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岁决定孩子一生
3岁决定孩子一生?3岁孩子教育关键时期勿忽视!
美国研究:3岁决定孩子一生
小孩子容易撒谎、偷东西等行为,这在3岁半之前属于过动症引起的正常现象,如果超过3岁半仍然存在这样的行为,那么今后加剧的可能性就会非常高。作为父母,谁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健康成长,但是由于小孩本身就存在特有的残虐以及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行为,这让大多数父母感到头疼。
据RecordJapan网站11月12日报道,美国密歇根大学与全球多家大学组成的研究小组对儿童行动与大脑活动的关联性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3岁是影响儿童今后变好变坏的一个关键期。
据了解,人的大脑底部有一个名为杏仁核(Amygdala)的区域,属于边缘系统的一部分,因为形状类似杏仁而得名,主要功能为掌管焦虑、急躁、惊吓及恐惧等负面情绪,故有“情绪中枢”之称。一旦杏仁核的反映过剩,就很容易引起冲动、攻击性的行为,而该区域反映过剩与否主要受遗传基因以及环境因素影响。
儿童很难控制自己的感情,因此他们的杏仁核极其容易出现反映过剩,进而引起躁动,但是,只要父母陪伴其身边多注入一些关爱,就会抑制住杏仁核反映过剩。
最关键的是,儿童的年龄一旦超过3岁至3岁半,其反映过剩不但无法得到控制,反而还会进一步加剧,误入歧途甚至走向违法之路。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在3岁半之前,父母需要给子女多一些关爱。
为什么3岁决定孩子一生?
常言说:“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话并非空谈,科学研究显示,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个孩子3岁之前的生长发育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变化。身为家长,只有把握好3岁之前的黄金期,孩子才会按照其自身的生长发育特点,发挥出潜能,健康成长。
3岁看老的科学依据
科学研究显示,3岁之前是一个人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一个人出生时脑重量只有370克,第一年年末时,婴儿脑重就已经接近成人脑重的60%;第二年年末时,约为出生时的3倍,约占成人脑重的75%;到3岁时,婴儿脑重已接近成人脑重的范围,以后发育速度就变慢了。所以孩子在出生后2~3年内,无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良好的育儿刺激对大脑的功能和结构都有重要的影响。
为证实3岁在一个人一生中究竟起到多大作用,1980年英国伦敦精神病研究所教授卡斯比同伦敦国王学院的精神病学家们进行了一项别具一格的试验观察。
研究者以当地1000名3岁幼儿为研究对象,先是经过一番调查分析,然后将他们分为5种类型:充满自信型、良好适应型、沉默寡言型、自我约束型和坐立不安型。到2003年,当这些3岁孩子都长成了26岁的成人时,卡斯比教授再次与他们进行了面谈,并且对他们的朋友和亲戚进行了走访。调查结果如:
充满自信型28%活泼热心,为人外向型性格。性格开朗、坚强、果断,领导欲较强。
良好适应型40%自信、自制,不容易心烦意乱。到26岁时,他们的性格与幼年时期相比没什么变化。
沉默寡言型8%性格沉默,言语较少。他们要比一般人更倾向于隐瞒自己的感情,不愿意去影响他人,不敢从事任何可能导致自己受伤的事情。
坐立不安型10%行为消极,注意力分散等。与其他人相比,这些人更易于对小事情做出过度反应,容易苦恼和愤怒。熟悉他们的人对其评价多为:不现实、心胸狭窄、容易紧张产生对抗情绪。
自我约束型14%自我约束力强,不轻易被外界干扰。长大后的性格也和小时候一样。
这些3岁幼童的言行竟然准确预示了他们成年后的性格,让卡斯比教授十分惊讶。他对自己的试验结果进行总结,并在2005年发表了报告演说,这一报告在国际育儿学术界引起了轰动,为“3岁看老”的说法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卡斯比教授指出,一个人对3岁之前所经历的事情会像海绵一样吸收。这意味着孩子性格形成和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就在3岁之前,这个阶段的孩子跟随什么样的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就将会形成相应的性格。和其朝夕相处的成人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个动作都可能会深深地烙在他们的心灵深处。
由此可见,在孩子3岁之前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和幼儿园老师担当着不可推卸的重任。父母和老师只有深谙育儿之道,抓住3岁这一关键期,才能赢得孩子未来的成功和胜利。
3-6岁,通常被人称为“潮湿的水泥”期,这是孩子性格形塑最重要的阶段,孩子85%-90%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在这段时间形成的。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人的很多性情在很小时候,就初见倪端了。年轻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快乐、自信、受欢迎的人。只不过这些特质不会只是因为父母的“希望”,就会出现,更多情况下,是需要家长关注和进行培养的。
以下的几个信号是提醒父母们对孩子要进行帮助和干预了。
害羞!
很多害羞孩子的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家的时候,孩子声音洪亮、手舞足蹈、能唱能跳,可一旦来了生人,孩子就好像变了个人。最尴尬的情形莫过于,死活不肯跟长辈打招呼,或者如果好心的叔叔阿姨想逗一下,更是立即成为蜷缩的刺猬了。事实上,害羞的孩子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害羞,他们的害羞大都只表现在陌生环境中或者陌生人面前。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无论什么气质的孩子都可以成材。害羞的孩子通常气质安静,并遵守规则。但不可否认的是,害羞的孩子对陌生环境和事物感到紧张和恐惧,他们的“安全区域”小,因此适应慢,花费时间长;由于缺乏公众表现的机会,因此较少得到学校和同伴的关注;由于不爱争取,常常会失去很多机会;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快速、激烈的竞争年代,害羞的孩子也可能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对自我形象产生怀疑„„这些都是父母需要关注的。
改进办法:害羞的孩子首先要知道自己并不是那么“与众不同”,跟那些在公众面前表现活跃的同伴相比,他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进入状态,好像在搭积木时,他会比活跃的表哥搭得快。虽然他愿意到外面玩,却很不希望别人“注视”他,被放在“聚光灯”下的感觉,只能让他更不自在。
他要知道在某些情况下,如何争取并把握住自己的权利;他还需要了解公众表现的具体方法和技巧,这些方法不能只是空空而谈,需要详细体会到能够指导他每一个尴尬的困境。
坏脾气!
一位妈妈这样描述她的烦恼:“我三岁多的孩子常常大发脾气。当他不愿意做某件事情时,他就会赖在地上,手舞足蹈。如此我很不愿意带他出去,因为他常常大发脾气。每次他发脾气,哄劝、呵斥、打骂、教训等各种各样的方法,我都尝试过,尽管当时花费力气和时间能把他‘安抚’或者‘镇压’下去,可是这种事情一次次发生,弄得我筋疲力尽。”
情商(EQ)在80%的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功。而情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情绪管理能力。情绪控制是需要父母们花费很多心思教育的内容。对于那些性子本身就急躁的父母而言,教导孩子管理情绪无疑更加困难。通常的情况是,坏脾气孩子的父母一方很有可能就是坏脾气。警惕孩子知道如何激怒你。如果你是个急脾气的人,孩子就很容易从你那引发一场战争,两人相互大叫,没有赢家。如果你忽略他发脾气或者走开,其实很清楚的传递了这样的信息:
发脾气是不可以接受的。这也是孩子学习规则重要的一部分。父母需要牢记的是:如果孩子有一次通过发脾气达到了不合理的目的,他就会再发脾气,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这种手段。改进办法:其实,人人都会生气、伤心、沮丧和失望。不同的是,情绪管理能力强的人,是会用健康地方式表达出情绪。尖叫、地上打滚、哭喊、摔东西、骂人、踢打都是坏情绪的表达方式,却不是健康的。总的说来,你需要清晰地传达这样一个信息:生气可以,但是以消极、发脾气或者造成伤害的方式发泄怒气是不可以接受的。因此,孩子需要知道,如果不用地上打滚等发脾气的方式表达,还能怎样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烦恼与压抑?在专门的儿童情商训练机构中,健康的情绪表达方法被大力倡导
。“安全发泄岛”、“情绪垃圾箱”、“气球操”等被广泛使用。孩子知道,当自己特别生气的时候,可以被带到自己的房间,可以通过打枕头、把头埋在被子里进行发泄;还可以把不开心的事情画下来,扔到情绪垃圾箱;还可以做“呼吸气球操”,以使自己平静下来,以更健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不行”!
这是爸爸妈妈听到孩子说得最揪心的话。退缩的孩子让人感觉沮丧。毕竟自信心是人最重要的特质。一个人如果没有自信,他就根本不会开始去做事,即使在别人的促使下开始了,一个小小的困难就能绊倒他,因为他从来没有相信过自己是可以的。从发展心理学的观点看,3-6岁是保护儿童自信心的关键期,自信心在这段时间建立地怎么样,对小学甚至成年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苦恼的父母经常用尽各种表扬、鼓励的方式,孩子还是“挫折过敏”,“我不行”、“我不去”、“做不了”常常挂在嘴边。近来研究人员发现,挫折承受力弱,居然是家庭误用“赏识教育”的结果。很多父母(老人)为了鼓励孩子,动辄将“真棒”、“最聪明”、“最厉害”挂在嘴边,一点点好的表现都夸赞不已。但是,孩子在外获得的信息与此反差极大。他很容易就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自己不但不是最棒的,在某些方面,还差得很远。自信心从此一落千丈。经历教育往往比语言教育来得深刻。关注过多,也是造成挫折承受力弱的又一原因。备受关注的孩子通常敏感,怕出错,非常在意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在没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不敢轻易尝试。
改进方法:自信心是从经历中获得的。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能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家庭培养孩子自信心最简单和有效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家长应多去表扬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当下的某个结果。不要说:“你今天表现很好”,而是说:“因为你今天努力控制住自己,上课不乱跑,所以我要表扬你”。清楚地让孩子知道,父母更重视自己努力的过程,能使他们有信心地面对困难。在情商训练营中,“失败的样子”、“给努力一个A+”都能传递给孩子关于自信的重要观念和实用技巧。
不合群!
3-6岁的孩子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在人际交往上,他们还不理解友谊真正的含义。“好朋友”也仅是建立在玩具、零食等物件上的。但是,家长却仍然可以看到,有些孩子在一起玩得很融洽,似乎天生就是“社交高手”。在这些孩子身上,大都能发现这样的特质:愿意分享、有爱心、愿意帮助他人、遵守规则、主动。而另一些则是“另类人物”。有的孩子很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有的孩子不断地“故意”“撩”别人,让同伴反感;还有的孩子游离在人群之外,很难参与游戏。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成为一个“社会人”,如果他们在人际方面有困难,是一定需要大人帮助和支持的。通常孩子不合群有以下原因:最常见的是,这个孩子的行为常常触怒他人。跟大人一样,儿童也不喜欢霸道、自我中心或者破坏性的行为,他们不喜欢跟不遵守游戏规则的人玩。有注意力问题的孩子通常也会有人际交往的问题,因为他们理解游戏规则有困难,也容易在游戏中稍有不如意时发脾气。此外害羞的孩子也会存
在不合群的问题,他们很容易被别人嘲笑。
所以父母务必认真对待小孩子的所作所为。父母的抚育和教育方式,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一个人的性格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要看孩子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成长以及在什么样的老师指导下学习和发展,若是父母、老师和社会的友人给予正确健全的身体力行的影响,其未来的发展走向就比较乐观,反之亦然。标题:3岁看老!哪些性格3岁前必须纠正?
(更多相关文章请关注优米舒官网)
第二篇:三岁决定孩子的一生
三岁决定孩子的一生
著名生理学家、心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巴甫洛夫曾经说过:“从婴儿降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已经迟了两天。”科学研究表明:新生儿出生后,大脑已经发育完备,具有反应能力和学习能力。在这个阶段,孩子具有非常大的潜力,教育开始得越早,越有利于潜在能力的发挥。与此相应的,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对此做了印证: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个孩子三岁之前的生长发育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变化。
三岁之前的教育影响孩子一生
五种积极性&八种智能
家长对子女实行家庭教育,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孩子的五个积极性:向上的积极性,兴趣的积极性,自信的积极性,注意力集中的积极性和毅力方面的积极性。
要用观想描述的形象确立法,心理暗示的方法,欣赏、夸奖、鼓励、榜样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正面培养。同时,当孩子的言语和行为中表现出不向上、没兴趣、没自信、注意力不集中、缺乏毅力的时候,用逻辑中断法打断他旧的思维,中断他消极的自我判断。
智能有八个方面,包括观察力、记忆力、三种思维能力、听讲阅读能力、语言和操作的表达能力和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家长主要是培养孩子在这六种能力方面的五种积极性。即是培养孩子观察、记忆、思维、表达、阅读和自我管理的向上心、兴趣、自信、注意力和毅力。
既要以正面培养为主:观想、描述、暗示、欣赏、夸奖、鼓励和榜样;也要用逻辑中断法中断孩子的错误思维,如不向上、没兴趣、不自信、注意力不集中和没有毅力。
重点是用欣赏、夸奖、鼓励、榜样的方法,这是最为有效的。
注意一字之差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又要注意一字之差。
当你欣赏、夸奖、鼓励孩子时,不仅要欣赏、鼓励他爱观察,而且要欣赏、夸奖他会观察。
不要仅仅停留在欣赏、夸奖他爱记忆,要欣赏、夸奖他会记忆。
不要停留在欣赏、夸奖他爱动脑筋、爱思维,而要欣赏、夸奖他会动脑筋、会思维。
不要停留在欣赏、夸奖他爱读书,而要欣赏、夸奖他会读书。
不要停留在欣赏、夸奖他爱表达、爱讲话,而是要欣赏、夸奖他会表达、会讲话。
不要停留在欣赏、夸奖他喜欢自己管理自己,而是要欣赏、夸奖他会自己管理自己。
当你夸奖他会观察、会记忆、会思维、会阅读、会表达和会自我管理时,就比只是夸他喜欢和爱更积极,是更高的层次。你这样夸奖他,他的学习兴趣肯定越来越高,同时还鼓励他追求这六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你说我的孩子爱写字,他会觉得这种表扬还不够激动人心。你说我的孩子会写字,字写得特别好看,他就不仅越来越爱写,还老要琢磨着怎么才能写得更好。你说这个孩子爱跳舞,他受到的表扬是一般的。可是说他特别会跳舞,跳得好看,姿态优美,这种表扬才更有鼓动性,更能让他注意提高自己的水平。你说他爱动脑筋,孩子可能还在琢磨呢,我这个爱动脑筋,到底是聪明还是傻呀?问题分析得对不对呀?你说他会动脑筋,会想办法,这就比说他爱动脑筋好。
你说他喜欢读书,很多人都喜欢读书,这算不了什么。可是你如果说他会读书,孩子就尤其爱读书,还琢磨着怎么读得快,记得牢。
一字之差,效果非常不一样。
早教影响孩子的一生
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家庭教育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首先讲一下婴儿的早期教育。
最智慧的出发点
第一个原则,不管多小的孩子,哪怕是婴儿,第一个原则,一定要相信他能够接受外界信息,能够接受影响,能够接受培育。要坚定地相信这一点,这是早期教育最重要的出发点。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太小,听不懂大人话。可不是吗,孩子自己还不会说话呢,听了也不会有太多的理解和反应。
错误!这种判断是错误的。
为什么现在讲胎教呢?就是因为胎儿都能接受外界信息的影响,更不用说已经出生的小婴孩。你越是相信他一切都能接受,一切都能学习,你对他的教育效率就越高。
你不仅要相信婴儿能接受教育,能听得懂,而且要相信这是孩子一生中学习、接受外界信息与知识最灵敏、最高效率的阶段。
真正懂得这一点,就抓住了早期教育最智慧的出发点。
当你觉得孩子什么都听得懂,什么都知道的时候,哪怕他只有几个月大,你都会不断地和他交流,把你对世界的感受、理解通过你的和言细语传达给孩子。这种时候孩子理解外部事物和学习速度特别快。
谁不相信孩子这个年龄能够接受大人通过语言传达的爱与知识,就把喂养孩子的时间浪费了。
科学研究表明,婴儿对外界信息是相当敏锐的,接受的速度也相当快。坚信这一点是婴儿教育最重要的原则和出发点。
最聪明、最有接受能力的时期
第二个原则,一定要把婴儿当做最聪明、最有接受能力的孩子进行培养。你既然以为他是最聪明、最有接受能力的,你就知道,你现在对孩子的每一点教育都对他有影响。你说的每一句话,孩子都有记忆。你对孩子的每一种正确的态度,都可能成为他长大以后心理素质的一部分。
你可能念念叨叨对他讲一段人生的道理,念念叨叨地欣赏他,说他长大以后会聪明,说他长大以后爱学习。说他长大以后会观察生活,你看,他现在就在观察天空。说他长大以后记忆力强,说他脑子聪明。说他以后爱读书,现在就拿一本书在他眼前晃一晃。说他表达能力强,他在那儿笑,就是想表达什么,他已经在表达了。
这种欣赏、夸奖是对婴儿的一种培育。
深入潜意识的教育
第三个原则,家长的全部语言诱导对于婴儿都像催眠一样。
婴儿处于准催眠状态。如果朋友们研究过一点心理学,在催眠状态中,人的潜意识特别容易接受外来的暗示。
所以,对婴儿的各种说法,各种念叨,各种欣赏和夸奖,大人的所有表情,是微笑的?和蔼的?鼓励的?欣赏的?都会深深进入胎儿的潜意识,影响他一生的智力和性格结构。
这个时期,从心理学意义上讲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特殊时期。
大人每一个良性的语言:欣赏的、鼓励的、夸奖的,都对孩子有作用,都不白说。千万不要以为孩子现在还不会讲话呢,还听不懂大人的话呢,还不知道大人说什么呢,还不知道什么是杯子,什么是桌子呢,所以就不给他讲述。那你就错了。
你现在讲述的东西恰恰能够深入孩子的心灵。
懂得这些,就能成功地实施婴儿的早期教育。
对孩子施加影响的重要阶段
因此,要像对大孩子一样用描述的方法,用语言暗示的方法,用欣赏、夸奖、鼓励、榜样的方法,培养婴儿在学习方面的五种积极性。
五种积极性在早期对婴儿的教育中不但同样成立,而且有特殊的效率。因为这是给孩子施加良性影响的特别敏感、特别重要的阶段。
如果你的孩子正处在这个年龄,请你马上找到新感觉,马上这样去实施。你会发现,当你觉得孩子小,什么都不懂时,你是一种眼光,一种态度。知道孩子什么都懂,只是现在还不能表达,还不能完全表现出来,你就有了新的眼光和新的态度。
因为你相信他,你和孩子的交流马上有了积极性。
家长有了积极性,全部交流就有了能量,就能深入孩子的心灵。
不要以为孩子不懂
家长们常常会犯错误,以为小孩子不懂大人的世界。错了!
孩子都用自己特殊的眼睛在观察世界,用自己特殊的心灵在感受世界。
在婴儿早期教育上建立这个观点,不仅对于婴儿的成长有攸关重大的意义,而且对于以后的幼儿教育、少年教育、青年教育同样是重要的。
不要以为孩子不懂,当你把婴儿看成对外部世界能够接受和理解的生命时,就尤其不会忽略五六岁的幼儿、七八岁的少儿、十几岁的青少年对世界的理解力和接受力。这样,家长对孩子实施教育就有了真正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有力的角度。
从诞生就开始的学习
大多数家长都是在婴儿会说话之后才开始教他认字。通常人们认为,认字要读出声来。实际上婴儿在不会发声的时候就可以教他认字了,而且非常容易实施,对孩子早期的智力开发意义巨大。
虽然婴儿还不会说话,但是手已经会移动。这时你拿来一支牙膏,点着它说,黑白牙膏,反复指点。孩子其实已经开始记忆了,他好奇地听着你的声音,看着你指给他的字。这时候的孩子特别爱学习。你就这样教他,不用教几遍。过一会儿对孩子说:“黑”,孩子就会把手指向“黑”字。你说“白”,他就指向“白”字。
孩子不会说话的时候已经能够听懂大人的指示,已经有记忆力,而且特别有记忆的兴趣。
这是可以训练的。
在孩子认字的时候要欣赏他:对,说得好!
孩子稍微大一点,比如一岁多,你带他出去玩的时候,他就会张嘴了。他会说,爸爸,那是个什么字,妈妈,那是个什么字。外人一看,往往都会惊叹:这么小的孩子认识那么多字。
周围的赞叹、欣赏和夸奖就使小孩认字有了更大的积极性。
记得那时候我带着孩子坐公共汽车,看见路边的字,孩子就指着窗外念,周围的大人都欣赏他:哎哟,这个孩子这么小,怎么认识这么多字?因为这个,他特别爱坐车。
家长们一定要知道,婴儿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不要以为他不会说话就没有学习能力。
即使孩子现在很小,连手都不会动呢,他也在学习。
第三篇:《三岁决定孩子的一生》
《3岁决定孩子的一生 0-3岁高智商开发与潜能训练》内容节选
第1章 每个孩子都有天才的潜质——智商的知识
关于天才,自古以来多数人的共识是:天才都是遗传的结果,关乎于血统。据说音乐大师莫扎特3岁就能演奏钢琴,英国思想家密尔3岁就可以读古典拉丁文„„这些现实的例子似乎更加证明了天才来源于遗传。但是,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些天才在幼儿时代都曾经接受过严格的教育或培养。
高智商属于每个孩子
也许你听说过一个叫“门萨(MENSA)”的俱乐部。这个俱乐部和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俱乐部最大的区别就是:人会标准只有一个——拥有高智商。
这个俱乐部于1946年成立于英国牛津,创始人是律师Roland Berrill和科学家兼律师lance Ware。他们有意为聪明者建立一个社团,通过充满挑战性的社团活动而使参加者的高智商获得承认、肯定和不断提高,并分享彼此的成功感。
其实,说简单点,这个俱乐部就是一个高智商人士的集中营。它的最大特色就是以智商为唯一入会标准。在这里,种族、肤色、宗教、职业等因素均不予考虑,想要成为俱乐部的一员条件很简单:只要你拥有超过148的智商(此分数为外间根据香港分会的情况做的推测,门萨俱乐部拒绝公布测试的具体评分方法及合格分数)。当然,也许对很多人来说这一点正是最难的。
据悉,门萨俱乐部目前拥有10万多名会员,遍布100多个国家,会员年龄在2岁到94岁之间,但主要集中在20岁到49岁这一年龄段之间。
门萨俱乐部里最小的一名会员是在2007年刚刚加入的,她就是英国汉普郡奥尔德肖特市夫妇马丁和路西的女儿乔治娅。
刚刚两岁的乔治娅不仅已经学会数数,还能辨别颜色,甚至开始学说法语。然而,母亲路西——已经孕育了5个孩子的妈妈,凭借以往的育儿经验感到自己的女儿似乎比同龄的孩子聪明了太多,她为此隐隐担忧,于是主动联系英国教育心理学家琼·弗里曼教授,期望得到她的建议。弗里曼教授对乔治娅进行了标准的斯坦姆福德·宾尼特智商等级测试,结果乔治娅的智商水平让她惊得目瞪口呆——乔治娅的智力远不是“聪明”两个字所能形容的,她的智商竟然高达152!这已经属于官方认可的“天才级”智商。要知道,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的智商不过140以上,爱因斯坦的智商也只有160左右!
拥有如此高的智商,这确实很让人羡慕。尽管拥有高智商并不代表一定能获得伟大的成功,甚至和幸福生活根本没有关联,但人们还是那么热切地期盼自己能拥有高智商。
尤其是做父母的,他们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高智商,这就意味着孩子日后可能有超强的学习能力,可能考上竞争激烈的名牌大学,可能拥有令人尊敬的好工作,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可能获得幸福而有意义的人生„„尽管一切都只是“可能”,但拥有高智商,无疑是比别人拥有了更强的竞争力,可以算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而且也有实实在在的道理。正如“龟兔赛跑”,尽管故事的结局是乌龟获胜了,但如果必须选择的话,相信每个人都会选择做兔子。谁不希望自己是拥有天赋的超能者呢?
虽然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伤仲永”这样的事情,但天才变成庸才不是高智商的过错,相反,教育不当、暴殄天物才是真正的罪过。
可是,谁能如此幸运呢?
自古以来,太多人的共识是:天才都是遗传的结果,关乎于血统。据说音乐大师莫扎特3岁就能演奏钢琴,英国思想家密尔3岁就可以读古典拉丁文„„这些现实的例子似乎更加证明了天才来源于遗传。
但是,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些天才的幼儿时代曾经接受过怎样的教育或培养——无论莫扎特还是密尔,他们的父亲都非常热衷于早期教育,期望通过教育把自己的孩子打造成天才,他们也确实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了自己的理想。
现代科学研究认为,每个孩子在出生伊始,都有成为天才的机会。如果得到合理的开发,每个人的智商都不会低于达芬奇——这个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智商最高的人。
这是耸人听闻吗?不,一点都不。这个观点的背后有大量的科学依据在支撑。
费城人类潜能研究所格连杜曼博士说:“每个孩子出生时所拥有的潜在智能,比达·芬奇一生使用过的还要多。所有孩子生来都是天才,只是我们——孩子的父母和最亲近的人,却在他们生命最初的6年里磨灭了他们的天资。”
脑科学和生命科学的最新研究表明:出生时人脑有1000亿个神经元,之后不再增加。新生婴儿的大脑共有50亿突触,出生后第一年,突触数目会增加20倍;3岁时大脑大小即是成人的80%;4岁时,脑的代谢达到高峰,脑逐渐成熟,对能量的利用也更有效。
儿童的脑细胞组织发育到3岁就已经完成了60%,这时期的儿童脑部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幼儿的大脑犹如吸力极强的海绵,可以把所有接触到的信息全部吸收。大脑的可塑性在于它有自我“重新接线”的能力,孩子听到的、看到的越多,大脑中形成的连接就越多。他们的记忆力更是惊人,即使是毫无关联的一组信息也会快速、准确地收入记忆宝库。其实这一点并非难以理解,电子计算机就是模拟人脑制造的,既然人脑的“仿制品”都有那么强大的惊人功能,那么人脑的潜能只能用深不可测来形容了。
所以说,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每个孩子都会成为达·芬奇一样的天才。高智商属于每个孩子,绝非虚言!
世界上最聪明的人: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达·芬奇:200以上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190
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180以上
奥地利音乐家莫扎特:165
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160左右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160以上
英国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140以上
智商成长曲线
智力
智力通常也叫智能或智慧,就是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能力。它是人的大脑的功能,是一种心理特征。智力集中表现在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深刻程度、全面程度和正确程度上,还表现在应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速度和质量上。
智力与能力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能力是保证人们成功地进行实际活动的较稳固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如果说智力是保证人在理论认识上的一种力量,那么能力就是保证人在实践活动中取得成功的力量。发展智力,有赖于能力因素的参加;发展能力,也离不开智力因素的基础,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智商
智商,顾名思义,就是智力的商数的简称,现在大家都知道它的英文缩写为IQ,代表智力高低的一个具体数字。
智商是通过测试得出的一个关于智力的指数,换言之,就是被测试者在智力测试中所取得的一个分数。这个分数是以科学的方式量化了抽象的智力存在。
智力的研究和提高一直是科学家最感兴趣的课题,经过许多心理学家的长期努力,关于测量智力的方法已经逐步完善。它的具体计算方法为:
IQ(智商)=MA(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100
从这个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智商就是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的一个比率,乘以100是为了让智商成为一个整数。
举例说明,如果一个3岁的孩子经过智商测验,他的分数达到了4岁孩子的平均水平,那么这个3岁孩子的智商就高于同龄的孩子,是个聪明的孩子。他的智商为:4/3×100≈133。
智商为200分制,即最高的分数是200,最低的是0.90~110分者属于正常智力的范围,120~140分者为聪明人,140分以上的则是绝顶聪明的人或称天才。分数越低,表示智力越差。70分以下的为智力低下,其中50~70分者属于愚笨,25~50分者为痴呆,0~25分者为白痴。智商成长曲线
如果从人的年龄发展的角度来观察研究人类智商的发展,就会发现,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智商发展趋势。国外有人研究了智商的发展后,得出一条“智商成长理论曲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13~14岁以前,测验的绝对分数是在直线上升,表明儿童的智力水平不断发展。13~14岁后智力发展速度逐渐缓慢下来,在26岁左右停止增长。26~36岁保持平衡状态,以后有所下降。
这条曲线能够说明:幼儿时期是人类智力迅猛发展的时期。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在这个时期所做的教育和训练,对人一生的智力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影响智力的有关因素
内在因素:遗传
无数事实表明,智慧与才能虽不是完全由遗传所决定,但是与遗传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据统计,父母的智力高、孩子的智力往往也高;父母智力平常,孩子智力也一般;父母智力有缺陷,孩子有可能智力发育不全。
有人长期研究过一群智商在140分以上的孩子,发现这些孩子长大后一直保持优秀的才智。他们的子女的智商平均为128分,也远远超过一般孩子的水平。而对于智力缺陷者,他们的孩子有59%有精神缺陷或智力迟钝。
外在因素:社会环境、教育
大脑为人类智商提供了发展的可能,但这只是一种遗传潜能,即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开发就会逐渐丧失的一种能力。
1920年10月,在印度加尔各答西南方的一个小山村里,人们在狼窝里发现了两个由狼抚育过的女孩,其中大的有七岁多,被取名为卡玛拉;小的约两岁,被取名为阿玛拉。
后来她们被送到一个孤儿院去抚养。阿玛拉于第二年死去,卡玛拉则一直活到1929年。孤儿院的辛格牧师在他所写的《狼孩和野人》一书中,详细记载了这两个狼孩重新被教化为人的经过。狼孩刚被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饿了找吃的,吃饱了就睡;不吃素食而只吃肉;吃食物时不用手拿,而是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吃;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颈长嚎。
经过7年的教育,卡玛拉才掌握十几个单词,勉强地学会说几句话,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她死时估计已有17岁左右,但其智力仅相当四岁的孩子。
狼孩的故事说明:人类的知识与才能不是天赋,直立行走和言语也并非天生的本能,所有这些都必须在后天的社会实践和劳动、学习中获得。只有在适当的环境中,幼儿才能真正成长为人。没有好的环境和教育,再好的遗传基础也不行。可以设想,即使是具有特殊脑结构的“神童”,如果一出生就落入狼穴,也只能长成“狼孩”。
研究表明,人类的智商是随着大脑的活动而发展起来的。而大脑的活动是在外界各种信息刺激下进行的,外界刺激越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大脑的活动也就越加积极,注意力越容易集中指向那
些刺激物,做出应答性的反应活动。随着外界刺激信息的不断作用大脑不仅认识了更多的信息,而且各种相应能力也得到发展,智商水平不断提高。
混合因素:家族环境和家庭教育
古今中外有许多人才辈出的家族,如:音乐家巴赫家族的8代136人中,有50个男性是著名的音乐家;莫扎特和韦伯家族的几代人中都有著名的音乐家;我国南北朝时著名的科学家祖冲之的儿子祖恒之、孙子祖皓都是机械发明家,又都是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
智力的这种家族聚集性,一度被视为遗传决定智力的例证。然而,家庭也是智力发展最基本的环境因素。对于孩子来说,家庭环境的影响作用远远大于其他各种环境的影响。
家庭提供了定向教育培养的优势条件。智力的家族聚集性现象,恰恰说明了先天和后天因素对智力发展的作用。
研究表明,在父母关心孩子、耐心教育并给予必要指导的家庭里,孩子智商发展迅速,并在许多方面有良好的发展;相反,不太关心孩子,对孩子的发展放任自流的家庭,孩子智商水平偏低,许多能力发展水平低于正常同龄人。
由此可见,遗传提供了智力的基本素质,后天因素则影响其发展的可能性。在遗传的基础之上,把家庭环境和教育相结合,才能收到理想的智力开发的效果。
多元智能的八大触角
理论认为,智能是一种整合人性的操作模式,是解决问题或创造的能力。智能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每个人都有能力改进且扩展自己的智能。每个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并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组合。1983年,该理论首次提出时,有7种智能,后来在1995年又提出了第8种智能。这8种智能分别是: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智能。
1.语言智能
语言智能是指运用口语表达思想,或运用书面文字传达信息的能力。语言智能高的人喜欢玩文字游戏、阅读、讨论以及写作;在谈话时常引用他处读来的信息。在学校里,语言智能高的学生表现出对语言、历史等类课程有很大兴趣。语言智能高的人适合从事律师、演说家、编辑、作家、记者等职业。
2.逻辑数学智能
逻辑数学智能是指有效地运用数字和推理的能力。逻辑数学智能高的人喜欢提出问题并执行实验以寻求答案;喜欢寻找事物的规律及逻辑顺序;对科学的新发展有兴趣;喜欢在他人的言谈及行为中寻找逻辑缺陷;对可被测量、归类、分析的事物比较容易接受。他们在学校学习时特别喜欢数学、物理、化学、电子等科学类的课程。逻辑数学智能强的人适合从事数学家、税务人员、会计、统计学家、科学家、计算机软件研发人员等职业。
3.肢体运动智能
肢体运动智能是指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这项智能包括特殊的身体技巧,例如平衡、协调、敏捷、力量、弹性和速度以及由触觉所引起的能力。肢体运动智能高的人喜欢在户外活动,很难长时间坐着不动;喜欢惊险的娱乐活动,并且定期从事体育活动;喜欢动手建造东西;与人谈话时常用手势或其他肢体语言。肢体运作智能高的孩子总是跑跑跳跳,喜欢触摸环境中的物品,愿意做缝纫、编织、雕刻或木工等活动。肢体运作智能高的人适合从事演员、舞者、运动员、雕塑家、机械师等职业。
4.音乐智能
音乐智能是指察觉、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包括对节奏、音调、旋律或音色的敏感性。音乐智能高的人通常有很好的歌喉,能轻易辨别出音调准不准;对节奏很敏感,常常一面工作,一面唱歌或听音乐;会弹奏乐器;一首新歌只要听过几次,就可以很准确的把它唱出来。音乐智
能高的人适合从事歌手、指挥、作曲家、乐队成员、音乐评论家、调琴师等职业。
5.视觉空间智能
视觉空间智能是指准确地感觉视觉空间,并把所知觉到的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也包括将视觉和空间的想法具体地在脑中呈现出来,以及在一个空间的矩阵中很快找出方向的能力。视觉空间智能高的人对色彩的感觉很敏锐,喜欢玩拼图、走迷宫之类的视觉游戏;喜欢想象、设计及随手涂鸦;喜欢看书中的插图;在学校时,他们学几何比学代数更容易。视觉空间智能高的人适合从事向导、猎人、室内设计师、建筑师、摄影师、画家等职业。
第四篇:三岁前决定孩子一生 3.18
三岁前决定孩子一生
当前,全社会都在十分关注素质教育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在中小学和高等教育领域成为焦点,在幼儿教育领域,也广泛引起不同程度的重视。这是值得庆幸的事。可是,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生活在家庭的环境里,也就是0~3岁这个年龄段,家长应该怎样对孩子实施素质教育呢?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孩子很多行为是在三岁前决定的,重点在于您有没有给孩子充分的学习发展机会、给予足够的爱。
观察孩子是第一步
您有一颗细腻的心观察孩子,这就是正确的第一步。父母的想法和孩子有差别,所以我们要一步一步地去试探孩子。在情绪教育方面,了解孩子的个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的情绪管理不是去学很多理论,而是在对待孩子的过程中,去了解孩子、爱这个孩子。
爱是一种学习过程,在生活片断中,了解孩子的需求,而不是给他伤害。孩子的成长速度很快,要时时注意他的变化,父母要能有足够的智能去了解孩子是否正常,不要只是给予斥责与处罚,要知道那是因为你不了解他,结果反而给予斥责与处罚,要知道那是因为你不了解他,结果反而给了他伤害;孩子是用感觉学习,所以父母要营造情境去学习如何爱人,让孩子去表达要与不要。
如果只是“教”与“给”是不够的,要与孩子互动学习才知道如何适当地给予。世上有许多成功的人,就是因为他对自己充满自信,而犯罪青少年多半没有自信,就是因为父母常跟他们说什么不行、不能要,所以给孩子充分的需要与满足,这样孩子成功的机会就会多很多。三岁前的教育是重要的,但父母也不用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不妨试着轻松看待,以分享的心来感受孩子成长的喜悦。
亲子互动影响未来发展
其实父母不难发现,孩子哭闹不见得就是要人抱,而是希望知道父母就在身边,所以到底要不要抱不是问题,而是了解他要什么,有的父母干脆就以塞奶嘴解决,但这样的教育方式对吗?零岁教育所以重要,就是因为父母的行为会影响孩子,亲子之间如何互动,对他未来的情绪将有极大的影响。
在零岁之前就做好孩子的人格发展,必须是父母懂得如何用对心、使对力,如此可以使你将来在教育孩子时更加省力。例如我要在上班前叫孩子起来吃奶,但孩子睡得很沉,被吵醒一定会很不愉快,所以我就想如何使他快乐地起床,经过我的观察发现,父母当时的情绪如果是急切的、有压迫性的,孩子也会感到不安,所以我决定在他一睁眼时,就让他看到我的笑脸,我会抱着他去玩玩偶,抓他的手让他去拍一拍,跟他说话,使他了解这个仪式表示要起床了,要知道跟人家问好。所以营造好的起床气氛很重要。另外,挑选保姆也是重要的,要了解保姆会不会笑,是不是愁眉苦脸,这样才不会将负面情绪带给孩子。
传播快乐情绪
大人的笑容对孩子是一个最好的示范作用,您的管教态度也关系到他的顺从与否,例如孩子讨厌洗脸,父母就要懂得先把好的情绪带给他,你可以边洗自己的脸边哼着歌,让孩子觉得洗脸是件愉快的事,之后问他要不要洗,让他产生期待的心理,进而喜欢这件事。这个过程好像在玩,但也做到了常规该做的事,所以管教孩子不一定要一板一眼,父母不妨学些卡通的话与幻想,让孩子感染到您快乐的情绪。
当父母觉得做这件事是快乐时,您的孩子必然也会快乐;如果您觉得不快乐,孩子也会觉得不快乐,这就是没有用对心、使对力。孩子在快乐的经验中可以奠定良好的情绪及性格的基础,并且得成功的快乐。
父母应专注与用心
专注与用心是最好的教养方法。还有我的孩子不到一岁就不用尿布,前提是要训练他大
小便,但我又担心强迫他,所以我就问她如何训练。原来是保姆每次带他去厕所,都会在一旁放水,而且每天固定时间坐在马桶上,使他培养便意,久而久之他就知道何时会解出来,或者是放水龙头时,他就会有尿意,而且每次上完,保姆就教他拉水,并学开灯、开门,让孩子感觉是在玩。切记在他学习的过程中,千万不要责骂他,而是让他从愉快中学会上厕所。由此可知,方法很重要,要专注与用心。
孩子在每个成长期都有敏感期的,比如我家的宝宝对座位摆放的位置特别敏感,我们吃饭的座位是固定的,吃饭的时候必须自己坐自己的位置,不可以换位置坐,如果有哪个人换了位置,她就会大吵的,就指着椅子告诉那个人,那个位置是爸爸的,妈妈的或者是姥姥的,老爷的,直到你坐回原来的位置为止。我们一开始就不明白怎么回事情,现在明白了这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也是因为有规律性的活动被打乱了,孩子的情绪发生变化。有的大人会觉得孩子不懂事情,太任性就会惩罚孩子,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纠正孩子的缺点,其实是因为大人
不了解孩子的特性所造成的,这些现象随着孩子的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就会自然消失的,家长没有必要过于操心的。我们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和爱,终于有一天她会成为一个懂事,明理的人。孩子在自由中创造天才,当一个孩子对某种事物表现特别有兴趣的时候,正是他在内心创作自我。开发自己智力的时候,孩子靠着自己的努力,来让生命提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所以,当他们对周围的一切权利搜寻,尝试触摸之际,这是一个神奇和重要的时刻。在许多父母看来,孩子缺乏能力,让孩子自己主动做事情是不可思议的,而且是设分可笑的。下面的事情大家已经习以为常,当一个幼儿正在自己做自己的事儿,比如孩子用勺子吃饭时,我们就自觉或不自觉地去喂孩;当他自己在努力口衣服扣子的时候,我们不耐烦地帮他扣上。总之,孩子的每一行为都有人替他做。其实这样的好心,无意间阻碍了孩子自我的锻炼和成长。相反,如果人们在代替孩子事情的时候,孩子若有所妨碍或者抵制的时候,我们便会十分严厉地加以制止。假如有人妨碍我们的权限之内的事情,我们会非常敏感和厌烦,甚至会忽而的那是一种冒犯,可有谁曾想过,其实孩子幼小的心灵也是这样想的,只是她无法表达出来而已。每个孩子生下来就是天才。所谓的天才,就是在成长的关键时期,人格上发展完善的人。
第五篇:学前教育 父母必看 三岁决定孩子一生专题
三岁决定孩的一生
领袖不是天生的1.孩子乱仍玩具不能批评`怒斥`会冷却孩子的好奇心的,扑灭孩子的求知欲。------------买一些拆卸的玩具。
2.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每当取得一个小小的进步要给予鼓励。如说:做的真好等等。
3.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并仔细说出优点是什么。
4.语言能力----演讲能力是成名的快捷方式。教他学会学着大人讲故事。大人讲一次然后叫他学着再讲一次。
5.训练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马克思从不干涉孩子的活动,也不使用父亲的权威。如果他想让孩子做什么事,也只是诚恳地提出希望,而不想让孩子做什么事,也总是耐心的规劝,从不发号施令。
6.称赞表扬孩子要及时:
赏识孩子,不仅仅表现在吝惜地把自己的赞扬送给孩子,更要在第一时间把这种赞扬和肯定传递给孩子,从而满怀自信地面对学习和生活。
当孩子展示自己的成果时,要停下手中的事,给孩子赞扬,如:“让我看看,恩,确实有进步。”
7.在自由中创造天才。
当一个画家,在某一时刻正准备创造一幅伟大的作品时,一个粗暴的人破门而入,并大声叫喊,“不要在画了,出去跟我吃饭,那位画家只能气愤的地回应:“你的行为真是太恶劣了!你一声吼,让我所有的灵感都泡汤,这世间也许会因此少了一幅,绝美的艺术品!”
8.帮孩子走出恐惧,-------不要在夜晚吓唬孩子,说:“老鼠来了。一些吓唬孩子的话。
9.铅笔,蜡笔越使用的早越好,不要怕他在墙上乱画,墙脏了可以刷涂料,孩子的这一阶段的热忱被压仰了,以后无法弥补。
10.没有被先上,这没关系,你已经做出了努力,很令人满意。
11.体会成功可增强自信心。越是在某一方面有成就,他就越来越多的得到成就。
12.儿童的尊严是人类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是保护儿童的潜在力量,孩子的心灵是非常脆弱而敏锐的,年龄越小的孩子,心灵不懂设防,越容易手到伤害。--------千万不要任意去批评和指责孩子,尤其是当着别人的面,哪怕这个人也是家庭中的成员也是绝对不行的。被刺伤的孩子很容易产生
自卑,退缩,紧张,甚至憎恨,敌对的情绪。
平时应多关心孩子内心的冷暖,多拥抱他,多给他一些微笑和鼓励的眼神,多给他一些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