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利用零花钱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
如何利用零花钱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
网友:现在的孩子常常会有一些零花钱,尤其是逐年累积的压岁钱会达到一定数量。怎么教孩子管理这些钱呢?
专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亲朋好友或是长辈给孩子们的零花钱数额有增无减,许多孩子们的压岁“收入”少则成百上千,多则上万。如何引导孩子们处理压岁钱、用好零花钱是每一个家长都必须高度关注的。
一是进行储蓄等知识教育,形成理财概念。零花钱或压岁钱钱少的时候,孩子会放到存钱罐,或者自己收藏,或者让父母代为保管,但当孩子们拥有的零钱多了以后,这样处理就不合适了。尽管许多孩子没有储蓄的概念,也不知道储蓄的好处,但是家长可以带孩子到银行参观,了解储蓄基本常识,并指导孩子在银行开户,把压岁钱存起来,由此获得利息,从而使孩子切身体验到存钱的好处,同时习得储蓄知识,锻炼储蓄能力。生活当中,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有些父母也开始引导孩子用压岁钱参与买保险、买基金、炒股票等理财活动,以这些活动作为培养孩子理财能力的方式也未尝不可,但家长们要注意让孩子“适度”参与,不要影响了孩子们的主业--学习。
二是进行理财技能教育,形成节约观念。面对孩子们没有节约的意识,没有量入为出的习惯,一方面,家长要引导孩子了解日常生活的主要花销有哪些。其中首先要让孩子们了解自身的花销,如买文化用品、书籍、玩具、服装、日用品等等,高年级或者中学阶段的孩子还应了解家庭的日常开支,如水电费、电话费、房租等,之后引导孩子了解这些花销的重要性等级,即哪些花销最重要。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协商,指导孩子制定开支计划(如先买学习用品与生活用品,最后考虑奢侈品)、用账本记账等方式引导孩子节约用钱,按需开支,按实力开支,不攀比不乱花。
三是进行感恩教育,培养社会情感。家长应教育孩子,使孩子懂得钱虽然是长辈赠予自己的,但也是长辈们的辛勤劳动所得,所以要有感恩之心。有的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钱献爱心,如给长辈、孤寡老人赠送小礼物,或捐助贫困学生,有的孩子自觉地用自己积攒的钱贴补家用,这些行为都值得赞许。当然,一旦发现嫌弃长辈给的钱少或者攀比、乱花等行为,要及时纠正。
总之,我们提倡家长们利用压岁钱或者零花钱,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与能力,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但同时,我们也呼吁家长们从自身做起,对晚辈表达祝福的方式有很多,也可以尝试其它的方式来表达心意。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赵小红)
第二篇:如何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
如何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分享:全人格教育
巴西教育专家理财教育建议
1.教孩子从小就懂得区别需要什么和想买什么。
2.带孩子到你工作的地方参观,让孩子懂得劳动和金钱的关系以及花钱的限度。
3.教孩子懂得区别物品的贵和贱,使他对理性花钱有初步概念。
4、鼓励孩子参与制定家庭预算,向其提示节省开支的方式。
5.在可能的情况下,将每月零花钱一次性全给孩子(从三岁起就可以),但如何花费由孩子自己决定,以培养其自决能力。
6.告诉孩子不应该乱花钱,让孩子懂得将部分所得储蓄起来的重要性。
7.让孩子在花钱时始终想到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和道德。
家长交流QQ群152230789全人格专家杨一波教授携专家团在线,协助您解决教育孩子的困惑!
8.不应随意给孩子礼品,也不应该用不给零花钱作为惩罚手段。
9.孩子决定购买某种物品时,你不要发表意见,因为他正在学习自己做选择,除非他想购买的物品违背你对他的教育。
10.未能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不要内疚,因为这会促使孩子更快地成熟,使他更有责任心和更为自重。
11.对孩子的失误不要大惊小怪,他会边错边改。
普及全人格教育,回归教育本质
第2页
第三篇:如何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家长必看!
在中国,家庭大事的决定权总是握在长辈手里,孩子在家里就得乖乖听父母的,但是家长在对待孩子花钱这件事情上往往是大方的,孩子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其实这是不对的。那么作为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呢?
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呢?我们可以先来看看美国人以及犹太人怎样教育孩子理财的。
美国家长是这样教育孩子理财的!
“从3岁开始的人生计划”
美国父母希望孩子早早就懂得自立、勤奋与金钱的关系,把理财教育称之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对于儿童理财教育的要求是:3岁能辨认硬币和纸币,6岁具有“自己的钱”的意识。
康奈尔大学约翰博士有4个孩子,每个孩子出生时,他都拿出1000美元,为他们分别立了户头,然后,在孩子还不懂事时,帮着他们保管各种各样“属于他们自己”的钱,即孩子从亲戚朋友处所得的礼金、孩子的工作所得、奖励所得,以及每月父母给孩子的固定投资,等等。当钱存到够买一股或两股股票时,他们就为孩子购买股票。日积月累,当孩子年满18岁时,就可支付昂贵的学费。
美国的家长认为,理财教育是生存教育的一部分。美国学校也重视“钱”的教育,认为这是把孩子从“象牙塔”中“请”回到社会现实中来。
“要花钱打工去”
美国家长们有一句口头禅:“要花钱打工去!”美国很多小孩都会将自己用不着的玩具摆在家门口出售,以获得一点收入。这能使孩子认识到: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里,也应该有工作的欲望和社会责任感。
因此,大多数美国孩子很习惯打工,小至在家洗碗、做家务或帮邻居作临时保姆,大到去做兼职等,只要是可以赚钱的活儿,家长都会鼓励孩子去做。
犹太人是这样教育孩子理财的!
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民族,对孩子的理财教育,堪称全世界范本。
当他们孩子三岁时:父母就会开始教他们辨认硬币和纸币;
五岁时:让他们知道钱能买他们需要的一切东西,并告诉他们钱是怎样赚来的;
七岁时:能看到商品标价的价钱,更加加深“钱能换物”的概念;
八岁时:让他们知道可以通过打工赚钱,并且可以存在银行里面;
十岁时:懂得平时节约一点钱,以便自己有较大开销时,有钱用;
十一岁时:懂得珍惜钱,并有打折优惠概念;
十二岁时以后:可以参与成人社会的商业活动和理财活动。
“重点不在于你能够赚到多少钱,而在于你能留下多少钱,并让钱为你工作。”这就是理财。犹太名族当孩子满周岁的时候,他们会送股票给孩子当礼物,这是他们名族的惯例。
看了美国家长以及犹太人教育孩子理财的方式,作为中国家长的你是不是感到汗颜呢?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中,财政大权是掌握在父母的手中,即使小孩过年拿了红包,也会上交给父母。更何况是教育孩子理财,相信大多数家长都没有教育孩子理财的念头吧!
中国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
第一、尽早开始对话
只要孩子对钱发生兴趣,意识到可以用它来买东西,家长就应该开始与孩子讨论有关钱的话题。不一定长篇大套,只要应景切题,如可以告诉孩子工资是做工得来,而不是自动从钱包里溢出来的。
第二、要让孩子懂得钱财来之不易
家长不妨让孩子了解家里收入支出情况,并适度参与家中投资决策,这样可以让孩子了解家里的经济情况,增加孩子的责任感,也可以让孩子了解父母工作辛苦,同时想象自己的未来规划。
第三、耐心回答孩子的问题
当孩子在钱财上有疑问的时候要耐心回答,比如孩子问“为什么用卡没有钱也可以买东西,这个时候你要耐心地告诉他:这卡是什么卡,是信用卡还是购物卡在什么情况下能消费。
第四、培养孩子储蓄习惯
家长们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存钱罐,每天往存钱罐中投入一定的钱,慢慢养成习惯。随着孩子对金钱认识的深入,他们会逐渐明白储蓄的意义。
第五、让孩子从小养成理财的习惯
告诉孩子可以通过做额外工作赚钱,比如:帮妈妈买菜,扫地,洗碗等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并引导他把赚到的钱存到储蓄账户里;学会单独制定个人一周开销计划,并学会在购物时比较价格;每周节省一点钱,以备在有大笔开销时使用。
总之,在现代生活中,理财能力是孩子将来在生活和事业上必须具备的重要素养之一,所以理财需要从娃娃的家庭教育抓起,作为父母应该趁早培养他们的理财习惯,教育孩子正确理财!
第四篇:如何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如何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光阴荏苒,时间转瞬即逝。我从2000年毕业至今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作为一个年轻的班主任,工作踏实认真,方法得当,所带班级受到家长和校领导的一致好评。班主任工作是艰巨而又重要的。从我当上班主任那一刻起,我一直尽心尽力地为当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而努力工作。我付出了自己辛勤的汗水,收获的是学生们可喜的成绩;我燃烧了自己火样的青春,收获的是学生们丰厚的感情。回想着几年的点点滴滴,我真的无怨无悔;面对着几年充实的生活,我真的无怨无悔!
下面我谈谈如何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为了培养学生具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敬长辈、孝敬父母,让学生明白父母的伟大,让学生学会关心父母,理解父母,学会做人,围绕这一主题,我们班举行了“孝心献给父母”的班会课。为了促进学生和父母的交流,唤起学生对父母的孝心,通过真情体验,感悟亲情,激发学生爱的情感,丰富情感积淀,把亲情回报付诸于实践。我决定邀请学生家长参加班会课,为双方创设一种特定的氛围,以表达子女和父母之间互动的爱。一段深情地歌颂母爱的演讲录音《妈妈,我拿什么报答你》,拉开了班会的序幕,这时,我要同学们去到各自的父母身边,仔细端详父母,并上讲台向父母说一句深情的话。(摘录)
“每天天未亮,妈妈就起床为我煮早餐,煮好后再叫我,爸爸为了中午让我休息一会儿,常常不午睡。”
“每当我不开心时,爸爸总是开解我,给我讲故事,哄我开心。”
“我喜欢弹钢琴,爸爸给我买了钢琴,还在外面给我报班,我在教室里学,父亲就在外面等。后来我因为怕吃苦、没恒心,竟放弃了弹琴,我辜负了父亲的一片苦心,觉得对不起父亲。”
这时我发给每位同学一张纸,让他们在纸上写上姓名,这时全班同学感到莫名其妙,随后老师提出要求,请把你们父母的生日准确地写出来。一时间许多同学愣住了,有的同学叫到:“老师,我不知道,怎么办?”当场交上来的纸条中有17人没有写上他们父母的生日而交了空白卷。于是老师提出问题,你能否想起你过生日时你的父母是怎么做的吗?同学们讲了父母如何给自己过生日的事。接着老师又追问:“父母单是过生日那天对你好吗?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说:“不是。”“平时父母又是怎样做的?”有的同学讲到生病时;有的同学讲到天冷时、下雨时„„此时班里一片寂静,许多同学很受感动,觉得自己没听父母的话,表示从现在起一定好好学习,听父母的话,做个孝顺的好孩子。同学们反思了自己对父母的态度,纷纷表示要听父母的话,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一定要努力学习,„„同学们讨论决定今后要把爸爸妈妈的生日牢牢记在心间,为爸爸妈妈过生日。这时,我要求同学们展开讨论:你打算怎样把孝心献给父母? 让学生想象“假如父母离开你”或者“你离开父母”的情景,激起学生内心爱父母的情感。同时,我又邀请了几位家长发言,有一位家长很激动,发言过程中几次哽咽。最后,由我总结,提出要求:回家之后至少做三件让父母开心的事,给父母一份惊喜。
送一份独特的礼物给父母,如自己设计的贺卡或小制作;最近通过努力取得的最佳成绩或获得的喜报;一封感谢父母的信;帮父母做家务事;向父母表示关爱。
班会课最后放歌曲《鲁冰花》,在这首深情的旋律中,我让学生全体起立,感谢家长,感谢老师、感谢那些曾经和正在帮助我们的人,让我们把对他们的敬意转化为无穷的动力,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回报社会。
班会课在深情的旋律中结束了,许多家长和学生的眼睛模糊了。泪,滴在脸上,热热的;流到心头,甜甜的„„通过这堂班会课的教学,学生知道了应该关心体贴父母,一些同学不再任性,能礼貌待人,主动帮助同学,关心他人,也使我们班级形成了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在以后的日子里,有许多家长打电话给我,说他们的孩子自从班会课后,有了许多改变,会与家长沟通,会关心家人,会做家务,会„„,感激之情溢满听筒。
这次班会课,学生感动了,家长感动了,老师感动了。
感恩:一个恒久而鲜活的话题。学会感恩,我们才能有一个积极的生活态度去面对繁杂的现代生活;学会感恩,我们才能微笑面对困难和挫折;也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会发现这个世界更加美好。
第五篇:浅谈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个人的人格、个性、价值体系、习惯行为模式等个人素质形成,都是从儿童期开始的。对孩子的成长,不应局限在长身体,长知识的层面,关注心理健康也是保障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关键一环。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儿童期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为将来孩子品德智力发展奠定基础。如果此时忽略关注心理健康成长,那么家长希望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的期待将可能会落空。我们如果只重视学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就目前状况而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作为教育者应怎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呢?
一、培养孩子的亲情
爱是孩子的天性,他不但应得到别人的爱与关注,同时也应学会爱父母、爱亲人、爱朋友。为此,教育者应教育孩子学会爱父母、亲人和老师。全球首富比尔盖茨说过一句话:“我最不能等待的就是孝敬父母”。家长可将每年的三月份定为孝敬父母月,要求孩子为父母或亲人的生日准备礼物,在外吃饭时点父母爱吃的菜,为父母夹菜等。
二、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孩子是最富有同情心、最乐意帮助别人的,但这种情感需要教师或家人的引导与培养,使其能体验别人的心情,感受别人的欢乐、痛苦、烦恼和失望。如在父母、祖父母或亲人因病住院时领孩子去医院探视,参加各种爱心捐助活动等。
三、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但它不是生来就有的,所以,作为教师应该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家长可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整理自己的房间与学习用品,准备好自己出游的食品,养好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等。
四、培养孩子的义务感
也许有人会说,小孩子还未成年,有什么义务呢?其实不然,孩子生活在集体中就有各种各样的义务。在班级里有打扫教室卫生的义务,在家里有参与家务
劳动的义务。如何培养这种义务感呢?如:父母可教孩子做家务,给孩子制订一个家务劳动的计划,每周要求孩子完成一定的家务劳动,或者将某一特定任务交给孩子去干,只有在这种实践操作中才能培养孩子的义务感。
五、培养孩子的挫折感
现代家庭物质条件优越,一些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生活中出现一点小麻烦或困难,往往不能很好地应对。为了避免孩子将来可能遇到难以应付的境况,家长在平时可不时地给孩子制造一些挫折,让他们不时地去面对一些小小的挫折,学会自己去应对。
六、培养孩子的幸福感
2004年,在南京举办的儿童保健会上,有专家指出“经过调查发现,现在有八成的孩子感到不幸福,这是令人震惊的。”现在的孩子家庭生活条件优越,父母疼爱有加,可为什么他们感觉不到幸福呢?因为幸福是一种感受,需要教师去引导孩子领悟,启发孩子去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及家长可以和孩子讨论什么是幸福,也可让孩子在一定的情境中体验生活的艰苦,从而让孩子能够学会珍惜现有的生活。
七、指导孩子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首先,要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与人际关系,以此影响孩子。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班集体,班级成员互相尊重、相互帮助、相互关心、讲究文明礼貌,劳动有分工、也有合作的班级氛围。让孩子在这种潜移默化地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人交往。
其次,建立家庭幼儿园,为孩子交友提供空间。引导孩子与来自不同社会文化阶层的孩子进行交往,在交往中教会他与伙伴互帮互助,多看别人的优点,学会宽容等。
再次,家长与孩子平等相处,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必须保持一点童心和童趣,使自己与孩子之间有共同的兴趣和语言,走进他们的心灵,就他们关心的东西展开交流、探讨,在这种亲子互动中培养感情,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应引起高度重视。家庭和社会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更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每个人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浇树要浇根,育人要育心。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是对学生的心理结构进行改造、重组、升华的过程。中国的未来正充满希望地注视着新世纪的一代新人。培养学生自尊自爱、善于交往、乐于奉献、具有较强的反省能力;能正确对待挫折,勇敢面对现实,有一定的忍耐力;能勇于负责、独立思考、不盲目冲动。这是当前素质教育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基本要求。愿我们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辛勤耕耘、播种、采摘、并长期坚持,系统规划,总结经验,成为心理教育领域的拓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