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申论经典好文章,只为攒人品!(悉心整理)
坚持辩证思维 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在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之所以能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广大党员干部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当前,我们党的队伍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党员干部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但也有一些党员干部理想动摇、信念缺失、精神懈怠。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从思想方法的角度看,没有树立辩证思维是一个重要原因。实践证明,只有树立辩证思维,才能对纷繁复杂的客观事物和现实形势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作出正确分析和判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全面地看问题。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正确认识和分析问题,需要对问题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分析:既总体把握,又分清主次;既抓住主要矛盾,又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果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就很容易得出片面的结论。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在前进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热点难点问题凸显,社会矛盾增多。正确看待这一现象,关键是看主流、看大局、看根本。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特别是在近年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灵活高效的决策执行体系得到进一步体现。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唯一正确道路,30多年来我们取得的辉煌成就是主流和根本,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是支流、枝叶。牢牢把握这一点,是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发展地看问题。矛盾无时不在,问题无处不有,矛盾也是问题,人类社会正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前进的。问题有很多种类型:有些是暂时的问题,有些是长期的问题;有些是历史问题,有些是现实问题;有些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问题,有些是前进和发展中的问题;等等。弄清楚问题的性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人们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不可否认,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很多,但其中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尤其是那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并不是突然产生的,而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总体上看属于前进中、发展中的问题。比如,当前我国收入差距较大,对此就应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一方面,保持一定的收入差距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有利于提高效率;如果固守过去“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分配方式,社会发展就会失去动力与活力。但另一方面,收入差距过大会损害公平,最终也会影响效率的提高。因此,我们应在加快发展、不断做大蛋糕的同时,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把蛋糕分好,使收入差距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
联系地看问题。世间万事万物是普遍联系、互相影响的。如果割断事物之间的联系、孤立地看问题,势必得出错误的结论。比如,在分析当前的就业问题时,就应当把握好三大背景:一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整个地球成为一个“经济村”,我国不可能游离于世界发展潮流之外,因此全球的就业形势对我国必然产生影响。二是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对劳动力的素质和结构提出新要求,从而出现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等问题。三是我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劳动力大国,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的状况将长期存在。有关数据表明,“十二五”时期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历史最高峰,为9.97亿;城镇平均每年需就业劳动力约为2500万人,岗位缺口每年将在1300万以上;同时,还有1亿多农村富余劳动力,每年需转移就业约800万到900万人。因此,我国的就业压力将长期存在。正确分析“就业难”问题,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理性地看问题。用不同的心态来观察同一事物,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应该说,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没有不存在矛盾和问题的社会。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无论在世界范围还是在一国范围,都存在问题。只不过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问题的表现形式和程度有所差异而已。对待问题应保持理性,不能走极端。我国在经过30多年的深刻变革和快速发展后,各种矛盾和问题凸显并不奇怪。问
题将伴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说,问题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动力。有的人谈问题色变,不承认问题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容不得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这不是一种正确的态度。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应当理性看待、积极面对、辨证施治。(吕东升 中共湖北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
有温度,才有满意度
平时抓工作,我们太多地强调深度、广度、高度、速度。其实,在基层做群众工作、做农村工作更应该强调的是温度。
和百姓打交道,没有温度,面孔冷冰冰,话语硬邦邦,就永远听不到真心话。下基层到一线,没有温度,背着老爷手,打着哈哈腔,就永远掌握不到真情况。没有温度,一味求速度追指标,不以人为本,就永远得不到真拥护。干部有了温度、有了真情,群众才有满意度。
温度,不是装模作样的姿态,而是温暖化人的关怀,是万家忧乐系心头;不是常规方式的重复,而是温和动人的态度,是柴米油盐挂心上;不是例行公事的慰问,而是温馨感人的照顾,是百姓冷暖装心里。
带着温度,怀抱真情,才能真正读懂群众。干部只有放下架子、放低身段,多说贴心的话,多做暖心的事,群众才愿意和我们坐在一条板凳上谈事,在一个锅头里夹菜,在一个桌上喝酒。这样,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找到决策的准头,找到干事的落点。
带着温度,怀抱真情,才能真正服务群众。和群众打交道,要有商有量,有事帮事,能做即做,不能群众有想法不耐心听,有建议不以为然,有事情爱理不理。要经常想想,我们所办的事情群众看得是重还是轻,经常看看我们所提的要求群众是支持还是反对,经常查查我们所投的资金群众是得实惠还是无利益。
带着温度,怀抱真情,才能真正依靠群众。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农村发展困难重重,怎么突破解决?其实把群众的事看重一点,把群众的事办快一点,群众就会受到感染,事情就有个商量。群众气顺了,就会给我们信任、理解和支持,有些问题就不成其为问题。(王西冀 广西百色市委常委、田东县委书记)
以人为本 抓好安全
安全生产事关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有效控制事故发生,减少人员伤亡,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
但是最近一个时期,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不得不引起各级政府及全社会敲响了高度重视。从河南大平煤矿的瓦斯爆炸到辽宁阜新孙家湾特大矿难,从南京冠生园月饼的陈年旧馅到导致出现“大头娃娃”的劣质奶粉案件,从2004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中小学生就有4423名,一系列事件可见安全生产形势何等严峻的地步!这给国家人民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给多少家庭带来痛苦的灾难!
安全事故的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安全意识欠缺,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一些部门单位领导对安全生产认识不足,安全意识不强,重生产,轻安全,一些私营企业主只管自己赚钱,不顾工人死活;也有的单位负责人存有侥幸心理,不重视安全投入,没有保障安全生产条件;从业人员缺乏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技能低下,安全措施不到位。
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生产、职业卫生法规制度未落实,机制不完善。
如食品安全需要建立绿色质量认证标准,从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都需要建立严格的质量标准、卫生检测规程。一些单位将《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虽挂在墙上,却没得到落实,以资金紧缺,无力搞安全投入,一些地方以优化经济环境为借口,纵容这样的事件发生。一些建设项目安全生产“三同时”不到位,安全设施不配套、不完善,许多安全技术措施尚未落实到位。
3、管理不到位,执法乏力。安全生产监管的力度不够大,检查整改未达到预期效果。
水电建设、道路建设(康庄工程)、建筑施工安全隐患不少,施工项目经理不到位,非法违规承包、转包、分包和擅自开工现象比较突出;
工业生产企业特别是新办企业还不同程度存在安全生产责任制未落实、相关管理制度未建立或流于形式,安全管理人员未配备、安全教育未落实、应急预案未建立、安全管理台帐未建立或不全等问题,安全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对“蔬菜傍农药,陈米着靓妆,面粉兑尿素,海鲜泡甲醛,硫磺熏银耳,激素喂甲鱼,火锅添罂粟,旧馅做月饼”等现象执法乏力。
4、管理监督不严, 事故查处力度不大,责任追究不到位。个别基层干部还与业主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安全生产责任制在有的地方尚未真正落实到位,缺乏应有的检查、监督;管理监督不够严格,对一些违章现象没有及时查处;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解决问题的措施不多、力度不大;部分市、县安全生产监管力量薄弱的问题仍较为突出。另外,对事故查处不够严格,责任追究不到位,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有失之于轻,失之于宽的现象,没有使事故责任者真正受到教育并吸取教训。
针对安全生产的现状,我们要按照“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强化主体、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采取如下有效措施切实加强管理:
一、进一步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建立起建立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和预警制度,健全“政府督查、职能部门监管、单位具体负责、一把手负总责”机制。健全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强化责任,层层分解,逐级签订责任书,真正把责任落实到基层。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特别是严格过硬的奖惩办法。一定要兑现奖惩,维护指标的严肃性,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形成良性循环。
二、将安全生产纳入各级领导政绩考核的范围,稳定也是政绩,实施“安全生产一票否决”。
三、加强管理,严格执法,强化监督。对以罚代管,只收费不办事的行为予以严惩。安全监管监察人员要深入生产一线,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工作的检查指导。加大监管监察执法力度,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制订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完善特大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增强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反应和抢险救援能力;要严格按照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的规定,对严重忽视安全生产的企业及其负责人,依法加大行政执法和经济处罚力度,对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四、搞好安全事故排查工作,关口前移,将事前防范纳入管理工作重心,及时排处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将安全事故的发生消除在萌芽状态。突出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坚持不懈的抓好矿山、道路、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破器材和烟花爆竹、建筑施工、人员密集场所和企业消防安全、特种作业等方面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取缔和关闭非法以及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杜绝群死群伤事故发生。
五、加强科技投入,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投入高风险的作业。
六、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强化宣传教育,完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安全就是效益”的意识。营造全社会“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氛围。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安全生产,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安全意识必须摆到第一位置。安全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协同配合,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形成合力,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二篇:行测80+申论60,攒人品写总结
行测80+申论60,攒人品写总结(完工帖)
09年国考,行测80+申论60,瞎猫碰到死耗子,成绩出来自己都不敢相信。不过回顾一下,多多少少可能有些值得借鉴的地方,攒点人品,写出来给准备以后考试的筒子们分享下吧。
一、俺的公考经历
(一)06年国考,准备近一个月,76+50。参考书是致公出版社的,一般;还报了个冲刺班,忘了哪家的,也一般。
(二)06年北京公务员考试,当年为资格考试,过线即可,未专门准备,趁国考复习的余温,成绩貌似也是差不多水平。
(三)09年国考,11月9日星期天在海图买了一堆书,不料天天加班,复习时间不超过50小时,书没翻几页。能考出140分,90%都是靠运气。
二、09年国考小结
(一)参考书推荐
华图《2009年中央、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考点•技巧•预测》,京华出版社。李永新中公教育《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人民日报出版社。李永新中公教育《申论》,人民日报出版社。
(二)复习:
1、怕时间不够,最先过了遍华图的冲刺串讲书。这本书200多页,行测和申论都包括在内,简要总结了复习要点、少量真题例题、时政热点,难度不大,适合基础好、时间紧的考友提纲挈领进入状态。特别是数量关系部分,把题目按照数学规律分了类,列有公式,可当作手册查询。
2、行测以考试状态做了08年真题,总结了自己的不足,主要在法律常识、图形推理、数量关系,于是认真复习了中公书的这几个模块,每道题都做,个别太难太偏的放弃。
3、申论以考试状态做了07年真题,请长辈评阅后,对比分析了多个版本的参考答案,选出自己最认同的版,研究其思路和行文,并工工整整抄写一遍。参考书主要学习思路、真题、时政热点。还看了几套模拟题(忘了哪个出版社的,题目不错,答案一般),时间所限仅仅是看,看完在脑中理理思路,对照答案之后再重新思考一遍。
(三)考试:
1、行测:预先给各模块分配好时间,每块比建议时间留出3~5分钟,到数学运算时发现时间不够,做了一道没做出来,就把整个模块跳过去了。到交卷前10分钟,还剩数学运算的全部、资料分析的最后一题没做,卡也没涂,只好赶紧涂卡,没做的题一律涂C,真是欲哭无泪,明明数学题是复习最多、最有把握的嘛!
2、申论:在行测的打击下自觉完蛋,考申论时就很轻松,算好各道题的时间,把所有题目答题思路的要点都在草稿纸上整理出来,答题时一气呵成,边思考边从材料中摘抄语句,交卷前五六分钟答完。
三、行测小结
1、针对自身特点,量身打造复习计划。
结合以往公考经历、专业背景、本次复习前的真题检验,考虑到复习时间的限制,我对自己的判断是:
第一,知识面宽,常识部分恶补法律知识即可。
第二,语文基础好,言语理解可不复习;逻辑能力较强,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可不复习;经济学专业出身,资料分析不成问题。这几块只需做几套题热热手即可。
第三,图形推理、数量关系方面的能力相当差,但善于记忆和总结,通过题海战术可以摸索到规律,提高应试水平。
因此,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应该先弥补弱项,如有余地再巩固强项。
2、常识重在平时积累,考前突击也必要。
以09年国考题目为例,二十四节气是小学自然课学过的,次贷危机是近期时政热点,都要靠平时对社会、经济、自然科学知识的关注和积累,任何一本公共常识书中都难以覆盖。
但考前突击也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法律常识部分,对于非法律专业的考友,建议认真研读相关法律条款,多做真题、模拟题,多看案例。
3、图形推理、数量关系的系统复习及题海战术很重要。中公教育的书体系很完整,有些题目跟09真题是一个路子,俺就不详述了,如把这本书吃透,考题至少能答对60%。但有一点必须吸取的教训,就是速度!我复习时一直注重深入而忽视了模拟速度,寄希望于考试时从别的模块挤出时间,事实证明是失败的。
网上有人建议按小学奥数复习,俺小学时奥数是拿过奖的,如今作为成年人已经没啥感觉了,恐怕只有时间很充裕的考友才做得到吧。
4、言语理解、资料分析不能指望临时抱佛脚。
言语理解的公考题目,几套培训书的答案差异很大,如果偏听一家,会吃亏的。我是做了08真题后,对照三个版本的答案进行判断总结。个人的判断力主要来源于中学语文基础,公考题有点像高考语文题,高中时题海战术不知练过多少了,俺高考语文130分,自觉没必要再吃公考题海的苦。对于基础好的考友,俺的建议是复习时少做精做,熟悉做题套路即可;考试时相信“一见钟情”的感觉,尊重自己的语感,边做题边涂卡,既节约时间,又免得反过头来越改越错。
资料分析,是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基本素养,俺在单位也常做经营分析,对图表、数字比较敏感,不用刻意准备,复习时只需练几道真题,掌握点做题技巧,比如排除法、估测法等等,练习时注意下参考答案对做题技巧的提示,琢磨怎么提高答题速度。
5、考试时一定要分配好时间,涂卡最好边做边涂。
考试时,为避免检查答案后的修改不便,俺决定把所有题目都做完再涂——多么天真的决定!实际情况在前面说过了,俺如果能重来一次,一定会这么做:
(1)做题时不要犹豫,要相信第一感觉,选好后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反复检查和修改。
(2)做完一页涂一页,消除后面大题的后顾之忧。俺这次做到最后一道资料分析一看时间不够就慌了神,哆哆嗦嗦怎么也静不下心,索性放弃做题去涂卡,蛮吃亏的。
四、申论小结
1、与行测一样,也是首先针对自身特点,量身打造复习计划。我的分析归纳、文字表达能力都不错,弱项主要在于:一是理论水平低,看见党八股、新华体就皱眉头,连科学发展观的内容都搞不清;二是眼高手低,写字又慢,考试找不到状态。因此复习重点在于:一是提高理论水平,二是多练多写。
2、理论水平。
李永新和华图的书中都有对重点理论的总结,好好看看;再结合时政热点、真题模拟题学学人家是怎么把理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的,特别好的答案不妨抄、背几篇。
3、实战能力。
时间所限,只做了一套真题。请从某地方机关办公厅退休的长辈评阅,他没有就题论题,而是从写材料的方法上讲了些经验,跟参考书说得差不多,我感觉关键是经年累月的浸润,一下子很难适应这种模式,反而更加没信心了。
考试时果然还是手生,思路拓展不开,绕来绕去就是材料中总结的那些。后来咬咬牙,反正每道题都是不同的人评阅,几道题答案有重复也不见得被发现,就赌一把吧。我所做答案回忆见附件,好坏请大家自己评判,我个人认为剑走偏锋是很危险的,如果有可能,还是平时踏踏实实多练习比较好。
单就这次答题看,可能两方面比较好:一是与材料结合的紧密(编不出自己的话,只能把材料中的话翻来覆去换成自己的口气说,嘿嘿);二是论述题误打误撞写得比较全面,工农都覆盖到了。
附:千千的09公考申论答案(根据记忆整理,未再优化)
一、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稳定粮食生产,统筹城乡改革。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东莞模式”等沿海地区发展模式主要依靠劳动力和资金的低成本做外贸加工,自主创新能力低,在工资提高、人民币升值等生产要素价格上涨的冲击下,逐渐丧失成本优势,大量企业破产或迁移,产业结构亟待调整。
第二,粮油加工等生产制造业的本土企业品牌附加值低,在与外资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第二,在世界粮食危机及发达国家大肆掠夺的背景下,我国由于农资价格上涨、粮食价格较低等因素,农民种粮意愿在下降,可能影响到粮食生产的稳定。
三、1、沿海地区向内地的产业转移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
一方面,对于能通过转内销方式解决物流等问题的企业,利用内地廉价劳动力资源,可在一定时期内维持企业的生存发展,并拉动当地就业和税收。从这个角度,内地提出的“欢迎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能起到缓解沿海企业困境、带动内地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大量外贸加工企业因为物流成本限制无法转移到内地,并且从长期来看,单纯依靠生产要素低成本、附加值很低的低端加工制造业,即使转移也是非常脆弱的,一旦丧失成本优势又将搬迁或倒闭。根本的解决办法只能是加强技术、品牌等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2、这份对策在认为加大投入就可以促进生产等方面的观点较片面,在全球粮食危机的解决措施等方面表述上逻辑顺序不合理,具体的问题及修改补充意见如下:
首先,该对策的第一条认为加大农业投资就可以实现粮食生产的自给及出口,这个观点是不全面的。加强投入是稳定粮食生产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仅仅依靠农业投资是不够的,还需要在调控农资价格、提高种田补贴、稳定粮食价格等方面鼓励农民的种田积极性,并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才能稳定粮食生产。其次,该对策的第二条和第四条都是讲粮食的国际分配与合作,而中间插入讲节约的第三条,逻辑顺序较为混乱,应该把第三条调至第四条后。
再次,该对策对于国际合作的建议不切合实际,农产品是发达国家掠夺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工具,不能寄希望于发达国家及国际组织的帮助,应该立足国内,实现本国粮食供求的基本平衡。
四、稳定粮食生产 推动产业升级近期,总书记先后到河南、安徽等地考察,对于粮食生产、企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引发我们许多思考。结合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及十七大精神,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必须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改革,在粮食生产、产业升级等方面取得突破。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立国之本,粮食生产是农业的关键。当前,世界上多个国家出现粮食危机,37个国家因粮价飙升导致骚乱。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虽能维持粮食供求的基本平衡,也必须看到,国际上发达国家把农产品当作掠夺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工具,国内则存在农民因农资价格上涨、粮食价格较低导致的种粮意愿下降等问题,影响到粮食生产的稳定。要稳定粮食生产,应加强以下工作:
首先,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并允许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支持农民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从产权上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其次,完善农业支持政策体系,包括提高种粮补贴、调控农业物资价格、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等,降低种粮成本,提高种粮收益,从而鼓励农民的种田意愿,促进粮食生产。
第三,切实保护耕地,18亿亩耕地红线不能破,保证粮食生产达到1万亿斤以上、粮食供求基本平衡。
第四,促进粮食流通领域及加工业的体制改革,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强、附加值高的民族品牌,应对外资竞争,通过龙头产业带动整个农业产业链的发展。
在抓好粮食生产、促进农村改革的同时,作为统筹发展的另一个方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依靠劳动力、原材料、汇率等低成本优势发展外贸加工的模式支持了我国经济的快速成长,但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及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企业的搬迁、倒闭日益严重,科技含量低、劳动力水平低、经济附加值低的产业模式遭遇挑战。
那么,如何应对困难,化挑战为机遇,尽快推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首先,应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认为,不断学习、创新,掌握世界上最好的技术,是日本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借鉴这种经验,我国企业也应迎难而上,通过自主研发提高科技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完善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其次,培养民族品牌,提高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以食用油市场为例,外资Y集团通过引入小包装食用油的概念培养出该市场最赚钱的产品,而本土企业则失去了这次机遇。这个案例值得我们反思,只有增强品牌意识、打造出附加值高的产品、企业乃至大企业集团,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
最后,各级政府需进一步加强对产业升级的扶植,包括对自主创新企业的研发资金支持、对高级技工和大学生的人才培养等,从外部条件上给企业转型创造更好的条件。总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通过统筹发展,深化改革,我们一定能够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粮食生产,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使经济社会发展上一个新台阶。
第三篇:行测80+申论60,攒人品写总结
09年国考,行测80+申论60,瞎猫碰到死耗子,成绩出来自己都不敢相信。不过回顾一下,多多少少可能有些值得借鉴的地方,攒点人品,写出来给准备以后考试的筒子们分享下吧。
PS:感谢800同学不断维护俺,俺的分数确实是真的,以第一的成绩进入某中央部委面试,但决定要放弃了。看家们爱信不信,能对愿意虚心学习的考友起点借鉴作用就算俺不负老天厚爱了。
一、俺的公考经历
(一)06年国考,准备近一个月,76+50。参考书是致公出版社的,一般;还报了个冲刺班,忘了哪家的,也一般。
(二)06年北京公务员考试,当年为资格考试,过线即可,未专门准备,趁国考复习的余温,成绩貌似也是差不多水平。
(三)09年国考,11月9日星期天在海图买了一堆书,不料天天加班,复习时间不超过50小时,书没翻几页。能考出140分,90%都是靠运气。
二、09年国考小结
(一)参考书推荐
华图《2009年中央、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考点•技巧•预测》,京华出版社。
李永新中公教育《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人民日报出版社。
李永新中公教育《申论》,人民日报出版社。
(二)复习:
1、怕时间不够,最先过了遍华图的冲刺串讲书。这本书200多页,行测和申论都包括在内,简要总结了复习要点、少量真题例题、时政热点,难度不大,适合基础好、时间紧的考友提纲挈领进入状态。特别是数量关系部分,把题目按照数学规律分了类,列有公式,可当作手册查询。
2、行测以考试状态做了08年真题,总结了自己的不足,主要在法律常识、图形推理、数量关系,于是认真复习了中公书的这几个模块,每道题都做,个别太难太偏的放弃。
3、申论以考试状态做了07年真题,请长辈评阅后,对比分析了多个版本的参考答案,选出自己最认同的版,研究其思路和行文,并工工整整抄写一遍。参考书主要学习思路、真题、时政热点。还看了几套模拟题(忘了哪个出版社的,题目不错,答案一般),时间所限仅仅是看,看完在脑中理理思路,对照答案之后再重新思考一遍。
(三)考试:
1、行测:预先给各模块分配好时间,每块比建议时间留出3~5分钟,到数学运算时发现时间不够,做了一道没做出来,就把整个模块跳过去了。到交卷前10分钟,还剩数学运算的全部、资料分析的最后一题没做,卡也没涂,只好赶紧涂卡,没做的题一律涂C,真是欲哭无泪,明明数学题是复习最多、最有把握的嘛!
2、申论:在行测的打击下自觉完蛋,考申论时就很轻松,算好各道题的时间,把所有题目答题思路的要点都在草稿纸上整理出来,答题时一气呵成,边思考边从材料中摘抄语句,交卷前五六分钟答完。
1、针对自身特点,量身打造复习计划。
结合以往公考经历、专业背景、本次复习前的真题检验,考虑到复习时间的限制,我对自己的判断是:
第一,知识面宽,常识部分恶补法律知识即可。
第二,语文基础好,言语理解可不复习;逻辑能力较强,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可不复习;经济学专业出身,资料分析不成问题。这几块只需做几套题热热手即可。
第三,图形推理、数量关系方面的能力相当差,但善于记忆和总结,通过题海战术可以摸索到规律,提高应试水平。
因此,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应该先弥补弱项,如有余地再巩固强项。
2、常识重在平时积累,考前突击也必要。
以09年国考题目为例,二十四节气是小学自然课学过的,次贷危机是近期时政热点,都要靠平时对社会、经济、自然科学知识的关注和积累,任何一本公共常识书中都难以覆盖。但考前突击也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法律常识部分,对于非法律专业的考友,建议认真研读相关法律条款,多做真题、模拟题,多看案例。
3、图形推理、数量关系的系统复习及题海战术很重要。
中公教育的书体系很完整,有些题目跟09真题是一个路子,俺就不详述了,如把这本书吃透,考题至少能答对60%。
但有一点必须吸取的教训,就是速度!我复习时一直注重深入而忽视了模拟速度,寄希望于考试时从别的模块挤出时间,事实证明是失败的。
网上有人建议按小学奥数复习,俺小学时奥数是拿过奖的,如今作为成年人已经没啥感觉了,恐怕只有时间很充裕的考友才做得到吧。
4、言语理解、资料分析不能指望临时抱佛脚。
言语理解的公考题目,几套培训书的答案差异很大,如果偏听一家,会吃亏的。我是做了08真题后,对照三个版本的答案进行判断总结。个人的判断力主要来源于中学语文基础,公考题有点像高考语文题,高中时题海战术不知练过多少了,俺高考语文130分,自觉没必要再吃公考题海的苦。对于基础好的考友,俺的建议是复习时少做精做,熟悉做题套路即可;考试时相信“一见钟情”的感觉,尊重自己的语感,边做题边涂卡,既节约时间,又免得反过头来越改越错。
资料分析,是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基本素养,俺在单位也常做经营分析,对图表、数字比较敏感,不用刻意准备,复习时只需练几道真题,掌握点做题技巧,比如排除法、估测法等等,练习时注意下参考答案对做题技巧的提示,琢磨怎么提高答题速度。
5、考试时一定要分配好时间,涂卡最好边做边涂。
考试时,为避免检查答案后的修改不便,俺决定把所有题目都做完再涂——多么天真的决定!实际情况在前面说过了,俺如果能重来一次,一定会这么做:
(1)做题时不要犹豫,要相信第一感觉,选好后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反复检查和修改。
(2)做完一页涂一页,消除后面大题的后顾之忧。俺这次做到最后一道资料分析一看时间不够就慌了神,哆哆嗦嗦怎么也静不下心,索性放弃做题去涂卡,蛮吃亏的。
1、与行测一样,也是首先针对自身特点,量身打造复习计划。
我的分析归纳、文字表达能力都不错,弱项主要在于:一是理论水平低,看见党八股、新华体就皱眉头,连科学发展观的内容都搞不清;二是眼高手低,写字又慢,考试找不到状态。因此复习重点在于:一是提高理论水平,二是多练多写。
2、理论水平。
李永新和华图的书中都有对重点理论的总结,好好看看;再结合时政热点、真题模拟题学学人家是怎么把理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的,特别好的答案不妨抄、背几篇。
3、实战能力。
时间所限,只做了一套真题。请从某地方机关办公厅退休的长辈评阅,他没有就题论题,而是从写材料的方法上讲了些经验,跟参考书说得差不多,我感觉关键是经年累月的浸润,一下子很难适应这种模式,反而更加没信心了。
考试时果然还是手生,思路拓展不开,绕来绕去就是材料中总结的那些。后来咬咬牙,反正每道题都是不同的人评阅,几道题答案有重复也不见得被发现,就赌一把吧。我所做答案回忆见附件,好坏请大家自己评判,我个人认为剑走偏锋是很危险的,如果有可能,还是平时踏踏实实多练习比较好。
单就这次答题看,可能两方面比较好:一是与材料结合的紧密(编不出自己的话,只能把材料中的话翻来覆去换成自己的口气说,嘿嘿);二是论述题误打误撞写得比较全面,工农都覆盖到了。
第四篇:攒一道道美景,只为梦的芳华爱情诗歌
攒一道道美景,
只为梦的芳华。
踏着春姑娘的足迹,看桃红梨白,希冀梦中的你,梨花浅笑,人比桃花红!
赏百花齐放,希冀梦中的你,集百花芳华,浓郁馨香!
攒一道道美景,只为梦的芳华。
追逐夏姑娘的影子,听蝉唱蛙鸣,希冀梦中的你我,也能琴瑟共鸣,奏一曲爱的绝唱!
釆一支夏荷,撷一朵凤凰,希冀梦中的你,像荷花一样高洁,象凤凰一样吉祥!
攒一道道美景,只为梦的芳华。
乘上北雁南飞的趐膀,扯一把塞外的枫红,抓一把华北的杏黄,希冀梦中为你,装璜美丽的新房。
攒一道道美景,只为梦的芳华。
在白雪飘飘的日子,捧一把把雪花,希冀梦中为你,编织最洁白的婚纱,最美的嫁妆!
攒一道道美景,只为梦的芳华,只为爱情能长久芬芳!
第五篇:2018年注册会计师CPA会计复习笔记(已过,共享攒人品)范文
2018年CPA《财务成本管理》复习笔记
目录
第一章 总论..........................................................................................................................................2 第二章 金融资产.................................................................................................................................3 第三章 存货..........................................................................................................................................5 第四章 长期股权投资........................................................................................................................7 第五章 固定资产...............................................................................................................................12 第六章 无形资产...............................................................................................................................14 第七章
投资性房地产...................................................................................................................15 第八章
资产减值............................................................................................................................17 第九章 负债........................................................................................................................................19 第十章
所有者权益........................................................................................................................20 第十一章
收入、费用及利润......................................................................................................22 第十二章财务报告............................................................................................................................25
第一章 总论
概述
1、质量要求:可比性、重要性(并非要面面俱到,例如管理费用容纳百川)、谨慎性(不高估资产、不低估负债)、实质重于形式。
2、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历史成本(一般情况)、重置成本(盘盈入账)、可变现净值(存货期末)、现值(分期、弃置费、可回收金额、融资租入)、公允价值(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之
一、融资租入账价值之一等)。
3、证券投资基金、企业年金基金不是法律主体但属于会计主体(单独可产生现金流入流出)。
4、利得损失则是非日常活动中形成的。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损失——其他综合收益主要5项(可供出售公允变动、持有至到期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非投资房地产转为投资公允与账面差额、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下被投资主体除净损益以外的权益变动、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包含营业外收入支出。
5、Tips:宣告分派股票股利时,只需备查登记,不影响所有者权益或负债,发放时才影响。但如宣告分配现金股利,则同时影响所有者权益和负债。 第二章 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资产
1、设置科目2个: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初始计量:交易费用不计入成本,直接计入“投资收益”。含有尚未发放股利的计入应收。即股利要剔除在收购价外。
3、后续计量:直接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处置时一并转出计入投资收益。
4、处置:如题目要求计算处置时投资收益(简单方法:现金流入包含出售款和获取的股利-初始入账金额),则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需转出计入;如要求计算对当期损益的影响,则不能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算在内。 持有至到期投资
1、设置科目: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适用于一次还本付息)。
2、初始计量:交易费用计入成本,差额计入利息调整。股利要剔除在收购价外
3、后续计量:可计提减值准备。按摊余成本*实际利率计入“投资收益”。与实际的应收差额摊销利息调整。
4、持有至到期,如实际利率与票面利率相同,则账面价值等于摊余成本。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1、设置科目:成本、利息调整、公允价值变动。
2、初始计量:交易费用计入成本,差额计入利息调整。股利要剔除在收购价外
3、后续计量:轻微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及其他综合收益)。大的变动可计提减值准备。对于债务工具,后续也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只不过需要对利息收益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
4、处置:处置时其他综合收益收入转出到“投资收益”。
5、Tips: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计算投资收益时,用总流入-总流出。其中总流入要减去交易费用。总流出(成本)要加上交易费用。因此,两端费用处理不同。 金融资产减值
1、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及应收款):可计提减值;且可恢复,但不能超过假定不计提下持续计算的摊余成本。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计提减值;计提时首先要将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中的收益转到资产减值损失;减值可恢复,债务工具可直接反向操作,权益工具只能通过“其他综合收益”转回。
3、一般减值准备都可以转回(包括存货),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后不得转回(原因-价值恢复可能性较小且为避免操纵利润)。 重分类 可重分类的对象:仅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相互重分类。公允与账面的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与非投转为投资房地产一致)。
Tips
1、需区分处置影响投资收益金额与该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影响投资收益金额。P25。
2、计算投资收益影响金额:首先看交易费用的影响(交易性)、其次看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转出的影响金额;最后看交易价差(与最近一次公允价值)的影响金额。
3、准备近期出售,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不准备近期出售则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4、持股问题:如为挣取差价且公允价值可以获得,则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如近期不打算出售且公允价值可以获得,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如持股比例很少且决定持有至到期,则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如持股比例较大且持有至到期,则为长期股权投资。
5、认股权证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第三章 存货
初始计量
1、外购存货:成本、税金、运费(装卸、存储)、保险。
2、加工存货:如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则缴纳的消费税计入应交税费(不计入成本)。如收回后直接销售的,则计入产品成本。
3、运输过程中的合理损耗计入成本;自然灾害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认为原因损失计入管理费用。
4、企业采购的用于广告营销活动的特定商品,直接全额计入“销售费用”,不视为存货。 后续计量
1、成本结转方法(4种):先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2、减值准备:与可变现净值比较。有合同价的按照合同价;超出合同数量的,按照一般市场价比较,两者分别计提减值准备,不得相互抵消。需加工的,则视为加工完成品进行比较(不能直接视为原材料直接卖出,因为原材料本来就是用来加工产品的)。可单个存货项目计提也可按存货类别合计计提。减值可回转。全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情形:霉烂变质、过期无价值、生产中不需要且无使用价值及转让价值的。
3、盘亏盘盈:重置成本法盘盈的,先计入“待处理财产损益”报批后冲减管理费用;盘亏的,先计入“待处理财产损益”,如为客观原因,净值计入营业外支出,如为认为原因,净值计入管理费用。 Tips:
1、专门存货(特殊用途)一般采取个别计价法结转成本。
2、自然灾害停工的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如为季节性停工,则应当计入成本。
3、只有管理不善,进项税额才需要转出。如果为其他原因如计算错误或自然灾害,则进项税额可继续抵扣,只能转出原来的损失成本。
4、不同类别存货已经计提的减值准备在新的一年重新评估减值情况时可以跨类别相互之间呢抵消。但有合同与无合同之间的存货跌价准备不得相互扣。P42
5、盘亏的存货,在期末必须应先行处理,不得在资产负债表中列式。
6、生产过程中的定额损耗,计入成本,超定额的计入管理费用。存储过程中的定额损耗计入管理费用。收发计量原因产生的存货损失,计入管理费用,但其进项税额可以继续抵扣,不用转出。
7、发生永久性损害的,如尚未处置,应全额计提减值。如表述为不能带来经济利益的,则视为处置,不通过减值渠道,而通过营业外支出通道。
第四章 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
1、长期股权投资的取得方式包含:非合并方式(按照付出对价的公允计入成本,交易费用也进入成本,不区分同一控制或非同一控制)、合并方式(需要进一步区分同一控制还是非同一控制)。如没有关系的企业交易仅取得了少许股权,则视为非合并方式;如取得了合并关系,则视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2、企业公司制改建,按照评估值确认长期股权投资。与账面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资本(股本)溢价”
3、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按照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净资产账面价值份额确认初始投资成本。对价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资本(股本)溢价。如最终控制方之前通过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的且含有商誉的,商誉也许计入初始成本。被合并方净资产价值为负时,成本确认为0并在备查簿中登记。对于或有事项,计入资本公积-资本(股本)溢价。
4、同一控制下多次交易分步实现控制:如为“一揽子交易”则视为一次交易。如非,则首先根据比例享有账面价值的份额确定初始投资成本,与原账面价值及新对价账面价值之和的差,计入资本公积-资本(股本)溢价。
5、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按照对价的公允价值确认初始成本(对价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如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等);对价大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确认为商誉(个别报表不做调整,合并报表确认商誉)。小于的情况下计入营业外收入(个别报表中确认)。
6、不管是同一控制还是非同一控制,发生的审计、评估等中介费用均计入当期损益;与发行权益证券相关的费用冲减溢价;与发行债权相关的费用计入债权成本。非合并方式,交易费用则是计入成本的。
7、合并(同一控制非同一控制)方式,后续均采用成本法核算(账面价值计量、不确认损益);非合并方式,后续采用权益法核算。但非同一控制合并和非合并方式在初始计量时十分相似,均采用对价的公允价值。但非同一控制合并仅在合并报表中需要调整初始成本计入营业外收入或确认商誉,在个别报表中采用成本法,根部不需要调整。 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成本法
1、适用范围:“子公司”,但是投资主体且未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除外。
2、分派现金(如为权益收益,根本不用管)收益:根据份额确认“投资收益”。
3、减值:与享有被投资方账面价值进行比较。
4、追加投资:按照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增加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不属于企业合并,而属于纯粹的购买少数股东权益,因此采用公允价值) 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权益法
1、适用范围:“联营企业”、“合营企业”、“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合并报表”。判断是否属于联营、合营,需要同时考虑直接持有和通过其他子公司简介持有的股权,合并报表中股权份额的确定同样如此,但在个别报表中,仅计算直接持有的股权份额。投资方如果通过风投、共同基金、信托等机构简介持有的,对该部分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损益。
2、设置科目:“成本”、“损益调整”(大部分)、“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权益变动”
3、调整初始成本:仅交易形成合营企业、联营企业的,需要调整初始成本;如对价大于,则视为商誉不做调整;如对价小于,则调整成本并计入营业外收入。非同一控制下合并也存在调整问题,处理方法一致。
4、调整利润:首先要根据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相等部分对利润进行调整、同时还要调整内部交易。账面公允不同的调整=账面利润-(公允价值-账面价值)*出售比例;构成业务的内部交易,全额确认利得损失,全额确认利润。调整时,还需注意折旧及投入时间节点对调整金额的影响p53
5、利润分配:利润冲减账面价值。计入“损益调整”
6、超额亏损:冲减账面价值、长期应收款、确认预计负债、账外备查登记。回复则相反。
7、范围内持股比例增加(小结):“成本法”范围内持股比例增加,按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和费用合计计入成本;“权益法”范围内持股比例增加,按新的持股比例继续按权益法核算,初始成本差额调整(仅指新增部分,原来部分不做调整)同样确认商誉或营业外收入。
8、处置:部分处置时,等比例的将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权益变动转入到投资收益当中。如剩余部分不再采用权益法核算,则应全额计入到投资收益中。
9、权益法下,初始投资成本仅指未调整之前的数额;核算日账面价值则是调整后的数额(记至享有的净资产份额)。
10、仅适用于两次取得都为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正负商誉确定(个别报表):如果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上既有营业外收入,又有隐形的商誉,这样是不可以的,必须反映综合结果,要么是综合的营业外收入,要么是综合的商誉。1.两次投资都产生商誉的,综合的商誉就是二个商誉之和,不调账。2.两次投资都产生营业外收入的,综合的营业外收入就是两个营业外收入之和,只是初次的营业外收入体现为留存收益,二次投资时账务处理不对原营业外收入进行调整,确认第二次的营业外收入。3.初次投资产生商誉,二次投资产生营业外收入的。营业外收入大于商誉的,其差额确认为应确认的营业外收入;商誉大于营业外收入的,综合结果是商誉,不调账。4.初次投资产生营业外收入,二次投资产生商誉的。商誉大于营业外收入的,其差额为商誉,所以不能出现营业外收入,应该冲销原确认的营业外收入(留存收益);商誉小于营业外收入的,差额为应确认的营业外收入,应该按照商誉的金额冲销原确认的营业外收入(留存收益)。5,若两次商誉之和为零.则不处理。原则总结:综合看为商誉的不作调整(除非前面确认了营业外收入,说明确认错了),综合看为营业收入的需作调整,结果按差额计算。 长期股权投资转换——5%上升至20%
1、成本:原来那部分的公允价值+投入部分的公允价值(包含费用);
2、调整:跟享有被投资单位净资产份额比较,前者小的调高成本并计入“营业外收入”。
3、投入部分公允与账面的差异计入“投资收益”;
4、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部分(如可供出售金)也转入投资收益(因为已终止确认金融资产) 长期股权投资转换——5%(或25%)上升至60%
1、成本:原来那部分的公允价值(账面价值)+投入部分的公允价值(包含费用);
2、如为5%金融工具,则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部分(如可供出售金)、其他权益变动也转入投资收益;如为后者,则是在处置时才将其他综合收益转出。(仅此一个特殊,其他均在转换日级转出)。 长期股权投资转换——60%(或25%)下降至5%
1、成本:剩余部分的公允价值。公允与账面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2、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部分、其他权益变动也转入投资收益。 长期股权投资转换——60%下降至25%
1、首先根据享有的份额与成本比较,判断是否账面价值小于享有份额。如是,则增加初始成本,并计入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因为这种差异是以前形成的)
2、其次调整以前期间的应享有的损益,参考权益法计算数额计入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因为这种差异是以前形成的)。
3、对于现在期间应享有的损益,根据权益法计算数额计入“投资收益”
4、对于被投资企业其他综合收益或其他权益变动,不管以前期间还是现在期间,均计入其他综合收益或其他权益变动。
5、总结:成本法转为权益法,可简单视为从一开始便按照权益法在核算。
6、因其他股东增值导致持股比例下降转为权益法的,则新的比例*增加的净资产-减少的比例*原来账面价值,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合营安排
1、总共有两方主体:合营方与参与方。两方实际上会计处理完全一样。
2、合营安排认定,关键在与共同控制。共同控制-能够控制的绝不是一方;且这种控制的组合有且只能有一组;仅享有保护性权利的一方不属于共同控制。
3、合营分类:合营企业及共同经营。两者区分的实质是对净资产享有权利还是对总资产分别享有权利。
4、共同经营会计处理:拥有所有权的方式投入的视为其自有资产处理。共同购买投入的并共担负债的,按照份额确认。对于投资人与共同经营之间的交易,按照正常顺流逆流交易处理,仅确认其他参与方的损益。构成业务的全额确认利得损失。
5、合营企业的会计处理:对企业拥有重大的影响的,按照长期股权投资处理;不具有重大影响的按照金融工具处理。 Tips
1、合并财务报表中计入的数是全额的,不用乘以持股比例,但考虑关联交易。个别财务报表计入的数是比例数据,需要考虑持股比例。但不管是合并报表还是个别报表,如被合并方以前在最终控制方存在商誉的,同样需要将商誉计入成本中。
2、在同一控制下合并,如支付的对价小于净资产账面价值,则视为被投资方对自己的投资抵消了价款,因此需要确认正的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股本溢价)P50.3、被投资单位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一致的,调整后的净利润=账面利润-(公允价值-账面价值)*出售比例。(原因:公允价值大,意味着需扣除的成本就要大,账面价值最后都体现为成本了)
4、投资人与合营企业的关联交易,不管顺流逆流,计算利润时首先减去投入资产形成的损益,再加上该资产公允与账面的折旧差额。
5、总结:范围内的增持,均是以公允价值确认增持的入账成本(包含“成本法”增持),仅权益法需要考虑调整确认营业外收入。
6、总结:超范围的增持,也均是以公允价值+以前部分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确认为成本。单对于权益法和金融资产,还需要考虑将已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权益变动都转入投资收益中。且最终结果为权益法的,还需要根据比例来调营业外收入。
7、总结:凡是下降成为权益法核算的,都要追溯调整,视为一开始就采用的是权益法核算。如为上升成为权益法的,则不这样处理。
8、发行权益证券手续费不会影响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只会抵减计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9、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不确认付出对价资产的处置损益。
10、在以公允价值投入企业形成长期股权投资时,计入成本的公允价值一定记得算上增值税。
11、权益法核算中:因存货公允价值 与账面价值的差异,影响到折旧差异进而影响到利润差异,卖出多少就要结转多少存活的成本,进而需按售出比例确认成本。因内部交易形成 的未确认损益,则相反,卖出多少则实现多少损益,利润中需扣除未实现部分的损益。前者按售出比例减,后者按剩余比例减。
12、其他综合收益现在与资本公积已经平起平坐了,在题目问到对资本公积的影响数额时千万不要将其他综合收益记入。
13、总结:损益与投资收益的区别。损益是个当期概念,只计算当年;投资收益是一个跨年(项目收益)的概念,计算整个投资期间的损益。
14、总结-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资本公积(资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利润分配)、其他权益工具(可转债权益部分)。其他综合收益代替了原计入其他资本公积且最终会转入损益的内容。现在的其他资本公积仅用于核算除净损益、利润分配及其他综合收益以外的所有者权益变动。
15、做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数据中出现“其中”,表示前一个数据是包含了后面的数据的,要注意减掉。
第五章 固定资产
初始计量-疑难总结
1、购入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可以抵扣了,不用再计入成本。
2、生产经营用动产(如设备)耗用的原材料,进项税额可以抵扣,不用再作进项税额转出(因为后续生产的产品也是缴纳销项税的),借固定资产,贷原材料;如为不动产(如厂房)耗用的,进项税额转出计入成本,借固定 资产,贷原材料+进项税额。且都不用计算销项税额。
3、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盘亏、报废等不管人为还是天灾均将扣除责任及赔款后的净损失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你,盘盈则冲减成本。
4、(安全生产)专项储备:提取时,借生产成本,贷专项储备。用于安全生产设备建造时,先通过在建工程归集,然后再转为固定资产。同时按照同样数额冲减专项储备(借专项储备,贷累积折旧),相当于把固定资产全额一次性计提了折旧并冲减了储备。后续该固定资产不再计提折旧。“专项储备”期末余额反映在所有者权益项下
5、弃置费用:金额较大,则记入固定资产成本(借固定资产,贷预计负债)。后续预计处置费用增加的,同样增加固定资产成本,预计费用减少的,减少固定资产成本,当冲减额以账面剩余价值为限,不足以冲减的,记入到损益(收入)。
6、环保设备也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尽管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流入,但可以防止经济利益流出。
7、固定资产各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的,分别确认为固定资产并分别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后续计量
1、不计提折旧的情况:已足额提取的;非生产用固定资产(不动产除外);单独计价计入固定资产的土地(历史问题)。
2、已达到可使用状态当尚未竣工决算的,按照预估值计提折旧。竣工后按照剩余价值和剩余期限计算折旧,以前已计提的不再调整。
3、折旧方法:直线法;双倍余额递减法(余额*2/使用年限每一年计算分母都不用变,最后两年一定要改为直线法;前面完全不用考虑净产值,后面两年才考虑);年数总和法(年数加总作为分母,剩余年数作为分子)。如采用双倍法或年数法,则计算折旧的年限不是会计年,而应当是可使用状态的完整12个月,切记切记。
4、后续支出:资本化后续支出,替换部件的要同时做加法和减法,大修理期间固定资产忍让照常计提折旧。费用化支出不得采用预提或待摊的方式。 固定资产处置
1.持有待售:划分条件为同时满足“作出决议”、“签订不可撤销合同”及“不足一年”;不再计提折旧;按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减 处置费用)孰低计量;不再符合条件的,按照视为持续计算价值(持续正常计提折旧)与可回收金额孰低剂量。持有待售,账面价值高于可变现净值的,通过计提减值的方式计入当期损益。
2.盘盈盘亏:盘盈的固定资产通过“以前损益调整”处理,因为盘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如有只能是以前会计少记了,也可以防止人为调整利润。盘亏则通过待处理财产损益,批准后记入营业外支出。
3.永久性损坏:尚未处置的,全额计提折旧,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零。 tips
1.建造厂房,支付的土地出让金不能计入固定资产成本,而应当计入无形资产。员工培训费不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2.所有的摊销一类,都可以简单理解为银行借款,每期利息都计入借款余额计算利息。
3.生产用设备以后就不用再考虑任何增值税问题了,不计入成本。
4.固定资产替换下来的部件,按照其原账面价值转入固定资产清理,后再转入到营业外支出,因此,替换下来的部件与折旧一样,同样会影响到当期损益。5.安装期限短于一年的,专门借款费用不能资本化,不能计入固定资产成本。6.装修工程可以单独作为一项固定资产并单独计提折旧。再次装修时,原来尚未摊销完毕的计入营业外支出。不再转入固定资产清理,不再计入新的装修成本中。
7.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如能够确定到期会买,则折旧期限按照可使用年限;如无法确定,才按照租赁期限与可使用年限中较短者。8.更新改造的固定资产,停止计提折旧(即使装修工程单独形成一项固定资产,原来的房子也是停止计提折旧的);大修理工程则相反,需要正常计提折旧。9.在建工程盘亏,借在建工程,贷工程物资(而非营业外支出)。已完工的,净额(既赔偿后的实际损失,但是进项税额是以全额计算的)计入营业外支出。 第六章 无形资产
初始计量
1.无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全额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2.无论是否符合资本化条件,都统一通过“研发支出”科目进行归集,期末不符合条件的,转入当期损益,剩余的继续留在研发支出科目,待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转入成本。
3.企业在土地上建设自用厂房等建筑物的,土地仍然单独作为无形资产核算;但如果建造的事用于出售的建筑物,则土地价值应当计入建筑物成本。切忌。4.外购的建筑物(即包含建筑物又包含土地使用权),应当按照公允价值比例分别确认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确实无法分配的,全部作为固定资产(即建筑物成本)。
5.商誉是一种单独的资产,不属于无形资产,切记切记。
后续计量
1.有寿命的,进行摊销;无使用寿命的,不摊销,每年必须进行减值测试。2.无形资产的净残值一般为零,除非第三方承诺寿命结束后价款购买。3.持有待售不摊销。
tips 1.房地产企业持有以待增值的,作为存货处理。其他企业持有以待增值的,作为投资性房地产处理。
2.取得土地上用于建造出租用房地产的,在取得房地产的当时就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但仅在建筑物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才与建筑物同期计提折旧,相应的折旧时间要减去取得至计提之间的空档期。
3.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并非只能采用直线法摊销,应当采用最能体现其经济利益流入的方式,如无法确认,才需要常用直线法。4.取得商标权,按销售收入计算费用如何处理?
5.房地产企业取得土地的处理:如用于建造自用房地产,作为无形资产处理;如用于建造对外出售房地产(其他企业一般作为固定资产),较为特殊,作为存货;但是如果尚未完工(其他企业一般作为在建工程),较为特殊,作为存货。如持有以待增值(其他企业一般作为投资型房地产),较为特殊,作为存货。
6.长期股权投资减少持股比例,只能转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或“交易型金融资产”,而不能转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因为股权根本没有到期日,这个要理解。 第七章 投资性房地产
计量范围
1.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或房产;持有以待增值的土地(之所以不存在待增值房地产,一方面是不被允许,另一方面是一般都会用于出租)。
2.空置建筑物、在建建筑物如具有董事会决议,即使作为投资性房地产。3.出租的投资性房地产必须拥有产权,否则不能作为(如转租)。
4.房地产,部分用于出租,部分自用的,如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则部分确认投资性 房地产;如不能,则不能确认投资性房地产。
5.房地产企业非常特殊,不存在增值类型的投资性房地产:如取得土地用于以待增值,需作为存货;如建设好的房产用于出租,则作为投资性房地产。
核算方法
1.投资性房地产一般采用成本模式,如公允价值可以持续获得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两种模式不能同时采用。成本法可以减值,要进行折旧(摊销);公允价值模式不能减值,设置“在建”、“成本”、“公允价值变动”等科目核算。2.成本模式下,按照账面成本计入投资性房地产初始成本;公允模式下,按照公允价值计入初始投资成本。
3.后续计量,依据“其他业务收入”及“其他业务成本”核算。
资产转换及模式转换
1.转换日的确定:“自用转投资”,一般为租赁期开始日,特殊空置建筑物为董事会决议日期。“投资转自用”,一般为达到自用状态(实际用于生产经营日期)。“投资转存货”,为租赁期满,懂事会决议出售日期,转换时存货计入“开发产品”,且按照净额计入。
2.公允价值模式只能从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且要追溯调整;不能从公允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3.成本模式下设置科目(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在建);公允价值模式下设置科目(投资性房地产-在建、成本、公允价值变动)
4.公允价值模式下,无论是投资转自用还是自用转投资,公允与账面的差额均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仅有一个例外,自用转公允,公允大于自用的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因为自用转公允一般以前自用采用成本模式计量,与动产价值相差太大,如果直接转入损益,对利润影响实在太大);存货转投资同样如此。
5.特殊:投资性房地产改扩建等资本性支出,仍然是“投资性房地产-在建”,不会转入“在建工程”核算。费用化支出,计入“其他业务成本”。6.处置时,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许转到“其他业务收入”中。 tips 1.公允模式计量下,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可攻出售金融资产公允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交易型金融资产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投资性房地产处置,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其他业务成本”,但是并不影响当期损益。
3.租赁期到期后,收回后仍然作为投资性房地产出租的,在空档期也是投资性房地产。
4.公允价值模式下,处置时应当将其他综合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 转入“其他业务成本”,用以从减其他业务成本。
第八章 资产减值
适用范围
1.正面列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生物资产(生产性)、商誉、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与可回收金额进行比较。这些减值绝对不可以转回。2.反面列举:存货(与可变现净值比较)、金融资产(可供出售与公允价值比较、持有至到期投资与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贷款和应收款-坏账准备可以转回)、建造合同(总成本与总收入比较)、除了长期股权投资外的股权投资。这些减值都可以转回。但仅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的权益减值不得通过损益转回。
3.必须期末进行减值测试的三项:商誉、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无形资产。
4.可回收金额: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与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高者。(一定是高者哦,理性经济人考量)。两者有一个高于账面,就不可能存在减值。
现金流量预计
1.必须以资产现有状况为基础,不能包括未来可能、尚未作出承诺的重组或改良。
2.预测应当以经批转的财务数据之上,且一般不能超过五年(管理层认为合理可以涵盖更广),超过五年的,以后期间一般应当以稳定或下降的增长率预测(管理层证明合理的可以采用上升的增长率预测)。(变动预测五年,稳定预测需稳定)。
3.不考虑所得税现金流货筹资活动现金流,不得采用内部转移价预测现金流。现金流雨折现率对于通货膨胀,一考虑均考虑,需完全一致。
4.外币现金流现值的预测:首先按结算货币计算现金流现值,然后根据计算日当日的即期汇率兑换为记帐本位币。
资产组减值
1.认定标准:是否独立产生现金流。
2.比价账面价值(加上分摊的商誉和总部资产)与可回收金额,减值首先抵减分摊的商誉,再按照各项资产账面价值所占比重分摊。前提:各单项资产减值后价值不能低于以下任何情形:零;公允价值减处置费用;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即不得低于各单项资产按正常减值后的金额。第一次未分配完的进行第二次分配。 总部资产减值
1.能够按照合理一致基础分摊到资产组的,单独作为一项单独资产按上述原则进行减值分摊。
2.不能按照基础分摊至资产组的,则分配到最小资产组组合。
商誉减值
1.首先计算不包含商誉的减值金额A。
2.再计算包含商誉的减值金额。(账面净资产价值+商誉/持股比例)-可回收金额=B 3.最后计算商誉减值=(B-A)*持股比例。
第九章 负债
应付债券
1.对于分期付息、一次还本的债券,应当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利息费用。2.永续债不属于权益工具,而属于债券。
3.可转债:首先确定负债成分(按照债权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计算),计入应付债券-可转债(面值);权益部分计入其他权益工具;与获得现金的差额计入应付债券-可转债(利息调整)。发行费用按照权益和负债的价值等比例平分。转换时,将上述全部转出计入借方,同时贷记股本和股本溢价。4.认股权:属于特殊可转债,与债券独立,可单独作为一项权益工具计入“其他权益工具”,到期没有行权的,转入到资本溢价中。
5.债务工具:按摊余成本计量,与债券一致,借银行存款,贷记应付债券-优先股、永续债(面值);差额计入应付债券-优先股、永续债(利息调整)。6.交易性金融负债等同样对应属于金融负债,所支付的利息和支付的交易费用都是直接计入“投资收益”,而非“利息收入”。
Tips 1.购入税控设备的会计处理:借固定资产,贷银行存款;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贷递延收益;借管理费用,贷累计折旧;借递延收益,贷管理费用。递延收益属于负债类科目,2.资本化利息费用,一定要记住:使用实际利率计算;一定要减去存入银行的存款利息,不管是资本化金额的利息费用还是费用化金额的利息费用都要做减法。
3.车购税、耕地占用税直接计入取得资产成本。
4.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无论是否具有商业实质,均应当计算销项税额。 第十章 所有者权益
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
1.关键在于付出的对价实质上是否是固定数额,固定的为金融负债,不固定的为权益工具。例如权益工具结算一般是权益工具,但如果仅作为固定对价的替代品则是金融负债。2.自身权益结算:衍生金融工具(固定换固定-权益;固定换非固定-债务工具)、非衍生;非衍生金融工具(以固定数量结算,权益工具;以非固定数量结算,债务工具)。 实收资本
1.股本增加途径:投资人投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转增;盈余公积转增;发放股票股利(借利润分配,贷股本);债务转股本;可转债行权(其他权益工具转增);权益结算股份支付行权等。
2.库存股处理:“库存股”主要用于回购减资(借库存股,贷银行存款)。注销时(借股本、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贷库存股) 其他权益工具
1.主要为可转债。按照负债成分面值计入应付债券-可转公司债券(面值);按权益成分的公允价值计入其他权益工具;差额计入应付债券-可转公司债券(利息调整)。行权时,借面值、利息调整、其他权益工具,贷股本、股本溢价。
2.还可以是认股权。直接计入其他权益工具。未行权的,将全额转入股本溢价。 资本公积
1.目前仅剩余资本(股本)溢价及其他资本公积两个科目。
2.资本溢价:投资人多余的投入;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差额;股票发行佣金冲减资本溢价收入。
3.其他资本公积:权益结算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服务,资产负债表日,借管理费用等,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下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及利润分配以外的权益变动,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联营企业增资导致持股比例下降(但仍为权益法核算),投资方享有的增资后净资产份额的增加额。 其他综合收益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2.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变动。
3.投资性房地产,自用(存货)转投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部分。4.外币折算差额,处置境外经营时计入当期损益。
5.金融资产重分类(可供-持有至到期),对于原已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有固定到期日的,按照实际利率确定摊销金额转入投资收益;无固定到期日的,处置时计入投资收益。
6.现金流量套期工具中产生的利得和损益中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 留存收益(本身并与属于科目)
1.盈余公积:设置有“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两个科目。提取时,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任意)盈余公积,贷法定(任意)盈余公积;盈余公积补亏处理,借盈余公积,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
2.利润分配:设置有提取法定(任意)盈余公积;盈余公积补亏;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转作股本的股利;未分配利润等科目。
3.利润过程:首先将本年实现的净利润转入到未分配利润中(借本年利润,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再讲利润分配其他科目余额全数转入到未分配利润中。年底除未分配利润外,其他科目均不存在余额。未分配利润贷方余额表示未分配的利润,借方余额表示未弥补的亏损。4.股票股利:借利润分配-转作股本的股利,贷股本。
第十一章 收入、费用及利润
收入-普通
1.销售折让退回发生在未确认收入前的,按照扣减后的金额计入收入(等同商业折扣);发生在收入确认后但是统一会计期间的,冲减当期收入;发生在不同会计期间的,冲减留存收益。
2.未确认收入的商品发出,借发出商品,贷库存商品。
3.售后回购,如回购价格确定,则收到的款项作为负债,回购款大于售款的,按实际利率计提利息计入财务费用。如回购价格不确定,则作销售处理。4.捆绑销售:如搭售的是自己的产品,则按公允价值分摊收入。如搭售的是其他商家产品,则赠品按账面价值计入销售费用。
5.预存话费,分月返还的,先计入预售账款,再分期计入主营业务收入。 收入-劳务
1.劳务量计量:提供劳务交易结果可以可靠估计的,采用交易百分比法(成本、劳务总量、已完成工作测量三种方法);不可以可靠估计的,按能够得到补偿的金额确认劳务收入。
2.销售商品与提供劳务混合:能够区分的区分,不能区分的,全额作为销售收入。
3.如安装工作是销售商品附带条件的,按照确认销售收入时确认劳务收入。(如空调、电梯)
4.会员费:仅取得会员资格的,在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时确认收入;除资格外还取得其他增值服务的,在收益期内分摊确认收入。
5.奖励积分:取得的销售款在商品公允价值与积分公允价值之间分摊,分别计入主营业务收入及递延收益。在后期积分兑换时,借递延收益,贷主营业务收入。
6.递延收益:凡是当期部分无法确认而将来可以确认的收益一般都作为递延收益。会用到递延收益的业务主要有: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与收益相关的用于补偿未来期间成本费用的政府补助、奖励积分、售后租回、商品内可区分的服务费等业务。
售后租回
1.售后租回形成融资租赁的(一般题目会告诉),当期不确认收入,售价与账面价值差额,形成递延收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按折旧进度分摊。2.售后租回形成经营租赁,如下图所示
3.售后回购,回购价为公允价值的(不确定),正常确认收入,;回购价不公允的(确定),如果回购价格固定,售后回购交易属于融资交易,企业不应确认销售商品收入;收到的价款作为其他应付款,回购价大于售价的,在期间摊销作为财务费用,并增加其他应付款。类型 二级分类 三级分类 有关差额 会计处理
售后租回形成融资租赁 无需考虑售价与公允价值的关系
——
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 =售价-账面价值。
售价与账面价值之差确认为递延收益。不确认资产处置损益 售价与公允价值之差确认为递延收益,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差确认为营业外收支。
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售价>公允价值
——
售价-公允价值。资产处置损益=公允价值-账面价值
售价=公允价售后租回形值 成经营租赁
——
资产处置损益=售价-账售价与账面价值之差面价值
确认为营业外收支。
损失不由低价资产处置损益=售价-账售价与账面价值之差租金补偿
售价<公允价值
损失将由低价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租金补偿
售价-账面价值
售价与账面价值之差确认为递延收益,面价值
确认为营业外收支。
建造合同
1.未订立合同发生的差旅费、投标费等前期费用,如合同很有可能订立,则发生时先进行归集,正式订立合同后计入合同成本。2.零星收益不确认合同收入,直接冲减合同成本。
3.BOT合同收入=授予方应支付的合同价款+特许经营权(收益权)公允价值。4.预计合同损失=总成本超过总收入的差额*(1-完工率)。因为已完工部分已经配比确认损失了。
5.设置科目工程施工-合同成本即合同毛利:工程施工-合同成本(归集成本);工程结算,贷工程结算,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无形资产(特许权)。计算的合同收入计入“主营业务收入”,计算的合同成本计入“主营业务成本”,差额计入工程施工-合同毛利。确认的无形资产需在经营期内直线法摊销,借主营业务成本,贷累计摊销。工程施工大于工程计算的,作为存货列式;工程施工小于工程结算的,作为预收账款处理。
6.建造合同,发生亏损的当年,合同毛利一般为负值,通过负值将以前确认的毛利销掉了,因此计算当期的损失时,需要差额*(1-完工率) 利润 1.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期间费用-资产减值+公允价值变动+投资收益。
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成本 3.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4.综合收益总额:净利润+其他综合收益税后净额
Tips:前期确认的预计负债,即使最后实际退回数量与预计值有差异,以前确认的预计负债也是要全额冲掉的。切记切记! 第十二章财务报告
填列方法
1.划分为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如固定资产等),应当归类为流动资产。2.持有期限预计超过12个月的,作为非流动。
3.一年内到期的负债,如有意图及能力展期1年以上的,作为非流动负债;无权利自主展期的,即使日后事项签订了清偿计划协议,仍然作为流动负债。4.递延所得税资产属于非流动资产。因为递延期间一般超过一年。5.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重新设定收益计划,不得在以后期间转为损益 报告分部
1.根据经营分部确定报告分部,通常满足三个条件(资产、收入、利润或亏损均占到所有分部的10%及以上),但如未满足条件,但企业认为披露对使用者有用的,可以确认为报告分部。
2.报告分部数量不得超过10个,超过10个的需要合并。
3.应披露的报告分部信息:确定分部所考虑的因素及产品劳务类型;分部利润亏损信息;分部资产负债信息。
4.应披露的其他信息:每一产品或劳务的对外交易收入;国内国外对外交易收入构成及非流动资产构成(不包括金融资产、独立账户资产、递延资产等);对客户的依赖程度。 关联方披露
1.正面列举: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才构成关联方,以及被同一方控制、共同控制;被同一方重大影响的不构成关联方。
2.反面列举:上下游供应商、融资方不构成;合营者之间不构成;仅仅因为国企共同受国家控制不构成;受同一方重大影响不构成。
3.应披露的信息:未发生关联交易的,也需披露名称、注册信息、持股结构等信息;发生关联交易的还需披露交易信息;企业只有在有确凿证据的前提下,才能披露关联方交易是公平交易。 Tips 1.“未确认融资费用”为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即长期应付款+费用)的差额,相当于借款利息,按期摊销计入财务费用。列报时,作为长期应付款的递减项。
2.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属于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活期存款利息属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资产负债表样表、利润表样表、现金流量表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