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请跟我来》看云的博客――薛瑞萍老师的话
《请跟我来》看云的博客――薛瑞萍老师的话
1、定能生慧
“定能生慧。静纳百川。”
“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这些古语告诉我们:静心――静气,对于渴望获得知识、拥有智慧的人来说,是多么重要。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学习就是向世界汲取生命的能量。人们常用“海绵吸水”来形容一个人如饥似渴的学习状态,而海绵,恰是柔软无声的。
爱吵爱闹,意味着一个人的心门是闭塞的。他的眼里只看见自己,他的耳朵只听见自己。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从生活、从书本有所吸纳和汲取?
“聪明”――耳聪目明,顾名思义,就是指一个人的听觉、视觉习惯性地处于聆听和搜寻的状态。
聪明的孩子是很容易辨识的。根本不待考试,你只要注意他在人群中听人说话的神情就知道了――至于上课,他的专心致志,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所以,如果孩子爱吵爱闹,听不进别人说话,不要以为这只是个性有缺陷,这也是可忧的心智状态。
培养孩子的静气,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责任。
家长要做到的是:自己先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柔和地孩子说话。
当你除了叫喊,不能引起孩子注意的时候,孩子已经被你训练成“很难对付的人”了。这样的孩子,到了学校,是不能期待教师的“和风细雨”对他产生作用的。
一个问题:除了叫喊,不能引起孩子注意的原因在哪里呢?大约因为你说的是老一套,你的话孩子早就厌烦了;说不定,你的语言还不够卫生,而脏话,最容易污染灵魂,毁掉孩子成长所必需的宁静和清洁。
都说孩子服教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教师语言相对丰富,能以其内容的新鲜吸引孩子。而这种语言魅力来自何处?
是读书――日不间断的读书。除此而外,别无他法。
如果你想让孩子喜欢你、聆听你。试着这样逼迫自己:一定让自己的语言新鲜、洁净、有趣味。如果觉得很难,那就意味着――你该读书了。
爱读书的父母,最容易带出爱读书的孩子。
更多时候,不需要你有意去培养――你津津有味的阅读,对于他就是最好的诱惑和示范。
读书需要静心,读书也能培养静心。
试试看吧。
先做读书人,然后谈教育――和孩子一起成长,这才是为人父母应当追求的幸福。
2、必须理清智商和智慧的关系
经常听建交是这样跟家长谈话:“你的孩子很聪明,就是不用功。”做家长的欣欣然,因为他只记住了“聪明”一词,――他觉得自己很有面子,依仗着空花一样的“聪明”他对孩子信心满满。这样的话我是从来不会说。因为智商是先天给定的,然而,决定人一生所达成就的,更大程度取决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教师只该把注意力用在引导孩子 “把精神用在伟大的有价值的思想上”――并在追求真知的过程中,变得更加聪明、理性、高尚。
“我们小孩子聪明倒是很聪明,就是不爱干。”溺爱加自恋的情绪使然,有的家长往往自己这样说。
于是我大笑:“在老师的眼里,把心思用在该用的地方,这就是聪明――假以时日和指导,必将发展为智慧。你说你孩子聪明,请拿成绩证明给我看。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这是最基本的常识,连这都不懂得――算什么聪明?”
在中国,教师的主要任务交给学问,而真知,是需要付出诚实勤勉的努力才能获得。于是,从这种意义上说,教书与立人,就在教学中结合起来。
3、《学会关心》的作者说:“所有的孩子都能学习”
蕴含在这个口号里的良好学习愿望也会导致人们不愿意看到的结果:采取用高度独裁与控制论的教学方法,因而损害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目的。
没有多少东西是所有孩子都需要学的,应当允许学生们放弃某些东西
过分强烈的责任感,往往把学生和教师自己逼入死胡同,密切关注是敬业。有时候,“放弃”更是一种理智的关心。我们当在需要的时候走开、装糊涂――但却不是离开。
对于个别学生,适度放弃,既是一种无奈,也是对人情的理解,对人权的准重,可能更有利于这个孩子成长。
教育不是万能的――学校教育更不是。
4、规则
“我知道有些做父母的人,把大堆大堆的规则加在儿童身上,可怜的孩子,连那些规则的十分之一都记不清楚,更不必说去实行了。可是如果他们违犯了这许多繁杂的、不恰当的规则,呵斥与鞭挞的惩罚跟着便来了。儿童知道自己的注意力不够,很难不违犯这些教训,以致因此受到谴责,自然就不注意别人的嘱咐。
“所以,你对孩子所定的规则应该愈少愈好,比表面看去好似绝对不可缺少的还要少。因为如果你的规则太多,使他受不了,结果必定不外两种:其一是,孩子必定时时受到惩罚,而惩罚过多,结果是不好的;其二是,孩子违犯某些规则,你不加以处罚,结果他势必轻视这些规则,而你的威信在他心中也就降低了。规则应该少定,一旦定下之后,便得严格遵守。小小的年龄只须少少的规则,待他年岁渐长,一种规则经过练习,打定基础之后,才可以再去增加另外一种规则。
5、成绩危险吗?
作为教师,我比谁都知道分数的重要。那比分数更重要的,我时刻不敢忘记。第一,身心健康;第二,正直善良;第三,面对困难,具有独立战胜的勇气和能力。在我们母子的观念里,成绩优秀,仅列第四。
如此排列,并非轻视考试,恰是因为我们深刻地知道,什么才取得佳绩的正途。我们以为,具备了前三条,在学习上,孩子自会取得天赋赠与他的最大成就;即便成绩一般,也能在学术之外的领域独当一面,拥有幸福人生。如果前三条欠缺任意一项,学习很难达到应有的高度,即便成绩幸而优秀,作为身心、人格、能力有缺陷的人,是否可以拥有广阔的前途和快乐的人生,也很值得怀疑。
6、当你达到目标时就可以……
要慎用物质奖励。因它与鞭挞一样,从另一个方向培养了孩子的贪恋。本来应当克制的奢欲,借助于“优异表现”,反而受到了鼓励。
孩子勤于学习,就给他甘美的食物,漂亮的新衣。在洛克眼里,这是为一点书本知识而牺牲了孩子的德行――因它破坏了孩子内心的充裕和宁静,将他源于求知的纯粹快乐转移到对物质奖励的追求上了。
不独对于德行的培养,即便是对于求知本身,这也是一种无益的滋扰。因为我们知道,在通往知识高峰的艰辛之路上,奖励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人们更多倚靠的,是发自内心的对知识的渴求――和顽强毅力。
7、管教儿童
童年是教育的源头,而溺爱,无异于将毒药下在水的源头。日后,做父母的尝到了苦水的滋味,却又抱怨孩子不服管教――这不是很奇怪吗?
由于溺爱和娇纵,孩子在不会行走之前,已经支配女仆的意志;刚刚咿呀学语,父母已经向他低头。现在,他长大成人了,比从前更强壮、更聪明、更具独立意识了。与此相应,他的欲望更旺盛、更出格了。这个时候,父母觉出了不对劲,忽然之间“知道”要约束他,控制他了――这不是很奇怪吗?
所以,洛克以为“凡是有心管教儿童的人,便应当在儿童极小的时候早早加以管教,应使子女绝对服从父母的意志。”这样,随着服从习惯的渐渐养成,孩子渐渐长大――你渐渐放松的约束。于是,你看他越来越懂事明理,他看你越来越可亲可敬。如此,以往的管教反而可以增进天伦之情,因为他从自己在人群中所受的对待知道:是父母的严格要求,使他
成为受欢迎、受尊重的人――作为社会性动物,这是人生幸福的主要源泉。这股甜美的幸福之泉,便是父母初期以严厉的方式给予他的至尊馈赠。
最好的惩罚是,当孩子做了错事,父母及其周围的人,都以严厉冷淡的态度对待他。绝对不能因为实施了体罚,转眼和颜悦色;要坚持不懈,一直等到孩子完全服从,等他用行动弥补过错了,才可恢复从前的亲切。
8、提问
家长都希望教师多提问自己孩子,惟恐孩子发言表现的机会比别人少。其实,对于孩子来说,首先需要学会的是倾听――这才是学会学习的关键。
现在学习“课文”了。与教学内容日见丰富有趣同步而来的,是孩子们“听”的意识开始建立,所以,这时候我才开始――有步骤的,一点一点的,培养他们的发言能力。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秩序生成的时机,却是一旦错过,补救艰难――闹的荒草一旦生根,必定乱蓬蓬拥塞了孩子的心灵,其中难以开出思静的花朵。
而没有了静听和沉思为前提,所谓“积极发言”,只是为表现而表现的低效闹腾而已。蒙台梭利相信,孩子对秩序的热爱在其成长的过程中的某一个关键时期内会自然形成。她认为秩序是和平与幸福的必要条件。在蒙台梭利的教室里,物质世界的秩序是用来引导灵魂深处的宁静,或者她称做“优雅”的一种品质。(《学会关心》)把他们的闹劲――其实,就是不懂吸纳的“自我中心”意识给弱化了。课堂发言,应当是海面上起舞的美丽浪花――大海,则是他们内心的优雅宁静
第二篇:《请跟我来》看云的博客――薛瑞萍老师的话
《请跟我来》看云的博客――薛瑞萍老师的话
这不仅是老师所需要的,也是家长需要的,我想当我成为一个家长时,它亦是我引领孩子成长的最好的建议。
――薛瑞萍老师
因为孩子──“请跟我来”之一 亲爱的家长: 您好!很高兴因为孩子,我们走到了一起。初入学的孩子,对学校生活充满了向往,老师将会尽全力保护孩子浓厚的学习、生活热情。然而,有些家长以为,孩子进 入学校,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事情──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观念。决定孩子将来的,首先是家庭。当然,你也可以举出文盲父母“培养出”优秀子弟的例子来反驳我。但你不要忘记,物以稀为贵,之所以文盲之家的才俊可以名噪一时,恰是因为那样的情况太少啊。书香门第出学者──谁会为此而惊讶呢?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给教师的建议》里指出: “家庭要有高度的教育学素养。”“所有那些有教养、好求知、品行端正、值得信赖的年轻人,他们大多出自对书籍有着热忱的爱心的家庭。”
所以,如果希望孩子好,那就先成为读书型的父母,那就从今晚做起──和孩子一道,安静地看书。如果你不能在书桌前坐半个钟头,又如何要求孩子每天从早到晚坚持五、六个小时的艰苦学习呢?今后,关于孩子的读书,关 于家长的读书,以及教学教育中的其他问题,我们会根据具体情况向您提出建议,仅仅是建议。如果您愿意,如果你真的很爱你的孩子──请跟我来。今日建议:
一、在孩子的书包里装一本轻便的课外书,他作业完成的时候可以看。
二、给孩子买《新编365夜儿歌》。在汉语拼音学完之后,我们要将它列入课外阅读书目。一定要是正版。不着急,两三个星期内买到都行。
三、每次给孩子买书的时候,您也给自己买一本。梦想──“请跟我来”之二 亲爱的家长: 感谢您的配合。
拼音教学还没有结束,我知道,我们班已经有四分之一的家长开始和孩子共同读书了。我相信,这些走在前面的家长,他们的孩子,也必定会走在全班同学的前面。负责任的父母,能够给予孩子的,决不止是孩子生活所需要的衣、食和漂亮的玩具,而是能留给孩子──个丰富的精神世界。家长也许有读过《傅雷家书》的,如果没有,建议你一读。傅雷先生是一代宗师,治学严谨,治家也不例外。这本书收集了傅雷写给儿子的180多封家信,洋洋洒洒数万字,字字爱意涌动。每一个读过的人,无不为傅雷先生爱子、教子情之深切所感动。傅雷的儿子傅聪在70岁的时候说,他不敢看家书,因为每一次看都要太激动,太动感情,整天都没办法工作。
我们每—个做父母的,能不能也留给孩子这样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我们不可能像傅雷那样,写出传世之作。但是,有一样我们和傅雷是相通的,那就是一颗爱子之心。因此,在第一周部分家长参加的家长会上,我们共同制定了一个计划:每个学期,老师、家长和孩子共同编写一本书,记录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的故事。小学五年,每个孩子就有了独属于自己和爸爸、妈妈的10本书。这10本书,必将把您带入教育的美丽殿堂,让您在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中享受教育的芬芳;这10本书,也必将让孩子感受成长的快乐,感受亲情的圣洁。
我们把这套书命名为《热爱生命系列丛书》,为什么呢?教育,就是要让人越来越热爱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教育是无处不在的,学校、家庭、社会,处处都有。在第一封信里我就说,真正决定孩子将来的,在于家庭。这也是我希望家长共同参与的原因。至于书的体例,我想主要就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家长记录孩子成长的文字,一部分是孩子自己的文章。家长的文章随时写,随时夹在里面。如果你愿意,可以让孩子带到学校,合适的,我会读给孩子听。拼音学习结束了,我们就可以让孩子用拼音来写话,写儿歌,也请家长一并收藏好。用文字,留住我们和孩子共同走过的童年。这是我的梦想。
定能生慧──“请跟我来”之三 亲爱的家长:
“定能生慧,静纳百川。” “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这些古语告诉我们:静心──静气,对于渴望获得知识、拥有智慧的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学习就是向世界汲取生命的能量。人们常用“海绵吸水”来形容一个人如饥似渴的学习状态,而海绵,恰是柔软无声的。
爱吵爱闹,意味着一个人的心门是闭塞的。他的眼里只看见自己,他的耳朵只听见自己。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从生活、从书本有所吸纳和汲取?“聪明”──耳聪目明,顾名思义,就是指一个人的听觉、视觉习惯性地处于聆听和搜寻的状态。聪明的孩子是很容易辨识的。根本不待考试,你只要注意他在人群中听人说话的神情就知道了──至于上课,他的专心致志,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所以,如果孩子爱吵爱闹,听不进别人说话,不要以为这只是个性有缺陷,这也是可忧的心智状态。
培养孩子的静气,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责任。家长要做到的是:自己先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柔和地跟孩子说话。当你除了叫喊,不能引起孩子注意的时候,孩子已经被你训练成“很难对付的人”了。这样的孩子,到了学校,是不能期待教师的“和风细雨”对他产生作用的。
一个问题:除了叫喊,不能引起孩子注意的原因在哪里呢?大约因为你说的是老一套,你的话孩子早就厌烦了;说不定,你的语言还不够卫生:而脏话,最容易污染灵魂,毁掉孩子成长所必需的宁静和清洁。都说孩子服教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教师语言相对丰富,能以其内容的新鲜吸引孩子。而这种语言魅力来自何处? 是读书──日不间断的读书。除此而外,别无他法。
如果你想让孩子喜欢你、聆听你,试着这样逼迫自己:一定让自己的语言新鲜、洁净、有趣味。如果觉得很难,那就意味着──你该读书了。爱读书的父母,最容易带出爱读书的孩子。
更多时候,不需要你有意去培养──你津津有味的阅读,对于他就是最好的诱惑和示范。读书需要静心,读书也能培养静心。试试看吧。先做读书人,然后谈教育──和孩子一起成长,这才是为人父母应当追求的幸福。今日建议:
一、如果你家电视,音响声音一向很大,请立刻拧小。噪音是儿童智力最凶恶的杀手。
二、如果想跟孩子讲什么道理,试着用小故事、儿歌来说明。
分享──“请跟我来”之四 亲爱的家长:
关于《热爱生命系列丛书》,有的家长写了几篇后不知道怎么往下写了。今天特别推荐吴泽桐的妈妈写的几篇文章──作为孩子的老师,我深深为之动容,相信您读了之后一定和我有着同样的感受。跟着你走,其乐融融(一)晚饭后,灯光下,我和儿子各捧一本书,乐在其中。自从有了老师让买的《新编儿歌365》一书后,儿子每天晚上都要读两首儿歌。尽管现在他还不能自觉自主地阅读,但我相信,在从书中吸纳和汲取的过程中,他一定会逐渐喜欢上阅读的。
儿歌里起初的几篇大多是描写冬的景致和情趣的。读完两篇后,儿子说:“妈妈,我也喜欢冬天,盼望着冬爷爷赶快来到,那样,姥姥家的小花猫就可以在雪地上画梅花了,多好哇!”我一时怔住了。没想到这么美的语言竟是从他的小嘴巴里说出──小花猫在雪地上画梅花,多么鲜活洁净的语言,多么至纯至美的意境!童心,童趣,真好!(二)说说我的老公。
前几天的家长会是老公匆匆从外地赶回来参加的,这是个好的开始。会后看着老公记得密密麻麻的纸,并拿着老师发的《定能生慧》一文圣旨一般阅读,不禁哑然失笑。看来,老师,不仅在孩子眼里是神圣的,在家长心里也是至高无上的。起码我老公是这样。或者是他还葆有一颗可贵的童心吧。
接下来,我发现老公开电视时,自觉地把音响声拧小了;每天晚上,我们都会谈论一会儿孩子,这可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啊。要知道,因为儿子,我们可没少吵架。(儿子入学前,老公认为教育孩子就是我的事情)更让我欣喜的是,老公在外面应酬的时间少了,他也开始拿着《读者》读书了。而且,这几天,他对孩子说话的语言也变了,开始和风细雨了,开始循循善诱了。还有什么事情比这更开心呢──儿子在成长,老公在变化,家庭的温馨带来的是每个人心情的愉悦!这实在应该归功于Ms.常倡导的共同读书啊。先做读书人,再谈教育──真是经典!这只是其中的两篇。面对这样的妈妈,我除了感激,还是感激。
读了这样的文章──没有任何功利的极纯净的文字,您有什么感想呢?学期结束,我们将在全校举行《热爱生命》书籍拍卖会,那时候,我们看到的,将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呢? 不要回信,只要您的签条──只要让我知道,您读过了。请孩子明天带来。
你是真正的收信人吗──“请跟我来”之五 亲爱的家长:
过去的四周里,我们看到:绝大多数家长在用行动配合教师──在用爱心,和孩子一起克服起步阶段的困难。
孩子学习是艰辛的,这是一个爬坡的过程,一旦上了路,对于您的家庭、对于教师,都是一件幸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自然要竭尽全力引领、帮助他们,如果再能得到家长的帮助,那孩子是多么幸福。相反,那些得不到父母应有关心的孩子,又是多么可怜。养育养育,在物质条件相对富足的今天──父母责任更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抚养。教师的责任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家长呢? 教师能做到的是,一方面将分内之事圆满扎实地完成,竭尽全力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另一方面为愿与孩子一起爬坡的家长指出努力方向。同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平时不闻不问,考差了大发雷霆,是不负责任的突出表现。永远不要苛责孩子。如果你以为孩子不够聪明,问问自己遗传了什么;如果你以为孩子行为习惯不好,问问自己如何做的榜样。
教师也知道,最该牢记这些话的家长,往往最不把这些话放在心上;那些各方面做得很好的家长,反而会从中得到警示,更加关注孩子们的成长。所以,谁以行动“跟上来”了,这些信就是写给谁的。你是真正的收信人吗? 今日提示:
关于《新编365夜儿歌》,要紧的是一定要买漂亮、悦目的正版。这是培养孩子“爱书之情”的第一步。有些孩子书包里还没有课外书,这样的孩子是很可怜的。另外,有些孩子的课外书或者字太小,或者是盗版,或者是流行的卡通书,这样的书都不能很好地培养孩子的“爱书之情”。
假期里,让书与我们相伴──“请跟我来”之六 亲爱的家长:
一个星期的长假,您有什么打算? 如果您要出去旅游,建议您给自己和孩子带上一本书。休息的时候,书的美丽也能融合在大自然的无限风光中。
如果您喜欢享受在家的安静生活,您更要拿起书来,和孩子一起读书。我是多么希望,我们都能够成为读书人。读书人是不沾任何功利的。没有人去强求他读书,没有物欲引诱他读书。只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需要,如同饮食空气,有则快意,无则失落。当您和孩子坐拥书城,满面春风──那是多么惬意的感觉。孩子的爱读,只能以您的爱读来激发。我可以无限想象──在家里,您会沏一杯酽酽的清茶,茶香清清涩涩借着袅袅蒸气上升、弥漫、扩散,您和您孩子的读书声也在上升、弥漫、扩散。绘事而后素、绚烂之极归于自然,这都是书上的话。一卷在手,即便是闭目假寐,也是一幅优美的画卷。今日建议:
假期的作业只有读书。班里已经有十几个孩子能够独立、顺畅地阅读、背诵《新编365夜儿歌》。我要求孩子每天读两首,每首至少读三遍,自己独立拼读。假期的要求同样如此。《新编365夜儿歌》是面对所有孩子的“零起步”,我知道,我们班已经有孩子在“另一本”上大踏步地往前走。只要是他高兴的,走得越远越好。有些孩子因为音节的拼读太慢,所以影响读书的速度。这就需要您加以督促。当孩子拼读遇到障碍的时候,要让他自己想一想,独立拼读,这样做是让孩子巩固汉语拼音的学习。个别孩子对24个韵母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还掌握得不好,请家长让孩子在家里读一读、写一写,直到非常熟悉。
假期里,孩子的读书需要您检查。返校后我要检查每个孩子的读书情况,同时反馈给您。相信这是家长愿意做的事情──毕竟您比我们更希望孩子好。教育是一件缓慢美丽的事业,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请跟我来。祝您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
(“请跟我来”之七、八、九分别是:“做和不做,怎会一样”、“重要的是日不间断和兴致勃勃”、“纠正一个错误观念”。
这三封信一直在强调读书和家长对孩子引领的重要性,读书不是一时的事情,孩子学习越困难就越应该读课外书。至此,我们已经有一半的家长行动起来,给孩子创设了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语文学习之路──“请跟我来”之十
亲爱的家长:您好。有一段时间没有给您写信了,是因为绝大多数的孩子已经走上了读书之路。跟不上的孩子和家长,也许我写再多的信也是没有用的。
上周期中考试,冀振岳87分──对他的进步,我充满了喜悦。其实,应该感谢的,是他的父母──他们的用心,让我由衷地佩服。
我是不喜欢谈语文分数的。因为语文的源头就在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上。只要孩子喜欢读书,就像盐块入了热水,一切自会融化的。
周一的读书课,检查孩子一周的课外阅读情况,一个孩子没读熟,其他孩子全部完成任务──这是从读书开始最好的一次。张婧阳最让我感动,20首全部读熟。沈炜坤读完了365首儿歌,365首童谣已经背到了80首。
读书课上孩子汇报读书情况,大部分得100分。
昨天第四单元测试,有9个孩子得了100分。考试中第一次出现了看图写话,分数的差别也在这里。可以看出,凡是阅读能力强的,分数就不成问题。而读书多的孩子,他的作也随之变得轻松。以后尤其如此。请您记住,不管是基础知识,还是阅读、写作,提高能力的根本途径都是课外阅读──这就是语文学习之路。
另外,孩子们昨天晚上做的树叶粘贴画非常漂亮,我们贴在了教室外面的墙壁上。每一个从我们教室前走过的老师、学生都为之赞叹不已。对孩子来说,这就是最好的发表!
智慧之源──“请跟我来”之十一 亲爱的家长:
这封信,我们谈谈孩子“写”的问题。
最初的写,是刘心雨和崔振雨一段时间日不间断的拼音日记。慢慢地,有一些孩子尝试着写儿歌。请听── 小蛾子,长翅膀/飞呀飞呀飞上天/太阳公公对他笑/白云哥哥问声好/花儿姐姐跳起舞/飞呀飞,飞呀飞/一飞飞到天堂里。(注:小蛾子死了,就是到天堂里了。)(吴泽桐)小朋友,爱游泳/扑通一声跳进海/哎呀呀,不好了/海水灌进嘴巴里/好咸呀,好咸呀/咕噜咕噜吐出来。(刘心雨)小小鸭子嘎嘎叫/走起路来摇摇摇/一摇摇到小河里/高高兴兴洗个澡(许明轩)小雪花,像朵花/落在小手里/变成小水珠(王梦尧)小雪花,飘啊飘/落在地上化不了/保护小草不挨冻。(胡晨薇)大海是妈妈,鱼儿是娃娃/娃娃在妈妈的怀里摇尾巴。
土地是妈妈,小草是娃娃/娃娃在妈妈的怀里发绿芽。
天空是妈妈,星星是娃娃/娃娃在妈妈的怀里把眼睛眨。(朱鹏宇)小花碗,口儿圆/花碗上面有花纹/看到花碗我就笑。(马诒雪)„„
今天早上,有10个孩子把自己昨天晚上写的儿歌交给了我。而我,没有做任何硬性的规定,只是鼓励,不断地鼓励。因为我知道,对孩子的写而言,“要我写”和“我要写”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前者是要求,后者是自己内心的渴望。我要做的,是点燃孩子表达的需要──这是一粒种子,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旦破土而出,必定以蓬蓬勃勃的力量生长。但在很多人心里,这是一粒沉睡的种子──这是极为可惜的。
就班里现在的情况来看,有些孩子已经有了表达的渴望,有些孩子没有,这是正常的。就像孩子的读书仍然有很大的差别一样。“当学习能力提高的时候,如果不提高要求,对于孩子的发展是一种压抑──这将延缓他们的成长,并且滋生浮躁和惰性。”孩子读书到了一定程度,写就很自然地要跟上来。因此,希望您能把这封信读给孩子听,给孩子准备一个精致的日记本,和孩子刚开始的读一样──引领他走上写作的道路。孩子不一定每天都写,但要请您和孩子一起写。《热爱生命》这本书,将是您教育孩子最好的教材──把您写的读给孩子听,让他知道,在他成长的道路上,父母的爱永远伴随着他。我更加坚信的是,不管是我的信,还是您写给孩子的文章,或者是孩子自己的文字,这都是智慧之流──依靠着它,我们和孩子共同成长。而这,也是我们不断往前走的持久动力。
笑望孩子的将来──“请跟我来”之十二 亲爱的家长:
您好。一天的“家长进课堂”活动,我和Miss杨对每一位和孩子共同学习了一天的父母们充满感激之情。我们看到了您对孩子的欣赏与期待,看到了您同样以感激的心情来看老师的工作──对我们,这是莫大的鼓舞。
那天的课堂,和我以前的课堂没有任何区别,就是读书,识字,做练习。Miss杨的课堂也是。孩子们良好的学习状态是我和Miss杨一直深感欣慰的。我们知道,这与您的付出是分不开的。教育教育,决定孩子将来的首先是家庭,学校的作用重在引导。下课后,读张靖阳妈妈写来的纸条,我满怀欣喜。孩子在读书路上的成长,首先是家长的带领。有了这样的带领,再加上老师的引导和鼓励,我们就有足够的信心,笑望孩子的将来。请您记住,在家庭教育中屡屡受挫的孩子,学校教育的作用是要大打折扣的。
课堂上的音乐,也已经是孩子们所熟悉的。吴秋璇的妈妈在信中写到:“大胆、巧妙地使用音乐,摆脱死板的教学方式,既让孩子在轻松、优美的旋律中放松心情,理解课文,又让孩子了解这首乐曲,提升音乐素养和情商,正对我的思路(但是,这恐怕会有部分家长有一定的异议)。”感谢吴秋璇的妈妈,她让我感受到相互懂得的快乐。孩子在课堂上的识字是完全自主的,速度之快您也看到了。快的孩子用了不过1分钟的时间,最慢的孩子用了5分钟。当然,这还需要不断地复习巩固。课外阅读,是最好的巩固方法。同时还要告诉您的是,广泛阅读和各科学习是一个水涨船高的关系,既然语文是工具科和基础科,如果孩子做到了日不间断地读书,不仅是今天,不仅是语文,将来孩子的发展,都可以抱以乐观的态度。因为教育学家告诉我们:所谓智力,就是阅读能力。
您也许注意到了,在课堂上,我对每一个孩子的发言都会真诚地送出一声“谢谢”,这已经是我多年的习惯了。能够心怀感激的人,就是一个能够把阳光送给别人的人。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老师和家长都是孩子的朋友,与其说我们陪孩子,不如说孩子陪我们。不是吗?孩子们的点滴进步,都会带给我们无限快乐。这种快乐,千金不换啊。
有这样的家长,孩子是幸福的──“请跟我来”之十三 亲爱的家长:
欢乐的圣诞节过去之后,马上就是期末复习。
对一部分孩子来说,是要更抓紧的时候。平时不管不问的家长,这时候如果不注意方法,肯定是适得其反的。
看云(我网上最好的朋友)班里,有一位叫徐会的家长。在《新编365夜儿歌》这本书上,每一页,徐会都根据儿歌意思,给孩子编了阅读理解题──很多字都是用拼音表示的。而孩子的日记本,则是徐会和孩子合写的日记。宋体是孩子写的(很多是拼音),楷体是徐会的。
2004年12月8日 星期三 晴
今天晚上,我姨妈有事了,把我哥哥送到我家里来。
孩子语文(5-8)课的单元测验成绩下滑得令我吃惊。我急!我怕„„不行,我得赶紧找原因,想办法,帮助他赶上去,否则再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2004年12月9日 星期四 晴
下午,第二节数学课上,李老师表扬我了,说我有进步,因为我听课很认真。
今天,和班主任老师做了一番倾心之谈,再仔细分析他最近两个单元的语文试卷,深刻感受到孩子在阅读理解和看图写话上存在很大困难„„
看到这样的家长,我是很震惊的。我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我也是母亲,可我从来就没有如此用心地对待女儿──特别是和女儿共写日记。这绝不仅仅是培养孩子语文能力的问题。于是,和女儿共写日记,也成为我从今天开始必须要做的事情,而且日不间断。
周一的读书课,我们已经从读儿歌转为读自己的日记。如果您也是一个用心的家长,除了和孩子共同读书外,还可以和孩子共同写日记。不要长,只要几句话,要能够让孩子读下来──读书课上,孩子把您和他自己的日记读出来,该是怎样的心情? 我还要说的是:教师的一视同仁总是相对的。对于教育责任感特别强、“跟”得特别好的家长,教师对他的孩子自然要特别关注一些──这很公平。因为没有家庭配合,教师努力全然是做无用功。作为家长,谁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摊上甘做无用功的笨家伙,对不对?孩子成长,是一件缓慢美丽的事情。让我们耐心些,一抓就灵,那是吃激素呢。做一个让孩子感到幸福的家长吧。
给袁丽──“请跟我来”之十四 袁丽: 你好。
从第一封信开始,一直都是你跟得最好:《热爱生命》这本书的编写,孩子的读书,日记的起步,甚至于课堂上的音乐,你都给予了热情的回应──我深感欣慰,很有欣逢知己的陕乐。因为你的“跟”,吴秋璇的进步也是最大的──这是你们母女共有的幸福。今天吴秋璇把她的儿歌拿给我看,你已经在很多儿歌旁边写上了帮助她阅读理解的题目。比如:《雪花被》雪花被,雪花袄,冬公公,送来了。送给谁?小麦苗,穿好,盖好,睡一觉。你写到:冬公公把()送给()。
今天看秋璇的日记,她写得多好啊── 2004年12月20日 星期一 雪
今天下雪了,我很高兴。奶奶盛了一盆雪,我想起了一首儿歌:小雪人,真好玩,用手轻轻摸摸它,手就变凉了。
2004年12月21日 星期二 雪 今天我们口算考试了,我考得很不好。因为我的速度太慢了,我得多做练习,争取一定考好。2004年12月22日 星期三 晴
上体育课,我们一起堆雪人。我们用铲子铲了好多雪当它的大肚子。崔晨滚了个圆圆的大雪球做它的脑袋。我们安上鼻子、眼睛、嘴巴,可爱的小雪人在向我们招手呢!你在她今天的日记后面写道:
今天看了老师的信很受启发,真佩服徐会,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两个好方法呢?笨笨地只会教孩子写一本,我写一本,二合一不是更好?还有儿歌上面的阅读理解题,平常只会口头上启发孩子,拿笔记下来孩子不是记得更牢固吗?忽然有一种拨开云雾见天日的感觉了。
今天我们进行第八单元的测试,我没有读题,因为课外阅读,孩子们已经具备了自己读题的能力。在写句子和阅读上,秋璇还是遇到了障碍,因此也影响了她的速度;像这样的题目,我们完全可以通过适当的练习来提高。比如你现在给秋璇设计的儿歌上面的阅读题。
这些都是可以慢慢来的,我也相信,随着秋璇阅读量的增加,她的各项能力都会随之提高──这是毋庸置凝的。作为家长,放平心态,把孩子的今天和昨天比,你会发现,你的付出已经在孩子那里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家长的肯不肯付出,在孩子身上,可能一天没有什么变化,但是一周一个小的变化,一月就是一个大的变化,一年下来,孩子的成长就大不一样了。谢谢你!原本是一封私人信件,我还是要印发给所有的家长,希望他们能看到你的做法,对每一位家长来说,这是最好的榜样。因此,我还要对那些“甩手爹娘”说:身边有这么好的榜样,你视而不见,听任孩子跟不上,那么,你怎能开口要孩子“向XXX学习”?当然,可能你对孩子学习原本没有要求,那就对了──否则,必定委屈了孩子。
决定孩子将来的,首先是家庭──我作为妈妈,无限相信这一点。我知道,我的言行将直接影响着女儿的成长。所以,我的读书与写作是出于自己的喜欢,也是给女儿一个榜样。到现在为止,女儿读过的儿童版的长篇小说有:《彼得?潘》《木偶奇遇记》《小公主》《快乐王子》《西游记》(60册)小画书、插图版的《红楼梦》《乌丢丢奇遇记》《圣经故事》等等。我和她一起背过的长诗有《木兰诗》《春江花月夜》《琵琶行》等。你想啊,如果没有家庭的这种读书,我怎么能指望学校把女儿培养成一个知书达理的孩子?又是新的一年,把孩子的小手放在我们的手心里,轻轻地对他说:孩子,新的一年,让我们一起成长!然后,给孩子一个最深情的吻。祝元旦快乐!
关于洛克的《教育漫话》
(一)──“请跟我来”之十五 亲爱的家长:
本来想向您推荐洛克的《教育漫话》──这是一本关于教育的经典书籍,但是走遍了临淄的书店,我也没买到这本书。网上,我读到了看云几万字的读书笔记──可谓深入浅出,发人深思。我作为母亲,读后直冒冷汗:在教育女儿的问题上,我竟然犯了那么多错误──过多地顺从女儿,感情胜过理智,规则要么太多要么没有等等。我想,家长一定有很多和我一样的,错了还不知道呢。明事理──是的,对家长来说,这个太重要了。因此,从今天开始,我把她的部分读书笔记印发给您。每一封信,我都希望能读到您的回复。我能因此知道,我们在做着同样的事情──和孩子共同成长。也希望,这样的一些交流能真正让我们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内容略)(“请跟我来”之十五、十六、十七都是关于洛克的《教育漫话》。摘录一部分家长 写给我的回信。)(1)一直以来,总是抱憾自己的女儿不够聪明,反应不迅速,思维能力差。看了常老师的信,我比较深地了解到智慧的定义。怎样算聪明──把心思用在该用的地方。女儿纯洁的眼睛、认真的学习态度不带任何功利的语言和越来越浓厚的学习兴趣,不都是一笔宝贵的智慧财富吗? 我一遍又一遍地告诉自己:保护女儿善良的天性、纯真的心灵,远离成人世界里那些虚假成分的狡猾;引导女儿日不间断地从书中汲取知识,诚实勤勉地努力;培养女儿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
相信只要我和女儿同心协力,一起付出,一起努力,就一定有收获。
“把精神用在伟大的有价值的思想上”──并在追求真知的过程中,变得更加聪明、理性、高尚。
──吴秋璇的妈妈(2)您的每一封信,我都看得很认真,做得也很认真。我不大善于表达,也只有多做了。每一期您的建议、教导或者批评我都会牢记,我正在努力改进,一直没有停止过!看看夏樱心的进步您会体会到的!今天看了您的信,的确对我触动很大,字里行间,时时刻刻都可以找出自己的影子──“总打着为你好的旗号而折磨孩子。不惜以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代价而榨取分数„„”这是我吗?一直没意识到。
“蓬生蔗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不染自黑。诚实、善良、勤奋„„”自己是这样的父母吗?我做到了吗?光说不做,对孩子的教育多么苍白啊!“孩子好比一辆汽车,被两个完全不懂驾驶技术的人掌握着,在社会上横冲直撞。”多么有趣而贴切的比喻!如果真有“父范学堂”“母范学堂”,我一定报名学习!孩子,就是父母的文凭。──夏樱心的妈妈(3)读了您信中对“健康”的论述,感受很深。记得前一段时间,我把分数看得很重,无形中使孩子受到了影响。当她考了好成绩,总是高兴地告诉我。而考得不好的时候就不吭声了。后 来发展到回家只报喜不报忧。通过一系列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我考虑了很久:我是不是从来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我与孩子的父亲认真地讨论这个问题,决定不给孩子施加大大的压力,而是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成绩不好时,也不对孩子打骂,以免造成孩子的心理负担。于是我们不断地鼓励她,赏识她,告诉她只要努力了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考不好,就要找出原因,争取下次考好。成长永远都比分数重要。──王含月的妈妈(4)这段时间我们不断收到您关于《教育漫话》的信,我们了解到了关于健康、顺从、智慧、赏罚、规则等方面的教育。真是好了!也正因为读了这几封信,我们才发现曾经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有许多错误。这些信就是及时雨啊!否则,我们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买到《教育漫话》这本经典书籍? ──胡泰乙的妈妈
真诚的祝福──“请跟我来”之十八 亲爱的家长:
这是本学期第十八封信。开学的第一周,当我敲出第一封信的时候,并不知道,家长是否愿意跟,有多少人愿意跟──能跟多久。
然而,一个学期下来,家长的回信已经有了厚厚的一摞,很多老师都说,一年级(3)班的家长都知书达理──这让我特别兴奋、自豪。没有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我不可能写到今天。明年,通信还会继续,因为孩子在成长,家长和老师也在成长,喜悦我们一起分享,困难我们一起克服。“请跟我来”,这是一条通向未来的路,路上有繁花也有荆棘,所幸的是,我们一直在携手往前走。
喜欢一位朋友对自己孩子的期盼:第一,身心健康;第二,正直勤勉;第三,面对困难,具有独立战胜的勇气和能力;第四,成绩优秀。如此排列,并非轻视考试,恰是因为我们深刻地知道,什么才是取得佳绩的正途。
那么,在新的一年里,就这样祝福我们的孩子吧。具备了前三条,在学习上,孩子自会取得天赋赠与他的最大成就;即便成绩一般,也能在学术之外的领域独当一面,拥有幸福人生。如果前三条欠缺任意一项,学习很难达到应有的高度,即便成绩幸而优秀,作为身心、人格、能力有缺陷的人,是否可以拥有广阔的前途和快乐的人生,也很值得怀疑。如果努力,至少我们能做到前三条──至少我们能让孩子成为热爱书籍、精神生活充实愉快的人。
那么,无论他考试的成绩如何,我们都是最成功的教师和父母。感谢一路同行
(续)真诚的祝福──“请跟我来”之十八
1、定能生慧
“定能生慧。静纳百川。” “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这些古语告诉我们:静心――静气,对于渴望获得知识、拥有智慧的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学习就是向世界汲取生命的能量。人们常用“海绵吸水”来形容一个人如饥似渴的学习状态,而海绵,恰是柔软无声的。
爱吵爱闹,意味着一个人的心门是闭塞的。他的眼里只看见自己,他的耳朵只听见自己。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从生活、从书本有所吸纳和汲取?
“聪明”――耳聪目明,顾名思义,就是指一个人的听觉、视觉习惯性地处于聆听和搜寻的状态。
聪明的孩子是很容易辨识的。根本不待考试,你只要注意他在人群中听人说话的神情就知道了――至于上课,他的专心致志,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所以,如果孩子爱吵爱闹,听不进别人说话,不要以为这只是个性有缺陷,这也是可忧的心智状态。
培养孩子的静气,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责任。
家长要做到的是:自己先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柔和地孩子说话。当你除了叫喊,不能引起孩子注意的时候,孩子已经被你训练成“很难对付的人”了。这样的孩子,到了学校,是不能期待教师的“和风细雨”对他产生作用的。
一个问题:除了叫喊,不能引起孩子注意的原因在哪里呢?大约因为你说的是老一套,你的话孩子早就厌烦了;说不定,你的语言还不够卫生,而脏话,最容易污染灵魂,毁掉孩子成长所必需的宁静和清洁。都说孩子服教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教师语言相对丰富,能以其内容的新鲜吸引孩子。而这种语言魅力来自何处?
是读书――日不间断的读书。除此而外,别无他法。
如果你想让孩子喜欢你、聆听你。试着这样逼迫自己:一定让自己的语言新鲜、洁净、有趣味。如果觉得很难,那就意味着――你该读书了。爱读书的父母,最容易带出爱读书的孩子。
更多时候,不需要你有意去培养――你津津有味的阅读,对于他就是最好的诱惑和示范。读书需要静心,读书也能培养静心。试试看吧。
先做读书人,然后谈教育――和孩子一起成长,这才是为人父母应当追求的幸福。
(续)真诚的祝福──“请跟我来”之十八
2、必须理清智商和智慧的关系 经常听建交是这样跟家长谈话:“你的孩子很聪明,就是不用功。”做家长的欣欣然,因为他只记住了“聪明”一词,――他觉得自己很有面子,依仗着空花一样的“聪明”他对孩子信心满满。这样的话我是从来不会说。因为智商是先天给定的,然而,决定人一生所达成就的,更大程度取决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教师只该把注意力用在引导孩子 “把精神用在伟大的有价值的思想上”――并在追求真知的过程中,变得更加聪明、理性、高尚。“我们小孩子聪明倒是很聪明,就是不爱干。”溺爱加自恋的情绪使然,有的家长往往自己这样说。于是我大笑:“在老师的眼里,把心思用在该用的地方,这就是聪明――假以时日和指导,必将发展为智慧。你说你孩子聪明,请拿成绩证明给我看。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这是最基本的常识,连这都不懂得――算什么聪明?”
在中国,教师的主要任务交给学问,而真知,是需要付出诚实勤勉的努力才能获得。于是,从这种意义上说,教书与立人,就在教学中结合起来。
(续)真诚的祝福──“请跟我来”之十八
3、《学会关心》的作者说:“所有的孩子都能学习”
蕴含在这个口号里的良好学习愿望也会导致人们不愿意看到的结果:采取用高度独裁与控制论的教学方法,因而损害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目的。
没有多少东西是所有孩子都需要学的,应当允许学生们放弃某些东西
过分强烈的责任感,往往把学生和教师自己逼入死胡同,密切关注是敬业。有时候,“放弃”更是一种理智的关心。我们当在需要的时候走开、装糊涂――但却不是离开。
对于个别学生,适度放弃,既是一种无奈,也是对人情的理解,对人权的准重,可能更有利于这个孩子成长。
教育不是万能的――学校教育更不是。
4、规则
“我知道有些做父母的人,把大堆大堆的规则加在儿童身上,可怜的孩子,连那些规则的十分之一都记不清楚,更不必说去实行了。可是如果他们违犯了这许多繁杂的、不恰当的规则,呵斥与鞭挞的惩罚跟着便来了。儿童知道自己的注意力不够,很难不违犯这些教训,以致因此受到谴责,自然就不注意别人的嘱咐。
“所以,你对孩子所定的规则应该愈少愈好,比表面看去好似绝对不可缺少的还要少。因为如果你的规则太多,使他受不了,结果必定不外两种:其一是,孩子必定时时受到惩罚,而惩罚过多,结果是不好的;其二是,孩子违犯某些规则,你不加以处罚,结果他势必轻视这些规则,而你的威信在他心中也就降低了。规则应该少定,一旦定下之后,便得严格遵守。小小的年龄只须少少的规则,待他年岁渐长,一种规则经过练习,打定基础之后,才可以再去增加另外一种规则。
5、成绩危险吗?
作为教师,我比谁都知道分数的重要。那比分数更重要的,我时刻不敢忘记。
第一,身心健康;第二,正直善良;第三,面对困难,具有独立战胜的勇气和能力。在我们母子的观念里,成绩优秀,仅列第四。
如此排列,并非轻视考试,恰是因为我们深刻地知道,什么才取得佳绩的正途。我们以为,具备了前三条,在学习上,孩子自会取得天赋赠与他的最大成就;即便成绩一般,也能在学术之外的领域独当一面,拥有幸福人生。如果前三条欠缺任意一项,学习很难达到应有的高度,即便成绩幸而优秀,作为身心、人格、能力有缺陷的人,是否可以拥有广阔的前途和快乐的人生,也很值得怀疑。
6、当你达到目标时就可以„„ 要慎用物质奖励。因它与鞭挞一样,从另一个方向培养了孩子的贪恋。本来应当克制的奢欲,借助于“优异表现”,反而受到了鼓励。
孩子勤于学习,就给他甘美的食物,漂亮的新衣。在洛克眼里,这是为一点书本知识而牺牲了孩子的德行――因它破坏了孩子内心的充裕和宁静,将他源于求知的纯粹快乐转移到对物质奖励的追求上了。不独对于德行的培养,即便是对于求知本身,这也是一种无益的滋扰。因为我们知道,在通往知识高峰的艰辛之路上,奖励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人们更多倚靠的,是发自内心的对知识的渴求――和顽强毅力。
7、管教儿童
童年是教育的源头,而溺爱,无异于将毒药下在水的源头。日后,做父母的尝到了苦水的滋味,却又抱怨孩子不服管教――这不是很奇怪吗?
由于溺爱和娇纵,孩子在不会行走之前,已经支配女仆的意志;刚刚咿呀学语,父母已经向他低头。现在,他长大成人了,比从前更强壮、更聪明、更具独立意识了。与此相应,他的欲望更旺盛、更出格了。这个时候,父母觉出了不对劲,忽然之间“知道”要约束他,控制他了――这不是很奇怪吗?
所以,洛克以为“凡是有心管教儿童的人,便应当在儿童极小的时候早早加以管教,应使子女绝对服从父母的意志。”这样,随着服从习惯的渐渐养成,孩子渐渐长大――你渐渐放松的约束。于是,你看他越来越懂事明理,他看你越来越可亲可敬。如此,以往的管教反而可以增进天伦之情,因为他从自己在人群中所受的对待知道:是父母的严格要求,使他成为受欢迎、受尊重的人――作为社会性动物,这是人生幸福的主要源泉。这股甜美的幸福之泉,便是父母初期以严厉的方式给予他的至尊馈赠。
最好的惩罚是,当孩子做了错事,父母及其周围的人,都以严厉冷淡的态度对待他。绝对不能因为实施了体罚,转眼和颜悦色;要坚持不懈,一直等到孩子完全服从,等他用行动弥补过错了,才可恢复从前的亲切。
8、提问
家长都希望教师多提问自己孩子,惟恐孩子发言表现的机会比别人少。其实,对于孩子来说,首先需要学会的是倾听――这才是学会学习的关键。
现在学习“课文”了。与教学内容日见丰富有趣同步而来的,是孩子们“听”的意识开始建立,所以,这时候我才开始――有步骤的,一点一点的,培养他们的发言能力。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秩序生成的时机,却是一旦错过,补救艰难――闹的荒草一旦生根,必定乱蓬蓬拥塞了孩子的心灵,其中难以开出思静的花朵。而没有了静听和沉思为前提,所谓“积极发言”,只是为表现而表现的低效闹腾而已。蒙台梭利相信,孩子对秩序的热爱在其成长的过程中的某一个关键时期内会自然形成。她认为秩序是和平与幸福的必要条件。在蒙台梭利的教室里,物质世界的秩序是用来引导灵魂深处的宁静,或者她称做“优雅”的一种品质。(《学会关心》)把他们的闹劲――其实,就是不懂吸纳的“自我中心”意识给弱化了。课堂发言,应当是海面上起舞的美丽浪花――大海,则是他们内心的优雅宁静 呵.....呵......呵.......“《请跟我来》看云的博客──薛瑞萍老师的话”终于转载完了!让我们为孩子的阅读一起加油吧!
第三篇:薛瑞萍老师听后感
聆听经典感受现代
--听薛瑞萍老师报告会有感
我有幸聆听到“儿童阅读课程化的实践与思考”薛瑞萍老师的精彩报告,之后感触颇深。薛老师以其丰富渊博的学识、风趣幽默的语言以及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给我们展现了阅读的益处。我想,不只是我,在场的所有人都一定会觉得受益匪浅。“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雷叔叔的胳膊粗,乐队里专敲架子子鼓;闪电阿姨腰儿细,空中舞台跳霹雳......”所有人都跟随她的节奏,一起认真地看着每一页,每个人都宛若回到了童年。看看现在的孩子,每天都在和一些无聊的动画片、电脑游戏打交道。如果我们身边多了一些这样有趣又有益的书籍,孩子们怎能不爱读呢?如果就这样兴趣盎然的一路读下去,或早或迟,或深或浅,都将内化为他们的精神气质。
在薛老师眼睛里,她认为阅读的意义首先在于享受阅读的幸福和拥有自我教育的能力。读书可以替代很多没有必要的“所谓”的德育活动。中国文化中的“知书达理”不就是这个意思吗?“书香班级少是非”真是一点都不假!孩子们都去读书、都爱读书,哪里来的混乱?哪来的打架?又哪里来的无事生非呢?什么是爱国主义教育?让孩子爱我们的文化,让他们感觉到我们中国文化里的美,这就是最好的爱国教育。
“腹有诗书气自华”,在现场,我聆听了薛老师行云流水般的背
诵。当一串串封存在文字里的好听的声音从她嘴里敲打着悦耳的音符,跳跃而出的时候,在座的每一位听众都情不自禁地沉醉其中。偌大的课堂、百余名老师,分明就是薛老师教授的、一个个听话的“孩子”,在跟着她一起吟诵《江南》。伴随着古琴的韵律,仿佛又见到了那个美丽的水乡……之后又跟随她读了很多儿歌,我仿佛又重返了自己的童年时光。不难得知,她的学生们每天都在接受这样的熏陶,那些幸福的孩子们啊!你们的身心无不在接受那美好、优雅的塑造!听了薛老师的讲座,我想,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让孩子们亲近文学、亲近阅读、亲近母语。作为最基层的教师,我们一边振奋,一边茫然。什么是语文?我们今天应该怎样教语文?听了薛瑞萍老师的报告,我迷蒙的眼睛渐渐清晰。语文的事情其实很简单:自己潜心读书,带领学生潜心读书。
语文就这样简单明了,却又如此丰厚美好。
第四篇:感悟薛瑞萍老师的班级管理之道
感悟薛瑞萍老师的班级管理之道
薛瑞萍老师一直教语文,当班主任。在语文教学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写出了《日有所诵》等好书。在读了她写的《薛瑞萍班级日志》之后,发现她在班主任管理方面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现在总结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用音乐和读书陶冶孩子的性情。
我们都知道,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是很吵的。薛老师在课堂上给孩子听高雅的音乐,让孩子静下来。她给孩子听的都是名曲。有中国的,象《渔舟唱晚》、《花好月圆》、《空山鸟语》、《平沙落雁》、《春江花月夜》。也有世界的,象班德瑞德,肖邦的作品。薛老师从一年级起就引领孩子们进行高品位的阅读。读书使人安定,当孩子们沉醉于书中吸引人的故事情节时,自然安静下来。读书可以减少人内心的浮躁,当孩子们的内心不再躁动,班级自然就有序了。而读书对孩子品格的熏陶更是不言而喻。一个有着良好阅读习惯的孩子,品行应该坏不到哪去。
二、表扬与惩戒完美结合。
薛老师长于表扬。书中有这样一段:
那天,一班的严老师说:“门卫马师傅都夸你们班小孩,说他们特别会打扫。”
“是的,那里有不足,比方座位太靠前,比方黑板没擦净,比方拮据没有放整齐——只消说一声。次日立刻改观!我可佩服他们啦!”
每天早上我都检查,打扫好的我就名文表扬。今天早操回来。昨天的值日生必定欢呼起来。因为黑板上工工整整地写着:“表扬双周一值日的同学!”
薛老师已经把表扬用到极致:
“这是因为,在上节课的读书时间里,有两个同学读得特别好,真正的专心致志,津津有味。连下课的铃声都没有听见啊。音乐是给他们的奖品,你们跟着沾光啦。你们应当感谢他们,并向他们学习。他们就是:高陈、晏楚莹。
当然,如果孩子有了错误,薛老师也会惩罚他们,决不含糊。象“点名两次,罚站五分钟,不写规范不让回家。”这样的方法薛老师也会用。
岳飞治军讲究“恩威并重”,演绎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神话。治理班级也是如此。首先要尊重孩子,表扬孩子,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爱,然后,你要严格要求孩子,这样孩子才能进步更快。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
三、给家长写信。
我们也与家长沟通,但一般都是告状和泄愤。薛老师坚持每周给学生家长写一封信。在这些信中既有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也有具体的操作方法。既有孩子当前存在的问题,也有对孩子进步,家长努力的热情洋溢的赞美。教师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当把家长发动起来,让家长学会怎样教育孩子时,那力量就大得惊人了。下面我摘录了薛老师写给家长的一封信,让大家欣赏一下: 尊敬的家长:
你好!
很高兴因为孩子,我们走到了一起。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指出: 家庭要有高度的教育素养。
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做出多么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
家庭智力生活背景,即书籍在家庭生活中所占的分量——于学龄前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智力生活的状态。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校里,家长会的主要内容是读书汇报——朗诵,是其中必备的节目。所以,如果希望孩子好,那就先成为读书型的父母,那就从今晚做起——和孩子一道,安静地看书,如果您不能在书桌前坐半个钟头,又如何要求孩子每天从早到晚坚持五|六个小时的艰苦学习呢?
今日建议:
一、在孩子的书包里装一本轻便的课外书,他作业完成的时候可以看。
二、语文《基础训练》每篇都有注音儿歌,请您当天教孩子会读会背,教师次日检查。
三、给孩子买《新编365夜儿歌》。我们在汉语拼音结束之后,要将它列入课外阅读书目。一定要正版,不要急,两三个星期内买到都行。
四、每次给孩子买书的时候,您也给自己买一本。
一年级语文教师
9月3日
(吉林洮南第一小学
马文华
137113 电话:***)
第五篇:读薛瑞萍班级日志读后感
读薛瑞萍班级日志《五(2)班的语文故事》
自从学校开展教师暑期读书活动以来,我读了几本对教师专业有帮助的书籍,同时也阅读了自己很感兴趣的《薛瑞萍班级日志:五(2)班的语文故事》这本书,我叹服薛瑞萍老师的智慧,很敬佩薛瑞萍老师的才华和底蕴。
读完此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薛瑞萍老师是真实的、朴实的、诚实的,不虚假,她做的是实事,说的是实话,写的是实情。
真实,是薛瑞萍的文字自始至终充满吸引力的原因所在,更是她的课堂洋溢着清新生命力的奥秘所在。她用那细腻、尖锐而又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将她的语文课堂近似实录般地呈现给我们。
“学生齐读,教师正音。学生再读,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回味,为的是选出喜欢的段落和句子为大家朗读。因为是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站起来的孩子个个读得有情有韵。如是错错落落,东一段西一段,前一句后一句„„”
她的这种常态化、随意化、毫无花哨教法的课,通常是关上门上的。你看过哪位大家、名师这样上课?或者上了,谁敢说出来,写出来,昭示出来?薛瑞萍老师不但做了,且日复一日地用心做了,更引以为自豪地写出来了。
这是薛瑞萍老师课堂的一种真实——教师上朴实课,学生学出实效。她的课,使语文回归了本位,找到了属于语文的真正的“根”。学生说真心话,显真性情。学生坚持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理解,学生不会用言不由衷的高调来迎合教师。薛瑞萍的课堂就这样时时流溢
着灵动与活力,如淙淙流泉,似灿烂山花,生动清新。
薛瑞萍老师笔下的课堂是真实的,课堂后面的薛瑞萍老师更是真实得令人难以置信。为此她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不说爱》,她不像大多数的教师一样标榜自己有多么爱学生。在她认为,可以让一个人不顾一切,牺牲自己去爱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的孩子。对于学生,那是尽职。其实,尽职尽责,又是何其不易呀。若能尽职尽责,自然也就是爱学生了,那是师爱吧。只是,薛老师不说罢了。
《五(2)班的语文故事》一书中更是不乏证明她个性鲜明的例子。
她对完不成作业的学生也有无奈之举——发飙,罚抄诗歌、散文。她对那些“冥顽不化”的捣蛋分子也束手无策,有时甚至扬起手臂,想给以一记响亮的耳光。
她可以翻学校墙头回家,只为了多呵护儿子半小时。
她的业余时间多在“看电视、和孩子聊天、陪母亲散步”中度过。你见过这样的名师吗?你见过这样写自己的名师吗?但这样的名师你不觉得更亲切、更真实、更人性吗?她就是如此个性十足、爱憎分明,不掩饰、不粉饰自己,你能说这不是一种澄澈与坦荡吗?这也许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吧,如山泉般清冽,不染纤尘;如江洋般深远,奔向未来。
她的语文课堂真实美妙,扎实且高效,根源在于她的课堂是植根在她丰沃的阅读原野之上的。是啊,二十多年的大量阅读,积淀了她令普通教师难以企及的高度;二十多年的丰富阅读,使她的语文这般
美妙——“平时上课就是妙语连珠、口吐莲花;掌声不断、笑语相连;或悲或喜、或嗔或怒——调动学生的情绪,像乐师按动琴键一样得心应手。
她一边自己阅读,一边领着学生阅读,还在课堂上把经典读给学生听,也让学生在课堂上读经典。一旦孩子的阅读上路了——课外阅读调来四面八方的涓涓细流,在汇聚成充沛的水量托起学生的语文能力之舟的同时,也滋养着他们的人文精神之树,开拓着他们的智力背景。阅读,改变了薛瑞萍;阅读,改变了薛瑞萍的学生;阅读,改变了薛瑞萍周围的人;阅读,塑造了薛瑞萍真实美妙的语文课堂„„ 这就是真实,她不避其短,也扬其长,是什么就是什么。
薛瑞萍班级日志《五(2)班的语文故事》虽然都记录的是平时工作中的小事情小感触,但是细细读下来却让我受益匪浅,从她的书中总能找到自己在工作中的困惑和影子。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要不断的努力和学习。
薛老师如是说,无论社会和教育进步到什么地步,都不可能让所有儿童都热爱学习,我们要正视孩子之间的差异和个性发展,教育不是万能的――学校教育更不是。可事实上,我们为师者面对学习习惯差、学习成绩不够好的“弱势群体”时,往往太过于较真儿,甚至不理智地对学困生大发雷霆。就因为几个“学困生”而耗费了老师大量心理能量,使得自己负载前行,工作低效,也是整个班的学习和生活变得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