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德育教育案例
德育教育案例
德育教育案例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家乡涌向城市打工谋生,他们无暇顾及子女的成长和教育。从而使农村小学中的“留守儿童”不断增多。这些孩子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温暖,缺乏监护人细心的学习引导和管理,使他们在学习、心理、身体上存在着很多问题。个别孩子出现了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神经过敏、逆反心理强等问题;大多数孩子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作业不爱完成,心不在焉,应付了事;部分孩子纪律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等。这些不良习气的存在给儿童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大危害,也给班级教育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案例: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姓名:刘XX性别:男
年龄:12岁
班级:五年级
二、问题记行为表现
1、性格倔强,固执,好动,责任感薄弱。
2、比较聪明但不爱学习,上课不注意听讲,学习缺乏主动性。
3、爱和同学打仗,爱骂人,做事偏激,不爱接受批评。
三、有关资料的调查
该生为何在学校不听老师的话?在家里也是这样吗?带着这些疑问,我进行了多次家访,经调查了解到这位同学属于留守儿童,也是单亲儿童,由于从小父母离异,父亲在外打工,他就在奶奶家长大,由于奶奶对他的溺爱,使他养成了固执,偏激,倔强的性格,就算做错了事也不肯接受批评,还表现出反抗的心理。
四、个案分析
问题来源:
这个孩子从小母亲离异,三岁到奶奶家被奶奶一人带大,由于隔代教育,存在代沟,祖辈们只能一味地弱爱、袒护、放纵,在培养、教育方面他们却无能为力。渐渐地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性格,自律性较差。另外,自从他的父母离婚后,该生的父亲就一直在外打工,平时很少回家,更谈不上父爱。生活、学习全靠奶奶一人照顾。小时奶奶视他为小皇帝,无论要什么都会满足他,长期以往,变得谁的话也不听,任性而又懒散。可现在大了想管又管不了了。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的过程
1、用真正的师爱抚慰留守儿童失落的心灵
找到了问题的所在,本人经过反思,他的不良习惯主要原因除了他本身外,与教育方法生活环境也是分不开的。对待这样的孩子必须要改变教育策略,“对症下药。”我想:主要原因可能以往没有经常地与他交流,常以教师的威严对待他,把教师的地位凌驾于学生之上,使他产生逆反心理,现在看来是行不通了,必须要改变教师的角色。“当代西方哲学认为:师生交流与对话是一个含义深刻的哲学范畴;在哲学家眼里,交流与对话就是师生双方相互沟通与理解的过程,也是师生和平共处的基本方式。”于是,我转变了以往对他的教育方式,努力扑捉他的闪光点,让他感到成功的喜悦。课下视他为朋友、子女。经常找机会接近该生,与他聊天、辅导作业、帮助他解决课堂中遇到的难题,倾听他在想什么、做什么、爱什么。
2、转变观念,用真正的师爱打开理想的心扉
班主任不仅要做好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扮演好学生心灵的抚慰者的角色。平时能多学习儿童心理学,适时开展心理辅导,用心去爱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俯下身子,走进他的思想深处,了解这个孩子的所想所需,有针对性地与他交流,让一句句真诚的话语打开他的心扉,让学生觉得你值得信任才会跟你说实话,才会接受你的道理。进而以这样的方式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这样一方面弥补了塔的感情缺失,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加强思想教育。但是能注意保护好他们的隐私,不对他造成伤害。
六、教育效果
通过与该生交流、平等对话;感化、悉心帮助,使该生感觉到学校处处有温情,老师时时有爱心,原本的放纵逐渐少了,好动、不听话等一些不良现象渐渐改了,课堂能注意听讲并乐意回答问题了,不但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的主动性也增强了,使学习成绩逐渐有了提高,犯了错误也肯接受批评并肯改正了,还经常参加县级以上的绘画和阅读书写活动,在2010年3月参加全国阅读大赛或优秀奖,2010年5月参加县书画赛或优秀奖。
拨动孩子心灵的琴弦
新村镇梨园小学
贺伟峰
2007.7
德育教育案例
——学会换位思考
案例现象:
班上有一位名叫莎莎的女生,长得眉目清秀,表情丰富、待人热情,乍一看没有什么不良感觉。但只要出现在班级里的人群当中,就开始出现各种不近人意的情况。先是陆续有任课老师反映她上课聊天、睡觉、绣十字绣、玩手机。他上课喜欢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引得大家哄笑。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也不拒绝,无论什么事情被批评都是笑笑的听着,并保证再不会有下次;刚满十七岁的她开始在校外恋爱,常出现迟到、旷课、并将朋友带到学校的现象。他懂的课外知识要比其他同学多,因而有时他会嘲笑同学的无知,但真正要他做时,他又做得不是很好。有两次,我曾找她深谈过,但效果不明显。案例分析:
这一案例除了中职女生明显厌学的现象外,但还有下面的特征表现得比较突出,如:渴望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重视;处于青春萌动期的女孩的好奇心与尝试欲望。莎莎是个聪明的女孩。高中两年的成绩都算不错,来我班上后,她从自己的个别反映中能发觉同学对她的态度,也想回归班级!只是长时间的行为习惯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弱,无法完成自我心态与行为方式上的调整。而老师对于个别学生的课堂反映批评多过表扬的做法也让莎莎对自己的转变失去持续的动力;学校下午三点半就放学,没有其他活动安排的她就显得时间太多,于是不自觉的和之前的朋友们再次保持联系。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都是渴望赞扬的,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学生更是如此。学生在受表扬时,脑神经活动就快,也更加灵敏,做事的效率就高。因此,对于学生来说,表扬和鼓励无异于小树苗成长过程中的阳光和雨露。处理同样的一件事,一个正确的引导会让学生充满自信,走向成功,而一个批评只能让学生丧失信心,走向消沉。老师应站在学生的年龄段去体会学生的迷茫之处,了解学生的需要,发现存在症状的根源所在,并以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在了解了莎莎家庭背景、过往学习表现、兴趣爱好、及现任男友的情况之后,我们开始了真正的有效沟通。
1、取消家访
一位教育专家曾说:“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更多时候,教师只有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才会寻求家长的帮助,而我的学生都是即将进入社会的“准
成年人”,她们的自尊心更强、而受家长约束的更弱。我们达成协议若干,一、在下课后,她可以叫我马姐,我则一直叫她莎莎。
二、有不开心的事或想不通的事必须第一个跟我商量,不是因为我是老师,是因为我不想看着她愁眉
2、谈心
这是我采用的基本方法。我除了定期找他谈心外,还有意无意地相机谈上几句。让他重新认识自己,让他感到在老师眼里,他是个具有许多优点的孩子。为他重新建立自信、自尊。随着谈心次数的增多,师生感情加深,我再以“建议”的形式告诉他“如果你这样做会更好”等等。渐渐地,他能接受我的“建议”,一点点地弥补不足。每当那时,我会对他的表现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并帮助他做到持之以恒。
3、发挥特长,扬长避短
利用他爱看书的特点,我向他推荐如《英雄的故事》等书籍,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充分发挥他知识面广的长处,让他在班级各类活动中担当主角。
案例反思:
这位同学的现象,存在于很多学校、很多班级里。出现了这些情况我们就不应该回避它,而是应当正确地面对它,首先要承认问题的客观存在,然后是思考它,最后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要我们认真、科学地对待问题,潜心地研究问题,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只要学校、家庭和社会通力协作,对这类学生加以正确地引导和合理的教育,定能使他们得到转变,使他们健康地成长的。
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我们要用我们的爱心去拥抱一切孩子,去理解、信任他们,去增强、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用全身心去拔动每一根琴弦,让它们弹奏出动人的曲调。
第二篇:德育教育案例
小学德育教育案例分析
赵轶珣
德育工作在各个学科中都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只有真正解决孩子的心结,这才是老师的成功。家庭是孩子第一课堂,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耳孺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随着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离婚的家庭也与日俱增。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往往情绪低落,性情浮躁,性格孤僻。这种心态如不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
一、基本情况
杨某,女,8岁,小学二年级学生,单亲家庭。
二、学生的问题行为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孩子的穿戴都是旧衣服,而且孩子的给人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脏”。我发现她性格虽然外向,但在人前,在老师那儿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美,又会受到同学们的奚落和家长的不满。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认真,容易走神,老师课后布置的预习和复习工作不能有序进行,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且作业质量差,错误较多;成绩差,各门功课测试都刚刚及格。开学一个星期还能正常完成各科作业,但是一周后作业经常少做,甚至不做,爷爷、老师批评后,就把自己的作业乱涂乱画,有时还撒谎,逃避老师对作业的追问。
三、原因分析
经过和她家长的交谈了解到,她和爷爷一起生活,日常生活都是自理的,父母并不关心。她的父亲是个简单粗暴的人,他是再婚的,但她的后母不珍惜这个孩子,并又育有一女,也由老人带领,严重忽略了这个孩子的发展情况,而老人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她的学习不能有力地指导。在她年幼的时候,就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二年前,父亲再婚,使她受到很大打击,加上后母亲常常在长辈哭诉“这个孩子是累赘。。。”“你去跟着你妈妈。。。”等语言,使这个小孩情感更加敏感,需要引导学生增强自信,正确地评价自己,并帮助她找到学习的方法。
四、个案处理
(一)、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使她摆脱心理困境。
我认识到造成她心理自卑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我一次一次地用课余时间进行面谈,电话联系,做好她父亲的思想工作,希望他承认现实,面对现实,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尽量劝解妻子不要在孩子子面前哭诉、埋怨、谩骂,因为这样于事无补,反而会影响她的健康成长。还设法联系到孩子的父亲,说服他多用一些工余时间回来看看孩子,多点关心她,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不要让家庭关系而毁了孩子。经过一次推心腹的交谈后,其父同意接受我的建议,但当第二次去电时竟然拒接电话,甚至回避接听我的电话。由于家庭不配和学校,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更加不愿谈及相关事情,但对于老师的接受程度更近一步,希望在老师认为自己是一个听话的孩子。
(二)、爱护、尊重学生。
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罗林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问题是,有些老师走进了“爱”的误区,对“爱学生”的认识表面化,以为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不体罚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嘘寒问暖为学生提供物质帮助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考试分数就是关心爱护,殊不知,真正的关心爱护,不仅是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更应该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被德”,心理上“扶健”。因为家庭里少了和睦温暖,多了训斥和打骂,或是失去了母爱,多了孤独,令她的心灵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甚至敏感对待周围的人和事,没法与别人交往。面对他的这种状况,我的教育以保护孩子的脆弱易伤的自尊心为出发点。
(三)、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接触中我发杨某也是有进步要求的,也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名好学生,她很想在各方面引起老师的注意。因此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的找她闲谈,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上课时经常用眼神来鼓励她,还经常对同学说:“看,杨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杨同学的字写得真漂亮。”渐渐的,她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一次,我上伟大的科学家时,她竟然在课后告诉我“老师,我觉得你也很伟大!”。通过努力,杨摆脱了不及格的成绩,已然跻身于中等学生之列,我相信在她的努力下,她的成绩还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坦,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愿每一位教师、家长不光有爱,而且善于爱。
第三篇:德育教育案例
德育教育案例
篇一:关于德育工作的成功案例(超级整理)
关于德育工作的成功案例(超级整理)
一、沉默是金。
俗话说,班主任要嘴勤,怎么还冒出来个沉默是金呢?来看以下这个案例。
案例:有一次,班上英语测试,我事先上了节复习课,可我发现,学生普遍很自信,认为自己考好没问题,很少有人踏实复习。成绩出来后,整体情况很糟糕。发完试卷后,我发现学生很多都在看我,照常理该是说教的好时候了。我当时只是平静地看着大家,目光慢慢地移过每一个学生的脸庞,最后轻轻说了句:“好了,过去了,关键是以后。”自那以后,学生复习踏实了许多。
二、以身作则。
案例:我们班人数在学校里算少数了,但是清洁区却没有少,尤其是深秋时节,满地有扫不完的落叶,用手推车一车一车的推。开始时候很多同学偷懒,不愿意干活儿,我每次都是带头干,每次都是一身灰土。但是,在我的带动下,班里的团员,入团积极分子都参加了进来,在他们的影响下,很多同学也都加入了扫树叶的行列。相比之下,很多班在上自习前都不能完成任务,而我班经常受到校领导的表扬。每当我们班受到表扬时候我都和大家一起高兴,相互鼓劲。后来每天早上,早来的同学争先恐后地下去打扫包干区,我相信:他们从中享
受到了劳动的乐趣!
分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何况这个榜样是自己的老师呢。适用范围:几乎所有范围。
三、顾左右而言他。
案例:一天上课,叫起一名学生回答问题,他回答后学生发出一阵笑声,为何?他上课没认真听,回答的是前一道题,当然牛头不对马嘴。我也笑了,不过是微笑,我对这名同学以父母般的语气关切地说:“你辛苦了,快吃饭!”学生都笑了,那个同学也笑了,剩下的时间里,他听讲得很认真。
分析:生活需要幽默,严肃的课堂也需要幽默,如果能使犯错误的同学在笑声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何乐而不为呢?
适用范围:合适的场合与时机。
四、收回权利。
案例:班里的卫生是学生按值日轮流表进行的,每小组都有一个组长,值日检查情况由组长全权负责。有一小组完成的值日情况很糟糕,我调查一下,原来是小组长的失职。指导过后,他们组的工作仍不见起色。于是,我就物色了另外一名有能力的同学接替,小组工作大有起色。一段时间后,我将原来被撤换的小组长调职另用,这次,他对待新工作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分析:收回权利,是为了让某些班上担任一定管理任务的同学冷静下来,分析自己的不足。
适用范围:心理承受能力较强的学生。
正如“教无定法”一样,我认为管理也无定法。肯定有一些班主任老师会有更多的富有创造力的方法。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所有的方法,基本前提是我们爱学生,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平等地对待他们。我心目中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应该是班主任老师“无为而治”。一名初中生受挫案例的辅导与反思
目前,面对初中生厌学情绪越来越普遍的现象,作为教育工作者,能够做什么?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力求寻找在现有的教学环境下,如何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从而扼制初中生厌学现状。
案例呈现
当小齐敲门进来时,本节课已经上了一大半,明显感觉到他情绪有点低落。课后了解到他按时到了学校,可在校门外徘徊了很久,我隐约感觉到有什么事情。还没来得及给他父母打电话,他母亲已经急切地找到我,说小齐近来很反常,都不想上学,希望我能帮他。我很吃惊,小齐学习一直都很努力,是班上成绩中等的学生,而且身材高大,喜欢打篮球,球技也好,在学校还小有名气,况且初三了,怎么会不想上学?下午放学后我找他到办公室。
走进办公室后,小齐的戒备心很重。为了卸掉他的“防护装置”,我采取了迂回战术。“听说你们最近与三一班打了一场比赛,战绩怎么样?”(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
他的眼睛开始闪亮起来,“赢得有点悬,比分一直都是不相上下,离结束还有一分钟的时候,比分都还是42:42,在最后的30秒我投进了关键的一球。”说到这里,他兴奋的脸都有点微红。(直接切入学生的兴奋点)
我也情绪激动起来,兴奋地说:“不错吗,乔丹第二。”(使其情绪和谐起来)“老师,您怎么知道我的外号?”他吃惊的两眼圆睁。(让学生感受到你在关注他)
我只是神秘地一笑。(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我话锋一转:“听说你有不想读书的念头?我一直觉得你打篮球是高手,在学习方面也很有潜力,并且你也一直很努力,不是吗?”他缓缓地将头低了下去,表情显的很痛苦。“老师,您不觉得我很失败吗?”“你是指学习上吗?”我很平静地问。(乘胜追击,寻找问题的关键)“是的。”他回答的很简短。
我表情严肃地说:“我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你一定在想,我在学习上已经很努力啦,可为什么总上不去了,是这样的吗?
他使劲地点了点头。“我觉得我学习没有希望了,我想专门训练打球,我想当球星,像乔丹一样。”“你如何看待打球与学习?”我接着问。(我没有正面接他的话题,而是继续提问,试图揭开他内心深处更多的想法)
他若有所思地回答到:“我也知道学习很重要,妈妈常常告诉我要读书才有出息。小学的时候我的成绩一直都很好,是老师眼中的优生,可不知为什么,上初中后我的成绩总不能拨尖,不管怎么学,我都学不好,我没有读书的天分,我觉得很对不起妈妈。”(说到这里,他再一次低下了头
片刻的沉思后,他猛地抬起头:“而打球就不同啦,我特有感觉。”到目前为止,问题已经充分暴露了出来,他不想读书的根本原因在于,进初中后,小学成绩优秀的他,成绩开始下降,他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学生,成绩下降让他很没面子,他内心不能接受这样的现实而产生了强烈的挫败感。于是渐渐形成了消极的自我暗示,认为自己没有读书的天分,而在球场上是主角,常常得到是掌声,赞扬声,于是渐渐形成了积极的自我暗示效果。由于最近的几次测试,屡屡失败,更强化了他的失败感。于是有了不想读书、专业打球的念头。而事实上他内心深处是不想放弃学业的。
他能面对现实了
案例介绍
吴某,男,16岁,某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偏低,爱好各项体育运动,特别喜欢打篮球,曾是学校篮球队的主力队员。由于训练时不慎伤到了腿,经广州三家医院确诊伤势涉及到韧带,因此建议他不要参加剧烈运动。这就意味着他必须离开自己非常喜爱的篮球运动。对此,他从心理上、行动上都不愿意接受,情绪相当低落,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学习成绩是直线下降。而且在口头上常常说大话,篇二:小学德育工作典型案例
小学德育工作典型案例
——转化后进生的点滴感想
我班有个学生叫郭宏辉。他上课不专心听讲,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每天都有学生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由于他的这种表现,我曾经和他的妈妈聊过孩子的状况,不过他妈妈也对孩子无可奈何,甚至已经放弃了孩子。听到他的妈妈这么说,我也灰心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是有一件事让我改变了对孩子的看法,在我校体育课上,他参加了跳绳比赛,在最后筋疲力尽的时候,听到同学们为他加油的声音时,他没有放弃,咬着牙努力坚持。当时的一幕让我看到了这个孩子身上也有可爱之处,他也是一个热爱集体,积极向上的孩子。我不能放弃这个孩子,我要让他慢慢的转变,成为一个人人喜爱的孩子!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树立做个受人喜欢的人的思想。于是我再次找他谈话,谈话中,我问他“老师为什么会常在课堂上批评你,你知道吗?”他说:“因为我常违反纪律,没有按时完成作业,书写也不工整……”“你已经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说明你是一个勇于认错的好孩子,但是,这还不够,你觉得应该怎样做才好?”“想改正错误吗?想做一个受他人欢迎的孩子吗,你要怎样做才好呢?”“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纪律,团结友爱,认真完成作业……”“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哟!”“好!”后来,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同学吕烨帧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教育他。他的同桌是我班的班长,行为习惯特别好,自制力也很强,能够在帮助他的同时不影响自己的学习。每天在课间的时候给他出一些题目,在他做完后给他批改讲解。有了同桌的帮助,他的学习积极性有了一些提高,相信长时间的坚持下去,他的成绩一定会有所提高的。
在更新教育观念的今天,作为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树立信心进而达到育人的目的。愿:我们携起手来乘赏识之风,捧起关爱之情,燃起信心之火,播下希望之
种,使每一位后进生都能沐浴在师生的关爱之中,共同把后进生转化成为先进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篇三:小学德育教育案例
金水闸小学德育教育案例
一、学生的自然情况
姓名:刘子帅性别:男年龄:11岁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经常不能完成作业,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约束能力较差。经常借故逃学,有依赖和惰性心理,聪明但不爱多动脑。
三、有关资料的调查
该同学今年11岁,体弱,又是独生子女,父母溺爱娇惯,使他养成了自由散漫的性格。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完不成,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又借故不上学,致使基础打得不牢,学习成绩差,产生逆反心理,对学习厌烦。
四、个案分析
1、鉴于其父母对他的溺爱骄纵,缺乏一种必要的约束力,凡事随心所欲,使他生活在很松弛的生活状态中,这样容易使其养成懒散无纪律性,做事随心所欲,不计后果。
2、在班级里,由于学习成绩一般,又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对较难的问题不愿意动脑筋,又不肯问别人,不懂装懂,长期发展下去,知识掌握不牢。产生厌学情绪,以致害怕上学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他经常请假逃课,我让同学们主动和他玩、谈心,让他体会到班级的温暖和快乐,对于他的厌学,我从基础着手,采用帮学帮练,多鼓励,多表扬,使他对学习产生乐趣。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2、针对他身体弱,惰性强的缺点,多鼓励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值日生工作他认真做,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六、教育效果
经过近一年的了解及教育,到学期结束的时候,刘子帅同学有了一定的进步,身体强壮,学习成绩大有起色,学习态度有大的改善,但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
现在,他对教师尊重,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成绩逐步提高。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七、今后努力的方向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育人工程。人是具有情感的,所以情感关怀在教育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学生的过分冷漠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情感的失调,教师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可以收到明显的调节疗治效果。
1.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抽一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多跟学生谈谈心,能知道学生的心里工正在想些什么,能知道他们最担心的是什么。不要盛气凌人地训斥学生,多表示一些理解,适当地给一些点拨,学生心头的那点儿郁结往往就化解了。
2.多一些一视同仁的关心。这些有心理困境的学生,大多非常敏感,自尊心极强,性格内向。如果教师在对学生的态度上厚此薄彼,对他们有些冷淡,他们就会感到强烈的不满。所以教师必须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做到一视同仁,尤其对心理素质欠佳、单亲家庭的学生,不妨格外表示自己的好感和热情,这并不是虚伪,这是调控学生心态的需要。
3.多一些宽厚真诚的爱心。心灵过分脆弱、缺少爱的学生大多有点偏执,脾气或许有点“怪”,教师千万不能因此而嫌弃他们,也不能硬要他们立即把怪脾气改掉。少年儿童有点儿孩子气是正常的,每个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也是正常的。教师如果能以一颗宽厚真诚的爱心去教育他们,必能使他们走出暂时的心灵阴影,而步入人生灿烂的阳光地带。
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坦,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愿每一位教师、家长不光有爱,而且善于爱。
第四篇:德育教育案例
德育教育案例
拨动孩子心灵的琴弦
讷南中心学校
孙彬
德育教育案例
——学会换位思考
案例现象:
班上有一位名叫杉杉的女生,长得眉目清秀,表情丰富、待人热情,乍一看没有什么不良感觉。但只要出现在班级里的人群当中,就开始出现各种不近人意的情况。先是陆续有任课老师反映她上课聊天、睡觉、玩手机。他上课喜欢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引得大家哄笑。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也不拒绝,无论什么事情被批评都是笑笑的听着,并保证再不会有下次;刚满十五岁的她开始在校恋爱,常出现迟到、旷课、并将朋友带到学校的现象。他懂的课外知识要比其他同学多,因而有时他会嘲笑同学的无知,但真正要他做时,他又做得不是很好。有两次,我曾找她深谈过,但效果不明显。案例分析:
这一案例除了初中女生明显厌学的现象外,但还有下面的特征表现得比较突出,如:渴望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重视;处于青春萌动期的女孩的好奇心与尝试欲望。杉杉是个聪明的女孩。初中两年的成绩都算不错,来班上后,她从自己的个别反映中能发觉同学对她的态度,也想回归班级!只是长时间的行为习惯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弱,无法完成自我心态与行为方式上的调整。而老师对于个别学生的课堂反映批评多过表扬的做法也让杉杉对自己的转变失去持续的动力;学校下午三点半就放学,没有其他活动安排的她就显得时间太多,于是不自觉的和之前的朋友们再次保持联系。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都是渴望赞扬的,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学生更是如此。学生在受表扬时,脑神经活动就快,也更加灵敏,做事的效率就高。因此,对于学生来说,表扬和鼓励无异于小树苗成长过程中的阳光和雨露。处理同样的一件事,一个正确的引导会让学生充满自信,走向成功,而一个批评只能让学生丧失信心,走向消沉。老师应站在学生的年龄段去体会学生的迷茫之处,了解学生的需要,发现存在症状的根源所在,并以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在了解了杉杉家庭背景、过往学习表现、兴趣爱好之后,我们开始了真正的有效沟通。
1、取消家访
一位教育专家曾说:“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更多时候,教师只有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才会寻求家长的帮助,她们的自尊心更强、而受家长约束的更弱。我们达成协议若干,一、在下课后,她可以叫我哥们,我则一直叫她杉杉。
二、有不开心的事或想不通的事必须第一个跟我商量,不是因为我是老师,是因为我不想看着她愁眉哭脸。
2、谈心
这是我采用的基本方法。我除了定期找他谈心外,还有意无意地相机谈上几句。让他重新认识自己,让他感到在老师眼里,他是个具有许多优点的孩子。为他重新建立自信、自尊。随着谈心次数的增多,师生感情加深,我再以“建议”的形式告诉他“如果你这样做会更好”等等。渐渐地,他能接受我的“建议”,一点点地弥补不足。每当那时,我会对他的表现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并帮助他做到持之以恒。
3、发挥特长,扬长避短
利用他爱看书的特点,我向他推荐如《英雄的故事》等书籍,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充分发挥他知识面广的长处,让他在班级各类活动中担当主角。案例反思:
这位同学的现象,存在于很多学校、很多班级里。出现了这些情况我们就不应该回避它,而是应当正确地面对它,首先要承认问题的客观存在,然后是思考它,最后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要我们认真、科学地对待问题,潜心地研究问题,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只要学校、家庭和社会通力协作,对这类学生加以正确地引导和合理的教育,定能使他们得到转变,使他们健康地成长的。
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我们要用我们的爱心去拥抱一切孩子,去理解、信任他们,去增强、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用全身心去拔动每一根琴弦,让它们弹奏出动人的曲调。
第五篇:德育教育案例
德育教育案例
案例一:
一、事情经过:
一天上午,某班在学校电教室
(一)上课,第二节课下课后,该班学生Z同学见人太多,为尽快离开电教室,竟然在桌椅上行走。当班X老师发现后,就叫Z同学留下来,把踩脏的课桌椅擦干净,一连喊了几声,Z同学都不予理睬,并径直走出了电教室。于是X老师冲过去把Z同学拉住,Z同学此时不耐烦,说了声:“搞么事?”,X老师见Z同学做错了事还这么嚣张,一气之下出手打了Z同学两下,Z同学立刻还了X老师一拳头。在同学的劝阻下,X老师和Z同学二人一路争执,互掐脖子,拉扯着来到了学工科。在学工科继续出现师生互殴场面。
二、事件处理:
1、责令X老师与出书面检查,对X老师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2、经学校领导、老师教育,责令Z同学写出书面检查,并向X老师道歉。
三、现象分析:
按照全纳教育的理念:把学生的缺点当特点,把学生的不足当潜力,把学生的挫折当经验,分析一下Z同学的特点:
1、性格机敏,会用非常规的方法解决问题。他看到下课学生多,就采用了在桌椅上行走的方式让自己避开人流,尽快离开。
2、文明行为习惯差,社会公德教育缺失。他根本没有意识到在
桌椅上行走的行为是错误的,严重影响了其他人的利益。
3、自我意识强烈,自尊心较强,只从“我”的角度看问题,图自己方便,在乎自己的尊严,而很少想到别人。
通过此次事件分析一下X老师的行为:
1、X老师擅于发现学生的不良行为,并敢于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这是值得肯定的。
2、X老师在管理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特别是学生不服从管理的情况下,态度急燥、方法简单粗暴,直接导致了事态升级,向着自己不能控制的方向发展。
对事件的反思
1、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应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我们不妨时常问自己:16岁时你犯过错了吗?现在你成人了,你还在犯错吗?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在不断犯错。所以,一定要允许我们的学生犯错,有了错误,要用冷静和理智的态度来教育他们。
2、在本次事件中,可以看出Z同学的日常行为习惯是很不好的,甚至在事件发生后,他所写的检讨书中也没有提到自己在桌椅上行走的行为是不对的,这说明他的社会公德教育缺失严重,象这样的学生在中职学校为数不少。若不对学生们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习惯,会给他们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埋下隐患,出现更大的问题。
3、作为一名老师,要充分爱护、尊重每一个学生。其实,学生 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罗林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真正的关心爱护,不仅是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更应该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扶德”,心理上“扶健”。尊重就是一种爱,真正的爱不能没有尊重。很难想象,一个无视学生人格、漠视学生尊严的教师,会是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尊严,因为“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格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反之,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就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甚至毁掉他们的前途。
4、老师一定要做到为人师表、严于律己。打骂方式本身就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我们教育学生行为要文明,教育者自己首先就要做到,否则不但不能纠正学生的错误,还将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
案例二:
一、事件经过:
某天课外活动时,A班与另一个班级进行女生篮球比赛。A班W队员不慎摔倒,B班在旁观看的Z同学看见后喝倒彩,导致A班同学相当不悦。当天晚自习前(6点50分左右),A班部分女生来到B
班教室外找Z同学评理并发生争执,B班班主任C老师在发现后,为平息争吵,极不冷静地推搡并掐了A班L同学的脖子,导致在场的A班数名学生情绪失控,与C老师扭打在一起,B班数名男生见状也加入了打斗,场面一片混乱。
C老师的过激行为,对A班几名同学的身心造成了伤害,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二、事件处理:
责令C老师向A班全体同学道歉,并对C老师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三、导致师生冲突的潜在心理因素分析:
学生方面的心理因素和特点:
1、该班同学特别是女同学性格外向、活跃,集体荣誉感强,争强好胜。
2、自我意识强烈,受不了挫折和委屈。
3、缺乏行为控制和情感控制能力,好冲动行事。
4、正处于青春期,对与之发生冲突的教师、对家长和其他成人普遍抱有成见,逆反心理尤其严重。
教师方面的潜在的心理因素:
1、非常爱护自己班的学生,但这种爱过于狭隘,当自己班的学生与其他班级学生发生矛盾时,没有理智冷静地化解矛盾,只想到保护自己班的学生利益不受到伤害,从而激化了矛盾。
2、教师对一些所谓的“问题学生”存有偏见,导致教育行为失当。
许多教师认为管束“问题学生”的惟一办法就是要“狠”,必须压服他们,务必把他们的锐气“磨平”。由此,教师在师生矛盾发生时往往不能对学生一视同仁,甚至拿某个“问题学生”开刀,以便“杀一儆百”。
3、教师在处理突发问题时,心态上不够冷静,导致行为、语言失控。
四、对事件的反思:
在教育教学中师生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师生发生冲突亦是难免的。教师只有处理好矛盾冲突,才能建立起好的师生关系。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的理念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在对本案例的分析中,总结出要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热爱学生。“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这种爱是广义上的爱,不只局限于自己管理的班级。只有热爱每一个学生,包括非本班级的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学生。
2、给学生以尊重。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为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隐私权等等,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学生,赏识学生。新型师生关系的思考:
3、对学生要有研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只有了解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
4、改变自己。师生冲突一旦发生,对于冲突走向,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事态演变的主导方。而教师的言行“出格”直接导致了师生间一般性冲突的激化。要把冲突控制在一般性冲突的范围内,尽可能地避免对抗性冲突的发生,关键在于教师要控制住自己的“火气”,规范、调控好自己的言行,务必使言行符合自己的角色特征。
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作为教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作为新一代的教师能够正确处理好师生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绿色”师生关系。
在这一事件平息之后,还应找好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发生冲突的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该从哪个角度去理解老师、体谅老师,真正做到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