爱,缺乏安全感,就会出现反常的现象。我家果果三岁多了,爸爸经常出差,我工作一天回家很累了,真的是不想动了,但是我一想到孩子需要我,我会尽力,但有时会跟宝宝说妈妈很累想休息一下,宝宝很懂事自己一个人玩玩具或爸爸听讲故事。每天和孩子在一起就是幸福开心的事情,偶尔宝宝问我:妈妈你爱我吗?或说妈妈我喜欢你;妈妈你那样穿衣服那样扎头发好看;妈妈你是咱家最漂亮的,我长后也要和一样那么漂亮。”自己的孩子自己要去用心带,用心的爱和呵护,自己付出多少就会收获多少。不要告诉都是孩子自己的问题,当问题出现了就是爸爸妈妈的问题。到现在为止有多少父母愿意接受这样的现实呢,我想还是有很多人不愿意去学习,不愿意去思考,甚至不愿意为孩子付出真爱。

作者还告诉我们对孩子: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

尹老师设了一个“记功簿”,记录孩子成长中外在的一些进步,同时也记下了她内在的进步与成长。每页只记一件事,画一朵小小的红花——算是给孩子的奖励。这个方法,一些家长和老师也用过,但却有些小小的不同。有的除了“记功簿”还有“记过薄”,想借以加深孩子的记忆,提醒孩子不要再犯同样的错,没想到这样的结果是,优点会巩固成为真正的优点,缺点也会巩固下来,成为总也改不掉的缺点。也有的在设“记功簿”时,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如作业得了几星,考试得了几分,比赛得了几等奖……,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品德的培养。

许多家长就是容不得孩子有任何错误,所以批评一直贯穿在生活中,似乎家长不说,孩子就不懂得改变,不说就没有尽到做家长的责任。事实上,犯错误是儿童成长的必修课。“不说”往往是最好的“说”,孩子犯了错误心里已很难过了,家长应给予理解,往往比给予批评更能让孩子记住教训。

如果我们家长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从不去虔诚地思考,不去理性地处理,只是凭性情做事,一遇到问题就着急,一着急就发脾气,这只能说明你是个任性的家长。一个任性的家长,怎么可能不培养出一个任性的孩子呢?凡事让孩子自己去考虑、去做,多犯一些错误,才能慢慢学会做得不错。

在孩子教育细节上,我们很多做反了,这些天,我都在自觉纠正自己的言行、方法,换了眼光看女儿,发现女儿的优点真是不少。女儿有时早上起床哭着不要去上幼儿园,在家里没有人要跟着我去上

班陪我,后来咨询老师后才知道可能是头一天老师上课时和小朋友上课打闹批评她了,所以她就不愿来学校了。孩子犯了错误,我们可以批评孩子,但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批评,以保护孩子自尊心、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能力为目的,凡对自尊心、自信心和能力有损害的批评方式都是不好的,家长和老师都要彻底戒除掉。

再有次果果患了‘腺样体肥大’需手术,手术后一周没有上学,第二周告诉:“她该去幼儿园了,小朋友和老师都想你了。”她却伤心地说:“我不想去,我的病还没好。我还想在家休息几天”“你这么勇敢,做手术和打针都不哭,去幼儿园后老师一定会夸你勇敢的。你不想老师表扬你吗?”“想,我想让老师在课堂上当着小朋友的面表扬

我。”“没问题!”这样他就高兴地同意上幼儿园了,去到后,我第一件事就是要求老师在课堂表扬果果是很勇敢孩子。小孩和大人一样,都喜欢受到肯定、受到激励。在肯定和激励的环境中,她们才更容易自信,更容易进步。几乎没有哪个孩子会愈挫愈勇,他们需要成功体验。成功体验不是偶尔得到的高分,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点进步都是应该得到肯定的,如“帮妈妈洗菜” “主动收拾玩具”“自己会穿衣服”“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放进垃圾桶”“能主动承认错误”“打针不哭了”“唱歌唱的好”“学会叠衣服”等等。

看完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我们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让我们记住尹老师的一句话吧!“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

活着。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

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改变自已比单纯地督导孩子更重要!看似不教育的教育比教育的教育更有效!身教永远大于言教!对我来说,孩子的性格有些倔强,不能容忍别人缺点和错误。其实问题的根本是在自己身上,以前我脾气不好,一直埋怨自己的孩子爱发脾气、不听话等等,看了这本书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很多坏习惯都是我带给他的,因为孩子的很多举动是学大人的。我能深刻的感觉到这一点,因为我发脾气怎么对她,后来她脾气也是这样对我,甚至说话的口气、动作等学得一模一样。所以我现在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改正自己的缺点,像尹老师说的那样,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一种方式去想去说去做,我想她会慢慢改变的。我孩子现在三岁多,希望在孩子逐渐长大的过程中,我也能真正的再长大一次,努力让自己做一个合格的妈妈、一个好妈妈!

第四篇:好妈妈读后感3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寒假期间认真拜读尹建莉了老师写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尹建莉老师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她16岁的女儿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这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我们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女儿从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我们能感受到女儿所有的一切绝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绩都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的教育。

在书中有句话:“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

尹建莉老师在书中记叙了许多,作为一位充满良知又懂教育的妈妈,她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冒险”抵抗女儿学校老师的不良教育。比如为了和女儿一起抵抗老师的“暴力”作业,她替女儿写了几年的家庭作业。为了抵抗老师不正当的处罚,她宁愿女儿再次接受处罚,也不让女儿做本来就是错误的事情。

虽然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书,但我认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书中记叙了许多事情再次地证明了作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从爱、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才。

“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句话给我很强烈的感受,它让我越来越深刻的反思,当我们作为老师作为家长训斥孩子的时候,总是在强调“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问心无愧。”良心和爱固然是必须的,但这毕竟主观,而且我想这也是一种比较自私的想法,毕竟你主观感觉的是对得起自己,那孩子呢?如果不被孩子所接受,即使我们再煞费苦心,也是失败的教育。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无知和无能。回想自己十几年的教师生活,许多事情感觉力不从心,我们总是宽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错误,可我们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们犯了错误可以改,可我们孩子的生活却永远不能够从头来过。

另外,作者还提出了“不考100分”的建议,对我触动很大。身为妈妈和家长的双重身份,我经常也像许多父母一样,过分重视考试结果,经常以分数衡量一个学生的好与坏,其实这样是庸俗的,错误是把学习目标定位在满分上,却对孩子的学习能力、态度、方法、兴趣,以及对知识的真实把握状态没去关注。这样的行为看似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实质是在追求作为家长的满足感。作为家长同时更是老师,我们要引导孩子面对知识本身而不是完美的考试分数,孩子在学习上的潜力才会慢慢喷发出来。几乎没有哪个孩子会愈挫愈勇,他们需要成功体验。成功体验不是偶尔得到的高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后的喜悦。

“分数”和“成绩”其实并不完全对等,分数可以反映成绩,但分数不等于成绩。如果家长从孩子一上学就只是着眼于每次考试得了多少分,而没有培养起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兴趣,那么“优秀成绩”注定只是一时的梦幻彩虹,让那些没有远见、没有踏实心地的家长最终失望。要做的是培养孩子的智慧能量,就是对知识的好奇心、爱钻研的精神,提出问题的能力,寻找答案的兴趣,有效的学习方法,平和的学习心态,持之以恒的毅力等等——这些才能成全孩子的成绩,才是在各种考试中胜出的决定性条件。

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力不从心。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要想有一个又乖又聪明的孩子,除了先天条件以外,最最重要的是妈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素质。孩子就是一张纯洁的白纸,他的人格,智力,情感等等都是在周遭的环境中慢慢建立和培养起来的。如果小孩子犯了错误或者做出让大人们认为不好的行为,其实那些都称不上是错误,只不过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小事。硬是归结为错误的话,也应该先寻找错误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先从大人们身上去找问题的根源。大人们的一句话,一个细小的动作都可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说好妈妈是个关键。每个妈妈都想当好妈妈的。可是往往到最后总是会抱怨“可怜天下父母心啊”。看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我对如何做个好妈妈总结如下:

1)好妈妈要有良好的心态和自控力。2)好妈妈要给孩子提供一个阅读的环境。

3)好妈妈要和孩子建立信任而且轻松的母女关系。4)好妈妈要恰如其分地给孩子多多鼓励。

5)好妈妈要想办法使用聪明的方法来代替批评教育孩子。6)好妈妈不要求孩子考100分。7)好妈妈注重锻炼孩子的各种能力。8)好妈妈把孩子的“小事”都看成“大事”。9)好妈妈总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10)好妈妈要懂得尊重孩子。

身为老师,我们不仅要做个好妈妈,还要做个好老师,做个胜过妈妈的好老师。

2011.2

第五篇:《好老师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三月份我读的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四月份我读的是《好孩子,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教育》,这也是尹建莉主编的一本书,(这本书其实我早就买下了,但一直没有读。也许是书非借不能读吧。)这本书现在我还没有读完,所以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的一些感受。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严格的说这是我读的比较专业的完整的家教方面的第一本书。以前大多读的是数学课本,语文课本,教学参考,教学用书之类的书籍。读完这本书后,我的感受还是很深的,就像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说的:“这是一本有勇气、有理想、有智慧的书,是难得的家教读本,既敢直面教育问题,有深入的思考;又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最重要的还有无所不在的爱心。”这本书告诉我们面对孩子时,如何“有心”,教育孩子时又如何做到“无痕”,我不由的感慨,我为什么没有早点读到这本书,我感觉在我女儿身上我错过了很多。

这本书里的好多内容都很吸引我,比如说在第一章《如何提高爱的质量》中的第三个小故事“给小板凳揉揉疼”。开头 有这么一段: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幼儿玩耍或走路时,不小心磕碰到什么东西上,碰疼了,哇哇地哭。家长为了安慰孩子,就一边哄孩子,一边故意举手打那个“肇事者”,“责怪”它为什么碰疼了孩子,做出给孩子“报仇”的样子,然后安慰孩子说,咱们打它了,它再也不敢碰你了。孩子可能这时候会有些安慰,破涕为笑,家长也会感到很满意。

这种事情在我家也发生过,尤其是老人们经常用这一招,读完这本说后,我才知道这是一种不好的方法,是一种“复仇行为”。它教给孩子遇到不痛快就去责怪别人,教给她不宽容和报复,是不利于儿童的心里健康的。

还有“每年都来的圣诞老人”这个故事,它让我懂得圣诞老人每年都来的意义不在与礼物本身,就在与这份惊喜,惊喜是另一层更有价值的享受。

只设“记功薄”不设“记过薄”也能协助我们培养孩子许多好品德。书里每个内容都值得我们一读,今天我重点和大家分享以下几个方面。

一、阅读方面

在看书的过程中,有些“小事情”引起了我的共鸣;有些“小事情”给了我一些提示;有些“小事情”则让我警醒。比如,我也会给我的女儿买很多课外读物供她阅读,我也觉得课本上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外读物可以增加她各方面的知识,开拓她的文化视野。但是我以前特别在乎她读完以后记住了多少,所以每当她读完一本书以后,我总是会问:“你给我说说看,说里都讲了什么内容?你都明白了什么?”女儿总是这样回来:“我心里明白,但我不知道怎么给你说。”然后我就总觉得她读完了也记不住多少。读了这本书后,才知道这是不好的阅读方式。书中说:好阅读要尽量用书面语,坏阅读抛开书面文字大量使用口语;好阅读要求孩子快快读,坏阅读要求慢慢读;好阅读在乎读了多少,坏阅读计较记住多少;好阅读读字,坏阅读读图。还有就是尽量不要让孩子读“缩写本”或“缩印本”。其实,知识是在不知不觉中慢慢积累并沉淀下来,我们

家长不用强求读完能立刻记住。

二、考试方面

尹老师提倡考试考好了不奖励,考坏了不批评。我虽然也一直认为考好了不用奖励,也告诉我女儿学习是为了自己能获得更多的知识,是自己的事情。但我也从没有劝阻孩子的爷爷奶奶对她的物质奖励(每到学期末的时候,女儿因成绩优异,总是会得到爷爷、奶奶的奖励。)。虽然,我知道分数不是衡量一个小孩的唯一标准,但我也经常像许多父母一样,对考试的结果也是很重视的。当我的女儿偶尔考的不是很理想时,尤其是看到她因为粗心大意而出错的时候,有时候我也忍不住去责怪她。现在想想,其实女儿心理可能早就认为不应该发生这样的错误,可能她自己正在自责呢,我再这样呵斥,可能会引起她的逆反心理,她自己反而会不再自责了,还会认为我是个脾气暴躁的妈妈。(这是我女儿今年开学初数学测试不理想时写下的日记,其实我们的孩子自己已经认识到了存在的问题,所以,考坏了我们也不必过多的批评。)

读过这本书之后,我认真的反思我自己,我们应该多多制造孩子的成就感和主动性,这样她就会在这方面形成一个好的习惯。

三、关于爱的方面

“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句话也给了我很强的感受,它让我越来越深刻的反思,当我们作为老师作为家长训斥孩子的时候,总是在强调“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问心无愧,我都是为你们好”,良心和爱固然是必须的,但这毕竟主观,而且我想这也是一种比较自私的想法,毕竟你主观感觉的是对得起

自己,那孩子呢?如果不被孩子所接受,即使我们再煞费苦心,也是失败的教育。回想自己十几年的教师生活以及当妈妈的感受,许多事情感觉力不从心,我们总是宽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错误,可我们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其实这种现象现在仍然存在,在小学里一些老师会因为补作业而不让孩子上所谓的副课,还在一味的强调,你们的父母都不管你,就靠我了,我都是为你们好。而孩子也许表面看来是在补作业,心里也许还在想着这节课是我喜欢的体育课,也不知道体育老师今天给教什么?像这样的爱需要吗?)(这也许是我们国家教育体制存在一定的问题吧,比如说六小的老师,家长文化程度特别低,有的就不识字,学校又要向老师们要成绩,家长不配合,老师们也是没办法。)我们犯了错误可以改,可我们孩子的生活却永远不能够从头来过。每个妈妈都想当好妈妈的。可是往往到最后总是会抱怨“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书中说:“年轻的父母都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在于你是用一把精美的刻刀去雕饰还是用了一柄锄头去雕饰。所以正如文中所说“不是穿了西服就变成了绅士,不是生了孩子就会做父母。做父母需要学习,需要学会如何爱。”(这句话值得我们好好去反思!)

看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我对如何做个好妈妈总结以下几点:

1.好妈妈要有良好的心态和自控力。2.好妈妈要给孩子提供一个阅读的环境。

3.好妈妈要和孩子建立信任而且轻松的母女关系。

4.好妈妈要恰如其分地给孩子多多鼓励。

5.好妈妈要想办法使用聪明的方法来代替批评教育孩子。

6.好妈妈不要求孩子考100分。7.好妈妈注重锻炼孩子的各种能力。8.好妈妈把孩子的“小事”都看成“大事”。9.好妈妈总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10.好妈妈要懂得尊重孩子。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粗浅体会,谢谢大家聆听!

王秀英 二〇一五年五月

下载好妈妈慢慢来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好妈妈慢慢来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好妈妈好老师读后感(大全五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好妈妈好老师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合集]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以下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三篇,欢迎阅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一家......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范文大全]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优秀的家庭教育原创作品,是教育专家尹建莉的教子手记,下面给大家分享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读后感,欢迎借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1暑假......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这本书的厚度与《捕捉儿童敏感期》相当,本书阅读时间是一天半,《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看来执行力真是太重要了。当然,这是走马观花的看,篇中不乏精彩语句,就不一一例举了。......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大全)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一直在当当网热销榜中居前不下,最近,我也买了一本。看完之后,有些感触,书中的确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尤其是对于没有从事教育......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我们创造了一个孩子,不仅有责任让他长大,而且有责任让他幸福。 ——摘自《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在寒假里,我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家尹建莉所著的《好......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从书名上好像是写个妈妈看的,当随手拿起来翻翻后就有点放不下手的感觉。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妈妈也是一位老师,作为一位充满良......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封面上的这段话吸引了许多妈妈,同样也吸引了我。 本书的作者尹建莉本身是一位教育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