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政策法规知识百题答案

时间:2019-05-12 05:20: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宗教政策法规知识百题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宗教政策法规知识百题答案》。

第一篇:宗教政策法规知识百题答案

宗教政策法规知识百题答案

一、填空题

1.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五位一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实事求是,与时俱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5.18 ,宗教信仰

6.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7.宗教信仰,正常8.国家教育制度9.接受义务教育,义务教育

10.保护11.预防,防消12.诉讼,行政复议

13.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14.其他固定宗教活动场所15.101016.宗教团体,宗教事务17.10,备案

18.单位19.教师20.具体,行政诉讼

二、单项选择题

BBCCBCDBCABDCCADBBCCADDBCADBDACDABCBDABD

三、多项

1.ABCD2.ABC3.AD4.ABCD5.ABCD6.ABCD7.ACD

8.ACD9.ABC10.AC11.ABC12.ABD13.ABCD

14.BC15.ABCD16.BD17.ABC18.ABCD19.ABD20.ABCD

四、判断

√××√√ √√××× √√√√√ √××√√

第二篇:语言文字政策法规百题知识问答

语言文字政策法规百题知识问答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什么时间颁布的?于何时实施?

答: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2001年1月1日起实施。

2.《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何时通过?何时施行?

答:该办法由福建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于2006年5月26日通过,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

3.什么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4.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遵循哪三个“有利于”?

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5.我国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实施怎样的政策?

答:国家颁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管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支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研究,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丰富和发展。

6.国家对各民族语言实施怎样的政策?

答:各民族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依据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实施。

7.在我国56个民族中,解放前后使用文字的民族各有多少种 ?

答:解放前在我国56个民族中,使用文字的民族有21个,文字24种。解放后,以汉语拼音为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基础,使我国各民族现行文字增加到40种。

8.实现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的意义? 答: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否合乎规范、标准,往往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语言文字是人们的交际工具,是信息的载体。加强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对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与交流和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都有重要意义。

9.哪些特定对象的汉字应用水平应当符合国家相应的规定?

答: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教师、医务人员、编辑、记者、汉字字幕制作人员、校对人员、学生以及从事印章、牌匾、广告制作等工作的文案人员的汉字应用水平应当符合国家相应的规定。

10.推广普通话的4个重点领域是什么?

答:推广普通话的重点在学校、党政机关、广播电视和公共服务行业。当普通话成为学校教学语言、成为机关工作语言、成为宣传语言、成为社会交际语言时,便是基本普及了普通话。

11.国家推行规范汉字的重点在哪些范围?

答:学校教育教学用字,机关公务用字,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媒体用字,公共场所的标牌、宣传标语、广告等用字。

12.汉语文出版物使用语言文字应当注意什么?

答:汉语文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汉语文出版物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应当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必要的注释。

13.我国从哪一年起,全国报刊实行了横排横写? 答:1956年1月1日。

14.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如何? 答: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趋简 15.公共服务行业基本的服务用字是什么? 答:公共服务行业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服务用字。16.什么是规范汉字?

答: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正体字、简化字和未经整理简化的传承字。17.什么是不规范汉字

答:不规范汉字包括已被简化的繁体字、已淘汰的异体字、自造简体字、字型不标准的字和错别字。

18.社会用字不规范的危害是什么?

答:社会用字不规范现象的存在,给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育的普及、文化的繁荣造成很大的损失和障碍。尤其是进入信息化时代后,计算机对汉字识别要求更高。

19.1986年,国务院批准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收入简化字多少字?是现行简化字的统一规范吗?

答:2235字;是。

20.现行规范汉字主要的依据有哪些? 答:(1)《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2)《现代汉语通用字表》(3)《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4)《简化字总表》

(5)《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6)《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表》 21.“汉字标准化”指的是什么?

答:“汉字标准化”是指在对现行汉字进行全面、系统、科学整理的基础上,做到现行汉字“四定”。

22.现行汉字的“四定”,具体指什么? 答:定量、定形、定音和定序。

23.我国境内的社会用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保留繁体字、异体字? 答:

(一)文物古迹;

(二)姓氏中的异体字;

(三)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

(四)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

(五)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

(六)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24.福建省实施办法规定在公共场所使用繁体字、异体字书写招牌,必须采取什么配套措施?

答:在公共场所使用繁体字、异体字的书写招牌,应当在明显的位置配放规范汉字的招牌。

25.在公共场所的用字是否能单独使用外国文字或者汉语拼音? 答:在公共场所的用字不得单独使用外国文字或者汉语拼音。

26.福建省实施办法规定在公共场所的用字确实需要使用外国文字或者汉语拼音,必须采取什么配套措施?

答:应当采用以规范汉字为主,外国文字或者汉语拼音为辅的形式,规范汉字的字体应当大于外国文字或者汉语拼音。

27.福建省实施办法对违反广告、招牌用字规定有什么相关处理措施? 答:在违反广告、招牌用字规定方面,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相关责任人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责令限期拆除,并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28.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的规划指导、管理监督有几个部门?

答:(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由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负责规划指导、管理监督。

(2)国务院有关部门管理本系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

(3)地方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管理和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

29.企业名称、商品名称以及广告的用语用字由什么部门进行管理和监督? 答: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企业名称、商品名称以及广告的用语用字进行管理和监督。

30.公共服务行业应在哪些范围内必须使用规范汉字?

答:公共服务行业的公文、公章、名称牌、票据、报表、标牌、指示牌、说明书、电子屏幕、广告、宣传材料、公共场所设施的标志牌以及企事业组织名称等必须使用规范汉字。

3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所称的“公共设施”包括哪些?

答:“公共设施”包括山、川、河流等地名标志,行政区划名称标志,居民地名称及路名、街名、站名、建筑物名称标志,名胜古迹、纪念地、游览地标志和企业事业单位名称。

32.国家推行规范汉字是否要废止或者消灭繁体字、异体字?

答: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国家推行规范汉字,并不是要废止或者消灭繁体字、异体字,也不是要求在所有的场合都不能使用,而是把它们的使用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以内。

33.我国现行法律有哪些对语言文字使用的内容有规定?

答:对商标广告,商品名称,店堂告示,广播电影电视,出版物,计算机网络的用语用词的内容问题都做了比较详尽具体的规定。

34.如何对待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字?

答: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教育和鼓励各民族的干部互相学习语言文字。汉族干部要学习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干部在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也要学习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汉文。

35.《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后,说话不标准、写字不规范是不是就犯法了?

答:不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不干涉语言文字的个人使用,只对公务、教育教学、宣传、公共服务用语用字以及公共设施、信息技术产品、招牌、广告、企业事业组织名称和在境内销售的商品包装、说明的用语用字进行管理,其中,对部分从业人员的普通话水平有一定要求。36.我国的语言文字立法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答:(1)用法律的形式确定普通话、规范汉字作为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

(2)用法律形式确定公民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方面的权利,以及部分行业从业人员在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方面的义务。(3)对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进行管理。

37.《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主要体现了哪些语言政策? 答:(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政策;(2)民族语言政策;(3)关于方言的政策;(4)关于繁体字的政策。

38.《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对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哪些方面进行管理? 答:主要是对语言文字使用中的政府行为和大众传媒、公共场合的用语用字。39.哪一年普通话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答: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40.什么叫普通话?

答:“普通”是指普遍、共通的意思,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41.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具体指的是什么? 答:北京话的语音系统

42.国家为什么要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答:主要是为了消除方言隔阂,减少不同方言区的人交流时的困难,有利于社会交往,有利于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交流,有利于扩大商品流通和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有利于普及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还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有利于国际交往,有利于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43.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是从哪一年开始实施的?

答:1997年下半年,国务院第134次总理办公会议批准,自1998年起开始实施。

44.每年的什么时间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期间?

答:每年九月的第三周在全国开展“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45..国家推广普通话工作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答:(1)2010年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交际中的方言隔阂基本消除;

(2)本世纪中叶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交际中没有方言隔阂;(3)经过未来四五十年的不懈努力,普通话的社会应用更加适应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需要,形成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相适应的良好语言环境。

46.新时期推广普通话工作的十二字方针是什么? 答:“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47.怎样才算普及了普通话?

答: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工作语言”、“宣传语言”、“交际语言”等之后,便是基本普及了普通话。

48.哪些部门应在推广普通话中发挥重要作用? 答:(1)教育部门要发挥基础作用;(2)国家公务员要发挥带头作用;

(3)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新闻媒体要发挥榜样作用;(4)是交通、邮电、电子技术、商业、旅游、金融、工商等服务行业要发挥示范作用。

49.哪些岗位人员应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

答:教师、公务员、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50.什么是普通话水平测试?

答: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一种国家考试,是依据《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和测试大纲,评价个人掌握普通话规范程度和运用普通话能力的一种语言考试。

51.现阶段哪些人员应该接受普通话水平测试?

答:现阶段应试人员的范围是1954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下列人员:

(1)教师和申请教师资格的人员;

(2)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3)影视话剧演员;(4)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5)师范类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影视话剧表演专业以及其他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专业的学生;

(6)行业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应该接受测试的人员。52.普通话水平的等级由什么机构认定?

答:测试成绩的认定由省级语委办公室确定,但其中一级甲等成绩必须在认定前由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复审,一级乙等成绩在认定前由省级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复审。

53.厦门市人民政府令(第31号),厦门市社会用字管理规定对社会用字的书写、印刷有哪些规定?

答:社会用字的书写、印刷行款,一般应左起横行;确需竖行的,必须由右至左。社会用字的书写、印刷不得单独使用汉语拼音,不得单独使用外文。

54.播音员、主持人应达到何种普通话等级标准?

答: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为一级乙等以上水平,其中省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为一级甲等水平。

55.《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中对教师普通话等级标准的规定是什么? 答: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应不低于二级乙等,其中语文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师不低于二级甲等,语音教师不低于一级乙等。

56.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达到何种普通话等级标准? 答: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三级甲等以上水平;

57.福建省实施办法对导游等公共服务行业人员的普通话有哪些要求?

答:公共服务行业中直接面向公众服务的广播员、解说员、话务员、导游等为二级乙等以上水平

58.普通话水平的等级标准是什么?

答:普通话水平的等级标准划分为三级六等,级和等实行量化评分,满分为100分。

59.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由什么部门发放?

答:普通话测试等级证书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部门统一印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发。等级证书全国通用。

60.广播电台、电视台基本的播音用语是什么? 答: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61.广播电台、电视台播音用语使用方言须经什么部门批准? 答: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或省级广播电视部门。

62.广播电台、电视台需要使用外国语言为播音用语的,须经什么部门批准? 答: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

63.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应依据什么法律的有关规定?

答: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依据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64.公共服务行业的服务用语是什么? 答: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65.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如何?

答: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人为地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方言隔阂,以利社会交际。方言将在一定领域和指定地区内长期存在,普通话和方言将处一个不断融合丰富的过程。

66.在我国境内使用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同时什么情形下还可以使用方言?

答:(1)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执行公务时确需使用的;(2)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或省级广播电视部门批准的播音用语;(3)戏曲、影视等艺术形式中需要使用的;(4)出版、教学、研究中确需使用的。

67.目前世界上共142部宪法中有多少部宪法规定了国语或官方语言? 答:有79少部宪法规定了国语或官方语言。

68.联合国六种法定语言文字分别是指哪几个国家的语言文字? 答: 英语、汉语、俄语、法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69.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汉字规范是在哪一个时期? 答: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汉字规范是在秦始皇时期。70.清朝哪一位皇帝于公元1728年发布上谕,要求各级官员在公务说话中说官话(当时的通用语言)?

答:雍正皇帝。

71.第一个用罗马字母来拼写汉语的拼音方案,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汉语拼音方案,是由谁拟订的?

答: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

72.《汉语拼音方案》是什么时间公布的?

答: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并发布了《汉语拼音方案》。73.制定《汉语拼音方案》的原则是什么?

答:(1)国际化原则:字母采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2)音素化原则:用音素来描写音节。(3)标准音原则:以北京音为标准音。

74.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拼写工具和注音工具是什么?

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工具和注音工具。75.国际标准化组织于什么时候通过决议,采用汉语拼音作为拼写有关中国的词语的国际标准?

答:1982年8月。

7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9年确定每年的2月21日为世界母语日,提倡共同使用什么语言?

答:母语与国际语言。

77.2007年世界母语日的主题是什么? 答:“弘扬多元文化,共建和谐世界”

78.世界上90%的语言没有进入互联网,会导致什么后果? 答:会导致这些语言在全球化世界中进一步被边缘化。

79.联合国已决定自哪一年以后,原在联合国同时使用的中文繁体、简体字,一律使用简体字?

答:二○○八年

80.第十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什么? 答:构建和谐语言生活,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81.1996年初,厦门市政府制定并实施“厦门市政府31号令”,它的全称是什么?

答:《厦门市社会用字管理规定》。82.2004年6至2006年4月底,我省福州市与厦门市顺利通过什么评估,被国家语委正式确认为“达标城市”?

答:“国家一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

83.对违反厦门市社会用字管理规定的单位个人,依规定给予什么处罚? 答:对违反规定的,由市或区语言文字工作管理部门给予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由市或区城市建设监察部门按每日每字100元处以罚款。

84.厦门市社会用字管理规定由什么部门组织实施?

答:厦门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负责本规定的组织实施,各区人民政府和政府各部门应按各自职责做好全市的社会用字管理工作。

85.在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十五 ”科研项目中,我省有几项被批准立项?

答:厦门大学的现代汉语通用词语量及分级研究和网络文学语言研究被批准立项;福建师范大学的普-方对比研究及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应用被列为重点项目——“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ZDI105-18)”的子课题。

86.中国大陆第一个全部采用闽南方言播出的综合电视频道是哪一个频道,它于何时开播,有何重大意义?

答:是泉州电视台闽南语频道,于2007年5月12日正式开播,成为两地文化交流的又一个重要平台。

87.目前繁体字用于台港澳和北美的华人圈中,使用人数约为多少?简体字用于大陆、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东南亚的华人社区,使用人数超过多少? 答:目前繁体字使用人数约为三千多万,简体字使用人数超过十三亿。88.普通话在台湾地区一般称为什么? 答:普通话在台湾地区一般称为“国语”。

89.民进党执政后出台一系列“台独”语文政策:强行通过何种拼音,与大陆的汉语拼音相对抗;鼓噪“第二官方语言”,企图用什么语言来取代国语?

答:通用拼音;台语(闽南话)。90.网络语言是否成为21世纪语言的发展方向?

答:否。网络语言正在造就新文化,但21世纪语言发展不应被网络语言边缘化。政府的语言行为和对社会影响较大的公共语言行为,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罚规范的网络语汇。

91.香港的语言目前形成“三言”“两语”的局面具体指什么局面? 答:“三言”即口语层面的英语、地方方言(粤语)和普通话;“两语”即中文和英文。

92.中文是在什么时候成为澳门的法定官方语言?

答:中文是在1999年12月20日以后成为澳门的法定官方语言。

93.一本售价只有2元,10年“咬”出3000个错别字的小刊物叫什么名字? 答:这本小刊物叫《咬文嚼字》。94.目前全世界大约有多少种语言?

答:据联合国调查,专家估计大要有6800种语言。其中使用人数超过100万的语言有100种左右,超过5000万的有20种左右。

95.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哪一种?

答:从使用人数上来说,汉语名列榜首,超过13亿。96.我国在地名的拼音方面有什么规定?

答:我们国家的地名使用汉语拼音来作为统一规范,不可以用英文或者是其他外文译写的。用汉语拼音是中国地名罗马字母拼法的国际标准,1977年经过联合国第三届地名标准化会议通过。

97.我国地名的汉语拼音的拼写规则是什么? 答:(1)《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2)《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

98.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多少种语言,多少种现行文字?

答:有56个民族,语言大约80种左右,现行文字近30种。99.对人类来说,语言的多样性有什么意义?

答:就像生物的多样性一样重要。一种语言的消亡决不亚于一个物种的灭绝。100.汉语是民众交流思想的工具,必须依靠什么权力才能保护汉语的纯洁性?

答:保护汉语的纯洁性必须依靠公共权力。

第三篇:宗教政策法规知识

宗教政策法规知识

1、什么是宗教团体?成立宗教团体应履行哪些程序? 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二条关于社会团体的界定,社会团体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盈利性社会组织。

就宗教团体而言,首先,宗教团体是社会团体的一类,具有与其他社会团体共同的性质。社会团体的主要特征是民间性、非盈利性。所谓民间性即非政府性,即社会成员根据自己的利益、愿望和追求自愿结合而成的,它们既不是政府机构,也不是政府的下设机构,也不是由政府发起组织的。所谓非营利性是指不以盈利为目的,即直接目的不是将人们组织起来谋求经济利益,而是为成员或社会提供服务。当然,非营利性并不意味着社会团体不能开展经营活动,而是不得以社会团体自身的名义直接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其次,宗教团体是一个宗教界别的社会团体,它是我国各宗教各自组成的由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参加的爱国爱教的联合组织或教务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团结、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桥梁。宗教团体的基本职能是,协助党和政府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帮助广大信教群众和宗教界人士不断提高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觉悟,代表宗教界的合法权益,组织正常的宗教活动,办好教务。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宗教团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宗教团体代表的是某个宗教、某个区域的全体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各宗教团体都未实行会员制。申请成立宗教团体需要履行以下程序:

(一)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若要设立社会团体,必须要有业务范围相同、相近的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政府授权的组织充当业务主管部门。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是政府主管宗教事务的职能部门,因而成立宗教团体应先经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审查。其中成立全国性宗教团体应经国务院宗教事务部门审查同意,成立地方性宗教团体应当经所在地相应的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审查同意。

(二)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筹备设立。经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审查同意后发起人应向登记管理机关提出筹备申请,并提交相关文件,主要有:(1)筹备申请书;(2)业务主管单位的批准文件;(3)验资报告、办公场所使用权证明;(4)发起人和拟任负责人的基本情况、身份证明;(5)章程草案。

(三)到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登记。筹备成立的宗教团体,应当自登记管理机关批准筹备之日起6个月内召开代表大会,通过章程,产生执行机构、负责人和法定代表人,并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成立登记。

(四)登记管理机关自收到登记申请书及有关文件之日起30日内完成审查工作。符合条件,且筹备工作符合要求、章程内容完备的社会团体,准予登记,发给《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

2、宗教团体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宗教事务条例》等的规定,宗教团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权利: 一是按其章程开展活动。《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五条规定:“国家保护社会团体依照法律、法规及其章程开展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干涉。”《宗教事务条例》第六条也规定:“宗教团体按照章程开展活动,受法律保护。”

二是认定宗教教职人员。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宗教教职人员的身份要由宗教团体认定。为了规范宗教教职人员的认定,国家宗教事务局发布的《宗教教职人员备案办法》规定,宗教团体应该按照全国性宗教团体制定的宗教教职人员认定备案办法认定宗教教职人员。各宗教全国性宗教团体,按照本宗教的仪轨和传统已经制定或正在制定各自的宗教教职人员认定办法。

此外,宗教团体对本地区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人选的产生负有一定的责任,可以根据当地教职人员的情况,统筹考虑、参与协商,对选聘人员进行考察和监督。为规范对宗教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的任职管理,国家宗教事务局发布的《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任职备案办法》规定,由全国性宗教团体结合本宗教的实际分别制定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任职办法。

三是申请设立宗教活动场所。按照《条例》规定,筹备设立宗教活动场所的申请要由宗教团体提出。这是因为,宗教活动场所在提交筹备设立申请之前,还没有产生管理组织,而宗教团体是信教公民自愿组成的、自我服务的社会组织,可以代表当地本宗教的信教公民意愿,对于要不要设立新的宗教活动场所、设在哪里、多大规模等作出通盘考虑。而且宗教团体统一办理此类事务,可以帮助信教公民更正确地理解有关政策,少走弯路。如果拟设立宗教活动场所的县(市)未成立宗教团体的,可以通过所在的设区的市(州)宗教团体提出申请,如所在的市(州)也未成立宗教团体的,可由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宗教团体提出申请。

四是组织集体宗教活动。《条例》第十二条规定,集体宗教活动由宗教活动场所或者宗教团体组织。第二十二条规定,大型宗教活动的主办主体是宗教团体、寺观教堂。这两条规定赋予了宗教团体组织宗教活动以及大型宗教活动的权利。《条例》第十一条还赋予了伊斯兰教全国性宗教团体即中国伊斯兰教协会负责组织信仰伊斯兰教的中国公民前往外国朝觐的权利。

五是兴办社会公益事业。我国各宗教有从事慈善救济、服务社会的传统。近些年来,各宗教在扶贫济困、帮学助残、救难赈灾等方面做了很多事情,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宗教界从事社会公益事业,有利于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为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服务,也有利于宗教自身的健康发展,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举措。长期以来,党和政府一贯鼓励和支持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兴办公益事业。《条例》三十四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宗教团体可以依法兴办社会公益事业的权利。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宗教事务条例》的规定,宗教团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义务:

一是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要求各社会主体包括宗教团体都必须依法办事,正确行使各项权利,履行各项义务,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我国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宗教信仰自由也不能被滥用。宗教团体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在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范围内开展。同时,宗教团体作为联系党和政府与信教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还要教育广大信教群众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是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我国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支配,这是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我国各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是基于我国曾经长期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有的宗教被帝国主义控制和利用的历史事实,是我国信教公民作出的自主选择,为我国社会各界所欢迎,并得到世界许多国家宗教组织和人士的理解和支持。现在,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已经成为我国各宗教共同遵循的一个原则。党和政府一如既往地坚决支持我国各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三是宗教团体必须依法进行登记。在我国,登记是国家确定社会团体的基本形式,也是社会团体取得社会承认的法定渠道,宗教团体也不例外。关于宗教团体的登记管理,《宗教事务条例》作了简要规定,即宗教团体要依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办理登记。四是接受民政部门和宗教事务部门的监督管理。为给社会团体提供良好的外部生存环境,使社会团体能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政府要对社会团体实施监督管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对社会团体监督管理的职责。宗教团体有义务接受民政部门和宗教事务部门的监督管理。

五是不得超出章程规定范围从事活动,不得从事营利性活动。每一个社会团体都应在其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内进行活动,而不能超越其经审核的章程,擅自扩大业务活动范围。《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四条第二款规定:“社会团体不得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并将包括宗教团体在内的社会团体定性为“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这意味着社会团体不得以自身的名义直接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1995年,民政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下发的《关于社会团体开展经营活动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社会团体开展经营活动,可以投资设立企业法人,也可以设立非法人的经营机构,但不得以社会团体自身的名义进行经营活动。这一规定同样适用于宗教团体。

3、什么是宗教活动场所?

宗教活动场所,是指经依法登记、拥有相关宗教设施、组织信教公民开展集体宗教活动的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等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宗教事务条例》将宗教活动场所分为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和其他固定宗教活动处所两类。“其他宗教活动处所”主要是指除寺观教堂以外、供信教公民经常进行集体宗教活动的固定简易活动场所。与寺观教堂相比,固定处所规模一般较小,参加宗教活动的信徒较少,没有固定的宗教教职人员,没有寺观教堂那样具有本宗教规制的完整建筑。

4、宗教活动场所有哪些义务?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宗教事务条例》等的有关规定,宗教活动场所主要应当履行以下几个方面的义务:

一是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宗教活动场所必须在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范围内开展活动,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以及其他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利益的活动。要积极向信教群众宣传国家的法律,教育信教群众自觉守法。宗教活动场所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不能在组织上、经济上依赖或依附于外国宗教势力,接受外国捐赠应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二是依法办理变更登记。《宗教事务条例》第十六条还规定宗教活动场所合并、分立、终止或者变更登记内容的,应当到原登记管理机关办理相应的变更登记手续。

三是加强场所内部管理。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建立组织机构,制定有关管理制度,加强自身管理。条例还要求宗教活动场所要防范本场所内发生重大事故或者发生违犯宗教禁忌等伤害信教公民宗教感情、破坏民族团结、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四是接受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监督管理和信教公民的监督。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是宗教活动场所的业务主管机关和登记管理机关,任何宗教活动场所都应接受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监督管理。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对宗教活动场所的监督管理主要是:宗教活动场所设立、变更、注销的审查、登记或备案;依法维护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权益;监督、指导宗教活动场所在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开展活动;对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登记项目的变更以及宗教活动的涉外活动等情况监督检查;单独或者协同其他有关部门查处宗教活动场所的违法行为等。此外,在某些事项上,宗教活动场所还应当接受政府其他部门的监督管理,比如,文物保护工作要接受文物部门的监督、指导;土地使用要接受土地部门的监督、指导。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对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在性质上属于政府依法行使其行政职权,是一种行政行为。宗教活动场所有义务接受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监督、检查。

宗教活动场所作为民间非营利性组织,其财务应该公开、透明,除了接受政府的监督外,还要接受社会的监督。《宗教事务条例》及2010年3月国宗局颁布的《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宗教活动场所必须建立健全财会制度和管理组织,其财务收支情况和接受、使用捐赠情况,要以适当方式向信教公民公布。这就要求宗教活动场所要民主理财。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有义务定期在本场所内的适当处所以张贴等适当方式公布项目,接受本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公民的监督。

5、《宗教事务条例》对宗教活动场所加强自身管理作了哪些规定?

关于场所自我管理,《宗教事务条例》主要从两个环节进行规范: 第一是抓场所的民主管理。《宗教事务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宗教活动场所应当成立管理组织,实行民主管理。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的成员,经民主协商推选,并报该场所的登记管理机关备案。”宗教活动场所进行民主管理,十多年来取得的经验。民主管理有利于克服诸如佛道教的家长制、天主教的“圣统制”等带来的问题和弊端,对于宗教活动场所乃至宗教团体加强自身建设,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是抓场所的制度建设。《宗教事务条例》第十八条规定:“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加强内部管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建立健全人员、财务、会计、治安、消防、文物保护、卫生防疫等管理制度,接受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监督、检查。”

6、哪些人员属于宗教教职人员?

宗教教职人员,一般是对各宗教专门从事教务活动人员的通称。《宗教事务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宗教教职人员经宗教团体认定,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可以从事宗教事务活动。”这一内容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宗教教职人员经宗教团体认定”,是指宗教教职人员的身份要经宗教团体认定。这是宗教教职人员取得宗教上的合法性的必经程序。这表明,国家尊重并认可各宗教团体认定其宗教教职人员。除宗教团体以外,其他组织和个人都不得认定宗教教职人员。二是,宗教团体认定的宗教教职人员,须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可以从事宗教教务活动。未经备案,不能以教职人员身份从事宗教教务活动。这是宗教教职人员取得法律上合法性的必经程序。《宗教教职人员备案办法》第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宗教教职人员,是指宗教团体按照本宗教的宗教教职人员认定办法认定的从事宗教教务活动的人员。”这即是说,宗教教职人员,是指经过宗教团体按照本宗教的宗教教职人员认定办法认定,并在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的从事宗教教务活动的人员。

至于各宗教哪些人员属于宗教教职人员,根据各宗教的教职人员认定办法,宗教教职人员一般是指:汉地佛教的比丘、比丘尼,藏传佛教的**、喇嘛、觉姆,南传佛教的庇祜(或称都、法、召章)、帕西提厅(或称吴巴赛)、帕萨米厅、帕祜巴、帕松列尚卡拉扎(僧王);道教的全真、正一派道士、道姑;伊斯兰教的阿訇、伊玛目、专职哈提甫;天主教的主教、助理主教、辅理主教、司铎(神甫)、执事等;基督教的主教(或称“监督”)、牧师(包括个别教会传统中相当于牧师的长老)、教师(或称“副牧师”)、长老、传道员(或称“道士”)等。

7、宗教教职人员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宗教教职人员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由于宗教教职人员的特殊身份,其享有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具有一些独特的表现形式: 一是主持、举行宗教活动和宗教仪式。《宗教事务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宗教教职人员主持宗教活动、举行宗教仪式受法律保护。集体宗教活动一般是由宗教教职人员主持。宗教教职人员在宗教活动场所内以及在经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认可的地点按照教义教规主持宗教活动,是宗教教职人员从事宗教教务活动最基本的内容,受国家法律的保护。

此外,按我国某些宗教的传统习惯,宗教教职人员也可以到信教群众家里或者其他特定场所为信教群众举行传统宗教仪式。

为了切实保护宗教教职人员的权利,制止假冒宗教教职人员进行宗教活动的行为,《宗教事务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假冒宗教教职人员进行宗教活动的,由宗教事务部门责令停止活动;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是担任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符合条件的宗教教职人员,有权利担任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宗教事务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宗教教职人员担任或者离任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经本宗教的宗教团体同意后,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按照各教的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任职办法的规定,担任宗教活动场所的主要教职的条件,除了具有较高宗教修养和爱国爱教、遵纪守法外,一般还要求有一定组织领导能力,在信教群众中具有一定威望。主要教职的人选按照选贤任能、民主协商的原则产生,必须经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民主协商,一些宗教的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任职办法还规定,主要教职的人选应经宗教活动场所常住人员评议或征求信教群众的意见。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人员的人选确定并经所在地宗教团体同意后,应当由宗教活动场所报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三是参与宗教活动场所或宗教团体的管理。《宗教事务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宗教活动场所应当成立管理组织,实行民主管理。”宗教教职人员有权利参与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除可以担任宗教宗教活动场所的主要教职外,还可以担任其他重要职位,按照职责分工管理对宗教活动场所的事务。未担任宗教活动场所职务的普通宗教教职人员也可以参与宗教活动场所重大事项的决策,可以对宗教活动场所的日程管理进行监督,提出意见,并积极参与。

宗教团体是信教群众自愿组成的并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代表着本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符合条件的宗教教职人员可以按照宗教团体的章程等有关规定当选为本宗教代表会议的代表、理事(委员)、常务理事(委员)和宗教团体的负责人,按照各自职责管理宗教团体事务。普通的宗教教职人员也可以对宗教团体的事务进行监督、提出意见,参与团体事务的管理。

四是接受和开展宗教教育。宗教教职人员有权依法接受宗教教育,可以进入宗教院校学习,也可以按有关规定由全国性宗教团体选派到国外留学。一些宗教的教职人员还享有按本宗教的规定或传统考核晋升宗教学位的权利。宗教教职人员有权依法开展宗教教育,包括在宗教活动场所为信徒讲经、布道、讲卧尔兹等,有些宗教教职人员还可按照本宗教的有关规定和传统收徒;可以应聘到宗教院校作教师和管理人员;也可以在宗教团体和寺观教堂的组织下参与编写宗教内部资料性出版物。

五是从事宗教典籍整理和宗教文化研究。《宗教事务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宗教教职人员从事宗教典籍整理、进行宗教文化研究等活动受法律保护。各宗教都有自己的典籍,一些宗教的典籍数量相当大。这些典籍记载、传述本宗教的教义教规,蕴含着丰富的宗教文化,是宗教的基本构成要素。对这些典籍进行整理、研究,是宗教教职人员提高自身宗教修养、传承宗教文化进而教化信众的重要方式,是其宗教信仰的重要内容。同时,宗教教职人员在传承这些经典的基础上,往往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对其作出符合时代特征的解释,赋予其新的鲜活的生命力。

法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在规定公民享有权利的同时,也规定了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个人在行使法定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宗教教职人员在享有以上权利的同时,还必须履行自己的义务。宗教教职人员的义务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

一是遵守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我们国家实行政教分离,宗教教职人员与其他公民平等地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没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也必须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我国法律规范涉及宗教方面的义务主要有:

(一)尊重其他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包括不得强制公民信仰这个教派或是那个教派;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包括不得歧视信仰不同宗教和教派的公民。宪法第三十六条第二款和条例第二条对此都有规定。

(二)同其他公民一样,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的活动以及其他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的活动。宪法第三十六条第三款和条例第三条第三款对此有明确规定。

(三)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八条第二款规定,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规定,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义务教育实施的活动。

(四)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宗教教职人员对外交往应当在友好、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在对外交往中要自觉抵御境外利用宗教对我进行的渗透,使我国的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五)遵守《宗教事务条例》和《宗教活动场所设立审批和登记办法》、《宗教教职人员备案办法》等有关法规规章关于宗教活动产生过设立、举行大型宗教活动、修建露天宗教造像、编印宗教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宗教教职人员备案和宗教财产等方面的规定。根据《宗教事务条例》第四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宗教教职人员在宗教教务活动中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除依法追究有关的法律责任外,由宗教事务部门建议有关的宗教团体取消宗教教职人员身份。二是服从所在地宗教团体的管理,遵守宗教团体的规章制度。宗教教职人员是由宗教团体认定的,并由宗教团体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宗教教职人员应当服从宗教团体的管理,遵守宗教团体的规章制度。各宗教的全国性宗教团体是各宗教的全国性教务组织或爱国团体,制定教务方面的规章和制度、对本宗教的教务进行指导和管理是其一项重要职责。我国各全国宗教团体都有一些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都是经本宗教全国代表会议、委员(理事)会或者常务委员(理事)会议通过的,符合本宗教的教义、教规、传统和绝大多数信徒的意志,宗教教职人员应当遵守。此外,宗教教职人员所在地区域性宗教团体根据全国性宗教团体的规章制度,结合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的一些具体规章制度,宗教教职人员也应当遵守。

三是服从所在宗教活动场所民主管理组织的管理,遵守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制度。宗教活动场所由依法成立的管理组织民主管理,宗教教职人员应当服从所在宗教活动场所民主管理组织的管理,接受当地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监督。《宗教事务条例》要求,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加强内部管理,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建立健全人员、财务、会计、治安、消防、文物保护、卫生防疫等管理制度,接受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监督、检查。宗教教职人员应当模范遵守宗教活动场所的这些管理制度,为信教群众作出表率,使宗教活动场所合法、安全、有序运转,更好地实现其功能。

四是遵守本宗教的教义教规,认真履行职责,教育引导信徒。信仰纯正、遵守本宗教的教义教规是成为宗教教职人员的基本条件,是宗教教职人员的起码资格,应由认定其宗教教职人员身份的宗教团体按照有关规定取消其资格,收回其证书。热爱并立志献身宗教事业,也是成为宗教教职人员的一项条件。认真履行宗教教职人员的职责,对信教群众进行教育,引导其走爱国爱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这既是宗教教职人员的权利,也是其义务。尤其是担任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的宗教教职人员,在这方面承担着更多的责任。

8、全国性宗教团体关于宗教教职人员建立了哪些制度? 《宗教事务条例》颁布前,我国的各全国性宗教团体根据本宗教的传统和仪轨,已经形成了考核、认定本宗教的教职人员的有关制度和规定,如中国佛教协会《全国汉川佛教寺院管理办法》、《全国汉川佛教实行度牒僧籍制度的办法》、《全国汉传佛教寺院共住规约通则》、《全国汉传佛教寺院传授三坛大戒管理办法》、《全国汉传佛教寺院住持任职退职的规定》等;中国道教协会的《关于道教宫观管理办法》、《关于全真派传戒的规定》、《关于道教散居正一派道士管理试行办法》、《关于道教宫观方丈、住持任职离职的试行办法》等;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的《阿訇考核认定办法》、《清真寺民主管理办法》;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中国天主教主教团的《天主教爱国会工作条例》、《中国天主教主教团章程》、《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中国天主教主教团联席会议制度》、《中国天主教教区管理制度》、《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关于选圣主教的规定》、《关于神职人员行使圣事权的规定》、《关于重申神职人员行使圣事权的决定》等;中国基督教协会的《中国基督教教会规章》等。这些规章制度规定了各宗教的教职人员应具备条件、考核认定的具体程序等。《宗教事务条例》颁布后,为与《宗教事务条例》相衔接,中国五大宗教已明确了教职人员认定办法。

9、什么是“正常的宗教活动”?

正常的宗教活动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宗教活动要在法律、法规、规章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二是宗教活动要严格按照宗教教义、教规及传统宗教习惯开展。

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和广大信教群众在宪法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各宗教教义、教规及传统宗教习惯,在宗教活动场所集体进行的以及信教群众在自己家里进行的拜佛、诵经、烧香、礼拜、祈祷、讲经、讲道、弥撒、受洗、受戒、封斋、终傅、追思等活动,都属于正常的宗教活动。信教公民举行集体宗教活动,一般应当在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内进行,由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教职人员、信教群众自己来办理。

正常的宗教活动,是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任何人不得加以干涉。

10、如何理解教育法关于“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哪些活动属于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在宗教与教育的关系上,与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我国实行的是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八条规定:“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规定:“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义务教育实施的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四条规定:“民办学校应当贯彻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事务条例》第三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以及其他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的活动。”

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不得利用宗教妨碍公民接受教育和社会公共教育,不得利用宗教妨碍义务教育的实施;二是不得利用宗教妨碍学校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具体是指除经政府批准设立的宗教院校外,在各级各类学校中;(1)不得进行宗教活动;(2)不得开设宗教课或向学生传播宗教,不得组织学生到宗教活动场所开展教学和实践活动,干扰、阻挠学校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文化教育;(3)不得强迫、诱使学生信仰宗教,更不得在学校内从事任何发展教徒、成立宗教团体和组织的活动;(4)中等和中等以下学校的教材不得有宣传宗教思想的内容,大学某些学科采用有宗教内容的教材应经省级以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批;(5)学生不得参加非法的宗教组织和宗教聚会活动;(6)教师不得利用工作之便,在教学中进行宗教宣传和带领学生参加宗教活动,严禁外籍教师在学校从事传播宗教的活动。

11、外国人在中国境内进行宗教活动应遵守哪些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及其实施细则规定,外国人在中国境内进行宗教活动,应当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具体是:

(一)进行集体宗教活动要在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认可的经依法登记的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或在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指定的临时地点举行。

(二)同中国宗教界的友好往来和文化学术交流活动,应通过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宗教社会团体进行。

(三)携带宗教印刷品、宗教音像制品和其他宗教用品入境,应符合中国的有关规定。

(四)在中国境内招收宗教留学生或者到中国宗教院校留学和讲学,按照中国的有关规定办理。

(五)不得干涉中国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的设立和变更,不得干涉中国宗教团体对宗教教职人员的选任和变更,不得干涉和支配中国宗教团体的其他内部事务。

(六)不得在中国境内以任何名义或形式成立宗教组织、设立宗教办事机构、设立宗教活动场所或者开办宗教院校、举办宗教培训班。

(七)不得在中国境内进行传教活动,包括在中国公民中委任宗教教职人员;在中国公民中发展宗教教徒;擅自在宗教活动场所讲经、讲道;未经批准在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处所讲经、讲道,进行宗教聚会活动;在宗教活动临时地点举行有中国公民参加的宗教活动,被邀请主持宗教活动的中国宗教教职人员除外;制作或销售宗教书刊、宗教音像制品、宗教电子出版物等宗教用品;散发宗教宣传品;其他形式的传教活动。

12、利用宗教进行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妨害社会管理秩序,侵犯公私财产等违法活动,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宗教事务条例》对利用宗教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在大型宗教活动中进行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的行为作出了处罚规定。第四十条第一款规定:“利用宗教进行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妨害社会管理秩序,侵犯公私财产等违法活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一)对利用宗教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行为的处罚 纵观历史和当今世界,宗教容易被各种政治势力所利用,宗教和民族问题错综复杂,往往成为国际纷争和局部战争、**的导火索。因此,目前世界上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注意对利用宗教进行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的行为进行打击。例如,《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规定,禁止宣扬宗教仇恨的言论。丹麦宪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公民有权利组织宗教团体,按照自己信仰的方式崇拜上帝,但以下不传播或者不采取有损于良好道德和妨害公共秩序的言行为限。”瑞士宪法第十五条规定,“在公共秩序及善良风俗许可的限度内,宗教礼拜自由应予保障。” 我国刑法关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罪名有12项,分别为背叛国家罪,分裂国家罪,煽动分裂国家罪,武装叛乱、**罪,颠覆国家政权罪,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投敌叛变罪,叛逃罪,间谍罪,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资敌罪。在现实生活中,利用宗教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行为主要有背叛国家罪,分裂国家罪,武装叛乱、**罪,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颠覆国家政权罪等。如果这些行为情节较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国家安全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及其实施细则给予行政处罚。

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地实施危及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财产安全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分则第二章的规定,危害公共安全罪共有26个条文,42个罪名。这类犯罪具体可以分为:(1)用危害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包括放火罪,决水罪,包扎最,投毒罪,以危害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失火罪,过失决水罪,过失投毒罪,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2)破坏公共设备、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3)实施恐怖活动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包括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劫持船只、汽车罪,暴力威胁飞行安全罪。(4)违反枪支、弹药、爆炸物及核材料管理的犯罪。(5)重大责任事故的犯罪。包括重大飞行事故罪,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交通肇事罪,重大责任事故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危险物品肇事罪,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教育设施重大责任事故罪,消防责任事故罪。在现实生活中,利用宗教从事的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多为上述第(1)、(3)、(5)类的情形。此外,在这方面的行为尚未构成犯罪的,可由公安机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章第二节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总的来看说,在现实生活当中,我国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广大宗教界人士是爱国爱教,遵纪守法的,故意触犯国家法律,利用宗教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的极少。但是,也不排除少数打着宗教的旗号、披着宗教的外衣从事危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违法犯罪分子,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对于这类不法分子坚决依法予以打击。

(二)对利用宗教侵犯公民人身权、民主权行为的处罚 侵犯公民人身权、民主权,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地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以及人身有直接关系的其他权利的行为。根据刑法的规定,侵犯公民以及人身有直接关系的其他权利的行为。根据刑法的规定,侵犯公民人身权、民主权的行为分为10类:(1)侵犯公民生命权的犯罪。(2)侵犯公民身体健康权利的犯罪。(3)侵犯公民性自由权利或者健康权利的犯罪。(4)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利的犯罪。(5)侵犯公民其他自由权利的犯罪。包括强迫职工劳动罪,非法搜查罪,侵犯通信自由罪,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非法侵入住宅罪。(6)侵犯公民人格权、名誉权的犯罪。包括诬告陷害罪,侮辱罪,诽谤罪。(7)司法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的犯罪。包括刑讯逼供罪,暴力取证罪,虐待被监管人罪。(8)侵犯宗教信仰、少数民族有关权利的犯罪。包括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出版歧视、侮辱少数民族作品罪,非法剥夺宗教信仰自由罪、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9)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10)犯罪婚姻家庭权利的犯罪。利用宗教进行的这方面的犯罪,多发生在上述的第(1)、(2)、(3)、(8)、(10)类情形中。此外,这方面的行为尚未构成犯罪的,可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章第三节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三)对利用宗教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的处罚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是指妨害国家社会管理活动,破坏社会秩序,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刑法分则第六章对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作了规定,共9节91个条文,119个罪名。利用宗教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主要可能触犯第一类扰乱公共秩序罪35个罪名中的一部分,主要有:妨碍公务罪,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罪,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聚众斗殴罪,寻衅滋事罪,非法聚会、游行、示威罪,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利用迷信破坏法律实施罪,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利用迷信致人死亡罪等。此外,这方面的行为尚未构成犯罪的,可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章第四节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这些行为还有可能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损失,为此,肇事者需依照民法通则承担赔偿责任。

(四)对利用宗教侵犯公私财产行为的处罚

条例第三十九条已经对侵犯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合法财产的行为作了规定。第四十条对侵犯财产的行为再次规定,是因为与第三十九有所不同:第三十九条规定的财产限于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而本条所指的财产为一切公私财产;第三十九条规定的侵权行为有多种方式,而第四十条所指的行为是利用宗教进行的;第三十九条的目的是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而第四十条的目的侧重于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13、全面把握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科学内涵

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全面把握这一基本方针,应着重认识和把握以下几点。

(一)关于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⑴ 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我们党的一项基本政策。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是我们党维护人民利益、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

⑵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核心,是尊重和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在多数群众不信教的地方,注重尊重和保护少数信教群众的权益;在多数群众不信教的地方,注意尊重和保护少数信教群众的权益;在多数群众信教的地方,注意尊重和保护少数不信教群众的权益。⑶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坚决纠正干涉宗教信仰自由、排斥和歧视信教群众、侵犯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合法权益的现象。

⑷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在政治上、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广大信教群众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

⑸ 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相互尊重,是我们党处理同宗教界人士关系的原则。爱国主义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和宗教界朋友在政治上实现团结合作的基础,也是在信仰上相互理解、互相尊重的基础。宗教界要坚定不移地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

⑹ 广大共产党员在任何时候都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不动摇,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同时要注意尊重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避免夸大信仰上的差异。要宣传无神论,但不能简单地把有神论和无神论的区别等同于政治上的对立。

(二)关于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⑴ 对于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必须依法予以管理。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体现,是规范宗教事务管理、推动宗教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的客观要求,是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宗教活动规范有序的必要举措。⑵ 各宗教一律平等,既不能用行政力量去消灭宗教,也不能用行政力量去发展宗教。国家实行政教分离、宗教与教育相分离的原则。

⑶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要旨是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确保宗教活动有序进行。

⑷ 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行政、司法、教育等国家职能的实施,妨碍正常的工作和 生活秩序。任何人或组织都不得利用宗教反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危害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损害社会、集体的利益,妨碍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所有宗教团体、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都要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坚持在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宗教活动。

⑸ 宗教的社会作用,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国宗教方面的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出现对抗性的问题,要严格区分、妥善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⑹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最重要的是深入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要完善和制定条例的相关配套规章和管理办法。宗教事务部门要牢固树立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当前要切实解决不愿管(怕太敏感)、不敢管(怕太复杂)、不会管(方法不对)的问题。深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探索依法管理的有效办法和途径,不断创新管理模式。

⑺ 必须把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重点放在基层,把措施落实到基层,确保基层有人管、有人抓。

(三)关于坚持我国宗教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⑴ 独立自主自办原则是指中国的宗教事业由中国的宗教信徒自主办理,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和控制。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是基于我国曾经长期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有的宗教被帝国主义控制和利用的历史事实,是我国信教群众的自主选择,是我国各宗教处理对外关系的一条重要原则,是宗教事业健康发展的保证。

⑵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必须坚持抵御境外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的渗透。

⑶ 要把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和宗教界的正常对外交往区别开来,鼓励和支持我国宗教界在独立自主、平等友好、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更加积极有效地对外介绍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状况,使我国的宗教政策和宗教工作得到国际社会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⑷ 在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中,开展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教育,增强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责任感,增强抵御渗透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把抵御渗透同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同解决信教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同提高全体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结合起来,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结合起来。

(四)关于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⑴ 宗教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宗教走向最终消亡可能比阶级、国家的消亡还要久远。宗教既然在我国社会将长期存在,就要正视它、引导它,促使我国宗教界和信教群众朝着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总方向前进。

⑵ 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团结他们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宗教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我国宗教自身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⑶ 鼓励宗教界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支持他们为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多作贡献,引导他们反对和抵制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

⑷ 支持宗教界根据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发展进步的实际,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阐释,努力挖掘和弘扬宗教教义、宗教道德、宗教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夯实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思想道德基础。

⑸ 支持宗教界通过促进宗教与社会和谐相处,各宗教和谐相处,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和谐相处,建设“和谐宗教”。

⑹ 做好信教群众工作是宗教工作的根本任务,引导和支持信教群众在开展正常宗教活动的同时,努力发展经济、改善生活、勤劳致富。鼓励和支持信教群众广泛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丰富精神生活。

⑺ 进一步探索宗教服务社会、服务人群的方法与途径,鼓励有条件的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积极参与社会救助、社会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在扶贫、济困、救灾、助残、养老、支教、义诊等方面发挥有益作用。

⑻ 帮助和指导宗教团体搞好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宗教团体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信教群众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增强爱国宗教团体的自养能力。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培养爱国宗教人士的特点和规律,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学识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的要求,推进宗教界爱国人士的培养教育工作。

第四篇:参加兵团国土资源政策法规知识网上百题赛答案

关于参加兵团国土资源政策法规知识

网上百题赛的答案

各分局:

为全面贯彻落实兵团国土资源局“六五”普法规划,纪念第43个世界“地球日”及第23个全国“土地日”,兵团国土资源局决定,在全系统开展兵团国土资源政策法规知识网上百题赛(以下简称网上百题赛),现将师市国土资源系统参加网上百题赛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赛人员

师市国土资源系统全体工作人员,各团场(处)连队协管员。

二、参赛时间

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至2012年5月25日。

三、有关要求

请各分局登陆兵团国土资源局网站(网址为:http://www.xiexiebang.com)政策法规栏目,下载试题(答案可在“沃土情怀”国土资源政策法规知识竞赛复习内容中查找,可在师局主页“执法监察和宣传”栏目下载),组织分局工作人员及连队协管员参加网上百题赛,认真填写答题卡(见附件),并于5月25日前将答题卡(原件)报师国土资

源局。兵团国土资源局将对各师上报的答题卡进行评阅,公开摇奖,分别产生一、二、三等奖及组织奖若干名。

附件:网上百题赛答题卡

附件:

姓名:

(1)ABCD(2)ABCD(3)ABCD(4)B(5)C(8)C(15)ABCD(22)ABCD(29)C(36)B(43)ACD(50)ABCD(51)ABCD(52)A

农一师国土资源局 二〇一二年五月八日

答题卡

单位:

职务:

分数:

(6)ABC(9)D(10)A(11)D(12)C(13)A(16)A(17)B(18)B

(19)B

(20)B(21)C(23)ABCD

(24)B

(25)ABCD(26)ABC

(27)ABCD(30)C(31)ABCD(32)ABCD(33)A(34)B(35)ABCD(37)A(38)A(39)D(40)A(41)ABCD(44)

(45)D

(46)B(47)D(48)ABC(53)ABC

(54)C

(55)D

(7)ABC(14)ABC

(28)ABC

(49)A(56)ABCD

(42)C

(57)ABD(64)ABCD(71)D(78)ABC(85)ABCD(92)C(58)AD(59)AB(60)D(61)AB(62)ABCD(63)ABCD(69)ABC(70)ABCD(76)ABCD

(77)C(65)ABC(66)ABCD(67)ABCD(68)ABCD(72)D(79)A(86)ABCD(93)C

(73)ABCD(74)ABCD(75)ABCD(80)C(81)B(87)ABC

(88)B

(82)D(89)ABC(96)C

(83)ABCD(84)ABCD(90)B(91)C(97)ABCD(98)ABCD

(94)ABCD(95)BC(99)答:“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主要是从民生的角度,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把社会运行得更加和谐。“社会协同”,首先是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政府要加强监管,让社会组织各自把责任承担起来;其次是发挥社区的作用;第三是政府的管理和社区的互动。“公众参与”是指社会管理是大家的事情,大家都要参与。“无论是民主党派,还是社会组织、基层社区,都要参与到社会管理里面来。”即党定方向、定政策 政府负责组织实施,社会协同、各个部门配合,公众参与实现政府、社会、公民三力融合、良性互动。

(100)答:

一、大胆探索、创新宣传模式。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努力创新宣传形式,不断改进宣传方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进一步增强所宣传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扩大宣传动员的覆盖面。既要有集中性宣传,又要有经常性宣传;既要有声势浩大的群众性宣传,又要有深入细致的针对性宣传;既要有深度,又要有广度。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优势,灵活运用新闻报道、专题专栏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报道。多动脑子想点子,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新时期下宣传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二、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要及时宣传报道与政策法规有关的人物事迹、及时报道普通职工群众在生活中所发生的与政策法规有关的典型事例。通过生动、形象的典型宣传,进一步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提高对政策性法规的认识,促进政策法规宣传的全面进行。

第五篇:宗教知识题

宗教知识试题

姓名 学号导师签名

一、选择题

1.我国实行()的原则,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司法、教育等国家职能的实施。

A.独立自主自办教会B.宗教自由C.政教分离

2.现代邪教一般打着()、气功、传统文化等旗号招揽信众,对此,人们要保持清醒的认识。

A.宗教B.政治C.经济D.旅游

3.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以下场所()进行宗教活动。

A.寺庙B、道观C、教会D、学校

4.邪教通常利用各种(),引诱信徒消极厌世,挑动他们对现实和政府的不满情绪。

A.社会矛盾B.家庭问题C.人际关系问题D.环境问题

5.邪教“教主”在群众面前神化自己,鼓吹自己是无所不能的“神”,号称拥有许多超自然的()。

A.神力和权力B.能力和义务C.功夫和力气D.物质和能量

6.我国《宗教事务条例》规定,信教公民的集体宗教活动,一般应当在()举行。

A.经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内B.商业场所C.中小学内D.公开场所

7.上网时发现邪教宣传内容,正确的做法是()。

A.仔细阅读相关内容B.向别人传播C.不听、不看、不信、不传 D.下载并保存

8.发现有人散发邪教宣传品,正确的做法是()。

A.立即制止,并在第一时间报警B.接受宣传品

C.不管不问D.阅读宣传品上的相关信息

9.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校学生参加宗教组织和教徒在宗教场所以外的地方进行的宗教活动。

B、合法的宗教在校园内不得成立任何宗教组织。

C、合法的宗教在校园内不得举办任何宗教活动。

D、合法的宗教在校园内不得布道、传教和宣传有神论、散发宗教传单和其他未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出版发行的宗教书刊。

10.除经政府()部门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外,其他场所一律不得组织、举行宗教活动,不得接受宗教性捐献。

A.宗教事务B.民政C.旅游D.文物

二、判断题(请打√或者×)

1.基督教私设聚会点是非法的,必须依法进行处理。作为在校大学生,应自觉拒绝参加校园周边的基督教私设聚会点。()

2.刑法规定:“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3.当代大学生要准确识别邪教,提高防范能力,了解邪教危害,增强防范意识,自觉远离邪教,做到不听、不信、不传,检举邪教的违法活动,坚决运用法律武器抵制邪教。()

4.在校学生不准参加任何宗教团体组织的宗教活动和培训班,不得拉拢引诱其他不信教学生信仰宗教,不得开展各种包括宗教内容的集会活动,不得利用互联网、手机、QQ群等现代通讯手段进行宗教传播活动。()

5.一些邪教组织打着宗教的旗号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司法机关对这类违法犯罪分子依法惩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和正常的宗教活动。()

三、问答题

1.合法的宗教活动必须符合的三个条件?

2.如何理解禁止在校园内开展各种形式的宗教活动?

3.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邪教组织的认识。

下载宗教政策法规知识百题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宗教政策法规知识百题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宪法知识百题竞赛答案2018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依据,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按照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省普法办《关于开展“宪法宣传周”系......

    2013年宁波市宗教政策法规知识竞赛

    2013年宁波市宗教政策法规知识竞赛一、单选题 1、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 )有机统一,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A、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执政......

    汉中市宗教政策法规知识竞赛试题 (精选)

    汉中市宗教政策法规知识竞赛试题 县区及所在单位(场所) 姓名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80分 ) 1. 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做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前进,为而奋斗》......

    关于宗教政策法规知识学习感悟[最终版]

    关于宗教政策法规知识学习感悟近期,我学习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之后,感到受益匪浅,感触很深。 通过学习我明确了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代表共产党员可以......

    党建知识百题

    软研院应知应会党建知识百题 一、单选题(40题) 0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_____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

    公积金百题知识(推荐)

    公积金百题知识--贷款篇2008-5-261、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应具备哪些条件?答: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应同时具备以下五个条件:(1)借款人申请之月前按期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六个月以上;(2)购......

    路政知识百题

    12 93、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在处理车辆违章或者交通事故时,凡涉及损坏公路路产的,应及时告知哪个管理机构? 答:应及时告知公路管理机构协同处理或者移交公路管理机构处理。 依据......

    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法规知识100题(DOC)

    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知识竞赛试题 一、单项选择: 1、《河北省清真食品管理条例》所称清真食品,是指。 A、按照回族等有清真饮食习惯少数民族的风俗屠宰、加工的肉制品和其它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