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费城故事,法律
——维护公平正义的法律人 费城故事由汤姆.汉克斯与丹泽尔.华盛顿共同主演,讲述了一位因为同性恋而患 上了艾滋病的律师遭遇歧视、不公正待遇,但是却在另一位律师的帮助下最终维护 了自身合法权益的故事。影片中,Andy 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律师,但是由于他因为同 性恋而患有艾滋病后,他的世界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让人感动的是,他 的家人并没有嫌弃他,而是包容他,在整个社会都遗弃他的时候,为他撑起了一片 小小的却温暖的天空。Miller 本质上是一个善良的律师,虽然一开始他对同性恋的 态度也是不解、嘲笑,想与之保持距离,但是后来他渐渐的接受 Andy,并且成为 Andy,甚至是同性恋者的代言人,他要承担的并不是来自于官司本身输赢的压力,并且还有社会对于他这种行为的排斥和误解。但是他却坚持了下来,我想这不仅是 因为他本身善良的本性,最重要的是他作为一个法律人的责任感,始终坚持公平正 义。他在实践“法律的目的在于公正”。作为一个律师,应当为辩护人的合法权益据理力争,以法律为依据,以公正为 基础,以维护被害人的利益为根本。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和标准去评价当事人、为当 事人辩护。所以虽然 Miller 一开始对同性恋者的态度并不认同,但是后来他心中法 律人的自觉唤醒了他,他放弃自己的喜恶,以一个律师的角度去了解 Andy,体谅同 性恋者,真正的从他们的利益出发,为正义代言。法律的公正是没有国界的,在中国,根据《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第 四条、第五条的规定,律师应当忠于宪法和法律,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 绳,严格依法执业。律师应当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维护国家法律与社会正义。律 师应当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尽职尽责地维护委托人的合法利益。因此,律师的职 业操守既要维护法律的公平,公正,还要为辩护人作出最大的“维护”。但是现实生 活中,往往不尽如人意。每个法律人学生时代都对法律有着美好的期待和向往,社会的残酷,腐败的风 气却使这些公平正义的愿望被逐渐消磨殆尽,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即将走向社会的我们应该怎样选择?我并没有想好,也没有准备好以一个法律人的身份走向这个 社会,我想,我能做的只有严格的要求自己,虽然没有能力帮助别人,但是我能做 到的是匡扶自己心中的正义,不去做违背公平正义的事。不管怎么说,法律职业的初衷是善的,只是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的去克服 恶劣的现实环境,建构一个框架,使其真正能够实现其最初的价值取向。律师是一个高尚的职业,它值得我们的尊敬。
道德禁忌和法律公正——《费城故事》有感
美国影片《费城故事》,事实上被我理解成一个诉诸于感性的道德禁忌和根植于理性的法律公正,以现实的法庭为战场,展开斗争并在斗争中不断相互协调、相互寻求切入点的严肃命题。在看完影片后,我脑中一直盘旋着一个疑问:我们是否可以因为,某件事在伦理道德上无法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同,就完全否认其在现代文明的产物——法律上——应该获得的承认和保护?
好莱坞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个娱乐电影充斥银幕的商业化梦工场,而严肃题材影片,必然会在商业效益上影响投资商的投资热情。然而,据资料显示,似乎在94年,一批对历史反省,对社会关注的严肃题材影片出现,包括与《费城故事》同年上映的《肖申克的救赎》这类监狱题材影片。
在中央电视台的影评里,我看到过以下一段文字,十分切合我对《费城故事》的评价:
“《费城故事》讲述了一个艾滋病患者用法律维护自己权利利益的故事,它被称为“好莱坞面对艾滋病”的影片。它标志着好莱坞不再逃避社会现实,而正式向泛滥美国的艾滋病宣战了。影片号召人们关心帮助艾滋病人,同时赞扬了艾滋病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
安德鲁和乔是费城的两名年轻律师。但是,安德鲁不敢告诉老板自己是一名同性恋者,并且染上了爱滋病。就在他刚获提升不久,却因老板发现了秘密而以他丢失文件为由把他解雇了,安德鲁找到乔希望他接受这个案子。
安德鲁的家人支持他走上法庭,但被告却坚持不承认是因此原因解雇安德鲁的。安德鲁衰弱的身体已无法承受剧烈的抗艾滋病药物的静脉注射,他预感到自己快不行了。但他仍坚强地挺过了激烈的法庭答辩。
到了审判的日子,陪审团终于宣判原告安德鲁受到不公正解雇,被告应负责赔偿损失。安德鲁终于获胜了。乔奔赴医院将这一消息告诉了安德鲁和他的家人,但安德鲁却不能再支持下去了,他正在慢慢死去。
也许是对汤姆·汉克斯的喜爱,导致了我在观影时一面倒地将同情完全放在安德鲁身上。汤姆·汉克斯演的主角安德鲁,是一个逐渐走向死亡的人,有很多细致感人的表演。
尤其是,影片中有一段很少再电影语言中使用的、主角的大段独白。聚会后,安德鲁在自家壁炉前的倾诉感人肺腑:旋转的镜头,充满希望的火光,加上汤姆·汉克斯细腻而充满张力的表演。最这些终迫使我认真地考虑,艾滋病患者和同性恋者也有自己的生活和痛苦,也需要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同情。
但是,身为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最不被认可的群族,这种同情也许容易被满含同情心的部分人施与,但艾滋病患者和同性恋者作为人,在人的身份和权益上所需的认可,却不是那么容易在一个广义的社会和人群中获得。
出于对死亡的惧怕,艾滋病患者被视为不应该出现的一群,并被接纳非正常群体能力从来就不高的正常群体所排斥和抛弃,似乎是在正常不过的事。
片中的故事有一段细节,那就是在影片中,安德鲁和他的“恋人”并没有受到他家人的不平对待,他们甚至像一对正常恋人一样出入彼此的家庭。但家庭的认可并不等于他获得了社会的承认。影片结束时,安德鲁正是带着这一切的认同和不认同,无奈地结束也许永远会被大多数人非议的一生。
无论是观影中,还是已经将所有情绪不断沉淀并洗练后的现在,我都无法确定自己是不是能真正毫无芥蒂地接受艾滋病患者和同性恋者。现在不断有访谈节目挖掘艾滋病患者和同性恋者的内心,也不断有这一题材的电影抢占票房,甚至,李安的《断臂山》还为其带来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荣誉,连《费城故事》本身也是汉克斯连续两次获得奥斯卡影帝中第一次。
但是,时代在向前发展,曾经的许许多多诉诸于感性的道德禁忌,不是被历史的尘埃彻底湮没,就是被改造得面目全非,每一个“绝对”、“肯定”、“不可能”,事实上,也许都会在不远的明天摇身一变,成为“也许”、“可能”、“说不定”。今天我们对于道德的理解,也在不断更新,“有很多观念的接受,我们首先是从看热闹开始的,我们以为那些事情与我们无关,但当它们对传统观念进行挑战的时候,我们才发现我们正是迎接他们挑战的人”(中央电视台影评)。
但是,有一种东西,应该永远都不会、不能、不要改变,那就是对人的本体权利的尊重、对生命获得温柔体察的权利的尊重。每个人,在不伤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都应该被尊重其自身的利益,这是原则的、不以主观情绪为转移的理性判断,不应该因为感性的道德禁忌,被遗忘在多数派的舞台上。
不能忘了,人类是主观的动物啊,怎能要求他放弃情绪的不良发泄?所以,完善的现代文明社会,需要由法律,来纠正忘记道德禁忌不是法律的行为;所以,许多曾经在历史上接受拷问的行为,逐渐被法律所包容保护;所以,有了《费城故事》中,安德鲁的最终胜诉。影片结局,是不是可以说明,存在于我们这个社会上的,各种各样的歧视的阴暗心理正在被正视并且被努力修正?虽然这个结局,并不是大团圆般的快乐?
伤感是无法避免的,正如思考是无法避免的一样。解读《费城故事》,仿佛你自己就是安德鲁,就是乔,就是法官甚至就是安德鲁的上司那个被告——正处于法庭正中央,接受诉诸于感性的道德禁忌和根植于理性的法律公正孰轻孰重的审问。
电影就是这样一种奇妙的东西。在今天这个读图时代,它不再仅仅是商业上的娱乐工具和政治上的宣传的手段,而是可以承载更沉重的命题和思考的情感载体。今天的电影人们,如果只能不断在华而不实的制作手段上下功夫,而忽略真正触动人心的是什么,甚至将自以为感动人的类化情绪生硬地包装成赚人眼泪的卖点,这样做只能制造噱头,缺乏填充情感与思考的感人细节。
例如今天我在电影《费城故事》中所感到的那样。绕开明星、忽略大导演、抛弃所有属于电影的拍摄剪辑技巧,这个影片本身所具有的看点和吸引力,就依附在它的思考中。而这些思考,依附在情节中设置的某个微笑,某个眼神,或者不经意的一句台词中。感动人的不是戏剧冲突,而是真情流露。
感性的道德禁忌和理性的法律公正怎样作用于个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整个影片,从开始到结束,在每一个带有情绪的镜头里,始终流淌着对人类行为的反思以及对社会文明发展的评估。它的结尾,与其说是结尾,不如说是给心脏悬了将近两个小时的观众的一个心理安慰和交待。隐藏在画面背后的问题与思考,至今仍未结束。或者说,道德与法的碰撞,至今仍未结束。(张渺)
第二篇:法律相关 费城故事读后感
费城故事
法律与影视课上看了许多的经典与法律有关的电影,令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部电影叫做《费城故事》,一部同性恋与艾滋病题材的电影,同时还为我们展现了一场面对就业歧视的博弈。
一位年轻律师,在职场上如沐春风潇洒得意,虽工作劳累却也能获得上司宠爱,然他因同性的生活方式而不幸染上了AIDS,同事无意间的一瞥就这样注定了他不公的下场,他被解雇了,他完美的事业就此结束。一个人物缩成一个社会群体的影子,弱势群体,这种意义是深刻且真实的。
他放下极大的自尊来求助于一个曾经一同较劲的对手,而对手轻蔑的语气和断然的拒绝使他的眼神在那一刻灰暗无比。那个对手也同样影射出了社会的另一群体,麻木的人,因常期处于城市烦躁独立的生活方式里而变得谨慎和小心,很难敞开心关注身边的人,亦不懂得理解彼此,距离越大隔阂越深。然而最终图书馆里,两者相遇,人性在那些微弱的灯光下灼灼发光。安迪让对手念出有同样一个性质案例却有着相反结局的事实,让他体会他所坚持的真理是值得的且令人尊重的。此刻彼此的眼神越来越浑合越来越有同一种颜色,那就是信任。
法庭上的驳论占了影片的很大部分,我们能真切的感受到一场正义与非正义的较量,对方律师傲人冷漠的姿态和安迪的辩护律师的诙谐率真的言辞形成强烈对比,都代表一种社会态度,却赋予不同现实意义。辩驳过程中,为了证实安迪的确在当时被辞退前就出现病变症状,安迪不得不解开衣领,敞开胸脯,让大家看到最不忍看到的一幕,胸前布满病变的斑痕,红褐色,大块大块的,令人触目不已。
最后的结局是安迪方获胜得到索赔,只是在接近尾声的时刻,安迪却永远的离开了。如果说本影片主要是表现目前同性恋和艾滋病群体受到的歧视问题,我认为这部影片的反响还是很不错的,因为目前的大多数国家已经对同性恋合法化,并且美国也开始渐渐注重了艾滋病在就业方面的歧视,同时也在消除艾滋病歧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例如,2009年10月3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取消一条长达23年的禁止HIV病毒携带者在美国旅游和移民的规定。美国目前有超过100万人携带HIV或患有艾滋病,而且这一数字每年以超过5.6万人的速度递增。对这一人群取消禁止旅游和移民的规定,也是取消对他们的歧视。消除艾滋病歧视一直是国际社会和各个国家要共同实现的重要目标。在我国,这个问题也被提到社会公正和正义的层面,而且有不少公开的法律来保证。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十六条指出,国家和社会应当关心、帮助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使其得到及时救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同时该法律也规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不得泄露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侵犯单位和个人合法权益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故意泄露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的,其负有主要责任的组织或个人将被处以不同级别的处罚,如警告、降级、撤职、开除等。
此外,我国的《艾滋病管理条例》也规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及其配偶、子女的就业、就学、就医和参加社会活动等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配偶和子女。
但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在现实中仍然受到歧视。为不禁令我们疑惑,什么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会受到普遍歧视?
众所周知,艾滋病通过几种渠道传播,一是医源性感染,包括输血和各种侵入性医疗手段;二是母婴传播;三是性传播;四是吸毒,主要是通过共用针头传染。但一提到艾滋病,相当多的人都会把患者与不洁的性行为或淫乱联系在一起,因而认为这是一种“脏病”,在心理上早已把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打入另册。这其实在社会心理上已经造成对艾滋病病人和病毒感染的歧视。
当然,社会对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的歧视还来自对他们传播疾病的担心,正常人如果与他们接触,可能会染上艾滋病。然而,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告诉人们,艾滋病病毒是一种非常脆弱的病毒,对热和干燥十分敏感,只能在液体中存在。即使HIV经唾沫进入口中,也会被胃酸杀死。而且,即使蚊子叮咬过艾滋病病人的血,也根本不可能传播艾滋病。所以,正常人与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共同工作和生活,包括共同进餐都不会染上艾滋病,只是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胡刀有可能感染HIV,但前提是,正常人的皮肤和黏膜有破损。因此,只要注意,这种途径染上HIV的可能性较小。
艾滋病患者就业歧视最严重
2011-11-17 10:54:43 来源:文新传媒网-文汇报
从第一例艾滋病发现至今的20多年里,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艾滋病的了解也越来越多,但是,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的生存环境依然十分严峻。
法律与现实的矛盾
消除艾滋病歧视一直是国际社会和各个国家要共同实现的重要目标。在我国,这个问题也被提到社会公正和正义的层面,而且有不少公开的法律来保证。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十六条指出,国家和社会应当关心、帮助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使其得到及时救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同时该法律也规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不得泄露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侵犯单位和个人合法权益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故意泄露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的,其负有主要责任的组织或个人将被处以不同级别的处罚,如警告、降级、撤职、开除等。
此外,我国的《艾滋病管理条例》也规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及其配偶、子女的就业、就学、就医和参加社会活动等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配偶和子女。
同样,美国也在消除艾滋病歧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例如,2009年10月3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取消一条长达23年的禁止HIV病毒携带者在美国旅游和移民的规定。美国目前有超过100万人携带HIV或患有艾滋病,而且这一数字每年以超过5.6万人的速度递增。对这一人群取消禁止旅游和移民的规定,也是取消对他们的歧视。
但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在现实中仍然受到歧视。
2009年11月27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联合我国卫生部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组织在京发布了《中国艾滋病感染者歧视状况调查报告》。该报告对我国25个省区市的2000余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进行了调查,其中41.7%的受访者称曾经受到过艾滋病相关歧视,超过2/3的人表示家庭成员曾因自己的感染状况受到过歧视。在知晓被感染者的感染身份后,1/4的医务工作者、超过1/3的政府官员和教师持有负面和歧视的态度。有超过12%的受访者表示,自检测出艾滋病感染后曾至少一次被拒绝就医。
在美国,人们对艾滋病的评价同样是负面的。因此,美国在2010年7月公布美国的艾滋病新战略时提出了一个重要任务,呼吁全社会根除因艾滋病带来的不平等和不公正。
就业歧视最为严重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遭受最严重的歧视是就业歧视,这一现象在中国几乎是百分之百。
从更大范围看,目前的《公务员录用体检标准》、《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体检项目和标准》以及保险相关的条款中,都对艾滋病患者都有明显的歧视条款,即规定不得录用HIV携带者和患者,这显然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相悖的,是以下位法对抗上位法或以行政规定对抗法律。而且,这种不合法的对抗居然会通行无阻,说明社会对艾滋病的歧视非常之深。因此,现实中不仅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歧视能得以实施,并且单位或个人即便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实施了歧视,也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这就造成了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违法成本”很低的现象,或者说人们根本认识不到这种歧视是违法。
歧视造成恶性循环
为什么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会受到普遍歧视,根源还在于社会各方面,甚至包括医疗和卫生部门对艾滋病的不了解,对防控艾滋病知识的传播不力,当然还有根深蒂固的对性传播疾病的鄙视。
众所周知,艾滋病通过几种渠道传播,一是医源性感染,包括输血和各种侵入性医疗手段;二是母婴传播;三是性传播;四是吸毒,主要是通过共用针头传染。尽管性传播只是艾滋病传播的一种方式,世界各地经性传播艾滋病的比例各有不同,但一提到艾滋病,相当多的人都会把患者与不洁的性行为或淫乱联系在一起,因而认为这是一种“脏病”,在心理上早已把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打入另册。这其实在社会心理上已经造成对艾滋病病人和病毒感染的歧视。
当然,社会对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的歧视还来自对他们传播疾病的担心,正常人如果与他们接触,可能会染上艾滋病。然而,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告诉人们,艾滋病病毒是一种非常脆弱的病毒,对热和干燥十分敏感,只能在液体中存在。即使HIV经唾沫进入口中,也会被胃酸杀死。而且,即使蚊子叮咬过艾滋病病人的血,也根本不可能传播艾滋病。所以,正常人与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共同工作和生活,包括共同进餐都不会染上艾滋病,只是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胡刀有可能感染HIV,但前提是,正常人的皮肤和黏膜有破损。因此,只要注意,这种途径染上HIV的可能性较小。
所以,艾滋病病人和病毒感染者是可以与正常人一道生活和工作的。
第三篇:费城故事
《费城故事》影评
好莱坞是娱乐界中的圣地,一向很少关注这种以艾滋病和同性恋为题材的影片,一来因为即使在开放的美国该题材也有些敏感,容易得罪一些“正统人士”,二是这种题材很难融入这种娱乐圣地,难以给投资方带来丰厚的收益。但是《费城故事》作为以艾滋病和同性恋为正面题材的伟大尝试是一次严肃而优秀的作品,受到了巨大的瞩目,被称为是“好莱坞面向艾滋病”的影片。
《费城故事》讲述了电影主角安德鲁因为同性恋而染上艾滋病,因此他被上司视为道德败坏并被事务所解雇、为讨回公道而诉诸法律的故事。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艾滋病人争取权益的故事,它直面在美国这样的社会中仍遭受鄙视的同性恋,这是对传统观念的一种挑战,是对传统道德束缚的一种冲击,是时代进步的一大亮点。
整个影片没有太大的起伏,却时刻给观看影片的人以心灵的撞击。其中的音乐哀怨凄凉,仿佛有人在低泣,给全片奠定了一个比较引人同情的基调。而且还有一段对歌剧的描述,仿佛是安德鲁在进行生命的呼唤,渴望人性的觉醒。各种音乐歌曲的,配合着主人公的复杂心理,使整场氛围凄凉,催人泪下,唤起了人性的良知,引起了人们对艾滋病对同性恋的关注而不是鄙视。
汤姆.汉克斯饰演的安德鲁的肢体语言并不多,但是其内心活动却是极其复杂的。他不敢向外界透漏自己的病情,更害怕死亡的到来,他热爱自己的事业、家人…他只能把一切埋藏在内心深处,却还是不可抗拒的流露出孤独绝望的神情…这个极其高难的角色被汉克斯饰演的堪称完美,这也奠定了日后他在好莱坞的地位。
整个影片一方面是在探讨爱滋病,另一方面更为深刻的是在探讨同性恋者在当今社会的种种现实处境以及他们自身面对社会的歧视的反应以及他们原本就所拥有的对爱的渴望,对生命的渴望那种人性的情感. 片中的故事及其结局并不复杂,但他却向世人提出了一个道德问题,对于艾滋病人应该象其它病患者一样给予爱护和帮助,这在哪里都是被认可的,但对与同性恋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尽管安德鲁赢得了这场官司,但是他并没有赢过世
俗,世俗的偏见仍在。但这至少给了我们思考如何让去对待艾滋病和同性恋的空间,它敢于大胆的向社会提出这一问题本身,就标志着这个社会正在前进。
第四篇:费城故事观后感
费城故事观后感
影评是从一个专业角度对一部电影的全方位解读,我不敢说我写下的这篇文字是影评,所以我暂且把它称作观后感。
《费城故事》讲述的是一个艾滋病患者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的故事。也许你会认为,在这样的主题下衍生出的影片应该极具好莱坞宏观的刻板模式,但它却出乎意料地突破了这一束缚,成为了一个新的电影时代的里程碑。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置身于一个被娱乐充斥着的时代。一切艺术表现形式都被附着上娱乐、商业这样的标签,艺术也因此显得不那么纯粹了。呈现出蓬勃之势的电影行业也没有得以幸免。电影宣传更是由起初对电影本身的推崇变为了利用一些刻意制造的噱头来造势。渐渐地,受众也开始习惯于这样的电影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费城故事》的诞生显得尤为特别,令人欣喜。它取得成功的另一大原因莫过于对社会现实的反映,直面“同性恋”这个在当时还很敏感的话题就显示出这部电影在某种意义上的决心。电影的另一大主题是艾滋病,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已经树立起一个对待艾滋病人要一视同仁并且给予关爱的心态,那么对于同性恋者,我们是否也应该这样做呢?
费城,充满着机遇与挑战的地方,到处弥漫着钞票、香水的味道,人们努力的工作,拼命的赚钱,却时常忘记本性,忘记去爱。他是一名杰出的律师,却因同性恋而患上艾滋病,深陷其中。随着病情的恶化,他的生活也发生着转变。人们对艾滋病充满恐惧,他也因此被公司开除。他没有低头,没有选择沉默,而是利用法律赋予他们的权利去保护了自己,取得了胜利。但他却无法摆脱艾滋病,最终离身边的人远去。
电影始终在一种压抑的基调中进行着,仿佛随时都可能迎来一次激烈的爆发。然而并没有,在这样的氛围下,它迎来了结局,主角走到了生命的终结。画面最终停留在了主角孩童时代留下的影音片段上,荧幕上的孩子笑得那么开心,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却在观者心里烙下了深深的沉痛之感。偏见似乎很难真正的消除,但社会也从不缺少反对偏见,维护公正的人。电影中标志着这一群体的形象也封存在了我们的记忆中。
影片主人公的扮演者汤姆?汉克斯在电影中表现出色,逼真形象,令人感动。为了演好艾滋病患者的瘦弱体形,他用节食的办法将体重减轻了30磅,并亲自与同性恋者、艾滋病人接触,直接体验生活;为了演出艾滋病人独特的绝望心态,他每天都进行造型训练,但回家后又得恢复自我,忍受着内心的煎熬。更可贵的是,他所演出的不仅是一个病人,更是一个坚强的奋斗着的爱着他的家人朋友、他的事业和整个社会的伟大角色。正因如此,汤姆?汉克斯获得了第66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和第44届柏林电影节最佳男主角银熊奖。的确,人活着应该有信仰,应该执着。每个人有爱与被爱的权利,那么爱的是同性或是异性也不应被刻意规定。不畏惧的坚持自己所爱,不畏缩的追求自己的权利。面对艾滋病患者,有同情,有鄙夷。同情和鄙夷的多少决定立场的不同。
第五篇:费城故事观后感
费城故事观后感
费城故事由汤姆.汉克斯与丹泽尔.华盛顿共同主演。安德鲁和乔是费城的两名年轻律师,他们工作努力,都有美好的前途。但是,安德鲁不敢告诉老板自己是一名同性恋者,并且染上了爱滋病。就在他刚获提升不久,却因老板发现了秘密而以他丢失文件为由把他解雇了,安德鲁找到乔希望他接受这个案子。乔本来拒绝受理,但在妻子露易丝的责骂和安德鲁的请求下答应了。安德鲁的家人支持他走上法庭。开庭审理时,众多示威者聚集在法院门外,要求给同性恋者合法权益,不准歧视艾滋病人。但被告却坚持不承认是因此原因解雇安德鲁的。安德鲁衰弱的身体已无法承受剧烈的抗艾滋病药物的静脉注射,他预感到自己快不行了。但他仍坚强地挺过了激烈的法庭答辩。到了审判的日子,陪审团终于宣判原告安德鲁受到不公正解雇,被告应负责赔偿损失。安德鲁终于获胜了。乔奔赴医院将这一消息告诉了安德鲁和他的家人,但安德鲁却不能再支持下去了,他正在慢慢死去。影片中,Andy 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律师,但是由于他因为同 性恋而患有艾滋病后,他的世界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让人感动的是,他 的家人并没有嫌弃他,而是包容他,在整个社会都遗弃他的时候,为他撑起了一片 小小的却温暖的天空。Miller 本质上是一个善良的律师,虽然一开始他对同性恋的 态度也是不解、嘲笑,想与之保持距离,但是后来他渐渐的接受 Andy,并且成为 Andy,甚至是同性恋者的代言人,他要承担的并不是来自于官司本身输赢的压力,并且还有社会对于他这种行为的排斥和误解。但是他却坚持了
下来,我想这不仅是 因为他本身善良的本性,最重要的是他作为一个法律人的责任感,始终坚持公平正 义。他在实践“法律的目的在于公正”。
作为一个律师,应当为辩护人的合法权益据理力争,以法律为依据,以公正为 基础,以维护被害人的利益为根本。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和标准去评价当事人、为当 事人辩护。所以虽然 Miller 一开始对同性恋者的态度并不认同,但是后来他心中法 律人的自觉唤醒了他,他放弃自己的喜恶,以一个律师的角度去了解 Andy,体谅同 性恋者,真正的从他们的利益出发,为正义代言。法律的公正是没有国界的,在中国,根据《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第 四条、第五条的规定,律师应当忠于宪法和法律,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 绳,严格依法执业。律师应当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维护国家法律与社会正义。律 师应当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尽职尽责地维护委托人的合法利益。因此,律师的职 业操守既要维护法律的公平,公正,还要为辩护人作出最大的“维护”。但是现实生 活中,往往不尽如人意。每个法律人学生时代都对法律有着美好的期待和向往,社会的残酷,腐败的风 气却使这些公平正义的愿望被逐渐消磨殆尽,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即将走向社会的我们应该怎样选择?我并没有想好,也没有准备好以一个法律人的身份走向这个 社会,我想,我能做的只有严格的要求自己,虽然没有能力帮助别人,但是我能做 到的是匡扶自己心中的正义,不去做违背公平正义的事。不管怎么说,法律职业的初衷是善的,只是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的去克服 恶
劣的现实环境,建构一个框架,使其真正能够实现其最初的价值取向。这个世界是个大同的世界,要学会包容,要学会理解,不是每个人都一样,各自有各自的兴趣和爱好。同性恋话题是每个人都想避而不谈的,好像很是肮脏,难以接受,其实这本就是大千世界里的一个奇迹,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不过是有些人比较保守,比较封闭造成的结果,要学会面对它,这其实也是一种爱,一种有别于亲情,友情,男女之间的爱情的一种爱,只不过你以前没有见到过它罢了。有很多朋友问过我这样的问题:“你能接受同志关系吗?”也许是因为家庭比较开放,也许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我的回答是:“是,我能接受,但我不是。”我就非常不理解有些人看同性恋的眼神,好像他们(她们)是恶魔一样,是不洁的,好像是上帝犯下的一个错误。人们总是戴着偏见的眼镜去观察这个世界,和自己一样的就能接受,不一样就毁了它。总是希望这个世界都要和自己要求的一样才行。我只能说太狭隘了,虽然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由,在不触犯法律的前提下喜欢干什么就干什么,当然也包括自己的言行,没有触及法律的红线,但也跨过了道德的底线,对别人恶语相加是极其不道德的,没有素质的表现,不要因为性取向而把一个人看低!要学会理解,学会宽容,新鲜的事物不一定都是坏的,理解它,接受它,和谐是每个人都想要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