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及其策略研史钟懿

时间:2019-05-12 03:09: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中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及其策略研史钟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中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及其策略研史钟懿》。

第一篇:浅析中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及其策略研史钟懿

浅析中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及其策略研究

吉林省双辽市第五中学史钟懿

摘要:中学阶段是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关键时期,通过对中学生家庭教育现状的调研分析,中学生家庭教育日益受到家长们的重视,但也普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

一、家长自身素质难以适应现代学校教育要求;

二、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方法不得当;

三、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教育联系严重脱节。解决中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提升家长的自身素质是基础,积极探索构建家庭与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关键。只有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从根本上改善家庭教育水平,才能塑造中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学生成长,家庭教育,现状,问题,策略

正 文

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奠基工程,对每个人的一生及家庭的幸福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古语云:“孔子家儿不知骂,曾子家儿不知怒,所以然者,生而善教也。”可见父母对子女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是多么的大。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在家中,他们接受社会的影响,形成社会观点、思想品德、情感意志、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性格特征等。因此,要抓好中学阶段这个关键时期的教育工作,必须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塑造中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家庭教育必不可少。

1.一、什么是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当中,家长有目的有计划的对未成年子女或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家长根据自己的期望对孩子实施的一种通过多种方式,包括家庭环境、心理氛围、长辈语言等行为去影响孩子,是孩子根据自己的表现反作用于家长的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可以说家庭教育是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家庭教育和其他各种形式的教育是不一样的,它有其独特的特性。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如果充分考虑到家庭教育的特点,就有可能事半功倍,收到奇效。

二、家庭教育的特点

家庭教育有天然的优越性。学校教育由专门的教师进行,而家庭教育则主要依靠家长进行。这样,血缘关系成为维系家庭教育的纽带。这种亲和力是学校教育无法比拟的,也是家庭教育天然的优势。正是由于特别的血缘关系,这种教育的影响既直接又深远。

所谓直接,是指家庭教育的响应速度快。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情况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的任何变化,父母都能够马上感受出来,由此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教育,及时纠偏,使不好的苗头被消灭在萌芽之初。而学校教育或者社会教育是无法做到如此细致,快捷的反应的。

而所谓深远,是家庭教育的培养和灌输式的教育不同,它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因此往往伴随一生。比如朱德同志对其母亲的教诲就终身难忘。孩子在家庭中所感受的父母与孩子

之间的天生的亲情纽带,使得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有非常强烈的感染作用。这对孩子的个性、人格的形成非常重要。

此外,父母的特有影响力也和学校教师的影响力不同。父母的教育比学校教育更易于被孩子接受和服从。家长合理地利用这一特点,对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是很有益处的,对于人生价值观逐渐养成的初中生来说,尤其是这样。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决定着孩子如何看待和接受学校教育。很多时候,学校教育是否产生作用要取决于家庭教育。如果两者一致,教育效果会更好;如果两者背道而驰,那么学校教育的成果往往会淡化甚至消失。

1.二、当前中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成才,然而不少家长的教育方式却不得法,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通过对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有关学生家庭教育问题的调查和总结,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1.重智力轻德育

很多家长对孩子智力发展所投入的物力和心血可谓是竭尽所能,但是对孩子的社会实践能力、独立生活能力乃至道德水准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却大大地忽视了。许多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至于孩子在学校和社会上的品德表现如何,则很少关心,以为有了知识,将来就能成“才”。这实在是一种极大的误解。这种重学习成绩,轻品德教育的趋向和教育方法实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教育最基本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孩子成为能够自立于社会、也 有益于社会的人;在这个基础上,再努力开掘孩子的某些潜能,使他成为某一方面的人才。这就是在“人的教育”之上的“人才教育”。因此,正确的子女教育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其一,教育孩子 成为一个人,其二,培养孩子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2.用家庭教师代替家庭教育

近几年悄然出现的家庭教师,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青睐。众 多的家长以超前的意识,不失时机地为子女的成长创造条件。据某市家庭教师事务所统计,自1991年成立以后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先后接待了2000名求聘者,到了寒暑假,更是门庭若市。近几年来,聘请教师的家庭越来越多,据调查,在一些学校里毕业班的学生有70%左右接受各种类型的家教辅导。引导学生超前学习,帮助学习差的孩子提高,培养孩子具有某种特长,为有特殊情况的孩子服务,这是请家庭教师最常见的几种情况。还有一些家长,或忙于工作和学习,或忙于下海赚钱,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便不借重金聘请家庭教师,既辅导孩于学习,又负责接送照管孩子,将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都推给家庭教师。这是一种家教错位现象。从整体上看,受到家教辅导的学生,近期的考试成绩往往会有所提高,但此类积极现象掩盖了家教的某些负效应。许多研究已经揭示,过多的家教辅导,存在着许多弊端:第一,容易增加学业负担,使学生形成厌学心理;第二,容易使孩子形成依赖心理,第三,容易使孩子忽视课内学习;第四,容易使孩子产生不合群心理,第五,由于缺乏“智力群体的刺激”,孩子的潜在智慧常常得不到充分发展,此外,还可能养成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台湾、香港及大陆一些家教开展得较早的地区,这些弊端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

3.过高期望、过度保护

在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种家庭教育过度化的倾向。它主要表现在:对子女文化知识学习上的过多要求和过高期望;对子女日常生活的过度关心和过度

保护,对子女行为的过多限制和过分干涉。这钟情况反映了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比较普遍的错误教育态度和行为。

据《中国妇女》杂志报道.在对231名青少年的调查中,有 3496的学生认为父母双亲对他们“关心过度”,使他们“受不了”,有66%的青少年自述父母在他们的生活、交友、娱乐方式、作息制度以至电视内容等方面采取了过多的监督和限制。关心过度、干 涉过多导致家长与子女之间关系紧张甚至发生冲突。日本某少年研究所曾对中、日、美三国的3575名男女高中学生进行调查,在回答“你最尊敬的人是准”时,日本学生的答案第一是父亲,第二是母亲;美国学生的答案第一是父亲,第三是母亲,而中国学生的答案前十位中竟没有父母双亲。中国父母在中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由此可见一斑。其根本原因并非父母对子女关心不够,教育不够,恰恰相反,而是过度的关心和过多的干涉。中国的父母们为子女付出的爱与牺牲堪称世界第一,然而,结果事与愿违,这难道不应当引起家长们的深思吗!

4.过度溺爱与体罚式教育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目前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许多家长更加视“孩子为父母生命的延续”,因而对孩子百依百顺。一些家长不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甚至代孩子做学校的公益劳动,养成了孩子轻视劳动、厌恶劳动的作风。过度的溺爱,使子女在家庭中处于至尊地位,看不到家庭中其他成员存在的价值。由于父母过分的宠爱,只想对子女尽“责”,而不要孩子对父母、家庭负责,使子女成为日想索取、不想奉献的毫无责任感的人。正是这种一味忘我的舔犊深情,这种畸型的爱,造成了父母爱得越多,付出得越多,而从子女那里得到的回报却越少的奇特现象。溺爱的背后寄托着家长对子女的过高期望。当一些家长在孩 子身上得不到所期望的一切时,就转而采用了体罚以至暴力的措施,走向了畸型爱的另一极。近年来接连发生的青海的夏奖、武汉的夏辉、沈阳的王川因学习成绩欠佳、逃学而被亲生父母殴打 致死的事件,引起了社会的震动。据天津市对500名少年儿童家教情况的调查,发现67%的儿童被父母打骂过。除了体罚。还有一种“看不见的灾难”--心灵施暴在扭曲 着孩子的心灵。如有时孩子不听话,常遭家长的“冷脸”和“白 眼”,有时孩子达不到家长期望的目的,就被斥责为“蠢猪”、“笨虫”。据调查,经常受贬斥的孩子“在智力和心理发展上甚至比经常受体罚的该子更为低下”。这是因为“它可能将一个孩子的自尊 心完全毁灭”。专家们认为,孩子在羞辱中生活,将会产生自卑;在缺乏温暖中生活,将学会对人冷漠;孩子在惩罚尤其是非正当的体罚下生活,将会变得粗野、残忍。据上海黄浦区工读学校对 297名学生的调查,因教养方式方面的溺爱或粗暴打骂,致使子女走上违法道路的占87.8%。

鲁迅先生对溺爱和体罚孩子这两个极端做过深刻的剖析与讽刺。他尖锐地指出:中国的中流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两种方法。其一,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骂人固可,打人亦无不可。在门内或门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去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其二,是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甚至于打扑,使他畏葱退缩,仿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曰 „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放他到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山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鲁迅先生的分析真是入木三分,值得引起我们当家长的重视。

5.少言教,轻身教

孩子的健康成长,要依靠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形 成合力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但是,现在不少儿童生活在一个不良的家庭环境中。据统计,某市一条街道876户人家,每到掌灯时分,竟有160桌麻将大战。家庭居住面积小,“方城”一开,洗牌 声、笑骂声充

斥房间,使孩子无法学习。有时碰到“三缺一”,家长就拉自己的孩子上桌充数,久而久之,孩于也迷上了赌博.有的家庭,父母间经常吵嘴,厉害的发展到闹离婚,孩于终日处于 紧张、恐惧的心态之中,不知哪一天家庭会破裂,自己将失去父母的保护。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学习和心理健康均受到极大的影响。

三、做好家庭教育的方法初探

1.既然做好中学生家庭教育是如此重要,那么,家长们要怎么做才能给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呢?

首先,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

在当今这个以升学率来衡量教育成果的时代,家庭教育的实质往往被学业成绩所掩盖。大多数家长只关心中学生的分数,而不懂得如何去引导中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我,从而走向成功。其实,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并不都是学习成绩好、考试分数高,就一定能体验到成功。是体验到成功,还是体验到失败,还取决于学生对考试成绩的态度。因此,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只要平时上课用心听讲,学习认真、努力,无论最后考试得多少分,只要比以前进步了,就都应该感到满意。因为,进步即是超越自我,而超越自己就是一种成功。其次,要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

家长应该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家长们应该对孩子说:“孩子都已经上中学了,爸妈相信你,你自己的事自己定,爸妈给你说的事都做参考”。给孩子足够的信任,给孩子多一点自由。尊重他们的各种需要,尊重他们的兴趣和爱好,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遇事多跟他们商量,多听他们的意见,允许他们自己做选择和决定,容忍孩子有与父母不同的见解。放手让孩子接触社会生活,让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经受磨练,增长才干,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再次,要实行家教合作。

另外,家长要多和学校、老师 进行沟通和商议,要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校,对待孩子。学校教育也是中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版块。家长只有多和老师沟通,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思想情况和生活情况,从而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帮助孩子解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和挫折,促进其独立、健全人格的形成。

我们每个家庭都毫无选择地面对着教育子女这个课题,这是困难而艰辛的,但也富有乐趣和慰藉。初中生的家庭教育作为整个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如此。孩子是祖国的希望,世界的未来,要使我们的祖国早日繁荣昌盛,就要有一批层出不穷健康成长的新一代。如果我们父母和教育工作者都能不失时机地给予帮助引导,那么,我们就会拥有一代代茁壮成长的接班人。明天的社会更美好,孩子是明天的人才,为了使孩子在未来有美好的前途,我们要立足今天,面向未来,切切实实加强对初中孩子的家庭教育

参考 文 献

①温家宝.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DB/OL].(2009-10-11)

[2009-11-20]http:///ldhd/2009-10/11/content_1436183.htm②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智能的结构[M].沈致隆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③林必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 条件下的家庭

④ 影响儿童社会化的学校与家庭教育因素的对比分析2003, 24(12)

第二篇:浅析中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及方法研究

浅析中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及其策略研究 摘要:中学阶段是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关键时期,通过对中学生家庭教育现状的调研分析,中学生家庭教育日益受到家长们的重视,但也普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

一、家长自身素质难以适应现代学校教育要求;

二、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方法不得当;

三、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教育联系严重脱节。解决中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提升家长的自身素质是基础,积极探索构建家庭与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关键。只有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从根本上改善家庭教育水平,才能塑造中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学生成长,家庭教育,现状,问题,策略 正 文

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奠基工程,对每个人的一生及家庭的幸福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古语云:“孔子家儿不知骂,曾子家儿不知怒,所以然者,生而善教也。”可见父母对子女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是多么的大。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在家中,他们接受社会的影响,形成社会观点、思想品德、情感意志、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性格特征等。因此,要抓好中学阶段这个关键时期的教育工作,必须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塑造中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家庭教育必不可少。

一、什么是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当中,家长有目的有计划的对未成年子女或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家长根据自己的期望对孩子实施的一种通过多种方式,包括家庭环境、心理氛围、长辈语言等行为去影响孩子,是孩子根据自己的表现反作用于家长的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可以说家庭教育是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家庭教育和其他各种形式的教育是不一样的,它有其独特的特性。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如果充分考虑到家庭教育的特点,就有可能事半功倍,收到奇效。

二、家庭教育的特点

家庭教育有天然的优越性。学校教育由专门的教师进行,而家庭教育则主要依靠家长进行。这样,血缘关系成为维系家庭教育的纽带。这种亲和力是学校教育无法比拟的,也是家庭教育天然的优势。正是由于特别的血缘关系,这种教育的影响既直接又深远。

所谓直接,是指家庭教育的响应速度快。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情况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的任何变化,父母都能够马上感受出来,由此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教育,及时纠偏,使不好的苗头被消灭在萌芽之初。而学校教育或者社会教育是无法做到如此细致,快捷的反应的。

而所谓深远,是家庭教育的培养和灌输式的教育不同,它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因此往往伴随一生。比如朱德同志对其母亲的教诲就终身难忘。孩子在家庭中所感受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天生的亲情纽带,使得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有非常强烈的感染作用。这对孩子的个性、人格的形成非常重要。

此外,父母的特有影响力也和学校教师的影响力不同。父母的教育比学校教育更易于被孩子接受和服从。家长合理地利用这一特点,对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是很有益处的,对于人生价值观逐渐养成的初中生来说,尤其是这样。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决定着孩子如何看待和接受学校教育。很多时候,学校教育是否产生作用要取决于家庭教育。如果两者一致,教育效果会更好;如果两者背道而驰,那么学校教育的成果往往会淡化甚至消失。

二、当前中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成才,然而不少家长的教育方式却不得法,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通过对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有关学生家庭教育问题的调查和总结,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1.重智力轻德育

很多家长对孩子智力发展所投入的物力和心血可谓是竭尽所能,但是对孩子的社会实践能力、独立生活能力乃至道德水准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却大大地忽视了。许多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至于孩子在学校和社会上的品德表现如何,则很少关心,以为有了知识,将来就能成‚才‛。这实在是一种极大的误解。这种重学习成绩,轻品德教育的趋向和教育方法实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教育最基本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孩子成为能够自立于社会、也 有益于社会的人;在这个基础上,再努力开掘孩子的某些潜能,使他成为某一方面的人才。这就是在‚人的教育‛之上的‚人才教育‛。因此,正确的子女教育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其一,教育孩子 成为一个人,其二,培养孩子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2.用家庭教师代替家庭教育

近几年悄然出现的家庭教师,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青睐。众 多的家长以超前的意识,不失时机地为子女的成长创造条件。据某市家庭教师事务所统计,自1991年成立以后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先后接待了2000名求聘者,到了寒暑假,更是门庭若市。近几年来,聘请教师的家庭越来越多,据调查,在一些学校里毕业班的学生有70%左右接受各种类型的家教辅导。引导学生超前学习,帮助学习差的孩子提高,培养孩子具有某种特长,为有特殊情况的孩子服务,这是请家庭教师最常见的几种情况。还有一些家长,或忙于工作和学习,或忙于下海赚钱,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便不借重金聘请家庭教师,既辅导孩于学习,又负责接送照管孩子,将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都推给家庭教师。这是一种家教错位现象。

从整体上看,受到家教辅导的学生,近期的考试成绩往往会有所提高,但此类积极现象掩盖了家教的某些负效应。许多研究已经揭示,过多的家教辅导,存在着许多弊端:第一,容易增加学业负担,使学生形成厌学心理;第二,容易使孩子形成依赖心理,第三,容易使孩子忽视课内学习;第四,容易使孩子产生不合群心理,第五,由于缺乏‚智力群体的刺激‛,孩子的潜在智慧常常得不到充分发展,此外,还可能养成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台湾、香港及大陆一些家教开展得较早的地区,这些弊端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

3.过高期望、过度保护

在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种家庭教育过度化的倾向。它主要表现在:对子女文化知识学习上的过多要求和过高期望;对于女日常生活的过度关心和过度保护,对子女行为的过多限制和过分干涉。这钟情况反映了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比较普遍的错误教育态度和行为。

据《中国妇女》杂志报道.在对231名育少年的调查中,有 3496的学生认为父母双亲对他们‚关心过度‛,使他们‚受不了‛,有66%的青少年自述父母在他们的生活、交友、娱乐方式、作息制度以至电视内容等方面采取了过多的监督和限制。关心过度、干 涉过多导致家长与子女之间关系紧张甚至发生冲突。日本某少年研究所曾对中、日、美三国的3575名男女高中学生进行调查,在回答‚你最尊敬的人是准‛时,日本学生的答案第一是父亲,第二是母亲;美国学生的答案第一是父亲,第三是母亲,而中国学生的答案前十位中竟没有父母双亲。中国父母在中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由此可见一斑。其根本原因并非父母对子女关心不够,教育不够,恰恰相反,而是过度的关心和过多的干涉。中国的父母们为子女付出的爱与栖牲堪称世界第一,然而,结果事与愿违,这难道不应当引起家长们的深思吗!

4.过度溺爱与体罚式教育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目前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许多家长更加视‚孩子为父母生命的延续‛,因而对孩子百依百顺。一些家长不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甚至代孩子做学校的公益劳动,养成了孩子轻视劳动、厌恶劳动的作风。过度的溺爱,使子女在家庭中处于至尊地位,看不到家庭中其他成员存在的价值。由于父母过分的宠爱,只想对子女尽‚责‛,而不要孩子对父母、家庭负责,使子女成为日想索取、不想奉献的毫无责任感的人。正是这种一味忘我的舔犊深情,这种畸型的爱,造成了父母爱得越多,付出得越多,而从子女那里得到的回报却越少的奇特现象。溺爱的背后寄托着家长对子女的过高期望。当一些家长在孩 子身上得不到所期望的一切时,就转而采用了体罚以至暴力的措施,走向了畸型爱的另一极。近年来接连发生的青海的夏奖、武汉的夏辉、沈阳的王川因学习成绩欠佳、逃学而被亲生父母殴打 致死的事件,引起了社会的震动。据天津市对500名少年儿童家教情况的调查,发现67%的儿童被父母打骂过。除了体罚。还有一种‚看不见的灾难‛--心灵施暴在扭曲 着孩子的心灵。如有时孩子不听话,常遭家长的‚冷脸‛和‚白 眼‛,有时孩子达不到家长期望的目的,就被斥责为‚蠢猪‛、‚笨虫‛。据调查,经常受贬斥的孩子‚在智力和心理发展上甚至比经常受体罚的该子更为低下‛。这是因为‚它可能将一个孩子的自尊 心完全毁灭‛。专家们认为,孩子在羞辱中生活,将会产生自卑;在缺乏温暖中生活,将学会对人冷漠;孩子在惩罚尤其是非正当的体罚下生活,将会变得粗野、残忍。据上海黄浦区工读学校对 297名学生的调查,因教养方式方面的溺爱或粗暴打骂,致使子女走上违法道路的占87.8%。

鲁迅先生对溺爱和体罚孩子这两个极端做过深刻的剖析与讽刺。他尖锐地指出:中国的中流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两种方法。其一,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骂人固可,打人亦无不可。在门内或门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去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其二,是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甚至于打扑,使他畏葱退缩,仿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曰 ‘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放他到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山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鲁迅先生的分析真是入木三分,值得引起我们当家长的重视。

5.少言教,轻身教

孩子的健康成长,要依靠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形 成合力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但是,现在不少儿童生活在一个不良的家庭环境中。据统计,某市一条街道876户人家,每到掌灯时分,竟有160桌麻将大战。家庭居住面积小,‚方城‛一开,洗牌 声、笑骂声充斥房间,使孩子无法学习。有时碰到‚三缺一‛,家长就拉自己的孩子上桌充数,久而久之,孩于也迷上了赌博.有的家庭,父母间经常吵嘴,厉害的发展到闹离婚,孩于终日处于 紧张、恐惧的心态之中,不知哪一天家庭会破裂,自己将失去父母的保护。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学习和心理健康均受到极大的影响。

三、做好家庭教育的方法初探

1.既然做好中学生家庭教育是如此重要,那么,家长们要怎么做才能给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呢?

首先,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

在当今这个以升学率来衡量教育成果的时代,家庭教育的实质往往被学业成绩所掩盖。大多数家长只关心中学生的分数,而不懂得如何去引导中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我,从而走向成功。其实,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并不都是学习成绩好、考试分数高,就一定能体验到成功。是体验到成功,还是体验到失败,还取决于学生对考试成绩的态度。因此,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只要平时上课用心听讲,学习认真、努力,无论最后考试得多少分,只要比以前进步了,就都应该感到满意。因为,进步即是超越自我,而超越自己就是一种成功。

其次,要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

家长应该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家长们应该对孩子说:“孩子都已经上中学了,爸妈相信你,你自己的事自己定,爸妈给你说的事都做参考”。给孩子足够的信任,给孩子多一点自由。尊重他们的各种需要,尊重他们的兴趣和爱好,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遇事多跟他们商量,多听他们的意见,允许他们自己做选择和决定,容忍孩子有与父母不同的见解。放手让孩子接触社会生活,让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经受磨练,增长才干,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再次,要实行家教合作。

另外,家长要多和学校、老师进行沟通和商议,要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校,对待孩子。学校教育也是中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版块。家长只有多和老师沟通,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思想情况和生活情况,从而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帮助孩子解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和挫折,促进其独立、健全人格的形成。

我们每个家庭都毫无选择地面对着教育子女这个课题,这是困难而艰辛的,但也富有乐趣和慰藉。初中生的家庭教育作为整个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如此。孩子是祖国的希望,世界的未来,要使我们的祖国早日繁荣昌盛,就要有一批层出不穷健康成长的新一代。如果我们父母和教育工作者都能不失时机地给予帮助引导,那么,我们就会拥有一代代茁壮成长的接班人。明天的社会更美好,孩子是明天的人才,为了使孩子在未来有美好的前途,我们要立足今天,面向未来,切切实实加强对初中孩子的家庭教育

参考文献

①温家宝.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DB/OL].(2009-10-11)[2009-11-20]http://

②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智能的结构[M].沈致隆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③林必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家庭

④影响儿童社会化的学校与家庭教育因素的对比分析2003, 24(12)

下载浅析中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及其策略研史钟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中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及其策略研史钟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