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月安全生产亘古不变的话题
安全生产——亘古不变的话题
《第一管理》阅读后的感受,“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是一条哲理成语。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千里长堤虽然看似十分牢固,却会因为一个小小蚁穴而崩溃的道理。更是警示我们世人,事情的发展是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当存在微小的安全隐患时,如果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正确及时处理,就会留下无穷的后患。所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防微杜渐,从小事做起,及时处理好不安全因素,避免事故或灾难的发生。
在安全生产活动中,“我要安全”则是从主体出发,是由内因产生安全生产的动机,主观能动地实现安全生产。从管理角度来说,“要我安全”和“我要安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要我安全”是外因,是动力;“我要安全”是内因,是根据。两者相互关联,相辅相成,从不同方面对实现安全生产起到推动或决定作用。
一、开展安全规章制度教育,让员工明白遵章的必要性、违章的危害性;开展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技术素质,强化员工的安全保护。从人的安全心理出发,牢牢抓住人的安全心理倾向,抓住不同时期人的安全心理状态,抓住不同类型人的安全心理活动,强化人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使员工产生“我要安全”的强烈倾向。
二、安全行为是人们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保护自身和保护设备、工具等的一切动作。逐步建立健全了一套能够把个人安全与总体安全密切联系起来的制度规范人的安全行为。这套制度站在安全行为者的角度来编制和操作,由安全行为者从内因产生“我要安全”的行为,事故不难防,重在守规章;最大祸根是失职,最大隐患是违章。
三、安全生产活动中的思想障碍是影响员工“要我安全”的重要问题,是各种不安全因素中的主要因素。一般情况下,员工都会为满足自己的安全需要而采取自我保护措施,遵守安全生产规程,但有的时候,人可能因为存在某些思想障碍,不仅忘记了“我要安全”,而且做不到“要我安全”。这类思想障碍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种:对安全生产规程并没有真正理解,看不到违章操作的严重危害性;对安全生产规程感到麻烦,图省事、求简便而不去遵守;因抢时间、赶进度,而忽视、忘记安全生产规程;对自己的熟练技术过分自信,心存侥幸,麻痹大意;逞强好胜,表现为胆大妄为的冲动,明知故犯;因为身体疲倦,精神松懈,注意力分散而顾不上安全生产规程等,结果发生了事故,给个人或家庭带来了痛苦,给企业造成了经济损失。因此,从消除员工思想障碍入手,对症下药、积极搞好均衡生产,使员工保持旺盛的精力、体力,控制和减少不安全行为等等。通过这些方法,使员工逐步消除抵触、违反、消极、侥幸、松懈、逞能、差不多、过得去等思想障碍,增强“我要安全”的自觉性。
安全生产总是相对的,确实需要“天天从零开始”。这样居安思危,就会产生高度的责任感,高标准、严要求地去抓,有针对性的搞好教育和防范,做到“未雨绸缪”,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第二篇:亘古的话题 不变的精神
亘古的话题,不变的精神
浸润三月的思绪,沐浴三月的红雨,你的名字让三月更加芬芳,你的名字也让三月变得神圣、崇高。曾经1963的那个三月,让中国人为之自豪,为之骄傲,1963和你的名字也连在一起,并肩走到了今天,让今天仍然有一种精神屹立在高山之颠,那就是——雷锋精神。
记得小时候,雷锋的故事就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我带着红领巾,寻找雷锋,用一双小手捡废铁,参加义务劳动,后来,我长大了,知道雷锋并不是在我们儿时的传说,他是一种精神,一种黄牛精神,他正支撑着一个大厦,支撑着我们共和国的大厦。
当撞伤老人的自行车扬长而去。当老大娘从泥泞的路上蹒跚走来
当建筑工地上散失水泥、钢材时……有一个身影,有一双大手正默默驱散阴霾,露出爱的丝丝阳光。四十多年前,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西方人也和我们一样,给予雷锋最高的表彰“Lei feng is spirits coexist with the God!——雷锋精神与上帝共存。”雷锋对世界和他人真诚的爱心正是人们所需要的,他像阳光一样成为人们永恒的需要。无论我们现在学习,还是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不能缺少雷锋精神,再平凡的岗位都可以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只要你的人生观是正确的,那么你的工作就会有不尽的原动力,从而取得成功。
今天,当改革开放的号角响遍神州大地时,雷锋已经不再是一个人,一个代号,我们要把雷锋精神融化在十二亿人民的行为中去,高举为人民服务的火炬,让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成为人民永远的呼声,正义的呼声;道德的呼声;如果这样,我们的祖国将呈现出:
鸟语花香有声有色 国强民富可歌可泣 华夏中天艳阳高照 神州大地紫气东来
第三篇:亘古不变父母爱
亘古不变父母爱,知恩图报儿女情
——“珍爱亲情、感恩父母”教育主题班会创新论文 主题班会背景:
近期,我校组织学生观看了电影《网络妈妈》,上周一利用班会时间又请省青年报驻我市记者站站长孟存田讲师作了《弟子规》专题讲座。值此大好的教育环境,针对初中学生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向往走出家庭、挣脱“束缚”、有时甚至极端叛逆等特点,本周我班开了一场以“珍爱亲情、感恩父母”为主题的教育班会。主题班会创想:
1、为避免先入为主、打破学生心理准备,班会开始只字未提亲情、父母、《网络妈妈》、《弟子规》等话题,也不出示班会主题;
2、班会以调查问卷开始,逐步引发学生对情感、感情、亲情等话题的讨论,阐述各自见解;
3、逐步引导学生讨论向班会主题靠拢,尽可能得出教育主题班会主旨:“珍爱亲情、感恩父母”。
主题班会进程:
一、问卷抛出暂静默,“山雨欲来风满楼”?
“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个调查——问卷,请同学们认真听题:
“①他很爱她,她面容娇好、美丽动人。可有一天不幸遇到车祸,痊愈后面目全非,你觉得他还会爱她吗?
“②她很爱他,他是商界精英,儒雅沉稳,敢打敢拼。忽然有一天,他破产了。你觉得她还会一如既往地爱他吗?
“选项是A、一定会;B、一定不会;C、可能会。” 可能同学们没有想到今天的调查问卷是这样的话题,教室里静悄悄的,有几个家伙挤眉弄眼、诡秘的样子。一会儿他们就做好了选择。我当场做了粗略的统计:两道题选A的居多,选B的没几个,选C的也有。
看着这些懵懂稚气的孩子,我想,也许今天的调查问卷有些超前,难为他们了? 事实证明我错了。我环顾教室一周,轻轻地问:“有谁愿意分享一下你们的观点、认识呢?”
二、寡言生语破天惊,唇枪战硝烟弥漫
首先发言的是班长炜,初一的他,腼腆、不善交流,经过我们近两年的摸爬滚打,现在他变得旷达多了、胆大多了,课堂发言踊跃,有一种勇于进取的精神。看着他的变化,我由衷的欣慰。但是,他的发言还是让我震惊不小。
“我不太相信情感。我认为情感没有必然,总有不可靠的因素。比如爱情甚至亲情,人在社会中只能相信自己,一切情感都是负累,只有抛开情感,一心追求目标才能成功。所以,我认为两个题A答案的可能性都不大。”
也许是炜的话引发了大家兴趣,激发了大家反驳他的热情?举手想要发言的人很多。我叫了个平时不善言谈的学生晖。他的发言同样让我震惊。“第①题我选C,第②题我选A。因为从题目可知,她美丽动人,他可能因为外表而喜欢她,车祸后,她变得丑陋,但可能会有感情基础,所以他可能还会爱她,也可能不会;
“②题中,他英俊有才,敢打敢拼。她可能喜欢他的精神品质,所以即使他破产了,但她还会依然爱着他。
“在爱情面前,男女应该是平等的。男人可以为爱放弃生命,女人可以为爱抛弃一切。” 教室里自发地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显然,他的发言引起了同学们的共鸣。“我觉得晖的发言从善如流,让我今天刮目相看。可情感不一定在任何意外下都不会改变。”腾接着说。
“我认为一个人追求情感不可能是任何意外下都不会改变的。通俗点说,‘天涯何处无芳草’,许多人一看就义无反顾地选择了A,他们过于感情,设想真的到了那时,他们还会坚持吗?不一定。当一个姑娘变得丑陋得难以认出她的相貌时,她的灵魂也可能因此而脆弱、被困难击垮。如果我是男孩,我就不再爱这个女孩,选择爱不如选择事业、选择学习等。
“第②题中男孩文字激扬,敢打敢拼,但他破产了。女孩爱一个男孩就是爱他的财产吗?挫折方显英雄本色。如果他没有被困难击垮,而是百折不挠、傲然挺立,甚至比以前站得更稳了呢。那个女孩是我,我还会爱他。爱他的气质、品格。如果他一蹶不振,从此不再奋斗,从前坚强的性格也不再存在。那么试想,他还有什么地方值得你爱呢?”
格早就急不可耐了,腾还没有说完,她就站起来,示意别的同学不要和她抢机会了。“我选择的都是A。一定会!
“两个人之所以恋爱是因为他们都处在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的前提下,彼此的心里是相通的。即使女孩毁容、男孩破产,我自然相信还会牵着对方的手一直走下去。容貌、金钱不能代表一切。就算两对恋人之间什么也没有了,他们依然能够感受到彼此的呼吸和心跳,心灵和心性还是纯洁无暇的。也正是因为有那么多经历过生死磨难但最终携手到老的情侣,世界才会如此丰富多彩。相信经过这次事故两人对爱情的理解更加深刻,彼此之间的感情会得到一个新的升华。”
三、峰回路转现主题,始料不及仍异议
“我非常认可格所说的这种至真至高的真情真爱。可这个调查问卷并没有说明就是情侣关系,只是说‘他’、‘她’,如果第一个故事中的他是父亲,面对车祸的女儿„„;第二个故事中的她是母亲,面对破产的儿子„„
洋是个爱好阅读、阅读广泛的孩子。可能她早读过相关文章了。我示意她暂停。我接着说:“那么,请同学们沿着洋的思路再做一次选择。” 教室里气氛凝重,显然没了刚抛出题时的叽叽喳喳和方才讨论时的热火朝天。这正是我希望看到的。
孩子们选择的结果很明了,两个题几乎选了A,还是我始料不及的是炜几人并没有选A。“第②题我选B的原因是,我想,假如子女做了令父母心寒的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害的事情,父母可能就不爱他(她)了。情感没有必然,亲情也同样。世界上一切都在变化,亲情固然伟大,但不是不可改变。人心在变,一切都在变。” 班长炜还是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楠也有类似的看法。
“任何事物都没有完美的就如同人生是没有绝对的。令人厌恶的丑小鸭最终能够展翅飞翔,受人钦羡;从小被公认为弱智的爱因斯坦最终被一代一代人传颂;台湾一个不起眼的打工仔周杰伦,却成了乐坛的天王巨星。
“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眼光来分析事情,结果往往是不同的,正如同学们不同的答案与观点。我想说的就是,任何事物都没有绝对,一切皆有可能。情的力量是无穷的,包括亲情、爱情、友情,但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比如说有的父母将自己的亲身骨肉抛弃,有的人生活在一起完全是因为对方有钱有势。这一件件的事情并不是我捏造的,而是真实存在的。正是这些事实足以否定一大部分人的说法,100%即使缺1%也不能成为全部,不能成为圆满。
“所以,当我们以第三者的身份来评说这件事情的时候,应该以方方面面的人的角度来说,并不应该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来分析。我虽然相信人世间的情,但还是没有理由说全世界的人都如你所想。我的观点便是:人生没有百分之百。” 想不到楠平日大气不吭,正式场合居然这么滔滔不绝。
我不禁被这些孩子们的说法震惊了,原来只想上一节电影观后感、《弟子规》听后感,统一一下思想:增进与父母沟通、理解父母,珍爱亲情、感恩父母。想不到居然演变成一场唇枪舌战的辩论会!
四、父母爱无可辩驳归主题,诗情语如沐春雨润人心 我还是希望尽快回到我的主题上,急中生智,问:
“楠,假如你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你父母对你的爱会变故吗?” “不会!”他斩钉截铁地说。
孩子们默不作声。显然,他们几乎认为自己的父母不会那样,不会抛弃自己。
打破沉寂的是琪,她轻柔地举了举手,我看见她努努嘴,深呼吸了一口,好像成竹在胸。“朴素爱情,唯有玉兰在微风中荡着淡淡笑意„„
“爱情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是除亲情友情之外获取幸福的一种途径。爱情是自由的,也是永远的。使之永恒的唯一条件只有牢不可破、能够同甘共苦的两颗相依偎的心。不在乎外表、财富,彼此是对方的所有,是对方的支柱。在对方陷入深渊时,能给予帮助和希望。这便是那亘古不变源于幸福的真情真爱。
“曦光在上,白矾招摇朝霞的风度。剪不断的白色脐带,连接着母性的胴体从故乡的源头,蜿蜒至儿女的血脉。亲情的那种永久,是建立于自由之上的禁锢,血脉是注定的牵绊。父母是我们的血缘至亲,人人都说世间定有不孝的儿女,哪有不疼爱儿女的父母?!
“时间见证了一切,但它从来都不说话,只是像一盘录音带,记录着父母所有的爱,从孩提到现在„„
“每个人都有一笔永远也还不清的债,就这样欠着。因为还不了,便把这些给自己的子女,而自己的子女又把它们传承下去。
“血浓于水,这是割不断、剪还乱的亲情。”
五、亘古不变父母爱,知恩图报儿女情 “是啊,血浓于水。”我接着说,“世界上有一种爱源远流长、亘古不变,这便是父母对我们的爱。“《网络妈妈》中的佳佳父母,没有因为孩子执迷于网络无意有意对他们的伤害远离她、抛弃她,而是一如既往、死心塌地牵挂着她,千方百计、倾心尽力地关爱她。这便是那份亘古不变、崇高、伟大、无私的父母之爱。“有一种爱怎么也放不下 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 到他们闭眼的那一瞬 对我们的牵挂时时刻刻 对我们的关爱无休无止 这便是父母对我们的爱 那么真切那么深切 怎么也放不下
“父母无怨无悔地养育我们、无休无止关爱我们,唯一希求和奢望的就是我们的健康、我们的进步、我们的快乐„„
“孩子们,我们都长大了,我们应该担当起一个孩子应有的责任——“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给父母以希望、给父母以宽心。是男孩,我们应该为父母分忧、撑起家庭这片天;是女孩,我们应该像蓝天上的那抹白云,给蓝天以慰藉,给父母以慰藉。” 我从来没有感觉到孩子们这么聚精会神地听过课,我从来没有感觉到孩子们这么倾心尽力地听我说!我完全被这种难得的少有的课堂气氛融化了!这个时候,我觉得课堂是我的!——孩子们是我的!——整个世界都是我的!
我扭转身,在黑板上遒劲有力地写下今天班会的课题: 亘古不变父母爱,知恩图报儿女情 主题班会衍生:
1、课后上网阅读《算一算,你欠她的有多少?》(【引用】,详见本人博客链接,因为参赛保密的原因已经取消超链接);
2、课后上网阅读《母亲的一生为你做了什么?》(【引用】,详见本人博客链接,因为参赛保密的原因已经取消超链接);
3、课后上网阅读《有一种爱怎么也放不下》(【老师原创】,详见本人博客链接,因为参赛保密的原因已经取消超链接);
4、课后上网阅读《孩子的责任》(【老师原创】,详见本人博客链接,因为参赛保密的原因已经取消超链接);
5、电影《网络妈妈》观后、《弟子规》听后以及本节班会之后,你一定有不少所感所想,请用心写一篇观读后感,下周班会交流;
6、会后与炜、楠等家长沟通,了解孩子发言背后的“家庭因素”、“底心理”,“求同存异”、更好地和谐学生心理;
7、附,榕同学的《弟子规》读后感《给予》(【学生感悟】,详见本人博客链接或班级博客,因为参赛保密的原因已经取消超链接);
附,正同学的《弟子规》读后感《在弟子规中感悟人生》(【学生感悟】,详见本人博客链接或班级博客,因为参赛保密的原因已经取消超链接)。主题班会反思: 这是一节本人亲自上过的的的确确就是这样推进的几乎没有本人刀斧之工的“原生态”班会课。要不是我亲临现场,怎么也不会相信这些懵懂幼稚的孩子对情感、感情、亲情、甚至爱情有着这么深刻的认识和诠释?!怎么也不会相信这些见解深刻、观点迥异的“高谈阔论”出自这些十四、五岁的花季少年?!这节班会深深地震撼了我、教育了我,使我从另一个侧面窥视到现代中学生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领略了他们看待问题广阔多维的视野;使我不得不发自内心地感慨:“后胜于今”、“后来居上”、“后生可畏”、“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的确应该静下心来,了解我们的孩子、倾听他们的心声;他们的确是独立的、有个性的、富有活力特别是富有鲜活思想的群体!不要用我们的思想拘泥孩子、束缚孩子,给他们时间、空间,他们一定会给我们意想不到的创举与奇迹!
第四篇:爱国主义是一种亘古不变
爱国主义是一种亘古不变,永不褪色的精神主题,不同的时代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不尽相同,但作为一种正义的极具凝聚力的思想是从古至今一脉传承的。回溯历史,《礼记》中“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的拳拳爱国深情,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之心,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大气凛然,林则徐的“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的浩然正气无不激荡在我的心中。千百年来深刻融入民族意识中的爱国情操成为鼓舞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精神支柱。虽然我没有慷慨激昂,豪情满怀的文字来抒发我对祖国的深情,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也是溢于言表的。与祖国这片热土,我们生于斯,长于斯,深受着祖国文化的熏陶,享受着五千年文化的浸润,生活在繁荣昌盛的环境中,祖国是我们的大家庭,国家是我们的寄托,它给与了我们一切。我们是新时代的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承载着家庭和亲人的嘱托,满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爱国是每个人应该履行的责任和义务。
首先要树立科学的爱国主义信念,路漫漫其修远兮,在前行的道路中必须不畏艰险,奋力拼搏才能抵达理想的彼岸。而胜利的灯塔在彼岸伫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则是乘风破浪的风帆。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祖国的骨肉同胞,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列宁说过: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 的感情。爱祖国是指关心祖国前途命运和荣辱兴衰,并随时准备为祖国的事业而献身的一种崇高而炽烈的道德情感。这种情感是爱国主义的基础。
知国才能爱国,“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是一脉相承的,各个时期都涌现出了许多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的仁人志士,他们固若磐石的爱国之情,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生死不变的的爱国之行,刻满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陈嘉庚先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他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国界,不仅中国内地人尊敬他,而且华侨和海外华裔也尊敬他。他的精神在海内外都将永远放光芒。陈嘉庚赤诚爱国,振兴中华。1909年结识孙中山,翌年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闽省光复后,被选为新加坡福建保安会会长,募款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1937年“七·七”抗战爆发后,组织“南洋各属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并被选为主席,领导支援祖国抗日救亡。1939年汪精卫叛国投敌,他严电声讨。1940年3月率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回国视察各战区和重庆、延安等地,不畏强暴,坚持真理,明辨是非,将救国救民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共产党身上,反对蒋介石独裁,坚持团结抗战。1941年12月日本帝国主义进攻马来亚,他领导“新加坡华侨抗敌动员总会”,1942年3月新加坡沦陷避居印尼爪哇,赋诗表明舍生取义的决心。1945年日本 帝国主义投降,他安全返回新加坡,各界集会庆祝,众望所归。1949年应毛泽东主席电邀回国参加新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于1952年2月回国定居。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先后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直接参议国事。他已逾古稀之年,仍不辞劳苦到祖国各地视察,致力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并对推动华侨爱国大团结、支持祖国和家乡建设起到积极作用,临终仍念念不忘祖国统一大业。陈嘉庚于1961年8月12日在北京病逝,终年八十七岁,国家给予以国葬的哀荣,灵柩运回集美,安葬于“鳌园”中。陈嘉庚是一个有骨气的、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在他的一生事迹中,无一不是为了中国在奋斗。他还是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陈嘉庚身居异邦,心怀乡国,经营实业不谋私利,立志竞争义务报效祖国,故倾资兴办教育等公益事业,以尽国民天职。陈嘉庚奋斗建业的同时,积极推动提倡教育工作,为培养教育下一代,大力兴办学校,振兴教授。在新加坡,他从1907年至1947年的40年内先后创办道南、爱同、崇福、崇本等小学,华侨中学,南洋师范及南侨女中。在中国,从1913年至1920年,前后在他的家乡集美创办了一群学校和学院,统称为集美学校。1921年成立著名的厦门大学,并单独创办与维持厦门大学达16年之久。在振兴教育之余,陈嘉庚先生也以社会改革为己任,多方改革华族社会的组织与陋习,并提倡慈善事业不遗余力。抗日战争爆发,陈老先生四方奔走,团结广大南洋华侨,筹赈救亡,到处募捐,支援抗战,为振族作兴中华民出卓越的贡献。从历史中看爱国主 义是永恒主题。历史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的源泉,历史知识本身就充满爱国主义的内容。懂得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就会由衷地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新时期的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既传承了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吸纳了鲜活的时代精神,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要更多的表现在实际上。报效祖国是知祖国、爱祖国的发展,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党的教育方针和时代的具体要求。“振兴中华,从我做起”,在新的历史时期,要育志,即培养我们树立为四化献身之志。关键是要自己的远大理想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把刻苦学习与祖国四化建设事业联系起来,必须做到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时刻准备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要育才,“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我们要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己全面发展,要脚踏实地,甘于奉献,在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中实现人生价值。爱国从来需要的就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而不是口号和空谈。从自身作起,从细节作起,也许是爱国主义的最好体现。爱国需要万众一心的凝聚力,需要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祖国的未来无限的美好,我们的前途无限光明。我们要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祖国和人民,让其更加绚丽生姿,体现崇高的人生价值。放飞青春,承担责任,与时代一起进步,与祖国一起成长!
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精神——赤子之情
民族之魂
放眼世界,纵览古今,哪一个国家的人民不主张爱国?哪一个国家的人民不把爱国主义当作最伟大而崇高的思想感情?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有这样一句名言:“啊,爱国主义的力量多么伟大呀!在它面前,人的爱生之念,畏苦之情,算得是什么呢!”那么,什么是爱国主义?
列宁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种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并不是人类生而俱有的,而是经过千百年来的社会实践逐渐积累形成、发展和巩固起来的。爱国主义是永远不会凋落的精神之花,是一面永远飘扬的旗帜。
・永远飘扬的旗帜
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最早萌芽于原始社会人们对氏族部落共同体的依赖和眷恋。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任何一个人都从属于一定的氏族和部落。人们在其中出生、成长,在其中过着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使用这个氏族或部落的语言,遵循它的风俗。随着定居的乡土生活的发展,人们自然地产生出一种故乡和故乡人的感情。这种感情随着民族、国家的形成,随着人们世世代代、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的感情积累,逐渐发展和巩固成为一种明确的对祖国真挚而深厚的爱。千百年来,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深深植根于人们的心坎里,每一代人都用自己的心血去浇灌它,使它叶茂根深,成为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一、爱国主义这种对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首先表现在人们对于祖国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热爱之中。人们对于养育自己成长而又美不胜收的青山绿水、肥田沃土自然会产生热烈的赞美和依恋之情。尤其是在我们中国,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幅员辽阔而又山川壮丽的国度。在我们祖国的沃土上,有着秀丽多姿的自然景色,那莽莽无际的原野、奔腾浩荡的江河、巍峨灵秀的名山大川、苍茫辽阔的草原,为我们提供了极为生动、极富魅力的情感体验的素材,使我们获得巨大的精神力量,产生高昂的自豪感。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正是怀着对祖国大地的无限深情,自强不息,奋发不止地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写出了最新最美的文字,绘出了最新最美的图画。
二、爱国主义感情还表现在人们对于自己祖国灿烂的历史文明的热爱之中。祖国的文明既包括经济、科学技术,也包括语言文字、文化艺术等,是极为宝贵的财富。它既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也是祖国人民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中华民族作为世界发源最早的民族之一,我们的祖先凭着自己的智慧与勤劳,创造了中国的古代文明。以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和火药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有力地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中华民族是个人才辈出的优秀民族,在我们民族发展史上,曾涌现出许许多多杰出的文学家、科学家、军事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可谓群星闪烁,彪炳古今。伟大的民族,辉煌的文明,光辉的历史,怎能不使人为之骄傲和自豪,引发出无限热爱之情呢? 热爱自己的祖国,是各国人民共同的情感。在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被迫将阿尔萨斯的全部和洛林省的一部分割让给普鲁士。普军侵占阿尔萨斯和洛林省后,强迫小学生一律改学德语。法国小说家奥弗纳斯・都德的爱国主义名作《最后一课》,就描写了这一地区的法国人对祖国、对祖国文明之一语言文字的热爱,以及失去祖国,失去使用和学习祖国语言文字权利的痛苦。小说中的教师韩麦尔先生在给孩子们上最后一堂法语课时,也没有忘记对学生们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文明(包括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教育。他告诉孩子们,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明白、最精确、最美的语言,“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热爱祖国的文明,的确是振兴祖国的一把钥匙。
中国是世界历史上文化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长达4000年的文字可考的历史,有曾经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学技术,有灿烂辉煌的文学艺术。中华民族对于世界文明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中华文明凝聚着一代代中国人的智慧和才能,闪耀着一代代中国人的理想和奋斗精神的光辉。长久以来,中华民族就形成了对自身文明高度的自信、自豪和热爱的感情。
三、爱国主义感情还表现在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上。人民群众是祖国和民族的主体,是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热爱人民是热爱祖国的集中体现。不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文化传统的创造者,就不会真正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和优良传统。同样,不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主人,也就不会真正热爱祖国的河山。真正的爱国者,应该爱祖国的人民,爱整个民族。
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智慧、酷爱自由又富于革命传统的人民,是值得我们永远深深敬爱的。中国人民在长达数千年的岁月里,栉风沐雨,含辛茹苦,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终于开拓了祖国广大的疆域,创造了令人赞叹的灿烂文化,开拓了世人瞩目的古代文明。面对异族的侵略和反动阶段的黑暗统治,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过,通过无数次浴血奋斗和大大小小的几百次农民起义,勇敢地捍卫了祖国的独立和中华民族的文明,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前进。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又以崭新的姿态投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的事业之中,并且夺取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无论昨天还是今天,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都有许多独特的贡献。身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员,能不为此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吗?能不对这样的人民无限热爱吗?
爱国主义的献身精神,是爱国情感的最高表现。一个人只有对祖国无比忠诚,爱祖国爱得无比深沉,才能把自己的青春、爱情、生命全部奉献给祖国和人民。真诚的爱国者,彻底的爱国者,从来都是把自己的生命和祖国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他们懂得,没有祖国的解放,就没有自己的幸福与欢乐。所以,他们把为祖国而英勇献身看成是最光荣、最神圣的事情。展开中国历史的画卷,我们有无数可歌可泣为祖国献身的英雄。从“生为楚国人,死为楚国鬼”的屈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岳飞,到在
刑场上慷慨悲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谭嗣同,以身报国的英雄何止万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无论是建党初期还是大革命失败后,无论是在长征路上还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又有多少革命烈士为国捐躯。他们牺牲时,多半风华正茂。他们把美好的青春、把一颗忠贞的心无私地奉献给自己的祖国。
在祖国经济建设的今天,又有多少默默无闻的建设者,他们以国家、集体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的得失甚至牺牲了个人的利益,这同样是一种伟大的爱国精神。
中华民族悠悠5000年文明历史,报国献身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又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如果说,为拯救中华民族所表现出来的献身精神多为悲壮的话,那么为振兴中华所表现出来的献身热诚,看起来虽不像战场上、刑场上那样惊天动地、激动人心,但平凡之中显伟大,无声之处见真情。这正如鲁迅先生早就说过的:“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人的脊粱。” 时代在前进,民族要腾飞,在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华大地上,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每一个热爱祖国的中华儿女都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祖国的养育之恩,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一切。
第五篇:以人为本亘古不变---读经典有感
“以人为本”亘古不变
----读《经典天天读》有感
作者:朱晓宇单位:黑石渡镇政府
叔向问晏子曰:“意孰为高?行孰为厚?”对曰“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又问曰:“意孰为下?行孰为贱”对曰:“意莫下于刻民,行莫贱于害身也。”此段话出自《晏子春秋-内篇问下》,说的是最高的德行是爱护人民,最好的行为是使百姓快乐。春秋齐国大夫晏婴的话至今仍然掷地有声。《管子》“霸言”篇中说:“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意为霸王的事业之所以有良好的开端,也是以人民为根本的;这个本理顺了国家才能巩固,这个本搞乱了国家势必危亡。读了这些经典,我才知道“以人为本”这一发展理念不是舶来品,而是中国自古有之。在封建社会这些民本理论,是统治者治国利益的术略,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的是以人权对抗神权,最终发展成极端个人主义。今天,我们党与时俱进,顺应时代要求,摒弃了旧哲学人本思想中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和历史唯心主义的理论缺陷,借鉴国际经验教训,提出了“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号召,唱响了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和最强音。
乡镇机关作为最基层的人民政府,每天都要与老百姓打交道,对“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感触最深。我们深知: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会沉淀多少真情。办公室里建设不好新农村,办公室里解决不好群众矛盾。只有真真正正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到群众中去,才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我举个例子,我镇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现场办公会的形式,现场解决百姓的现实问题,现场研究功能规划和配套建设。因为只有现场才能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规划,才能叫百姓真真切切体验新农村建设。再举个例子,我镇党委书记经常带领相关干部下访,深入群众,了解农村的现实矛盾,化解人民群众的内部矛盾。老百姓的问题解决了,老百姓心里的疙瘩解开了,才会安心的搞生产,才能使社会和谐。
“以人为本”理念指导着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光是组织行为,也是我们个人情感和道德的指南。作为最基层的乡镇公务员,与百姓最贴近的人民公仆,我深感“以人为本”的重要性。每天都会有很多百姓来镇里办事,或是到民政办询问或办理低保,或是到劳保所咨询社保问题,或是到综治办要求解决纠纷,或是到计生服务所孕环检等,陆陆续续,他们中有的年纪大的听不见我们说话,有的眼睛看不到路,有的不懂政策法律,有的蛮横无理,有的不识字,林林总总,这些无不考验着我们的服务理念。我们一遍遍的大声讲解,会给耳背老人带来温暖;我们给看不见路的百姓带路,会给他心理带来一片光面;我们给不懂政策法律的百姓认真详细讲解,不但能解决他内心的疑惑,更能化解社会矛盾;我们向蛮横无理的人讲事实摆道理,缓解他激动的情绪,打开他的心结;我们向不识字的人详细讲解各种表格的填写,帮助他办理他想办理的事宜……
不但在工作中要“以人为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以人为本”,它要求我们对待同事、朋友、家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我们要多发现同事的优点、照顾他们的情感;我们要关心朋友的生活,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我们不应要求爱人给予我们多少,而应看到自己为他/她奉献多少;我们不应只看孩子的成绩多少,更应关心孩子的心性成长……
“经典天天读”中有许多经典的言论,教会我怎样做人、培养我的心性、改变我的生活,教会我在纷纷扰扰的社会中,如何做到爱己先爱人,达己先达人。“经典天天读”这套丛书我会一直读下去,我相信随着读的经典的增多,我的感悟会更多,我的德行会进一步提升,我为百姓的服务水平会更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