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公司改革开放30年征文演讲

时间:2019-05-12 04:15: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力公司改革开放30年征文演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力公司改革开放30年征文演讲》。

第一篇:电力公司改革开放30年征文演讲

三十载峥嵘岁月,三十载光辉历程。从一个靠小水电支撑、配网结构薄弱、年供电量仅有300万的小网,到一个与大网并网、电网构架坚强、年供电超亿度的供电企业,安义公司在走过漫漫30年的同时,不仅实现了供电量飞越和企业壮大,而且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先行官的功能,为安义县的和谐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书写了安义电

力史上的辉煌篇章。

1978年8月13日,是安义县人民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全县第一座35kv万埠变电站建成,孤网运行20余年的电网终于接上了大电网的电源,安义电力从此将在改革春风的沐浴下茁壮成长。

安义电力发展于50年代初,起先用柴油机发电,主要供应县城居民和附近乡镇。后来,随着水电的兴起,特别是1975年历时12年建成了礼源角水电站,全县有一半的农村居民开始摆脱了用煤油点灯的生活,用上了时有时无的电源。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日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人们对电的呼唤也更加强烈,这就成为建设第一座35kv变电站的初衷。

时势造就英雄。在社会各界和电力人的共同努力下,1985年10月,第一座110kv变电站—安义变建成投运;1988年7月,第二座35kv变电站—石鼻变竣工投产;2002年7月,35kv石塘变也顺利完工。与此同时,电网建设也突飞猛进,电杆由自制的木制杆发展为普遍的10米混凝土电杆,输电线由25平方毫米铝线发展到120平方毫米绝缘钢芯铝绞线,进户线由细黑线到多规格电缆,变压器、计量等电力设备也几度更新,配网结构日渐科学,供电可靠率不断增强。

电力的发展带来的是经济的腾飞。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安义县个体经济蓬勃发展,纺织配件、砂轮、零部件加工等产业相继兴起,成千上万的弄潮儿巧用电力资源搏击商海,成就了一批批“万元户”,为安义经济的发展增添了厚重的底蕴。2002年建成的凤凰山经济开发区,依靠坚强的电力支撑,吸引大批外商、内资企业纷至沓来,开厂兴业,为实现工业强县的战略目标加上了重重的砝码。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安义电力也得到迅猛发展,2005年公司完成供电超亿度,实现了社会与企业发展的双赢。

蓝图已绘就,鼓角催奋进。大项目带来的大发展格局,又催生出新一轮电力的建设高潮,110kv长均变的开工建设、35kv红山变的蓄势待发,安义电力有望在两年内实现供电能力翻番,坚强的电力必将为县域经济新一轮突破作出更大的贡献。

2006年6月26日,安义县长埠镇大路村豆腐石自然村村民熊咬生家通电了。这一天,不仅对熊咬生一家来说是个大日子,久居大山的近一家人在眼馋山下人用电20多年后终于盼来了“光明”;对安义电力人来说,这一天也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这是全县的最后一个“无电户”。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安义的通电史真正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为了这一天,安义电力人付出了多少艰辛劳动,演绎了多少英雄赞歌。由于电力资源匮乏,直到1959年,全县才有第一个乡村用上电。改革前,全县农村的通电率仅为51%。1978年接上大电网后,加快了向农村送电的步伐,并于1992年实现了村村通电。但由于山多地杂,直到2006年,全县仍有7800余农村人口未用上电,与蓬勃发展的现代工、农业发展态势格格不入。

2006年5月13日,国家电网公司刘振亚总经理亲自在安义县启动“户户通电”工程,给“无电户”们带来了转机。三天后,受到刘总经理接见的新民乡罗丰村村民罗崇兵成为此次工程的第一位受益人。在以后四十多天的时间里,近百名电力施工队员奋战在施工一线,顶烈日、战酷暑,抢工期、抓进度,爬山涉水搞规划,披荆斩棘架线路,为一个个“无电户”接上了电。尤其是在豆腐石村的通电工程建设中,施工人员克服山高坡陡路窄和连日的阴雨,一步三滑将电杆挪上山,肩扛背驼将设备运上岭,经过二十多天的努力,才完成了区区18基电杆的建设任务,其间的艰辛令干过几十年架线工程的老师傅戴征长也惊叹“难以想像”。

窥一斑而知全豹。想想几十年前的通电历程,设备更为落后,交通更不方便,道路条件更差,电力员工们付出的又是怎样一番艰辛与努力啊!让光明照耀全县人民,让困难留给自己承担,电力员工用真情和汗水一次次书写着责任与光荣。

2008年11月12日,安义公司营业大厅举行了隆重的省级“青年文明号”挂牌仪式,这是继2000年公司177抢修抢险服务中心之后获得的第二个省级“青年文明号”,也是对公司不断提升优质服务水平、树立“阳光服务”形象的一个肯定。

当初,供电服务只是一个久远的梦。几十年前,全县仅靠一个小水电维持电力供应,停电就像家常便饭,“大停三六九,小停天天有”,如何谈得上服务建设;全县的电力维修人员不足半百,一个

人往往得管一个乡好几十里的线路,加上交通工具简陋,下乡维修也只能依靠自行车,根本不具备“抢修”的条件;资源奇缺的年代,电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供电员工的服务意识难以跟上,服务多数只能靠人情事故来维系。据老外线班长出身的公司调研员李云岭回忆:“原来在农村架线时,老百姓都非常热情,经常杀鸡宰鸭来招待,大家干活的劲也非常高,工作也漂亮

”,就很好地反映了当时的情景。

电力体制改革的春风,吹绿了大地,壮大了电网,也涌来服务的热潮。1997年,安义公司适时而动,在全省率先成立了24小时值守的177抢修抢险服务中心,面向全县客户免费提供故障报修服务,喊出了“只要您一个电话,其它的事我们来办”的响亮口号,吹响起服务的号角。

基础夯实了。公司营业大厅获得国网公司规范化管理“示范窗口”,万埠所、长均所、长埠所等基础规范化营业厅纷纷建成,95598服务系统、触摸屏查询系统先后建立,扮靓了窗口,方便了群众。

服务规范了。公开服务流程、公布收费标准、统一服务用语、建立绿色通道、业扩报装“一口对外”,每一个变化都让客户“看得见、摸得着”。

形象竖立了。定期走访客户,倾听客户呼声,满足客户需求,加强客户监督,用诚意打动客户,用行动赢得民心,群众的赞誉接踵而来,员工服务更顺心、更甘心、更欢心。

2008年4月,全县2007年度服务行业行风评议评比结果揭晓,公司继去年进入三甲后首夺桂冠。面对人民的诀择,500余名供电人深感任重而道远。

曾经,也承受过民心背离的痛苦。资源紧缺的时代,电成为一些员工谋取私利的工具,由此滋生出一批批“电老虎”,在社会上造成不良的影响;两网改造时期,由于处理电表收费不当而产生的负面报道,更是让公司的形象一落千丈,企业经营举步维艰。

困境中,服务重塑形象。面对社会的质疑,供电人从自身查找问题,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举措。1999年至2006年,先后开展了一、二期农网改造和县城网改造,通过统筹进度、精心施工,令电网供电能力大大提升;1997年9月起向社会推出“服务至灯头”的免费抢修服务,十余年来为客户解决实际困难逾2万起;2002年至2005年,连续四年将8月份定为公司的“优质服务月”,大兴服务之风,大举服务之实,为企业赢得了良好的信誉。

建设中,诚信铸就品牌。公司始终坚持“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以电网建设和优质服务为载体,全力打造诚信品牌。公司通过筹措资金、组建队伍、购置车辆,建立快捷抢修机制,为客户用电提供保障;积极参与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切实履行服务承诺,广泛听取和采纳客户意见和建议,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大力加强员工教育和服务监督,努力形成诚信服务氛围,以真诚打动客户,以情感赢得民心,以质量占领市场,在实践中完成“电保姆”身份的转变,不断树立企业的服务品牌。

发展中,和谐共建共享。改革开放三十年,公司供电量由300万增长至1.6亿,增长幅度超过50倍。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社会的发展也需要公司以行动来回报。倾力服务大项目发展,推出一把手工程、个性化服务,做到“随叫随到”;鼎力服务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大力支持全县160多个新农村建设点的电力建设,实现“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工作目标;倾情投入地方和谐社会建设,坚持多年为“爱心婆婆”龚水珍、长均敬老院等弱势群体提供免费维修服务,大力支持教育、卫生等地方公益事业发展,深情演绎企业的爱心与责任,努力实现客户与企业发展的双赢。

第二篇:改革开放30周年征文演讲(电力系统)

电力员工: 改革开放初期,**的电网是独立的,外来的电无法进来,所以只能靠小水电,供电极度困难紧张,经常是无电,缺电,工厂无法生产,居民无法照明,居民对用电紧张有“今晚肯定无电,明晚不一定有电”这样的说法。

直到1989年黄冈11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产,我县电网才实现与省电网的联接,形成了水电、火电和省电三位一体的电力供应格局。从此全县电力供应比以前更加充足,供电可靠性也大大提高。

经过30年来的建设,目前,全县拥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安装主变压器2台,容量30万千伏安,110千伏变电站4座,容量196000千伏安,35千伏变电站11座,容量79600千伏安。

第三篇:改革开放30周年征文演讲(电力系统)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县电力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特别是经过近10年来大规模的农网改造,电力供电能力不断提高,电网建设日益完善,全县实现了村村通电,户户通电,彻底摆脱了以前经常拉闸停电的严重缺电局面。

十年前,我县的供电状况非常差,全县的供电只是靠汤溪电站、坪溪电站的水电和部分乡镇集体经营的小火电(厂)发电供给,电力建设基本上一片空白,农村的大部分家庭还不能用上电。

电力员工: 改革开放初期,**的电网是独立的,外来的电无法进来,所以只能靠小水电,供电极度困难紧张,经常是无电,缺电,工厂无法生产,居民无法照明,居民对用电紧张有“今晚肯定无电,明晚不一定有电”这样的说法。而且电价非常高,农村在后期的电价最高的达到每度电5.8元,相当多的群众无法用上电,用煤油灯照明。

直到1989年黄冈11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产,我县电网才实现与省电网的联接,形成了水电、火电和省电三位一体的电力供应格局。从此全县电力供应比以前更加充足,供电可靠性也大大提高。之后的10年,在省、市、县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县的电力建设特别是电网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

原县电力局副局长张庆源: 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从89年到98年的十年时间里,我县共投入近1.5亿元,完成了黄冈、新丰二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城东、九村、上饶等三座35千伏输变电工程的建设以及一大批电力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

为彻底消灭了无电村,实现了村村通电,户户通电,降低线损率,提高农村电网供电可靠性、安全性和电能质量。自1999年实施农电“两改一同价”以来,我县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加大了对农村电网的建设力度,共投入农网改造资金32115万元,共架设(改造)35千伏线路32.8公里,10千伏线路1075公里,低压线路1597公里,改造台区1189个,更换高能耗配变1145个,改造35千伏变电站4座,新装和更换主变3台,容量15300千伏安;架设10千伏线路93.02公里,低压线路52.39公里,改造台区40个,更换高能耗配变39台。

经过30年来的建设,目前,全县拥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安装主变压器2台,容量30万千伏安,110千伏变电站4座,容量196000千伏安,35千伏变电站11座,容量79600千伏安。初步形成了以220千伏**变电站为中心,以110千伏为主网架,与潮州电网连接的供电网络。

日臻完善的电网结构,使全县供电能力和供电的可靠性大大增强,城乡群众电气化生活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工厂企业的用电量也飞速增长。

据统计,去年,全县的供电量5.5亿度,其中工业用电1.5亿度。

全县的供电量比实施农电“两改一同价”前的1.4亿多度增加了近4亿度,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据介绍,目前,110千伏所城和井洲变电站正在加紧建设,不久将建成投产,加上计划建设的110千伏城南和三饶变电站,到时**电网的供电能力将更进一步得到提升。

第四篇:改革开放30周年征文演讲(通用版)

1978年,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共和国作出了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大幕拉开,古老的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到2008年,改革开放步入而立之年,回眸这30个年头,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

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改革逐步深化并推动开放,开放也进一步促进改革。

“向海而兴,背海而衰。禁海几亡,开海则强”,30年间的改革开放恰如600年前的郑和下西洋一样,我们正是以一种更加开放的精神走向世界,为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和伟大复兴,开洋看世界。

值此,从今天开始,我们推出策划“一日30年”,以每天两个版的“日志中国”,通过还原“卅年今日”的标杆性事件,来记录改革开放的历程,同时也记录30年的思想解放史。

我们一起重温历史。在以后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我们的报道将陆续回放中国30年来所走过的路。第一个经济体制改革方案的出台,第一个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中央机关,第一个股份制企业的诞生,第一个获得国际大奖的中国影片,第一个在国内举办的外国时装展,第一部移动电话的问世……许多现在看来已经成为基本常识的“新生事物”,在当时曾经引起多么剧烈的震动。

我们试图梳理发展脉络。我们不局限于对过往记忆的“叫醒”,更试图“窥斑知豹”,见微知著。我们不忘记抬头远眺社会森林之广阔,也更会低头审视一草一木生根发芽成长之生动。我们想从社会的每一个风云变幻、脉搏跳动中,对发展历程进行分析、解读和判断,得出中国前进的逻辑和路径。

这30年的历史,是国家综合国力从“濒于崩溃边缘”到“当惊世界殊”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是通过一次次思想解放大讨论、破除各种思想束缚、寻找或者回归发展常识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是改革不适合现代化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建立现代国家发展模式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是“放眼向洋看世界”对外开放、加大国际合作、逐渐融入世界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也是认识到须由单向的经济发展拓展为政治、文化、社会全面推进的科学发展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更是探求“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保护私产、保障自由、彰显权益的历史,因而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创造的历史。

前进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开放的每一步,都伴随着对发展常识的重新发现和回归,都伴随着旧思想、旧体制的革除和新理念、新体制的建立。每当遇到前进中的困难,也总有人对改革开放提出各种责难,但是,经过一番思想的讨论,“改革不可动摇”仍会成为一种广泛的共识。这是因为,30年的成果,改革给了人们实惠和幸福,以及信心和希望——实践,任何时候都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正如十七大报告所言: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的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改革开放“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国家将隆重纪念并对“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进行系统的回顾总结”。纪念过去是为了未来。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些长久积累未解决的问题和矛盾已经凸显,改革由此进入“深水区”。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这个“深水区”绕不开、躲不过。那么,循着什么样的发展逻辑、踏着什么样的发展路径,顺利通过“深水区”,达至理想彼岸,回顾和总结30年历程,必能找到答案。

第五篇:改革开放征文

80后眼中的改革开放三十年

地铁由南到北,细微颠颤,待地铁冲出地面,恍若隔世。北郊、北仓还是北辰?或许叫北城更合适些吧。

在外求学的我,每次回家都能感受这片土地的变化,高大了,整洁了,宽阔了,舒适了,繁华了,娇媚了,北辰正在用一种超越的姿态不断完善着,不断生衍着。我每到一处,便不禁会被一些东西感动着,不禁为一些变化欣喜着,也不禁为北辰骄傲着。思想感情的潮水使我想把一切的东西,都告诉给我的朋友们。

翻阅历史,了解那段未曾经历的举步维艰。也看到这高楼林立,绿树成荫,繁华喧闹的现代小镇原先不过是满满的高粱,绿绿的稻田,辛勤劳作的农民,皮肤黝黑的少年。地铁到站,脚下的这片土地被人们自豪地称作“新家园”。

30年的积淀,让北辰富起来,美起来,亮起来,公路修起来,地铁开进来;让人们舞起来,乐起来。回首改革开放的历程,点点滴滴都能体现。

旧村旧城改造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从破瓦房到大高楼

如果说旧城是城市记忆保存最完整的地区,那么旧城改造便是城市生命的延续,梦想的放飞,灵魂的深远。

近几年北辰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区委、区政府从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出发,首先在环内启动了旧村改造工程。本着“以建促拆、先建后拆”的思路,“以人为本”的理念,规划建设了多处还迁住宅楼。拆迁后的群众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在新建的一处还迁住宅小区里,我见到一群在小区花园里乘凉聊天的老人,当问到这片整洁明亮的楼房时,老人们满意地说,“好!好!好!没想到老了老了,还能住进高楼,当上城里人了!”像这样的小区,在今天的北辰,不胜枚举。

自2005年至今,四年来一场轰轰烈烈的惠民工程正在有条不紊的快速推进。昔日陈旧、破败的旧楼区经历着旧貌换新颜的历史性嬗变。通过旧村改造,改变了基础设施、生活配套设施落后和房屋密集、治安隐患多、环境脏乱差的状况。村民实现了安居乐业,城市化水平明显提升,成为奉献给当地群众的一份殷实厚礼。

房地产业蓬勃发展:从无到有,再到遍地开花

1991年到1997年全区共开发商品房13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98万平方米、公共服务设施34万平方米,现代城镇初具规模。经过积极争取,市政府批准将北辰区北运河两岸列入海河综合开发的一部分,极大地吸引了开发商前来投资。近几年,运河两岸的双街新家园、万源新城水郡、奥林匹克花园、都旺新城、大通绿岛等居住区拔地而起,配套完善的住宅小区着实让区内区外的买房人挑花了眼。

越来越多的市里人择居北辰,他们就是看中了北辰便捷的交通,优越的区位优势,广阔的发展前景,按照现在时髦的说法,北辰的房子,个个是高性价比。

在这期间北辰区更加强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力度,切实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及拆迁户的住房困难。加快商品房供应结构调整,提高普通商品住宅所占比重,限制开发别墅,高档公寓,私人会所等项目,使房地产市场面

向普通消费者,特别是中低收入家庭。昔日抱有疑虑的拆迁户们,现如今住在宽敞明亮的商品房里,终于舒展了眉头。

建房为广大人民群众着想,老百姓没了后顾之忧,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乡村公路发生历史巨变:颠簸小路变致富通途

“要想富,先修路”,展望30年农村道路硬化从1978年—2008年是一个从无到有,由满足生活到促进生产,从村主干路硬化到里巷胡同硬化的巨大转变、巨大进步。

改革开放初期,北辰区128个村,除所在地工厂所建的3条沥青路外,其余都是土路。赶上刮风下雨的天气,满村的灰土和泥泞,村民出行极不方便,特别是上学的孩子,走到学校时满身是泥,不知已经摔过多少跤了。

城里人每天上学走柏油路,上班走柏油路,逛街走柏油路,觉得稀松平常,却不知一条乡村公路可以给村民带来多大的便利,多少的幸福。1984年市政府拿出巨资建设乡村公路,历时5年,全区128个村,每个村与国干道连接都有一条沥青路,实现了“一村一路”,让那些村民们在晴天走得开心,夜里走得安心,雨天走得放心。

随着改革开放热潮,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一村一路已不能满足农村的需要,而是迅速向一村多路和里巷硬化发展。到1999年时乡村公路累计已达到480㎞;胡同里巷的硬化率估计在70%左右,也就是说有70%的村民出行在硬化路上了。原先走马车、驴车的乡村公路现在开进了大汽车,出行的路又是致富的路,农民怎能不咧嘴嘿嘿乐!

2000年开始,农村迎来了乡村公路大发展时期,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和

养管力度,由此前的重建轻养到现在的建养并重,市、区财政从每年的几十万工程补贴款到现在的几百万补贴款,大大的提高了乡村公路的路网密度和通行能力。对于日益完善的乡村环境,村民一百个满意,他们还把农村新貌编成了顺口溜:“住宅装修像宾馆,家家都有大彩电;农民也有私家车,出门轮子跟着转;城镇相连一条线,建设小康我当先!”

打造宜居小城,城区绿化、公园建设力度不断加大

绿化覆盖率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1995年,北辰区绿地面积只有15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不足10%。新建成苍峰园、杨连弟公园、集贤公园,虽然只有3座,可农民仍旧为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公园而高兴。

到2000年,经过五年努力,北辰区绿地面积增长了2/3,但对于建设现代化小城镇来说,还有一定的差距。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一手抓经济,一手抓环境,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深知,只有环境好了,项目才能进来;只有经济和环境相协调,才能带动整个区地的跨越发展。“美容”工程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截止到2008年,北辰区共有绿地面积104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44%。

近几年来,北辰区又兴起建设村级公园和健身场地热潮,突出打造花园式小镇,共计建成村级公园70座,总面积20余万平方米。北辰区大张庄某村的村干部自豪地指着村委会旁边的公园说,“每天早晨,来这遛早锻炼的人可是不少,遛鸟,打太极,玩器械的,特别是老年人!咱们村环境好了,老头老太都愿意出来转转。”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看到了一座新建成的开放式公园,高大的乔木和鲜艳的月季遥相呼应,标准的篮筐和平整的乒乓球案子让人蠢蠢欲动,不由得加入了全民健身的行列。

鸟枪换炮——旱厕到抽水马桶,农民如厕问题得到解决:

据说人的一生有两年时间是在厕所中度过的,可上厕所这件不起眼的小事,在天津乃至全国多数农村成为不少老百姓的大难题,厕所无顶、无门、无灯,无冲水;储粪池上无盖,蝇蛆爬行、臭味难当……一些与经济发展极不协调的“景致”,并不少见。北辰区委、区政府高度关注农村改厕问题,加大推动力度,确保改厕一户,合格一户,群众满意一户。

几年来北辰区人团结一致、克服困难、冲破阻力,在农村改厕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提高了农民的卫生意识,更提升了农民的卫生水平,改善了农村的卫生环境,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百姓的欢迎和支持。

北辰区2002年至2006年累计已完成全区户厕改造任务55957座,完成市下达的92.6%改造率的任务。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城市人的待遇。孙海麟副市长曾就北辰区户厕改造做出重要批示,他指出:“郊区各区县要学习北辰区的作法,把改厕、填埋坑塘、垃圾处理三件事落到实处。”

按照城市结构空间理论,城市演化被分为4阶段,即:城市膨胀阶段——市区蔓延阶段——城市向心体系(卫星城)阶段——城市连绵带阶段。而北辰正是一颗熠熠闪耀的新星,也必将带动一条夺人眼球的银河!

朋友们,当你们听到我娓娓道来的故事,有没有眼前一亮,心生向往?有没有同样骄傲,同样自豪?北辰的发展,只是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一个缩影,改革的30年,我们厚积薄发,开拓进取;开放的30年,我们与时俱进,万变瞬息。

2008年绝对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有太多的深刻记忆。天灾面前众志

成城,团结一致,紧紧相拥;奥运竞技场上万众一心,开心的笑,感动的泪。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强烈感受到,我们的祖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富强和辉煌。全世界都得承认,这头雄狮不在韬光养晦,他正在向世界展示他的锋芒和力量。我们如此热烈拥抱着变化和发展,让西方国家望尘莫及!

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都该怀着感恩的心,赤诚的心,拼搏的心,进取的心,因为只有这样一颗年轻的心才能让我们的事业花团锦簇,蒸蒸日上!你和我都在被一股力量驱迫着,去开拓,去创造,再干30年,再变一个样!

下载电力公司改革开放30年征文演讲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力公司改革开放30年征文演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改革开放征文(本站推荐)

    高歌新时代,我的中国梦 时间流逝,不知不觉,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四十周年的路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街上热闹非凡,公路上车水马龙,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改革开放30年征文

    走进新时代 “承前启后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每当听到这首歌,我的心情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与振奋。是呀,我们现在走进了新时代,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改革开放30周年征文

    改革开放30周年征文(经济日报) 新合作化使农机化获革命性发展 □王鸿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机化经历了高—低—高的发展过程。前一个“高”,反映在广大农民和农业机械生产、......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12篇)(篇一)改革开放带来农村生活巨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飞速发展,普通百姓的生活如芝麻开花,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今天,当我们站在时代前沿,回头看那奋......

    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

    30年光辉历程30载火热青春征文稿 沐改革春风品幸福生活 无锡市东方娃实验幼儿园陈小英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就是这个时间,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四川汶川发生了地震,近半个中国......

    改革开放30年征文

    教育改革,勾画南昌腾飞蓝图 南昌教育改革开放三十年回顾内容提要: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既是经济大发展的三十年,又是教育事业大发展的三十年,更加是人民思想大解放的三十年。南昌人......

    改革开放30年征文

    改革开放30年故事 同口镇南青小学三年级学生:胡浩东 今天,我家里买来了新的微波炉和电炒锅,奶奶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说:“看来,做饭是越来越轻松了喽!” 晚上,我家的厨房里可热闹......

    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

    从国家扶贫县到渭北高原上的“西双版纳”——我的家乡改革开放三十年 我的家乡位于陕西省西北部的一个偏远的小县城,地处黄土高原,曾经,这里交通闭塞、沟壑纵横,人民温饱问题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