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羯星一号观后感

时间:2019-05-12 04:14: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魔羯星一号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魔羯星一号观后感》。

第一篇:魔羯星一号观后感

影视与社会分析期末作业

摩羯星一号影评

美国航天中心准备实施一项耗资204亿美元的登陆火星计划。在离火箭点火发射三分钟的时候,宇航员布鲁上校、皮特中尉和沃克被强行请出飞行舱并当即送离发射场。在包括副总统和军方高级领导在场的注视下,火箭如期发射并取得巨大成功。就在全国民众为成功发射而举国欢庆时,布鲁贝克、皮特和沃克却在凯勒威博士的要挟下,配合摄影师运用电影特技向公众“直播”登陆火星的全过程。“飞船”完成登陆火星任务即将返回地面时,控制中心突然传来与“飞船”失去联系的消息,凯勒威博士当即向新闻界公布着陆失败的事实。而布鲁则已经意识到自己正处在极度的危险之中。可当三名宇航员设法逃出来后,皮特和沃克却被随后追来的直升机先后发现,只剩下布鲁独自一人在异常艰难的困境中坚持着。与此同时,菲尔德从奥特的怀疑以及对布鲁夫人的调查中逐渐看出了事情的真相,就在布鲁被空军直升机发现的紧要关头,菲尔德乘坐借来的飞机及时赶到并成功救走了布鲁。当总统亲自参加为三名宇航员举行的隆重葬礼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死里逃生的布鲁在菲尔德的带领下正向参加葬礼的人群和直播记者的摄像机跑来……

以上就是上周四晚上的影视分析课上,老师推荐我们大家一起观看的《摩羯星一号》。看完之后,我的内心感受颇多,于是有股强烈的欲望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分享。

影片最初的背景音效给我的感觉,就好似香港的警匪片,我倒还真没想到它竟是一部政治片,一部充满诙谐讽刺的作品。我觉得全片关键字是“诚信”——某些人为了利益,罔顾宇航员的生命安全,使用了劣质飞船生命系统;某些人为了自己的地位,编造了“直播”登陆火星的全过程,甚至事成之后要杀那三位宇航员灭口……他们都失信于大众。相反,以布鲁贝克为首的三位宇航员,他们为了对得起老百姓,不失信于家人,在博士告知伪登月计划时,毅然决然地拒绝……

片中的三位宇航员布鲁贝克、皮特和沃克被带到了沙漠中一个摄影棚的密室里,登陆计划的总负责人凯勒威博士接见并向他们解释了事情整个原因。凯勒威博士说:“我们真的出乱子了,一个一流的、出于好意的、由美国人自己制造的一个大乱子!”-1-

原来,政府在觉得花二百个亿来到达另一个星球并不划算的同时,飞船里的生命系统也根本不能保证他们能到达火星表面。但为了赢得民众对政府的信任,航天局还是下达了如期发射的命令。后来,博士就带着那三位宇航员去了模拟拍摄现场,并向他们详细介绍了他所谓的“周密计划”。听罢,三位宇航员纷纷抗议。在此片段中,没有什么壮观的场面,有的只是博士与宇航员间的唇枪舌战,如同辩论赛攻辩阶段般的激烈。最终,博士以宇航员的妻儿性命做要挟,迫使他们屈服。

画面跳转至三月十六日,“登火星计划”检测中心的工作人员艾利奥特,在检测飞船发回的信号时发现,该信号传输的速度比飞船上传输的速度要快,他向一位博士反映该情况。深知内幕的博士“巧妙地”推脱是机器故障,随意夸了他几句便打发了他。后来,艾利奥特坚信自己测评结果,又找了一位博士反映这种情况,毫无疑问地,他被一句“我们会解决的”打发了。至此,我听见周围嘘声一片,我可以感受到艾利奥特深深的无奈,以及我内心的怒火,恨不得冲上去给那装模作样的家伙一拳。

“现在我走出太空舱……我正在扶梯上……我已经下了三级……感觉不错……控制中心我继续向下……控制中心我准备登陆了……我现在要代表全人类迈向火星……”对,你没有猜错,摄影棚中的“好戏”上演了。此声此景显得如此滑稽可笑,就如二流演员般地毫无感情地读着剧本,加之总统的演讲录音,颇具讽刺效果,周围一片的嗤笑声……

在飞船“飞行”到259天时,布鲁利用航天中心安排宇航员与夫人通话的机会向妻子做了暗示。另一方面,艾利奥特和好友正直的记者菲尔德相约打桌球时,将自己的怀疑告诉了他,当记者接完一个陌生来电后回到房间里,奥特已经消失了,他家已完全变了样,一切有关他的痕迹都被抹去。当菲尔德回到车上时,发现刹车系统已被破坏……菲尔德开车在公路狂飙这一节,无疑是全片最精彩刺激的情节之一。车速由60码到80码到90码,进而一路飙升至120码,菲尔德凭借自己精彩的车技,躲过了一劫又一劫。场景切换及背景音效的设计,惊险刺激,令人身临其境,观众无不为其捏了一把汗。

当三位宇航员再次被送回到那间沙漠中的小秘室时,布鲁贝克已意识到他们危险了。他们撬门出了密室,抢了飞机,原以为

可以逃出沙漠,回到公众媒体面前。不料,飞机没油,他们只好迫降在荒无人烟的大沙漠中,朝着西南北三方向前进,同时,博士为首的那帮人已派出直升机全力搜捕三位宇航员,并对其痛下杀手……及此,影片渐入高潮。

干渴难耐的宇航员皮特,疯狂地刨着沙地,喃喃着“水……我想喝水……水……加油……我不想死……加油……”然后他便看到有鸟(直升机)向他飞来。接着镜头又切换至另一位宇航员沃克。“这真不容易……我得靠自己……我不能死……我还要看我的孩子……加油啊……我一定能行……不过费点劲罢了……我一定能行……我还要看我的妻子……我不能死……爬呀爬上去……就好了……坚持爬上去……我要回家……只能靠自

己……我要回家……我只能爬上去……不能死在这儿……我要回家……再加把劲……我一定能行……我要看到我的孩子

了……我的上帝……到顶了……”这段是沃克的自言自语,他以此不断地来激励自己爬上去。同时,对家人的爱支撑着他顽强地爬上去、活下去。终于,他做到了,当我们正要为他喝采时,一抬眼,崖顶稳稳停着两架直升机……影片之所以费了这么长的时间描绘沃克的自白,描绘他的努力,是为了与结局形成鲜明对比。在那么恶劣的条件下,他靠着自己的意念坚持爬到了崖顶,当我们正要松一口气为他欢呼时,却发现,一切都是徒劳,敌机已到跟前,素束手无策啊,最终只能发出一声绝望的呐喊“上帝啊,怎么会是这样呐!?呵哈哈哈哈……让我走!!”颇具讽刺意味。

镜头转换至布鲁贝克。他很聪明的躲进山洞,以躲避两辆直升机的追捕。不巧,洞中出现了一只蛇,咄咄逼人。布鲁贝克临危不惧,用计巧妙地用石头杀死了蛇,并吃了它,以补充体力。

这部影片剧情虽然严肃、惊险,但又不乏幽默。比如,记者菲尔德找到了“AA飞机租用公司”以下是他与那位老头儿阿尔贝斯的对话——“我想A是代表您吧?“那是两个A,你说哪个A?”“第一个吧。”“不对。”“那我能再猜一次吗?”“好吧。”“第二个。”“呵呵,还是不对……两个A都是我。我是老板,也是飞行员,我是最棒的。”

还有——“多少?”“一百”“行,就一百。”“一百二十五。”“什么?”“因为我刚刚说一百,你连镚儿都不打一个,所以要加价。”

当我们正为老头儿的幽默乐呵的时候,画面一转,又到了生死角逐的镜头。将布鲁贝克救上飞机后,两辆军用直升机和那架双A民用机展开了激烈的地角逐,全片达到又一高潮。前边的双A民用机灵巧躲避,后边的两直升机穷追不舍,并不断用机身敲击“双A”机翼,试图将它击入山谷……正当我们紧张万分为那三人紧捏一把汗时,老头儿很机灵地操纵机子扎入山谷,并在向上拉伸时,瞅准时机,施放烟雾弹。敌机撞上山壁那一刻,全场沸腾了,都情不自禁地为老头儿喝彩。老头儿阿尔贝斯出场时间不长,但我对其印象最深刻,幽默的话语,灵动的表情,无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影片对该人物的塑造真的很成功。

影片的最后,就是,当总统亲自参加为三名宇航员举行的隆重葬礼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死里逃生的布鲁在菲尔德的带领下正向参加葬礼的人群和直播记者的摄像机跑来,于是,真想大白了……故事的结局告诉了我们,不诚信的行为,最终肯定还是会大白天下的……

另外,该部作品的背景音乐搭配得当,很好地渲染了背景气氛,深化了视觉效果,同时增强了画面的感染力。比如,最后的角逐阶段,换成了激昂的背景音,惊心动魄,紧紧抓住了观众的眼球。全剧唯一的败笔就是那坑爹的中文配音,对于影视爱好者来说绝对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令人扼腕。

第二篇:摩羯星一号影评

摘要 影片讲述的是本来已准备好去火星的三位宇航员在临飞前被告知整个航天工程只是一个骗局,在科学家的威胁下,他们帮助完成了这一场科学造假大戏,但是最后竟发现航天局的计划是要他们死,他们就准备自救并告诉民众真相。最终只有幸运的布鲁贝克成功获救赶在自己的葬礼上揭开真相。文章将从人性,政治,社会三个方面结合影片中的情节进行分析。最后点评影片的亮点(整部影片的线索)以及根据资料引发的现实方面的思考。

关键词:人性 信仰

影片是由一幅火箭在熹微的晨光下预备发射时的情景开始的,伴随着解说员的解说,三位所有美国人认为伟大的宇航员们准备进入“摩羯星一号”,将要飞向火星万众瞩目的火箭。临行前却被凯勒威博士拉出来,做飞机去了另一个地方才知道原来整个工程只不过是航天局的一个造假科学大戏。为了使某些人赚到钱而选择了不合格的生命支持系统导致政府投入的巨资都打了水漂,为了所谓的民众对国家的信任所以就演了一部电视节目来赚取民众的关注以及信任。三位宇航员本不想合作但是为了自己的家人却还是合作了,却未曾想到最后原本说要偏离的计划却变成了三位宇航员去世了。他们便开始了自救行为,但是只有布鲁贝克最终获救并跑到自己的葬礼上,最后一个镜头便是他冲向自己葬礼的镜头,为观影者留下一个想象的空间,揭开真相的场景以及揭开真相后国民的反映等。

影片涉及很多方面,下面我分别来说一说。

首先,从人性方面,究竟是那巨额投资重要还是家人生命更重要亦或是自己的良心或者说信仰。我们都知道西方大多数人都信奉基督教,从开始时,进入火箭前,他们收到圣经时的喜悦就可看出他们对圣经的崇敬。虽然对基督教的理解并不深刻,但是我想圣经中所宣扬的应该是要诚实,做对得起自己内心的事情。而为什么三位宇航员会选择协作?我想是因为人的情感,人都是感性的,都有感情,当有威胁到自己家人的生命安全或者利益的时候他们可能就会选择妥协,就像一开始科学家与三位宇航员刚说起要他们协助完成欺骗大众这件事情的时候,他们是坚决反对的,义愤填膺,甚至要不顾及自己的生命。但当科学家说到他们的家人可能会因为他们的不合作而受到生命的威胁的时候他们便妥协了。我想这也是人性的脆弱,信仰与自己的亲情比起来可能还是亲情会略胜一筹。再说那些航天局的人,他们还特意在所谓进入飞船之前给了三位宇航员一本圣经,我觉得这也是影片涉及的很巧妙的地方之一,这本圣经代表的是他们的信仰,另一方面,他们在做着违背信仰的事情的同时还在道貌岸然的给宇航员们圣经。从侧面讽刺了这些航天局的人的内心缺失。当然也有影片中也有描述一些光辉的形象,就像那个机器号是36号的航天局员工,既然可以在航天局工作说明一定都是一些很有能力的人所以不可能只有他一个人发现了不对劲,也许他也能发现这件事情肯定不是他所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但是他仍然顺从他自己内心的想法去和上司反映,一方面体现了他对工作的认真,另一方面却也体现出他的不够谨慎。在当今社会像这样敢说、肯说的人太少了。

从政治方面看,就说影片中的事情,是否一个国家的子民对国家的信任真的度要从一个投了很多人力物力的航空飞船起飞与否来决定呢?我想答案应该是否定的,是的,如果公民知道国家投了240亿美元的巨大航天工程登火计划是因为其中有人希望获得更多的利益而使用劣质的生命支持系统最终导致的整个工程失败一定会心理产生不好的情绪,可是这样却真正的做到了诚实的面对国民。也许说出真相一开始国民肯定是无法立即接受,但是久而久之民众会理解到至少政府是城市的、诚恳的,他们还是可以信任的。但是如果是像影片中最后竟是被布鲁贝克死里逃生之后宣布的话,已经不仅仅是对国家信任的缺失,更是对国家的透明度感到失望,倒是还不如在飞之前就宣布这个航天工程的失败。

从社会角度看,布鲁贝克之所以会获救是因为那个记者,他细心,善于发现,又恰巧朋友是在航天

局工作,而且那个朋友的性格也是敢做敢问。所以依据他自己创作的系统就可以检测出那些所谓在火星上发射的信号就像是在隔壁发射过来的一样快,他三番五次像领导反映,到最后引来的却是杀身灭门之祸。还好有记者菲尔德,他发现了布鲁贝克在最后一次与妻子通话时留下的线索了解到这件事情的真相,最终解救了布鲁贝克。而现在很多黑暗的社会现象之所以会发生就是因为像他们这样的人只是少数,太多人选择了珍惜生命而不是揭开真相。也许又回到了人性的观点,但是为什么这样的人会越来越少,人性渐渐的变成了只要对自己有利就好,还是因为社会。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知道,其实如果只是航天局自己,也不一定可以真正欺骗社会,一定是有政府的原因。片子里是总统,因其只是在乎自己可不可以连任,给航天局施压最终导致了他们更加不敢言说自己的失败。影片中也提到过一个问题,即火箭的直播把一个节目的重播给代替了竟然有不少人打电话来抱怨。我想之所以会有这样没有民族荣誉感的民众更大的原因是来自这个政府的管理,来自这个社会。

从理想的角度,在影片开头,科学家在和宇航员们解释的时候,说到登火计划是他的理想,如果不合作录制节目,那么他16年来的辛苦全部白费,政府将不会再投资给他们200多亿只是为了登上一个星球。片中的科学家简直是扭曲了理想,难道他的理想一定要靠欺骗群众感情来实现吗?难道那个假装的发射成功的电视节目也能算得上他16年的辛苦没有付之东流吗?我想真正的理想并不一定要实现,它也许只是我们一个目标,让我们有一个为之努力的动力。

影片还有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关于圣经,也就是西方人所说的信仰。在临行前航天局的人还给了他们一本圣经,道貌岸然的希望他们可以把信仰传递到火星上,但是却在起飞前把他们带走告诉他们是骗局。而那本圣经也随着那个火箭的起飞,也暗示航天局那些人信仰的缺失。而影片中间布鲁贝克的妻子在给他们的孩子讲故事的时候也是关于圣经的,在讲故事的时候也说道在做坏事的时候要想着上帝,可能也是在另一方面影射着三位宇航员以及那些航天局的科学家们旨在批判他们斥巨资最后就成了一出不太精彩的戏。感觉是在讽刺那些无论是因为利益还是面子而做坏事的人,连一个还需要妈妈讲故事才能睡觉的孩子都能懂得事情,但是那些大人却越来越不明白。

在写影评的时候也查了一些资料其中就有说到: 1999年 7月20日,华盛顿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举行仪式,纪念登月30周年,副总统戈尔向当年“阿波罗11号”上的3名宇航员颁授奖章,以表彰他们为航天事业作出的贡献,但是那位当年的登月英雄阿姆斯特朗,却依然拒绝参加任何记者招待会,拒绝签名,拒绝合影——30年来他一直选择沉默。这又难免给人们留下疑惑。联想起2000年旧话重提的“登月造假”公案——认为美国宇航员1969年7月16日的登月是一场惊天骗局,整个阿波罗登月计划都是在内华达沙漠或美国宇航局的摄影棚中完成的。

驳斥“登月造假”的理由之一是:“美国宇航局有成千上万的科技、工程人员,如果登月计划是一场骗局,不仅全体参与者的人格受损,而且让几万人守着谎言过几十年,怎么可能?”而《摩羯星一号》让我们明白,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只要首席科学家身边的极少数人共谋并配合,就可以造成这样的惊天骗局。至于“成千上万的科技、工程人员”,其实每人都只是一架巨型机器上的一个螺丝钉而已,他们完全没有机会了解全局真相也不会“守着谎过几十年”。

当然《摩羯星一号》只是一个电影,或者说是一部值得我们深思的电影。

第三篇:天宫一号观后感

天宫一号观后感

北京时间2011年9月29日晚21时16分,我在电视机前观看了“天宫一号”发射的整个过程。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将中国全新研制的首个目标飞行器 “天宫一号”发射升空。

它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按照计划,“神八”、“神九”、“神十”飞船将在2年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截至5日4时,“天宫一号”已经在轨运行73圈。,“天宫一号”飞越南京周边空域时,目标亮度取决于目标的斜距、飞行姿态、表面材料反光率等因素,由于斜距是不断变化的,因此目标亮度也在不断变化。同时,关于飞越预报的时间间隔越长,预报精度越低。尤其对于“天宫一号”这样大气阻力比较明显的低轨道卫星,情况更是如此。

这种逼真显示不仅有良好、先进的硬件作保障,还得益于北京中心科技人员自主开发的一套功能强大的可视化系统的支持。据介绍,这套系统运用了当今最先进的虚拟现实、数字建模技术,使飞行控制实时逼真。朱敬东告诉记者,利用这种仿真可视化监控技术,无论在大漠深处的卫星发射,还是飞船在太空遨游,都可以在北京通过现代化的指挥显示系统,及时了解和掌握任务过程中的细节,下达指挥命令,注入控制指令,实施应急方案。

天宫一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再一次成功,也为人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这,我也要好好学习,为建设更美好的祖国而奉献一份力量!

唐晓雯

第四篇:天宫一号观后感

天宫一号观后感

六(9)班张 梦 栎

2011年9月21日21时16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天宫一号”发射的全部过程。

天宫一号奔向太空,这是中国迈出意义非凡的一大步,同时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实现了全面载人航天飞行能力。

据了解,“天宫一号”只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空间站,它只是一个雏形——一个重8T多的空间实验室的雏形。“天宫一号”设计寿命期为两年,在这两年内,我国将会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宇宙飞船,分别与“天宫一号”完成空间使命的交会对接。为中国构建太空空间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人类探索做出贡献。10、9、8、7„„随着山崩地裂的一声巨响,火箭“嗖”地飞向太空。一团团烟雾把火箭染成了暗红色,像原子弹爆炸时的蘑菇云一般。这一刻所有的人都兴奋起来,欢呼起来,正是这飞天的呼喊和航天人的努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共同构成了今天这壮观、伟大、神圣的美好瞬间。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无比的自豪与骄傲。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更加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将来要为祖国的建设作出贡献。

第五篇:天宫一号观后感

“天宫一号”观后感

2011年9月21日21时16分,我怀着十分自豪又激动的心情观看了电视节目:“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全部过程。当直播中工作人员说到“一分钟准备”,“50秒准备”……“10,9,8,7,6,5,4,3,2,1,点火”,我手紧紧握成了拳头,看着“天宫一号”带着美丽壮观的火焰奔向太空,工作人员用宏亮的声音一次又一次播报着“XX信号正常”时,我的眼睛湿润了,这是中国迈出意义非凡的一大步,同时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实现了全面载人航天飞行能力。

“天宫一号”的名字让人联想起《西游记》中的《大闹天宫》。此外,“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通俗叫法。因此,起以“天宫一号”为目标飞行器命名,应该会很好地得到人们的共鸣。这个飞行器实际上就是空间实验站的雏型。此后就是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三步——实现建立太空实验站并进行料理。天宫一号的学名叫“目标飞行器”,因为,其后发射的几艘神舟飞船将与它进行对接,完善航空器交汇对接技术。用专业人士的话说,“天宫一号”既是一个空间交会对接的目标飞行器,又是一个简易的空间实验室,我国准备利用这个平台,要进行空间实验室的有关技术试验。太空生命科学试验不仅可以进行植物育种、发明新的药物,而且在半导体、特种材料、天文学、对地观测等方面的好处更是不一而足。因此,以神七为起点的空间站建设,将为科学研究带来更大的舞台。

作为一名初中学生的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看到中国在载人航天事业技术上的发展,心潮汹涌澎湃,十分激动,有道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更加努力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将来要为祖国的建设做贡献。

下载魔羯星一号观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魔羯星一号观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号人物观后感

    一号人物观后感又有挺长时间没去电影院看电影,昨天班长说发票发票,学校请客看电影,当然是红色电影,只不过因为蒋勤勤的加盟让这部片子略略有些时尚的色彩,就这点色彩也成了班长的......

    龙城一号观后感

    龙城一号参观感受一、项目直观感受 龙城1号总体布局实现了开放空间、公共场所和行人区域的最大化。社区的道路呈蜿蜒走势,坡地建筑随坡起伏,生动自然,勾勒出现代生活的住宅情节......

    星海观后感

    《星海》观后感 星期二的下午,学校组织我们在演艺中心看《星海》这部感人至深的电影,讲的是主人公星海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最终成为一个闻名中外的音乐家的故事。看完后,我心潮澎......

    《星海》观后感

    《星海》观后感2013年7月8日学校组织我们在梅陇文化馆看电影,影片《星海?》讲的是主人公星海克服各种艰难,最终成为一个闻名中外的音乐家的故事。看完后,我心潮澎湃,一种敬佩之情......

    天宫一号发射观后感

    2011年9月21日20时整,我怀着激动地心情早早地坐在同济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的广场上,夜色笼罩着9月的上海,天气很凉,但是还是有许多大学生和我一样坐在露天的观众席,目不转睛地盯着......

    天宫一号发射观后感

    2011年9月21日21时16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全部过程。天宫一号奔向太空,这是中国迈出意义非凡的一大步,同时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实现......

    猫屎一号观后感

    《猫屎一号》观后感漫画家小林源文以可爱动物进行沙场战争的《CAT SHIT ONE》作为描写越南战争的军事漫画,涉及到的一切武器、装备、参战单位和战略要点尽皆详实有据,难得的是......

    天宫一号发射观后感作文(定稿)

    天宫一号发射观后感作文 “各号注意,1分钟准备,50秒,40秒,30秒,20秒,10,9,8,7,6,5,4,3,2,1,点火。”听着洪亮的倒计时,我的心激动得一直不能停下来,终于天宫一号起飞了,在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