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届六中全会内容

时间:2019-05-12 05:17: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内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十六届六中全会内容》。

第一篇:十六届六中全会内容

【关于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认真解决群众当前最关心的若干问题大力促进社会和谐的意见】

一、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

1.坚持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进一步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能,完善政府扩大就业的目标考核制度,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加强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指导和服务。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进一步推动全民创业,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

2.完善就业再就业政策扶持体系。认真落实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就业服务补贴、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安置富余人员等优惠政策,并适当延长政策实施期限。完善再就业援助制度。推进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小额贷款政策,鼓励金融机构适当扩大小额贷款发放规模,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以创业促进就业。

3.进一步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着力改善进城务工人员就业环境,实现城乡劳动力同工同酬同待遇。

4.加快建立和完善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对有创业愿望和创业条件的下岗职工、高校毕业生、城镇复员退伍军人、进城务工农民等,提供免费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

5.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全面实行劳动合同行动计划,实现劳动合同管理规范化、法制化。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有效化解劳资矛盾。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规范监察执法行为,严格执行国家劳动标准,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发挥企业调解委员会和区域性调解委员会的作用,建立健全以调解为主导,调解、仲裁和诉讼相结合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

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

6.完善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形成比较完善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逐步提高大病统筹水平,积极探索建立医疗保障多层次、保障功能多样化、资金来源多渠道的城镇医疗保障体系。

7.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实现工业园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建立覆盖城镇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和财力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逐步提高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金标准。同时,大力推进企业年金。按照低水平、广覆盖、可转移的原则,逐步建立与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按照国家、集体、个人三方负担原则,逐步建立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制度,保障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

8.完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城镇低保制度,适当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特殊困难群众的补助水平。按照“应保尽保,动态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制度,提高农村低保对象财政补差标准。加强特困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将城乡低保对象全部纳入大病救助范围,并逐步提高救助标准。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城乡福利院、光荣院的建设,改善老年人和孤儿、残疾儿童的生活条件。

9.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广泛开展各种慈善捐助活动,有计划建设慈善医院、慈善学校、老年公寓等服务实体。完善和落实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进一步激发社会组织和各界人士参与慈善捐助的积极性,吸引社会力量和民间资金兴办社会福利事业。

三、加强社会事业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0.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教育投入,确保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贫困地区倾斜,努力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城乡教育协调发展。适应科学发展、和谐创业的要求,继续加强人才培养工作。

11.着力巩固和提高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积极开展城乡学校对口支援,建立健全城市教师到农村支教制度和特设教师岗位制度。实施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

1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化改革,推动职业学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实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发展思路的根本转变。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13.努力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合理调整高等教育的学科与专业结构,加强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校实验教育示范中心及学位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推进自主创新,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在确保高校经费正常增长的基础上,增加省、市属高校生均经费。加强对民办高校的管理,引导民办高校依法办学、诚信办学、特色办学,健康发展。

四、加强环境治理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21.加快形成节约型生产消费模式和城市建设模式。抓紧制定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方案,尽快启动节约和替代能源、热电联产、余热利用、建筑节能、政府机构节能、绿色照明、绿色采购、节能监测、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工程。启动高耗能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工作,逐步开展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

22.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实施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保障饮用水安全和食品安全。科学规划布局建设项目,严格执行分区控制。严格建设项目环保准入制度。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完善各级政府环保实绩考核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实行环境质量一票否决制。

23.加强土地和矿产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高度重视土地开发整理,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与新农村建设、治理荒山荒坡、旱涝灾害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高度重视节约集约用地,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加强村庄规划,整理“空心村”,退宅还田。大力整治工矿、交通建设废弃地,宜建则建,宜耕则耕。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加强资源整合,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构建资源节约型产业体系。

五、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平

24.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通过扩大就业、建立农民增收减负长效机制、健全最低工资制度、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等举措,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认真实施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规范津贴补贴发放,逐步建立地区附加津贴制度。加快事业单位改革,实行符合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特点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规范的国有企业薪酬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价位、行业人工成本信息对工资水平的引导作用,合理确定管理者与职工收入比例。继续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加大对垄断行业价格和收入分配的监管力度。运用税收等多种手段,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

25.完善和落实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建立资助高中、中职贫困学生制度,健全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确保每个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

公办中小学为主,实行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与城镇子女一样就近入学,妥善解决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问题。切实加强特殊教育,提高残疾少年儿童入学比例。推行“阳光高招”、“阳光中招”,严肃招生纪律、规范招生秩序。

26.逐步解决城镇部分群众住房困难。大力发展适应广大居民支付能力的中低价位、中小户型的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多方筹措资金,积极推进廉租住房建设;运用多种手段,合理调控商品房价格。努力使城市符合条件的中低收入家庭能够买得起基本住房,困难家庭能够有房住。

27.完善公共财政体制。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按照公共财政建设方向,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持将新增财力进一步向困难群众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倾斜、向社会事业倾斜,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六、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28.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按照转变职能、权责一致、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公共设施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为群众和基层提供方便快捷优质服务。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化,及时发布公共信息,为群众广泛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完善公共服务政策体系,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增强政府公信力。

30.妥善处理社会矛盾。适应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推行领导干部接待群众制度,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和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制度,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民声通道”的作用,把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建立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

31.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贯彻严打方针,建立健全经常性严打工作机制,依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和多发性侵财犯罪,着力整治突出治安问题和治安混乱地区,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减少社会对抗,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积极推进社区矫正,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改进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预防和减少犯罪。

33.加强社会和谐的司法保障。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打牢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思想基础,健全保障公正执法的制度,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规范执法行为,充分发挥政法机关维护公平正义的职能作用。深入开展普法教育,不断增强全体公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的法律意识,培养公民对法律的信仰,提升公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完善执行工作机制,探索执行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逐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解决执行难的工作格局,不断提高执结率。加大政法保障力度,政法机关所需正常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全额保障。严禁给政法部门下达罚款、创收指标,严禁将政法经费与政法机关执收执罚收入挂钩。

八、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38.全面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对各级干部的廉政教育,努力增强各级干部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纪观念,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大力推进廉政文化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氛围。紧紧抓住正确行使权力这个关键,以改革的办法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形成群众支持和参与反腐倡廉的有效机制,健全防范腐败的体制机制。以保证廉洁从政为目标,把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法纪监督与舆论监督、专门机关监督与群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把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结合起来,加强对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监督,加强对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的监督,加强对决策和执行的监督,提高监督的整体效能。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加强农村、企业等基层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

39.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继续下大力气纠正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损害群众和国家利益的行为,着力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以及教育、医疗、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和安全生产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注重倾听群众呼声,关注社会动态,及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深入推进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逐步建立群众对部门和行业作风建设的监督机制。

第二篇:十六届六中全会

十六届六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大问题的决定》。

十七届六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第一次有党的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研究部署文化建设与发展。全会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深刻分析了中华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文化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深入总结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鲜明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全面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工作。发出了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动员令。全会的决定,思想深刻旗帜鲜明内容丰富与时俱进,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实践性,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纲领。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对文化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必将有力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第三篇:十六届六中全会学习体会

十六届六中全会学习体会--分配不公背景下的制度清理

收入分配不公,差距过大,在和谐社会的理念下,解决这一问题得到了更为强劲的支撑。在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如何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来为构建和谐社

会搬去一块绊脚石。

当前中国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已经到了一个“节点”。一方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有数据显示,在2005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就远在3倍以上;另一方面,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已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此外,地区间的贫富差距也很大,中国东部最富省份与西部最穷省份的人均gdp差距达10多倍。

当然,比这些数据更能让人产生痛感,更具有说服力的,还是直观的现实形态。一些社会群体之间矛盾突现,欠发达地区人们艰涩的生存环境,低收入者的无限悲苦目光,这些种种现实的困顿与苦难,最重要的肇因之一,就是收入分配不公。这也是对和谐社会的最大挑战之一,因为它破坏社会公平,影响社会安定,同时也影响经济发展的效益。而诸如“公平”、“安定”与“效益”这样的元素,恰恰就是一个和谐社会必备的因素。

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平衡,是和谐社会的核心。要想使这种利益平衡成为现实,就无法绕过纠正收入分配不公这样的选择。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分配制度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首次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原则进行了修正;200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缓解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收入分配事关每个人的利益,此次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探讨如何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将吸引更多人的关注目光。

尽管我们可以肯定政府在纠正分配不公方面的努力与决心,但理性告诉我们,解决分配不公这样的大课题,无法一蹴而就,甚至,我们必须为解决分配不公做最困难的估量。毕竟,这一课题顺利解决,将意味着我们这个社会不同的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力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长久以来,诸如垄断性行业的高收入问题、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公务员工资制度、公车改革问题以及其它种种收入不透明问题尽管备受诟病,但这些事关他配的改革却始终无法得到实质性推进,无疑,这都为解决分配公平可能遭遇的困难提供了现实的警喻。

这是因为,当前造成收入分配不公,深层次的原因就是相关体制存在着重重积弊,比如,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期间出现的种种管理空白,城市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市场体制不健全与政府对市场运行监控不力等等。正是相关制度规则不公,一些公权力得不到有效制约,使某些强势者能以非法或掠夺的方式抢占社会资源,使广大公众无法以竞争的方式,依托个人努力方式获得合理的利益回报,从而造成分配不公,这也是为什么当前社会存在诸多利益矛盾与冲突的重要原因。

显然,要想实现分配公平,就必须使社会的各种利益主体都能够在制度约束与市场竞争下各得其所。要实现这一点,政府部门必然要直面体制弊端,要有勇于自我纠错的决心,政府职能权限必须界定清晰,政府的相关改革措施要真正敢于触及某些利益集团的根本利益,惟有如此,方能实现对相关分配不公平的制度进行全面清理,重新建立起符合和谐社会需要的利益均衡机制,使社会更趋于和谐健康。

无疑,这也意味着纠正分配不公必然面对强大的阻力与压力,从另外一个层面看,这样的阻力与压力,更是一种提醒与敦促,那就是,在分配制度改革上,政府必须拿出足够的勇敢与决心,必须为应对困难与阻力寻求更好的准备。那么,这种勇气与决心从哪里来呢?那就是广泛的民意支撑与利益诉求。试想,分配制度让少数人成为既得利益者,不能让广泛的社会群体享受改革和经济发展成果,这样背离公平与正义的不公平制度,只会造成社会中的利益关系进一步恶化,影响政府的公信力与政府形象。所以,对凝聚着强大民意支撑收入分配改革,我们有理由充满期待。

《十六届六中全会学习体会--分配不公背景下的制度清理》

第四篇:十六届六中全会演讲稿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公共财政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六中全会中应该说是我们改革开放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提到和谐社会的问题,特别是把社会和谐做为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为老百姓服务的,党章中是有所规定的,最终的奋斗目标,你当然长远目标是共产主义的建设,但是中间这一块,建设什么呢?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前最实在的目标就是和谐社会的建设,本身从我们党的历史看,从我们党的宗旨看也好,从老百姓的需求看也好,就是要建设一个和谐社会。这次六中全会的定位,我认为是非常切合民心和实际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它反映了我们共同的愿望,我相信随着党和国家强有力的推动,这个方面会形成我们将来,特别是一个很长的时期,我们的奋斗目标。那这里谈到公共财政的问题,大家注意到六中全会文献里面提到六项制度的建设,这六项制度实际上就是对整个和谐社会的建设起保障的。我在表里面已经做了一个区分,六项中前三项,因为是国家主要的事务,公共财政对前三项制度在财力上确实给予保证。第四项就是公共财政本身,你要实现社会发展目标,你没有在财政上、财力上予以充分的保障,这是不可以的。我们建立公共财政制度,就是要从制度上对财力的保障予以法规化、制度化,这包括我们在实行财政分配时的目标、宗旨、实现的手段,都要跟和谐社会的建设相适应。

其他还有两项制度,一个是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一个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这两项严格来说还是属于公共财政的范畴。像最近中央一系列的措施,在研究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这里面涉及到很多财政的内容。社会保障在很多地方、很多国家,实际上是属于财政分配的范畴,所以后面这两项,属于公共财政直接参与的内容。所以我们要建设和谐社会,就有必要将公共财政和和谐社会建设之间的关系搞清楚,思路理清,形成我们最终如何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的一系列方法、概念,还有最终的一些目的。

第一个方面,我谈一谈公共财政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关系。公共财政是一个理论命题,但是实际上也是一个实践的方向。一种经济运行的模式,只要是以市场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方式,那么你社会财政的分配,主要是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作为中国来说,我们的财政实际上一直带有公共化,在我们国家的财政实践中,包括封建王朝,它王室财政和公共财政还是区分开的。我们现在讲的公共财政,实际上为什么现在强调最主要是和计划经济时代的财政,当初讲叫国家财政、国家分配论,因为当初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管任何的事情,所以整个财政的分配涉及到任何方面,包括应该由市场配置的也由国家来实行。我们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整个主要的资源当然是由市场为主进行配置,剩下就是由政府主导的财政分配的。这一块的分配,应该主要是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该由市场解决的全部由市场解决,不该由市场解决的、市场解决不了的,那我们政府就要介入。

我们对公共财政的强调,我认为主要还是跟计划经济时代的财政分配相区分和强调的。在历史上,不管任何时代,你整个财政分配一定带有公共性,只是现在和以前相比较,公共财政的地位更加重要,也更加应该予以强调。但是公共财政本身,不是说钱越多公共性越好,我们原来讲的在公共财政分配的时候,一个是吃饭财政,吃饭财政公共性很强,因为你所有的强都给公共服务的这些人发工资,百分之百都是公共的,所以整个公共财政每个阶段是有所不同,但是你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你政府的日常运作、能够在财力上予以满足,那就需要转向解决其他方面的问题。

其他方面的问题是什么呢?我们主要把力量放在公共服务,放在解决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逐步的就实现了公共财政的公共化问题。也就是说把钱主要放在民生问题方面,放在解决市场失灵的各方面,而不是把钱主要用在企业发展方面,所以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改变和改革。我先简单的说一下公共财政的定义。这个定义在理论界还是有争议的,我们认为公共财政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政府的收支活动。在运行的机制下,公共财政可以有效的弥补市场的失灵,为全体成员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和发展。因为公共财政毕竟在我们国家提出来时间不是很长,应该说目前并没有一个很规范的,官方或者学者完全认可的定义,当然主要的方面,我认为这个定义没有很大的错误。作为公共财政的发展,这个定义终究是以为人为主,最后的发展应该说满足公共需要,满足最大多数人的需要而进行的一种分配。刚才有说到我们突出公共财政的地位,主要是和我们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些分配相区分,我想简单的介绍一下计划经济时代的财政运行。

当初计划经济时代的财政运行,实际上主要还是和经济的发展相关,所以当初是生产建设型的财政,主要的特点来自企业的收入和经济建设支出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里有一张表格(图),蓝色的这个指标就是来自企业的收入比重,这里面最开始是____年,最后是____年。在这里面大家就可以看到,整个来自企业的比重一直占相当高的,虽然有所变化,但是变化不大。红色这一块是来自工商个税的比重,从__年开始,基本上企业和税收是一样的,比重大家可以看到,这一点是重合的,是一样的。当初我们讲中国税制的时候,也

认为中国的税制是最简化的税制,才九个税种,以后税收有所提高,但是来自企业的比重一直还是比较高。这里面大概某省省,____年,来自企业的比重是占__.__%,一直到了____年还占__.__%。那工商个税的比重,在__年是__.__%,到了____年是__%,所以整个来自企业的比重还是非常高的。所以在八十年代的前后,我们一直有一个税改利、利改税的讨论,学术界有一个讨论。在支出方面,大家也可以看出来,蓝色这条线是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这也是某省省的数据,一直占比较高的比例。大家可以看到黄色的曲线,黄色的曲线是抚恤和救济类的支出,这是最少的,____年占_.__%,____年占百分之一点多。

____年社会各界对公共财政的讨论展开,实际上之前也有讨论,但是当初有很大的争论,到了后期,__年之后就全部是正面的理论论述了。我记得当初厦门大学的教授发表过一篇关于公共财政与国家关系的论文,对这两个方面的论述是非常明确的,切合实际。从这之后,发展公共财政才作为我们国家财政转型的目标、模式,所以说__年是公共财政发展的里程碑。但是作为公共财政本身,它并不是已经设计好的管理体系,它的实际性内容是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根据社会发展不同时期的需要,侧重点有所不同,不断的调整。当社会发展进入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的时候,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已经由单纯追求经济发展、经济增长转向各方面协调各方面协调发展,那时候公共财政的作用会更加强,也就是说公共财政的需要为和谐发展配置资源、参与调控。

我认为公共财政和国家财政的整个发展脉络,因为我们国家从建设社会主义是从苏联模式配套转化而来,所以有一个阶段性的标志。最早生产建设型的财政,然后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从生产建设型进入过渡型的财政,也就是说你在这个阶段,一方面与发展经济建设这个目标相适应,大量的钱投入经济建设,另外一个方面,已经逐步把财政资金投入解决民生问题、投入社会发展该解决的领域,逐步从经济建设脱出来。我认为某省省是__-__年之间。

过渡型之后,应该逐步的转入到公共服务型,公共服务型的特点,就是说经济发展水平不是很高,但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逐步的下降,但是又需要采取措施帮助发展经济,那这个时候怎么办呢?政府把财力主要用在基础设施的建设,所以特征是以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主,大量的资金投入。最后的阶段,才进入全面服务型的公共财政阶段,整个政府主导,为了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依托财力保障,把钱投入到没有办法完全按照市场来筹措资金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有一部分钱投入到这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把钱逐步投入解决民生问题、解决弱势群体的问题、解决调节收入分配的问题,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分配制度。我觉得我们目前已经进入到这个阶段,进入基础设施投入我们还占一定量的比重,但是对准公共产品的投入已经逐步减少,而对民生问题、弱势群体问题投入的资金不断增加。

因为谈的是公共财政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我在这里谈一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关的内容。我认为和谐社会,当然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我一会儿还会讲到和谐社会建设成果,就是因为科学发展观最早在某省省提出来,所以某省省委省政府一系列的措施已经形成了效果。但是这种和谐社会的建设,应该是一个整体、全面的和谐,而不是某些局部领域和环节上实现和谐,解决公平的问题主要是建立和谐社会必需的,这里面就要考虑效率问题。

终究在和谐社会里应该实现公共与效率相统一,才能够有效的促进市场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从而实现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六中全会对和谐社会提出了一个总的要求,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爱好、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这些是非常重要的。我看今天的报纸也谈到这个问题,但是作为老百姓来说,这个概念就不容易很清晰、很明确了。实际上我觉得和谐本身两个中文字,就是你和字一边口一边禾,就是有嘴巴就要有饭吃,比较简单。首先老百姓就是要解决吃饭的问题,另外谐字就是有话大家都可以说。作为老百姓来说,中国是一个物资贫乏的地方,首先就是要有饭吃。另外让大家有话都能够说,说了还没有事,这就要求比较高了,你对一个总的要求,你让大家讲的话都可以得到充分的讨论,这本身就是很和谐,但是对个人的要求很高,像我本身是不是每件事都敢跟大家说,我看也比较难,有时候和老婆讲都难,所以这个方面的要求还是很高的。和谐社会对社会有要求,对个人也有要求,整个实际上是道德规范的要求还是相当高的。

六中全会有一句话是直接可以简单明了指导我们要做的事,“要重点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我觉得这一句话,作为政府也好,作为一般的公务员也好,应该着力落实的问题。公共财政归根到底就是要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认为合理的分配资源、合理的进行资源配置是非常重要的。目前这个阶段,讲和谐当然也要讲发展,所以我们讲发展是第一要务,因为没有一定的财力支撑是很难进行和谐社会的建设,在目前这个阶段我们也还要讲效率,提高效率让整个国家全民的财政不断的增加,第一次分配完成。然后第二次分配就要讲公平了,第一次分配以市场配置为主,这一块是以效率为主的,但是市场本身是会失灵的,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谁来解决呢?政府来解决、财政来解决,所以第二次的分配应该侧重于公平。解决公平问题,才能够建立一个和谐

社会,这是非常有必要的。然后我们最终要实现高水平的社会保证为目标,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相统一,这样才能一方面有效的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有效的发展,另外一个方面建设一个和谐社会。

在这里我想谈谈公共财政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关系。这个关系是相对比较清晰的,比如说公共财政的建设是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是由经济体制转型和发展模式的转型所决定的,这里面公共财政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基础应该是完全一致的,所以说公共财政以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公共财政应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那相应的我们公共财政体制必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相一致。公共财政的公共性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收入来源的公共性,来源主要来自于税收,__年公共财政__%来自税收,某省也是这样的,某省财政收入的来源也主要来自税收,特别是几个主要的税种占的比例相当大,营业税占了__.__%,国家的税种主要是增值税,占了__%,地方这一块是以营业税为主,占了__.__%。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占了__.__%,增值税占了__.__%,这四项就占了__%,当然地方还有其他的小税种,也是构成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

我们对市场经济无法解决,或者说解决不好的问题,公共财政原则上必须要介入。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市场失灵我们要介入,要有效解决市场经济资本性和独立性导致资源过渡开发、自然环境恶化、贫困问题,这些都是公共财政应该做的事。但是我们解决市场失灵,同时还要防止实现政府失灵,我认为虽然说在解决市场失灵,但是如果在分配的过程中,这种公平性做不到的话,我们就会出现政府的失灵。也就是说我们在追求目的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我们追求这种利益关系是一种社会整体全面的发展,要防止政府在这个方面失灵,特别是人民基本生存的要求,都应该作为公共财政首要的一些目标。在落实公共财政目标的过程中,通过财政支出结构和规模的调整,对经济社会进行科学调节,在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这个共同的目标。

公共财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你要建设和谐社会没有钱是不行的,我记得有一位领导说过这样一句话,“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还需要靠人民币来解决”,这里面就涉及到你公共财政要有一定的实力,要有能力做出保障。那这个保障来自哪里?我等一会儿还要讲到不平衡的问题。这里简单说一下,因为我们国家是高度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社会,从我们国家整体来说,社会财富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我们原来国家在没有中央转移支付的只有七个省,当然包括某省在内,但是现在很多,比如说某省、某省,都已经有转移支付给他们,所以财富集中化程度越来越高。所以财力要有一定的保障,我们在理论上讨论中央集中多了,但是你想一想,中央不集中多那里有钱解决中西部的问题,所以有必要拿一部分钱、集中一部分钱来解决问题。目前中央和地方收入方面的比例,原来还高一点,现在是__._:__._,收入方面这一块中央的比重是比较高的。支出方面,中央本地的支出是__._%,地方的支出是__._%,这里面的差距就是中央用于集中发达的地区钱去转移支付欠发达地区。某省的财富__%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其他只有__%左右,所以这种高度不平衡,就变成了省级城市需要集中一部分的财力,当然某省省的收入集中比例没有那么高,需要上级用一定的财政来保障欠发达地区。

要解决公平问题,上级财政要筹集一部分的钱来解决社会问题。但是上级财政比例一高,地方本地的支出就越来越穷,下级就没有钱了,而且我们国家的层级比较多,五级,中央、省、市再加上县和镇,到县和镇就非常少了,涓涓溪流,上级集中是有必要的,但是下级的穷也是存在的。所以目前的状况,很多集中项目,包括解决民生支出,是靠上级财政来安排资金,更上一级政府来安排资金,比如说义务教育的问题,实际上全国全免费义务教育很多资金来自省级,然后直接关系到老百姓个人本身的一些支出需要,所以越级安排资金形成了惯例,形成了普遍的现象,但是没有一定的财力保障是很难实现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公共财政体制必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相适应。这里面主要是解决越位和缺位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加快公共财政发展,把公平、公开的原则贯彻到财政资金使用全过程,包括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推进部门依法行政等等。在保障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等方面,起一种促进的作用。这是我讲的第一个主要方面的内容。第二个方面,我想谈一下公共财政可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省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经济总量今非昔比,确实是非常大的。我们现在在某省的财政收入,就是中央和各级财政已经是____亿了,这是非常大量的资金。这么大量的资金是经济总量提高的体现,那既然资金总量多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就形成了政治稳定、发展良好、富裕安康的大好局面。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还是有一个历史的比较问题,我们以前计划经济时代是低水平而相对均衡的一种分配格局,因为当初国家分配,你穿衣服一年一丈四的布票,只能买这么多了,所以当初的收入差距是非常小的。我读书的时候,因为刚刚开始改革开放,同学之中贫富差距,就是能够加一个菜,鸡蛋汤三毛多,我们穷的就是按照学校给的肉票,中午有一毛五的肥猪肉。那当初是相对均衡的,应该说差不了很远,那现在这种格局就完全打破了,原来的分配格局是相对均衡的,现在没有了,形成了没那么均衡的分配格局。按照我们公平社会的要求,出现了分配的不均,必然会形成利益上的冲突。

现在很多方面的冲突,都是因为分配不均造成的,分配不均的过程中利益冲突就出来了,实际上利益冲突的方面还是非常多的。前一段很多地方因为征地问题,出现了跟政府、跟企业家的冲突,实际上我觉得也是利益分配不均造成的。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二产是属于比较强势的,高附加值的,积累比较快,在这个过程中,本身工业发展去征地,实际上就体现了二产对一产之间的一种侵略,就是你优先发展二产,一产这一块又没有多少附加值,就萎缩了。这里面本身就有一种利益的冲突,再加上政府官员,或者说企业家在剥夺农民土地的过程中,对他们的利益照顾不到,就变成了双重剥夺,一方面地拿走了虽然有补偿但是我的生产资料减少了,再加上利益补偿又不足。这种利益上的冲突,必然会使各方面的矛盾突显,矛盾突显了就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

这两天我看到报纸上谈到“无利益冲突”概念,但是无利益冲突实际上还是涵盖在利益冲突中,你说为什么会群情激愤,有些事实际上不关系到自己为什么会出来,实际上关系到对利益分配不满出现的,这方面根深蒂固还是利益冲突发挥作用。最近有一个民生方面的民调,目前突出的经济社会问题,里面有几项。第一项就是贫富差距过大,所谓贫富差距过大实际上就是分配不均造成的。第二个是社会治安严峻。第三是社保制度不完善。第四是城乡差距过大。这些老百姓最关注的冲突问题,突出了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都是由分配不均,还有公共财政包括分配制度的不完善造成的。

要化解这种矛盾,必须要采取措施平衡各个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来化解矛盾。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是要处理好三个分配之间的关系。一次分配必须讲效率,因为这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我们现在这个社会还是要有一定速度的发展才能在财力上予以保障,而且在这个时候,市场经济终究是要讲效率的,你如果是不讲效率就变成市场经济了,所以一次分配,我看是一定要以效率为优先的。那你优先就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采取什么方式来解决,要靠二次分配、三次分配来解决。二次分配我们必须要讲公平,政府主导的财政分配,你必须要考虑到公平的原则,在进行资源配置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和谐问题,要以公平为优先。然后三次分配,我们必须讲责任,实际上二次分配还没有办法完全解决和谐的问题,因为虽然政府通过政府的强制力集中一部分钱来做二次分配,解决社会公平问题,但是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而且社会上贫富悬殊还是存在的,穷的穷、富的富,社会不公平还是存在,这个时候必须要通过三次分配来做了。所以要有这种社会氛围,要求财富集中拥有者要做慈善事业,要帮助穷人,通过他们主动的行为来帮助一些贫困的地区、贫困的人群解决困难,而且社会舆论要多加宣传,只有三次分配讲责任,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让大家知道缓解社会的矛盾。

解决和谐形成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分配关系,我觉得一次、二次、三次分配都是非常关键的,都必须予以考虑。因为你现在讲和谐社会,和谐社会不单是跟钱有关。我们国家发展的过程中好几个盛世,像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包括康乾盛世,这几个阶段生产力都比不上现在,但是当初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那应该说也是一个和谐社会,为什么能够做到和谐,而且是生产力情况比较低的情况下达到和谐,现在我们的财富积累今非昔比,跟当年不知道高多少,为什么会出现一系列不和谐的因素,这里就有老百姓的一个期望值,再加上政府的公平分配,还有一个是整个社会的道德规范,只有在这几个方面都多做努力才能形成比较和谐的氛围,形成和谐社会。分配问题对社会稳定产生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影响至深。我认为现在这种分配不均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个是各阶层收入差距拉大、贫富不均。这里面引用了一些基尼系数的指标。目前我们收入贫富不均差距也是非常明显,我们国家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了接近_._,我们省的基尼系数__年是_.__,这里面有一个重要指标,城镇最低收入户与最高收入户的收入差距超过__倍,贫富差距越拉越大,成为不和谐不稳定的诱引。第二个是区域发展不平衡,财力分配不均。这实际上是由区域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当然区域发展不平衡必然会对财政的发展带来不平衡。我这里几个数据是来自于财政的。目前我们省的财政区域发展不平衡,财政收入总量方面,珠江三角洲占了__%,这里面就有二千万的户籍人口,而东西两翼、粤北等山区则分别仅占_._%和_._%,人均财力方面。这张表是“十五”时期某省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区域比重图,东西两翼、粤北山区占的比重是非常小的,近两年,我们改变了过去的状况,是有所增加,但是确实原来比例太小,看都看不出来。这是第二个区域发展不平衡。

第三是县域经济发展缓慢、城乡差距明显。__年我们省__个县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才__._亿元,占全省的比重仅为_._%。而这__县市财政供养人口占全省接近一半,其财权与事权脱节问题已相当严重。这是一个具体的比例(图),__年县域一般预算收入占全省比重是_._%,一般预算支出占全省比例__._%。第四个是公共服务不均,均等化服务未能实现。在现行的财政制度下,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地方财力是密切相关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就带来了公共服务的不均等。集中体现在住房条件、医疗保障、教育机会、就业机会、人均环境等方面,在农村读书难、看病难、行路难等方面尤为突出。珠江三角洲的教育经费占全省一半,东莞人均教育经费支出是____元,但是揭阳才___,这种财力不平衡带来公共服务的不均等。欠发达地区本身就穷,再加上受教育的年限又短,初中升学率,珠江三角洲占了__%以上,湛江、清远、潮州才__%,汕头、揭阳才占__%多,也就是说很多学生没有办法读高中以上。公共服务不均等,也是社会矛盾一个很重要的体现,教育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受教育程度越低很多问题更容易出现。现在某省很多生二

负工程、教育扶贫工程、济困助残工程、外来工权益维护工程、全民安康工程、治污保洁工程、生四饮水工程、江海堤围防洪工程等等。

要高度重视弱势群体,重点解决农村“一保五难”问题。老百姓对这个方面最关注,你要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从哪里着手?我们第一个区域发展是不平衡的,也就是说很多地方很穷,另外就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基尼系数里面实际上我们目前城市本身来说才_._左右,乡村也是,但是城乡一级考核就是_.__了,为什么?就是因为真正的差距是体现在城市居民和农村农民之间。所以有一块地方欠发达地区很穷,穷的地区最穷的人又是农民,我们要解决农民的问题,那么农民的问题要解决是什么呢?要解决农民里面最贫困这一群人的生活问题。大家都知道,老百姓最关心什么?老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两年我们大力推进了农村低保问题,我们实行了城乡统一低保体制,在全国是率先做的。这个体制在前年,我们一年增加了__万的低保人群,主要是农民,我们十五期间救济了城乡低保对象是___万人,以一年计算,享受低保人群是___多万人,里面农民占了___万,主要是把最穷这一块最基础的生活需要解决。刚才讲了开门七件事,现在很多老百姓连“门”都没有的,我们解决了农村住房难的问题,这方面的问题还是不少。我们在解决农村农民住房难的方面,一个是贫困户,人均收入____块钱的无房户,我们是财政给予资金帮助,一户省里财政给____块钱,其他的市县还有帮助,老百姓自己出一点钱帮他们建房。我们原来的目标是__._万户。

另外一块,我们是解决移民的问题,实际上这也是一个大问题,我们以前经济建设的时候对农民的剥夺还是很厉害的,所以我们现在解决了移民的住房问题,都是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很多问题,以前新丰江__年建的水库,移民问题现在还没有解决完,我们每年安排几个亿的资金帮移民建设住房,起了很好的效果。另外就是救灾,老百姓受了灾,房子倒了,为什么房子会倒,主要是房子不好,房子不好是因为他穷,这些老百姓我们着力解决最穷人的住房问题,现在目前对灾情,倒了房子的我们每户给____块钱,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今年我们某省省一个省就灾情,倒房我们就建了_____多户,农民建一个房子,带一个小院,两三万块钱,省级财政给____块钱的补助,市县还可以再补助____块钱左右。老百姓直接在住房的过程中受益,起了非常好的效果。另外我们是解决行路难的问题,行路难在某省突出是解决到农村道路硬底化的问题,现在我们把沙土路变成水泥路,这对农村也是非常好的,农村穷交通不便是一个大原因,我们帮他们建好公路硬底化,很多农产品可以运出来,汽车可以到农田里直接收购,大大提高农民的收入。某省省这两年农民的收入提高速度是比较快的。

第三个方面,我们是建设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对贫困阶层的保护机制。这个方面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某省省社会保险事业在参保人数、基金规模、人均待遇和社会化管理水平等方面多位居全国首位。而且我们率先建立城乡一体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完善医疗救助制度。第四个方面,我们是在救灾复产中发挥财政分配的主导作用,保障社会稳定。某省省今年在救灾方面,有一系列是开拓性的工作,这里面包括我们救灾以前是靠人力抗灾,今年是采取现代化的手段,包括我们动用了直升机,直升机原来是公安系统起保障作用,现在用来救灾,效果很好,像山区受灾公路断了,我们进行物质的空投,老百姓差不多快断炊了,我们将粮食运到。我们冲锋舟队,在佛山建设的,专业队伍救援方面,为什么受灾死人比较少这就是跟这个冲锋队有关系,我们调用了一系列的机械化设备,这些都是公共财政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队伍建设,然后到了救灾时就会发挥很好的作用。救灾方面,我们突出解决老百姓急需解决的问题,包括老百姓受灾之后,他马上断炊了,所以最后我们对这些户,采取三个月的粮食保障,而且是规范化的供应。然后对全倒户,我们是下达了标准予以帮助,我们财政给了一万,然后自己筹措一点,现在很多全倒户的房子都已经建设好了,搬进新居。

我们原来讲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现在多了一个是社会建设。社会建设我们认为是应该大力加强的,社会建设里面着重点首先是教育,所以十五时期,全省投入教育的经费达到了____亿元,年均增长__.__%,总量全国是第一的。这里面包括基础教育的投入,包括我们实行了高校预算体制改革,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促进我省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我们教育要放在第一优先的位置,财政的管理,你想干什么就把它放在优先,我们对高等教育,当初跟教育厅的商量,要多少就给多少,但是前提要做改革。我们在高等教育经费方面我们进行了改革,跟很多地方一样,每招一个学生给多少钱,我们省的标准是____,当然你读博士、读硕士更高一些,有一个系数在里面。为了体现资源向更好的学校转移,我们对中央院校,包括中山大学,我们是给了政策,原来的中央的招生指标,中央给了钱,我们另外还给了____的资金,这些最好的学校,招生以后拿到的资源更多,招某省省的学生,我们招生指标中央没有给钱的这一块,是按照某省省的标准,____%再加__%,也就是说比其他的学校更好一些。最好的学校招最好的学生,绩效当然有所提高了。高等教育这几年,从__年原来是四十几万的学生,现在是__万,政策起了很大作用,教育要多少给多少,只要把钱用好,所以高等教育大发展,为我们今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还有一块是解决农村看病难的问题,某省省也是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说合作医疗,现在合作医疗大概是每一个农民每年交__块钱左右,省级财政给欠发达地区每人__块,地方还出一部分,那就保证老百

姓有钱看病。现在目前我们覆盖率达到__%,也就是几千万人,这个效果是非常好。当然解决了有钱看病难的问题,还要解决去那里看的问题,今年下半年我们开始解决对所有的乡村医生,每个乡村医生由省级财政直接补他们一万块钱,为什么乡村没有医生,就是因为收入低,自然而然就没有办法把医生引过来,现在省级财政直接补钱给他们,让乡村医生有稳定的收入,解决他们在当地就地看小病的问题。省里还在研究把钱投入到乡镇卫生院,解决乡镇卫生院的资金问题,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得到很大改善。此外我们解决了农村饮水难的问题,还有读书难的问题,某省在全国比较早的开展扶贫试点。农村读书难的问题,解决全免费的问题,从数字上就可以看出来,全免费的受益人群是___万,___万的中小学生涉及到的家庭就是几千万的人口,基本上所有农民都是受益的政策,那这个政策的出台,让那么多的老百姓受益,当然是一个公共性很强的政策。某省省在全免费义务教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个是我们先做,第二个我们给的标准比较高,全国人均小学生给的经费这方面的安排是___块钱,初中是___块钱,某省省给___和___,就是说我们一方面让好政策能够推行,在资金上根据某省的实际,让大家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这样政策才不会走回头路,政策执行下去效果才会好。所以应该说对解决老百姓真正能够得到基础教育起了相当好的效果。

另外我们建设文化大省,推动人文的发展。__-__年财政安排专款__亿元,包括对山区文化生活面貌等等。建设科技强省、推动自主创新。__-__年我们对科技投入总量是___亿元,年均增长__.__%。__年开始我们对资金总量增加的情况下进行了改革,关键领域的重点突破项目,三年安排_亿元,所有的项目采取公开招投标的方式,让资金能够投向最有能力的一些企业和科研单位。我们今年的招投标是跟香港共同进行的,效果还是非常好。推进城乡和谐,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第一个方面是加大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__-__年,我们省财政三农支出总额为___亿元,占省级财政总支出__._%,比重相当大。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老百姓原来是很多土地丢了,税费改革之后老百姓重视土地的程度大大提高,一项政策实际上是一种导向,老百姓种粮不单不用交钱,还可以拿到粮食补贴,很多土地都复耕了。认真落实财政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受惠人数是____万农民,免费义务教育是___万。

推进区域和谐,不断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理顺政府间的分配关系,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创新财政机制,增强县域发展动力。我们__和__年,政策起了相当好,县域一般预算收入增长率连续两年超过__%,县域增加一般预算收入五千万元,增加财力,因为还有转移支付的因素,增加了____万元,一般预算收入超亿元县增加__个。帮助欠发达地区减轻负担,发展各项事业。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加大力度支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问题。这里我们整个环保的投入,占全省gdp的比重是从__年的_._%提高到_.__%。优化财政支出管理,确保各项财政惠民政策真正落实到公众个人。刚才讲到上级财政支出安排到最基层老百姓的需要,为了防止链条太长,跑冒滴漏的问题,就需要对财政支出进行改革,现在是采取点到点的方式,直接支付的方式。原来是一个渠道,然后逐步的供水,省、市、县一级级下去,有些钱就截流,而现在是省级财政直接下去,效果非常好。我这里提供一张表格,九五时期和十五时期支出改变的情况。可以看到,公共服务类、公共管理类都在逐步提高,经济建设类下降,形成了公共服务类和公共管理类越来越多,经济建设类越来越少,然后其他类的基本上就是持平的状况。

六中全会开了,我们当然要认真的落实,因为时间有限,我简单的说几句。支持和谐社会建设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财政部门的重要工作任务,我们将大力予以保障。要全面推进公共财政建设,坚定不移地向公共财政方向转移,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稳固、平衡、强大的财政保障体系。要扩大依法理财与民主理财,就是刚才讲到的,公共财政一定要做到分配的公平化,透明化是要通过制度保障的,要建立有效果的利益表达机制,知道哪一个群体需要得到帮助,还有有效的协调机制,让钱用到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中。过程一定要靠法制来保障。要科学适度规范财政分权。没有适度的财政分权,没有科学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很难让基层政权,县市政权为他公共服务提供财政保障。进一步健全公共收支体系,实际上就是一句话,让钱用的更明白,现在财政部做了一系列的改革,进行公共收支体系的改革,最简单的就是让钱明了化,钱用到什么地方、发生什么效果很明确的表达出来。要建立与效益为导向的公共财政支出管理模式,我们某省省成立了全国最早的绩效评价处,这几年我们省对___万以上的项目都进行评价,效果非常好,财政不仅仅是要管钱,而且要看效果好不好,通过绩效来调整财政分配。不断创新财政资金分配方式,刚才说了,你不能这种收入和支出的模式,按照老的模式的话渠道太长,中间的跑冒滴漏太多,我们要采取多渠道,然后缩小收与支与绩效之间的距离,防止资金的走漏,发挥资金的效率。我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第五篇:十六届六中全会学习体会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的一个重要议程,是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如果把构建和谐社会比作一篇鸿篇巨制,那么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开篇,六中全会则将达到从认识到经验、从理论到实践相对成熟的较佳境界。”党建专家说。从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奋斗目标,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再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此作出全面部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更加庄严而紧迫地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

意义: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迈进的关键阶段。社会利益格局剧烈变化,社会组织形式、就业结构、社会结构变革加快。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大力促进社会和谐,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前提。

“如果把构建和谐社会比作一篇鸿篇巨制,那么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开篇,六中全会则将达到从认识到经验、从理论到实践相对成熟的较佳境界。”党建专家叶笃初坚信。“现在,我们党进一步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是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和谐是反映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属性。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规律的新认识、新发展,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发展为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庄福龄说。

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社会,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各个方面,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国党建研究会研究员王庭大说。

中央党校日前在学员中进行了一项调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哪些矛盾和问题?“人民内部物质利益矛盾”、“社会保障”、“贫富差距”、“三农问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等排在前列。

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指数难以乐观、社会发展总支出比例低、公共教育卫生经费不足、各种收入差距拉大……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朱庆芳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这些不平衡现象,需要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特别予以注意。”全国党建研究会研究员王庭大则认为,“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构建和谐社会,最根本的还是在党、在各级领导班子。”

重点:百姓“五件事”最为紧迫

专家指出,构建和谐社会要从百姓身边事做起,当前最为紧迫的是做好五件事:

扩大就业

目前我国已进入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高峰期。据测算,今后几年,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另外还有1400万下岗失业人员。即使经济增长保持8%至10%左右的速度,每年城镇劳动力供求缺口仍在1000万人左右。与此同时,农村还有大量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能否充分就业,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加快社会保障建设

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强化对百姓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功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任务。但当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任务依旧艰巨:大多数农村人口还不能享受社会保障待遇;城市中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未实现全覆盖,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均与全覆盖的要求存在不小差距。

理顺收入分配

专家指出,分析当前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上学难、看病难、买房难等问题,直接原因都与社会贫富差距有关,而社会贫富差距又在于分配体制不合理。所以,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必须从缩小收入差距、完善分配体制上着手加以解决。

发展社会事业

当前不少地方社会事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教育普及和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偏低,公共卫生保障能力薄弱。只有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才能使人民群众公平、公正地接受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服务和权利,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维护社会稳定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保持社会的平安、稳定、有序。9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提出,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

下载十六届六中全会内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六届六中全会内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六届六中全会感想

    文章标题:十六届六中全会感想 促进社会和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就是要充分认识促进社会和谐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十六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

    16届6中全会胜利闭幕,全会发布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我认真读了,振奋人心。会议公报概括了什么是和谐社会,阐述了和谐社会就是特色社会主义本......

    专题十六届六中全会[五篇]

    专题:十六届六中全会新华网快讯:为期4天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今天(10月11日)下午在北京闭幕。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快讯:党的十七大定于2007......

    十六届六中全会学习心得

    十六届六中全会学习心得--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11日下午在北京闭幕。这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的一个重要成果,是审......

    十六届六中全会读后感

    刚刚闭幕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反映了建......

    十六届六中全会读后感

    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反......

    十六届六中全会学习心得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十六届六中全会学习心得 文 章来源 课件 w w 5k J. om 8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

    十六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之一(合集)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指导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