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度中国儿童阅读调查报告发布 (推荐)
2011年度中国儿童阅读调查报告发布■为全面反映中国城乡儿童阅读现状,了解其动态需求及阅读趋势,2月1日至3月30日,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低幼读物出版中心依托旗下三刊一报(《幼儿画报》、《婴儿画报》、《嘟嘟熊画报》和《中国儿童画报》),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发放80多万份问卷进行阅读调查,2011年度中国儿童阅读调查报告发布。目前,回收问卷近1万份,有效问卷8210份,通过量化对比和年度环比,可发现儿童阅读的恒向需求和新需求的规律。■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在网络上阅读专业文章和小说的比例约在10%以下,阅读新闻和娱乐性的内容所占比例最大,可见,网络阅读替代不了传统阅读。一个社会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看阅读能植根多深;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其中,儿童阅读更是国民阅读之基石。阅读也是出版业生产、流通环节相对的终点和归宿。儿童阅读:购买力上升首先,家庭购书已经成为儿童阅读的主要来源。调查显示,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儿童图书市场的繁荣,95%的家庭在孩子读书来源方面选择家庭购书;其次是从公共图书馆和学校图书馆借阅,各占2%;极少数家庭还保留着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传统,就是同学朋友之间相互借阅,仅占比1%。其次,大部分家庭为儿童购书的数量大,藏书多。调查显示,中国的家长已经开始普遍关注孩子的阅读问题,51%的家庭儿童藏书特别丰富,有60本以上;44%的家庭儿童藏书比较多,有20到40本;只有5%的家庭拥有很少的儿童书,只有几本。第三,越来越多的家庭为孩子开辟了专门的藏书空间。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和中国家庭民主意识的增强,儿童在家庭中的权利和地位也相应地得到提高。调查中发现,47%的家庭有专门存放儿童书刊的小书角;26%的家庭有为孩子准备的专用小书架;21%的家庭在成人书架上留出了儿童书刊专用层。有两个纵向的数据可以进一步说明,儿童的家庭阅读越来越受到2000后家庭的重视。2007年、2011年,调查问卷设置了两道一样的题目,一道是“您家里有专门为孩子准备的小书架吗?”另一道是“您孩子书刊的总量情况如何?”结果显示,2007年,家庭里有孩子专用小书架的比例为14%,时隔四年,2011年这个数字已经跃升为26%;2007年,孩子的书刊总量在20本以下的家庭占了16%,而2011年这个数字已经只有5%了。家长与儿童的选择分歧本次调查设置了三个连环问题:1.在您孩子的书刊中数量最多的是哪几个品种?2.孩子最喜欢的是哪几个品种:3.您最愿意给孩子买的是哪几个品种:第一个柱状图显示:童话故事、图画书、益智游戏这三个品种的总量名列前三。而这三个品种在后两个柱状图中,也都排在了前5名。也就是说,童话故事、图画书、益智游戏可以说是家长叫好、孩子叫座、市场向好的黄金品类。手工类、认知类也争议不大,基本属于家长和孩子共同喜爱的品种。本应备受重视的科普类处境比较尴尬,在三个柱状图中分别只排到第六、七、五名。而艺术类和传统文化类在三个榜单中,均居于末尾。究其原因,一是这两类图书本身的出版总量有限;另外,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社会对艺术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不足。但儿童和家长在对儿童书刊内容的选择上还是体现出了明显的矛盾和分歧。除了前三类儿童和家长都最喜欢的图书(我们暂且把这三类称为第一梯队的图书)外,儿童和家长对其次喜欢的图书(第二梯队图书)存在较大分歧。调查显示,第二梯队的图书中,儿童的选择依次是手工类、卡通动漫类和认知类;而家长的选择依次是认知类、科普百科类和励志成长类。可见,遵循快乐本能的儿童和追求实用主义的家长在内容选择上存在明显的矛盾。而从家庭购书的内容看,家长普遍能较好地调和与孩子在购书内容方面的矛盾,达到双方相对满意的统一。数据显示,在第一梯队的图书中,儿童最喜欢的首先是童话故事,其次是图画书,再次是益智游戏;而家长最愿意给孩子买的首先是益智游戏,其次是童话故事,再次是图画书。在家庭购书中,家长充分尊重了孩子对第一梯队的愿望,数量最多的前三类分别是童话故事、图画书和益智游戏。但对于第二梯队的图书,家长在坚持自己主导方向的同时,能兼顾孩子的兴趣,作出相应的让步,最终达到双方相对认可的结果。调查显示,家庭购书第二梯队图书的排名依次是认知类、手工类和科普百科类。家长和孩子的购书动机差异通过两组柱状图的对比发现,卡通/动漫类、成长/励志类、少儿英语类、入学准备类,这四个品种的图书在家长和孩子的喜爱程度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尤以卡通/动漫类最为纠结。如图所示,它在孩子最喜欢的品种中名列第五,而在家长最愿意给孩子买的品种中却列在了倒数第二。其实,这四类图书,正好集中反映了家长和孩子购书动机的差异。调查显示,家长为孩子买书、读书的动机,从高到低依次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从书中学到更多知识”、“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帮助孩子认识更多汉字”、“让孩子获得放松”,调查报告《2011年度中国儿童阅读调查报告发布》。而在家长眼里,孩子本人买书、看书的首要动机却是“获得放松”,然后按照从高到底依次是“从书中学到更多知识”、“培养阅读兴趣”、“培养审美情趣”、“认识更多汉字”。不难发现,家长青睐成长/励志类、少儿英语类、入学准备类,折射的是家长的功利追求--希望读书能促进孩子快快成长;而孩子本身对卡通/动漫类的偏好,恰好是孩子希望通过看书获得放松这一首要动机的直观表现。孩子书刊谁挑选相关调查题一:孩子的书刊大部分是谁挑选的?由家长给孩子挑选、家长和孩子一起挑选的比例同为46%;孩子自己挑选的比例仅为6%。也就是说,高达92%的家长在孩子买书时都不会意见缺席。相关调查题二:孩子的书刊,您或家里其他大人看过吗?大部分都看过的占到92%之多。假如把以上饼状图的圆心比作孩子精神领地的话,家长几乎形成了围拢之势。相关调查题三:当您否定孩子自己选择的图书时,通常是出于什么原因?结果,“内容过分迎合孩子、不能引领孩子成长”首当其冲,成为第一大否决原因。而因为图书价格太高而否决孩子选择的比例仅为10%。家长选择童书所关注的因素相对图书的装帧、价格、作者知名度等因素,家长更关注儿童书的内容。调查显示,大部分家长在选择儿童书时,最关注的因素是图书的内容,其次才是图书的价格、出版社的品牌度以及图书的装帧等其他因素。在对平装书和精装书的态度方面,83%的家长更愿意买经济实惠的平装书;只有13%的家长更愿意买精装书。而70%的家长表示对于儿童书是国外引进的或是国内原创的都无所谓,内容适合是最重要的。本次调查设置了这样一道题:您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孩子自己买书?(可多选)结果显示,孩子自己的喜好位列第一,动画片影响位列第二,同龄孩子都在看位列第三,其次是老师推荐、家长推荐;而专家推荐、店员推荐、网络炒作对孩子的影响很微小。另一道题:您(家长)信任谁推荐的书刊?(可多选)结果显示:家长最信任幼儿园或学校老师的推荐,其次是亲戚朋友、专家。数据表明,大部分家长购买儿童书的目的是希望孩子通过家庭阅读培养阅读兴趣、从书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认识更多的汉字,从而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甚至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因此,家长最信任幼儿园或学校老师推荐的儿童书,其次是信任亲戚朋友和专家推荐的图书,再次是一些阅读推广活动的宣传和孩子自己的意愿。由此可见,在孩子读书这件事情上,不仅是家长,还有学校和幼儿园、大众媒体、专家、出版社,都应该积极充当孩子精神领地的守门员。家长不知如何选择合适童书调查显示,有将近一半的家长不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儿童书。当前,很多家长在孩子的阅读方面都遇到困扰,其中35%的家长不知道如何选择好的读物,14%的家长找不到合适的书刊,11%的家长苦恼于孩子没有阅读兴趣或者没有阅读时间。二是中国的家长普遍缺乏亲子阅读意识。调查中,46%的家长表示从没带孩子参加过亲子阅读和推广活动;31%的家长甚至从没听说过这样的活动;只有5%的家长参加过多次此类活动。当被问及妨碍亲子阅读的原因时,67%的家长以工作太忙为由;9%的家长提出孩子太忙,没有时间进行家庭阅读;家长不喜欢读和孩子不喜欢读的各占3%和8%。父母首选的阅读形式本次调查中,父母认可了0~10岁阅读对象以视觉(图书)为主,其他形式为辅的多样性。有30.42%的家长认为视觉是重要的阅读途径,然后依次是听觉(27.15%)、口语(26.33%)。16.92%的0~3岁的家长选择了触觉,相比其他年龄段,触觉对0~3岁孩子的阅读有更重要的意义。这与0~3岁孩子的认知特点有关,他们认识事物常常通过用手摸、嘴啃的方式,因此,在为0~3岁孩子提供阅读内容时,应更加注重材质的触感,及材料的环保性。在阅读形式上,父母首选的阅读形式是书(35.79%),其次是杂志(17.62%),然后是动画片(15.50%)。然而,动画片以“35.45%”的比例成为孩子们喜欢的阅读形式之首,而父母首选的书以“18.79%”位居第二。“电脑”一项位于第三,“杂志”位于五。传统的一些方式,比如电台播音、故事磁带,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远远被抛在了后面。值得注意的是,时下很火的电子书阅读,手机阅读不被父母、孩子青睐。大多数父母对电子阅读方式抱有一定的保留态度,认为电子书和手机存在辐射,对于孩子来说有一定程度的危害。但0~3岁年龄段的孩子选择这种形式的比例高于其他年龄段,也许是因为此年龄段的孩子会把手机做为玩具的缘故。通过什么渠道购买根据调查结果,家长最普遍购买的是实体书,最喜欢“直接去书店购买”,其次是通过网络购买,而通过网络、手机下载电子书的家长非常少。说明家长们还是倾向于传统纸媒,这也许出于保护孩子的视力的目的。如果从电视、网络等途径知道了好的内容,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家长会去购买相应的图书;在通过各种途径阅读电子书后,也有将近一半的家长会购买相应的纸质图书。这说明家长虽然不赞同孩子通过电子方式阅读图书,但电视、网络却是家长获得书刊信息的重要渠道。对书刊中阅读指导的期待在家里,陪孩子进行亲子阅读的人通常是母亲,其次是父亲。祖辈等陪孩子进行亲子阅读的比例较低,而“保姆”则几乎可忽略不计。调查数据显示,“和孩子并排坐着共读一本书”是家长最常采用的阅读姿势。在0~3岁这个年龄段,父母选择“和孩子并排坐着共读一本书”(38.59%)的比例也高于“抱在怀里读”(36.66%)。父母大多已经意识到阅读对孩子的影响,但没有注意到阅读对“亲子关系”的影响,读书需要“正襟危坐”的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父母并不认可阅读需要有辅助手段,不需要阅读游戏化,认为游戏化的结果会使阅读流于表面。对于越低龄的孩子,家长采用辅助手段的比例偏高,“边游戏边讲故事”是0~3岁孩子的家长最常采用的辅助手段。这说明家长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能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孩子的认知水平。如果孩子已有一定的认字量,在各年龄段,绝大多数家长在阅读过程中都会引导孩子读出认识的字。这反映了家长们对孩子的识字问题有较高的重视度。对书刊中阅读指导的调查,只有不到1%的家长认为阅读指导没有必要。对希望提供的阅读指导内容,排名第一的是“延伸知识”,后面依次为“相关游戏”、“阅读方式”和“故事梗概”的顺序。79.07%的孩子每天都会提出阅读要求学前心理研究表明,3~8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从8210份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结果来看,79.07%的孩子每天都会提出一些阅读要求。这说明大部分的孩子是具有阅读需求的。在0~3岁的孩子中,82.18%每天都有阅读需求;4~6岁的孩子中,78.35%每天有阅读需求;7~10岁的孩子中,69.82%每天有阅读需求。通过这个百分比,我们可以发现,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我要读”的阅读愿望在逐步下降。或许,很多人会说,孩子接触的世界越来越广,受到的诱惑越来越多,越来越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但是,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究其主要原因,还在于父母。首先,父母没有保护好孩子“我要读”的阅读欲望。其次,父母对孩子的阅读没有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再次,父母刻意追求一些所谓阅读能力的外在表现,压抑了孩子的阅读需求,把孩子的“我要读”变成了“要我读”。调查发现,父母在接受到孩子提出的阅读需求的信号时,69.51%的家长会马上回应,放下手头
第二篇:2015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发布
2015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发布
2015年6月10日,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发布《2015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报告对1952-2014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高考状元展开追踪调查统计分析,这是艾瑞深研究院连续第9年独家发布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恢复高考38年来,全国高考状元最钟情中国六星级大学,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雄居2015中国高考状元最青睐大学排行榜冠亚军,包揽全国8成省级高考状元,中国科学院大学未能实现状元零突破;香港高校退出省级高考状元争夺,转战二线争夺地市级状元。选择专业方面,高考状元并未“超凡脱俗”,首选最赚钱热门专业,工商管理、经济学和电子信息位列三甲,冷门艰苦、低薪专业鲜有状元问津。调查发现,昔日高考状元毕业后多从事高薪职业,大多跻身白领或金领阶层;专业技术领域状元职业成就颇高,行业顶尖人才和领军人物偏少,高考状元成才率低于社会预期。最新发布2015中国最值得高考状元报考的大学和专业排行榜,全国55所中国一流大学和328个中国顶尖专业上榜。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和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培养的高考状元人数最多,堪称“中国高考状元摇篮”;上海中学毕伟玉培养5名高考状元,堪称“中国最牛高考状元导师”。首发中国高考状元城市排行榜,除直辖市外,广州、银川、西安、乌鲁木齐等城市最盛产高考状元。最新中国高考状元姓名排行榜,“王”姓和“晓”字夺冠;值得关注的是,2000年以来,全国高考状元“阴盛阳衰”态势持续增强,男状元比例再创7年新低,男性在高考中的传统优势和竞争力逐渐丧失,女性在全国高考中优势地位更加突出。专家指出,现行高考模式“偏爱”女性,“拯救男状元”刻不容缓,实现高考的性别平等竞争。最新发布2015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调查追踪到状元高达3000多人调查发现,高考状元作为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高考第一名,其社会影响力、关注度和号召力无与伦比。凡是事关高考状元的求学生涯和职业发展的话题,必定成为每年高考季节社会各界关注的最热门的焦点话题。艾瑞深研究院总负责人赵德国指出,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5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共追踪到1952-2014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的高考原始分状元(裸分状元)、加分状元和复读状元高达3000多人,并依据最新调查结果发布2015中国高考状元最青睐大学排行榜、2015中国高考状元最青睐专业排行榜、2015中国顶尖中学排行榜、2015中国高考状元城市排行榜和2015中国高考状元导师排行榜等榜单,并发布2015中国最值得状元报考的大学排行榜和2015中国最值得状元报考的专业排行榜,为2015年全国各地的优秀高考考生挑大学、选专业和制定职业规划提供权威报考指南。恢复高考38年来,北京大学最受高考状元青睐,国科大未能实现状元“零突破”中国两岸四地哪些大学最受高考状元青睐?报告显示,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最新调查的1977-2014年中国各地区省级高考状元中,北京大学最受全国高考状元青睐,就读状元有784人,雄居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5中国高考状元最青睐大学排行榜50强榜首,连续9年蝉联全国冠军;清华大学屈居第2,有618人;两校共录取了1400多高考状元,占总数的80.62%,两校拥有两岸四地其它名牌大学望尘莫及的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是中国最受高考状元青睐的中国六星级大学(中国顶尖大学)。复旦大学有55人,位居第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53人,列第4;香港大学有48人,居第5;中国人民大学有30人,名列第6;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有25人,居第7;香港中文大学有14人,居第8;中山大学有11人,列第9;香港科技大学和南京大学各有10人,并列第10。能否赢得全国高考状元青睐已成中国名牌大学的重要标志,反映了一所大学的社会声誉和核心竞争力。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38年来,代表中国两岸四地高等教育最高水平的中国六星级大学最受全国高考状元青睐,9成状元选择就读北大清华港大等中国六星级大学;上榜的中国五星级大学数量高达19所。中国大学排行榜第1人、艾瑞深研究院名誉院长蒋国华教授指出,令人遗憾的是,享有中国科学技术最高学府美誉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在2014年全国首次本科生招生中,未能实现高考状元的零突破,这与国科大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不相符,需要大力借鉴学习北大清华的高考招生宣传策略,强化面向优质考生的招生推广工作。香港高校退出中国省级高考状元争夺,退守二线阵地争夺地市级状元调查发现,2005-2014年的十年间,香港大学等港校对全国“省级状元”的吸引力持续下降,录取省级状元人数逐年下降,2014年港校仅录取2名省级状元,沦为中国名牌大学省级高考状元争夺战中的配角,退守二线阵地争夺地市级状元,录取的高分考生大多地级城市的“市状元”,可以说港校基本上已经退出中国大陆高考最优秀生源的争夺,值得香港高校集体反思。艾瑞深研究院名誉院长蒋国华教授指出,近年来全国省级高考状元集体抛弃港校,纷纷回归选择就读内地名牌大学,2013年港校录取的4名省级状元中,辽宁文科状元刘丁宁从港大退学复读,2014年再次赢得省高考状元考入北京大学。艾瑞深研究院名誉院长蒋国华教授指出,港校对内地省级状元吸引力下降的原因很容易理解,随着大陆经济、社会、科技和教育的飞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北大清华等名校作为中国最顶尖的高等学府,其世界影响力、国际化程度已经超过港台高校;加之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大批政商学届杰出校友,在全球各个领域享有极高威望的影响力,是中国社会各界最为认可的顶尖大学,也是世界各国政府首脑和国家元首最青睐的中国顶尖大学。今天北大、清华的发展平台远超香港高校,选择在北大清华等内地名校就读,将来的职业发展前景更好、发展空间更大。2015中国高考状元最青睐大学排行榜20强名次学校名称所在地区类型状元人数2015综合排名全国排名星级排名办学层次1北京大学北京综合78416星级中国顶尖大学2清华大学北京理工61826星级中国顶尖大学3复旦大学上海综合5535星级中国一流大学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理工5396星级中国顶尖大学5香港大学香港综合48-6星级中国顶尖大学6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综合3056星级中国顶尖大学7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财经25874星级中国高水平大学8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综合14-6星级中国顶尖大学9中山大学广东综合11145星级中国一流大学10南京大学江苏综合1085星级中国一流大学10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10-6星级中国顶尖大学12武汉大学湖北综合945星级中国一流大学12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综合975星级中国一流大学14南开大学天津综合8135星级中国一流大学15浙江大学浙江综合565星级中国一流大学16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综合3175星级中国一流大学16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医药3385星级中国一流大学16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3-5星级中国一流大学16外交学院北京语言3-5星级中国一流大学16中国传媒大学北京语言3-5星级中国一流大学
第三篇:2017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报告发布
2017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报告发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京发布《XX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称,我国人群吸烟率与5年前相比没有显著变化,为%。由于人口总数增长,根据当前吸烟率推算,中国现在的吸烟人数比5年前增长1500万,已高达亿。吸烟者每天平均吸烟支,与5年前相比,增加了1支。
XX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是针对15岁及以上中国城乡常住居民开展的一项入户调查,旨在准确了解中国烟草流行状况、估测烟草使用对公共卫生及经济的影响、评估控烟政策的有效性。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烟草使用、戒烟、二手烟暴露、烟草经济、媒体传播及人们对烟草使用的知识与态度等。前次调查发生在XX年。
报告称,与5年前相比,公众对吸烟危害的认识没有提高。同时,烟草广告和促销仍广泛存在,烟草零售点成为重灾区。另外,卷烟平均价格有所上升,但相对于居民的购买力,烟草反而变得更加便宜。
不过,也有一些可喜的变化。报告称,二手烟暴露情况有所改善,特别是学校、卫生计生机构和政府大楼。与XX年相比,在室内工作场所、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居民家中的二手烟暴露率均有所下降。/ 1
第四篇:中国儿童阅读调查报告
中国儿童阅读调查报告
2013年04月20日16:54
原标题 [中国儿童阅读调查报告] ■为全面反映中国城乡儿童阅读现状,了解其动态需求及阅读趋势,2月1日至3月30日,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低幼读物出版中心依托旗下三刊一报(《幼儿画报》、《婴儿画报》、《嘟嘟熊画报》和《中国儿童画报》),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发放80多万份问卷进行阅读调查。目前,回收问卷近1万份,有效问卷8210份,通过量化对比和环比,可发现儿童阅读的恒向需求和新需求的规律。
■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在网络上阅读专业文章和小说的比例约在10%以下,阅读新闻和娱乐性的内容所占比例最大,可见,网络阅读替代不了传统阅读。一个社会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看阅读能植根多深;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其中,儿童阅读更是国民阅读之基石。阅读也是出版业生产、流通环节相对的终点和归宿。儿童阅读:购买力上升
首先,家庭购书已经成为儿童阅读的主要来源。调查显示,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儿童图书市场的繁荣,95%的家庭在孩子读书来源方面选择家庭购书;其次是从公共图书馆和学校图书馆借阅,各占2%;极少数家庭还保留着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传统,就是同学朋友之间相互借阅,仅占比1%。
其次,大部分家庭为儿童购书的数量大,藏书多。调查显示,中国的家长已经开始普遍关注孩子的阅读问题,51%的家庭儿童藏书特别丰富,有60本以上;44%的家庭儿童藏书比较多,有20到40本;只有5%的家庭拥有很少的儿童书,只有几本。
第三,越来越多的家庭为孩子开辟了专门的藏书空间。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和中国家庭民主意识的增强,儿童在家庭中的权利和地位也相应地得到提高。调查中发现,47%的家庭有专门存放儿童书刊的小书角;26%的家庭有为孩子准备的专用小书架;21%的家庭在成人书架上留出了儿童书刊专用层。
有两个纵向的数据可以进一步说明,儿童的家庭阅读越来越受到2000后家庭的重视。2007年、2011年,调查问卷设置了两道一样的题目,一道是“您家里有专门为孩子准备的小书架吗?”另一道是“您孩子书刊的总量情况如何?”
结果显示,2007年,家庭里有孩子专用小书架的比例为14%,时隔四年,2011年这个数字已经跃升为26%;2007年,孩子的书刊总量在20本以下的家庭占了16%,而2011年这个数字已经只有5%了。
家长与儿童的选择分歧
本次调查设置了三个连环问题:
1.在您孩子的书刊中数量最多的是哪几个品种?
2.孩子最喜欢的是哪几个品种:
3.您最愿意给孩子买的是哪几个品种:
第一个柱状图显示:童话故事、图画书、益智游戏这三个品种的总量名列前三。而这三个品种在后两个柱状图中,也都排在了前5名。也就是说,童话故事、图画书、益智游戏可以说是家长叫好、孩子叫座、市场向好的黄金品类。手工类、认知类也争议不大,基本属于家长和孩子共同喜爱的品种。本应备受重视的科普类处境比较尴尬,在三个柱状图中分别只排到第六、七、五名。而艺术类和传统文化类在三个榜单中,均居于末尾。究其原因,一是这两类图书本身的出版总量有限;另外,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社会对艺术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不足。
但儿童和家长在对儿童书刊内容的选择上还是体现出了明显的矛盾和分歧。除了前三类儿童和家长都最喜欢的图书(我们暂且把这三类称为第一梯队的图书)外,儿童和家长对其次喜欢的图书(第二梯队图书)存在较大分歧。调查显示,第二梯队的图书中,儿童的选择依次是手工类、卡通动漫类和认知类;而家长的选择依次是认知类、科普百科类和励志成长类。可见,遵循快乐本能的儿童和追求实用主义的家长在内容选择上存在明显的矛盾。而从家庭购书的内容看,家长普遍能较好地调和与孩子在购书内容方面的矛盾,达到双方相对满意的统一。数据显示,在第一梯队的图书中,儿童最喜欢的首先是童话故事,其次是图画书,再次是益智游戏;而家长最愿意给孩子买的首先是益智游戏,其次是童话故事,再次是图画书。在家庭购书中,家长充分尊重了孩子对第一梯队的愿望,数量最多的前三类分别是童话故事、图画书和益智游戏。但对于第二梯队的图书,家长在坚持自己主导方向的同时,能兼顾孩子的兴趣,作出相应的让步,最终达到双方相对认可的结果。调查显示,家庭购书第二梯队图书的排名依次是认知类、手工类和科普百科类。
家长和孩子的购书动机差异
通过两组柱状图的对比发现,卡通/动漫类、成长/励志类、少儿英语类、入学准备类,这四个品种的图书在家长和孩子的喜爱程度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尤以卡通/动漫类最为纠结。如图所示,它在孩子最喜欢的品种中名列第五,而在家长最愿意给孩子买的品种中却列在了倒数第二。
其实,这四类图书,正好集中反映了家长和孩子购书动机的差异。调查显示,家长为孩子买书、读书的动机,从高到低依次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从书中学到更多知识”、“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帮助孩子认识更多汉字”、“让孩子获得放松”。而在家长眼里,孩子本人买书、看书的首要动机却是“获得放松”,然后按照从高到底依次是“从书中学到更多知识”、“培养阅读兴趣”、“培养审美情趣”、“认识更多汉字”。不难发现,家长青睐成长/励志类、少儿英语类、入学准备类,折射的是家长的功利追求——希望读书能促进孩子快快成长;而孩子本身对卡通/动漫类的偏好,恰好是孩子希望通过看书获得放松这一首要动机的直观表现。
孩子书刊谁挑选
相关调查题一:孩子的书刊大部分是谁挑选的?
由家长给孩子挑选、家长和孩子一起挑选的比例同为46%;孩子自己挑选的比例仅为6%。也就是说,高达92%的家长在孩子买书时都不会意见缺席。
相关调查题二:孩子的书刊,您或家里其他大人看过吗?
大部分都看过的占到92%之多。假如把以上饼状图的圆心比作孩子精神领地的话,家长几乎形成了围拢之势。
相关调查题三:当您否定孩子自己选择的图书时,通常是出于什么原因?
结果,“内容过分迎合孩子、不能引领孩子成长”首当其冲,成为第一大否决原因。而因为图书价格太高而否决孩子选择的比例仅为10%。
家长选择童书所关注的因素
相对图书的装帧、价格、作者知名度等因素,家长更关注儿童书的内容。调查显示,大部分家长在选择儿童书时,最关注的因素是图书的内容,其次才是图书的价格、出版社的品牌度以及图书的装帧等其他因素。
在对平装书和精装书的态度方面,83%的家长更愿意买经济实惠的平装书;只有13%的家长更愿意买精装书。而70%的家长表示对于儿童书是国外引进的或是国内原创的都无所谓,内容适合是最重要的。
本次调查设置了这样一道题:您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孩子自己买书?(可多选)结果显示,孩子自己的喜好位列第一,动画片影响位列第二,同龄孩子都在看位列第三,其次是老师推荐、家长推荐;而专家推荐、店员推荐、网络炒作对孩子的影响很微小。
另一道题:您(家长)信任谁推荐的书刊?(可多选)结果显示:家长最信任幼儿园或学校老师的推荐,其次是亲戚朋友、专家。
数据表明,大部分家长购买儿童书的目的是希望孩子通过家庭阅读培养阅读兴趣、从书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认识更多的汉字,从而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甚至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因此,家长最信任幼儿园或学校老师推荐的儿童书,其次是信任亲戚朋友和专家推荐的图书,再次是一些阅读推广活动的宣传和孩子自己的意愿。
由此可见,在孩子读书这件事情上,不仅是家长,还有学校和幼儿园、大众媒体、专家、出版社,都应该积极充当孩子精神领地的守门员。
家长不知如何选择合适童书
调查显示,有将近一半的家长不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儿童书。当前,很多家长在孩子的阅读方面都遇到困扰,其中35%的家长不知道如何选择好的读物,14%的家长找不到合适的书刊,11%的家长苦恼于孩子没有阅读兴趣或者没有阅读时间。
二是中国的家长普遍缺乏亲子阅读意识。调查中,46%的家长表示从没带孩子参加过亲子阅读和推广活动;31%的家长甚至从没听说过这样的活动;只有5%的家长参加过多次此类活动。当被问及妨碍亲子阅读的原因时,67%的家长以工作太忙为由;9%的家长提出孩子太忙,没有时间进行家庭阅读;家长不喜欢读和孩子不喜欢读的各占3%和8%。
父母首选的阅读形式
本次调查中,父母认可了0~10岁阅读对象以视觉(图书)为主,其他形式为辅的多样性。有30.42%的家长认为视觉是重要的阅读途径,然后依次是听觉(27.15%)、口语(26.33%)。16.92%的0~3岁的家长选择了触觉,相比其他年龄段,触觉对0~3岁孩子的阅读有更重要的意义。这与0~3岁孩子的认知特点有关,他们认识事物常常通过用手摸、嘴啃的方式,因此,在为0~3岁孩子提供阅读内容时,应更加注重材质的触感,及材料的环保性。
在阅读形式上,父母首选的阅读形式是书(35.79%),其次是杂志(17.62%),然后是动画片(15.50%)。然而,动画片以“35.45%”的比例成为孩子们喜欢的阅读形式之首,而父母首选的书以“18.79%”位居第二。“电脑”一项位于第三,“杂志”位于五。传统的一些方式,比如电台播音、故事磁带,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远远被抛在了后面。
值得注意的是,时下很火的电子书阅读,手机阅读不被父母、孩子青睐。大多数父母对电子阅读方式抱有一定的保留态度,认为电子书和手机存在辐射,对于孩子来说有一定程度的危害。但0~3岁年龄段的孩子选择这种形式的比例高于其他年龄段,也许是因为此年龄段的孩子会把手机做为玩具的缘故。
通过什么渠道购买
根据调查结果,家长最普遍购买的是实体书,最喜欢“直接去书店购买”,其次是通过网络购买,而通过网络、手机下载电子书的家长非常少。说明家长们还是倾向于传统纸媒,这也许出于保护孩子的视力的目的。
如果从电视、网络等途径知道了好的内容,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家长会去购买相应的图书;在通过各种途径阅读电子书后,也有将近一半的家长会购买相应的纸质图书。这说明家长虽然不赞同孩子通过电子方式阅读图书,但电视、网络却是家长获得书刊信息的重要渠道。对书刊中阅读指导的期待
在家里,陪孩子进行亲子阅读的人通常是母亲,其次是父亲。祖辈等陪孩子进行亲子阅读的比例较低,而“保姆”则几乎可忽略不计。
调查数据显示,“和孩子并排坐着共读一本书”是家长最常采用的阅读姿势。在0~3岁这个年龄段,父母选择“和孩子并排坐着共读一本书”(38.59%)的比例也高于“抱在怀里读”(36.66%)。父母大多已经意识到阅读对孩子的影响,但没有注意到阅读对“亲子关系”的影响,读书需要“正襟危坐”的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
父母并不认可阅读需要有辅助手段,不需要阅读游戏化,认为游戏化的结果会使阅读流于表面。对于越低龄的孩子,家长采用辅助手段的比例偏高,“边游戏边讲故事”是0~3岁孩子的家长最常采用的辅助手段。这说明家长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能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孩子的认知水平。
如果孩子已有一定的认字量,在各年龄段,绝大多数家长在阅读过程中都会引导孩子读出认识的字。这反映了家长们对孩子的识字问题有较高的重视度。
对书刊中阅读指导的调查,只有不到1%的家长认为阅读指导没有必要。对希望提供的阅读指导内容,排名第一的是“延伸知识”,后面依次为“相关游戏”、“阅读方式”和“故事梗概”的顺序。
79.07%的孩子每天都会提出阅读要求
学前心理研究表明,3~8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从8210份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结果来看,79.07%的孩子每天都会提出一些阅读要求。这说明大部分的孩子是具有阅读需求的。
在0~3岁的孩子中,82.18%每天都有阅读需求;4~6岁的孩子中,78.35%每天有阅读需求;7~10岁的孩子中,69.82%每天有阅读需求。通过这个百分比,我们可以发现,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我要读”的阅读愿望在逐步下降。
或许,很多人会说,孩子接触的世界越来越广,受到的诱惑越来越多,越来越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但是,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究其主要原因,还在于父母。首先,父母没有保护好孩子“我要读”的阅读欲望。其次,父母对孩子的阅读没有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再次,父母刻意追求一些所谓阅读能力的外在表现,压抑了孩子的阅读需求,把孩子的“我要读”变成了“要我读”。
调查发现,父母在接受到孩子提出的阅读需求的信号时,69.51%的家长会马上回应,放下手头在做的事情,满足孩子的阅读需求。可是,也有30.49%的家长会让孩子等会,或者根本不理会孩子发出的阅读需求信号。这在相当程度上打击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积极性,扼杀了孩子的阅读愿望,从而逐渐地失去了对阅读的兴趣。
父母应该如何保护孩子的阅读愿望呢?首先,父母要有观念上的转变。早期阅读不是拔苗助长、不是掠夺式的开发,不能让孩子的阅读成为为识字而识字,为认知而认知,而是应该把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放在一个重中之重的位置上。父母要把对孩子的各种教育放在人的终身发展过程中来考虑,要为孩子的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扎实的基础。其次,父母要转变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要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育方法,而要注重“熏”和“训”,让孩子潜移默化地掌握各种需要学习的知识和能力。
第五篇:CNNIC发布《中国互联网热点调查报告》
CNNIC发布《中国互联网热点调查报告》
新浪科技讯 11月2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中国互联网络热点调查报告》。此次热点调查报告包括网站短信息和宽带两部分内容。这是CNNIC,乃至全国首次发布有关内容的调查报告。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我国互联网短信和宽带业务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本次调查结果的却显示,目前我国互联网短信和宽带业务上仍有相当大的市场空间,这对业界来说不啻是个好消息。
CNNIC每年发布两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报告》已成惯例,但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概括性地描述我国互联网的发展状况。而此次开展对网站短信息和宽带服务的专项调查,则是对互联网市场上出现的新业务、新应用的专项调查,使得调查能够更深入、更具体地反应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两份报告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据悉,CNNIC对此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从调查方法设计、样本的抽取、数据的采集、整理以及报告的撰写均与每年两次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报告》相同,由此,其工作量可见一斑。
报告显示,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平均每周使用网站发送短信息10.9条,58.4%的用户每月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的花费不超过10元。另外,70.8%的宽带用户是通过ADSL方式接入的,绝大多数家庭宽带用户采用包月或者包年的方式支付宽带上网费用,其每月所支付的包月费用平均为92.3元。
调查显示,对于网络短信息,在使用网络短信息的人群中,18-24岁的用户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2.8%;其次是25-30岁的用户,为29.1%;31-35岁的用户占15.8%;35岁以上的用户占16.6%;可以看出,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大部分集中在18-30岁的年轻人,他们使用网络短信息主要是为了与朋友沟通。
另外,本次调查还就网站短信息使用者的基本特征、网站短信息服务使用情况、用户满意度以及非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不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的原因等进行了分析。比较有意思的是,对于拥有手机但是不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的互联网用户,其原因多种多样:因为“不需要”而不使用的人最多,达到34.6%;其次是“没有感兴趣的内容”、“不知道怎么使用”以及“收费太贵”,分别有13%、12.2%和11.6%的用户选择;因为“工作太忙,顾不上”、“操作繁琐”、“不了解该服务”、“上网不方便”等原因而不使用的用户各占5%左右;3.7%的用户担心“不安全/不可靠”;“没想过”、“不习惯/不喜欢”、“内容太乱/不真实”、“担心网络病毒”、“手机无此功能”等也是用户不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的原因。这让我们一方面感觉到网络短信息的市场容量还远远没有饱和,另一方面,在网络短信的市场开拓与市场培育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宽带方面,报告对我国的宽带使用、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调查显示:宽带服务用户中,男性、30岁及以下、受教育程度在大专及以下的用户占据相对主要地位,而学生、专业技术人员、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商业/服务业人员所占比例相对较高。使用最多的宽带上网方式是ADSL,所占比例为70.8%。而绝大多数家庭宽带用户采用包月或者包年的方式支付宽带上网费用;使用计时付费的家庭宽带用户大部分每月宽带上网花费不超过100元,采用包月或者包年制的家庭宽带用户每月所支付的包月费用平均为92.3元。另外,针对现在宽带服务,有一半的非宽带服务用户未来一年内肯定会或可能会使用宽带服务,因此我国宽带服务的前景比较乐观。
专家称,该调查报告从普通用户的角度来反映对网站短信息和宽带服务的看法和使用情况,将为政府和提供此种服务的企业提供参考数据,从而促进网站短信息服务、宽带服务乃至我国的互联网产业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
另外记者从CNNIC获悉,今后CNNIC将继续关注互联网热点问题,并展开相应调查,向公众公布相关数据,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提供准确、全面、深入的统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