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飞扬的青春》有感
观《飞扬的青春》有感
作者:仁怀市周林学校小学部六(5)班李志豪 那天下午,当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看完《飞扬的青春》这部电影时,我的心犹如澎湃的大海,久久不能平静,因为老师那无私而崇高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偏僻的小山村里有一位王校长,王校长一心一意为孩子们付出的精神,感动了来当支教的娇娇老师和封老师,使他们找到前进的动力,克服了种种困难与挫折,才越变越成熟。
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山村里和谐的王校长被孩子们称为“妈妈”,“妈妈”不顾自己的安危,一心一意的想着孩子们。自己都病得吐血了,还想着孩子们有没有吃饱、穿暖。她所做的虽然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也不是伟大的发明,她做的只是生活中平凡琐碎的小事,但她这种一心一意为孩子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是啊!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位教师,哪位不是用自己的智慧,丰富我们的知识?哪位不是用勤劳的双手教会我们棋琴书画?哪位不是用关切的目光和语言让我们心里有一股暖流?让我们懂学习、懂做人、懂生活。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我们人生的道路。老师,我爱您!
第二篇:让青春飞扬《再回首》有感
让青春飞扬
——《再回首》有感
时常听别人哼唱,自己也时常哼唱着姜育恒的那首《再回首》,惟独对“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寻,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是最真”这一句不愿认同。“孤独王子”唱得未免太超然了--一生反复追寻,就只得出了平淡是真的结论。走进化学所,你会发现在天蓝风轻的春光中,一切都像是透明的,创新求是团结奉献,开创奇迹,一种超然的力量在心底滋生;看到化学大师聚集这里,讲述一段传奇,为科学的土壤播种,真实地度过人生的每一分钟,你会感到青春的生命在静静延伸。
平平淡淡是最真,说到底不就是自甘平庸、自甘无为
吗?曾几何时,我们这些带着中学彩色梦走进大学校门的莘莘学子们也在高喊着:平平淡淡是最真。且有人认为只要“与世无争,恬淡一生”便可无忧无虑地生存,颇有要把老庄的“无为”思想发扬广大之势。是什么使我们丰富的校园生活渐退了缤纷的色彩呢?又是什么使我们真实的熔浆凝固,不在有来自内心深处的热血沸腾?是因为我们没有走进梦想中的象牙塔?是因为我们未走出自我困惑的地带?还是因为我们的心真的不在年轻,确实把一切都看得平淡了呢?不!都不是!主宰世界的是你,放弃世界的仍然是你。
我们走进了化学所,看到热力学中高压釜的神奇,胶化学在组装中的成绩,动态学领略飞秒炫丽,充满神奇的自由基,动力学在原子间探寻奥秘,在元素中变换美丽,晶体管件的神奇,粘弹性的魅力,聚合的乐趣,大分子的成绩,光
化学的神秘,烧瓶中演绎的奇迹,高技术遨游太空,看嫦娥很美丽。化学为你揭开了神秘,有了化学就有奇迹。
尽管这样,我们可以说自己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吗?我们可以断定自己就脱离平庸了吗?
生活得最好的人,不是寿命最长的人,而是最能感受生活的人。除了你没有走进理想的大学,除了你没有把握住一次几乎成功的爱情,除了你心中那份虚荣于倨傲,你对生活究竟有多少正确的感受?生活究竟给过你多少真正的重荷于不平呢?没有!只因为在当代的中国,在我们这个文盲、半文盲数以亿计的国度里,大学生既被社会过高的期待,也过高地期待着社会,只因为我们不能正确地估计自己,也不能正确认识社会。那种求平淡的心态,仍是不思进取的借口。于是,你曾经也想要有所作为,却不知道从何做起,跟着感觉走,在各种诱惑面前远离本真状态,被泥沙俱下的时代大潮裹挟着四处漂流。当你疲倦地走过无数个三百六十五里,你才发现留在身后的除了那份平淡,什么也没有。
不再回头的,不只是那古老的辰光,也不只是那些个夜晚的星群和月亮,还有我们的青春在流逝着。四年,我们有幸拥有着这四年,但多少人的四年已一去不返;更还有多少人在为能拥有这四年而埋头于题海和各种各样的模拟考试中呢。当初我们从他们这种状况中走出来,走进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大学,难道就是为了追求“平平淡淡是最真”吗?
在我们四年的每个日子里,倾注了亲人的多少关怀和温暖,他们流淌着辛勤的血汗,默默地支持着子女的选择,他们惟一的希望就是我们能自己走自己的人生之路。还有,在许许多多的眸子里时时刻刻地流露着对我们的期待,期待我们能用知识建构大脑、用我们的手去为人们描写更美的生活。在亲人面前,在那些关注我们的人的面前,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认为“平平淡淡是最真”呢?难道我们付出我们的金色年华,挥洒着父母的血汗仅仅是为了换取这份平平淡淡吗?仅仅是为了换取一张各科都过了60分的毕业证吗?小到为了每个家庭的付出,大到为了那如水流逝的时光,我们怎么就可以轻易认同“平平淡淡才是真”呢?
最欣赏把撒哈拉沙漠变成人们心中的绿洲的三毛,也最欣赏她一句话:即使不成功,也不至于成为空白。成功女神并不垂青所有的人,但所有参与、尝试过的人,即使没有成功,他们的世界却不是一份平淡,不是一片空白。记得有一天和班上几个新近参加美术班学习的女生谈起了她们学习美术以后的感觉和收获。她们告诉我:并没有什么大飞跃,但确实已学会了怎样用心去观察一个事物。也许她们永远成为不了画家,但是我赞叹她们的这份参与意识和尝试勇气。我想告诉她们:即使你们不成功,你们也没有成为空白。
说到这里有人会说:我的确平凡得很,无一技之长,不会唱不会跳,更不会吟诗作画,注定这四年就这么平淡了。世上不过只有一个天才贝多芬,也不过是只有一个神童莫扎特,更多的人是通过尝试,通过毅力化平淡为辉煌的。毅力在效果上有时能同天才相比。有一句俗语说,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只有两种:鹰和蜗牛。虽然我们不能人人都像雄鹰一样一飞冲天,但我们至少可以像蜗牛那样凭着自己的耐力默默前行。
不要再为落叶伤感,为春雨掉泪;也不要满不在乎地挥退夏日的艳阳,让残冬的雪来装饰自己的面纱;岁月可使皮
肤起皱,而失去热情,则使灵魂起皱。而不畏艰难刻苦努力,领跑化学领域,激情奋斗在这里,再创新成绩。
拿出我们尝试的勇气,拿出我们青春的热情,让我们一起将智慧门开启,来绽放自己的青春,给化学界增添更多的神奇。
再回首,春夏秋冬匆匆流过,汗水变成了成绩,生活中充满了惬意,给化学界更多惊喜。我们没有平淡、遗憾的青春。让我们解决每个难题,奉献自己,在化学所青春飞扬吧!
第三篇:观《青春雷锋》有感
观《青春雷锋》有感
城关中学 八(4)班 李劲哲
最近,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一部电影《青春雷锋》。看完电影后,我深有感触。
看了电影《青春雷锋》,让自己对雷锋的故事,雷锋的精神重新又有了一翻新的思考。雷锋同志曾经说:“听党的话,加强政治学习,多看报纸和政治书籍,积极参加党的各项运动,认真执行和宣传党的政策。”“我愿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此时,党的方针看上去仿佛代表了最高的正义,并且经由最高精神领袖亲自发起。以此推论,我们实在没有希望从雷锋的认知结构和信仰准则中找到一丝不符合当时政治方向的元素。倘若有,那就不是雷锋了。那么雷锋势必会参与到主流行动之中,而这些群众性暴行无一不对无辜的生命和灵魂造成了不可弥补的伤害。
雷锋说过:“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他无比真诚,并且这种真诚从来不是同时代人眼中的异端,相反,那才是整个时代的象征。他会积极地反省,改造,加入战斗,只要他心中的神指到哪,他就打到哪。他会看到那些和他无冤无仇的人在他面前淌血,而这些人明明就是他要用有限生命为之无限服务的人。
年轻的雷锋带着年轻的思想一起走了,这种思想尚未成形,就像没有受到污染的雪山下的湖泊。他属于那个时代最光明崇高的一面,时常刺得我们眼球生痛,让我们几乎难以正视他。我们讲到,雷锋曾经是一个孤儿,而他没有任凭灵魂飘荡,他热爱生活,爱周围的人,爱一切美好的事物。他至少代表了一种真正活着的状态。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虽然倒下了,但雷锋精神却没有。虽然他所向往的世界最终并没有出现,但是我们亦可以想象,即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雷锋叔叔依然会执着的坚信,那样的世界终有一天会到来。
第四篇:观《舞动青春》有感
观《舞动青春》有感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积极参加党内活动,观看了《战马》、《舞动青春》、《刺杀希特勒》等多部精彩影片,但《舞动青春》给我的感受最为深刻。舞动人生,或许在情节上并不怎么讨喜,阅片无数的大家已经太过适应症这种“天赋小孩+家庭反对+伯乐慧眼+努力奋斗+名利双收”的励志片模式了。但不得不承认,此部影片正是透过处处平淡的细节,将梦想、亲情等本身易扣人心弦的东西,系于坚持与炙热的年轻生命力上,顺理成章的令无数观众感动,自然而然的思考自我人生。
他还有另外的一个名字,叫做跳出我的天地。其实看着剧中那个小男孩对于舞蹈的那份天分和热爱,我觉得“跳出我的天地”应该更适合他。刚刚开始的时候,男孩在床上一下接一下的跃起,在空中变换着不同的动作,脸上现出永远属于那个年纪的兴奋,然后是他自己的旁白“我从一出生就会跳舞!”——让人兴奋的情节。
男孩的家庭中很早就失了妈妈,只有爸爸,哥哥,还有一个年迈的奶奶。无论在任何的情境下,父兄在家庭中地位和作用都是那样的粗线条。父亲花钱送他去学拳击。而他却对隔壁的芭蕾学习情有独钟。忘不了那个镜头,男孩穿着拳击的行头,站在一群穿芭蕾裙的女生中间,局促的想学着那些吸引着自己的芭蕾动作。比利在实现芭蕾梦想之前,要面临的三重困难:家庭环境、社会背景以及经济拮据。在当时的英国,男孩学习芭蕾舞简直能够让这个位于北英格兰岛的封闭乡村小镇的人们嘲笑死。初时接触优雅高贵的芭蕾舞蹈时,比利心中不是没有产生退缩的想法。他总是说:这样会不会显得太过娘娘腔?
另一方面,父兄都是当时罢工运动中的一员,长久的生活压力,对于政府的反感,让他们粗暴。当发现男孩喜好这样一个被认为“非男性”的东西的时候,除了暴躁的阻止,似乎没有任何其他的可能。虽是如此,这样粗线条的父兄却在后半部分给了我很多次的感动。当男孩终于鼓足了十二分的勇气,在父亲面前,用所有的力量舞动的时候。父亲呆了,也许他很难想象面前这个舞动的这样流畅,沉醉的孩子是自己的儿子。看着儿子每一个有力的动作,似乎还带着挑衅的以为,父亲一路狂奔到芭蕾老师的住所,第一句话是,“去参加甄选需要多少钱?”老师表示可以帮助时,他却说“那毕竟是我的儿子”不温不火的一句话,但是给人的感觉绝对不是不温不火。
为了儿子的前途,父亲终于打算放弃坚持,父兄在煤矿相拥哭泣,让你觉得即使是最强硬的背后依旧有着无奈和脆弱。不过,觉得父兄送男孩去学芭蕾的路上的细节还是挺搞笑的,想表达高兴,不舍,却又不得不压着点儿。很有着那么一点儿不伦不类,不过这也是很生活的一部分。
回味情节,意味深长。虽然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个年仅11岁的孩子,但影片所包含的情感却是跨越年龄、种族和民族的界限的。小比利投身舞蹈艺术的动机是单纯的,因为这可以使他从生活的煎熬中暂时抽离出来,去恣意品尝心灵被释放后的畅快。影片多处展现了他纵情狂舞的场面,在那一刻,哪怕是作为观众的我,情感也跟着角色一同挥洒、渐次沉醉。
很多人都说,Billy的成功,是因为他有坚定毅力,坚持着自己的梦想,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向前迈去,为自己的梦想努力拼搏奋斗。当然我不否认这一点,我们讴歌梦想,我们赞颂毅力,但这条路上,如果没有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一个人摸爬滚打也未免太艰难了。我们不是怕苦怕累,只是在胜利的背后,一定要记得感谢曾经给予关怀、帮助和支持的人!不同的文化背景的确会缔造不一样的人生经历,但每个人的命运其实都由自己在主宰。且不说继续不依不挠的去完成我们儿时的希冀,但至少值得去相信还有美好的未来。生命因舞动而精彩,因跳跃而绚烂,因坚持而成为丰碑!
我们为了往前走那么微乎其微的一小步,弄丢了多少那些叫做“理想”的东西。放下了坚持,而只剩空空的自己。怪不得会被男孩的一跃感动,因为那曾经也是我们的东西,相识相知。
第五篇:观《青春雷锋》有感
观《青春雷锋》有感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我想大家应该不会忘记这句话,更不会忘记说这句话的主人——雷锋。
这个寒假听说《青春雷锋》要上映就立马去尝鲜了。这部由胡家华主演的《青春雷锋》可以说最原生态地展现了雷锋这位早已“神化”的英雄,讲述了雷锋从小学毕业到牺牲的成长经历,影片将着力描写雷锋平凡的成长经历,用生动的影像和鲜活的细节展示其“感恩社会、热爱生活,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助人为乐、服务人民”的精神。与此同时,影片着力描述了雷锋美丽青春年华中的动人故事,用青春的笔触,为观众展现了一个质感丰盈的雷锋,一个永远澄澈、永远年轻的雷锋。
影片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雷锋因公殉职的那一刻:那时天下着瓢泼大雨,雷锋和战友乔安山从工地赶往驻地车场,雷锋不顾长途疲劳想将布满污泥的货车洗干净,但正当乔安山倒车时,悲剧发生了——货车撞倒营房晒衣服用的杆正中雷锋的头部致使他脑机能障碍而亡。就这样劳动人民的好儿子,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年仅22岁,就这样和我们永别了!这一幕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惋惜之情、悲壮之感一齐涌上心头。
“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那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热爱劳动的人;永远谦逊的人。”是啊!青春正是人思想、知识成熟的时期,正如陈独秀所说“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但毛泽东也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逢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是的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我们要成长、进取、热爱劳动,在此刻,我们首要的是学习,努力提升自己,争做社会、国家需要的人,不一定是多么成功,多么伟大,但要做好人,做对人,就像雷锋一样,永远积极。永远阳光,永远热爱生活便好。
当生命的烛光灿然绚丽时,抓住它,用微弱但温暖的光照亮另一片黑暗,我想只要坚持。岩石也会融化,鲜花也会倾倒,巨浪也会平息……看雷锋,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