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时间:2019-05-12 05:07: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第一篇: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中段阅读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三年级的小学生还没有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但是他们需要课外阅读指导的活动平台,而开展好班级读书会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通过指导让我们的学生在班级读书会这一方田地里茁壮成长!

一、教学目标

1、带领学生走进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通过阅读了解、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朗读童话的兴趣。

2、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

3、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读书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三、教学步骤

(一)谈话激趣,导入主题

1、同学们,很高兴我们又在一起读书了,经常读书会使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你们还知道别的有关读书的名言吗 ?a、抽学生说说。

B、方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我们一起读一读。(投影)

2、前段时间,方老师请大家课外阅读《安徒生童话》。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安徒生的童话王国。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读书名言的朗读和积累,激发阅读课外书的兴趣,并为本节课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走进童话,走进安徒生

1、请问,你对安徒生有什么了解呢?(教师可做适当补充)

2、同学们说的真好!现在,让我们捧起心爱的故事书,看看封面,多么漂亮的图画啊,你知道这幅图画讲的是哪个故事吗?谁来大声地说说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的资料搜集和阅读,让学生初尝到阅读的甜蜜果实。再通过对童话故事的简单复述和同学之间的交流,让学生感受到安徒生童话的魅力,点燃学生们的阅读激情。

(三)、讲读《卖火柴的小女孩》

1、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板书:卖火柴的小女孩)

2、谁来说一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快速地找到这个故事在第几页吗?

3、你真聪明!同学们,读书,首先要学会看目录,(实物投影)目录一般在正文之前。通常包括篇目和页码两部分。像这本,页码在前(顺便找到《卖》),而这本,页码却是在后(也找到《卖》)所以,目录能帮助我们快速地找到喜欢的阅读内容。

4、阅读之前,方老师先给几点建议,请看大屏幕(师读一读)

第一,认真朗读,弄懂内容。第二,品评人物,理解道理。第三,边读边想,记忆故事。

5、(现在,方老师把时间交给同学们,请大家认真地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开始!)板书:读童话

学生开始认真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师巡视。

6、讲读《卖火柴的小女孩》

A、(方老师好喜欢同学们阅读时的各种表情啊,有的脸带微笑,有的却是皱着眉头,大家肯定是被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吧?现在,让我们来说说这个故事)板书:懂人物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故事的主人公是谁?板书:小女孩

B、小女孩擦着了几次火柴?在火光中,她看到了哪些景物?(共同完成表格,投影出示)

C、小女孩为什么会在火光中看到这些景物呢?板书:饥饿、寒冷、孤独

D、最后,小女孩怎么了?幻灯出示最后两段,齐读。让我们带着凄美的感情来读读这两段。E、读到这儿,你有什么话想对小女孩说吗?板书:懂道理

F、读了这个故事,有个孩子写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读。(大屏幕出示)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妈妈给我两块蛋糕,我悄悄地留下一个。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爸爸给我穿上棉衣,我一定不把它弄破。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哥哥给我一盒歌碟,我选出了最美丽的一页。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晚上,我把他们放在床头边,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我要把蛋糕送给她吃,把棉衣给她去挡风雪,在一块唱那最美丽的歌。

你想知道她是谁? 请去问一问安徒生爷爷—— 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G、多么感人的诗歌啊!根据幻灯片介绍《卖》的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通过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讲读,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四)、指导读书笔记

1、今天,我们一起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你有什么收获呢?现在,请把你的收获写在“好词好句本”中,可以是好词、好句,也可以是懂得的道理,让我们来比一比,说的收获好,谁的收获多?

2、学生动笔写,教师巡视。

3、来,把你的收获和大家共享吧!谁来读一读?

4、这段时间,方老师也在读《安徒生童话》,现在把我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设计意图】:告诉学生“不懂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学会积累,学会共享。

(五)、总结延伸:

1、本次班级读书会就要结束了,你想对安徒生爷爷说什么呢?指名答。

2、总结:是啊,安徒生实在太有魅力了,他的灵魂飞翔了200多年,他的文字温暖了数代人的心,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大屏幕出示)

如果有人5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么他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

如果有人15岁了,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少年少了一道银灿;

如果有人25岁了,还没有细味过安徒生,那么他的青年少了一片辉碧;

如果有人35岁了,还没有了解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壮年少了一种丰饶;

如果有人45岁了,还没有思索过安徒生,那么他的中年少了一点沉郁;

如果有人55岁了,还没有复习过安徒生,那么他的晚年少了一份悠远。

3、布置故事会:课后请同学们每人准备一个童话故事,我们将组织班级讲故事比赛。

【设计意图】:读书是一种心领的活动,读书是一种生命的享受,读书能影响人的心领。布置学生准备讲故事比赛,可以让学生更有目的地去阅读,并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

板书设计:

安徒生童话

读童话

懂人物——小女孩寒冷

饥饿

孤独

懂道理

第二篇: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需要依赖于兴趣。”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兴趣是求知的基础,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兴趣是成功的先导。兴趣,是驱使学生智力和能力发展的内驱力。学生学语文有了兴趣,就会激发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因此,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讲究新课导语,诱导兴趣

课前导语是语文教学环节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要抓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是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会为演奏或歌唱奠定基础。”引入新课出示课题,这课前的导语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机。或是三言两语,或是一诗一画,或是一段小品表演,或是一则小故事等等,让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一个艺术氛围。这样,学生会有一种情思涌动,会有一种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跃跃欲试的冲动。著名的语文教师魏书生曾多次南下上示范课,他经常安排学生引吭高歌一曲带入新课,独特而又新鲜,既改变了学生因陌生而产生的紧张气氛,又使学生情绪高涨起来。我在教学《醉翁亭记》时,讲课前先借助电教媒体,放一段《醉翁亭记》的教学录像带,然后告诉学生醉翁亭周围的石碑上有苏东坡的两种碑文,讲述苏轼为何两次书写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的原因,接着又讲述江泽民主席参观琅琊山时,不要讲解员讲解即能把全文背涌如流。这样一讲,学生的阅读兴趣上来了,迫不及待地投入新课的学习。

二、重视能力培养,启发兴趣

中学生对周围事物充满新鲜感,好奇感,总以成年人无法比拟的热情观察周围世界。当老师的就要启发学生,要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相对静止的知识、技能去发挥、发展或创造,从而提高他们的洞察力、想象力、创造力。无锡东林书院内一座石碑坊,碑坊上镌刻着“后学津梁”四个大字。在课堂上,我要学生解释“津梁”两字的意思,学生对“津”义的理解,能利用在《桃花源记》中学过的“津”为渡口的知识较快说准,而“梁”义的理解颇有困难,老师只点拨,“梁”与“渡口”之义相关,学生即联想到应是“桥梁”,而不会错解成“栋梁”了。在介绍并认识了对偶这种修辞的特点后,我把学校的一块镌石对联拿出来让学生评判,对联是这么写的:“名校为邻梓里盛,五星栖凤载祥云”。学生通过争论,一致认为,根据对联特点看,这块镌石联应改为“名校为邻盛梓里,五星栖凤载祥云”。这种能力的提高和启发学生的兴趣是分不开的,真是令人欣慰。陶行知先生说过:“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这样就能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用。众多优秀语文教师的讲课之所以吸引学生,乃至几十年后其学生记忆犹新,根本原因也就在这里。

三、注重情感教学,培养兴趣

文学是以形象感人的,作品的形象总与每个读者的生活体验,想象力和情感相联系的。学生对某一形象的认识,由于各自的体验、想象、情感有差异,认识也就有所不同。因此,教师要研究情感教学,讲究美的欣赏,讲究以优美动人的语言吸引学生,使学生受到直观的陶冶。娱悦于耳目,激动于心灵,这样便能更好地培养出学习的兴趣。我执教《<白毛女>选场》一文,先采用放一段歌剧《白毛女》的音乐,让学生体会感情基调,然后再请学生扮演剧中人物杨白劳和喜儿,黄世仁和穆仁智,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表演、去发挥。如若学习《荷塘月色》、《记念刘和珍君》分别选用德彪西小提琴曲《月光》和柴可夫斯基《悲怆》曲,让学生体会情感,把握作品的基调和脉搏,使学生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入,兴趣更加浓厚。情感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与教学活动,心理需要得到一种满足,学生沉浸在学习气氛中,兴趣也就进入理深层次。

四、讲究教学设计,激励兴趣

教师备课要力求做到“清”、“透”、“化”。“清”,即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一词一句皆搞得清清楚楚;“透”,指要吃透教材;“化”,是指运用自如,教师的思想感情与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溶于一起,达到“化”的境界。要做到这三点,教师必须精心构思,讲究教学设计。如果让学生只观看老师“表演”,有时固然也会有趣,但时间一长,必然索然寡味。要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学习知识,就必须讲究教学设计。学生亲自上“舞台”,练习技艺,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的获得必然是巨大而终生受益的。我在教学《最后一次讲演》一文时,安排学生上台,以闻一多先生的身份作一次演讲,学生劲头十足,以主人翁态度全身心投入,研究一般演讲的特点与本文的特色,考虑朗读与情感的表达,学习气氛达到最佳状态。这种教学设计,激励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育书简》一文中说:“教学,不在于全盘授与,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如果教师讲究教学艺术,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因人而宜,因文而宜地调动学生潜在的兴趣,学生必会进入乐学、会学的境界。

第三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为友,这是一天也不能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也有一句古语:“活到老,学到老。”作为工作在一线的体育教师,要想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要想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掌握知识与技能,要求我们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提升教育教学理念,只有将新的教育理念运用到课堂,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而要想做到这些只有多读书,从书中吸取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并且在读书的同时进行实践研究、反思和写作,才能提高个人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个人的修养,才能更好的驾驭课堂。为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加合格的小学体育教师,特制定个人读书计划如下:

一、读书目标:

1、为自己营造宽松、安静的读书环境,处理好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的关系,让自己逐步养成多读书,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2、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努力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长教学智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每学期上好一节好课(研讨课、公开课或示范课)

3、通过阅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除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外,提高个人修养。搞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在课堂教学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读书内容:《教师的情感与智慧》《给教师的建议》

三、安排读书的主要措施:

1、以自学为主,每天确保一个半小时的读书时间,利用课余时间上午、下午各半小时,晚上半小时,并做好读书笔记,每周保证写一篇心得体会,读书过程中随时写教学随笔。

2、坚持读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将书中新的教育思想、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遵循“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课程理念,边学习边反思,真正做到“读”有所悟,“悟”有所用,“用”有所得。

3、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阅读,了解、把握教育教学的信息和动态。将新的教育理念搜索并收藏到个人的网页,以便于写作和运用到课堂教学。

第四篇: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全体教师都了解涉及每个学生的一切,即了解他的思维、情感、天资、能力、兴趣、倾向、爱好,这是我们的职责。只有当每个孩子亲身感受到是许多教师在影响他,而且是他们每个人仿佛都在把自己的一份精神力量注入给他的情况下,教师集体才能成为一种教育力量。”这就告诉我们,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某种行为准则,而且对学生的个性、价值取向、性格特征等的形成和发展都能发挥很大的作用。这种关系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率,有助于学生顺利完成教育教学和学习任务。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好每一位学生是教师的职责。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对象和主体,他们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状态又直接影响到教育效果。学生是有发展潜能的人,尤其是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心理快速成长时期,教师面对的是充满生命活力和千差万别的学生个体,这就需要不断研究了解学生,探讨和设计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构建良好的民主型师生关系,以最高的效率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惑,并以科学的教育方法塑造学生,以自己的言行影响感化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一.更新教育观念

新课程理念下,要建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全新理念。教师要切实关注学生人格的完善、生命的发展。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爱贯穿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始终。正如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品质,对不同学生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坚持不懈,促进学生一步步的成长。二.营造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

1、尊重学生 是人就会有自尊心,特别是中小学生自尊心非常脆弱,所以,教师必须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这是让学生理解师爱的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一点。老师批评学生,虽然是师爱的一种体现。但如果老师公开批评或训斥学生,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他们不但不理解,不接受这份爱,反而会对老师产生反感情绪。不能理解这种方式的爱。

2、主动沟通,增进了解

师生交往对师生关系影响很大,因此,教师必须经常地与同学保持接触,做到“俯下身子”、“放下架子”,真心真意地与学生平等交流与交往,用严父慈母之爱,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要用宽容博大的胸怀,来包容学生成长中的错误。还要善于利用交往的技巧与策略,切实解决学生面临的各种问题。通过与学生亲切交谈、侧面了解、文字交流等方式,倾听学生的心声,并想办法帮助他们,获得学生的信赖,促进学生与自己自觉和广泛交往,深化师生关系。

3、理解学生

理解学生就是要走进学生的心里,洞悉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应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情绪,和学生做朋友,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不用成年人的眼光看问题,而是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需求和期望,对学生哪怕是一点点成绩都给予充分和肯定,在学生学习或生活中出现困难时及时送上精神和物质的援助。这样,学生才会把老师当作自己的朋友。

4、信任学生 老师信任学生,也是师爱的一种表现,是让学生理解师爱的最有效的方法。信任是心与心的直接交流,无需语言解释,学生能心领神会,并在学生内心产生巨大的动力。即使是一个很顽劣的学生,如果老师肯信任他,让他去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他也会做得非常出色。而且,在信任他的这段时间内,他违反纪律的现象要少得多,甚至有可能完全改掉自己的缺点。 爱是互相的,学生在理解了老师的爱之后,也会以爱回报教师。他们回报的方式就是好好学习,自己尽可能地按老师的要求管束自己的言行。那样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作用,教学效果就会很明显地得到提高。

5、提供师生交流互动的平台

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大胆展示自己的平台。在与学生的对话时,要做到态度和蔼可亲、语气亲切委婉,让学生感到老师可亲近而敞开心扉,打开话匣。教师的语言要生动活泼、幽默诙谐,富有感召力。当然,教师对学生的感召力与教师的人格魅力有关。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增强自身修养,使学生深受感染,感受到精神相遇的愉悦、心灵成长的幸福。三.促进学生提高,维护学生自尊

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青少年正处于人生中精力充沛、求知欲望强的时期,他们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都有广泛的兴趣。教师要坚持科学性与教育性统一的原则,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因素,吸取古今中外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现代教学理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并要不断地开拓知识面,以自己广博的基础知识、灵活的教学机智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来满足学生的兴趣。

另外,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也很重要。学生的独立人格正在形成,自尊心强,语言稍有不妥,不断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会造成他们的逆反心理,如果不能及时补救,还会造成他们的个性极端化发展,不利于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因此,学生犯错,尽量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而要正面引导或单独交谈,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到教师对他们诚挚的爱护和帮助。俄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每个人都希望受到表扬,所以想要增进师生间的关系,就要多运用激励性语言,及时给学生以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不但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并能增进师生间的情感沟通。四.巩固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

民主型的师生关系建立以后也不是大功告成,一劳永逸的,随着外界条件和因素的变化,师生关系可能继续保持向好的方向发展,也可能中断或走向反面。为此,要求教师要做到:继续加强与学生的交往,不可随意疏远学生;恰如其分地评价每一个学生的优缺点;切忌一开始为了赢得学生的好感,给学生较高的评价,后来逐渐降低,甚至只看到了学生的缺点;要爱护和关心学生,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自我塑造新的形象,增强人格魅力,以感化学生。

总之,民主型的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动力源泉。尽管这一问题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但仍有许多不尽人意的现象发生。看到身边冷漠的师生关系,不禁令人忧心。促进交流、关注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重塑浓浓的师生情谊,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

一个学校有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如领导与教师、领导与职员、领导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等多层次、多角度的关系组合。但在这众多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所以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与“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学校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是一个由多层面关系所构成的关系体系。师生关系极大地影响着教育全过程,是班级管理中及其重要的一环,能否处理好师生关系关系到教育的成败。

在学校教育中,我们时常看到的却是不协调的画面,听到的是不和谐的声音:老师往往“恨铁不成钢”,常使用的手法是嘲讽和刺激;对于“特殊学生”表现出冷漠、不信任、轻视乃至厌恶;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变得见怪不怪。有的老师或多或少,有意无意地表现出程度不同的居高临下或惟我独尊,缺乏对学生起码的尊重与信任。有些善良的教师在不知不觉中伤害着学生,甚至侵犯学生的合法权利;在课堂上,我们几乎极少有师生平等交流、共同探讨的民主氛围,而满目皆是唯师是从的专制色彩。不协调的师生关系衍化成了一种特殊的关系链:老鼠和猫,警察与小偷。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积极意义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教育的需要。我国的教育目的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的明确提出了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即要求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并且生动活泼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突出个性的培养和个人价值的实现,注重发展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高人的整体素质。要实施这一目标,必须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作基础,在教师方面,创设和谐平等的师生交往情景,将学生看作独立人格的主体,确立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平等的进行教与学的交往活动,鼓励学生在接受教育时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并认真分析其见解,改进教育条件与教育方法,使师生之间沟通渠道畅通无阻,达到教学相长,从而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可见教与学的平等互尊是促进教、优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条件之一。

2.良好师生关系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师生关系是在认识、情感和行为三种相互作用的心理成分调解下逐步形成的。认识成分及师生的相互了解和理解,师生的一切心理关系都是建立在相互认识基础上的,师生在交往过程中相互理解,就容易形成协调、融洽的心理关系。情感成分及师生之间情感体验和情感上的联系,一般来说,师生之间积极的情感如热情、亲近、依赖、爱护、关心、满意等,都有利于在师生之间形成融洽的心理气氛,而消极的情感如冷淡、厌烦、憎恶、仇视等,则可损害师生的融洽。在师生交往中,行为成分往往起着直接的作用。师生心理关系的协调性,主要体现在行动的配合上体现在教与学的相互支持上。师生关系是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最具影响力的心理环境。师生关系适应良好的学生,充满归属感和安全感,其心里会健康发展;反之,师生关系适应不良的学生,则会有对抗思想、自卑感,从而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3.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进行教育活动的需要。教师与学生的活动是微观的教育活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影响课堂气氛、影响课堂教学管理、影响教与学的积极性和教学质量,从而影响着教育活动的实施。良好的课堂人际关系,使师生在课堂中有更多的愉悦感,课堂气氛表现出宽松、愉快、生动和积极健康的景象;而师生关系恶劣,课堂上就会出现紧张压抑的气氛,学生学习情绪低落、智力活动下降。课堂教学管理中,教师信任学生,不偏爱部分能力强的学生,也不轻视其他同学,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有利于维持课堂秩序和纪律,也减少课堂中学生的问题行为。师生关系在教育活动与教育效果之间还骑着一种潜在的“中介”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心理激励力量,师生关系好,学生就乐于接受教育。教师的表扬或批评能深入学生的心灵,引起强烈的情绪体验,确信教师教育的正确性,并转化为自为要求。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教师与学生之间确立的强有力关系是有效进行教育活动的关健所在。

二、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应遵循的原则

(一)平等原则

1、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教师应该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念,摒弃教师权威。当学生与任课教师或班主任发生冲突时,班主任要根据事件的真实情况,客观公正地处理,尤其要注意不要偏袒任课教师,也不要偏袒自己。在某些事件中,有些就是因为任课教师的失误,或班主任的错误判断,而对学生造成了伤害。班主任自身有错误要向学生道歉,任课教师有过失,班主任要注意协调,向学生说明情况。人人都会犯错误,人人都要改正错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也不例外,这样更加有利于班级管理,促进学生成长。

2、教师要平等地对待班级中的每位学生

凡是在班级管理中能够平等、公正地处理班级事务的教师,都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敬重,学生毕业多年以后,每当想起这样的教师时,都会给予很高的评价。因此,教师在班级评优、干部选拔、活动组织、学生奖惩等过程中,要平等地对待优等生与后进生、男生与女生、家庭富裕的学生与家庭贫穷的学生、漂亮的学生与不漂亮的学生等。

(二)尊重原则

马斯洛认为,人有受尊重的需求。学生害怕的事,其中这一即包含害怕当场出丑、难堪。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一定要尊重学生的尊严,给予下台阶的机会。布伯提到的吾汝关系,吉诺特的和谐沟通理论、葛温和曼德勒的尊严管理理论,也都提到对学生人格和尊严的重视。在班级管理实务上,学生发生偏差或不当行为时,教师骂学生是某种动物、或要上课讲话的学生吸奶嘴、让犯错的学生挂狗牌示众等,虽然都不构成体罚,但由于对学生尊严的不重视,让学生感到羞愧、无地自容,其负面的后果有时更甚于体罚。教师也要注意自己的口语表达和肢体语言,从尊重学生的立场出发。

教师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是人的普遍需要。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的发展,知识的增多,交往面的扩大,自我意识的增强,特别希望家长、教师及周围的人能够信任、尊重他们,这种自尊心往往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保护和发展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应宽容、平等地对待学生,不能以高高在上的态度、家长式的作风对学生发号施令。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才能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教师对学生态度要温和、谦逊、平等、友好,让学生有表达自我的机会,有保留意见的空间,有发挥特点的余地。教师抱着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进步、平等互助的态度,才能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教育的主体,才会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和老师是同样平等的人,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

(三)团结原则

教师在处理班级人际关系过程中,要注意维护与学生的团结。在师生关系处理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自身要做好表率,同时要与各任课教师协调好关系。学生与教师之间,常会产生某些矛盾。要很好地解决这些矛盾,最关键的一点就是遵循团结——批评——团结的方式处理问题。批评时要善意,讲究艺术,不能恶语伤人和讽刺挖苦。师生之间的矛盾,属于内部矛盾,是可以采取协商的方法来解决的,要尽可能地避免矛盾激化。

(四)因材施教原则

班级中学生气质、性格、学习等情况各不相同,教师在处理班级人际关系时,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从心理学角度看,一个班里的学生的气质各不相同。我们应根据其不同的气质特点因材施教:对胆汁质的学生进行具有说服力的严厉批评,可以促使他们遵守纪律,约束自己的任性行为,但不能轻易激怒他们;对多血质的学生,应根据一定的目的,多布置任务,对完成任务提出严格的要求,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克服其草率、浮躁等弱点;对黏液质的学生,要耐心地进行教育,冷静具体地指出其缺点错误所在,但要给予较多的思考时间,让其逐步地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对抑郁质的学生,则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照顾,避免在公开场合批评他们,重要的是鼓励他们活动的勇气。一个善于因材施教的教师,必定能够架设起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和谐的桥梁,其管理的班级,也一定是一个优秀的班级。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努力贯彻落实这几项原则,注意它们之间的有机结合,以真诚的言行感染、教育学生,构建起教师与学生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应采取的方法

教师要建立起民主、平等和友爱的师生关系,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一)加强自身修养

有人曾对教师的思想品质、知识水平、教学能力、教学热情、工作态度、教学作风六项进行了抽样调查,其中看重教育作风一项在各年级人次均达70%以上。越来越多的学生重视教师在这些方面的条件,但同时对教学热情、工作态度、教学作风好的教师,仍抱有欢迎的态度。这一切表明:一个教师应该既有良好的基本素质方面的修养,又要能使之在教学教育工作中充分体现出来。教师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言传身教的过程,教师的言行举止、思想道德,都是学生模仿的榜样,它将直接影响学生对道德品质和审美修养的培养,不仅影响学生学习期间的成长,也影响着他们的一生。为此,教师必须严于律己,做好表率作用。

教师首先需要了解自己,并严于解剖自己,正确评价自己,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据此进行自我修养、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教师应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保持积极向上、健康平和的心态,加强自控力,不将生活和工作中的不愉快带给学生,学会控制自己习惯性批评、指责学生的不良行为,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禁辱骂学生。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尽量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和成长氛围。

(二)记住学生名字

认识学生姓名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第一步,每个人听见自己的名字都会格外注意。对于叫得出自己名字的教师,当然就多了一份亲切和认同感。记名字也有一些策略:

首先,要根据学生的班级名单,逐一检视学生姓名。有特殊字、多音字或不知字音字义时应查阅字典,或于点名时询问该名学生。教师事先的用心,相信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不赞成班上有特殊姓名而教师不会念时,采用跳过的方式,再让学生表示他没有被点到名,然后说出自己的名字。如此不符合揭示的信赖关系,学生事后如果知情的话,此举也只是掩盖教师的无知而已。其次,运用长久记忆的策略,记住学生名字。如上课时提问学生、下课时和学生聊聊或师生互动,如此才能产生情境知识,而将学生名字记得长久。有些教师用签筒抽签让学生回答问题,虽可顾及机会公平,但竹签都以号码制作,如以姓名制作,可增加亲切感并帮助教师记住学生姓名。最后,利用其他辅助措施,记住学生名字。教师也可以准备一本教学日志或学生的座位表,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或是在不侵犯学生隐私权的状况下,请学生提供基本资料或拍团体照,方便人和名字对照,尤其目前数码相机、网络科技的发达,使得搜集学生影像的方法更容易,而这些都可帮助教师记住学生的名字。

(三)参加学生活动

活动在调节人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是增强人们内心的道德信念,使人们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缩短彼此间的距离。班级比赛或班级活动,是凝聚班级师生向心力、使班级气氛和谐融洽的绝佳机会,是加强师生互相了解的重要渠道。教师一定要主动出席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在旁打气,以表达教师对班级和学生的关心。而教师也可借由班级活动的举办来营造班级的人际互动和气氛,如有些教师会定期举办庆生会、同乐会、读书会、歌咏比赛、诗歌朗诵会、书法展览、艺术节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可以陶冶情操、活跃气氛,一则能够加深相互之间的了解,二则可以有效缩小与学生之间的身心距离,从而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和相互理解,有利于师生和谐关系的建立。

(四)关怀、鼓励学生

关怀就是给予学生温暖。教师与学生对话应给予关怀,不应冷嘲热讽,时时想着要鼓励学生,赞美学生。赞美是鉴赏式赞美而非评价式赞美,也就是对事不对人。要发掘每位学生的强势智慧或优点,多强调这些优点,教师如能持续每天对不特定的学生鼓励和赞美,让每位学生每星期都有受到鼓励和赞美的机会,对其行为表现应有正面的帮助,也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五)多与学生谈心、交流

有些话语和行为需要私底下交谈和进行,有些教师会和同学约定午餐时间或其他特定时间单独进行交谈。单独和学生谈话,不但增加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也增加了师生间沟通的渠道,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教师如果每周都能与班上每位同学有一次单独的谈话,应该能够初步掌握班级每位学生的动态。如果没有时间谈话,教师也可借由联络簿或写信给学生,聊聊班上的学习的近况及教师的期望,这些都可以增进师生间的关系。

(六)以身作则,当学生的榜样

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是学生人生旅途的引路人。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本身就是最重要的教育内容和活的教材,教师的好行为、好习惯,会使学生受到感染和陶冶。所以,在工作中教师始终处处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化学生,教育学生,做学生的榜样。如,不管在校内还是校外,教师主动与学生打招呼,对学生的招呼,都是热情、微笑地回应。发现教室内外的地上有废纸或果皮等,主动地捡起来放进垃圾桶。每一天学生打扫卫生区,我都积极参与,同他们一起干„„这些虽然都是小事,但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都是他们学习的榜样。

(七)尊重学生,当学生的朋友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平等、和谐的朋友式关系,这种关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进取精神,形成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并将为学生崇尚平等竞争和相互合作的人际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本人在建立师生关系时,在观念上改变教师占主导地位的状况,把学生置于师生交往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地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在与学生交流时,尊重学生的人格,注意说话的口气,顾及学生的感受,不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意见,不伤学生的自尊心,并守住与学生之间的秘密,做到以心交心,当学生的朋友。在处理事情上做到一视同仁,坚持对事不对人的原则。

(八)教育学生讲究方式,注意说话艺术

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这句话道出了老师的教育方式、说话的艺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对学生的教育我很注重方式,注意语言艺术,尽量做到不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九)关爱后进生,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后进生,在家里经常受到父母的责骂,在同学中也会受到歧视,甚至有的老师也视他们为“包袱”,漠不关心。这样对他们是极不公平的。学习成绩差有多种原因,不能一味地责怪他们。作为他们的老师,不但不能对他们另眼看待,而且应积 极主动去帮助他们,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教师用自己的爱心,用充满情感的教育,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努力地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成为学生情感世界的安全基地。面对你,他可以放松地倾诉自己的所思所感,所忧所虑,愿与你一同分享快乐,分担痛苦和不幸;而你,则会让他在跌倒后勇敢地站起来,用微笑去迎接挑战,在挫折面前不低头,不畏惧。当学生为教师的人格所征服,为教师的知识所折服,为教师的见解所激动,在情感上对教师所依恋时,师生之间已经构建了心灵相能的桥梁,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五篇: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这个学期,我有幸拜读了《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教师的典范,做人的榜样,世界教育大师。他经历35年的教育生涯,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记录、总结自己的教育实践,形成了丰厚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经验。而这本书就是编者在全面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著作的基础上,精心地从他那些独具风格的理论和教诲中选择优中之优、重中之重,并对此生发一些感言后所编写而成的。读了这本书让我更直接地、更快捷地了解了苏霍姆林斯基那些脍炙人口的妙言箴言、教育家篇、系列教诲,也让我对今后的教育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下面就谈谈我感触最深的几条:

1、“让学生超过自己的教师是好教师,让学生连自己也赶不上的教师是不好的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名言,妙就妙在让学生超越自己。人们常把学生比作一棵小树,教师就是栽培小树的园丁。一旦小树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园丁心里何等之没美啊!培养人、塑造人,造就人,是教师敬业乐业,奉献进取品质的集中体会,是教师美好的理想与追求。一位好教师会发自内心地对自己的学生们说:“我希望,你们都能超过我啊!”

2、“儿童世界是美好的,要学会用心灵去倾听、理解和感受儿童世界的音乐,不仅要当儿童世界的听众、欣赏者,还要当它的作曲家,要在其中创造出光明愉快的曲调。”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对待儿童要充满对人的信任与和善,要学会发自内心的关怀,“只有这样才能在人身上创造一切美好的东西,使他成为一个理想的人。”他指出不要因为孩子的一点缺点就遮住了教师的眼睛,如果教师用幸灾乐祸的态度对学生吹毛求疵,学生就会用同样的方法令人不得安宁。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要善于引导孩子自我检讨自我约束,并学会善意待人。这让我想起他曾经举过的俩个例子,一个是淘气鬼乌拉在集体活动时跑到密林深处捣乱,他没有发脾气,而是借此安排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把全班同学带到一个隐秘的洞穴藏起来,“我们不去找他,让乌拉来找我们”。当小淘气鬼发现大家都不见了的时候,害怕和孤独让他惊慌失措,认识到了错误,在无声中进行了一次自我教育。另一个是他把学生带到花园的一角,让他们在窝棚里通过观察过路人的神态,来学习感受别人的心情。孩子们看到了姑娘的微笑感受到她用劳动创造生活的喜悦,看到老奶奶在战士纪念碑前献花感受到她失去儿子和丈夫的痛苦,通过一次次“察言观色”,孩子们冷漠的心变得敏感起来,他们开始关心周围人的喜怒哀乐,学会用心灵去感受用善意来待人。这俩个例子让我很受触动,在我们的教育中多于说教少于自悟,我们常常指责孩子不应该怎样做,却很少让他们发自内心的认识到为什么要这样做。训斥责骂的结果是让孩子们敌视我们疏远我们,“恨铁不成钢”的“爱”使我们的辛苦付出变成了一种

负担与苦刑,这不能说不是教育的一种悲哀。有人说教育像是在照镜子,学生的一举一动就是我们的影子。我们宽容大度学生就会友好和善,我们遵守原则学生就会诚实守信。如果面对孩子们的错误我们能心平气和疏通、巧妙地引导他认识到错误的后果,如果面对孩子们的冷漠我们能温言细语甚至通过亲身体验培养起他们的“情感修养”,我们的教育才是成功的,让孩子们受益终身的。

3、“要天天看书,终生与书籍为友。”

苏霍姆林斯基特别注重阅读与教学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唯有阅读才能不断丰富我们的知识底蕴,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阅读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想使备课不成为单调乏味的坐着看教科书,那就请读科学作品,要使你所教得那门科学原理课的教科书成为你看来是最浅显的课本。要使教科书成为你的科学知识海洋中的一滴水,而你教给学生的只是这门知识的基本原理。备课就无须花几小时了。” 这条名言里,有位成功的历史教师说的:“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教师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让人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而有的教师上课时尽管精心准备,教学环节可谓设计得天衣无缝,但在课堂上却往往显得捉襟见肘,让人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的原因。我们常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不断的学习就没有扎实的知识和开阔的思维,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孩子们的视野越来越宽阔,知识面越来越丰富,求知欲也越来越强烈,不学习只能是“坐吃山空”,仅仅靠课前准备几个小时已经不足以自如地驾驭课堂。教材中的内容只是常识,教师还要广泛涉猎知识,既源于教科书又要高于教科书,将难以消化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材宽广得多的时候,才有可能深入浅出的应对所教的内容,将死板的教科书变成激发学生兴趣与主观能动性的有效途径。

在这一宝库中,令人称赞的、熠熠生辉的理论和脍炙人口的、语言隽永的佳句,比比皆是,从中可以领略和品味到苏霍姆利斯基那些教诲的品位高尚和育人律己名言的内蕴丰富。这些名言佳句将永远激励、指引着我。

下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一、论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从多角度论述了教育目的,提出了“培养共产主义建设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范文模版)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鼓励教师学会赞美学生,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赞美,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提......

    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读完以后真的觉得这是一本值得我们一读的好书。书中的建议和劝告看似浅显,实际上是苏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 ,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书中用......

    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读后感 昨天晚上开始看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这本书由苏霍姆林斯基的三部名著构成:一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它涉及的是小学儿童......

    苏霍姆林斯基摘抄

    摘抄(1) 领悟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思想: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 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记忆是......

    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这个学期,我有幸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苏霍姆林斯基是教师的典范,做人的榜样,世界教育大师。他经历35年的教育生涯,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日......

    《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共五则范文)

    《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走进......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习惯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在清晨尽早开始一天的工作,他每天五点半起床,做早操,喝杯牛奶吃块面包,然后就开始工作,当他习惯了六点钟开始工作以后,又努力再提早十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