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吉读书心得9
读书心得
孩子看图书看到了什么
读《音乐活动中“想象”现象探析》有感
看到这篇文章让我联想到了一个同样的现象。今年我园严抓“区域活动”各班的区域也算是开展的不亦乐乎。“图书角”自然也就是各班区域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角。久而久之的一个开展中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孩子从刚开始对图书的向往,到现在短短的两周内对图书的兴趣大大减少。要说是孩子们把书都看过了也不太可能啊?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将孩子刚刚进入到图书区和现在进区做了一个比较,发现了以下几点:
一.要求不一样了:
孩子们刚进区时,总是喜欢聚到一起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为了维护整个进区的环境我们要求孩子进入到图书区时要像进到图书馆一样安安静静的。久而久之孩子不愿意进图书区了,就算有小朋友进去也只是简单的翻几下就快速换书。
二.目的不一样了:
刚开始孩子进入到图书区里总是喜欢就最好看的一本进行讨论,可自从老师提到要求“自己看自己的书以后”,就再也没有小朋友一起讨论了,孩子从给别人讲和伙伴讨论一直到默默无语,这个转变当然让他们没了兴趣。
三.不愿意动脑子,不愿意动嘴巴了:
没有了小听众,就算自己去想也没有人去分享。因此孩子变得懒得动脑,懒得思考了。孩子其实和大人一样也喜欢和别人分享自己的成功,也想获得别人的认可,别人的赞赏。安安静静的看书让孩子慢慢的失去了分享的乐趣,也失去了爱说的乐趣。
我想着三点肯定也有很多老师不认同。图书馆就是一个该安静的地方。孩子若说习惯了岂不是造就了她一个不好的习惯吗?我认为并不是这样,通过我对孩子的观察,我发现孩子们在看到自己喜欢的书的时候都喜欢去和别人一起分享,孩子们之间的沟通时没有障碍的。一个孩子将往往会吸引大批的听众,有图画,还有人讲孩子们都能够安静的倾听。慢慢的孩子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提高,想象能力得到了提高,倾听能力也有所提高。我想这种发展更利于孩子发展。
总而言之,各种活动的开展教师都应该从它适合孩子的哪种方法来考虑。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地去挖掘,孩子的无限潜能一定会被我们开发出来。
吉博
2010年9月
第二篇:读书心得.doc五月、吉博
读书心得
读《教学活动的目标设置》有感
——目标的显性、隐性和三维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终于知道什么叫做“书读百遍”了。因为我每读完一次,带给我的都是不同的思索和不同的感悟。第一次我只是大概的读完了它,打算草草结束这篇感想,拿起笔就写,可写到一半才发现这篇文章远远比我看的表面难理解的多。第二次我又读,这一次我很认真的将它品味了一番,读完后感受到——为什么它会否定三维目标呢?仔细又读,想想这次应该没错了吧?我拿起笔又写。可写到一半又进行不下去了,我又找到《纲要》和关于三维目标的书再读,最后的结论是:“原来是我对它们的理解还不够”。
对此我特意将两种目标进行了一个比较,最后发现了几个关键词“显性、隐性和维度”这三个词将这两种目标最后定格为同一种。不敢说我的结论是绝对的,也许大家还会有别的看法,也许是我理解的还不够深,但我想就这三个词来探讨我对这两种目标的看法。此篇文中提到了目标制定的显性和隐性——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不管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都是教学活动的性质。目标取向,反映了该教学活动的基本价值和性质,也表明了作为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重要因子,该教学活动在该课程中能起到的作用。在三维目标中也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种目标”。就是这简单的一句话我认为其实这两种目标定位就应该是一样的,只是表述不同而已。三维目标中提到——“三维目标”是交融互进的。相对于人的发展这一总体目标,任一目标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发展,缺失任一维度都无法筑成完整的人的发展的金字塔。其中,“知识和技能”目标只有在学习者的积极反思,大胆批判和实践运用的经历过程中,才能实现经验性的意义建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只有伴随着学习者对学科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才能得到提升;而“过程和方法”,只有学习者以积极的情感态度为动力,以知识技能为适用对象,才能体现它本身存在的意义。按照这两种目标的字面意思来看:第一种要求目标只根据幼儿一堂活动的一个重点来定,将这个重点作为显性目标,将不太重要但要在本堂活动中完成的制定成隐性目标。第二种:每次活动的目标抓住三个主题,但不是三个目标,一个为主两个为辅。由此比较——我们是否就可以将这两种目标融合为一种呢?以下是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1、根据课的内容制定一条主目标(既显性目标),再根据活动对幼儿整体素质的培养制定出副目标(既隐性目标)。
2、将重难点恰到好处的运用上,能让整堂活动的目标在重难点中很巧妙的去体现。做到即不失三维,又不会一节活动给幼儿太多重点目标。我想只有将这两种目标巧妙的合作在一起,才能够将目标制定的越来越恰当,越来越精妙。
吉博2010、5
第三篇:读书心得.doc四月吉博
读书心得 《谈有效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体会
在读完俞春晓老师的这篇文章之后,我也想从她的这两个角度谈谈我自己的看法,以及我自己读完这篇文章后的一个感悟。
一.设计科学合理的环节:
在一堂教育活动中,环节的设计就相当于这堂活动内容成功与否的关键。俞老师在这个内容中提出了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假整合”,二是“假活动”,三是“假合作”。为什么会在这些幼儿园教学活动最重要的问题前面加一个“假”字呢?通过俞老师的解析,我联想到现在我们上课为了创新,或调动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往往会增加一些和课程无关的环节。例如:在语言活动上增添一个绘画环节,在数学活动上增加一个美术设计等等,这类的活动环节的设计并没有真正的对提升幼儿经验起到作用。就像很多老师上语言活动的时候,喜欢在活动结束后增加一个操作环节。偶尔,就会出现一组要求孩子将故事内容画下来的环节。这个环节的设计很多老师都认为没有什么问题,可是老师却忽视了孩子在语言活动上应该完成的是什么。孩子的注意力很短暂,作为孩子的引导者,我们的责任就是怎样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孩子的兴趣点,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活动中愉快学习。
追求活动设计的有效性,就是强调教师要有“目标意识”,在基于对教学内容分析和对幼儿了解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活动的每一环节,避免为了追求“场面的热闹”“花样的翻新”“活动的丰富”等去设计一些与目标和内容没有直接关系的环节。在活动设计时教师要有目标意识,始终思考“儿童在活动中要获得什么”“我应该如何设计来促成幼儿的发展和目标的达成”,写明“让幼儿做什么,怎样做,达到什么目的”或“教师做什么,达到什么目的”。
二.在预设中给幼儿留出充分的学习空间:
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所以一定是经过精心预设的。但我们现在存在的问题就是预设太满,没有给孩子留下消化空间。针对这一方面俞老师提出了三点建议。而我也想从这三点上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1.设置学习情境
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适宜的情境能够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如在这次的一课一研活动中,我们组在活动的最后设计了一个“用自己的方式使别人快乐起来”的环节,有了这个环节幼儿就能够更加清楚的明白“大家喜欢我,所以我快乐”的中心。
2.预留探索空间
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理论,所以必须重结论。但是如果不经过幼儿之间一系列的判断、比较、多种观点的碰撞、自己一点一滴的发现她是不会理解的。正如蒙台梭利所说:“如果你说给我听,我会忘记。如果你做给我看,我会记得。如果你让我动手做,我会明白其中的道理”。我们在设计一堂活动时,只有让幼儿的思维参与其中,才是幼儿真正感兴趣的,也才能促进幼儿手脑并用,获得相应的发展。
3.允许可能的错误
说道这个问题,我突然想到沈老师出差回来后,给我们说的一个小故事——一个美国小男孩上幼儿园,回家后告诉妈妈说他学会了一个字母O。他的妈妈听完后将这个幼儿园告上了法庭,她认为幼儿园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而美国也因此改变了他们的一些教育法。作为老师,我们怕的不是孩子不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而是老师不知道怎样从正确的角度去引导孩子。孩子的想象力非常的丰富,老师在这时就应该是一个好的支持者、引导者和游戏中的合作伙伴。
就让我们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去改正,在细节中共同提高大家的教育教学水平,让我们一同努力,一同进步。我想在不久的将来,我和我的姐妹们都会是幼教事业中最为耀眼的那颗星。
吉博
2010.4
第四篇:吉-似水流年治抽动症心得
寄语抽动症患儿家长: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在经历了家有抽动症小儿的三年里,深感在整个求医和治疗过程中的艰辛和无奈,现经治疗后,小儿好转,愿公布整个过程与大家共享,希望能给处在焦急疲惫中的家长一点希望!
一、我儿子的情况 我儿子2000年10月28出生。出生后就经常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没有一会儿安静的时候,躺在床上的时候两个小脚总像敲鼓一样不停的锤,晚上不爱睡觉,一个晚上要醒五、六次到十几次不等,整个抚养过程甚是艰辛,仅两三个月时间,我的体重由怀孕前近一百三十斤差减到89斤,一周岁整的时候,孩子能独立行走,但基本上就是小跑,孩子长到三岁左右的时候,睡眠情况好转,晚上也不尿床了,但依然入睡困难,早晨醒的早,在幼儿园午睡困难,孩子小时候有两个特点,一是不喜欢被人抱着,无论多远的路都自己走,二是不喜欢被人喂饭,手里能拿东西的时候就是自己吃,由于无人照顾,十八个月的时候开始上幼儿园,随着年龄增长,越发感觉脾气犟,犟的程度超出了大人能够接受的程度,生气的时候我和他爸爸就经常动用武力,孩子五岁半的时候上小学一年级,好像是六岁半的时候开始出现症状,记不太清了……孩子上学期间,数学成绩可以,但语文能力很差,作业不能独立完成,不能认真的完成一件事!
(一),思考致病的可能因素
1、在网上认真查阅这种病可能的成因后,我对照了自己的孩子,在怀孕期间我和爱人两地分居,上班的工作量又很重,我的妊娠反应又很大,总感觉火大,想吃凉东西,甚至每天吃冰块,那时年龄小,又不懂听大人的话,就在单位偷偷的吃,孩子可能在我体内受寒较重,孩子出生后,体质不好,在上学之前经常生病,用了大量的抗生素,孩子小的时候家里有一个超市,孩子吃什么东西都不加以控制,薯片,虾条,可乐,棒棒糖……天天吃,主要是孩子太累人了,把我和他爸爸的耐性都磨光了,有时只要他不哭,可以说要什么都给……我本人比较爱吃烧烤类及油炸食品,孩子大一些的时候我就经常带他出去吃,后来他可能是被我带的,就非常爱吃这些东西,像肯德基之类的都是他的最爱!他非常爱吃雪糕冰淇淋,有时一天能吃五六支雪糕,喂养不当,食入过量的人工色素等有害物质,以及食入过多生冷食物应该是他致病因素之一;
2、小孩可能就因为上面我所说的先天受凉太重以及食入大量人工色素及铅等有害物质,致使小孩脾气暴躁,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一系列行为,在大人没意识到的情况下,往往认为是小孩不听话,所以便严加管教,也经常动用武力,孩子上小学后,因为比同班的孩子要稍小,加上多动,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本身就让他不能适应,而恰在这时,因为诸多原因,我的身体先出现了问题,常常不能自控的发脾气,孩子犯错误的时候、辅导学习不会的时候……都成为我发火的导火索……现在想想,我当时发火和程度也许已远远超过了一个孩子可能接受的心理范围,越是管束的过于粗暴,孩子越是紧张,孩子的症状越重,我和他爸爸越是生气,越是这样越影响学习,学习越是不好,就会越受到老师的批评(老师动手的情况也是有的)就这样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我感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才开始发病到一点点加重的,现在想想真的是后悔啊!我觉得这种粗暴的教育方式带给他的影响甚至比不好的食物带给他的伤害还要大!3、2008年,是孩子症状出现最多的一年,而这时我的工作也有了调动,工作比原来轻松许多,我开始调整自己,开始反思过去的种种,开始积极面对孩子的病,开始着手进行治疗,首先西药我是打定主意不用的,副作用太大,而且好像也只是起到控制作用,中药本来我是想用的,想调理一下孩子受凉过重,脾胃不好,肝气过旺等先天不足的症状,但因为一直没找到比较理想的医生,所以我决定从食疗入手,先试试,应该说每个孩子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就我儿子的情况看,我先把我在网上调查的结果以及这种病可能带来的严重危害和老公郑重的谈了一次,求得他的配合(他老是不当回事,觉得没什么大事),让他知道也许孩子种种的不良表现都是身体原因造成的,并不是他有意不听话,我觉得现在最需要改变的就是两个人的教育方式,平时我会注意和孩子进行沟通,我会主动问他,你觉得爸爸妈妈对你怎么样,我们的哪些做法是你最不满意的,然后我也会指出他做的不对的地方,我们相约共同改正,这之后,我遇事想要发火的时候,都尽量控制,有时控制不住了,儿子就会说,你说话不算数……就是在这样不断的磨合过程中,我发现孩子真的是长大了,也开始懂得和我讲道理,开始指出我的错误所在了,而我也学会以一个平等的身份去看他,在家里一定要有一个公平的尺度,也不能因为孩子有病就无原则的纵容,其实我和我儿子的感情非常好,我们两个在一起的时候,他就会围着我说个不停,他心里的想法,在学校发生的有趣的事……在家里,他经常对我和他爸爸都直呼其名,有时叫名字中的一个字,或是两个字,就像朋友一样……在改变教育方法的同时,我开始在网上搜寻好的食疗方法,下面是我在网上找到的我想许多朋友可能也看过小儿多动症的食疗方案
1、三七脑髓汤:每次用鲜猪脑或羊脑一具,三七粉3克,加少许食盐、葱、姜等调味品,隔水炖熟,当菜吃。
2、鱼鳞膏:将青鱼、草鱼或其他较大鳞片的鱼鳞洗净,用清水一饭碗,煮沸15~20分钟,去鱼鳞,冷却后即结成膏状。食用时可稍加酱油、麻油凉拌,亦可加糖,放入冰箱中片刻,作为冷饮,能补脑强身。
3、参蛋汤:太子参15克 红枣15枚 鸡蛋2个 置锅内加水同煮,蛋熟后取出剥去蛋壳,再加入同煮片刻,即可吃蛋喝汤,每天一次,久服可见效果。
4、猪肉莲子汤:瘦肉75克 莲子30克 百合30克 共放沙锅内加水煮汤,调味食用,每天一次,连服。
5、虾壳汤:虾壳15克 菖蒲9克 远志9克 每天一次,久服有效。
6、莲子汤:莲子肉20克 芡实15克 红枣12克 同煮酥,加少许白糖,作早餐或点心。在比较权衡之后,我选用了其中的第三和第六种,一来比较简单制作,二来孩子能吃的下,同时戒掉一切垃圾食品及生冷食品,在坚持半月左右的时候,孩子的症状明显见轻,大约一个月左右的时候所有的症状都消失了,后来因其它原因在坚持一个月左右后停用,这其间我一直认直观察孩子,当时又正值放寒假,我很担心开学后会复发,但幸运的时,孩子一直都保持一个比较好的状态,一个偶然的机会知道一个叫MARY的群友孩子彻底治好的病例,更让我坚定了食疗的信心,2009年3月份,孩子开学了,我也开始给孩子使用MARY的方法,早晨喝姜枣茶,晚上喝红豆水,早晚各吃两袋龙牡壮骨颗粒,中午没时间,没法坚持,水果照吃,因为孩子平时偏食很严重,蔬菜基本不吃,水果不爱吃,所以平时只要是他能吃的水果我还是引导他吃一些,但他吃的不多,我觉得这这些食疗的方法都有类似的地方,除湿热,健脾胃,平肝风,补气血,有益无害,这种健康的饮食方式其实应该长期坚持,特别是对有多动和抽动的孩子更应该长期调理,所以小儿虽然所有症状消失,但我还是用了MARY的方法,到目前为止,孩子的变化让我感到很惊喜,因为他不仅是症状消失了,这学期开学后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学习用心了,作业独立完成的非常好,字写的很漂亮,脾气变好了,不像以前总惹大人生气了,每天看着儿子熟睡中的小脸,都会让我深切的感受到作为一个母亲的幸福,我觉得我是幸运的,也许是儿子用他这种特有的方式来教会我如何去做一个好母亲吧!感谢老公,给了我一个幸福的家,感谢儿子,把这个家的幸福无限放大……
三、我的几点感受
虽然儿子好的时间只有两三个月,虽然知道这病的多发性比较强,但是我相信他应该会一天比一天更好,这种好不仅是指症状,更是指整个身体素质及精神状态,他每一天的变化都让我感动着,让我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儿子患病的两三年时间里,我感觉自己也快成半个医生了,不停的学习着,思考着,现将自己的一些体会说出来,希望能给曾经和我一样焦虑的家长一点帮助!
1、如果孩子症状特别严重,严重到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医,无论中药还是西药都不能感觉没什么效果一下子停掉,特别是西药,要慢慢减量,还要有长期吃药的心理准备,这病目前根本就没什么特效药能够治疗,一切都是在摸索过程中。(个人意见,不专业)
2、一定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生活环境,家长要从先改变自己做起,一个病态的家长不可能培养出一个健康的孩子!
3、垃圾食品带给孩子的危害也许远比我们想像的还要严重,为了孩子的健康远离垃圾食品。
4、我不懂中医,但是经常听到痰湿体质,脾胃不和,肝气过旺,肾气不足……这些词,我不懂自己的孩子到底是什么体质,也许是误打误撞吧,孩子就好了,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成长的环境也不一样,对于这个病的食疗方法,我感觉大同小异,一般都离不开百合,莲子,大枣,姜,赤小豆,脑髓……这些东西,家长不一定要茫目模仿,完全按照别人的方法去做,要多动脑,我相信一个智慧的家长肯定能够很理智的找出适合自己孩子的食疗方法,但一定要记得坚持哦!
5、没事多在网上查查这方面的内容,多看看现在流行的一些医书,多听听电视里面关于健康方面的讲座,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时间仓促,写的不是很全面,有不足的地方请大家多谅解,里面提到的时间不是非常准确,这样的孩子需要我们当父母的付出更多的爱,希望我写的这些能给大家一点帮助,希望所有的抽动症患儿都能有一个健康的未来!
第五篇: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
李宸
一个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对于我们教师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提供我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所谓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反之,没有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积累,人便会落后于时代。特别是在现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触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
本学期我看了《教学研究》《中国科教创新导刊》等书籍,感触颇多。
教学研究主要讨论有关学生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等问题。如果是讨论某一具体课程,则希望通过讨论,对这一类课乃至更大范围的课程具有借鉴作用。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系。”在近几年的科学课堂教学中,我一直都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我认为,课堂教学语言恰好似这样一种能协助我们很好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直接工具。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讨中,许多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内容十分精彩,但美中不足的是偶尔会犯“口误”,大部分的教师语言方面表现的比较随意,是因为他们在备课过程中只有备教学内容和环节,而忽略了师生语言的设计。科学课堂上教师的语言不仅要简明、准确、流畅、科学性外,还需要风趣和幽默,才能让学生在抽象和平板的知识中体会到乐趣,提高课堂实效。原苏联教育学家米.期洛特夫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幽默可以半岛物理课堂上来,只要运用得当,通过幽默的语言,能使学生受到启迪和教育,能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教师的语言受制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对知识的兴趣倾向。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出现异常情绪和障碍,作为教师就不能为了赶教学进度而一味地讲下去,使学生听了一知半解。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科学课堂的学习失去兴趣,久而久之就会恶性循环。学生处于何种知识水平上时,教师就必须用学生易懂的术语来阐述。
教师的语言还应控制自己的情绪。某些教师在上课之前看过某则新闻报道或事件,而在上课时会一不小心的联系起来,当然如果是与课堂知识有关的还好,但是大多时候会加入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最后导致学生的思维与课堂脱节。更有甚者遇到一些家庭或同事之间的一些矛盾,带着这种心态在课堂上很容易把自己的这种情绪发泄在学生身上,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总之,本学期所接触的一系列新的教育理念,对我的教学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上仅就我所理解的谈一点自己的心得体会,不当之出敬请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