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新教育人寻教育之梦五篇

时间:2019-05-12 04:03: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做新教育人寻教育之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做新教育人寻教育之梦》。

第一篇:做新教育人寻教育之梦

做新教育人,寻教育之梦

2010年秋,新教育的春风吹进了我们的校园,润泽了师生的心灵。新教育实验不仅让老师们打开了视野,享受了教育思想的精神大餐,而且鼓舞着每一位教师,在教育线上拼搏疲惫的、怠倦的、迷茫的老师们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他们开始整理行囊,再次踏上征途,追寻教育的梦想。在新教育的引领下,我们有磨砺,有收获,让我们看到了新教育的力量,看到了学校里师生蓬勃的生机。在这一年里,我们始终坚信:“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能成功。”扎扎实实地推进新教育的实验,重点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一、新教育理论深入人心

校长在开学初向新教师赠送《新教育》、《第56号教室的奇迹》等图书,随之也赠送了带有校长寄语的读书笔记本,从一句句饱含深意的寄语中仿佛看到了校长希望老师们快速成长的深深寄托。同时给老师们进行新教育通识培训,每月给老师们开设新教育讲座,老师们都觉得新教育给自己带来了教育理论的盛宴。

二、营造书香校园

校园里的阅读和陶冶随时随地的发生着,为了给孩子营造一个快乐的、轻松的、丰富的、感性的读书环境,学校想方设法调整校园和教室的布置,在校园里随处可见醒目的、激励性的、学习性的标语、标牌。我们要求各个班级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开辟了读书栏,内容丰富多彩:如“今天你读书了吗?”“曼妙的童心世界”、读“和好书交朋友”等。这样的氛围,使孩子一走进教室就置身于书的海洋中,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图书走出图书室,让每个班级充满书香。我校的班级文化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过班级文化的布置,设立书香班级,给每个班级购置大量的童书,让孩子每学期基本读完班级图书角的书,同时开展图书流动活动,及时更新班级图书角。让孩子们能在美妙的阅读中生活,真正喜欢上读书。

走进浪漫的儿童课程,这是我校花大力气的一个项目,也就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晨诵、午读、暮省”项目。每天清晨7点50至8点10,我校师生在晨光中开始晨诵,书声琅琅,稚嫩的童声迎着清晨的霞光,给人一种无限美好的感觉。晨诵的内容涉及《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一、二年级的行为规范童谣系列,金子美玲的童真童趣组诗,谢尔斯坦幻想童趣系列组诗,中高年级的《顾城诗歌之旅》等等,同时教导处印发了各年级推荐诗歌目录。虽然有点零碎,但从孩子们的稚嫩的童声中散发着美好的想象。

同时,学校在每周抽出一节课,作为童书阅读推荐课。一二年级主要是绘本课,《爷爷一定有办法》、《小魔怪要上学》、《三只小猪的故事》、《鼠小弟的故事》、《咕噜牛和小妞妞》《一颗超级顽固的牙》等等孩子喜闻乐见的绘本,绘本课上,孩子的想象能力发挥的淋漓尽致,稚嫩的心灵在童话故事里得到熏陶。高年级学生开展童书导读课、童书推进课、童书提升课。通过课程的引领,学生对书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书籍中汲取营养,与书籍中的人物故事发生情感的共鸣,丰富着学生的生命体验。另外,我校定期开展与苍南新教育团队“毛

虫与蝴蝶”项目组交流研讨活动,让老师在交流中快速成长,不断提高。

三、师生共写随笔

给一个话题,让学生自己讨论,自己体验,自己感悟。反思一天成败,暮省一天得失,对一天生活反思,不仅促进了思,而且促进了写。借助网络平台,建立学校博客,为教师在共读共写共同成长方面做好了后台支持。在博客里“教师专业共同体研修沙龙”中,大家的随笔相互传阅,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和共同成长的“理想村落”。

四、培养卓越口才

为了培养孩子的口语能力,我们给孩子搭建了一个舞台。每天的早操结束后,我们给2位学生上台演讲6分钟,有的给大家讲述一个小故事,有的给同学们朗诵一首金子美玲的诗歌,有的给同伴们猜谜语等等,短短的6分钟时间,可能孩子们在台下准备了很长时间,但掌声给了他们很大的力量。孩子在这过程中,不仅锻炼了上台讲话的胆子,而且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述能力。

五、努力方向

今后一年里,我们将重点在新教育的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培养良好习惯这三个方面开展深入的实践活动,争取更多的收获。

新教育实验就是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情,我们庆幸是新教育实验团体的一份子,更让我理解了行动就有收获的含义,相信岁月,相信种子,这八个字竟是如此沉甸甸的,新教育播撒下小小的种

子,会收获成功。

我们不是已经看到新教育的点滴成效了吗?听到孩子们用美妙的声音诵出献给老师的诗歌,我们陶醉了:听到孩子们唱给祖**亲的赞歌,我们被感染了;讲故事时看见孩子们专注的神态,眼里闪着亮光,我们讲得更投入了;看到孩子们一进教室就捧起书读,看到孩子们画出美丽的图画,讲出精彩的故事,我们笑了;看到孩子们为省下吃饭的钱买书的日记,我被感动了;收到孩子们和家长的分摊购书款,我除了充满感激和被理解的微笑还能说什么,因为我知道我们和家长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孩子们的未来,它会让我们彼此之间更理解更信任。

实验一年来,我们从不敢说我们取得了多大的收获,我们只能谦卑地说我们刚刚走在新教育实验的路上,一年后的今天,才发现我们学校新教育实验工作,本可以更细致,更精确。

第二篇:生命关怀——新教育人的教育哲学 2014.9.18

生命关怀——新教育人的教育哲学

许卫国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人是自然生命和价值生命的双重存在,无论是自然生命的发育完善,还是精神生命的成长都离不开教育,教育是人的生命的存在形式。”生命是教育的最高价值。“生命,是新教育最重要的一个词汇。”(1)

(2)

新教育提出,理想课堂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落实有效教学框架,第二重境界是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第三重境界是知识、生活与生命的深刻共鸣。我在研究中发现,“知识、生活与生命的深刻共鸣”这一句话作为新教育实验的核心思想,在不同的行动项目中,能够衍化出更多的表达,如,新教育实验语境下艺术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艺术、生活与生命的深刻共鸣,研发卓越课程的最高境界是课程与生活、生命的深刻共鸣,阅读的最高境界是书籍与生活、生命的深刻共鸣。如果进一步深入地分析新教育实验的其他行动项目,一定能发现所有行动项目都有一个共同的追求,那就是行动的具体内容与社会生活及师生生命的高度融合和深刻共鸣。

与生活、生命共鸣的境界,凸显了对人的生命关怀,反映了在当下这样一个倡导以人为本的时代,新教育人的视角已从社会本位向“人”本位的转向。“关怀”是一个很温暖、很柔软、很人性化的词语。“关怀”一词蕴含着对生命尊重、理解、滋润、呵护、包容、等待等等美好的情愫。我个人坚定地认为生命关怀是新教育人的教育哲学。

教育生活中,对人的生命关怀,有两个观察的角度:

第一个观察角度是对教师自身的生命关怀,包括教师自身的生命投入和生命体验。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克剑先生说:“治学的底蕴原在于境界。有的人凭藉聪明,有的人诉诸智慧,我相信,我投之于文字的是生命。‘生命’被作为一种治学的境界点出来,是关联着切己的人生体验的,它借一个饱经屈辱和波折的学人的心灵剖白,诉说着人文学术赖以存一线脉息的那点真谛。”我想说,黄克剑先生投之于文字的是生命,新教育人投之于行动的也是自己的生命,新教育人行动的境界已经达到了生命的高度。网师(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学员绚之平淡是一位博士、大学英语老师。她在《2012的叙事》中写道:“2012年7月份(博士)毕业后,终于开始静坐反思从前的自己,最后得出个结论是‘我的生命真是苍白’。”“自诩读过很多书,借书卡上1年就有200多本的记录,但没有1本楔入我的生命。”“清醒后的我于2012年下半年,决定转身走那条应该走的路,也就是一条从我们转向我,从外转向内,从物质转向精神的路线。”“2012年8月31日,在青风竹简讲师的推荐下申请加入了网师。”进了网师,她才真正开始了楔入生命的阅读生活。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曾说,参加新教育实验,澎湃的是激情,涌动的是理想,激起的是热情,付出的是真心,发展的是智慧,收获的是每一刻的生命。这样一种生命投入,以及由此产生的丰富的生命体验是新教育人教育哲学在教师身上的体现。

新教育实验的核心价值观是“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其关注的视域就包括教师和学生的生命状态。可是,人们耳闻目睹的是新教育人的辛苦。新教育人的辛苦让一些人以为新教育人的“幸福完整”似乎并不真实。其实,这些人没有真正理解“幸福完整”的本质内涵。我个人以为新教育人概念中 “幸福完整”的本质内涵是自由。所谓自由,其本质是自己能够决定自己的选择。做新教育是生命觉醒了的新教育人自由的选择,他所从事

(3)的新教育实验是内在于他生命的需要的,是他“自由自觉的劳动”,而非“异化性劳动”。做新教育时,新教育人的身心是一致的,他是一个完整的人。自由还有“消极自己”和“积极自由”之分,消极自由认为自由就是“不被他人强制”,积极自由认为自由就是“自我实现”。生命觉醒后的教师所获得的自由是积极的自由,是追求自我实现的自由。新教育人的辛苦是他为了实现自身生命更多的可能性而作出的自由选择。因为是自由的选择,新教育人自主自发、自觉自愿地专注于做新教育,共读共写共生活,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虽累犹乐,享受其中,乐此不疲。因为是自由的选择,做新教育的过程本身成为目的所在。做新教育成为新教育人自身本质力量的自我确证,成为他自由选择的生命的绽放方式,并由此产生高度的职业认同,获得强烈的幸福体验。新教育人因为自由,所以幸福,所以“完整”,这与辛苦不辛苦无关。我想新教育对教师生命最大的关怀是唤醒教师,让教师成为一个自由的人,自由选择新教育实验,高度地投入新教育实验,并因此让自己的的生命开出一朵花来。

第二个观察的角度是对学生的生命关怀。这一个话题又有着许多丰富的意蕴: 一是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

在新教育人的心里,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新教育人的关怀抵达每一个与自己相遇的生命。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关怀人。这条建议,一般来说,属于教育修养的初步知识,具体来说,是教育修养的情感问题。”“教师对儿童的关怀首先表现在善于做到不让他成为坏孩子,防止他走上错误的道路。像父母一样地愿儿童好,就是要防止邪恶进入儿童的心灵,把邪恶关在他的心灵之外。如果你心里对每个儿童都抱有这种焦虑不安的关切,如果每个儿童对你来说都不是班极记事簿上的一行字和一个符号,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个性、一个独特的人的世界,那你就可以相信,要是儿童遇上了糟糕事,你的内心会提醒你该怎么办。这种内心的命令就是关怀在起作用。”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这一理念体现在教育实践中,在传统意义上就是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尊重每一个孩子,但在新教育语境中,绝不仅仅是这些。这些当然重要,还有比这更重要的,那就是创造适合每一个孩子的课程,通过提供适合每一个孩子的课程体现对孩子生命存在和发展的终极关怀。北京十一学校为此创造了成功的经验。校长李希贵说:“2010年9月,北京十一学校全面实施走班上课,我们试图通过不同学科在不同的学科教室上课,实现教学资源与学习过程的对接。一年后,改革进一步深入,学生开始选课走班,数、理、化、生每一个学科按难度分为不同的层次,而语文、英语、体育、技术则分类设置了近100个课程,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生涯规划进行选择,这样便都有一张自己选择的课表。”“我们的学校形成了一个面向个体的教育生态。4000多名学生有4000多张课表,他们组合成1430个教学班,因材施教的命运从过去教师的手上转到了学生自己的手上。选择之下,学生慢慢生长出了责任心和使命感;选择之下,他们发现了自我,唤醒了自我,我相信,他们也必然最终成就自我。”“学校通过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校本化,构建了一套分层、分类、综合、特需的课程体系。包括265门学科课程、30门综合实践课程、75个职业考察课程、272个社团、60个学生管理岗位,学生自由选择。这套由分层与分类、专项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突出以学生个体为单位的选择性,除了少数必修课程外,大部分都是选修课程,所有的课程排入每周的正式课表。学生不仅选课程,还可以选择学习时段,最大程度地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课程与每一位学生联系起来,构建

(5)

(4)起每一位学生自己的学习系统。学校还相继开设了中英合作项目(A-Level)、中美合作项目(AP)、国际文凭组织合作项目(IB)三个国际课程,将国外课程先进的理念和优质的资源引入我校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选择。”

(6)

北京十一学校“现有特级教师 28人,高级教师175人,来自北大、清华、中科院、耶鲁等名校的中方博士60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104人,来自牛津、剑桥、耶鲁、哥伦比亚等世界名校的69名外籍教师。此外,学校建立了由中科院、北大、清华、北师大等科研院所的专家组成的教师成长指导团队。”(7)北京十一学校不是新教育学校,它太牛,高端大气上档次,我们短时间内达不到这种状态,但它的课程理念, 创造能让孩子自主选择的、适合每一个孩子的课程的理念本也是新教育一贯的主张之一。新教育研究院院长许新海博士就一直强调“研发卓越课程,让每一位学生享受适切的课程。”

二是对孩子当下生命状态和质量的关注。

人们总以为教育是为未来作准备,常常为了所谓的未来,不惜牺牲当下的幸福,甚至不惜摧残当下的生命,而最终使未来的幸福成了虚无的东西。新教育人关注当下,关注当下孩子的生命状态和质量,把关怀抵达当下的每一个生命,强调孩子当下的生命体验。2014年,朱永新老师在回答《上海教育》记者采访时说:“新教育坚持民间立场、理论从实践中总结、坚持立足第一线。对新教育实验而言,个体生命和共同体生命的良好状态,是一个绝对的原点。而倡导‘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就是为了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这种良好的生命状态。”新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江苏昌明教育基金会(新教育基金会)理事长、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卢志文在2012年接受中国网专访时说:“教育质量,除了包括学习性质量还应该包含发展性质量、生命性质量。发展性质量,就是你有没有发展后劲。我们不光要关注孩子今天走得快不快,我们更要关注孩子明天走得远不远。所谓生命性质量,就是除了学习性质量、发展性质量以外,我们还要关注孩子在今天走得快、明天走得远的过程当中,是否快乐,是否幸福。这是新教育特别强调要关注的。”孩子当下的生命状态和质量成为新教育实验关注的重点。

三是为孩子生命成长提供良好的“土壤”。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方展画教授说:“我们要分析我们培养人的模式。我们有两种模式,一是造房子模式,从一块块垒砖开始。还有一个模式,叫生物学模式,用树来说明最合适。树怎么成长?只要给水分和阳光就会很好。造房子是给砖头,但生物学模式给的是阳光和水,不是给木料。我们目前没有“种树”教育学。在塑造理念下,我们从小学开始就抓基础,落实知识点,一直抓到大学。但是,人的发展有基础吗?我对此表示怀疑。我们的教育就是把各学科知识点堆积成积木。但是大量例子说明,人的发展不是用知识点堆积起来的。”“教育”这个词在拉丁文中的原义是“引出”,意即把一个真正的人引出来,塑造出来。“我们的教育要关注生命,就是要提供生命发展的良好‘土壤’。”“每一个学生就像一粒种子,他可能是一棵大树的种子,也可能是玉米的种子,或者小麦的种子,学校要给这个生命的只是温度、湿度、养分。”

(10)(9)

(8)

我坚持认为新教育主张的是教育的生物学模式,学校创造的课程生活就是为孩子们生命成长提供的水分和养料,是环境,创造了环境,期待着种子的发芽。新教育主要通过课程生活的重构,让学生在新的课程生活中不断地发现自己,创造并展现更好的自己。在西方,课程的原意中就有“道路”的意思。新教育人对孩子的生命关怀抵达的路径就是课程。生命关怀是新教育人的教育哲学。哲学是最上位的理念。有了正确的教育哲学,才会衍生出科学的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有了教育哲学的指引,新教育人创造的教育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教育,才让人觉得更像教育。

2014年9月18日

参考文献:

(1)冯建军:《生命与教育》,《前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朱永新:《缔造完美教室——在全国新教育实验第十二届研讨会上的主报告》。(3)张文质等著:《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第176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第17、18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

(5)李希贵:《面向个体的教育》《自序》,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6)(7)2014年9月13日见北京十一学校网站“学校简介”栏。(8)方展画:《教育科研的价值观与方法论》。

(9)冯建军:《生命与教育》,《前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10)《李升勇:学会回到原点思考教育》 2009年3月10日《中国教育报》。

第三篇:新教育之梦

新教育之梦

第一章理想的德育

一、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

二、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

三、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美的氛围中推进善的教育。

四、理想的德育,应该注重为学生寻找生活的榜样,用真实、感人的道德形象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英雄主义精神。

五、理想的德育,应该科学合理地设置循序渐进的德育目标,使其兼具现实性和理想性的双维视角,形成层次递进、不断完善的德育目标体系。

六、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心灵的沟通,建立起温馨的对话场景,使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能在学校的教育中安营扎寨。

七、理想的德育,应该教给学生自警、自诫、自励等自我教育的方法,使学生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

八、理想的德育,应该在全社会形成“做人为本”的共识,建立起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

第二章理想的智育

一、理想的智育,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

二、理想的智育,应该充满民主精神,真正“以人为本”,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

三、理想的智育,应该面对个性,没有失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

四、理想的智育,应该注重协调和谐,融德智体美劳诸育于一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合格+特长”的个性养成。

五、理想的智育,应该使教学活动走出分数的误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使学生成为人类文明之火的传薪者。

六、理想的智育,应该具有开放性,注重实践性,与生活相联系,与社会相沟通,使学生关注窗外的世界、校外的天空。

七、理想的智育,应该让课堂充满活力、情趣与智慧,让课程具有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

八、理想的智育,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学习工具,拓宽智育途径,让学生在网络世界的时空中纵横驰骋。

第三章理想的体育

一、理想的体育,应该能体现奥林匹克精神,培养学生在人生路途上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并能完善自我,体现人性之崇高。

二、理想的体育,应该注重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生永不言败,永不停歇,养成坚韧不拔的品质。

三、理想的体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情怀和爱国情操,使体育活动成为德性养成的重要途径。

四、理想的体育,应该是注重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学会公正、公平的观念,远离弄虚作假,形成诚实的品格。

五、理想的体育,应该培养学生坦然面对竞争和胜不骄、败不馁的心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和科学训练,养成健全的心理素质。

六、理想的体育,应该在注重体能训练的同时,为学生打开世界体育之窗,感受力与荚的和谐。

七、理想的体育,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不把体育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而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发现自我,享受自我。

八、理想的体育,应该使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有机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社区或民间的体育资源,同时向社会开放学校的体育设施,体现体育发展的社会化、生活化、终身化的趋势。

第四章理想的美育

一、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一种“自然美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怀,让学生亲和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理想的美育,应该是“生命美育”,应该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优化生命,激扬生命。

三、理想的美育,应该是“生活美育”,应该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与生活的主人。

四、理想的美育,应该是“艺术美育”,应该引导和教育我们的学生热爱艺术,欣赏艺术,并具有一定的才艺。

五、理想的美育,应该是“立体美育”,应该树立大美育观,形成立体化、网络化的美育模式,构建浓郁的美育氛围。

六、理想的美育,应该是“示范美育”,它必须紧紧依靠具有审荚素养的教师,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美丽的人生。

七、理想的美育,应该是“精神美育”,应该注重通过美育让学生形成完美的人格,拥有关的心灵。

八、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一种“创造美育”,应该注重在美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创造的冲动与欲望,享受创造的快乐。

第五章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

一、理想的劳技教育,应该注重在劳动中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让学生经常体验到劳动的艰辛与喜悦。

二、理想的劳技教育,应该鼓励和教育学生从学会自我服务入手,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劳动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三、理想的劳技教育,应该注重劳动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增强劳动的智力含量,引导学生手脑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的施展。

四、理想的劳技教育,应该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在立足学校课堂教育的基础上,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走出校门,接触社会,并通过富有特色的劳技教育基地,培养学生的劳技特长。

五、理想的劳技教育,应该注重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内在联系,在劳技教育中“树德”“增智”“强体”、“审美”,形成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个性心理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六、理想的劳技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年龄差异,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课程 和行为引导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计划、工作、社交等 “关键能力”。

七、理想的劳技教育,应该注重学校、家庭和社会齐抓共管的合力作用,构建“大劳育”的教育体系

八、理想的劳技教育,应该有一支优秀的劳技师资队伍和一套具有实用性、特色性的课程教材,为实施劳技教育提供基本的保证。

第六章理想的学校

一、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所有特色的学校。

二、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所有品位的学校

三、理想的学校,应该有一个富有人格魅力、有远大理想的校长。

四、理想的学校,应该有一支创新型的、有活力的教师队伍。

五、理想的学校,应该拥有一批善于探索、具有良好习惯的学生。

六、理想的学校,应该有一个面向所有学生的校本课程体系。

七、理想的学校,应该有一个永远对学生开放的图书馆和计算机房。

第七章理想的教师

一、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

二、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

三、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四、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

五、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六、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

七、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

八、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第八章理想的校长

一、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能够清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与使命,具有奉献精神和人文关怀的校长。

二、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珍惜学校的名誉胜过爱护自己的眼睛和自己生命的校长。

三、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不断追求自己人生理想和办学理念,具有独特办学风格的校长

四、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具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的校长。

五、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善于协调上下左右关系,能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以促进学校发展的校长。

六、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十分重视教育科学研究,并能成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出色的组织者和身体力行者的校长。

七、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能够给教师创造一个辉煌的舞台,善于让每一位教师走向成功的校长。

八、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能够使学校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的校长。

第九章理想的学生

一、理想的学生,应该是品行端正、善解人意、热爱生活、富有理想、朝气蓬勃的学生。

二、理想的学生,应该是积极进取,敢于创新,敢于标新立异,富有个性,富有自己独特见解和思想的学生。

三、理想的学生,应该是自信自强,永不放弃,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永不低头,充满旺盛斗志和乐观精神的学生。

四、理想的学生,应该是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一定特长的学生

五、理想的学生,应该是一个善于和人合作,善于和人相处,有着和谐的人际关系,受人欢迎的“人缘儿”。

六、理想的学生,应该是有着扎实的基础知识,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有丰富的想象力,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用最少的时间赢得最高学习效率的学生。

第十章理想的父母

一、理想的父母,应该是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努力培养孩子追求卓越、独立自主、持之以恒、勤俭节约等个性品质和良好习惯的父母。

二、理想的父母,应该是永远保持年轻心境,懂得把童年、童心还给孩子,让孩予轻松、自由、愉快成长的父母。

三、理想的父母,应该是善于发现孩子天赋,善于挖掘。孩子潜能,善于培养孩子特长的父母。

四、理想的父母,应该是以大朋友的平等身份来对待孩子,而不是以长辈的身份来压制孩子和以棍棒的方式教训孩子的父母

五、理想的父母,应该是有着和谐家庭关系,能以身作则,一诺千金的父母。

六、理想的父母是永不对孩子失望,决不吝啬自己的表扬和鼓励,决不使用侮辱性批评的父母。

七、理想的父母,应该是善于学习,具有教育理性和自觉性,能够善于利用各种教育情景,富有教育机智的父母。

八、理想的父母,应该是努力配合学校、社区对孩子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从而促使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父母。

第四篇:新教育之梦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

石狮市实中附小 王绵绵 我手捧朱永新教授所撰写的《新教育之梦》静静细读时,心中竟然时而如沐春风,时而心潮澎湃,时而惆怅茫然,时而感动不已„„“教育因为有了理想而更有目标,更有理性”。“理想因为有了教育而薪火相传,色彩斑斓”。“我们不仅要把理想播在学生的心中,更要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梦中!”朱教授说得多好啊!他怀着一颗对教育理想的赤诚之心,以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描述着“新教育”的理想境界,更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心中播下了教育理想的种子。《新教育之梦》一书,给了我深刻的感触,也激发了我内心深处蕴藏的那份渴望。“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尽管说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有些遥远,但我们生活着就要怀有梦想,工作着还要编织理想,并努力去实现理想。

一、努力做“理想德育”的追求者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都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全面发展的内容里也是以“德”为先。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从中可以看出,德育的确应该是整个教育的灵魂。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困惑不解的问题。比如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南辕北辙;有些家长对子女的缺点或错误熟视无睹,甚至宠爱有加,那教师的教育还能起作用吗?又如朱永新教授所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文化和道德相脱节的现象”。看来,德育要深入人心,深入到每个家庭,只有建立起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做人为本”的共识,建筑起坚不可摧的 “人格长城”。那如何使学生自觉地创造“真善美的人格”呢?作为教师,理所当然地要肩负起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任,努力做“理想德育”的追求者。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和环境,开展各种自然的德育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

在德育过程中,教师还必须和学生有一种平等的沟通,一种平等的探讨,一起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德性。德育需要一种宽松、宽容和温馨的环境。

二、积极做“理想智育”的探索者

在传统的智育中,教师是真理和知识的化身,是无所不能的圣人;教师的使命就是给学生空荡荡的大脑中装知识。于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显得顺理成章;于是,“填鸭式”“满堂灌”也变得自然而然„„其实,这样的智育是有害的,对于孩子的发展来说也是非常不利的。在书中朱永新教授明确指出:“知识不过是智育的载体,学生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所得到的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传授知识,是给学生进行智力体操的训练,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得以发展。通过智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并具备持久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情感、坚韧的学习意志,为他们今后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智力和能力的基础。”作为教学在第一线的教师,更应该积极去尝试,去摸索,去总结,去反思,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理想智育”的美好境界。比如说,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很多学生家里添置了电脑,上了网;有的学生的知识面绝不亚于教师,甚至有些高年级学生知道的东西比有的教师还要多。在这种形势下,就要求教师在教育的同时,也要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做到以前常说的“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现在的教学改革,同样也需要我们教师具有创新精神,不能单靠以往的 “经验”来进行一如既往的教学。这也正如书中讲到的,“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用精彩与快乐去吸引学生,让课堂充满生气与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去实现我们的“理想智育”。

三、甘愿做“新教育”的有心人

当读到“一个优秀的教育家,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人,应该是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个有心人。有心就能成功,无心就不能成功”这段话时,我内心深感惭愧。在日常的工作中,自认为整天和孩子们一起尽情地享受着成功的快乐,共同体验着成长路途上的挫折与失落。可是很多时候,自己只是激动一下,兴奋一刻,难过一阵,后悔一回„„也没有付诸笔端,便不了了之。正像书中所说的那样“这些‘火花’不久就烟消云散了”。现在想来,真为曾经流逝的岁月而感慨,真为逐渐模糊的记忆而惋惜。所以,理想的教师应该成为新教育实践中的“有心人”,要及时地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等。因为,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这成功的背后靠的不仅是智慧,更要靠努力和不懈地追求。

第五篇:新教育之梦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

基本概括:

一、理想的德育

1、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

2、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余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总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实施道德教育一定要建立起书向社会,建立起书香校园,让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一种习惯。)

3、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美的氛围中推进善的教育。

4、理想的德育应该注重为学生寻找生活的榜样,用真实、感人的道德形象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英雄主义精神。(一个人的德性的形成很大程度取决于她生活中的榜样,取决于他心目中的英雄,通过英雄形象给自己前进的力量。)

5、理想的德育,应该科学合理地设置循序渐进的德育目标,使其兼具现实性和理想性的双维视角,形成层次递进,不断完善的德育目标体系。

6、理想的德育应该注重心灵的沟通,建立起温馨的对话场景,使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能再学校的教育中安营扎寨。(德育是不能实行单向传递,单向沟通的,道德教育是在老师和学生平等沟通中进行的。

7、理想的德育,应该给学生自警、自诫、自励等自我教育的方法,使学生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德育要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让学生进行道德长跑是培养学生良好德性的另外一个重要途径)

8、理想的德育应该在全社会形成“做人之本”的共识,建立起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理网络,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

下载做新教育人寻教育之梦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做新教育人寻教育之梦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教育之梦

    《新教育之梦》这本书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激发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憧憬。在这样一个高呼素质教育然而应试教育仍然牵绊着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教师的时代,我们应该......

    教育之梦心得体会

    《教育之梦》心得体会大褚村乡回族中学 柴光军最近我读了一本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范文大全

    《新教育之梦》由十卷组成,全书共分十章,分别为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和理......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克拉玛依市第六小学 王新华利用业余生活时间,我有幸拜读了《新教育之梦》一书,感慨颇深。朱永新是我国著名教育学者、苏州大学的博士生导师、苏州市主管......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

    读《新教育之梦》有感 有这样一个人,在这个侈谈理想的时代,对着大众热切地呼唤“理想”,他坚信“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地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他一......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 假期,我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一书,感慨颇深。朱永新教授是我国著名教育学者,他的书中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教育的美好画面,看了使人振奋。《新教......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

    读 《 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 》 有感 在暑假期间我读了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一书,对于我们教师来说,确实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书籍。一直以来,作为教......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 陈海生 前段期间,有幸捧起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细细地读着、品着、感受着、也思索着。说起朱老师,感觉特别亲切,缘自于《新教育之梦》那独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