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服等产业谋划转型 人才培养独领风骚

时间:2019-05-12 05:14: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鞋服等产业谋划转型 人才培养独领风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鞋服等产业谋划转型 人才培养独领风骚》。

第一篇:-鞋服等产业谋划转型 人才培养独领风骚

鞋服等产业谋划转型 人才培养独领风骚18日,晋江百个“二次创业”重大项目开(竣)工,50个招商项目签约。本次开(竣)工及签

约的项目中,既有运动鞋服、纸品制造等传统产业,也有信息技术、绿色能源等高端产业。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创新、转型升级,一样可以制造出高端产品。恒安、安踏、利郎、三六一度……作为传统产业的代表,它们通过加强自主创新、引进高端设备、培养高级人才等,顺利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抢占行业技术制高点。今年4月4日,省长苏树林批示:“安踏是中国运动鞋市场的风向标,要继续发展霸主地位,必须要转型升级。可喜的是,安踏又迈出了新的一步。”业内相关专家也认为:安踏之路不仅是福建省民营经济中劳动密集型企业成功转型的范本,而且是未来中国民营经济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升级的可鉴之道。作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领军,安踏不断加强内部设计及研发能力,他们的设计团队除来自中国大陆之外,还来自日本、韩国、意大利、美国等世界各地,并与美国、欧洲、日本等建立了联合研发机构。为提升产品差异化及功能,杜邦、3m及outlast technologies公司的先进技术也被应用到安踏产品上。技术的升级使得安踏的产品继续于高端市场独领风骚。产业日趋高端化,离不开优秀人才的支撑。除了向外引进高端人才,校企合作成为多数晋江企业通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安踏班”、“特步班”……品牌企业纷纷在高等院校开设自己的人才培养班。此外,不少企业还定期邀请知名专家到公司开展各类培训和讲座,以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和员工的基本素质。也有一些企业通过建立高端人才引进机制,把引进人才的视野拓展到国外。

家用床垫 单人床垫 折叠床垫 儿童被子 儿童被褥

第二篇:惠安县鼓励引导鞋服箱包等龙头企业发展电子商务

惠安县鼓励引导鞋服箱包等龙头企业发展电子商务

一览鞋业英才网(鞋业行业招聘网站)

据了解,惠安县1—6月,实现工业总产值313.49亿元、比增10.5%,其中石雕石材、食品饮料、鞋服箱包、装备制造四大传统产业实现产值250.81亿元、比增11.5%,387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296.83亿元,比增12%。工业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的较好运行态势。

该县积极实施民营企业项目对接专项行动,制定出台《2013年惠安县民营企业产业对接洽谈会工作方案》,将对接任务分解到各镇和县级工业园区,1—6月,准入项目28个,总投资45.28亿元。在“6·18”对接会上,成功对接起步儿童用品、长龙闽台文化创意产业等8个项目,总投资81亿元,涉及新型建材、食品饮料、品牌童鞋、机械制造等领域,为经济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惠安县积极推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今年列入技改项目库46个,计划总投资36.8亿元,计划投资11.99亿元,1—6月已实施技改项目42个,完成投资5.72亿元。技改项目涉及食品、机械、石雕、化工等多个行业,技改完成后预计可新增产值32.6亿元,当可新增产值10.92亿元。

该县把节能降耗与创建生态县相结合,推动产业转型发展、生态发展。组织企业申报省、市两级节能和循环经济项目库,有5家企业列入省市节能循环经济项目,17家企业列入市级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推进行业管理,完成全县印染行业普查和水泥、建陶、造纸、制革、纺织、电池等六个重点行业落后生产力普查,淘汰4家造纸企业,积极引导4家小企业筹备兼并整合。

在严峻经济形势下,惠安县积极挖潜力、育主体、拓市场、壮规模,不断扩大外贸出口增长源。今年新备案外贸经营权19家,新增自营出口主体9家,新增贸易额1200万美元。组织万华世旺超纤等企业赴境外参展,拨付600万元人民币用于奖励116家贡献较大外经贸企业,增强企业拓展市场信心。

惠安县鼓励引导鞋业、服装、箱包等龙头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积极探索“网上看样、网点提货”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经营模式,引导一批基础扎实、成长性好、辐射力广、带动性强的电子商务企业拓展网络销售渠道,扩大市场份额,沥阳、百润两家企业正在申报泉州市电子商务示范企业。

第三篇:-户外用品市场成新“蓝海” 鞋服企业欲转型[小编推荐]

户外用品市场成新“蓝海” 鞋服企业欲转型 2013年伊始,在安踏大多数门店和专柜都可以看到“防水透气风衣”的新海报,有些门店

还开辟了专门的货架放置防水鞋等户外用品。4个月前,国内运动产品巨头李宁也开设了第一家户外用品旗舰店——李宁探索。这个隶属于李宁集团授权的业务模块就是专门经营户外用品的,包括户外服装、户外鞋、户外配件等产品,与李宁体育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受户外市场高增长、高利润之诱,在李宁、安踏之前,全球运动巨头阿迪达斯也瞄准了户外用品这一市场,还专门成立了户外部门。全球第三大运动品牌彪马也称,有两个运动细分市场极具潜力,一个是极限运动,另一个是户外活动用品市场。2013年会将重心放在户外运动产品上。还有一批老牌鞋服企业也在向户外用品业务发力。乐登户外、木林森户外、天伦天、狮牌、雷速等户外品牌,大都是福建经营多年的鞋业或运动鞋服类企业。南京际华和悦达纺织则是江苏的服装或纺织类企业,亦开始创建户外品类等。利润之诱“今年起,我会慢慢转做户外。”一位代理了6年运动品牌的山东经销商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哪怕是一般的户外用品品牌,利润起码也是运动品牌的两倍多。让这位经销商感同身受的是,国内运动品牌的高速发展期已过,产品不但卖不动,更加赚不到钱,高库存成为运动品牌的普遍困扰。《中国体育用品行业2012报告》数据显示,李宁、安踏、361度、特步、匹克等六大国内运动品牌的总库存金额高达37.21亿元,同比增长0.22亿元。从2013年订货统计数据来看,国内运动品牌服装类订单金额大幅下降,同比下降15%至30%。其次,成本高企终端需求下滑,激烈的竞争演化为价格战,致使这些体育品牌利润连年下滑,如果不开辟新的蓝海,很难有大幅增长。于是,继女子系列、童装系列之后,持续增长的户外市场成为新的目标。过去10年,我国户外用品市场年增速超过40%,目前已超百亿元市场规模。据户外资料网于今年1月发布的数据,目前在我国市场销售的9个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海内外品牌,就占到了户外用品市场的55.81%。《中国十大户外品牌的市场销售报告》显示,哥伦比亚、始祖鸟、狼爪、布莱亚克、米勒、猛犸象、沃特等知名国际户外品牌已悉数进入中国,攻城略地,销量占据中国整体户外市场销售量的54.89%。其中,哥伦比亚的市场占有率和年销售额均居中国户外用品市场第一位。中国户外商业联盟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户外用品市场开始进入爆发增长期。跟其他新兴行业一样,中国户外还兼具“龙头品牌市占率高、优势明显”的特点。而最让体育运动品牌觊觎的还是户外用品的高利润。“户外用品已经接过传统体育用品的接力棒。”国都证券研究报告显示,户外用品的主要产品服装和鞋类单价明显高于体育用品平均水平。在运动服市场上平均单价位居前六的品牌中,有4个是专业户外时尚用品,平均价格比运动服整体高出70%。以哥伦比亚为例,截至2012年,哥伦比亚在中国门店总数已超过600家,下一步,哥伦比亚将重点布局中国二三线城市。该公司2011年全年总收入高达16.94亿美元,2012年第三季度净收入为6440万美元。以国内户外用品市场份额最高的探路者为例,其发布的2012年业绩快报显示,该公司收入同比增长46.68%,已突破11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58.91%,达1.7亿元,2013年产品订货会的订单总金额也增长了40.21%。对比起来,体育品牌的业绩就寒酸得多。2012年上半年,李宁公司净利仅为0.44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下滑84.9%,匹克的净利也大减43.3%……并且这些品牌都预计2012年全年营收及净利将大幅下滑。宁波雪狼户外服饰有限公司相关人士对记者说,2013年的订货量同比增长了40%多,有的品牌订货量甚至翻倍增长。2012年整体销售上升了10%左右,国内户外品牌基本上都有这样的增幅。记者也了解到,截至2012年11月底时,国际顶级户外、滑雪品牌PHENIX的全年销售计划已全面超额达成。借“户外”转型进军户外市场能否成为国内体育品牌的一次转机?上述经销商对记者说,对于初期进入户外市场的企业来说,如果是大众化 磁力泵 屏蔽泵 化工泵 管道泵 离心泵 排污泵 隔膜泵 自吸泵

市场路线,即泛户外的概念,先期还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进行品牌推广和渠道建设。这样一年下来起码要投入3000万元,第二年还得对渠道和品牌进行支持,这当中的资金需求很大,若第二年不追加投入就会前功尽弃。没有一定的资金实力,是不可能随便玩的。他举例说,晋江一家鞋企去年推出户外运动品牌,先期的招商很成功,渠道在全国20多个省市瞬间铺开,但是今年由于资金亏缺,导致货品开发无法跟进,代理商无货可卖,企业陷入困境。一位行业人士对记者说,就目前而言,无论从市场的认知程度,还是产品本身来看,他们要走的路还很长。他对记者说,从李宁探索的商品种类来看,有冲锋衣、外套、羽绒服、抓绒服、衬衫、T恤、下装、鞋靴、背包、配件等十大类,但产品数量偏少,而且从产品的款式和介绍来看,都没有摆脱体育用品的影子。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安踏身上,其户外产品更像是从体育用品的货架上直接选取的。“目前国内的体育品牌只有户外系列,没有户外品牌,对于户外用品还只是处于尝试阶段。”这位人士对记者称,现在的户外运动爱好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在装备选择上更加理性,肤浅的宣传、同质化的商品,很难激起他们的购买欲望。此外,国内大部分体育品牌本身对未来的运营规划尚未明朗,并且户外行业具有独特的行业属性,习惯了传统运作模式的体育品牌无法一下子驾轻就熟。“户外也不是运动品牌的突破点。”张斌对记者说,户外市场还是相对狭窄,也就几百个亿的规模,这么小众的市场决定了它的前景和规模。“如果都冲进这个行业,那么它也将成为下一个体育用品行业。”长期研究体育用品的上海致远投资一位分析师对记者说,但目前,国内体育用品企业都想分羹户外市场,新进入者越来越多,这个趋势有点像几年前的童装,现在已经初显泡沫之势,如果再泛滥下去,户外市场的好日子马上就会结束,成为下一个体育用品。不过,评论人士马岗对记者说,体育用品和户外用品发展路径类似,各有各的特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私家车的普及,户外用品行业还是有一定的前景。但目前,国内的户外产品鱼龙混杂、参差不齐,国家标准缺失以及专业人才缺乏也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磁力泵 屏蔽泵 化工泵 管道泵 离心泵 排污泵 隔膜泵 自吸泵

第四篇:校长论坛-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何向荣: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 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何向荣: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 促进人才培养

质量提升

在贯彻和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实践中,尤其是在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对策上,高等职业院校都在积极思考如何抢抓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所蕴含的发展机遇,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位于温州办学、作为浙江省首批高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单位的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围绕“服务”与“培养”两大使命开展了大学习、大讨论和大实践活动,主动出击,推出了以“电子信息科技园”、“浙江创意园”和“知识产权服务园”为标志的“三大园区”建设项目。

一、“服务”与“培养”的内生机理

在温州,产业发展的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众多的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导致竞争力弱;产业技术研发能力弱,高技能人才紧缺,致使处于产业价值链末端的多数企业的发展受制于人的因素多;企业管理者理念陈旧,经验化运营痕迹重,造成面对复杂经济环境的应变能力差。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温州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与之对应,地方高校的发展也有三个方面的困惑:在实现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培养目标的培养过程中,缺少生产型、实践型的学习基地,致使教室里讲应用技术、实验室里做生产训练的现象普遍存在;高校各类人才济济,各学科技术研发条件相对完备,人力资源优势和技术资源优势明显,但因缺乏与地方企业、行业的联系,许多资源没有得以充分利用;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不畅通,或因缺少岗前专业技术的实践性训练,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弱,就业困难或就业质量不高。

面对金融危机冲击,地方产业转型升级要“解决结构性、素质性、资源环境性矛盾和问题”,这显然也是对地方高校服务职能的新要求。高校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其实也是高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要办人民满意的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衔接的对口性、高校先进文化对地方文化的引领等,都是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其次,高校是科研创新的引领者,科研成果的潜在价值能否转化为产业的现实价值,将新的技术理论转化为新的生产技术,使之成为新技术革新的带头人,既是高校科研的一个重要目的,更是评价高校科研的重要条件。第三,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生成长于学校而最终服务于社会,社会对学生的评价及人才的诉求,正是高校深化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将三方面集汇起来不难看出: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正是高校内部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要求。

尤其还要提及的是,地方高校在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自主创新是中心环节,联动推进技术跨越战略、品牌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和标准化战略,是地方高校服务自

第五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交通运输厅等四部门关于加快我省交通运输产业人才培养意见的通知

当前位置 :中国福建 > 政府公报 > 2010年第3期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

省教育厅、交通运输厅等四部门关于

加快我省交通运输产业人才培养意见的通知

闽政办〔2009〕205号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省教育厅、交通运输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等四部门制订的《关于加快我省交通运输产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三十日

关于加快我省交通运输产业人才培养的意见

省教育厅 省交通运输厅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省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

(二○○九年十二月)

交通运输业指国民经济中专门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运输部门。为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及我省交通运输业发展需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高质量交通运输人才培养,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交通运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性

2009年5月14日国务院正式发布的《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定位之一:“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从服务、引导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出发,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铁路、高速公路、海空港为主骨架主枢纽的海峡西岸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使之成为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拓展两岸交流合作的综合通道。”

根据战略定位,福建省抓住机遇,加强“突破两点”和重点发展区域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港口为依托,加强港城互动、港区互动,延伸海西港口腹地,推进“三纵六横九环”海峡铁路网和“三纵八横”高速公路建设、“二纵二横”国道、“八纵九横”省道改造,到2020年,海西高速公路和铁路将分别达到6000公里以上,形成以福州、厦门的港口、机场为枢纽,以铁路为骨架,以公路为网络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化综合交

通运输系统。完善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福州、厦门等中心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根据规划,海西城际轨道的东南段连接漳州、厦门、泉州、惠安到泉港,形成“一小时城市交通圈”;东北段连接闽侯、福州、长乐、福清、莆田。福州市轨道交通线网由7条线路组成,全长约184.2公里,2009年至2016年间,建设1号线和2号线,建设线路总长度55.7公里。2009年9月地铁1号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论证,年底前先行开工建设,2014年将试通车。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未来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形成,交通运输业呈运输网络集成化、运输设备大型化、运输速度快捷化、运输组织智能化、运输管理信息化等特点,对交通运输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将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全省交通运输系统人才整体素质不高,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仅5%左右;与交通运输行业相关的高等教育比较薄弱,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仅2个,相关的本科专业(含独立学院)布点仅30个,其中交通运输3个、交通工程4个、航海技术和轮机工程等2个、车辆工程6个、物流管理13个,飞行器动力工程1个,每年招生2000余人。高等交通运输类人才培养层次较低,专业设置不够合理,专业布点过分集中,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高,不能满足交通运输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更不能适应交通运输业未来发展的要求。

因此,加快交通运输业专业人才培养,提升人才培养层次,调整专业结构和方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直接关系到我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目标的实现和交通运输业的持续发展。

二、加快交通运输人才培养工作的目标任务

根据我省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目标和规划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有关学校要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扩大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加强学科专业和教师队伍、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以服务为宗旨,完善交通运输业人才培养体系

——适应综合性“大交通”系统建设和发展的需求,大力发展我省交通运输类本科教育,提高人才培养的层次,培养一定数量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形成职业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相结合的完整的交通运输类人才培养体系。

——适当发展研究生教育,提升办学层次。各有关高校要根据海西经济区交通运输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学校的办学条件,创造性开展工作,积极申报研究生教育,力争在土木工程学科基础上建设“桥梁与隧道工程”二级学科,在机械工程学科基础上建设“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二级学科;研究生教育硕士授权点达到3~5个,每年培养研究生30~50人,特别要重视交通运输业应用性强、能解决具体问题为特色的工程硕士教育。——加快本科专业建设。优化本科专业布点,调整和改造本科专业方向,特别要加大面向生产一线、有一定的基本理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主动适应交通运输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提高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积极开展成人学历教育、继续教育。根据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知识更新和装备条件改造升级,为交通

运输业现有人员提供继续教育、技能培训等服务。

——支持有关高校与劳动、人事、建设及交通运输部门密切合作,建立相关专业职业技能认证机构,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及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二)以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专业结构

——根据我省交通运输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进一步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扩大交通运输业本科专业布局,增加交通运输专业布点;交通工程专业增设道路工程方向,土木工程专业增设桥梁与隧道工程方向,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增设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方向;在车辆工程专业增设汽车应用工程、铁路车辆工程、工程机械等专业方向,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开设面向交通装备电气方向,在信息工程专业开设面向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方向;适当控制物流管理专业布点,维持目前招生规模,开设物流工程本科专业。积极创造条件,按照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的原则,在交通运输专业开设航空服务专业、铁路运输管理、公路运输管理方向,独立设置汽车应用工程、港务工程等急需专业。

——扩大专业办学规模。到2012年,全省每年培养交通运输业相关专业人才0.8万人,其中本科学历及以上人才0.4万人:交通运输专业3个、毕业生300人,交通工程专业4个、毕业生300人,航海技术专业和轮机工程专业各2个、毕业生均为420人,车辆工程专业6个、毕业生740人,物流管理专业13个、毕业生1400人。到2015年,全省每年培养交通运输业相关专业人才1.2万人,其中本科学历及以上人才0.6万人:交通运输专业5个、毕业生1960人,交通工程专业4个、毕业生300人,航海技术专业和轮机工程专业各2个、毕业生均为420人,车辆工程专业10个、毕业生1200人,汽车应用工程3个、毕业生300人,物流管理专业13个、毕业生1400人,初步构建起涵盖交通运输业各专业、各层次专门人才培养体系。2009年首批拟由福州大学开办桥梁与隧道工程、车辆工程2个硕士点,福建工程学院开办交通运输(铁路运输方向)、交通工程(铁路技术方向)2个本科专业,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开办电气化铁道技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2个高职专业,福建铁路机电学校开办电气化铁道供电、铁道信号、铁道工程、铁道运输管理、铁路客运乘务5个中职专业和2个成人大专专业。

(三)推行产学结合,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互惠互利”的原则,大力推行产学结合。鼓励高等学校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鼓励并支持相关交通运输企业参与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标准,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鼓励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参与教学组织,负责实习实训教学,优先选择毕业生;鼓励企业在高等学校建立实验室或研究中心,共同组建科研团队,组织科技开发和技术创新,形成高等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和合作双赢机制。

——鼓励高等学校采取“学分制”、“双学位”、“双专业”等多种形式,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培养既掌握交通运输专业一种专门技术、又有经济管理等素质的复合型交通运输高级技术人才。

——支持高等学校采取“学科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将交通运输类职业技能考核内容纳入人才培养计划,灵活设置课程,改革教学方法,采取案例教学、基于“项目”的教学和“做中学”等方式,加强实

践环节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提高交通运输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三、加快交通运输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一)建立政府指导下的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机制

建立以政府指导、行业(企业)支撑、院校为主的交通运输人才培养机制,联合成立交通运输人才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的指导性意见,指导、协调和咨询交通运输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组织对各高等学校交通运输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估。

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负责协调交通运输部门与教育部门之间的关系,提出支持交通运输人才培养的措施,指导交通运输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发展;教育厅负责协调行业与高校之间的关系,制定交通运输人才培养规划和支持高校办学的政策、措施,组织教学质量评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组织交通运输人才需求调研,并将人才需求列入行业发展规划,指导、支持高等学校交通运输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进一步扩大有关高校办学自主权,在专业结构调整上给予政策支持,允许其在核定的专业总数和专业大类内自主调整增设交通运输相关专业方向;交通运输企业负责提出人才规格和质量要求,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和信息反馈,联合共建实验室和实践基地,提供实习实践场所;高校按照教育规律、根据行业(企业)要求,把产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加强教学基础条件建设,调整专业设置和专业方向,制定培养计划,组织人才培养;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确保专业课来自交通运输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比例达到60%以上,确保学生进入企业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或顶岗实习的时间不少于半年;加强工程硕士教育,不断建立健全工程硕士培养制度,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办学层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是提高交通运输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教育主管部门会同省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负责制定政策并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引进高层次的交通运输类专业师资;组织选送中青年教师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到国外进修或者在国内名牌大学做访问学者;鼓励并支持教师参与教学、科研、社会实践等。同时,建立“柔性流动”机制,构建开放性高层次交通行业人才交流途径,引进高层次人才短期来我省工作,指导交通类专业建设。行业(企业)要积极推荐高级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授(副教授),并给予其一定的时间,参与人才培养和教学建设;要创造条件接受青年教师到企业实习锻炼,增加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各高校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支持和鼓励学科带头人创造性开展工作,注重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为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创造条件;要积极主动与行业(企业)联系,选派教师到企业去锻炼,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授(副教授)参与人才培养工作。

(三)加强教学条件建设

教学条件是人才培养的基础。结合交通运输人才培养的实际,教育主管部门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交通运输人才培养,改善交通运输类人才培养的基础条件;在“质量工程”项目评选中给予重点扶持,设立2~3个人才培

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建设2~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一批实习基地、5~8个省级特色专业、25~30门省级精品课程等建设项目。

各高校要加大投入,改善交通运输类专业实验条件、图书资料和信息化资源等基础条件,建设一批校级质量工程项目,促进交通运输人才培养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四)实行分类指导、分层次建设

根据我省交通运输业发展总体规划、各运输部门发展特色以及高等教育现有资源条件,在全省建立3~4个交通运输人才培养基地,面向相关领域培养培训人才、开展技术服务等,为交通运输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支持福州大学依托土木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学科加强交通土建工程学科建设,为福建省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等培养高级建设人才;依托水利工程学科加强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学科建设;依托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为福建省物流运输业培养高级管理人才;支持集美大学发挥航海类学科专业优势,重点建设航海技术、轮机工程、交通运输(国际航运管理)等专业,为福建省航运业培养高级专业人才;支持福建工程学院与铁路部门和公路运输企业之间的联系,重点建设交通运输管理、交通工程等学科专业,为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提供人才。支持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发挥航空相关专业优势,重点建设航空服务等专业,为航空运输培养基础应用型人才。

(五)抓好落实工作

各有关学校应根据本意见,结合全省交通运输业和各运输部门发展需要以及办学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贯彻实施意见,认真落实分培养培训计划,抓好交通运输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的建设工作,加快培养培训交通运输产业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

编辑出版:福建省人民政府公报室

电话:0591-87802525 0591-87802804 传真:0591-87802484

公报室地址:福州市华林路76号省政府办公大楼404室 邮编:350003

刊号:ISSN1007-8894/CN35-8001/D 广告许可证:350000400218

下载-鞋服等产业谋划转型 人才培养独领风骚word格式文档
下载-鞋服等产业谋划转型 人才培养独领风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