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80后家长多重养不善养孩子应按儿童的方式生活
80后家长多重养不善养孩子应按儿童的方式生活 被6个成人抱大的一代
【走在接送孩子回家的路上,那些80后的家长们,在他们自己尚不乏稚嫩的脸上,写满了育儿的焦虑和不安。】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当年那些让人百般呵护的80后独生子女们,如今自己也面临如何当个好家长的问题了。
当年这些80后独生子女们成长时发出的呼声:“不要抱着我们长大”、“给我们民主的家庭氛围”、“我们要玩”、“我们要找小伙伴”,等等。不知今天,这些80后家长们自己是否有兴致实践一下自己当年的成长愿望,不抱着自己的孩子长大,给自己的孩子家庭民主,让自己的孩子开心地玩,给自己的孩子找一个能一起玩的小伙伴?
家庭是每个人走向社会的窗口,家长被称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何当个好家长,这既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在中国这样的独生子女社会,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不仅两位年轻的家长要操心,孩子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也要操心。孩子们尤其是生长在城市里的孩子,在6个至亲家长的关怀下,不被抱大也难!
经常可以看到接送第三代上学的老人,他们接送的是一些在上幼儿园或学前班的孩子。那些孩子缺乏对家里老人的尊重,往往为了没有座位或吃什么东西的问题,与老人争吵、耍赖甚至踢打老人,老人只是无奈地笑着。这样的孩子,在家中的霸道可见一斑。
玩耍是孩子成长的阶梯
【很多父母缺乏科学的育儿教子经验,重养不善养,不会教育孩子的现象非常普遍。】
80后家长们也有一些优点,他们大多文化水平较高,许多人还接受过高等教育,喜欢看书或上网寻求教子良方,讲究科学育儿,科学教子,希望自己培养出健康、快乐、优秀的孩子。曾经为各种时髦消费大把花钱而不惜成为“月光族”的他们,如今大把大把地往孩子身
上堆钱。他们一边嚷嚷着“要给孩子最好的”,一边又抱怨“如今的孩子真是养不起”。
好家长是没有统一标准的。在孕育孩子时,你就开始爱他;当孩子弱小时,你守护他;在孩子需要你时,你在他身边;在孩子失落时,你鼓励他;在孩子犯错误时,你不会马上责备批评他,而是耐心地与他沟通;在孩子迷茫时,你引导他,帮助他;在孩子做好事时,你赞赏、认可他;在孩子获得成功时,你与他分享成功的喜悦……
80后家长要关注孩子在玩耍中认识和感知世界。玩耍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勇敢品质,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有利于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品质。玩耍中有很多游戏需要和他人配合才能进行,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会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和别人合作。但凡游戏都有规则,不遵守规则,游戏就无法顺利进行。如果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能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在日后生活中他们就会有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游戏能加强孩子与同伴之间的交往,学会妥协,学会坚持,学会互相谦让,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
今天的孩子有卡通书看,有钢琴弹,有电脑上网,有外教陪着上外语课,能上绘画、舞蹈特长班,这些听起来都不错。80后家长应当让孩子按“儿童的方式”生活,应当接触大自然,可是他们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今天的孩子缺少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缺少发自内心的快乐!我们小时候上树掏鸟窝,下河摸鱼,在田野上狂奔,在草地里翻滚,捉迷藏、丢沙包、滚铁环、拍三角、跳皮筋、打弹球……那种拥抱大自然的快乐,今天的许多孩子都享受不到。今天,孩子们的童年已经被家长的溺爱和期望占有,成了家长们望子成龙、互相攀比的牺牲品。80后家长应当意识到,让孩子们享受自己短暂而又不可或缺的“儿童生活”,光在嘴上呼吁不够,要从今天就开始实践!
孩子需要在经历中成长
【非智力因素是孩子成功最重要的因素,知识不够可以学,非智
力因素却需要从小开始一点一滴地培养。】
在今天的家庭教育中,“坚强”是一个常常被家长忽略的词。很多家长以为,总有可以放手的一天。孰不知,坚强也要从小培养。在对父母的依赖中长大的孩子只会软弱。坚强不是长大后突然学会的,而是在经历种种困难、危险、挫折和失败的过程中形成的。
因此,在幼儿阶段,家长就应该通过有意识的引导、教育和磨炼,使孩子逐渐学会面对困难,面对危险,为养成勇敢坚强的意志和品质奠定坚实的基础。不经历摔跤,怎么学会走路?没有哭泣,怎么学会容忍?没有失败,怎么会享受成功?
针对80后家长提出一个观点:“宽容的孩子有未来”。我们都知道,宽容是一种修养,是一种美德。宽容,即原谅他人的过错,不耿耿于怀,不斤斤计较,要和和气气,做个大方和大气的人。有时,宽容不仅意味着不计较个人得失,还意味着能用自己的爱与真诚来温暖别人的心。遗憾的是,如今生活中的很多孩子总是与别的小朋友斤斤计较,结果是周围的小朋友仿佛都成了敌人,而自己却成了孤独的“小白鼠”。
要让孩子学会宽容,首先要让孩子有理智。人没有理智,就如同汽车没有闸,迟早要肇事。人要有一颗宽容的心,才会天大地大。
没有人天生就是好家长。成为父母并不能让80后马上成熟,他们也需要在育儿中慢慢成长,慢慢学会如何当一个好家长。养育儿女的实践,是这些80后家长最好的实习过程,孩子的降生和养育,使他们真正懂得肩上“责任”的分量。
幼儿教育进入“游戏时代”
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的教育模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记者日前从在长沙举行的高峰论坛上获悉,幼儿教育游戏化成为国内外公认的卓有成效的学前教育体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模式正在成为我国的幼儿教育主流,让幼儿教育回归自然,顺应孩子的天性,已成为我国幼教界的共识。
幼儿教育游戏化,是指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模式。
游戏释放孩子追求美好的天性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世界上很多国家对幼儿园教育所秉持的宗旨都是“玩”。只有在游戏冲动中,人才能克服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强制,在精神和物质方面都达到自由,达到和谐完善的发展,这就是审美的境界。游戏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审美活动,当我们的教育活动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审美活动形式时,我们必将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但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游戏活动和更高层次的审美活动并不是等同的,前者更多基于一种生理的冲动与满足,后者则追求一种身心的愉悦。显然,后者才是幼儿教育的目标所在。
当幼儿开始游戏时,大脑打开了另一扇窗口,进入一个想象的世界。正如中国近现代教育家陈鹤琴所言: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对美的追寻是促使幼儿进行游戏的根本动力,而直接兴趣引起的活动又往往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这种自主和快乐的特点正概括了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这一论断。
幼儿教育游戏比识字更重要
游戏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虚构与真实的巧妙结合。幼儿在游戏中接触小朋友,模仿成人的行动,亲身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会处理自己在集体中的行为。在游戏中,幼儿共同商定主题、制定规则、互相影响、互相监督,增进相互理解,培养合作精神。
一位教育界人士曾忧心忡忡地说:“幼儿教育被纳入应试教育轨道,有的幼儿园游戏迅速减少,使用笔和作业纸的现象急增。一些家长的想法与我们所倡导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其实在游戏中引导孩子学会用语言沟通,学会与他人相处,这比一味强调学习要好上百倍。”孩子长大后不懂得怎样去融入社会,不懂得怎样去构建社会,这难道就是教育者的本意吗?
同时,在0-6岁这一年龄段,孩子的记忆力是超乎人们想像的,相当于成人的200%,他们大脑的发展也相当迅速。中国传统的“木头”式教育、“捆绑”式教育、“填鸭”式教育,让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与丰富的想象力都被无形的束缚了,孩子纯真浪漫的天性也被扼杀。这样,人类的未来只会变得死板,毫无创新,停滞不前,问题多多。
游戏让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在某些家长的功利性思维中,“提前开始”、“越早越好”成为他们对于幼儿教育的普遍认识。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人生竞争的起跑线上占据优势,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许多家长并不清楚幼儿的发展规律,因此,很多幼儿被剥夺了游戏时间,失去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不得不屈服于“填鸭式”教育,去死记乐谱英语,去硬背唐诗宋词,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孩子很可能变成一台未老先衰的“读书机器”。
事实上,游戏和能力发展并不矛盾,主动的学习就是游戏,核心就是快乐互动。在游戏这个快乐互动平台上,能帮助开发幼儿的发展潜能,能丰富儿童的想象力、启迪他们的创造灵感。孩子们从中能学到很多东西,包括以后上学所必需的各种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再说现在的幼儿园一般都会在大班时注意幼(儿园)小(学)衔接,家长完全不用担心孩子上小学后跟不上的问题。
家长应该正视“游戏”在孩子成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游戏不仅是幼儿的应有基本活动,也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游戏是幼儿
表现自己情感的一种方法,对于儿童情感的满足和稳定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去当他们想当的角色。通过游戏,我们可以调整幼儿的消极情感,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技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习惯。对于那些难以忍受的体验(如打针、吃药等),也可以通过游戏的引导和帮助,缓解心理紧张,从而达到幼儿心理的自我调节。情感健康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情感健康的幼儿能恰如其分地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愉快情感多于消极情感。
动漫是最好的游戏教育资源
动漫是人类无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产物,他创作的宗旨就是与观众形成互动。作为儿童的主要娱乐方式,动漫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促使儿童在娱乐情绪中学习,获得更多快乐体验。动漫鲜活的人物画面,动人的故事情节,优美的背景音乐能牢牢吸引孩子,他们对动漫的兴趣不会轻易转移;动漫的夸张、虚幻性,能够以超越日常生活经验的视角展示事物的内在奥秘,能够丰富儿童想象力、启迪创造灵感;动漫中展示的人性真、善、美,能使孩子用心感受、领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基于动漫教育功能而开发的蓝猫“心能美育”资源课程,以兴趣就是能力为研发宗旨,将“游戏”、“教育”、“动漫”三者巧妙结合,以美促能。他既能让儿童直接体验,又能作为前奏热身,让儿童拥有积极的、快乐的心态进入学习情境,还能作为背景让传统肢体游戏更为生动。它以动漫明星为原型,通过创设各种游戏情境,让儿童思维更为广阔,肢体行为更为流畅、准确,是一种收效显著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真正能在“玩中学、学中玩”,享受学习的乐趣,并且逐渐形成“愿意学、喜欢学”的主动学习习惯。
第二篇:慢养,给孩子一个好性格!令无数焦虑家长醒悟的文章
慢养,给孩子一个好性格!令无数焦虑家长醒悟的文章
一位家长说:这篇文章改变了我的很多观念,我只后悔太晚读到它:孩子,你慢慢来。你独一无二,与众不同,你有权以自己的思想主宰成长。孩子,你慢慢来。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成熟需要时间。就连婴知岛海豚宝宝都说:小神童和小超人的人生,并不样样领先。
01 允许孩子慢慢成长,这恐怕是当前最着急,最不能慢慢来的事。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长跑,是一场马拉松——马拉松从来没人抢跑,因为绝不会“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孩子,你一定要慢慢来!别让孩子跑错方向。让孩子提前学习,避免“输在起跑线上”,但是违背规律的学习,最后带来的不仅仅是竞争中快和慢的问题,而是跑偏方向或者跑反了的问题。
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规律,比如3岁是直觉思维期,五岁才有形象思维,大班的孩子才开始出现逻辑思维的萌芽,8-12岁是记忆力最好的时期。“让充满想象力,充满创造力的孩子去记忆汉字,背出一百以内的加法,他虽然不理解,但也能做到,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想象力的空间被固化的知识填满了。”
一项研究表明,在学前班认识较多汉字的孩子,一年级的语文会领先其它孩子,但是到了二年级,水平就与其它孩子持平了。02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精明的商家发明出来的一句广告语。再以画画为例,8岁的孩子才能按大人的视角观察临摹,在这之前孩子画画只是直觉思维的自我表达。让太小的孩子学习绘画技巧,告诉孩子太阳应该是圆的,云朵应该是白的,且不说这是对想象力的扼制,至少是一种浪费时间。
“美术教育中深受其害的就是社会上的这些考前教育。8笔画苹果,几笔调色彩,目的是为了应试,”清华美院教授方晓风在一次学术会议上说,直接的后果是学生临募能力强,表达能力弱,当然产生不了大师。
幼教专家说,现在很多孩子三岁开始学轮滑,其实孩子的骨骼并没有发育好,轮滑会伤害到身体。太早学芭蕾也是一样,对孩子的骨膜等等都是挑战。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精明的商家发明出来的一句广告语,”鲁林岳说,“家长被高考绑架还可以原谅,但是如果被广告左右就太不合格了。”
兴趣班的使命就是把孩子送进名校。孩子们多才多艺,但却并不享受自己的爱好。“很多钢琴十级的孩子发誓再也不碰钢琴,他们不觉得音乐是终生的伴侣,因为音乐夺走了他们玩乐的时间。”一名专门教授钢琴的老师无奈地说。“有时候仅仅是因为太早、太急,家长反而把孩子的兴趣扼杀了。”时代小学校长高军玉讲了一个学生的亲身经历,“这个孩子来报名的时候,问我,你们学校要不要学奥数的,我说不学。她拍着手说太好了,我听到奥数就想吐。到了初中,老师发现她的数学天分,开始让她接触奥数,最后这个孩子对奥数非常着迷,拿到了大奖。” 同样学奥数的孩子,浙江一批孩子曾参加国际奥数比赛并获得一等奖,载誉归来时,主管基础教育的教育厅副厅长请孩子们谈感言,有一个孩子说,“我这辈子再也不要碰奥数了。”
03 事实上,在许多国家,超前教育都是被禁止的。
学者杨佩昌最近撰文《德国宪法禁止学前教育,别把孩子大脑当硬盘》。他说,欧洲许多国家都有相似立法,德国甚至把这一条写进基本法里,禁止家长在幼儿园的教学之外给孩子补课。
“让孩子一开始就进入快跑通道,非常不人道。”这位8岁孩子的父亲介绍说,德国的教育是一种逐渐加速的做法:幼儿园不学专业知识,而是教一些基本的道德伦理,学会与人相处,重要的任务是玩得开心。小学也只是学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对中国小学而言),到了中学才开始进入跑步通道,但依然还是慢跑。由于德国没有统一的高考,所以学生压力并不太大。只有到了大学,真正成年了,才开始进入快跑通道。到了这个时候,终于有了竞争,也才显示出每个人之间的差异。
“如果从幼儿园就开始快跑,需要跑几年的幼儿园、12年的中小学,那么到大学就精疲力竭了,大家都想休息喘一口气。所以,你看看中国大学生发展后劲不足,原因就在此。”
04 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 案例简况:
A、男生:18岁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后进入美国爱荷华大学物理与天文系攻读研究生。28岁通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 B、男生:贫寒农家子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级重点高中,高中期间成绩优异,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全国物理奥数二等奖,后考入省属重点大学攻读生物技术专业……
C、男生:初中体育成绩优异,凭借长跑特长,进入重点高中,高一时七门功课不及格,从学校退学……
D、女生:七岁父母离异,随母亲生活,成绩优异,组织能力强,顺利升入省级重点高中,从初中起担任班长,一直到高中毕业,高中学校辩论赛最佳辩手,省级优秀学生干部,与同学老师关系融洽,考入澳门科技大学…… E、男生:4岁选入申奥形象大使;4岁学习钢琴,师从中央音乐学院著名钢琴教授韩剑明;8岁学习书法,师从清华大学方志文;获奖无数,10岁加入国家冰球队,读人大附中并留学美国……
问:这几个学生你最喜欢哪一个?按照你喜欢的程度做一下排列?为什么?站在什么角度排列的?
这几个人都是真实的案例,这只是一个简况,有一点需要说明:这仅仅是个案,并不是所有有这样经历的人都是这样,我们只是凭借这几个案例说明我们要说明的问题。
第一个人就是卢刚(1991年11月1日就读于美国爱荷华大学的中国博士留学生卢刚开枪射杀了3位教授和副校长安-柯莱瑞以及一位和卢刚同时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山林华,在枪杀五人之后,卢刚随即当场饮弹自尽的枪击事件)。第二位是马加爵; 第三位是韩寒;
第四位是一所重点中学的一个学生的事情,也是一个真实案例,一个非常优秀的女生,组织能力非常强,很会与人相处,人缘也很好,是全校老师和家长公认的好学生,当时高中毕业时她妈妈是做为优秀毕业生家长在全校做发言的。谁都没有想到,在外人眼里这个优秀的孩子居然跳楼自杀,当这个消息传到学校以后,孩子的任课老师、校长等都非常受打击,都觉得他们的教育很失败。
第五位就是李双江之子李天一。
我们先来回答几个问题:
1、我们为什么生孩子?
2、做为父母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3、我们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也就是对孩子最重要的教育是什么?或者说教育的核心是什么?
05 目前孩子最缺失的教育是什么?
让孩子快乐幸福是每一位父母共同的心愿,但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随着我们的功利心不断的膨胀,把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寄托到孩子身上让孩子替你完成;因为你的工作不如意,就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将来要超过你。
看到邻居家孩子考上重点高中,你就忙着给孩子报奥数班,看到同事家的孩子考上清华大学,你又开始忙找老师给孩子补习。
让孩子失去童年,失去快乐,失去自由,失去健康,最终不堪重压,采取最极端的做法:毁灭自己!等到那时候一切都悔之晚矣!所以,让孩子幸福快乐,健康成长是我们对孩子的希望,所以考试考得怎么样不重要!
让孩子珍爱生命,不仅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样要珍惜别人的生命,所以活着是最美好的事情,不论什么样的事情和生命相比,一切都是“浮云”,健康快乐的活着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健全的人格。
我们最重要的是培养的一个具有健全人格能独自面对社会的人。这应该是底线,是最基本的。然后再根据孩子自身的能力去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
最后,与大家分享央视著名主持人张泉灵在微博中的话,以此共勉:“保养好自己身体,老了别给孩子添麻烦。教育好自家孩子,大了别给社会添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