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小学生心理教育个案教育
论小学生心理教育个案教育
摘要: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增长知识、形成良好思想品质的关键时期。讲究心理卫生,维护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健康的心理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发挥竞赛技能。心理健康的学生,精力充沛、朝气蓬勃,学习效率高,竞赛中能正常发挥技能,取得理想的成绩。相反,如果过于紧张,心烦意乱,将会降低学习效率,影响技能的发挥和成绩的提高。其次,健康的心理,有利于学生的智力潜能的发挥及个性的和谐发展。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充满自信,性格开朗,它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发展和完善个性。反之,心理上的不健全会严重阻碍其智力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另外,健康的心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心理健康的学生才容易养成良好的品德,成长为符合社会需要的新人。而某些心理上有缺陷的儿童,往往容易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以至最终走上歧途。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与健全人格的教育,是关系到祖国下一代能否茁壮成长的大事。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学生的遗传因素有关,更取决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环境的影响。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有责任扮演好“心理医生”的角色。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 个案 教育
正文:
日益突出的小学生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但它并非洪水猛兽,它既然有形成发展的过程,我们就必然能找到预防和矫治的方法和措施。我们认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必须重视,虽然真正患心理病的学生仅仅极少数,但是我们发现学生中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偏差问题随年龄增长,因此需要对全体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及有关部门都来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采取积极的对策,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对策。
一、案例介绍
案例1(焦虑):黄某,女,11岁,某小学四年级学生。性格内向,胆小孤僻,有事常闷在心里,不肯轻易向人表露,与同学相处不甚融洽。在班上学习成绩属中等偏下,其中数学成绩较好,语文成绩则较差,常考不及格。父亲是一个体小贩,母亲是一工厂工人,均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父母对黄某要求很严,在学习上虽督促较紧,但因文化程度低而无力辅导。黄某自感学习太差,害怕老师批评,同学嘲笑,常焦虑不安,情绪不稳定,好冲动,曾流露出“不如死了好”的悲观情绪。
(一)原因
对小学生焦虑产生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小学生的心理压力来自各个方面。但是,不同的压力源对小学生产生的压力大小并不一样:来自社会的压力最大;其次,是来自内部和家庭的压力;来自学校的压力最小。
第一,社会压力已经成为小学生焦虑的首要来源
通常认为,小学生的压力主要来自学习,本研究的结果就提醒大家:社会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社会因素处在小学生压力源的首位,是出乎意料但又合情合理的。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这就导致了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是在像我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国家。家长们深刻体会到社会竞争的激烈,并认识到要想让孩子将来有所作为,就必须要从小抓起,一刻都不能松懈。于是,社会压力通过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间接地施加在孩子身上,例如,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特长班越来越多。造成社会压力的更深层的原因是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社会成员由安于现状、惧怕变革、墨守成规的价值观念,转变到积极的、向上的、进取的精神状态。
第二,家庭因素对小学生焦虑的影响
父母关系如何会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心理状况。本次调查中,有些学生在填写“为什么觉得心理压力”大时,填的是“父母经常吵架”,还有一位学生写的是“父母离异”。可见,父母关系恶劣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可以使孩子无后顾之忧的去生活和学习。另外,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养方式也会对孩子产生影响。溺爱型、专制型和冷漠型的教养方式都不利于儿童的成长,家长应该改变不正确的教养方式,培养民主型的教养方式。
第三,学校对小学生焦虑的影响
在本调查中,学校方面的因素对孩子的心理压力影响最小,可能是由于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以及社会对“减负”的关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已经深入到教师心中,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下的自主学习,教师都会考虑到学生的感受,让学生自己当学习的小主人;学校积极创造良好的环境供学生学习和活动;在第25题的调查中发现,没有一个学生因为与同学的关系不融洽而感到心理压力。这说明,在现代社会家长和教师已经意识到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并把人际交往的技巧教给孩子,避免他们在这方面出现问题。
(二)对策
要避免此类问题的恶性蔓延,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家长正确看待和认识社会竞争,调整对孩子的期望
家长应该正确看待和认识社会的激烈竞争,更新教育观和人才观,自觉放弃对儿童的高期望值,在儿童现有水平的基础上对他们抱合理的期望值。家长对孩子提出期望的时候,首先要用鼓励的语言提出。例如:我相信你能在原来基础上有所进步。其次,家长要注意对孩子的表扬要具体,不要笼统地表扬,如“你太好了”、“你真棒”等,这样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做。而如:“你作业完成得很好”、“你能知道预习这很好”等类似的表扬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以便今后更好地发扬下去。此外,社会各界应该高度重视“小学生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一事实,通过各种措施减轻其心理压力,例如:进一步贯彻推行“减负”政策。第二,家长和教师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
家长和教师在对儿童进行教育时,都要更新教育观念,科学地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其健康发展。小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发展,自我评价能力也在不断增长,但是并不能对自己形成正确的认识。此时,教师和家长就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让他们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同时发扬自己的优点。小学生已经形成了不同的性格特点,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性格中的积极一面,给他们充分表现的机会。此外,教师和家长要及时交流,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从而对其进行正确的教育。
案例2(厌学):田某,男,11岁,某小学五年级学生,父母经商。据了解,田某比较聪明,小学三年级下学期以前,各科成绩在班内属于中等偏上水平,但到了四年级时成绩明显下降,考试经常不及格。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田某的性
格比较内向,平时话语不多,但是为人诚实,能讲实话。田某的父母整天忙于做生意而无暇顾及田某的学习。据田某自己说,他在家经常要帮父母照看店铺。田某年龄虽小,但他对店铺内商品价格、行情十分熟悉。在帮助父母照看店铺的过程中,田某对经商赚钱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但其学习兴趣急剧下降。十分讨厌学习,甚至想,“干脆回家帮父母做生意”。他上课的时候心不在焉,头脑中想的都是怎样做生意的事;课后他从不复习,经常抄同学的作业,甚至不做作业。当他的学习成绩出现下滑的时候,他的老师只是叫他谈了几次话,叫他不要整天想着赚钱,对于他想做大企业家的想法还很不以为然。这更使他对学习更丧失了兴趣。
(一)原因
厌学的原因是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社会普遍存在“重商兴读”现象。田某就是在这样的一种家庭环境下成长的。由于得不到家庭的重视和老师的适当引导,致使田某逐渐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产生了厌学的情绪。
(二)对策
要矫正田某的厌学症状,教师应借助社会、家庭和学校三者的合力,都来关心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尝试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矫正。
第一,首先要引导家长重视田某的学业,卸掉田某的副业负担,并给予一定的学习期望,压力,便基形成一定学习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二,教师可以利用班会课,召开主题班会,分析同类型个案,让全班同学为田某找出成绩退步的原因,从深层次帮助田某认识小学生“弃学经商”并不是社会的主流思想,而是违背社会发展的趋势的错误思想。
第三,教师在学生中成立“帮扶小组”,发挥小组和集体的力量,帮助田某补习功课,落实学习各环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五,抓住田某想当大企业家的思想,向其讲授有关企业家成长、成才的故事,引导他树立“先学知识,后当大企业家”的正确理念。
案例3(任性):李千,11岁。去年从外地转入我们学校。现在在三年级学习。这个学生性格孤僻胆子又大。刚来到这个班级时不爱和同学们在一起玩。总是给同学们倒乱。在家里,又是家里的小宝贝。有时特别任性。久而久之,同学们都在排斥他。又因为学习成绩也不好,真的成了老师和家长的一大难题。
(一)原因
小学生任性的原因也来自不同的方面:
第一,家长的教养方式不当。孩子任性时家长的态度如何,家长是否注意孩
子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等等,这是关系到孩子是否任性的重要原因。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独生子女比例的增加,不少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孩子想怎么着就怎么着,缺乏行为规范和自我约束意识。还有的家长对孩子在知识方面要求严格,而在个性品质、行为习惯、社会适应性等方面没有要求,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样的教养方式必然会造成幼儿的消极创造性行为。
第二,同伴交往机会缺乏。随着人们居住条件的改善,出现了不少“高楼儿童”,这些孩子很少有机会与其他孩子一起玩。同伴的缺乏,导致幼儿的玩伴由成人来替代。由于亲子交往常常很少是一种平等的交往,因此往往是成人造就孩子。在这种不平等的交往情景里,如不是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培养,孩子就会缺少互助、合作的意识,缺乏谦让、自制的行为。
(二)对策
第一,联系家长。利用课余时间和小千的父母多次接触、进行长谈。首先对他们生活的艰辛及对孩子的爱深表理解。紧接着我拿小千和班上其他孩子进行对比,使之清楚地认识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严重性。父母都忙,对小杰的关心甚少,从来不过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错误地认为孩子只要交给了学校,教导孩子的责任就只有老师了,忽略了小杰自身的主观因素。父母对孩子的爱不能随意,不能放任,不能肤浅。因此我建议:
第二,家校配合。家庭是人生长的摇篮。不同类型的不良家庭环境,往往会造成孩子不同的“学习心理困扰”。有些父母认为自己年轻时吃够了苦,不能再让自己的孩子吃苦,于是对孩子过分宠爱,甚至溺爱,导致孩子不能承受压力与挫折,意志力薄弱,经不起考验,在学习上出现困扰。李千就属于这种情况。然而要想把他的学习抓上来,最重要的是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于是我请来了李千的家长,和他们交谈达成协议:在学校中,有意让这部分学生担任一些班级工作,使他有机会去面对问题,能够独立地拿主意,想办法,增强自己独立的信心。在家里,请家长要求他自己能干的事要自己去干,如穿衣、洗碗、打扫卫生等,不要什么都推给爸爸妈妈。从培养独立生活做起,并积极迁移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学会自己尝试、探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二、建议
针对以上调查问题与分析,我们心理课题研究小组提出如下三点建议:
(一)强化家庭教育指导,优化社会心理环境。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不当的教育方式,往往对孩子心理问题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如家庭和睦、父母有修养,他们的孩子一般都活泼开朗,有良好的品行。反之,则有可能给孩子的心理留下阴影,使孩子形成胆怯、自卑、抑郁的不健康心理.具体实施可通过强化学校的家长父母学校的指导,向家长宣传如果对子女的溺爱、娇宠、过高期望、过分保护、过分严厉等,都会使子女产生种种心理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让家长们本着”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育理念,;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完善自身形象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响等等来关注自己的孩子。才会使孩子们有一个快乐健康的童年。
(二)贯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加强心理健康教师专业队伍建设。
每个学校设置专门的心理辅导室,指定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并对其进行集中统一培训,逐步实行持证上岗。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意教育预防与咨询治疗并重。并切实做好以预防为主,有计划、分层次、系统地对学生、教师乃至家长全方位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学知识。积极组织心理普查、心理测量、团体活动等灵活多样方式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并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对心理问题倾向较严重的学生加强关注,配合专业机构及早治疗,使其健康成长。
(三)加大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与社会宣传力度。
通过宣传,普遍破除迷信思想,科学对待心理问题,使人们远离迷信,使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得以及时的科学治疗加大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与社会宣传力度提高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正确认识,来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家长和教师对心理学、心理健康知识的重视,使心理学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
第二篇:学生心理教育个案
第一次亲密接触
吴旋
我辅导的对象是晏肖肖,是一个活泼好动,面带笑容的女孩,这是她给我的第一印象。在我与她交谈中,我了解到她的家庭情况,她的目标是成为画家,攒很多钱。
后来,我到晏肖肖家,与她妈妈交谈后得知:她是从四川转到我们这里来读书的,普通话不太好,数学一般,比较喜欢画画、跳舞、唱歌,对学习不太热忱。母亲去世了,爸爸在外面打工,现在将她过继给了自己的姑妈,也就是现在的妈妈。她的姑妈要照顾自己的外孙比较忙,对她进行家庭作业辅导较少。
在往后的多次家教辅导中,我发现她有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情绪不稳定,有些急噪;
二、注意力不集中。例如,她看到朋友正在做一些事,她就放下自己的作业,要去搞一下,或要看电视或和朋友为一些小事争吵(拿铅笔盒比谁的笔多、比谁的笔新、谁的笔尖等等)。还有,别人做完作业,她还没做完就跟着人家去玩。
三、耐性不好。譬如,她叫人拿东西,过一会儿就大叫,说“怎么这么慢的,你干什么的呀!”还有,一有她不会做的题就发脾气要人告诉她答案,否则就大哭。
四、任性,经常以命令的口气使唤别人。
五、学习环境非常吵,且人来人往。
对于以上问题,我依据现实及我的知识采用了以下方法,并且取得一定效用。
1、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是每个儿童都有的,对此就要依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采取措施。因此,首先告诉她在在做作业前或做其他事前,先定一个计划,确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其次,加强素质训练,柯佳欣喜欢画画,我就通过画画或其他她喜欢的小工劳动磨练耐心,养成不急噪的习性。最后,做事始终如一,在家教过程中指导她的言行要一致,做事有始有终。
2、对于注意力不集中,我就想办法吸引她的注意力。譬如,我告诉她把今天的家庭作业做完我就教她唱歌,做不好或做不完就不唱,这样,她就会集中注意力在作业上。
3、对于她任性、以命令的口气使唤别人,我就从思想上教育她。我向她讲关于做人要礼貌、谦虚的故事,并要她从生活做起。
经过这些方法,柯佳欣情绪、耐性比以前有所改进,注意力比以前集中,能主动地将注意力从别处移向作业,而且还会对朋友说“不要玩了,快写了。”我相信在我的关怀下,肖肖会越来越好的。
第三篇:小学生教育个案分析
有一种教育叫静待花开
林笑微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幼儿园上来,由于年龄小,自制能力差,时常不能控制自己,上课时爱随便说话或者做小动作。特别是走读班的学生,他们都是家里比较宠,一家人以一个孩子为中心,也有些孩子比较好动自控能力差。他们常常为一点小事弄情绪,或者动别人,有的无缘无故的离开位置走出来,或者扯别人的头发,想哭就哭等等。老师们总是苦口婆心地给他们讲道理,进行说服教育,但是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他们没有太大的改变。通过观察了解才明白学生具有这样的行为不仅是品行问题,还有其心理问题。如何改掉孩子的随意性,想干嘛就干嘛,没有规矩意识呢?通过思考、实践,找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
一、案例介绍:
我班有一个学生,叫周某某,刚入学那一会儿,学习习惯非常差,上课经常玩东西,把铅笔衔在嘴里,把橡皮擦弄得碎碎的,根本没有规矩;作业书写迹潦草不是没有铅笔,就是没有橡皮擦。她是一个在幼儿园已经学了很多知识的孩子,有点资本,上课反应还算快,但是注意力分散的也算快,回答问题的胆量没有,喜欢接别的同学和老师的话尾。一有什么不顺心的事,马上嚎啕大哭,不管是上课还是下课,所以经常影响到全班同学。下课也喜欢动手打人,她喜欢推来推去的。另外,我感觉的思想比较单纯幼稚,有时不能控制自己行为,但有改正的愿望。
二、案例分析
这个孩子其实算聪明,在学前教育阶段,习惯方面的问题没有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而且还认为她聪明,虽有许多缺点,但关系不大,因此没有及时纠正;且家长忙于工作没时间管制她,放任她,纵容她的坏习惯,久而久之便改正不来。这类孩子平时管不住自己的手脚,言行举止不分时间、场合,课堂上坐不住,爱惹是生非,影响其他同学,课间常因自控力差而与同学发生摩擦,导致出现攻击性行为。
三、教育方式
针对此生的行为特点,需要老师和家长对她进行共同矫治,方法如下: 1.作为班主任简单地认为是思想和品德问题,粗暴地训斥、打骂、处罚,造成精神压力或情绪波动,引起反抗心理,甚至产生攻击性行为,而要多关心,多理解,使其感到温暖而有触动,有悔意,为教育引导打下基础。
2.通过了解周某的这种情况主要是应该是家庭不良的教育因素影响。父母做生意很忙,没有尽教育的责任,遇到孩子不乖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动不动不是辱骂就是棍棒相加。但是,当老师发现问题跟她妈妈交流的时候,家长还不怎么配合,自认为自己孩子还是可以的,听话懂事。还质问老师,你作为施教准备怎么教育我家孩子。刚开始的态度很强硬,通过几次沟通后,妈妈的态度也有了转变,明白了教育需要家庭和学校双方配合的。
3.利用集体的力量影响他,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她哭闹会影响了全班同学的学习,到时候大家成绩不好,就会影响班级的荣誉,培养她的集体荣誉感。今后不管怎么样,要与同学友好相处,同时我也让全班同学都关心她,安排最好的学生与她同坐,在班上多给予肯定表扬,使她对自己有自信心,使她在大家的善意帮助下,在众多的榜样示范下,逐步向好的方面发展。
四、教育结果:
周某某还是那样的活泼好动,爱发脾气,但是比起之前似乎懂得了控制自己,制止力有了一些提高,偶尔还是会管不住自己的手,动动旁边的同学,有时靠在那里,坐姿不端正,有时候也会大声的插嘴。但是只要我一个眼神过去,她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和我对视毫不畏惧。而是马上坐端正。虽然还没有达到老师的要求,但是我想她已经在努力的改掉自己缺点,往好的方向发展。教育的结果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但是我相信爱的力量,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可以塑造的天使。
五、进一步措施:
用校规校纪约束她,用爱打开孩子的心,让孩子从内心接受老师的爱,并在老师的引导下不断的进步。
六、教育感悟:
孩子如花,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有自己独有的色彩,有的花期早,争芳斗艳,有的姗姗来迟,久久不开。只有静下心来,慢慢欣赏,才能等到孩子们独有的花期。
第四篇:小学生心理个案分析
小学生心理个案分析
王武,四年级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思想不集中,总是做小动作,作业经常不按时完成,只有老师或家长盯着才勉强动笔。对于老师和家长的告诫,他也不怎么理会。
针对小王同学的这种情况看来,是产生了明显的厌学情绪。我主要采取以下的措施进行帮助他:
一、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但是很多学生把学习当做老师和家长的事,为了完成任务而应负了事,因此,有很多抵触行为,讨厌学习。因此,我引导他明白:“为什么学习”,“学习是为了什么”,利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为什么学习,然后讨论哪些同学回答得更有意义,哪些意义不大,让大家辩一辩,选一选。明确学习目的,使得该生玩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1、挖掘特长。王同学美术功底不错,美术老师积极推荐他参加相关的兴趣活动,在不断“刺激”中改变他讨厌学习的心理。
2、耐心辅导。很多厌学的学生往往是由于学习跟不上,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怪以及同学的轻视,而自认为没什么希望了,便丧失了学习兴趣。因此,我和其他班科任老师互相配合,耐心地帮助他辅导功课,使他在感受温暖的同时,端正学习态度,从而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学习成绩提高了,学生才会自信起来,学习兴趣才会慢慢浓起来。
3、树立榜样。我经常给学生讲述伟人学习的故事,让他们借阅书籍,使学生意识到学习是重要的,学习能使人变得更聪明,催人奋进。班级中也树立起学生榜样,用榜样的力量去感染他。
三、呼唤家庭的力量
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成绩不好,父母往往难逃其咎,有些父母孩子作业一有问题,只知道打骂,如果考试考不好,极个别家长甚至会对孩子进行拳打脚踢。殊不知长期缺乏关爱的家庭生活,只会使孩子的厌学情绪越来越强烈。我在家访中与学生的父母进行沟通,建议家长多注意孩子的感受,不能只一味打骂,要善于交流,听听孩子内心的想法。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多给孩子精神上的支持,使之懂得“爱拼才会赢”的道理。
一段时间下来,该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上课时偶尔也能举手发言,作业也比较自觉的完成,老师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第五篇: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一、基本情况
彬,男,8岁,六年级学生,独生子。学科成绩很差,贪玩、不愿做作业,上学有经常迟到,学习态度差,课堂上他总是搞这搞那,不想听课,有时还公开在课桌底下玩玩具或睡觉,甚至有时还骚扰同学。下课又经常违反纪律,同学都不喜欢他。
二、背景资料
他智力、想象力一般,自理能力不强;课上却不敢发言,即使发言了,回答的问题也是结结巴巴的,基础较差,学习成绩不理想。他注意力不够集中,思想常开小差,比较沉闷,课下作业写的字迹了草,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现象严重,课间单独行动,常与同学打架,且出手较重,使许多同学不敢与他接近,甚至讨厌他的存在。他也时时戒备,对人充满敌意。由于缺少伙伴的关心和帮助,使他越来越自暴自弃,由于不静心学习,使成绩有所下降。
三、个案分析
据家长反映他智力、想象力一般可能是由于三岁时发了一场高烧造成的;自理能力不强,是由于家长从小到大宠他的原故,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在家里他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什么都不用做;课上却不敢发言,是由于他吐字不清,再加上同学的取笑;作业写的字迹了草,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现象严重,是由于家长不够重视,放任自流造成的,再加上自身没有努力;同学不喜欢他是由于他经常违反纪律,经常说谎,打扰同学的学习,老师们也不喜欢他。
四、辅导措施及过程 1方案设计
(1)目标:根据现状,通过与阿彬几次交谈,并达成协商,共同制定如下目标: ①与同学、伙伴和睦相处,遵守校规。
②改变对同学、老师的抵触情绪,对周围同学的敌视心态,体会同学的真诚与爱心;
(2)步骤:
①阿彬建立互相信赖的师生关系,使他懂得老师对他的真诚关心; ②帮助阿彬分析目前的不良心态以及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③在学习上老师多给他一些鼓励和课后帮他补补基础知识,同时找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帮他;
④创设良好的学校与家庭合作的教育环境;帮助家长改变教育观念及教育习惯;
⑤允许不良习惯的反复,但每次反复后需加强教育,让其明白不良心态可能发展成更大的不良后果。
⑥指导自我评价,促其自我检查;(3)指导方法: ①关注与尊重; ②认知、行为治疗; ③强化。2辅导过程(1)情感沟通
我以真诚的态度与他谈心,进行情感沟通给予他充分的信任,抓住他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表扬,有意识地多关心他,帮助他的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付出努力,并用古今中外成功者 的事例鼓励他,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另外,我与任课老师协商,尽可能在课堂上多让他参与。课前,我会暗示他上课时将要请他读课文,使他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课堂上,我先指导他读,从一句话到一段话地练,尽管他的声音还很轻,但每一次都带着报以热烈的掌声。一开始,他较紧张,说话结结巴巴,为了减少他的紧张感,我让大家闭上眼睛听他读。渐渐地,我让他背向大家大声地读,经过这样一步一步的训练。现在他基本能和其他同学一样在课堂上自如地念课文了。(2)家校合作。
通过家访、电话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帮助家长改变观念。孩子的人际和谐还依赖于家长的耐心指导。我觉得作为家长,帮助他们学会与朋友相处的方法,比让他们孤单单从坐守一屋子玩具更为重要。我总是不失时机地向他妈妈汇报他近段时间在校的变化,还向他介绍了家教的一些方法,希望家长能在学习上多给他一些帮助。这样家校合作共同教育他。
五、辅导效果
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后,他的家庭作业基本能按时完成了,字体也稍有进步,上课时也能举手发言了,在校内与同学打架的现象少了很多,现在同学们都能主动和他玩了,成绩好的同学也能主动帮助他,有时他也能主动去帮助同学。因此,他的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家长反映他改变了很多,例如:能主动和父母谈学习上的事,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六、辅导感悟
1.学生的不良习惯,都是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而教师在工作中要化被动为主动,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及时发现,及时辅导,以促进其尽快转变。2.在辅导过程中要向学生倾注更多的爱,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与学生才会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努力构建起师生之间信任的关系。加强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共同督促形成良好的氛围,这样的教育和辅导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