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璧山龙氏宗亲联谊会致词
璧山龙氏宗亲联谊会贻辉宗亲致词
尊敬的长辈,到会的全体龙氏宗亲: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怀着一颗虔qián诚的心,参加龙氏清明联谊会,就是要和大家一起缅怀先祖的英德,感激先祖的教诲。祭祀sì大地,报天地覆载之德;祭祀祖先,报先辈养育庇bì佑之恩。斯人已乘黄鹤去,辉煌前程待后人。今天坐在这里的龙氏后人,当弘扬先祖美德,积极促进和加深宗族联谊,念血脉相通之情,思同宗共祖之谊。我们当以全族利益为重,明礼诚信,精诚团结,互通有无,族亲融合,互帮互助,共谋发展。
各位宗亲,今天,我们龙氏家族汇聚于此,隆重祭奠diàn我们的龙氏祖先,追思先人的丰功伟业,联谊今人的亲情友情,共谋龙氏家族的发展大业。我在此表达三个意思——
第一个意思:衷心感谢。今天,我们龙氏家族的龙子龙孙云集老家鹿鸣寻根祭祖,敦宗睦族,同拜一脉先祖,共话亲情友谊。我感到十分荣幸和十分高兴,参加这样的清明会,不仅能让我们感受到同姓宗族的亲情、团结与和睦的氛围,而且还可以让我们加强宗亲团结,受到启发,得到感悟。
第二个意思:意义深远。人缝佳节,天降吉祥,龙氏故地喜逢蛇年清明。今天在这里召开璧山龙氏清明会,以家庭会议的形式,聚龙家人的人心,促龙家人的团结,承祖训,立家规,明纪律,宏正气,为龙氏家族的兴旺,共商大计,这实在是一件大好事。
第三个意思:真心祝福。通过清明联谊会,我相信,我们的所有龙氏宗亲,一定会更加团结,更加友好,更加和睦,一定会对国家、对社会,有更大的作为。
最后,我借此机会,对龙氏家人表示真心的祝福,祝福龙家人———做生意,顺顺当当,发大财;
过日子,开开心心,一年接一年;
敬老,老人满意,幸福超过一百年;
爱幼,人人关心下一代,邻里个个都称羡!
同时,我也希望我们龙氏家人,团结、团结、再团结,互助、互助、再互助。我提议:我们龙家人就说龙家话,做事就做龙家事,吃饭就吃龙家饭,喝酒就喝龙家酒,认亲就认龙家亲。
谢谢大家!
第二篇:2014璧山龙氏宗亲清明节程序
2014璧山龙氏宗亲清明会
议程
(致欢迎词)
亲爱的各位宗亲,大家上午好!首先欢迎各位亲人回家。本次会议由我主
持。慎终追远怀先德,积厚流光启后昆。一脉相承根共本,万代绵延华与荣。人缝佳节,天降吉祥,龙氏故地喜逢马年清明。龙子龙孙云集老家鹿鸣寻根祭祖,敦宗睦族,同拜一脉先祖,共话亲情友谊。青山叠翠播好音,万方乐奏祭先灵,千人共祭万人同拜。清明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先。今天大家缅怀对先祖的敬重,汇集在璧山龙氏的老家----鹿鸣,扫墓上坟,祭奠我们的先祖,缅怀他们的功德,表达自己的一片孝心。
大会第一项
有请灵位前摆供祭品点燃灵案蜡烛 灵前献酒三杯焚香迎神双手
捧金纸和炮竹,拜供神明 察纳焚烧金纸,点炮竹。持酒泼洒金银纸。
大会第二项
后人净手献香
第一柱香:表示不忘先祖列宗有请龙贻辉为先祖上第一柱香
第二柱香:表示传承列祖列宗美德有请贵州毕节龙贻为先祖上第二柱香第三柱香:表示龙氏后裔人才鼎盛有请来凤龙贻琛为先祖上第三柱香
祭祖默哀有请全体族人起立、肃静听候指令
虞yu廷出纳家声远,汉水源流世泽长。舜赐纳言,汉有伯高。敦厚宗堂,二千余载。忠孝子孙,齐聚鹿鸣。隆重祭祖,念恩思德。告慰先祖,永赐吉祥。佑我族人,万世隆昌。
全体宗亲,各就各位,垂首肃立,静心思念,先祖恩德,报恩施礼。——
请全体族人向龙氏先祖灵位 一鞠躬
再鞠躬
三鞠躬
全体肃静、低头默哀思念龙氏先祖(1分钟)——
默哀礼毕 请全体族人落坐。
大会第三项由贻辉宗亲致2014年清明祭祖讲话
大会第四项由泽忠宗亲就2013年族务工作讲话
大会第五项由益彬宗亲汇报2013年的清明捐资和支出情况以及祖墓修缮立碑孝捐和支出情况
大会第六项
1、由恩字辈代表宗亲讲话大家欢迎
2、由长字辈代表宗亲讲话大家欢迎
3、由厚字辈代表宗亲讲话大家欢迎
(最后致词)
咱们是同祖、同根、一脉相承的同胞、是血缘亲。先辈为了生存大计、为
了事业的发展,在历史上割亲离乡,克服种种困难,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忍辱负重、繁衍生息,一代一代传下来。有的又从新的地方到外地创天下、安家园。不论身住何处的人,一说是龙氏,就感觉亲,有困难就帮,一说是续家谱,都争着尽心尽力,不计个人得失。
国家改革更开放了,好政策更有了,人流的机会更多了,那里有自己发展的空间,那里可能就是你的新家。现在鹿鸣虽然没有了你们的土地、没有了庄基、没有了房产,但璧山龙氏的开基祖的墓地在鹿鸣、祠堂在鹿鸣、列祖列宗的灵魂在鹿鸣,鹿鸣就是你们的老家,只要来探亲、只要来祭祖、只要有困难,无论到谁家,都会得到热情地招待和帮扶。
今天是清明节,各位不辞劳苦怀着一颗不忘先祖,报恩思故的心情,来到此地,汇集一堂清明节,溶化血浓于水的亲情更深了。希望大家在进餐时间,为咱龙氏家族的永久发展,为咱每个家庭幸福、为各自事业的兴旺,多沟通、多交流信息、献言献策、共同发展。愿龙氏的明天更美好。
尊敬的龙氏宗亲
今天我们来自各行各业,四面八方,是龙姓让我们走到了一起。龙氏是我们共同,的家。团结、团结、再团结,互助、互助、再互助。
真诚欢迎各位龙氏宗亲参加璧山龙氏宗亲联谊会,共商家族大事,促进家族发展,增强家族团结,有了你的竭诚加入,有了您的无私奉献,我们的大家---龙氏的明天将会更强大、更美好!
(最后由主持人,统一家族思想,鼓励各宗亲捐资。)璧山龙氏(不含媳妇)7191人分布在鹿鸣、青杠、来凤(3223)、璧城1458、正兴1185、丁家
533、丹凤、大兴396、健龙109、八塘92、大路82、河边
33、七塘30、广普
23、福禄20、三合7
第三篇:阙氏宗亲联谊会致词
阙 家 联 谊 会
各位来宾、阙氏宗亲:
大家好!
今天,家族大团结的盛会再一次把我们阙氏后裔请回南宁,在此,我谨代表东莞市迪固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全体员工,向这次会议的“组委会”全体宗亲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为族人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宗亲们会记得你们的!同时向光临本次会议的各位宗亲表示热烈的欢迎!也对南宁市的全体的宗亲们表示亲切的慰问和热诚的祝贺!
寻根问祖,慎思追远,弘扬祖德,光前裕后,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漫长的岁月里,阙氏后裔靠拼搏创新,生生不息,繁衍壮大,走向世界,一大批阙氏精英企业在国内有着世人瞩目的成就和影响力。为了深刻挖掘阙氏文化新的时代内涵,让阙氏文化重新焕发光彩炫目,也让全中国的阙氏宗亲增进感情。从05年开始,我们先后在全国各地举行了多次阙氏宗亲联谊会活动,给大家提供一个相互交流沟通的机会,让阙氏后裔的交往更加密切、服务社会、建设祖国的愿望也更加强烈。同时,我们真诚地欢迎阙氏有识之士能常回南宁考察观光、探亲访友,为南宁的发展建言献策、出谋划策。
宗亲们!相聚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我们的心却紧密相连,我们要珍惜相聚的机会,继续发展血浓于水的精神,继往开来,团结奋斗,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
现在,我提议,让我们共同举杯:为本次活动的圆满召开,为各位的身体健康、事业辉煌、家庭幸福,干杯!!
谢谢大家!!
第四篇:熊氏宗亲联谊会简介
熊氏宗亲(广东)联谊会,成立于2015年3月28日,由我族热心人士熊兴甫宗亲倡议发起,全国众多热心宗亲组成。选举十八位长期致力于宗亲公益事业的宗亲理事。现有会员100多人。
熊氏宗亲(广东)联谊会设会长一名,常务副会长一名,秘书长一名,副会长若干名,各分会负责人两名
熊氏宗亲(广东)联谊会会员长活跃在各行各业,在不同领域、社交圈及各地熊氏宗亲有着广泛的联系和友好关系,对国内熊氏宗族分布,族谱情况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在济困助学,探索楚熊文化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和实践经验,是我宗族间的诚信互动平台和资源宝库。
熊氏宗亲(广东)联谊会利用会员在各地分布覆盖的优势,促进宗亲互动交流,拓展楚熊文化、族谱修订、寻根问祖、商务交流等各方面的合作,为实施全国统谱愿景战略服务。我会成员中的会计师、律师等各专业人士向熊氏宗亲个人及企业提供高层次的咨询顾问服务。
我会本着“加强宗亲沟通交流,增进宗亲友谊,打造宗亲合作互信平台”的宗旨和“量入为出,量力而行,面向全国,惠及宗亲”的精神,迄今成功地召开了一届熊氏宗亲(广东)联谊会会员代表大会,成功兴办了“粤东分会园州镇聚会”大型联谊活动。联谊会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信守社会道德风尚,倡导尊老爱幼传统理念,更致力为构建和谐文明社会环境作出贡献。
为便于服务,提供信息,联谊会下设“财务咨询服务中心”“法律咨询服务中心”,向宗亲企业、及个人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熊氏宗亲(广东)联谊会将本着办会宗旨,积极促进宗亲交流,服务宗亲需要,为考察研究熊氏起源、荆楚文化、迁徙历史、分布地域、宗亲敬老、助学活动等贡献本会绵薄之力。熊氏宗亲(广东)联谊会愿与国内各地宗亲一道加强合作,携手共进。
联谊会简介
中华文化联谊会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国性社会团体,成立于1987年,前身为“文化部文化联谊会”,1990年更名为“中华文化联谊会”。
中华文化联谊会设会长一名,副会长若干名。会长由文化部领导兼任,副会长由文化部港澳台司领导兼任。理事会由海内外文化艺术界学者、专家,文化学术机构、社会文化团体负责人以及从事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文化机构负责人组成,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广泛的代表性。本会宗旨是:团结海峡两岸及海内外文化界人士,促进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共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此,本会同海峡两岸和海内外文化界人士保持着广泛的接触和密切的联系,并受文化部委托承办两岸文化交流项目,开展多种形式的两岸文化交流活动。
在文化部的指导和支持下,本会自成立以来已成功地策划、组织和举办了近百起艺术表演、艺术展览、学术研讨、文化联谊以及文化界人士互访等文化交流活动,在海峡两岸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已成为联结海峡两岸的文化桥梁和纽带。今后,本会将与海峡两岸和海内外文化艺术团体、文化界人士建立更为密切的联系,加强合作,促进交流,共襄弘扬中华文化的盛举。
中国前外交官联谊会(Association of Former Diplomats of China-AFDC)成立于1995年,由我国外交部前部领导、离退休的驻外大使、参赞等各级外交官组成。聘请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盛华仁、原国务委员唐家璇和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胡启立为特邀高级顾问。聘请十余位政府高官和知名企业家为特邀理事。现有会员2500多人。联谊会是经民政部注册登记,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民间社会团体。2006年7月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正式批准中国前外交官联谊会为享有特殊咨商地位的非政府组织(NGO)。
中国前外交官联谊会会员曾长期在外交部和我驻外使馆、领馆和国际机构任职,与国内外政界、经贸界、文教科技界、社会名流、社会团体以及国际组织等,有着广泛的联系和友好关系,对各国国情以及国际和地区形势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在错综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和实践经验,是我国重要的外交人才资源宝库。
中国前外交官联谊会利用会员的外交资源优势,促进国内外交流,拓展经贸、科技、文教等各领域的互利合作,为实施我国“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战略服务。我会高级外交官在上述领域发挥高层次的咨询顾问作用。我会本着“开展交流、增进了解、发展友谊、推进合作”的精神,迄今成功地举办了九届“外交官之春”大型联谊活动,国家领导人、外交、发改委、商务等主管部长、驻华使节和企业家出席,同时以联谊会为平台,举办“中外经贸合作论坛”,融入经贸交流的内容。“外交官之春”已成为京城外交界具有重要影响的盛会。我会还同驻华使馆、联合国组织驻京代表机构以及其他国际组织,共同举办论坛、义卖等形式的活动。联谊会妇女工作组以其女外交官的优势,开展各种造福于妇女、儿童、环保、扶贫、助学、赈灾等活动,为国内和国际公益事业献爱心,做贡献。联谊会发扬我国外交人员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优良传统,宣传我国改革开放,和平发展,创建和谐社会的巨大成就,宣传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促进祖国统一大业,致力于提高国内公众对国际形势和事关我国重大国际问题的认识和了解,推动内地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为祖国统一大业和振兴中华尽力。联谊会还发挥民间外交特点,开展国际交流和联合国非政府组织系统的活动,促进同各国人民友好关系,为构建和谐世界作出努力。
为了跟踪世界动荡起伏的能源形势,研究我国面对的能源问题,为我国能源企业提供咨询服务,联谊会设立了“中外能源合作智库”,聘请我前驻世界多个主要产油国的大使为理事,由吉佩定会长出任理事长。
为便于服务,提供信息,进行牵线搭桥,构建内外交流平台,联谊会下设“北京五洲金桥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向国内大中小企业、政府部门及其他实业单位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并接受外国政府、公司、企业开拓中国市场、寻找合作伙伴的服务需求。公司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自主经营,实行总经理负责制。
当前我国正处于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实力迅速增长,举国上下努力创建和谐社会。中国前外交官联谊会将本着办会宗旨,积极促进友好交流,服务经济建设,为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贡献本会绵薄之力。中国前外交官联谊会愿与国内外各界朋友一道加强合作,携手共进。
联谊会简介
中华文化联谊会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国性社会团体,成立于1987年,前身为“文化部文化联谊会”,1990年更名为“中华文化联谊会”。
中华文化联谊会设会长一名,副会长若干名。会长由文化部领导兼任,副会长由文化部港澳台司领导兼任。理事会由海内外文化艺术界学者、专家,文化学术机构、社会文化团体负责人以及从事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文化机构负责人组成,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广泛的代表性。本会宗旨是:团结海峡两岸及海内外文化界人士,促进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共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此,本会同海峡两岸和海内外文化界人士保持着广泛的接触和密切的联系,并受文化部委托承办两岸文化交流项目,开展多种形式的两岸文化交流活动。
在文化部的指导和支持下,本会自成立以来已成功地策划、组织和举办了近百起艺术表演、艺术展览、学术研讨、文化联谊以及文化界人士互访等文化交流活动,在海峡两岸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已成为联结海峡两岸的文化桥梁和纽带。今后,本会将与海峡两岸和海内外文化艺术团体、文化界人士建立更为密切的联系,加强合作,促进交流,共襄弘扬中华文化的盛举。
第五篇:璧山龙氏族谱宣传
重庆璧山龙氏族谱正式出版通告
树有根;水有源。溯我龙根,家之有谱,乃龙氏夙愿。盖祖宗以一人之身,散而传之千百人之身。本次修谱与上次民国甲寅年谱已近百载五世有余未增修。虽一本之亲,几何不秦越视之,世序之淆乱散涣极矣。家谱之修,上以敬宗,下以收族。大宗小宗列其序,昭穆世次绘为图。由本支百世,上而溯之,同出一源,此涣而受之以萃之义也。本次修谱历经三年,越访广东五华、深圳、台湾、贵州、卢洲等龙氏宗亲,详加纂辑,务令昭穆不紊,世次井然。本次璧山龙氏修谱从公元前二年到公元2013年,把民国谱、清朝谱、和清朝以前的谱都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晰族谱,从伯高公一世到现在已经有七十六世代。全谱共800页,30万字。建议每户都有一套传承家宝,以明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