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港知名企业家考察团在我市考察时表示[最终版]
深港知名企业家考察团在我市考察时表示:
宝鸡具有高度投资价值
本报讯6月 17日,市长上官吉庆会见了以中国国防工业首席专家、深圳市工程师联合会会长、南航电子工业集团董事长段忠为团长的深港知名企业家考察团一行,并与企业家进行座谈。考察团成员纷纷表示,宝鸡历史悠久,环境宜人,工业基础雄厚,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市委、市政府创造了优越的投资环境,是具有高度投资价值的城市。
据了解,考察团由深港地区 20多位知名企业家组成。考察团成员经营的企业涉及投资管理与高新科技、警用装备制造、通信设备制造、物流、创意文化投资等产业。考察团来宝,旨在了解我市产业布局和特点、投资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情况。上官吉庆向考察团介绍了我市悠久的历史、突出的区位优势、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优越的投资环境。上官吉庆指出,关天规划将宝鸡列为副中心城市,这一定位为宝鸡带来了重大的历史机遇。我市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发挥大企业大集团的优势,扩大配套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带动形成汽车及零部件、石油装备、机床工具、有色金属冶炼、能源化工等一批工业支柱、产业集群。同时,我市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把宝鸡建设成为关天经济区产学研成果的转化基地,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坚定不移地做到“落实政策零折扣、环境保障零干扰、优质服务零距 1
离”,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强区域合作、促进经济发展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宝鸡是一个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城市,是投资的热土。宝鸡在加快发展的进程中,蕴藏着无限的商机。宝鸡热诚欢迎和支持各位企业家来宝考察、投资,实现互惠双赢。段忠在座谈会上表示,宝鸡投资环境优越,考察团赴宝鸡考察,是企业谋求发展,实现转型升级的良机。他希望通过考察,促进深港地区企业与宝鸡进行产业对接和经贸合作,深化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协作,实现互利双赢。
我市相关部门和县区向考察团推介了节能环保产业园、宝鸡大剧院、凤县古凤州开发等高新技术和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副市长丁琳参加会见并主持座谈会。市长助理、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卓宇,市政府秘书长武军参加会见和座谈会。
第二篇:学习我市党政考察团外出考察综述文章
学习我市党政考察团外出考察综述文章
心得体会
台前县水利局设计队成凤伟
今天全面、系统地学习了7月5日、7月6日濮阳日报刊登的我市党政考察团赴济源、郑州、许昌考察综述,以及在许昌鄢陵县召开的考察座谈会议。通过学习,感受最深刻的是:参加考察的党政领导们,一致认为,找到了与先进地区的巨大差距,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坚定了赶超发展的信心;领导们的讲话更是指出了差距的根源,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要求总结所到之处的亮点,学习人家的经验;对照先进找差距,明确我们实际工作观念和作风。这次考察,就是要继续围绕“一创双优”活动,掀起新一轮思想解放高潮,目的就是要学习先进找差距、坚定信心促赶超。参加考察的人员一致表示将立足早干、快干、多干、为濮阳赶超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为进一步提振精神、加压奋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提速增效、赶超发展,市委、市政府决定,利用6、7、8三个月时间,在全市集中开展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及产业集聚区建设、信访稳定三项重点工作百日攻坚行动。以持续开展“一创双优”活动为动力,为确保行动顺利推进、取得实效。本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在思想上要以“一创双优”为指导,创新思想观念,在实际工作中,要思考问题超前,把问题想深想细,把工作做好,为百日攻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二、在作风上,要转变工作作风,对工作要早干、快干、多干、少说多干、实干,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把实际工作做好。
三、在行动上,要对工作速度快,效率高,听从领导的直接安排,用最快捷的方法,去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四、工作标准要提高,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做到最好,可以尽力做到更好。
针对我县的百日攻坚行动和“一创双优”活动,取得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但与先进相对,我们还有差距。为提高活动实施效果,加大作风建设力度,最好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百日攻坚战行劝全程督导,定期通报督查考核情况。这次活动要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不断强化各项措施,强化干部作风建设,切实找到我们的差距,再掀“一创双优”新高潮,打好百日攻坚战!
2012年7月11日
第三篇:在会见浙江知名企业家圆桌会代表团时的讲话
在会见浙江知名企业家圆桌会代表团时的讲话 王金山
(2009年6月4日,根据录音整理)
见到各位很高兴。第一是因为浙商是目前商界最有实力、最有活力、最有影响力的群体之一,浙商到哪里,就意味着哪里兴旺繁荣,大家来安徽,就标志着安徽充满商机。第二是我在浙江工作过,非常愿意看到浙商做强做大,大家事业的成功也就是安徽发展的成功。第三是在座的各位,有些是老面孔、老朋友,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新面孔、新朋友,这就说明年轻一代的浙商茁壮成长起来,必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非常可喜的事情。用祝酒辞的话说:高兴;说高兴不够,翻一番,加两个字,就是非常高兴;说非常高兴还不够劲,再加两个字,真的非常高兴。
今天在座的是浙江知名企业家圆桌会代表团。圆桌会顾名思义,就是大家商量着来,相互磋商,是在开放的方式下商讨工作,而且这种开放是360度的、全方位的,也体现了企业家的胸怀和眼界。但今天我们坐的是在方桌周边,这又意味着我们在合作中处事是有原则的,这个原则就是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对企业来说,就是依法经营、照章纳税。有了这样的原则,我们就有进一步加大合作的基础和条件,或者说我们之间的合作就能长命百岁。我们的鼓点要打在长久合作上,要打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上。
下面,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安徽的情况,主要是让大家更多地了解安徽的新态、安徽的胸怀和安徽的机遇。
一、安徽是一片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大家既要了解安徽的过去,又要了解安徽的现状
历史上的安徽人才辈出,在历朝历代、各个领域都有领军人物,对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过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徽商,贾道儒行,称雄明清商界三百多年,曾经非常辉煌。今年三月份,我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的时候,有的网民就问我,你一直说徽商,你对浙商怎么看。当时我说,浙商就是当代的徽商,当年徽商很辉煌,就像现在的浙商一样。那么,现在的安徽什么样呢?简言之,安徽充满生机和活力,是一片希望的热土。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安徽已经迈入了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新阶段。中国社科院最近发布的2009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以大量的数据说明,安徽发展成本中部地区最低,合肥综合增长竞争力中部地区最强。随着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安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凸显,加速崛起的硬件和软件更加优越。比如,随着动车组的开通,现在我们到南京就是59分钟,到武汉1小时55分钟,到上海2个小时59分钟。明年年底到上海、到武汉、到杭州都不超过两个小时。再过一年,也就是后年,到北京只要2个半小时。可以说,崛起的安徽商机无限,正在为国内外投资者青睐。这在最近举办的第四届中博会上,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尽管遇到金融危机,但是人气很好,原计划接待1.6万人,结果来了3.8万人。虽然人多,但组织是井然有序的,进场都能找到门,出场都能找到车,中间没有障碍,大家感觉非常好。现在有两种对安徽看好的说法,也是两位浙商说出来的。可能大家都知道,因为我不止一次地说过。我之所以反复说,就是因为这两句话对安徽太重要了,也说明浙商对安徽的发展前景是看得比较透彻的。一位是在淮北搞铝业的投资者,他说我们商家在一起背后议论,说现在发展条件最好的是安徽,如果谁还看不中安徽,谁就有眼无珠。这是他的原话,说这话已经三四年了。也就是那一年,另外一位浙江企业家讲,估计在未来几年内,安徽经济将出现一个“井喷”现象。虽然现在还没有达到那个程度,但已经向那个方向发展了,这是确定无疑的。总之,这些都足以说明,安徽正被越来越多的商家所看好。这是我想说的第一个问题。
二、大开放仍是安徽的主战略,安徽发展既要靠皖人的自身努力,又离不开国内外朋友的支持和参与
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以大开放为主战略,必须坚定不移、毫不动摇。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两次亲临安徽视察,提出“三个着力”、“四个切实”的要求。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要求安徽要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与合作,“在自主创新上有更大作为”。我们按照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反应,主动作为。去年,我们去了苏浙沪三省市,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并邀我们参加了在宁波召开的长三角地区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会议纪要明确把安徽作为长三角会议的成员,确定我省参加长三角区域合作有关活动,研究探索泛长三角区域合作的机制和内容。这在历史上是没有的,我们争取了二三十年,现在总算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为了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与合作,我们主要是把点子打在主动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上。现在正在做的一个大工程,就是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务院已经同意,国家发改委正领着我们编制规划,这是安徽迄今为止第一个进入国家层面的规划。这一区域,包括马芜铜宜等整个皖江流域的九个城市,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基础较好,比如马鞍山有马钢和星马汽车;芜湖有奇瑞,这是民族品牌,有海螺水泥,产量亚洲第一、世界第三,有方特游乐园,开张之后第一个黄金周的收入就仅次于黄山,前景非常好。而且,这一区域还有许多开发园区可以承接产业转移,这些都是大家的天地,都可以来这投资兴业。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安置农民工,我们还建了一些农民工创业园。欢迎各位来投资,你们进园了,兴建几个企业,就能吸引大量的农民工就业,就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民工创业园。这些农民工是安徽的也好,是浙江的也好,只要是到这里来投资兴业,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就行。
现在,浙商在安徽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安徽的省外资金主要来自长三角,占总数的57.4%;在长三角三省市当中,浙江的投资大约占50%,相当于上海和江苏之和。所以,一说浙商大家都很来劲,一说浙商来了大家就觉得这地方有希望。这种感觉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形成的。希望大家看到在安徽发展的机遇,安徽的发展需要浙商的积极参与。
三、金融海啸使我们遇到严重挑战,但安徽既受到了严重冲击,又面临着发展机遇
金融海啸对安徽来说,有危有机,危中有机,而且机遇大于危机,重要的是危中寻机,主动作为。金融海啸源自发达国家,首先冲击发达地区,由于有一个传导过程,对欠发达地区的影响相对滞后。在这期间,国家应对危机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给欠发达地区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发展机遇。国家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导向和支持重点,与我省发展的现实需要高度契合,许多我们过去没条件干、想干也干不成的大事,现在都得到国家大力支持。很多报上去几年而未获批的项目陆续得到国家批准,所以近几个月是开工的高潮,几乎天天都有项目在开工,有时候十几个、几十个工程一起开工,开工连续不断,这是历史最好的时期,是从来没有过的。
我们2004年提出实施“861”行动计划。“8”就是建设八大产业基地,“6”就是六项基础工程建设,“1”一开始是指到“十五”末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这个目标2005年就已经实现了。所以,在研究“十一五”规划时,大家觉得“861”挺好,不宜再变,就在内涵上进行了调整,八大产业基地建设不变,六项基础工程不变,“1”由原来的人均1000美元,改成了“十一五”末生产总值达到1万亿元的规模。现在看进展很好,还可以提前一年达到1万亿元的目标,成为“万亿俱乐部”的成员之一。
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我们积极向中央争取支持,也不断得到中央的重视,这在陆续出台的政策中可以看得十分清楚。中央提出了四句话总要求,即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这四句话完全正确,我们非常拥护,但我们最感兴趣的是“措施要准”。什么是措施准?一是支持的企业要准,投进去就出钱,投进去就是财源;二是支持的产业要准,投进去就能优化结构,投进去就能增长后劲;三是支持的区域要准,这个区域就是基础条件好、起跳能力强、给点阳光就灿烂的地方,那就是中部,中部的东部就是安徽。正如克强副总理所说,支持中部就是支持大局,支持中部就是支持中国。我们也正信心十足地向这方向努力,积极争取政策支持。
更为重要的是,应对危机,我们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很多人都在讲,何时见底很难预料。那就意味着,对国外不清楚,对国内也不清楚,对如何往前迈步都不清楚,信心来自哪里就没有根据。所以,我们又加了两句话:“路在脚下,底在手上”,就是中央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政策措施是有效的、是完全对头的,只要我们把这些好政策抓在手中,落到实处,求得实效,坚持下去就是胜利,应对危机的路在脚下,底在手上。危中有机,危中寻机,关键在于主动作为。无论如何都要活下去。去年底,我在跟部分企业家座谈时,企业家就说过,活着比什么都重要。现在看来,对提振大家信心起了作用。当然我们也有自知之明,我们不是搞理论的,就不去理论它;不是搞研究的,也不去研究它。你自己感觉好就是好,关键是要跟着感觉走。比方说,本来是危机,但是还没有传导到我们这里,中央就已经采取政策措施了,这些政策给我们带来了发展机遇,感觉就是好,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千方百计把目前的好势头保持好、巩固好、发展好。始终是好势头,始终是好感觉,当然最后就是好结果。
我们现在清醒地认识到,未来的挑战相当严峻。第一,虽然沿海受到危机冲击,短期内国际市场萎缩,但已经形成的生产能力还在,而且产品质量相对较好,既然过去在国际上有市场,在国内当然也有竞争力,这种变相的“出口转内销”,对于内地的企业、市场在国内的企业肯定是一种挤压。同时,现在世界都在开拓中国市场。这种内挤外压的双重冲击,对我们这些欠发达地区的压力显然越来越大。第二,现在浙江等地都在集中力量抓转型升级,如果我们不注意转型升级的话,几年之后,人家的危机过去了,水平提高了,在一个全新的基础上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而我们还是在原来的层次上发展,那就不是缩小和发达地区的差距,而是可能会更加拉大与发达地区的距离。换句话说,就是如果现在我们不注意转变发展方式,不狠抓经济结构调整,不大力提升产业层次,发达地区走出危机之日,很可能就是欠发达地区新的危机到来之时。
四、目前安徽仍处在发展最佳机遇期,既是安徽的机遇,也是大家的机遇
应该说,现在是安徽发展机遇最好的时期,各方面都普遍看好。一方面,应对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令我们强力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产业层次;另一方面,中央应对危机采取扩大内需的政策,为我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较大的空间。现在都在发展,发达地区在发展,欠发达地区也在发展,但包括安徽在内的欠发达地区还没有脱离投资拉动的发展阶段,还需要加大有效投入,扩大经济规模,这就决定了安徽可能有更多的商机。安徽的机遇,就是大家的机遇。这就决定了大家在这里会更有作为、有更大作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欢迎大家抓住机遇,捷足先登,抢占先机。再过几年可能就是另外一种形势,发展到一定程度了,什么都提起来了,成本一高,就没有多大的利润空间。企业在发展中甘当志愿者,没有利益的纯粹奉献是不可能的,只能在发展中互惠互利,这是我们的共同目的。希望大家以这次考察为契机,更多地了解安徽,更多地发现商机,更多地来皖投资兴业。我们将坚持公平正义,鼓励平等竞争,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优质的服务,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在合作中互利共赢,在互惠中共同发展。
第四篇:在我市工业企业调研并与企业家座谈时的讲话
在“十五”计划即将结束、“十一五”规划即将实施这样一个关键时刻,我和XX同志、XX同志、XX同志以及几个工业部门的负责同志一起,对我市工业企业作些调查研究,目的在于总结我市“十五”期间工业发展的经验,推动我市“十一五”期间工业发展得更快更好。通过今天上午实地看和今天下午开会听,特别是刚才听了有关负责同志和各位企业家的发言,我感到这些年来XX市工业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面对异常激烈的竞争,顽强拼搏,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创造了不少好的经验,为XX市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在座的工业战线的各位同志、各位企业家,并通过你们向工业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刚才,大家讲了很好的意见,我都赞成。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从率先在全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快XX工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胡锦涛总书记要求贵州省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XX市在全省“做表率,走前列”,最根本的就是要率先在全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工业是重中之重。工业不能实现跨越,一切发展都没有了基础,跨越就无从谈起。对工业经济的极端重要性的认识,要做到“四个充分认清”:第一,要充分认清工业经济在XX市整个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工业是城市经济的“脊梁”。一个城市的工业不强,“脊梁”就挺不起来。正如刚才有的同志讲的,工业的竞争力决定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决定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我多次讲过,在XX市,工业经济兴则全局经济兴,工业经济衰则全局经济衰。20xx年,XX市工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达4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2%,来自工业的税收达到65个亿,占财政总收入的60%,这是很了不起的。XX市的工业经济不仅影响着XX市的经济发展全局,而且还直接关系到全省工作的发展大局,因为XX市的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32%,肩负的责任重大。因此,我希望工业战线的同志们从这样的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肩负的重大责任,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第二,要充分认清“十五”期间XX市工业经济取得的巨大成就。“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对工业经济发展高度重视,始终把“工业强市”作为XX市三大发展战略的主战略来抓,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竞争力进一步增强。20xx年全市工业增加值预计达到225.99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621.37亿元,工业增加值五年年均增长13.46,高于“九五”时期106个百分点。工业企业规模进一步做大。20xx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83个,比20xx年增加116个;企业资产总额达到861.37亿元,比20xx年增加295.91亿元。经济效益稳步提高。20xx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预计将突破100亿元,比20xx年增加58.53亿元。工业结构调整取得实效,技术改造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到“十五”末技术改造投资预计累计完成229.32亿元,年均增长20.1;五年预计累计完成技术改造项目1211个,超额完成“十五”计划预定目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高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xx年的15.1%提高到20xx年的16.4%,提高了13个百分点。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产品更新换代加速。“十五”期间,我市技术创新项目累计投资15.5亿元,组织实施国家、省、市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和重点新产品试产等项目共341项。支柱行业不断壮大。烟草制造业、橡胶制品业等支柱行业20xx年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79.63亿元,比20xx年增加产值143.71亿元。国企改革及国资重组工作稳步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十五”期间预计,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18%以上;占全市GDP的比重由20xx年的32.2提高到42以上,年均增长2.1个百分点。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十一五”期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只有看到“十五”期间我们在这么艰难的条件下取得如此大的成绩,才能增强在“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第三,要充分认清“十一五”期间XX市工业加快发展面临的大好机遇。XX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全国经济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现在全球、全国都处于一个加快发展的大势,这是我们面临的大好机遇。同时,XX市自身也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时机,比如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南贵昆经济区的建设、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等等。
第五篇:在我市工业企业调研并与企业家座谈时的讲话
在我市工业企业调研并与企业家座谈时的讲话
在我市工业企业调研并与企业家座谈时的讲话
在“十五”计划即将结束、“十一五”规划即将实施这样一个关键时刻,我和XX同志、XX同志、XX同志以及几个工业部门的负责同志一起,对我市工业企业作些调查研究,目的在于总结我市“十五”期间工业发展的经验,推动我市“十一
五”期间工业发展得更快更好。
通过今天上午实地看和今天下午开会听,特别是刚才听了有关负责同志和各位企业家的发言,我感到这些年来XX市工业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面对异常激烈的竞争,顽强拼搏,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创造了不少好的经验,为XX市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在座的工业战线的各位同志、各位企业家,并通过你们向工业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刚才,大家讲了很好的意见,我都赞成。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从率先在全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快XX工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胡锦涛总书记要求贵州省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XX市在全省“做表率,走前列”,最根本的就是要率先在全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工业是重中之重。工业不能实现跨越,一切发展都没有了基础,跨越就无从谈起。对工业经济的极端重要性的认识,要做到“四个充分认清”:
第一,要充分认清工业经济在XX市整个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工业是城市经济的“脊梁”。一个城市的工业不强,“脊梁”就挺不起来。正如刚才有的同志讲的,工业的竞争力决定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决定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我多次讲过,在XX市,工业经济兴则全局经济兴,工业经济衰则全局经济衰。2004年,XX市工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达4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2%,来自工业的税收达到65个亿,占财政总收入的60%,这是很了不起的。XX市的工业经济不仅影响着XX市的经济发展全局,而且还直接关系到全省工作的发展大局,因为XX市的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32%,肩负的责任重大。因此,我希望工业战线的同志们从这样的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肩负的重大责任,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二,要充分认清“十五”期间XX市工业经济取得的巨大成就。“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对工业经济发展高度重视,始终把“工业强市”作为XX市三大发展战略的主战略来抓,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竞争力进一步增强。2005年全市工业增加值预计达到225.99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621.37亿元,工业增加值五年年均增长13.46,高于“九五”时期106个百分点。工业企业规模进一步做大。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83个,比2000年增加116个;企业资产总额达到861.37亿元,比2000年增加295.91亿元。经济效益稳步提高。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预计将突破100亿元,比2000年增加58.53亿元。工业结构调整取得实效,技术改造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到“十五”末技术改造投资预计累计完成229.32亿元,年均增长20.1;五年预计累计完成技术改造项目1211个,超额完成“十五”计划预定目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高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00年的15.1%提高到2004年的16.4%,提高了13个百分点。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产品更新换代加速。“十五”期间,我市技术创新项目累计投资15.5亿元,组织实施国家、省、市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和重点新产品试产等项目共341项。支柱行业不断壮大。烟草制造业、橡胶制品业等支柱行业2005年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79.63亿元,比2000年增加产值143.71亿元。国企改革及国资重组工作稳步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十五”期间预计,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18%以上;占全市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32.2提高到42以上,年均增长2.1个百分点。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十一五”期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只有看到“十五”期间我们在这么艰难的条件下取得如此大的成绩,才能增强在“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第三,要充分认清“十一五”期间XX市工业加快发展面临的大好机遇。XX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全国经济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现在全球、全国都处于一个加快发展的大势,这是我们面临的大好机遇。同时,XX市自身也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时机,比如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南贵昆经济区的建设、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等等。特别是从发展阶段来讲,XX市人均GDP已经达到1000美元以上,进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期”。可以说,“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大有作为的时期,大家一定要增强机遇意识。
第四,要充分认清“十一五”期间XX市工业经济所面临的挑战。在看到面临的机遇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面临的挑战,可以说有些方面的挑战是严峻的。一方面,我们面临着来自市场竞争的挑战。“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开放度将会更大,加入WTO后的过渡期的一些保护政策没有了,我们不仅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国内竞争,而且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另一方面,XX市工业经济自身存在的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有些方面还越来越突出。比如,科技含量不高、产业聚集度不高、产业链不长、管理水平不高、人才缺乏、资源制约,等等。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些挑战,花更大的力气,才能在“十一五”期间取得更大的发展,绝不能掉以轻心。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忧患意识。
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XX市工业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十一五”期间,XX市的工业经济要实现历史性跨越、为全市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最根本的还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发展的全过程,坚持改革创新,真抓实干。中央和省委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改革创新是核心内容。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一个创新的时代,“十一五”期间XX市的工业要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最根本的出路就在于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因此,我们要高扬改革创新的旗帜,把改革创新的要求贯穿于XX市整个“十一五”期间工业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开创工业发展的新局面。结合大家的发言,联系XX市实际,我认为XX市“十一五”期间的工业发展要抓好“六个创新”、“两个建设”:
“六个创新”就是:一是思想观念创新。面对“十一五”期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市工业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首先要来一场思想观念的大创新,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一轮的发展周期,我认为,新一轮的发展周期的新特点就是要求我们加快发展,而且要求我们要做到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相协调。而这些,都涉及到发展理念的变化、发展观念的创新。搞工业的同志如果不能在思想观念上适应这种新特点,那是搞不好的。如何适应这样的新特点呢?一要在精神状态上始终保持奋发有为,要坚信“十一五”是大有作为的五年;二要在思想观念上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尤其是要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用宽广的眼光、全新的观念来谋划“十一五”工业经济的发展。
二是体制机制创新。我认为,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里有两个“发动机”:一个是体制创新,一个是自主创新。体制机制带有长远性、根本性。近代史上,中国为什么跟日本较量几次都没有赢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体制机制比日本落后。因此,创新体制机制的问题,在我市的“十一五”规划里要有大的突破。企业也是一样,几十年的实践已经证明,企业的体制机制决定企业发展的命运。商场如战场,企业要快速健康发展,根本的动力在于体制机制要建设好。企业体制机制创新,最根本的是要推进改组、改制,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这个方向要坚持。如果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没有眼光,没有力度,将来我们还要被这个问题所困扰,改革的成本会增加,改革的难度会增大,我们的企业还是不能从根本上增强竞争力。没有体制机制的优势,没有体制机制的保障,跨越式发展就谈不上。当然,改组、改制也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组、改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与扩大开放结合起来,借助外力来推动。XX市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关起门来改制是不行的,那只是换个牌、换个壳,没有实际意义。在这些方面,思想要再解放一些、胆子要再大一些、步子要更快一些,敢于借力发展。在改组、改制的同时,要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把国有资产管理好、运营好,这也是很重要的,要积极探索。
三是科技自主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直接动力。在我看来,XX市要着力自主创新,首先,要抓好技改,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步伐。我市普遍大量的还是传统产业,必须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改造提升,使之在新的更高的技术层面上参与竞争。XX市的许多企业要么规模比较小,要么日子只是过得去,没有太多的能力去搞研发、搞创新。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搞原始创新、集成创新都不太现实,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主要方向。对于XX市大多数企业来说,自主创新究竟如何搞?一要高度重视。因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竞争最终靠产品,而产品一靠质量好二靠成本低。这两者都离不开科技。二要集中力量抓技改。抓那些有市场、有优势的项目,一年重点抓几个,不要“撒胡椒面”。其次,要抓好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
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搞研发,是必要的,但也是有限的。省会城市要运用好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相对集中的优势,与他们结成战略伙伴关系,这样既省事、又省钱,效果还很好。第三,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根本途径是招商引资,自主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如何进行自主创新,大家要从实际出发,开动脑筋,走出路子。
四是结构创新。“十五”期间,我市工业经济结构趋于合理,但要看到,结构调整是一个动态过程,是随着国际国内的形势发展变化、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这是长期的任务,也是“十一五”期间工业发展的主线。结合XX市实际,结构创新怎么搞?一要加大对优势企业、优势产业、优势产品的扶持力度,把优势做大做强。二要创建品牌。XX市自己的品牌太少,要创名牌。XX市不能跟青岛比,但可以从青岛的做法中得到启发。青岛是走品牌带动的路子,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品牌带动起来的,这跟大连不一样,大连是靠环境的变化来带动经济发展的。我们一定要加大品牌建设的力度,这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是生命线,对于一个地区来讲也是至关重要的。
五是管理创新。管理是企业的生命,是永恒的主题。企业管理有三个核心问题,质量、成本和效益。一个企业,练好“内功”是第一位的,“内功”练好了,就可以经受得起市场风浪的洗礼。“内功”是什么?主要是管理,特别是基础管理。“十一五”期间,XX市的企业管理水平要大大强化。提高管理水平,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强信息化建设。信息化上不去,光靠传统管理是不行的。XX市在教育信息化方面是下了功夫的,在企业信息化上也要下大功夫,花大力气,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XX市的信息化如何带动工业化上一个新台阶?要专题研究这个问题,这是事关全局的大问题。
六是增长方式创新。中央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于XX市来说,很重要的是两个方面:一要继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二要在增长方式上变“三高一低”为“三低一高”。XX市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贵州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提出“坚持一个统领、抓好十个关键”,其中一个关键就是推动经济发展转型,这实际上就是增长方式的创新。这个创新一定要落实到企业,企业一定要下大力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好这个问题。
“两个建设”就是:一是企业家队伍建设。企业家队伍建设非常重要,是振兴XX工业经济的关键。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企业家既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又要把职工队伍的稳定搞好,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从一定程度上讲,现在企业家是最可爱的人。在企业家队伍建设的问题上,我们的很多领导干部,包括我自己在内,思想上认识到了,但工作上还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比如,我们对区(县)委书记、区(县)长的培养、选拔很重视,但对企业家、学校校长的培养和选拔重视不够。现在选一个好的厂长、经理很难,这与我们长期培养不够有很大关系。我们开会时总是把企业家安排在最后一排,这是一种陈旧观念。企业家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他们是功臣,是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应该往前坐。我们国家封建社会的历史长,“官本位”思想严重,谁官大谁就坐第一排,而不是谁创造财富多谁坐第一排,这是一个观念问题。因此,我们要把企业家队伍建设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倍加关心企业家和厂长经理、倍加支持企业家和厂长经理、倍加爱护企业家和厂长经理,使全社会都形成尊重企业家、理解企业家、支持企业家的浓厚氛围。
企业家也要重视和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素质和本领。一要学习。作为现代企业管理者,要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做学习型的企业家,这样才能跟上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二要务实。搞企业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求真务实,实实在在。三要清廉。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廉洁自律,做遵纪守法的表率。
二是和谐企业建设。中央作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这是我们党执政理念上的一个重大创新。构建和谐企业,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从城市来讲要建设和谐社区,从农村来讲要建设和谐村寨。企业是社会的细胞,企业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企业家在建设和谐企业方面肩负着重大责任。我们要把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部署结合实际落实到企业建设和发展的工作中去。建设和谐企业,最关键的是做好事关职工群众利益的工作,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
三、切实加强对工业经济的领导,为工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刚才我说的许多工作,是对企业家提出的要求。但发展工业经济,光靠企业家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党委、政府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一要加大对企业班子建设的力度。把企业的班子建设好,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要真正把有能力、有本事、有群众基础的人选拔到企业领导班子里面来。二要加大配套能力建设的力度。现在XX市发展工业有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配套能力不行,企业到XX来搞生产,没有配套,成本大大增加,影响了投资的积极性。三要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除了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已经出台的发展工业经济的有关政策措施以外,还要进一步研究在“十一五”期间,发展工业经济的哪些措施要加强,哪些方面需要加大力度,把扶持政策研究制定好、落实到位。四要加大服务企业的力度。各级领导干部、各个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把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经常深入下去,实实在在地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搞好服务。特别是市直部门,要切实解决办事难的问题,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热情、周到的服务。
最后我强调一下,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各级领导干部领导工业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加强学习、掌握规律、提高水平,把XX市的工业经济搞得更好。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