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统计报告规定
关于发布《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行政执
法统计报告规定》的通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安监管政法字〔2002〕 121号
关于发布《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统计报告规定》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统计报告规定》已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2年11月7日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二○○二年十二月十日
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统计报告规定
第一条为了加强安全生产执法监督工作,全面掌握全国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安全生产监管部门)。
第三条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应当对管辖范围内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情况、行政执法情况进行登记、汇总,每半年度向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报告一次。
第四条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统计报告,由《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工作统计报表》与书面分析报告组成。
第五条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应当建立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统计台帐登记制度和档案制度。
第六条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在填写统计报表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及时、准确地填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和伪造。
第七条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其统计资料的准确性负责。下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向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上报统计报表,必须经本部门主管领导审核、签署,并加盖公章。
第八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工作统计报表》,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统一制发。
第九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对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统计报告上报的情况,进行年度考核。
第十条《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工作统计报表》应在年中(年底)后20日内,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调度中心)。
第十一条本规定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甘肃省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规定
甘肃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 《甘肃省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规定》(试行)的通知 甘安监执法〔2010〕338号(试行)的通知
各市、州安监局,甘肃矿区安监局: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规范执法行为,严格执法程序,保证执法质量,提升执法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研究制定了《甘肃省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规定》(试行),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日
甘肃省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规定(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规范执法行为,严格执法程序,提升执法水平,保证执法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我省安全生产执法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省、市(州)、县(区)安全生产执法机构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行为。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行为,是指县级以上安全生产执法机构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执法检查,并对其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依法予以纠正、制止、处罚的行为。
第四条 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原则。
(一)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公开、公平、公正的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力。
(二)坚持教育和处罚相结合,实施行政处罚要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
第二章 执法依据、管辖范围
第五条 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的主要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五)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六)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八)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九)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十)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十一)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十二)煤矿安全监察条例
2(十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
(十四)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十五)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十六)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十七)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十八)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十九)甘肃省安全生产条例
(二十)甘肃省劳动安全卫生监察条例(二十一)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二十二)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二十三)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二十四)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
(二十五)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二十六)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二十七)烟花爆竹经营许可实施办法
(二十八)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办法(二十九)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三十)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三十一)《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
(三十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信息报告和处臵办法(三十三)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三十四)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
3(三十五)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章 第六条 安全生产执法机构管辖范围。
安全生产执法工作遵循属地管理和分级负责相结合、综合监督管理和行业监督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各级安全生产执法机构按照本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赋予的职责,负责对监管范围内的生产经营单位实施安全生产行政执法。
第三章 安全生产执法检查
第七条 执法准备工作。
(一)了解受检单位的基本情况,主要产品、生产工艺流程、生产或存储过程的危险性、生产设备及其安全性能、相关安全资料等;
(二)根据受检单位的生产经营范围和特点确定执法检查人员。如检查特殊行业或者涉及较深专业内容,可以请该行业(或专业)的专家对执法检查人员进行培训,也可邀请专家共同参加;
(三)根据检查需要,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对相应条款进行熟悉;
(四)依据执法检查目的和内容,制定检查提纲,检查提纲应当包括询问提纲、现场检查提纲、受检单位和负责人的相关情况等;
(五)根据检查需要,准备必要的执法检查仪器设备、执法文书、各种检查表格等;
(六)执法检查一般包括查阅资料、查看现场、记录相关情况等。要根据检查的方式、方法、步骤,结合执法检查人员的工作经验和个人专长,事先对执法检查人员进行工作分工。
第八条 进入受检单位。
(一)安全生产执法人员进入受检单位要着装严整,仪容整洁,向受检单位出示《甘肃省人民政府行政执法证》或者《甘肃省安全生产监察员证》,告知执法检查事项。执法检查要程序合法,行为规范。
(二)《甘肃省人民政府行政执法证》是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人员进行行政执法的有效证件。《甘肃省安全生产监察员证》是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人员开展检查工作的有效证件。
第九条 现场执法检查。
(一)现场执法检查要按照检查提纲和工作分工,分头组织实施;
(二)现场执法检查一般包括查看作业现场,查阅档案资料,询问现场人员,测量、检测相关设备设施,进行现场拍照、记录、取样等内容;
(三)根据现场检查情况填写《现场检查记录》,《现场检查记录》内容包括:
1、检查的时间、地点,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
2、执法人员出示执法证件情况;
3、履行告知程序的情况;
4、当事人陈述申辩情况;
5、现场执行情况。
检查人员和受检单位负责人要在《现场检查记录》上签字。受检单位负责人拒绝签字的,检查人员应将情况记录在案,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第四章 检查结果的处理
第十条 未发现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或隐患情况的处理。通过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受检单位安全生产条件和执行法律法规情况符合要求,不存在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和安全生产隐患的,执法人员填写《现场检查记录》,检查结束后归档备案。
第十一条 不属于本单位管辖,需要移送其他部门情况的处理。
(一)执法人员确认检查情况需要移送其他部门处理的,应当整理与案件有关的全部资料,填写《案件移送审批表》,报承办机构负责人审核;
(二)承办机构负责人审核同意后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批,经批准同意后填写《案件移送书》;
(三)执法人员要复制全部案件资料,正本送达被移送部门,副本由检查单位保存;
(四)执法人员要及时向被移送部门了解案件调查处理情况,待结案后,将回函报部门负责人签字后与案件副本一并归档保存。
第十二条 限期整改情况的处理。
(一)执法人员发现受检单位有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或者存在事故隐患,可以当场改正或者整改的,要责令其当场改正或者整改;
(二)执法人员发现受检单位有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或者存在事故隐患,不能当场改正或者整改的,要根据实际情况,发出《责令限期整改指令书》,限定整改期限,责令其限期整改;
(三)受检单位完成整改,提出复查申请的,执法人员应当及时对整改情况逐项组织复查,根据复检情况填写《整改复查意见书》;
(四)对未按照要求期限完成整改或者整改不合格的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第十三条 强制措施的实施。
(一)执法人员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受检单位存在重大事故隐患,且重大事故隐患在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受检单位从危险作业区域撤出作业人员,责令受检单位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限期排除隐患;
(二)执法人员对受检单位发出《强制措施决定书》,待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后,经执法人员审查同意,方可恢复生产;
(三)对不符合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设施、设备、器材,执法人员有权予以查封或者扣押,但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在15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第五章 行政处罚的种类和权限
第十四条 行政处罚种类。(一)警告;(二)罚款;
(三)没收违法所得;
(四)责令改正、责令限期改正、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五)责令停产停业整顿、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停止建设、责令停止施工;
(六)关闭;(七)拘留;
(八)暂扣或者吊销有关许可证,暂停或者撤销有关执业资格、岗位证书;
(九)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法律、法规将前款的责令改正、责令限期改正、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规定为现场处理措施的除外。
第十五条 行政处罚权限。
(一)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改正、责令限期改正、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责令停产停业整顿、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停止建设、责令停止施工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决定;
(二)暂扣、吊销有关许可证和暂停、撤销有关执业资格、岗位证书的行政处罚,由发证机关决定;(三)给予关闭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决定;8(四)给予行政拘留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建议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决定;
(五)对报告或者举报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受理,发现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及时移送有管辖权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
(六)受移送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管辖权有异议时,应当报请共同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管辖;
(七)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八)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直接查处下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管辖的案件,也可以将自己管辖的案件交由下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办理;
(九)下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将重大、疑难案件报请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管辖。
第六章 行政处罚简易程序
第十六条 对法定依据明确,违法事实确凿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对个人处以50元以下罚款,单位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适用简易程序。
第十七条 实施简易程序行政处罚,执法人员可以当场作出处罚决定,填写《行政(当场)处罚决定书》,并交付当事人。
第十八条 需要当场收缴罚款的,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 9 缴,并出具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在2日内交至所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2日内将罚款缴付指定的银行。
第十九条 执法人员当场作出处罚决定的应当在5日内报所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七章 行政处罚一般程序
第二十条 适用行政处罚一般程序的条件。
(一)受检单位有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二)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应给予行政处罚;(三)属于本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管辖范围;(四)有明确的当事人。
第二十一条 适用行政处罚一般程序的范围。
(一)从事涉及安全生产有关活动,需要经过有关部门批准、认证而未经批准、认证,未取得相应资质的;
(二)虽已取得安全生产有关事项的批准、认证,但已不再具备相应条件的;
(三)有证据证明有伪造、涂改、非法转让、出租生产经营许可证和安全生产有关证照行为的;
(四)安全生产中介机构在安全生产服务工作中弄虚作假,或者出具虚假证明的;
(五)发现有关部门、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申报安全许可、认证事项中存在弄虚作假或者欺诈行为的;
10(六)发生事故后瞒报、谎报、漏报或者故意拖延不报的;(七)根据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立案查处的其他安全生产违法行为。
第二十二条 适用一般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执法人员应当填写《立案审批表》,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批同意后予以立案。已经批准立案进入行政处罚一般程序,不得随意终止、撤销。确实需要终止或撤销的,应当写出书面报告,阐明理由,并经批准立案的部门负责人批准同意后,方可予以终止或撤销。
第二十三条 组织立案调查。
(一)组织立案调查时,安全生产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按有关规定执行回避原则;
(二)调查人员应告知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如实回答询问,并协助调查或者检查,不得拒绝,阻挠或者提供虚假情况;
(三)调查人员应全面、客观、公正地进行调查,收集与案件有关的证据;
(四)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以及勘验笔录、现场笔录经查证属实,可以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
(五)在收集证据时,对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证据,经承办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对决定先行登记保存的证据,应当登记造册,开具清单,并予以封存固定。向当事人发出《先行登记保存证据通知书》,告知应 11 遵守的义务,并应当在7日内作出处理决定,在此期间,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者转移证据;
(六)立案调查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认真填写《现场检查记录》、《询问笔录》、《勘验笔录》等执法文书;
(七)调查工作结束后,调查人员拟定处理意见,整理有关证据资料,填写《案件处理呈批表》,报案件承办机构负责人审核,审核同意后报部门负责人审批。
第二十四条 案件集体审理。
(一)对于责令停产停业整顿、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停止建设、责令停止施工、吊销有关许可证、撤销有关执业资格或者岗位证书、3万元以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的行政处罚应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集体审理决定;
(二)案件承办机构向本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案件审理机构提供案件全部资料;
(三)案件审理机构按照审理程序对案件的执法主体是否合法、处罚是否在处罚机关法定职权范围内、处罚程序是否合法、处罚依据是否正确、违法事实是否清楚、主要证据是否确凿、充分、齐全,处罚是否适当等内容进行集体审理;
(四)案件承办机构根据案件集体审理意见填写《行政处罚决定书》,经法制机构审核后,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人签发。
第八章 行政处罚听证程序
第二十五条 对当事人依法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 12 可证或者执照、对公民处1000元以上的罚款,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3万元以上的罚款,做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制作《听证告知书》,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第二十六条 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可以在告知书送达回执上签署意见,也可以在收到听证告知书3日内以其他书面方式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听证要求。当事人逾期未提出要求的,视为放弃听证权力。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提出听证要求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组织听证,并在听证举行的7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等有关事项。
第二十八条
当事人有正当理由要求延期的,举行听证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将听证延期一次。当事人未按时参加听证,并且未事先说明理由的,视为放弃听证权利。
第二十九条 听证参加人由听证主持人、听证员、案件调查人员、当事人及其委托代理人、书记员组成。听证主持人、听证员、书记员应当由组织听证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人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担任。当事人可以委托1至2名代理人参加听证,并提交委托书。
第三十条 当事人在听证中享有以下权利和义务。
(一)有权对案件涉及的事实、适用法律法规及有关情况进行陈述和申辩;
(二)有权质证案件调查人员提出的证据并提出新的证 13 据;
(三)如实回答主持人的提问;
(四)遵守听证会场纪律,服从听证主持人指挥。第三十一条 听证程序。
(一)书记员宣布听证会场纪律、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听证主持人宣布案由,核实听证参加人名单,宣布听证开始;
(二)案件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的违法事实,出示证据,说明拟作出的行政处罚的内容及法律依据;
(三)当事人或者其委托代理人对案件的事实、证据、适用的法律法规等进行陈述和申辩,提交新的证据材料;
(四)听证主持人就案件的有关问题向当事人、案件调查人员、证人询问;
(五)案件调查人员、当事人或者其委托代理人相互辩论;
(六)当事人或者其委托代理人作最后陈述;
(七)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结束。
听证笔录应当当场交当事人核对无误后签名或者盖章。第三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中止听证。
(一)需要重新调查取证的;
(二)需要通知新证人到场作证的;
(三)因不可抗力无法继续进行听证的。第三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终止听证。
(一)当事人撤回听证要求的;
(二)当事人无正当理由不按时参加听证的;
(三)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已经变更,不适用听证程序的。
第三十四条 听证结束后,听证主持人应当依据听证情况,填写《听证会报告书》,提出处理意见并附听证笔录报部门负责人审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听证情况作出处理决定,即:给予或者不给予行政处罚的决定。
第九章 实施行政处罚
第三十五条 送达行政处罚决定。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受检单位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一般采用直接送达,并由当事人签收。直接送达有困难时,可以采用留臵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公告送达等形式。
(一)直接送达。
《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向当事人宣告,宣告结束后交付当事人。送达时,当事人不在场的,可以将《行政处罚决定书》交与其同住的成年家属签收。受送达人已向行政机关指定代收人的,应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交待收人签收。受送达人为法人、经营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交法人代表或者负责人,或者收发部门签收。签收人在《行政处罚送达回执》注明签收日期,并签名或者盖章。签收日期即为送达日期。《行政处罚决定书》应于7日内送达当事人。
(二)留臵送达。
当事人拒绝签收《行政处罚决定书》时,送达人应邀请当地乡镇、街道或者当地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有关基层组织的代表或者有关人员到场,说明情况,在《文书送达回执》上注明拒收的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将《行政处罚决定书》留在当事人的住处或者收发部门。
(三)委托送达。
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以委托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送达,受委托单位接受委托后应立即将《行政处罚决定书》直接送达受送达人。以受送达人在《行政处罚送达回执》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四)邮寄送达。
直接送达有困难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可以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指定专人直接交付邮局挂号邮寄给受送达人,挂号回执上注明的收到日期为送达日期。
(五)公告送达。
采取上述几种方式无法送达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采取公告方式,自公告发布之日起60日,即视为送达完成。
第三十六条 行政处罚决定的执行。
(一)当事人按时全部履行处罚决定的,应当保留相应的凭证。如:行政处罚缴款书、违法物品监销单。
(二)行政处罚部分履行的,应有相应的审批文书。如:《延期(分期)缴纳罚款批准书》。
16(三)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当事人确有经济困难,需要延期或分期缴纳罚款的,应由当事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暂时延期或分期缴纳;
2、没有正当理由逾期不缴纳罚款的,制作《罚款催缴通知书》,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3、当事人没有正当理由,拒不交纳罚款,经承办人书面通知,仍不履行法定义务的。根据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设施、设备、器材拍卖所得价款抵缴罚款,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4、申请强制执行时,承办人员填写《强制执行申请书》,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签发,承办人将《强制执行申请书》及《行政处罚决定书》送交人民法院;
5、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应自被执行人的法定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180日内提出。无正当理由逾期申请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6、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前,有充分理由认为被执行人可能逃避执行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第三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法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如对行政处罚不服,有权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三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因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违法给予行政处罚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提出赔 17 偿要求。
第十章 结案
第三十九条 属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结案。(一)行政处罚决定执行完毕的;
(二)免于行政处罚或者不予行政处罚的。
第四十条 安全生产行政处罚案件自立案之日起,一般应在30日内办理完毕;由于客观原因不能完成的,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人同意,可以延长,但不得超过90日;特殊情况需继续延长的,应当经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可延长至180日。
第四十一条 案件办理完毕后,承办人员应当填写《结案审批表》,报所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批结案。
第四十二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批结案后,案件承办人应及时进行归档,制作案卷。案卷编目分类顺序如下:
(一)案卷首页;
(二)案卷目录;
(三)立案审批表;
(四)调查询问笔录、勘验笔录、鉴定结论、证明材料等;
(五)听证笔录、听证会报告书等;
(六)行政处罚集体讨论记录;
(七)案件处理呈批表;
(八)行政处罚告知书、行政处罚决定书等;
(九)行政复议决定书或判决书、裁定书副本;
(十)销案报告;
(十一)其它有关材料;
(十二)卷宗封底。
第十一章 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监督
第四十三条 对生产经营单位和有关人员拒绝监督检查,阻碍安全生产执法人员执行公务的,应予以批评教育,对情节严重的,应提请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 安全生产执法人员应依法行政,秉公执法。在安全生产执法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行政监察机关或者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玩忽职守、滥用职权,造成重大过失的;(二)徇私舞弊、贪污受贿、谋取私利的;(三)其他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违法违规行为。第四十五条 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有权对下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违法或者不适当的行政处罚予以纠正或者撤销。
第四十六条 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下列案件应当写出《结案报告》,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备案。
(一)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交办的案件;(二)跨行政区域移送的案件;(三)涉外案件;
(四)经人民法院审理判决的案件;(五)向司法机关移送的案件。
第四十七条 县(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处以2万元以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停止建设、停 19 止施工、停产停业整顿、撤销有关资格、岗位证书或者吊销有关许可证的行政处罚的,应当自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10日内报市(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市(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处以5万元以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停止建设、停止施工、停产停业整顿、撤销有关资格、岗位证书或者吊销有关许可证的行政处罚的,应当自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10日内报省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备案。
第四十八条 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监督检查下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行政执法工作情况,有权调阅下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行政执法案卷卷宗。
第十二章 错案追究
第四十九条 本规范所称错案,主要指下列几种情况。
(一)经行政复议,被复议机关撤销的;
(二)经行政诉讼,被人民法院撤销的;
(三)在执法监督检查中被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通过调阅执法案件材料,受理行政投诉等行政执法监督方式认定为错案的。
第五十条 错案责任追究的前提条件。
(一)监督管理相对人所受的损害必须是执法人员的公务行为造成的;
(二)执法人员在执行公务时具有主观故意行为、重大过失过错或者其他违法违规情形。
第五十一条 错案责任追究坚持下列原则。
(一)有利于行政执法人员恪守职责,不滥用职权;
(二)与个人过错责任程度相适应。
第五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错案的,执法人员应承担错案责任。
(一)未经立案审批,擅自查处的;
(二)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三)使用依据错误的;
(四)违反法定程序的;
(五)其他违法或者不当的情形。
第五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执法人员不承担错案责任。
(一)执法对象虚假陈述或出具伪证致使发生执法过错的;
(二)对所作出的错误决定,执法人员明确表示不同意且有据可查的;
(三)依法不承担责任的其他情形。第五十四条 错案责任追究的方式。
(一)批评教育;
(二)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三)暂扣行政执法证件;
(四)调离行政执法岗位;
(五)行政处分。
第五十五条 在错案责任追究中,根据过错情节、性质,21 分别给予责任人如下行政处分。
(一)因过失造成错案,责令作出书面检查,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二)因缺乏责任感,一年造成2次以上错案,暂扣执法证件或调离执法岗位;
(三)故意违法执法造成错案,调离执法岗位,并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第五十六条 行政执法人员错案责任追究,由所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集体决定,具体事务由本部门行政监察机构承办。
第五十七条 错案审理过程中,应听取执法责任人的申辩,听取执法相对人的陈述。
第五十八条 在事实证据确凿,错案责任成立的基础上,由专门会议形成纪要,作出书面处理决定。
第五十九条 被追究责任的有关责任人员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决定书15个工作日内向本部门负责人申诉,也可以向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诉。申诉期间,不停止责任追究决定的执行。
第三篇:河南省统计监督检查规定
河南省统计监督检查规定
(****年八月三十一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年九
月二十七日省政府发布)
全文
第一条 为了加强统计法规监督检查工作,保障国家统计法规的贯彻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以下简称《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统计法规监督检查,是指各级统计监督检查机构或统计检查人员对有关单位和个人贯彻实施国家统计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以及依法查处违反统计法规的行为。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我省境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城乡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和各种联合经济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以及外资、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事业单位。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部门负责贯彻执行并监督检查统计法规的实施,应健全统计监督检查机构,配备相应人员,依法行使统计法规的监督检查权和查处统计违法行为。县以上人民政府各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设置统计监督检查机构或者专(兼)职统计检查员,负责组织、协调本系统统计检查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应设专(兼)职统计检查员,负责监督辖区内统计法规的实施。
第五条 各级统计监督检查机构和统计检查员的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贯彻国家和省有关统计管理方面的>策、法律、法规及本规定;
(二)监督检查统计法规的实施情况,查处违反统计法规的行为;
(三)对违反统计法规的人员或单位,依法进行处罚或向有关单位、部门提出处罚意见;
(四)收集或发布统计监督检查工作信息,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为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统计法规咨询业务;
(五)对符合本规定第十九条 规定的单位和个人,提出表扬或奖励的建议;
(六)完成上级统计部门下达的统计检查和案件查处任务。第六条 统计检查员应由政治素质好、熟悉有关法律、法规和统计业务的人员担任。统计检查员由所在单位提名,并按下列规定报批:
(一)省政府各部门和市、地统计局配备统计检查员,报省统计局审查批准;
(二)省辖市政府、地区行政公署各部门和县级统计局配备统计检查员,报市、地统计局审查批准;
(三)县级政府各部门和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配备统计检查员,报县级统计局审查批准。
经批准的统计检查员,由省统计局统一发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检查证》(以下简称《统计检查证》),方可从事统计检查工作。
第七条 统计检查员应在规定的职权范围内依法行使监督检查权,在执行任务时必须出示《统计检查证》,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检查。
第八条 具有《统计法》第二十五条 和《实施细则》第三十一条 所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于统计违法案件的范围。案件来源包括:
(一)检查统计法规贯彻执行情况中发现的;(二)部门、单位和个人揭发、检举的;(三)上级机关交办的;(四)要求复议或复查的;(五)其他应查处的。
第九条 查处统计违法案件,按照下列分工办理:(一)县以上所属企业事业单位的统计违法案件,由其主管部门会同同级统计部门查处;
(二)县以下所属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统计违法案件,由所在地县级统计部门会同主管部门查处;
(三)外资、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事业单位的统计违法案件,由所在市、县统计部门会同其主管部门查处;
(四)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基层群众性组织的统计违法案件,由同级统计部门会同其上级主管部门查处;
(五)各级统计部门的统计违法案件,由上一级统计部门查处;
(六)在全省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统计违法案件,由省统计局会同省监察厅及其有关部门查处。
第十条 查处统计违法案件的程序为:立案、调查、处理和结案。
各级统计监督检查机构和主管部门对受理的统计违法案件应及时进行审查。违法事实情节较重,须追究法律责任者,应予立案;没有违法事实或者违法事实尚不够追究法律责任的,不予立案,但应向检举揭发单位或个人说明情况和理由。
对决定立案的统计违法案件,受理部门应立即组织调查。必要时可与有关部门联合组成调查组,共同进行调查。调查人员不得少于两人。
经过调查取证,事实清>,证据确凿的统计违法案件,应依照《统计法》、《实施细则》和本规定进行处理。
对结案的统计违法案件,查处部门应作出结案报告,并报上一级统计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 县以上统计部门应建立举报制度,受理揭发、检举的各种统计违法案件。
统计监督检查机构查处重大违法案件时,应及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和统计主管部门,监察、公安、银行、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应密切配合,积极协助。
第十二条 统计监督检查机构对违反统计法规的单位和个人提出处理意见,应向有关部门和单位发出《统计违法处理意见通知书》。
有关部门和单位接到《统计违法处理意见通知书》后,应按通知书提出的意见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回执退回;如对处理意见有异议,应于接到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通知书发出机关提出书面意见。三十日内既不退回处理结果,又不向通知书发出机关提出书面意见的,查处机关有权询
问情况和建议上级机关督促执行。
第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或统计部门给予表彰或奖励:
(一)贯彻执行统计法规和本规定,在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方面成绩显著的;
(二)利用统计资料,为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业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的;
(三)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职权,完成统计工作任务成绩突出的;
(四)依法办事、敢于同破坏统计工作的行为作斗争,事迹突出的。
第十四条 违反《统计法》、《实施细则》和本规定的单位和个人,情节较重,但尚未构成犯罪的,由当地统计部门或会同有关部门,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虚报、瞒报、伪造、篡改、拒报和屡次迟报统计资料的,对单位处一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对负有直接责任的领导人和具体承办人,给予行政处分,可以并处三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二)未经统计部门批准,擅自制发统计报表和公布统计数字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领导人和具体承办人,给予行政处分,可以并处二十元以上一百元以下罚款。
(三)>瞒违犯统计法规的真实真象,阻挠、抗拒统计监督检查机构和统计检查员进行监督检查的,对有关领导人和直接责任者给予行政处分。
(四)对依法行使职权的统计检查人员或对举报统计违法行为的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给予行政处分。
(五)城乡个体工商户或私营企业违犯本条第(一)、(四)项规定的,处一百元以上三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县级统计部门提出处理意见,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由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给予暂停营业或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
有关单位和个人弄虚作假,骗取奖金和荣>称号的,由授予机关追回奖金、撤销其荣>称号,对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按上述有关处罚规定从重处罚。
第十五条 对违反本规定给予行政处分的,由县以上统计部门提出处分意见,由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人事管理权限或法定程序决定执行;给予经济处罚的,由县以上统计部门决定执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
追究刑事责任。第十六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行政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接到申请复议的行政机关应在十五日内作出裁决。不服上一级行政机关裁决的,可以在接到裁决通知书后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期满不
申请复议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处罚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当事人对暂停营业、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不服的,可以按照《统计法》第二十五条 的规定,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七条 罚款必须在收到罚款通知书之日起二十日内缴纳。罚款收入由统计部门全额上交同级财政。
罚款凭证一律使用省财政厅统一印发的《罚没收入凭证》。
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罚款应在预算外资金或包干经费中支付;对企业的罚款应从企业自有资金中支付;对个人的罚款不得由单位支付。
第十八条 统计监督检查机构和人员,必须忠于职守,依法办事,坚持原则,不徇私情,并对检查结果负责。对滥用职权、营私舞弊、玩忽职守或侵犯国家、集体和个人合法权益的,由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十九条 本规定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省统计局负责解释。
第四篇:监督检查规定江西省交通行政执法
低价出售百度文库财富值帐号 实力见证一切 联系旺旺 whx0910
专业销售爱问共享资料积分帐号 价格公道合理 联系QQ1747-88632
http://whx0910.taobao.com
江西省交通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规定
(赣交法字〔2008〕5号 二00八年四月二十日)
第一条 为加强对全省各级交通行政管理部门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保证各项交通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正确实施,促进依法行政,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上级交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下级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及其执法人员的执法活动实施监督检查。
各级交通行政管理部门的法制、监察机构在本级交通行政管理机关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实施、协调行政执法的监督检查工作。
各级交通行政管理部门的其他工作机构和受交通行政部门委托的行政执法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规定,负责组织实施相关的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
第三条 交通行政执法监督检查的内容:
(一)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实施情况;
(二)规范性文件是否合法;
(三)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建立和执行情况;
(四)行政执法主体是否合法;
(五)行政执法程序是否合法;
(六)行政执法文书是否规范;
(七)行政执法中认定的事实是否准确;
(八)行政执法中适用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是否正确;
(九)行政复议工作的开展情况;
(十)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情况;
(十一)其他需要监督检查的事项。
第四条 交通行政执法监督通过下列方式进行:
(一)调查了解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实施情况。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实施一年后,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规定向上一级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实施情况,包括配套文件的制定、实施效果、存在问题及建议;
(二)审查下一级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按规定备案的规范性文件;
(三)对下级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情况进行检查;
(四)依据《行政复议法》规定的职责,受理行政复议案件,纠正下级交通行政管理部门违法或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
(五)审查下一级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作出的重大行政处罚决定。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作出吊销证照、责令停业整顿、5000元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按规定报上一级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六)审查下一级交通行政管理部门行政赔偿案件。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作出行政赔偿的案件和人民法院判决其作出行政赔偿的案件,应当按规定报上一级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七)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在职权范围内需要采取的其他方式。
第五条 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对在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按照下列要求进行处理:
(一)规范性文件与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的,责令发布单位予以撤销;
(二)规范性文件规定的内容超出制定部门职权范围的,责令发布单位限期修改;
(三)对现场执法活动中存在明显违法行为的,监督部门和监督检查人员应予以制止;
(四)对违法或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责令其限期改正;
(五)对不履行或不严格履行法定职责的,责令其履行;
(六)执法文书不规范的,责令其限期改正;
(七)行政赔偿决定中不属于国家赔偿法确定的行政赔偿范围,赔偿方式和计算标准不合理、赔偿费用支出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责令其限期改正;
(八)认为对人民法院作出的行政赔偿判决有申诉必要的,督促其提起申诉;
(九)作出行政赔偿后未及时追究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经济和行政责任的,督促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第六条 在交通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中,发现下级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执法人员有行政执法过错的,应当依照《交通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规定》的有关规定,对过错责任人追究责任。
第七条 被监督检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交通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给予通报批评,并按干部管理权限给予责任人行政处分:
(一)不按规定将规范性文件备案的;
(二)不按期报告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实施情况的;
(三)不按规定将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的;
(四)不按规定将行政赔偿案件备案的;
(五)不按规定进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的;
(六)拒不执行或无故拖延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规定的;
(七)妨碍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的其他行为。
第八条 监督检查人员对现场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当场予以记录,由监督人员和被检查人员分别签字。管理相对人举报现场执法人员有违法违纪行为的,监督人员应当及时收集证据。
第九条 要求被检查单位和执法人员限期纠正违法或者不当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部门应当下达《行政执法监督通知书》;依法变更或者撤销违法或不当行政执法行为的,应当下达《行政执法监督决定书》。
第十条 被检查单位和执法人员对监督决定有异议的,可以向监督检查单位提交申述报告,但不得拒绝执行监督决定。
第十一条 在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活动中,监督检查人员不履行法定职责、滥用职权、徇私枉法、索贿受贿的,追究其行政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二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发布部门:江西省其他机构 发布日期:2008年04月20日 实施日期:2008年04月20日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第五篇:安监局安全生产监督行政执法工作总结
安监局安全生产监督行政执法
工作总结
根据全区关于做好依法行政工作一系列文件会议精神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总体安排部署,我局高度重视,层层夯实责任,不断强化安监部门依法行政工作,现将我局 2014 安全生产依法行政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一)加强领导,任务明确。年初,成立由局长任组长的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切实负起领导的工作职责,层层夯实责任,加大日常行政执法的指导和检查工作。认真履行安全生产依法行政工作职责和开展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工作情况,通过自查自检,认真查找在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并提出具体的指导、协调、解决工作的措施。
(二)立足规范,抓实自检自查。主要采取全面检查和自查、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坚持把执法检查与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紧密结合起来,把检查法律法规实施情况与加强提高安全生产执法人员的执法工作水平结合起来,把依法行政与促进和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进一步细化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将责任层层分解到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及区级有关部门,形成了“政府统 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 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新格局,为促进全区安全生产依法监管和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依法行政,强化管理,提高行政执法工作水平为进一步加强全区安全生产工作和依法监管的行政执法工作,我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发展工业经济这个目标,突出重点,依法监管,做好服务,预防和杜绝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是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特别是随着经济发展改革的不断的深入,外来投资企业和重点建设工程的不断增加,生产、经营、储存、使用、运输行业发展迅猛,这些企业的进入,对带动和促进全区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给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我局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调研工作。一是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工作,要求安全生产执法人员必须做到“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依法行政”。不断强化执法人员的政策、法律水平,为维护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职能作用;二是加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提高全社会遵章守法和自我保护的安全防范意识;三是 抓 调研、出政策、抓督导,我局通过深入企业检查指导安全生产工作,广泛听取意见,不断探索、改进和创新监管工作新思路、新举措,按照区政府的安排部署,及时起草、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和措施紧扣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进一步明确乡镇政府和监管部门的职责,强化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地位,指导安全监管工作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全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良好态势;今年 1-11 全区安全生产四项指标全面下降,未发生一次死亡 3 人以上较大事故,对照市政府下达的死亡控制指标 20 人,实际死亡13 人,占全年预控指标的 65%,未突破市政府下达的考核指标。
(二)明确行政执法主体,严格在上级行政机关授权范围内进行执法。安监局作为《安全生产法》的执法主体,坚持做到每周都要安排半天时间,组织全局职工学习《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执法人员对熟悉、掌握行政执法的程序、权限、内容等事项。通过开展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工作,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准入门槛,规范了企业安全生产的行为,促进了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投入,消除了安全隐患。2014 年 12 月止,全区 80 户非煤矿山企业,已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 45 户,申请停建或超期停建 30 户,批复在建企 业 2 户,建成尾矿库 3 座;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 4 个,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 128 个;烟花爆竹生产企业 1 个、烟花爆竹批发企业 3 个,烟花爆竹配送站 11 个,零售网点 1640 个。
(三)行政执法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不超越、滥用和放弃行政执法权,在日常安全检查时,有两人以上共同出动;涉及综合执法时,邀请相关单位参与;在调查事故案件时,依法成立事故调查组,严肃查处事故,严格责任追究。在执法中,与行政管理相对人存在利害关系的,及时要求回避。
(四)局各股室制定规范性文件,统一制作;涉及综合监管方面的文件,以区安委会或区安委办名义印发执行。在制定的内容中,坚持不与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政策及上级规范性文件相抵触,发文后及时备案归档。
(五)按照区政府的要求,进一步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一是推行政务公开,将各股室行政执法的办事程序、办事标准和办事结果对外公布;二是行政许可实行 ab 岗工作制度,选派人员进驻区政务大厅受理各种审批事项和服务事项;三是在全局实行“首问负责制”等一系列责任制,切实加强自身法制建设,强化了行政执法人员的公仆意识、责任意识、法制意识;四是定期将安全生产执法工作情况向区委、政府、人大、政协汇报,认真听取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并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
三、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打非治违”和“六打六治”等活动
区安监局分别代区委、区政府和区安委会拟定下发了《区安全生产百日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做好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关于在全区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的紧急通知》、《关于立即在全区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切实做好高温天气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关于集中开展“六打六治”专项行动的通知》、《关于开展“两客一危”安全专项整治的通知》、《关于切实加强冬季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的通知》等重要文件,全面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隐患排查治理、“打非治违”、“六打六治”等大检查、大整治活动。由区上县级领导带队,组织区安监、公安、交警、消防、交通、国土、住建、教体等部门,突出道路交通、民爆物品和烟花爆竹、公众聚集场所、煤矿和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及接送学生车辆和船舶、危险路段、航道、渡口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进行安全督察、抽查和明察暗访。全区各镇办及安委会各成员单位针对本辖区、本行业实际,认真制定了工作方案,及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效遏制了各类事故发生。止目前,区安委办共挂牌督办安全隐患 71 处,其中,46 处隐患问题已整改落实和解决到位,25 处隐患落实了责任和 措 施,正在抓紧整改。重点对市上挂牌督办的 16 处隐患,13 处已落实整改治理措施,3 处正在抓紧整改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