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罗庙小学为随迁子女就近入学开辟绿色通道
雷公镇为随迁子女就近入学开辟绿色通道
本报讯(通讯员 卢润明)2月25日,安陆市罗庙小学五年级学生柯昌军的家长来到该校办公室,要求将其孩子从该校转出,迁到孩子父母工作的保康县某校就读,在核实完该生的申请信息后,学校教导主任涂老师立马帮其调出国网学籍号,并在五分钟内完成学生的签字审核等相关手续。
作为一所农村乡镇,每年子女随父母迁移到当地就近入学的人数不少。为了方便群众,根据上级有关政策,安陆市雷公镇所辖的五所中小学今年特开辟了随迁子女就近入学绿色通道,各校由专人负责,不设限,不分层,不为难,实行审查、调档、核准服务一条龙,随到随办,力求做到及时、简便、高效。到目前为止,该镇已先后办理了转入、转出近百名随迁就读的学生档案,学校的便民措施受的了当地群众的交口称赞。
第二篇:临沂九曲小学关爱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贫困学生[推荐]
临沂九曲小学关爱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贫困学生
制度和措施
为促进留守儿童快乐、健康成长,切实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残疾儿童和贫困学生的“四关爱”工作,大力开展社会关爱活动,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结合学校的实际,经研究,我校决定开展“大手拉小手”爱心结缘活动,每一名教职工结队帮扶一两名儿童。为切实提高帮扶成效,制定以下帮扶措施: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走群众路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围绕“四关爱”工作让他们得到更多关爱、得到更多帮助、得到更多锻炼,努力营造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和谐家庭服务。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四关爱“儿童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关爱学生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制度,明确职责,形成比较完善的工作网络,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王凤娟 副组长:赵永杰
李红香 成员:各班班主任
三、工作对象与主要目标(一)工作对象
“四关爱”工作实施工作的对象:农村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残疾儿童和贫困学生。
(二)主要目标:
1.100%的留守儿童都有临时监护人;
2.调查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情况、父母工作情况、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情况。
3、利用家长会,通过交流,向农民工朋友宣传政府对农民工子女的关爱政策,介绍学校情况,了解农民工朋友在教育方面的困惑以及对学校的要求。
4.引导全校学生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学生,引导和激励更多的人加入助残志愿行列。
5.通过活动培养残疾孩子勤奋学习,自强不息的精神。
四、工作措施与办法:
1、密切关注、增强情感投资。学校是他们的第二个家,老师就是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学校和教师密切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情况。
2、对这四类学生开展学习辅导、思想教育、生活服务。
3、学习上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更重要的是始终注重他们的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使他们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
4、组织班干部协助老师对他们进行动态跟踪,有的放矢地做好相关帮扶工作。
5、确定监护人员、家校通力合作。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作用。
6、保持融洽感情、填补感情沟壑。
五、制度与方案:
1、启动关爱留守儿童主题教育,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各年级办公室电话、班主任手机为留守儿童在课间、休息时、双休日或节假日与家长联系、沟通提供方便,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感情。
2、各班教师每周与1—2名留守儿童谈一次心,了解他们近期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交流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3、各班班主任及时了解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里的烦恼,及时对其进行解答和帮助。
4、成立心理咨询室,聘请有教育经验的老师主动接近问题学生,对其学习、生活加以关注,建立档案,有意识的进行心理辅导。让他们在学习习惯、道德认识、思想状况上有所提高,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5、开展关爱残疾小伙伴“四个一”活动:搜集讲述一个农村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贫困学生、残疾儿童的故事;送给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小伙伴、贫困学生一个甜甜的生日蛋糕;做一件好事帮助残疾小伙伴解决一个生活小难题;与一个留守儿童、残疾小伙伴、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成为朋友。
五、具体要求
1、全校广大教职工要充分认识这项活动的重要性、紧迫性和现实意义,要从办人民满意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全体学生,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和高度出发,扎实抓好“四关爱”学生工作。
2、明确职责分工。党支部、工会、教务处、总务处等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密切配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活动收到实效,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让学校所有“四关爱”学生都得到温馨的关爱,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临沂九曲小学关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措施
为进一步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常住户口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根据《义务教育法》以及国家和省相关政策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着眼长远发展,特拟定以下措施:
一、深化认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我校生源多数来自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因此安排好他们的就读是学校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的必然要求,做好这项工作也可以我校教育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任务。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强化措施,切实加大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力度。
加快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切实加大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力度,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权利。《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随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按照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统筹安排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到我校入学,学校认真做好接收就读和教育教学工作。对于在划定范围内的学校不能满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要求的,应按相对就近和方便的原则在相邻学校入学。严格执行湖南省学籍管理规定。
三、积极帮扶,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健康成长。学校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关爱、教育和管理,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及生活环境,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积极构建学校、社区和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网络。
四、加强领导,广泛宣传。
成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保证此项工作的落实。各级组、处室要加强对依法保障进城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宣传,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构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良好氛围。
第三篇:梧浦小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情况调研报告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情况
调 研 报 告
榜山第二中心梧浦小学
伴随着我国社会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一部分进程务工子女也跟随父母进入城镇生活。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情况受到广泛关注。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按学区片划分,凡符合我校招生条件的报读我校的进城务人员随迁工子女已得到妥善安排和全部接纳入学。
一、基本情况 1.就读情况
我校现有学生224人,其中外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2人,占学生总数的5.3%。其中,外省迁入9人,占我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4.0%。
2.学习情况
通过调查与分析,在12名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中,60%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主要原因是基础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所欠缺,基本技能的水准有待提高,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正确引导。
3.生活状况
在我校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居住、食宿、穿着、学习等条件正常。无须帮扶。
4.心理状况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进入城区学校后,60%的学生表现出真诚、善良、朴实的心理品质;但是,仍然有40%的学生往往有三种不良心理倾向:一是孤独、自我封闭。主要表现为不愿与他人,尤其是城市里的学生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厌烦、鄙视或戒备的心理,猜疑心较强,喜欢独来独往,没有较好的伙伴;二是自控力差。表现为上课说话、做小动作,貌似听讲,实则神离,结果是一学就忘,一做
就错;三是逆反心强。体现在心里有话不愿意倾诉,对于父母和老师的批评和劝导,往往不接受,甚至故意表现出抵触、不顺从的情绪。
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就读所需证件情况 1.父母在城区长期合法居住。
所需交验以下证件之一:《暂住证》(一年以上)、房屋产权证、购房合同、居住在单位宿舍的证明(主要是证明是否进城居住及居住时间)。
2.父母在城区稳定就业。
所需交以下证件:劳动合同、工商营业执照。(主要是证明是否进城务工)3.符合入学年龄。
读小学一年级的交验家长户口簿和身份证(主要是验证学生年龄及学生与监护人关系)。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进城务工农民在对待子女的学习、成长发展方面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
1、进城务工农民对其子女教育方法学习较少,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进城务工的农民大多数文化素质不高,他们很少参加学习、接受家教培训,在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上存在误区。有的家长因为自己有某种理想没有实现,于是就把成功的希望转嫁到孩子身上。但在管教孩子方面显得束手无策。有的家长把教育看成一种“跳农门”的功利行为,认为只要学习好不管怎样都行,事事顺从孩子,从而忽视了教育本身价值取向,导致学生的理想非常盲目,不切实际,甚至出现很多不良习惯却麻木不仁。有的家长对孩子精神生活不够关心、认为孩子只要能吃好喝好就行,物质上满足孩子,“不能让孩子受半点委屈”。在精神上关爱却不足,很少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生活、劳动等方面的能力,对孩子的教育不闻不问,听之任之。有的家长因为孩子的成绩不很理想表现为对孩子很不满,经常非
难、责骂,甚至对孩子进行侮辱、体罚。这类型的家长往往认为自己这样做是严格要求孩子,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家庭虐待。
2、缺乏亲情的抚慰导致生活问题。一方面,由于在外打工,经济较之老家显得较为宽裕,对子女生活的支付能力较强,所以在生活(主要是物质生活)上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尽量答应,有的是宁可委屈自己也要答应孩子,因此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满意度较高;但由于条件所限,有一部分孩子因为存在自卑心理,又爱慕虚荣,觉得当地孩子有的东西自己为什么不能达到,甚至不愿被同学瞧不起。另一方面由于父母忙于挣钱,与孩子交流的时间较少,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关爱,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城务工农民子女逐渐意识到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重要性,因此,都认为生活状况一般。
3、家庭缺乏良好的教育环境。
从居住条件看,他们82.49%以上是租房,而且,最多的租过6次房,居住条件较差,80%以上的学生没有自己单独居室和专用书桌,学生在家庭中没有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条件,学习和生活不得不受很多外事干扰,这不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和自我教育的开展。
从家长个人行为习惯看,具有表率作用极少,大多数家长言谈举止随意性强,很少考虑对孩子的影响。
4、户籍管理与学籍管理脱节
由于进城务工人员没有户口,没有固定居住地,入学后根据家长的工作变化随意流动,有的来了不办转入手续,走了也不带学籍,或人在学籍不在,或学籍在人不在,容易造成学生流失,这给各学校学籍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5、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由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随意性大,随时插班跟班就读,影响教学进度;二是有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合拍,还有的来自外省,教材不一致,学习态度
不同,学习习惯不适应,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四、建议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我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1、认真落实政府文件精神,切实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做出最大努力。按照省市有关文件的要求,专门制定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民工子女)入学制度,做到无条件接收。
2.办好家长学校,提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监护人素质。学校从家长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家长学校,以“播种习惯,收获成功”为目标,向家长宣传实施养成教育的目的意义,介绍学校实施养成教育的做法及相关的制度条文。指导家长学习家长读本,具体指导家长应培养孩子哪些方面的习惯及具体做法,提出家长需配合学校实施的具体做法。通过家校联系,密切配合,共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3、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洒下更多的爱。把问题较多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管理任务落到班级任课教师,给予这些孩子在生活、学习、思想道德上更多的爱,并把这一项工作作为对学校对教师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保证了关爱活动深入扎实而不走过场。
4、加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籍管理,全省乃至全国一盘棋,加强学籍网络管理,学号或学籍管理卡随学生异动,保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不流失。
榜山第二中心梧浦小学
2017年6月
第四篇:第一实验小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情况调研报告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情况
调 研 报 告
XX市第一实验小学
伴随着我国社会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一部分进程务工子女也跟随父母进入城镇生活。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情况受到广泛关注。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按学区片划分,凡符合我校招生条件的报读我校的进城务人员随迁工子女已得到妥善安排和全部接纳入学。
一、基本情况 1.就读情况
2014年秋学期,我校接纳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33人(其中,外省迁入44人),占我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6.3%。
2.学习情况
通过调查与分析,在133名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中,60%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主要原因是基础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所欠缺,基本技能的水准有待提高,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正确引导。
3.生活状况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居住、食宿、穿着、学习等条件相对艰苦,多数学生能继续保持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但是少数价值观念有失偏颇的学生随即产生了抱怨、厌烦、自卑的心理。
4.心理状况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进入城区学校后,60%的学生表现出真诚、善良、朴实的心理品质;但是,仍然有40%的学生往往有三种不良心理倾向:一是孤独、自我封闭。主要表现为不愿与他人,尤其是城市里的学生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厌烦、鄙视或戒备的心理,猜疑心较强,喜欢独来独往,没有较好的伙伴;二是自控力差。表现为上课说话、做小动作,貌似听讲,实则神离,结果是一学就忘,一做就错;三是逆反心强。体现在心里有话不愿意倾诉,对于父母和老师的批评和劝导,往往不接受,甚至故意表现出抵触、不顺从的情绪。
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就读所需证件情况 1.父母在城区长期合法居住。
所需交验以下证件之一:《暂住证》(一年以上)、房屋产权证、购房合同、居住在单位宿舍的证明(主要是证明是否进城居住及居住时间)。
2.父母在城区稳定就业。
所需交以下证件:劳动合同、工商营业执照。(主要是证明是否进城务工)
3.符合入学年龄。
读小学一年级的交验家长户口簿和身份证(主要是验证学生年龄及学生与监护人关系)。
三、问题与建议
经济和生活等方面的差距使得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城市孩子相比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由此衍生的隔膜、对抗甚至仇视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社会各界要齐
抓共管,努力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创造一个充满关爱的生活、学习环境,使他们在心理上真正融入城市。班主任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问题做到及早发现、及早疏导、及早治疗,并经常开展以“关爱”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用集体的关爱来消除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自卑心理,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XX 2014
市第一实验小学 年11月
第五篇:兴义市坪东小学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入学情况汇报
兴义市坪东小学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入学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兴义市坪东小学现有教学班20个,教师74人,学生1318人,其中进城务工随迁子女496人,占学校学生总人数的37.6%,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习有困难(相对)的学生226人,占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总数的46%,在我校就读的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主要来自于兴义市较为边远的农村和外省市的农村,绝大多数经济条件比较差,流动性较大,存在部分学生中途插班和中途流失的情况。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进城务工随迁家长对其子女教育方法学习较少,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进城务工的农民大多数文化素质不高,他们很少参加学习、接受家教培训,在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上存在误区。有的家长因为自己有某种理想没有实现,于是就把成功的希望转嫁到孩子身上。但在管教孩子方面显得束手无策。有的家长把教育看成一种“跳农门”的功利行为,认为只要学习好不管怎样都行,事事顺从孩子,从而忽视了教育本身价值取向,导致学生的理想非常盲目,不切实际,甚至出现很多不良习惯却麻木不仁。有的家长对孩子精神生活不够关心、认为孩子只要能吃好喝好就行,物质上满足孩子,“不能让孩子受半点委屈”。在精神上关爱却不足,很少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生活、劳动等方面的能力,对孩子的教育不闻不问,听之任之。有的家长因为孩子的成绩不很理想表现为对孩子很不满,经常非难、责骂,甚至对孩子进行侮辱、体罚。这类型的家长往往认为自己这样做是严格要求孩子,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家庭虐待。
2、缺乏亲情的抚慰导致生活问题。一方面,由于在外打工,经济较之老家显得较为宽裕,对子女生活的支付能力较强,所以在生活(主要是物质生活)上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尽量答应,有的是宁可委屈自己也要答应孩子,因此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的满意度较高;但由于条件所限,有一部分孩子因为存在自卑心理,又爱慕虚荣,觉得当地孩子有的东西自己为什么不能达到,甚至不愿被同学瞧不起。另一方面由于父母忙于挣钱,与孩子交流的时间较少,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关爱,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城务工随迁子女逐渐意识到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重要性,因此,都认为生活状况一般。
3、家庭缺乏良好的教育环境。
从居住条件看,他们80%以上是租房,居住条件较差,60%以上的学生没有自己单独居室和专用书桌,学生在家庭中没有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条件,学习和生活不得不受很多外事干扰,这不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和自我教育的开展。
从家长个人行为习惯看,大多数家长言谈举止随意性强,很少考虑对孩子的影响。
4、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由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随意性大,随时插班跟班就读,影响教学进度;二是有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合拍,还有的来自外省,教材不一致,学习态度不同,学习习惯不适应,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三、经验做法
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我校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我们采取了如下做法。
1、在收费上,按照上级有关规定,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享受与其它学生一样的收费标准,并在“六一”等节日的各种汇演中全部参与,学校对个别经济确有困难的进城务工随迁子女采取免收服务性收费等做法给以减轻其家庭经济负担。
2、做好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的“培优补差”工作,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采取放学后教师单独进行学习辅导,对心理有缺陷的学生有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对其不定时谈话,做好心理辅导,解除学生心结。对少数“问题学生”建立跟踪辅导调查表,对学生进行过程辅导,纠正其不良习惯。
3、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为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洒下更多的爱。把问题较多的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教育管理任务落到班级任课教师,给予这些孩子在生活、学习、思想道德上更多的爱,并把这一项工作作为对学校对教师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保证了关爱活动深入扎实而不走过场。通过学校少先队进行感恩教育,帮助进城务工子女正确认识父母外出打工的辛苦,提高他们自理、自立的自信心。
4、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农村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监护人素质。学校从家长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家长学校,以“播种习惯收获成功”为目标,向家长宣传实施养成教育的目的意义,介绍学
校实施养成教育的做法及相关的制度。指导家长学习家长读本,具体指导家长应培养孩子哪些方面的习惯及具体做法,提出家长需配合家校实施的具体做法。通过家校联系,密切配合,共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在上级的领导和关心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曾先后获得兴义市“文明校园”、兴义市“示范性家长学校”称号;兴义市一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一等奖”,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课题“和谐德育”研究实验学校等。
四、今后的打算
1、争取上级党委、政府和主管局的支持,扩大办学规模、改善现有办学条件,创造比较好的学习生活氛围。
2、抓好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家长的培训,提升家长家庭管理素质,特别是对学生在家庭中养成教育的培养。
3、继续做好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的“培优补差”工作,让所有的进城务工随迁子女都能在学习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4、多种形式开展课外活动,让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享受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兴义市坪东小学
2012年7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