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音乐教学反思》
《音乐教学反思》
韩老师
听过伊能静的《萤火虫》吗?偶然的机会听到,就被那“细声细语”所吸引,于是我决定:将这首歌推荐给六年级的孩子们,《音乐教学反思》。
一上课,我就在黑板上写下:--------------的萤火虫,问: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萤火虫。于是,孩子们脱口而出:可爱、调皮、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又问:看到“萤火虫”,你第一个会想到什么。于是,动画片《宝莲灯》中的唯美的画面,古人的勤奋一一被他们忆起。第三问:看到“萤火虫”,你第一个会想到谁。郝副连长、雷锋、老师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形象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我静静的听着孩子们说着自己心中的萤火虫,在他们用语言感受了萤火虫后,我按下了“播放”按钮,于是那悠扬的旋律深深的吸引了孩子们。
师:这首歌曲感觉如何?是什么打动了你?
有的说是优美动听的旋律,有的说是歌手的恬静,有的说想到了夏日的夜晚,大人们在树下纳凉,自己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那些美好的会议都在他们心中蔓延,教学反思《《音乐教学反思》》。
师:那这样的歌曲适合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聆听呢?
有的说在心情不好时听,能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有的说在受到挫折的时候听,给自己鼓励,有的说要在夜晚一个人静静的听,享受独处的安逸……
歌声一直伴随着我们的交流,我真是惊讶孩子们的感受。当我还没提议学唱这首歌时,已经有同学举手要求延长,显然得到一致的响应。学唱的过程中,我感受从未有过的感动,孩子们那专注的眼神,会心的微笑,都是那么纯真。快下课时,我说:谁来猜一猜,给大家选这首《萤火虫》目的何在?这样一个问题,既让孩子们自己总结了这一节课的感受,也同样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共享“萤火虫”般的光亮。
课后我进行了反思:我想,虽然《萤火虫》不是选自教材,而且是流行歌曲,但是很明显,孩子们喜欢。教材是用来辅助孩子们感受各种音乐风格,从中获得音乐美的领悟。那么,选用适当的流行歌曲,将其引进课堂教学中,又何妨?无疑只会受到孩子们的欢迎。孩子们需要美,那么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就要给给他们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因为,无论是主课也好,副课也罢,教学反思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我认为更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提炼,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教学水平,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第二篇:音乐教学反思
音乐教学反思
音乐教学反思
这星期给别的老师代音乐课这周是单周,不光是自己的课,我认为给其他老师代课也应该认真对待。对于一二年级的同学来说,他们喜欢动”,我带着学生做了柯尔文手势,把手势带入到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中,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知识;通过柯尔文手势了解并逐渐熟悉音高概念。对于五年级较高的年级来说,我给他们上的是音乐欣赏课,欣赏各种音乐;通过一些钢琴曲、小提琴曲、交响乐之类的音乐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通过播放一些歌曲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了解不同形式、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
一方面在这一周的教学工作中,我认为我对课本了解还不够充分,应多结合音乐书上的知识引导学生多做,组织音乐活动,使用乐器或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这方面我需要多加强;我上课还是需要多积累经验,把听课与上课相结合,才会出来理想的教学成果。
另一方面,歌曲只是一个素材,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方法和培养一种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音乐课的学习也是如此。教会学生一首歌不如教给他怎样来更好地学习这首歌曲的方法,以后若再碰到类似的或者其他音乐也是一样的道理;重点不在于歌曲本身,即便这节课不学唱歌但还是可以教学生相关的他们比较感兴趣的音乐知识,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动起来,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那么这节课就离成功不远了。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慢慢地积累经验我的教学工作将会越来越顺利!
第三篇:音乐教学反思
音乐教学反思
以往的音乐教学,教材本身有一定的局限性。无形之中,教师的教法也形成了一定的死套路。主要以教会学生课本知识为目的,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师仅仅成为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权威。而忽视了教师应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泉眼”。这样培养的学生缺乏能力创新,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甚至丧失了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鼓励音乐创造等等。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体验、模仿、探究、合作。
音乐教育理念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强调了“以审美为核心”,提出了“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提供学科综合”等新的教育理念。音乐教育的重心正从单纯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播,转向注重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的形成,以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把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原大纲突出音乐学科特点,强调按音乐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音乐知识,新《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明确指出: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它淡化了传统教育中那种单一的知识传递过程,强调音乐课应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的态度。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中学生和小学生正处富于想象的年龄,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认识社会,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是我们音乐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爱迪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离开了对音乐的兴趣和感情,就达不到音乐教育的目的。只有当学生对音乐怀有浓厚的兴趣时,在他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主动地、不怕困难地学习音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感染和激励,使创新意识得到很好的激发。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愉悦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为目的的基本素质教育。通过审美实践,纯洁和丰富情感、美化心灵、完善人格,是美育的基本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努力揭示音乐要素在生活中的作用。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主动提问,这些方式都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古今中外的音乐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各时期的著名音乐家及其音乐作品以及各民族、民间的优秀音乐作品浩瀚无垠。这给我们的音乐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他们通过作品中所表现的赞美和歌颂,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习惯。同一部音乐作品,识谱的人可以欣赏;不识谱的人也可以欣赏;本国的人可以欣赏;外国的人也可以欣赏。它可以超越种族、语言、信仰的界限,与人类的心灵发生碰撞,产生共鸣。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感知音乐中的情感,从而去激发他热爱音乐的情境。
(二)把“过程与方法”设为课程目标之一。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学过程与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从教学过程讲是“重结论,轻过程”,从学习角度将是“重学会、学好,轻会学、好学”。而新《课标》站在“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角度,明确指出:音乐教育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点,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音乐本质来看,他具有愉悦性特点。人们通过听觉产生一种“审美情趣”。
新课程的实施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对于有心的教师来说,教学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第四篇:音乐教学反思2012
音乐教学反思
陈金凤
我在学校担任音乐教师,这就不由的让我思考应如何上好每一节的音乐课.。一直以来,音乐被称为副科,再加上学生对音乐课的不重视,让大家觉得音乐成了一门可有可无的科目,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加强,以及音乐在发展学生智力等方面的作用,使人们对音乐又有了新的认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有义务一步一个脚印地上好每一节音乐课,充分发挥音乐课不可估量的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使学生始终保持对音乐的热情和学习兴趣,是我努力的方向。我认为,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增强教育的智慧,才会更好的把握时机,使更多的学生受益,使更多的学生对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充满兴趣。学生对音乐活动充满兴趣,这对其终生享受音乐很有益,这有助于音乐素养的提高。
如何使学生拥有一幅动听或自然的歌喉,让他们终生在使用音乐中感到快乐。小学的学生正处于生体的发育期,声音变化将会很大,所以尤其要注意学生声音的训练;让学生能在声音训练中亲身体验到音乐的美,并逐步掌握用自然、甜美的声音表现美的能力。在声音的训练中还可以从感性到理性的引导学生掌握音乐术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常言道:学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作为老师首先要重视自己的课堂教学,要自尊自爱,对任何一节课都要一丝不苟,认真负责,使学生无形中受到感染和影响。针对
那些态度不端正的学生,老师要了解学生,把握他们的思想脉博。否则,只一味地想怎么设计课堂教学花样,只能抓住学生一时的心,却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改变对音乐课的态度。所以一旦发现有学习不端正的学生,我就利用上课几分钟的时间让大家讨论:音乐课到底有什么作用?音乐课究竟会给同学们带来什么?没有音乐课会怎样?„„同学们马上七嘴八舌,大讲特讲其好处所在。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了老师工作的意义,也使他们更多更好地知道学好这门课的意义,从而自觉自愿的完成学习任务。
第五篇:音乐教学反思
4、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思想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产生了很大的改变,音乐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包括: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他们互相联系又互相渗透。
一、注重师生共鸣体验的过程
在审美体验的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在教师和学生中间引起共鸣,只有在产生共鸣的情况下才能使学生的内心积淀起一股强烈的感情,急欲表达,因而在唱歌或欣赏时他们才非常投入,进而从音乐中得到了美的熏陶。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对各种场景场面选配或创作音乐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三、在教学中渗透探究性学习方法
探究性学习,也称“发现探索法”、“问题解决法”。学生的学习同样是一种发现,相信和依靠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探索事物的真相,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自己质疑、自己发现问题,极大地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既丰富了自己的音乐又开拓了自己的音乐视野,使音乐欣赏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感知上。又挖掘了音乐的内涵,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展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四、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音乐是群体性的活动之一。学生间平等的气氛、对音乐感觉的不同见解带来了友好的争辩和乐趣,学生间平等的气氛,对音乐感觉的不同见解带来了友好争辩的乐趣。学生在与同伴自主、和谐的学习交流中增进了友谊、增长了智慧,以学生互动为中心,具有师生互动所无法取代的价值功能。同学们互相帮助、团结友爱,教师在活动中只是巡视指导,了解信息,对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给予表扬,学生们生活在学习气氛浓厚,又团结友爱、和谐协调的气氛中,锻炼了他们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五、在教学中体现文化的价值
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学生通过学习华夏民族音乐和世界其它国家的音乐文化,将会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加深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具体表现在音乐的综合性上,他不是语言,又胜似语言;他没有画面又面面俱到。在欣赏者的听觉过程中,他和美术、舞蹈、戏剧、诗歌都有着艺术感觉上密切的关系,这就是音乐与相关文化”的领域。同时,音乐又和政治、科学、外语等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又是“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它学科”,这就是“艺术通感”。综合的意义,就在于一种生态的、互补的、碰撞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