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编写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如何编写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胡春林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实习报告是对实习中见到的各种地质现象加以综合、分析和概括,用简练流畅的文字表达出来,是对实习内容的系统化、巩固和提高的过程,是写地质报告的入门尝试,是一种地质思维的训练。报告要求以野外收集的地质素材为依据,要有鲜明的主题,确切的依据,严密的逻辑性,力求简明扼要,图文并茂,切忌照抄书本。
每一位同学应独立完成一本学生实习报告书。实习报告书应有封面、题目、写作人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写作日期、实习大纲、概况、每天的实习日记、5~6篇实习报告、实习成绩表和封底等,并装订成册。报告书中文字要书写工整(要求手写),图件要美观。
每天要写实习日记,实习日记包括:(1)实习时间、地点、天气、小组成员、实习的任务、目的和要求等。(2)记载主要的实习过程和实习内容。(3)着重谈实习心得及实习体会、感想和建议。
实习报告不同于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开头应有实习题目名称、实习时间、实习地点,实习的任务和目的。报告内容应分节撰写,应包括实习内容、方法、测量数据及数据的整理,并对某个专门问题进行论述,要理论联系实际,力求严谨、专业术语准确,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有理有据,图文并茂。
实习报告编写大纲分别建议如下:
实习报告一:地质罗盘的使用--岩层产状要素的测量
摘要:(100~300字)
1绪论
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附交通位置图)、实习的任务、目的、要求、小组成员及实习时间、天气等。
2罗盘仪的使用(着重叙述罗盘仪的使用操作方法,以及用罗盘仪测量岩层产状要素)
2.1 罗盘仪的构造
罗盘仪的长边、短边、示数盘及示数盘中的指针、圆水准器和管水准器,各部分构件的作用等。(可附仪器示意图)
2.2 罗盘仪测岩层走向、倾角和倾向
罗盘仪的放置、调节、读数等。(附测量示意图。从下层面如何测?岩层露头太小怎么办?)
2.3 测量成果的表达及数据处理
罗盘仪测岩层产状要素的两种表示方法及两种表达结果之间的关系。
2.4 测量岩层产状的原理
2.5 操作实例
如:院办一楼大厅内楼梯的走向、倾角及倾向的测量过程及结果。(附测量结果图。每人至少独立地测1组数据)。
3后记(说明主要结论或主要实习体会、感想和建议)
实习报告二:岩石矿物的识别--参观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
摘要:(100~300字)
1绪论
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附交通位置图)、实习的任务、目的、要求、小组成员及实习时间、天气等。
2岩石矿物的识别(是主要内容,可附照片图,包括详细的参观路线、参观内容及认识等)
2.1 参观路线
参观路线,各种矿物及地质年代代表性动植物的描述。
2.2 三大类岩石
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的成因、形成、产状、结构和构造等,三大类岩石各自的下一级划分及其产状。三大类岩石的识别及相互区别的特征。
2.3 岩石实例的描述
举例描述三大类岩石中的3~4种,说明它们的性状、颜色、成分、成因及识别等。
2.4 地质构造标本的叙述
地质构造的主要表现形态、成因等。
2.5 其他地质年代代表性生物
恐龙化石、始祖鸟等的描述及其繁盛的地质年代和该地质年代的特点。
3后记(说明主要结论或主要实习体会、感想和建议)
实习报告三:南望山的岩层及构造--南望山及地大隧道观测
摘要:(100~300字)
1绪论
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附交通位置图)、实习的任务、目的、要求、小组成员及实习时间、天气等。
2南望山的岩层及构造(包括地质观察,岩层产状的量测及成果描述,南望山隧道的观察)
2.1岩层观察
包括岩层颜色、分布和节理发育状况、岩性、岩层厚度、岩石破碎程度、手感和坚硬程度等(附素描图、构造断面图,图幅尺寸可为12 cm×8 cm,标注测量点的位置,剖面的方位等,每人一份,文字描述应与素描图一致)。寻找并描述志留系粉砂岩、志留系页岩、泥盆系石英砂岩、二叠系硅质岩等。
2.2岩层产状量测
量测岩层产状的过程及方法,量测成果表述,画剖面图、素描图等。
2.3构造类型的识别
褶皱的组成。断层的性质,断层面的产状,上盘及下盘(或左右盘),正断层,牵引构造,断层证据(附素描图、剖面图等)。
2.4 其它方面,如:地层的顺序、岩性特征、接触关系,外动力地质现象等。
2.5 地质大学隧道的形态、隧道轴线的定向、设计特点等。
3后记(说明主要结论或主要实习体会、感想和建议)
实习报告四:珞珈山的岩层及节理裂隙--珞珈山及武大隧道观测
摘要:(100~300字)
1绪论
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附交通位置图)、实习的任务、目的、要求、小组成员及实习时间、天气等。
2珞珈山的岩层及节理裂隙(地质观察,测量岩层产状,观察节理,画出断面图,作出成果描述)
2.1 岩层产状
层露头观察,岩性识别,测量岩层产状,测量成果表述,画地层剖面的素描图等。
2.2 节理(裂隙)
观察并描述节理性状,画示意图,指出裂隙的产状三要素,观察裂隙填充情况,分析裂隙的形成原因。(包括图示说明)
2.3 山体岩层性状
判断山体走向,说明判断依据及方法,测量其产状。
2.4 武大隧道
隧道轴线的定向,比较武大隧道与地大隧道的异同点,试从地质角度进行分析。3后记(说明主要结论或主要实习体会、感想和建议)
实习报告五:武汉江滩河流侵蚀淤积及岸坡防护措施
--长江、汉水的水流、堤防加固及岸坡防护措施
摘要:(100~300字)
1绪论
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附交通位置图)、实习的任务、目的、要求、小组成员及实习时间、天气等。
2河流侵蚀淤积及岸坡防护措施(实习路线说明及沿途参观项目后描述,地质观察,判断依据及方法)
2.1 长江、汉水水流
观察流水对河床的冲刷,河流的侵蚀淤积,河滩和水流的示意图,了解河床、河漫滩、阶地和二元结构等概况。
2.2 堤防加固及岸坡防护措施
描述堤防加固措施,岸坡防护措施,岸坡坡度量测。
2.3 其它方面,如:蛇山、龟山的地质构造,山体走向及长江大桥轴线定向。江滩景观,从地质学角度分析屡发洪水的原因。,分析长江一桥选址的合理性等。
3后记(说明主要结论或主要实习体会、感想和建议)
实习报告六:工程地质图的阅读与分析
摘要:(100~300字)
1绪论
包括地点、实习的任务、目的、要求、小组成员及时间、天气等。
2工程地质图的阅读与分析(工程地质图的分类、内容及编制原则,工程地质图的绘制方法)
2.1 工程地质图的内容及编制原则
工程地质图的分类,各类工程地质图反映的内容及用途。综合工程地质图上的分区及工程地质图的编制方法。
2.2 工程地质图的绘制与识别
工程地质图的绘制方法及识别方法。
2.3 工程地质报告书
工程地质报告书的编写原则、内容、格式等。
2.4工程地质图识别的实例(参考教材第3版的图8.15-8.18,附图3.16,附图4.1-4.4)工程地质图(附图)的阅读、识别及分析,反映的地质状况、所属类别及适用工程等。3后记(说明主要结论或主要实习体会、感想和建议)
第二篇:如何编写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如何编写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陈洪江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学院
实习报告是对实习中见到的各种地质现象加以综合、分析和概括,用简练流畅的文字表达出来,是对实习内容的系统化、巩固和提高的过程,是写地质报告的入门尝试,是一种地质思维的训练。报告要求以野外收集的地质素材为依据,要有鲜明的主题,确切的依据,严密的逻辑性,力求简明扼要,图文并茂,切忌照抄书本。
每一位同学应独立完成一本学生实习报告书。实习报告书应有封面、题目、写作人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写作日期、实习大纲、概况、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实习成绩表和封底等,并装订成册。报告书中文字要书写工整(要求手写),图件要美观。
每篇实习日记包括:(1)实习时间、地点、天气、小组成员、实习的任务、目的和要求等。(2)记载主要的实习过程和实习内容。(3)着重谈实习心得及实习体会、感想和建议。
实习报告不同于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开头应有实习题目名称、实习时间、实习地点,实习的任务和目的。报告内容应分节撰写,应包括实习内容、方法、测量数据及数据的整理,并对某个专门问题进行论述,要理论联系实际,力求严谨、专业术语准确,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有理有据,图文并茂。
实习报告编写大纲分别建议如下:
实习报告一:地质罗盘的使用--岩层产状要素的测量 摘要:(100~300字)
1绪论
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附交通位置图)、实习的任务、目的、要求、小组成员及实习时间、天气等。
2罗盘仪的使用(着重叙述罗盘仪的使用操作方法,以及用罗盘仪测量岩层产状要素)
2.1 罗盘仪的构造
罗盘仪的长边、短边、示数盘及示数盘中的指针、圆水准器和管水准器,各部分构件的作用等。(可附仪器示意图)
2.2 罗盘仪测岩层走向、倾角和倾向
罗盘仪的放置、调节、读数等。(附测量示意图。从下层面如何测?岩层露头太小怎么办?)
2.3 测量成果的表达及数据处理
罗盘仪测岩层产状要素的两种表示方法及两种表达结果之间的关系。
2.4 测量岩层产状的原理
2.5 操作实例
(附测量结果图。每人至少独立地测3组数据)。
3后记(说明主要结论或主要实习体会、感想和建议)
实习报告二:岩石矿物的识别--参观地质标本室
岩石矿物的识别(是主要内容,可附照片图)
2.1 三大类岩石
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的成因、形成、产状、结构和构造等,三大类岩石各自的下一级划分及其产状。三大类岩石的识别及相互区别的特征。
2.2 岩石实例的描述
举例描述三大类岩石中的3~4种,说明它们的性状、颜色、成分、成因及识别等。
2.3 地质构造标本的叙述
地质构造的主要表现形态、成因等(如褶皱、层理)。
2.5 其他地质年代代表性生物
化石的描述及其代表的地质年代和该地质年代的特点。
3后记(说明主要结论或主要实习体会、感想和建议)
实习报告三:南望山的岩层及构造--南望山及地大隧道观测 摘要:(100~300字)
1绪论
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附交通位置图)、实习的任务、目的、要求、小组成员及实习时间、天气等。
2南望山的岩层及构造(包括地质观察,岩层产状的量测及成果描述,南望山隧道的观察)
2.1岩层观察
包括岩层颜色、分布和节理发育状况、岩性、岩层厚度、岩石破碎程度、手感和坚硬程度等(附素描图、构造断面图,图幅尺寸可为 12 cm×8 cm,标注测量点的位置,剖面的方位等,每人一份,文字描述应与素描图一致)。寻找并描述志留系粉砂岩、志留系页岩、泥盆系石英砂岩、二叠系硅质岩等。
2.2岩层产状量测
量测岩层产状的过程及方法,量测成果表述,画剖面图、素描图等。
2.3构造类型的识别
褶皱的组成。断层的性质,断层面的产状,上盘及下盘(或左右盘),正断层,牵引构造,断层证据(附素描图、剖面图等)。
2.4 其它方面,如:地层的顺序、岩性特征、接触关系,外动力地质现象等。
2.5 地质大学隧道的形态、隧道轴线的定向、设计特点等。
3后记(说明主要结论或主要实习体会、感想和建议)
实习报告四:工程地质图的阅读与分析
摘要:(100~300字)
1绪论
包括地点、实习的任务、目的、要求、小组成员及时间、天气等。
2工程地质图的阅读与分析(工程地质图的分类、内容及编制原则,工程地质图的绘制方法)
2.1 工程地质图的内容及编制原则
工程地质图的分类,各类工程地质图反映的内容及用途。综合工程地质图上的分区及工程地质图的编制方法。
2.2 工程地质图的绘制与识别
工程地质图的绘制方法及识别方法。
2.3 工程地质报告书
工程地质报告书的编写原则、内容、格式等。
2.4工程地质图识别的实例
工程地质图(附图)的阅读、识别及分析,反映的地质状况、所属类别及适用工程等。
3后记(说明主要结论或主要实习体会、感想和建议)
第三篇:如何编写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如何编写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陈洪江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学院
实习报告是对实习中见到的各种地质现象加以综合、分析和概括,用简练流畅的文字表达出来,是对实习内容的系统化、巩固和提高的过程,是写地质报告的入门尝试,是一种地质思维的训练。报告要求以野外收集的地质素材为依据,要有鲜明的主题,确切的依据,严密的逻辑性,力求简明扼要,图文并茂,切忌照抄书本。
每一位同学应独立完成一本学生实习报告书。实习报告书应有封面、题目、写作人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写作日期、实习大纲、概况、实习报告、实习成绩表和封底等,并装订成册。报告书中文字要书写工整(要求手写),图件要美观。
实习报告不同于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开头应有实习题目名称、实习时间、实习地点,实习的任务和目的。报告内容应分节撰写,应包括实习内容、方法、测量数据及数据的整理,并对某个专门问题进行论述,要理论联系实际,力求严谨、专业术语准确,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有理有据,图文并茂。
实习报告编写大纲分别建议如下:
实习报告一:南望山的岩层及构造--南望山及地大隧道观测 摘要:
1绪论
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附交通位置图)、实习的任务、目的、要求、小组成员及实习时间、天气等。
2南望山的岩层及构造(包括地质观察,岩层产状的量测及成果描述,南望山隧道的观察)
2.1岩层观察
包括岩层颜色、分布和节理发育状况、岩性、岩层厚度、岩石破碎程度、手感和坚硬程度等(附素描图、构造断面图,图幅尺寸可为 12 cm×8 cm,标注测量点的位置,剖面的方位等,每人一份,文字描述应与素描图一致)。寻找并描述志留系粉砂岩、志留系页岩、泥盆系石英砂岩、二叠系硅质岩等。
2.2岩层产状量测
量测岩层产状的过程及方法,量测成果表述,画剖面图、素描图等。
2.3构造类型的识别
褶皱的组成。断层的性质,断层面的产状,上盘及下盘(或左右盘),正断层,牵引构造,断层证据(附素描图、剖面图等)。
2.4 其它方面,如:地层的顺序、岩性特征、接触关系,外动力地质现象等。
2.5 地质大学隧道的形态、隧道轴线的定向、设计特点等。
3后记(说明主要结论或主要实习体会、感想和建议)
第四篇: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摘要:
2014年6月21日至22日,在姜老师和白老师两位位老师的带领下,我们4个班的同学赴秭归进行了为期两天天的地质实习。实习安排:21号下午1点出发先去龙马溪,22号早上8点准时从学校出发到链子崖。实习过程中主要对龙马溪沿岸公路、链子崖危岩体千将坪滑坡进行了认知,使课堂上学的知识和实际情况之间建立联系,加以巩固。
实习目的与要求:
1、通过野外的实地实习,认识三峡库区的地质概况和三峡库区地貌的基本类型及其成因。
2、掌握地质地貌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培养实践技能。
3、学习运用罗盘仪测岩石的走向,倾向以及倾角。
实习工具:罗盘仪、地质锤、背包等
实习内容:
1、认识三峡库区基本地层、岩石及构造特征。
2、认识库地区地貌的基本类型及其成因。
3、掌握地质地貌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如使用地质罗盘仪测量产状)
4、山区河流水文特点
5、观察链子崖危岩体,千江坪滑坡.感受屈原故里风俗文化
2014年6月21日
天气 多云转小雨
今天下午我们开始了两天的实习旅程,我们带着满满的好奇心和求学心踏上了实习之旅。一路上,同学们在车上无比兴奋,大家都在想等待着我们的究竟会是什么。
工程地质实习是整个工程地质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深化课程理论,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打下一定的基础。这是一次地址启蒙教育,是一次重要的认识实习,重点要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通过简短的野外地址实习,巩固学过的《工程地质学》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随地址科学的兴趣;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
我们首先集合上车,坐车到秭归港口乘船,路上途径三峡大坝,同学很是兴奋,也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去年的三峡大坝认识实习。在船上我们看到长江三峡两岸的雄伟壮观和奇丽景象,特别是两岸的岩层,排列有序,层次清晰。查资料知道根据地质学家的研究发现,长江三峡的形成是在数亿年的岁月中,经过了多次强烈的造山运动所引起的海陆变迁和江河发育的共同作用下而产生的结果。
在威力无比的造山运动中,川东鄂西一带原来沉积在海洋底部厚层的岩石被挤压得弯弯曲曲,在地质学上称这“褶皱”。其中向上凸起的部分叫“背斜”,而向下凹 陷的部分叫“向斜”。三峡地区的七曜、巫山和黄陵三段山地背斜。
我们到达龙马溪第一站看到就是龙马溪口。姜老师给我们介绍龙马溪的入江口是朝向长江上游的,在众多支流中是比较罕见的。我们观察了当地的岩层之后,了解到当地百分之95以上的岩石都为沉积岩,除三峡大坝库区为岩浆岩之外。
紧接着第二站,老师带领我们看了人工高边坡治理。高边坡是指土方开挖高度≥20m的边坡,其中路堑高边坡受到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影响,成为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和工程事故的多发地段, 分类中通常把坡高为10~15m的土质边坡称为高边坡,把坡度为30°~60°的边坡称为陡坡,把60°~90°的边坡称为急坡。对于这种高边坡治理一般采用两种方法治理:第一,挂铆空网,第二就是排水。一般高度是8米左右。
在接下来的实习中我们还认识了砂岩,砂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砂粒胶结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决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长石组成的。
接着我们看到了一个工厂,大家这是都在猜这个厂是干什么的,有的同学说是石料厂,有的同学说是水泥厂等。老师给我解答说这个是页岩陶泥厂,它是一种轻质材料,现在多用于高楼大厦,桥梁房屋的建筑材料,有很大的应用和开发前景。其中联合国能源所对其评价很高,并称之为宜昌页岩陶泥。这种岩石是软质量岩,其力学程度底,属于易滑地层,易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但是,页岩可以用来生产页岩砖,页岩砖是一种新建材料,其质量好,不用添加剂,它的最大的优势就是与传统的粘土砖施工方法完全一样,无须附加任何特殊`施工设施、专用工具,是传统粘土实心砖的最佳替代品。并具有强度高、保温、隔热、隔音等特点。可用于高层建筑和桥梁等。与粘土砖相比,具有以下优点:①抗风化性能优于粘土砖,②尺寸偏差小于粘土砖,③节约资源,不占用土地。我也亲手感受了一下。
下图是一个小规模的背斜,高约3m,宽约5m。轴面有45°左右的倾角,是一个较典 型的倾斜褶皱;从断面上的出露岩层的相互关系可看出,褶皱枢纽呈小角度倾斜,属倾伏褶皱;岩层呈圆弧状弯曲,这与“高3宽5”的尺寸特征是相符的,因此属于圆弧褶皱,但转折端处圆弧半径较小,呈较好的流线型;另外从岩石特征和岩层特点来看,其组成成 分为泥灰岩和页岩。
其中还有一个断层,规模很小,但也比较清晰。在老师的讲解下,我又巩固了一下断层的相关知识。从图中可以看出,断层面呈约30°倾角,根据岩层的位置关系可以大致判定为正断层;另外老师还讲到了另一种判断方法,即根据断层面处上下盘岩层断口的几何形状来判断,若断口处有逆向岩层翘起的弯曲,则说明是逆断层,若端口处岩层顺着岩层弯曲或无弯曲,则为正断层。这是我之前没有接触过的,简单易懂,易于掌握,而且更为实用,可见经验的价值。在路上我们还发现了生物化学岩,右图是我们发现的生物化学岩。
岩层产状(即岩层的产出状态,由倾角、走向和倾向构成)岩层产状岩层在空间产出的状态和方位的总称。除水平岩层成水平状态产出外,一切倾斜岩层的产状均以其走向、倾向和倾角表示,称为岩层产状三要素。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或岩层面上的水平线即该岩层的走向线,其两端所指的方向为岩层的走向,可由两个相差180°的方位角来表示,如NE30°与SW210°。垂直走向线沿倾斜层面向下方所引直线为岩层倾斜线,倾斜线的水平投影线所指的层面倾斜方向就是岩层的倾向。走向与倾向相差90°。岩层的倾斜线与其水平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即岩层的(真)倾角。所以,岩层的倾角就是垂直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层面(迹线)与水平面(迹线)之间的夹角。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现场用罗盘测了一组数据,其中倾向170度,倾角30度。
继续往里走,我们发现了一个比较大的背斜,如右图所示,还观察到逆断层。其中观察到挡土墙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了三点需要注意的事项:第一,基础必须要放在稳定基础上;第二,要每隔2到3米设排水孔,每隔10到15米要设伸缩沉降缝;第三,最大高度不应超过15米。
最后一站就是龙马溪水电站。然后我们看到了一个袖珍型水电站,在溪沟上游拦截水流,用引水洞将水引下来,在山坡上有潜池,将水灌入潜池,用压力管道将水压下来,利用落差来发电,一般发电量与落差和流量成正比,其总容机200KW,年利润居然可达到20-30万,并且这还是比较普通的山区发电模式。
2014年6月22日 天气 多云
今天早上8点我们乘车开始了我们实习之旅的第二天。穿梭在长江两岸峡谷,一路上阅尽无限风光。今天的目的地是链子崖,链子崖以险著称。链子崖危岩高耸,奇峰挺拔,绝壁摩天,怪石嶙峋,抬头仰望,危岩直达云霄,裂缝森然,摇摇欲坠,链子崖曾经是长江三峡中最大的地质灾害隐患,危岩体直接威胁长江中下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彻底治理链子崖地质灾害,首次动用了国务院总理基金,工程量之巨大,世所罕见,所用技术开世界之先河,无出其右。链子崖是我国乃至世不仅颇受游人青睐,也吸引了众多国家的岩崩研究和治理专家到这里来参观考察。
长江三峡西陵峡中的链子崖位于湖北省秭归县屈原镇境内长江南岸,高约750米,是一座全身布满裂纹的悬崖绝壁。岩体有大裂缝13条,小裂缝58条,最大的裂缝宽5米,长达170米,深达105米。曾有专家预测,一旦链子崖崩坍,涌入长江的岩石可能使长江即刻被堵,造成的损失将十分巨大。自1995年4月起,国家投巨资治理“危岩”,最终使整个岩体被173根巨型锚索铁链牢牢地锚住,出了个一大奇观: 链子崖北东两侧临空,西南两侧切割,底部煤层采空,朝西倾斜,斜面是岩层层面。链子崖危岩体治理总共有四个方面:1.锚固工程,锚索加固为主,锚头直径为150毫米;2.底部削坡减重,下部修拦石坝;3.底部沉重阻滑建,阻止底部滑动;4.修建排水沟,排水工程。新滩滑坡于1985年发生,具体时间为6月12日0点34分左右,当时被三峡大学地方院成功预测到。2000多人成功提前搬迁,滑石被江水淹没,造成长江的阻塞,造成的涌浪导致上游死亡11人。南北长1700米,沿江最宽1150米,平均宽度约500米,平均厚度30多米。
我们今天的第一站就是小清滩斜坡,号称长江第一峡,斜长超过2000米,倾角40到50度,也是一个单面斜坡,垂直高程超过1000米,由二叠系石灰岩组成。
第二站是兵书保剑峡,位于香溪河与新滩之间,长约4公里,峡谷深度超过1000米,下距三峡大坝29.5公里,岩层向西倾斜。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有一个月亮洞,是岩溶崩塌造成的,在其上面是一个整合接触面。第三站是链子崖危岩体,南北向展布,北扁南窄,南高北低。1号危岩体在0到6号缝之间,位于危岩体顶部,体积86.5万方,2号危岩体在7号缝周围,位于危岩体中部,体积有2万方,3号危岩体在8到12号缝之间,紧靠长江,体积226万方。链子崖由二叠系石灰岩加上薄层页岩组成,下面还有一层煤。三峡地区整体抬升,水流下切,行成高陡的临空面。链子崖仿古措施第一主要以锚固为主,第二底部乘重阻滑件,第三顶部削坡减载,下部修拦石坝。第四就是排水工程。
接着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九子撵母石,传说一个母亲生了九个儿子,但是儿子都不孝顺,于是母亲跑去投江,九个儿子跑去追赶,老大跑的最大跑在最前面,老九最小跑的最慢。当老大到达江边是,母亲已经投江了,上天为了惩罚他们将他们变成了9块石头,就这样九块石头依沿江坡排列。当然这些都是传说,其实这些石头是由于崩塌导致山石滚落。
然后我们还看到了珊瑚化石等。看了新滩滑坡遗址。
在历尽千辛万苦,穿越丛丛山林之后,我们终于走完了链子崖实习区。
实习总结:
两天的实习之旅一转眼就结束了,虽然在实习过程中,遇到了各种艰难困苦,但我们仍然坚持下来了,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过本次野外实习和过本次野外实习和室内实习,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各种岩石呈现在我们眼前,通过老师细致的讲解,我们更深一层的了解到各种岩石的性质,从外表到岩石的组成及结构。地质学确实有着它自己的魅力,在我们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肯定会用到很多地质知识,这是我们的基础。总的来说,本次实习不轻松,首先,短时间接触到这么多的岩石,想要了解透彻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查阅资料。其次,本次实习对我们的体力也是一个小的考验,老师也更辛苦,带着我们走这么远,还细心给我们讲解。
第五篇: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姓名:李天娇
学号:
班级:土英
实习单位:大连滨金石滩海国家地质公园2008590390801班
一、实习的目的和任务:认识地质构造
二、实习时间:2011年5月7日
三、实习地点:大连滨金石滩海国家地质公园
四、实习总结
金石滩园区是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核心园区,分为黄金海岸景区、东部景区和城山头景区三大景区。其中东部景区是地质奇石景观最为集中的地段,分成四大主要景群:玫瑰园景群、恐龙园景群、南秀园景群和鳌滩景群。种类丰富的叠层石和三叶虫化石成为研究古地理、古环境及古气候变迁的有利证据。
大连金石滩滨海国家地质公园在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雕琢之下,经过5—10亿年震旦纪、寒武纪的地层变换,形成了长达30多公里的典型的海岸线上的海蚀地貌,是中国唯一的海岸带喀斯特地貌国家地质公园,有最常见也最善于变化的基岩海岸景观。地质遗迹形成约28亿年。园区岸壁的奇石景观形态各异、惟妙惟肖。
由于受到第四纪冰期和海蚀风化作用的影响,海蚀地貌景观处处可见。本次实习,通过对园内各个景观的观看,使我了解了一些新的概念,像海蚀拱桥,同时也是我对褶皱、节理、断层这些地质构造有了更加直观的理解。
一、海蚀拱桥——恐龙探海景观
释义:突出的海岬两侧,如发育相同的海蚀洞被蚀穿而相互形成的一种海蚀地貌。海蚀拱桥, 又称陆桥或海蚀拱, 是基岩海岛上比较少见而又十分奇特的海蚀地貌.海蚀拱桥常见於岬角处, 其两侧受波浪的强烈冲蚀, 形成海蚀洞, 波浪继续作用, 使两侧方向相反的海蚀洞被蚀穿而 相互贯通, 形似拱桥, 又称为"海穹".
恐龙探海景观,是典型的基岩港湾海岸地貌,是因海浪作用形成的海蚀拱桥。恐龙颈下涨潮时可以行舟,称为“恐龙探海”。落潮时可以漫步,又称 “恐龙吞海”。由于海水不断侵蚀,海蚀拱桥的岩体不断剥落、塌陷,残留的岩体与海岸分割开来,形成海蚀柱。
二、海蚀柱——刺猬觅食 贝多芬头像 螃蟹出洞
释义:海岸受海浪侵蚀、崩坍 而形成的与岸分离的岩柱。海岸侵蚀地貌类型。
三、溶洞
震旦系剖面完整连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