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题研究方案怎么写
课题研究方案怎么写
课题研究计划不同于课题申请表,是一份具体的实施计划书。课题申请表只是一个大致的设想,如同要盖一个大楼,计划盖写字楼还是公寓楼,多大面积,投资多少,几年完成,是个大致的框架。而课题实施计划则是一张施工蓝图,包括具体的工期、用料,施工要求都有,是一个可以操作的具体图纸,看着它就能把楼盖起来。
课题研究计划一般包括如下几部分:
1.课题基本情况
简要介绍课题的来源、研究类型、实验时间等。
2.课题的提出(或研究的目的)
为什么要研究这项课题,目的是什么。
3.课题研究的假设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解决什么问题,预期会有什么结果。
4.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
这一部分要尽可能具体化,越具体越便于操作。
5.预期的研究成果
举例: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验”
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基本情况
1.课题名称: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验
2.课题来源: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批准号:KES016)
3.课题研究类型:应用研究
4.课题负责人: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王敏勤
5.实验时间:2002年至2004年
二、为什么要进行这项实验(课题的提出)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学习方式基本概念和转变学习方式的重要性略)
所谓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指从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其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展,人们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理论研究日渐增多,但怎样把这种新的教学理念转变为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步骤,使基层中小学教师便于操作和评价,真正引导学生在学习方式上产生实质性的变化。这不仅需要理论的研讨,更需要具体的实验。本课题计划在理论研究的同时,调查中小学生的现有学习方式,并进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实验,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三、课题研究假设
本课题研究的二年的时间里,也正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市逐步推广的时间,本课题主要达到如下目标:
1.通过理论方面的研究,发表一些有价值的关于学习方式的论文和实验报告,以此来指导实验的进行和新的学习方式的推广;
2.通过实验,探索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3.通过以上的研究和实验,使实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明显提高,为新课程在我市的推广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和实验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理论方面进行学习方式的系统研究
通过文献研究法搞清学习方式的概念、范畴、作用,把传统的学习方式与新的学习方式进行对比研究;通过调查法了解天津市中小学生现有学习方式及存在问题,提出转变学习方式的目标、步骤和预期效果。
2.进行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实验
课堂学习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主要场所和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比如,教师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讲,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自主探究学习。所以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我们计划在实验学校首先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使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激发者。其次在课堂教学中限定教师讲授的时间,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有较充分的时间和学习的主动权。第三,在研究教师教学方式的同时,同时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做到教师少教,而学生能够多学。
3.进行在计算机环境中学习的实验
随着我市办学条件的改善,许多学校已经有了校园网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将成为学生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教育的技术化趋势,成为近年来教与学改革的热点。随着教学中的技术含量的提高,电脑、网络技术等成为学生学习手段之一,学生可以自己通过各种现代化手段和媒介获得信息,进行思考活动。我们计划在有条件的实验学校中进行计算机环境中学习的实验,探索这方面成功的经验和方法,为其他学校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五、实验的组织形式
本课题组由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验教师组成,理论研究部分由课题组负责人王敏勤负责,问卷的调查和组织由津南区教科室诸金英和大港二中刘志奇负责,实验部分由大港二中刘志奇具体负责。我们计划在大港二中进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实验,因为大港二中(初中)已经进行了课程改革。
六、实验的实施步骤和方法
(一)实验的步骤
1.撰写研究和实验方案(2003年1—2月)
课题研究方案由王敏勤负责撰写,课题实验方案由刘志奇负责撰写。每个实验教师根据课题组的要求写出本学科具体的实验方案。
2.实验的实施和总结(2002年3月——2004年10月)
(1)实验教师根据本学校的实验方案开始实施(包括理论的学习),实验老师可边学习边实践。从2003年春季学期开始到2004年暑假,各实验小组每学期末都要写出阶段实验报告,总结一学期来的实验成果,研讨存在的问题,写出下学期的具体实验方案。
(2)2004年10—12月,各实验小组撰写实验报告,课题组汇总各实验小组的成果,撰写本课题的研究报告,接受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专家鉴定。
(二)实验的方法
严格的教育实验应采取对照实验法,即在平行年级中设置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以观察实验的效果。这样能保证实验的信度和效度,说服力强。
七、预期的研究成果
课题组计划在两年的时间发表和出版相关的论文和著作,指导实验老师的实验工作。2004年底撰写《研究报告》,准备接受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专家鉴定。
1、课题提出的背景;
2、课题研究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归入“课题提出的背景”部分); 这两个部分着重回答“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4、课题研究的目标;
6、课题研究的方法;
7、课题研究的步骤;
8、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从3--8部分,回答“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
5、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结题报告的这8个部分,除了第8部分外,从第1到第7部分在填报课题立项申报表、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在开题报告中,都有要求,内容基本相同。到了撰写结题报告时,只须照抄或作适当修改就可以了。而第8部分,则需要通过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回顾、梳理、归纳、提炼。有时候,第7、8两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写。
9、课题研究成果;
这个部分是回答“课题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
10、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实验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的结构,基本上与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相同。它们之间的差别在3个地方:
1、研究报告中的第3部分“课题研究目标”,在实验报告中应改为“实验假设”。
2、研究报告中的第9部分“课题研究成果”,在实验报告中应改为“实验结果与分析”。
3、研究报告中其他部分的标题中的“课题研究”,应改为“课题实验”。
第二篇:课题研究方案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实施方案
一、题目: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二、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对学生的辅导关系到我们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否,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切身利益,从远处看,更关系到每个学生家庭的幸福生活以及我们国家的繁荣昌盛和长治久安,因此,面对不同的辅导对象,我们要选择适合的辅导材料,合理的把握时机,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这样才能做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这种辅导才会有意义有价值。同时,对学生的辅导也是我们教师应尽的义务,对学生辅导的同时不断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友谊,对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提供有力的保证,教师在辅导中也充实了自己的工作生活,使得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意义。目前我国有许多对小学的各种问题进行了研究,也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及提出问题解决的对策,这对我国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研究起到了促进的作用,但是目前对小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研究比较少,也没有比较规范的研究,所以这是本文研究的意义。
三、理论依据、丁淑纯在《学生厌学原因及相关对策》中提出厌学,是学生中常见的现象,根据表现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有些学生只是偶尔对某门学科或某位老师产生不满的心理和情绪,从而讨厌上某一次课,或产生厌烦,从而导致上课睡觉,不写作业,甚至旷课,有时还伴有一些诸如头痛之类的生理反映,讨厌做某一门作业,这是轻度厌学;有些学生经常对某门学科或某位老师、某个学校,这是中度厌学;有些学生则一提到学习就头痛、厌烦并伴有呕吐现象,对与学习有关的一切表现出极度的愤慨乃至仇恨,仇恨书本,仇恨学校,仇恨处处与他为“敌”的老师,仇恨“逼”他读书的父母,这是重度厌学。在这三种程度中,前两种比较常见。在07年第5期的《教育研究与实践》中关于对中小学生辅导需要调查的报告里提到,辅导室协助学生克服适应和发展上的困难的教育活动;辅导应面向所有学生;辅导的目标是学生全面的发展;当事人对学生辅导需要的知觉可以作为辅导需要的测量指标。文章里面也提到了美国学校心理咨询师学会在97年通过的《学校辅导计划的国家标准》指出,在学校情境中,促进和增强教育过程,使所有的学生成为更好的学习者,是一个全面的辅导计划的全部。
四、研究目标、内容、假设和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通过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找出问题解决的对策,希望能通过本次的研究,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研究内容:
(1)学生分层研究,如何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将学生分层。
(2)课内针对性辅导,包括学生对目标的理解,知识的接受与延伸,方法的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3)课外针对性辅导,怎样设计不同类别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开展个性化的课外拓展。
3、研究假设
我校如何对小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的一系列研究,能给全校小学生的问题解决提供较好的解决方法,针对小学生的各方面辅导有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从而能提高我校教育教学的质量。
五、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1)组成研究小组。
(2)选择有代表性的课堂实践年级:一年级和三年级.2、研究方法:
(1)访谈法:通过与相关学生的交谈,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必要时,对学生家长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及生活状况
(2)分层教学法:在每节数学课的课前课中课后,设置不同层次的知识点及作业,以满足不同个性学生的学习需要;
(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学生个性的研究,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的特征,对个性化辅导的学生做特别的档案记录,然后用教育比较法进行分析比较。
(4)阶段总结法:不定期召开课题小组成员会议,让大家对前段时间的数学课堂内个性化辅导策略的研究作一个汇报,并提出在课堂辅导中碰到的问题。
六、时间和步骤:
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3年6月—8月
(1)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整理、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及理论;
(2)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
(3)撰写课题具体实施方案。
(二)研究阶段: 2013年8月—2014年2月
(1)按时上传小课题研究资料,交流、讨论、分享研究心得体会。
(2)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课题研究,做好记录,设计教学案例,撰写教学反思。
(3)按时参加小课题研究培训学习,及时获得专家引领、研究方法和理论支持。
(4)与其他研究人员合作交流,和谐互助,取长补短。
(5)随时调整研究方法,师生互动,重视研究效果。
(6)结合指导教师的帮助,撰写小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上报研究情况。
(三)总结阶段(2014年3月—2014年6月)全面总结课题研究成果,加工修改研究案例,撰写结题报告。
七、预期成果: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帮助学生学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数学。通过与相关学生的交谈,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必要时,对学生家长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及生活状况,对其制定针对性的辅导方案;在每节数学课的课前课中课后,设置不同层次的知识点及作业,以满足不同个性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对学生个性的研究,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的特征,对个性化辅导的学生做特别的档案记录,然后用教育比较法进行分析比较;不定期召开课题小组成员会议,让大家对前段时间的数学课内外针对性辅导策略的研究作一个汇报,并提出在期间碰到的问题,各抒己见群策群力给予后续方法的改进。运用了访谈法;分层教学法;个案研究法;阶段总结法等手段。
通过以上方法的实施,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八、分工一览表、九、条件分析、1.领导高度重视、教师积极参与
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在新课改环境下,重视数学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学校教育要逐步从“传统教育”向“创新教育”转变。教师以课题研究为契机、为切入点,都积极参与到教学创新中去,努力研究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的过程。
2.硬件、软件条件成熟
学校的硬件建设良好。学校现有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教师办公室都配有连接因特网的计算机。有足够的空间和宽带保证本课题所需的网络环境。
同时,学校在软件资源建设方面也逐年加大投入,学校订有《教师报》、《中小学教学设计》、《中国现代教育》等多种国家级杂志,校图书馆现有图书4万余册,并且每年保持一定的更新比例。这些软件资源都为课题研究的前期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其它保障条件
学校行政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保障,并且在组织上、制度上规范了本课题的运作。教研室的领导也对本课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给予我们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指导,协助我们进行科研攻关。
综上所述,在我校进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的课题研究是切实可行的。
第三篇:课题研究方案
《如何引导一二年级学生看图写话》研究方案
靖边县梁镇小学王蓉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是写作的初步阶段,也是孩子对写作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孩子在这时候是否喜欢读书、写作,将会影响孩子在进入三年级后的命题或半命题作文的质量和兴趣。所以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在这个阶段引导孩子的看图写话,为孩子喜欢写作、顺利学会写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一二年级的写话的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在日常的看图作文教学现状中,小学生写话有许多不尽如意的地方, 如“流水账”式的表述、杂乱无章式的幻想、缺乏主题和重点等,这直接影响着写作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主要是研究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在看图写话时存在的盲点和误区,通过一系列教学探索,从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课堂写话的训练,看图写话的指导等多个角度,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和提高学生看图
写话的能力,避免学生在看图写话时无话可说、无从下手等现象,并为中高年级的作文教学奠定基础。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思路。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看图写话现状的调查研究;
2、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看图写话的训练方法研究;
3、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看图写话的指导方法研究;
4、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写话评价体系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思路:
1、多种途径多种渠道加强课题有关的理论学习。
2、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看图写话的现状,明确研究内容和方向。
3、重视学生语言积累,为写好看图写话打下基础。
4、课堂教学中尝试运用多途径多方法训练学生的写话能力。
5、授之以渔,注重教给学生看图写话的方法。
6、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使学生形成爱写的良性循环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
研究过程:第一阶段(2013年5月——2013年6月):选题 接到通知,通过和课题组其他成员商定,确定题目《如何引导一二年级学生看图写话》。
第二阶段:(2013年7月——2013年10月):设计研究思路,选择教学情景。
在这个阶段,同本组其他成员设计并确定研究思路,进而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选择实验班级和对比班级,查找资料,制定看图写话的指导策略。
第三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3月):开展实际教学研究
在本阶段,根据前期选择的素材进行实际教学,调研组其他成员观摩,提出宝贵意见,并对看图写话的指导方式和策略有效的进行试验。
第四阶段(2014年4月——2014年6月):整理前期活动照片、论文、随笔,撰写课题报告。
将前期筹备、实施过程中的所有素材(照片、论文、随笔)整理,并根据前期课题开展情况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调查法;
3、个案研究法;
4、行动研究法;
5、经验总结法;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和预期成果
(一)本课题的预期目标:
1、利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找出阻碍学生写话的原因,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2、初步构建一二年级写话教学的基本模式与方法;
3、通过一系列教学探索提高一二年级学生看图写话质量;
4、通过行之有效的写话激励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写话的积极性,在班级内形成较好的写话氛围。
(二)本课题的预期成果
1、通过研究和实践,总结出指导学生看图写话的教学方法经验。
2、激发学生写话兴趣。
第四篇:2017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研究方案
海阳市留格庄镇初级中学 姜风志 吴洪
《初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是由海阳市留格庄镇初级中学姜风志、吴洪同志承担,于2016年11月该课题由烟台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立项(编号:YJGH135169),被确定为烟台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为保证该课题的研究工作能够有序,有效地开展,现根据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的要求,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以保证该课题研究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二、问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全方位的改革,教育部颁发的课程改革纲要及各学科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许多全新的理念。如何将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真正转化为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是取得本次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而且《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建议老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自2016——2017学始,海阳市教学研究室大力倡导初中语文教学要开展阅读教学,“高效阅读”教学也因此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但在实际操作中,就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来看,却存在着各种问题,一方面,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语文教师依然是囿于教材,只管一味基于考试点将教材中的讲读课文咀嚼的粉碎,对学生实施“填鸭式”教学,而学生呢,因为疲于应付课本知识,无心也无力进行阅读。另一方面,有些学校,或者老师,即使偶尔组织阅读,也是采取“放羊式”阅读的方式,至于“读什么”“怎么读”,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的时候,往往是放任自流。阅读教学无内容、无选择、无方法、无效率等问题普遍存在。所谓的“高效阅读”教学只是表现在口头上或纸面上,而无实际行动;或者有一定的行动,却不能做到规范科学,持久发展,不能养成阅读的习惯。阅读教学呈现出“散”“乱”“差”的局面。教师所做的往往是避重就轻,注重做足表面文章,用来应付一些部门的检查。学生所谓的阅读,也只是从一些凌乱的资料上零零星星摘抄了一些文字而已,无所谓学习,无所谓理解,是一种名副其实的任务阅读。一言以蔽之,由于对阅读教学的意义缺乏深度的理解,实践中,阅读教学作秀,阅读力低下,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鉴于此,这就要求学 校的语文教学必须及时积极推进“高效阅读”的改革步伐,加强教学研讨,改变过去阅读教学无方法、无策略、无习惯、无效率等阅读局面,改变过去“教师累,学生苦;读书慢,收获少”的阅读状况,从而提升语文教学的核心能力——阅读教学能力,让“阅读力就是学习力”的观念成为一种行为准则。
(二)研究意义
读书素养是一个人最起码的素养,阅读的狭窄和阅读的趣味浅薄,会造成人文素养的缺失和精神世界的匮乏,并且好的读书习惯是令人终生受益的。目前,“全民阅读”的呼声日益高涨,阅读已成为生活工作的必需。顺应时代的发展,学校重视“高效阅读”教学已是大势所趋。而加强阅读教学的研究,不仅符合“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要求,也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对于提高教学成绩更是大有裨益的。同时开展“高效阅读”,对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而这一切的实现则源于“高效阅读”能够有序有益、有效、有序的开展。本课题正是本着这个原则,立足实际,有效的整合资源,通过探索系列策略,使阅读教学更趋于规范化、高效化、常态化。所以说,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现状
近些年来,语文教学领域出现了“大语文”教学改革倡议,各种关于“高效阅读”的理论模式也应势而出,屡见于报端,一些“高效阅读”教育项目工程研究也已初见成果。就“高效阅读”而言,很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相对独特、有益的理论。如于春吉《大阅读与语文素养的提升》、程汉杰《语文高效阅读教学法》,施良方、赵春林等专家也就“高效阅读”的组织实施提出了具体的观点,这对我们的语文“高效阅读”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和技术指导,对于本课题的研究不无裨益。但理论层面的东西,往往高屋建瓴,用于具体的实践需要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而大部分教师又疏于学习,一些形成的科研成果往往无人问津,因此很难在短时间内将专家形成的一些研究成果用于实践中,产生实践效应。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课题组提出了初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意在“高效阅读”的理念指导下,整合各种有效的资源,通过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定位“核心素养”,因势造型,因地制宜,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逐渐形成初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系列化的、可操作的有内容、有形式的组织策略,用于规范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在研究中,主要从 以下几方面予以突破:一是形成“高效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二是构建实用性阅读教学校本课程。
(四)课题研究的依据 1.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和认知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教育学、心理学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2)叶圣陶先生谈阅读: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唯有特别注重方法,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读多作固属重要,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怎样写。对于这个“怎样”如果不能切实解答,就算不得注重了方法。
(3)程汉杰高效阅读法。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程汉杰先生,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语言学、思维学、脑科学、系统论和控制论等学科的有关原理,借鉴国内外传统的优秀读书方法和国外盛行的快速阅读法,结合我国中小学生的阅读实际和现代汉语的特点,设计而成的一套现代文教学训练体系。
(4)赵春林通用固定程序阅读法。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高效阅读课题组赵春林,倡导高效阅读,他提出的目标是“一目十行,过目成诵,读书万卷;高效阅读,高效学习,高效人生。”
2.政策依据
(1)关于开展2016年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新广出发{2016}1号):广泛开展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全民阅读活动。组织开展主题演讲、经典诵读、读书征文、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主题阅读活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大力倡导家庭阅读、亲子阅读、阶梯阅读„„建立规划科学、服务高效i、覆盖城乡的基础阅读设施体系,探索长效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提升数字化阅读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拓展全民阅读活动的载体和形式,丰富全民阅读活动的内容。深入探索读者阅读行为和阅读习惯的数字化转型,因势利导,提供更便捷、人性化的数字化阅读技术服务,全面推进全民阅读的多媒体、多平台融合„„建立健全全民阅读组织领导机构,不断完善全民阅读工作体制机制。
(2)《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广泛阅读各中国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建议老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自2016-2017学始,海阳市教学研究室大力倡导初中语文教学要开展阅读教学,“高效阅读”也因此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部分。
二、课题研究的设计
(一)课题界定
本课题的研究是以海阳市留格庄镇初级中学语文“高效阅读”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对“高效阅读”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及成因,以及“高效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研究,用以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效率和阅读能力,从而促进初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有序有益的开展。这是一项应用性课题研究。
“高效阅读”指的是围绕着语文阅读核心素养,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原理,借鉴国内传统的优秀读书方法和国外盛行的快速阅读法,结合学生的阅读实际设计而成的一套具有快节奏、高效率为主要特征的阅读课堂教学策略。
(二)研究假设
假如我们以“高效阅读”科学理论为指导,以“高效阅读”教学课堂为研究点,采用文献研究、经验总结、行动研究等方法,针对当前初中语文“高效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学行为、课堂管理、课堂评价以及课堂监管的问题进行观察研究,就能够探索出科学、规范的“初中语文“高效阅读”的课堂教学策略,从而实现阅读课教学的“高效率”。
(三)研究目标
在认真分析“高效阅读”教学存在问题及成因的基础上,研究探索出一套符合实际的“高效阅读”教学策略,并建构实用性阅读教学校本课程。
1.通过问卷调查,分析“高效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2.通过行动研究,形成“高效阅读”教学策略。3.通过经验总结,建构实用性阅读教学校本课程。
(四)研究内容
1.“高效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研究。2.“高效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1)“高效阅读”教学行为策略研究。重点是在在阅读教学实践中通过高效阅读课堂教学目标、课堂组织、课堂环节设计、阅读材料整合开发等行为研究,探究实现高效阅读的规范化课堂教学策略。
(2)“高效阅读”课堂管理策略研究。重点是在阅读教学实践中通过师生教育行为管理、心理管理、环境管理等的研究,探究建立一个和谐有序、张弛有度 的课堂氛围的管理策略。
(3)“高效阅读”教学评价策略研究。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借助于课堂观察、案例研讨、课堂反思等手段,重点加强过程性评价策略和结果性评价策略的研究。
3.实用性的阅读教学校本课程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
(一)课题研究的组织及分工 1.成立课题组
主持人:姜风志
吴洪
成员:隋红娜
崔海燕
付永华
李丽艳
刘祥民 2.课题组成员分工
姜风志
吴洪负责进行课题管理,工作协调,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和课题研究报告
崔海艳、付永华、李丽艳负责课题实验,是课题实验人。
隋红娜、刘祥民负责阶段性工作总结及过程性材料的手机和整理。
(二)研究思路
思路:学习、研究、实践、提升
路线:调查诊断(准备)——实施方案(假设)——研究深化(实施)——归纳总结(结题)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行动研究和经验总结等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已有的同类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检索,在文献分析和综述的基础上,探寻本课题的研究起点,形成初步研究框架,确立课题研究的理论前提和基本理念。
调查研究法:采用问卷、访谈、观察等方式,配合课题组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获取教师对组织初中语文“高效阅读”的观点以及合理化建议。
行动研究法:按照设计的研究方案,采用边研究、边实践、边改进、边总结完善的研究方法,逐步实现项目研究目标。
经验总结法:总结组织“高效阅读”的个案材料,归纳、提炼初中语文“高效阅读”的成功经验和有效策略,形成典型案例,在全校范围内加以推广、应用。
(四)研究步骤
1.课题准备阶段(2016年10月—2016年12月)成立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组由姜风志、吴洪牵头,付永华、李丽艳、崔海燕、刘祥民、隋红娜等年轻骨干教师担任本课题主要研究力量。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人员任务分工;开展校本资源建设相关文献研究;参加课题组项目启动开题论证会;组织课题组教师培训等。
2.课题实施阶段(2017年1月—2018年6月)
由主持人协调,各成员按照分工开展课题研究。开展本校语文教学阅读现状调查,形成调查报告;选定研究方向,开展“高效阅读”的有效策略的专题研究,及时收集案例资料,总结、提炼、总结有效的“高效阅读”策略。组织课题组成员在教学中实践中观课反思,撰写案例,收集、整理、交流“高效阅读”案例资料。
3.课题总结阶段(2018年7月—2018年9月)
收集、整理、分析项目研究资料,汇编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五)可行性分析
课题主持人姜风志、吴洪,负责学校的教学、教科研工作,曾实质参与过学校烟台市级课题研究,本人多次主持海阳市级课题研究,具体指导过学校60多名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对课题研究并不陌生,且基本入门,基本熟知课题研究的基本技术路线。另外,课题组成员都是一线教师,从事语文教学,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有效的遵循课题研究“边研究,边实践,边研究”的研究思路,确保课题研究有效有序的开展。再者,“高效阅读”已成为海阳市语文教学工作的“重头戏”,也是学校语文教学工作研究的重点,也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环境支持。同时,学校领导重视,能够通过建章立制,资金投入,确保课题研究有序有益的开展。
四、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形式
(一)阶段性成果:主要是相关的调查研究报告、典型案例、学术论文。
(二)最终研究成果:于2018年9月底前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初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三)成果转化:1.课题组成员通过自己的体验和反思,对其他教师形成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本校语文教学“高效阅读”大环境的形成;2.通过这一研究以期对初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起到指导、辐射作用。
第五篇:课题研究方案
深化“大学区管理制改革”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研究 研究方案
一、课题背景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我国中小学教育长期存在久治不愈的顽症。近年来减负工作在持续不断,各级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学校和教师也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在大学区管理制改革环境下,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减轻家长经济及其它负担;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执教水平;有利于真正将大学区制改革进行到底;有利于均衡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西安市2012年启动“大学区管理制”,试点在4个区283所中小学实施,2013年全市推进;学校和教师也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于真正意义解决学生课业负担问题,把学生从沉重的负担中解脱出来,还给他们一块蔚蓝的天空,丰富我们自身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从而推动新课健康与持续发展。对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积累理论经验,指导教学方向。要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积极主动探究新知识,实现学生自主性学习。而要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必须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学习。所以我们对大学区管理制改革的有效性研究,实际上是和减轻学业负担完全一致的,致力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就等于抓住了新课改的灵魂。因而本课题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及创新之处
(一)主要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以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实现“把时间还给孩子、把健康还给孩子、把能力还给孩子”的“三个还给”教育目标,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个性发展。
2.通过对本课题的探讨和研究达到有效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目标。改变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通过积极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实现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材、教师与方法、学生与教材、学生与方法、教材与方法的和谐统一。
3.通过本课题的探讨和研究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创造性地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师生愉快合作,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氛围中主动探究、自主、自觉、自能地学习,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真正地落实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的课程目标。
(二)课题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 “大学区管理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1.“大学区管理制”改革是追求社会公平、改善社会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和内容。
2.“大学区管理制”改革是学校管理制度改革的一项创新。3.“大学区管理制”改革是追求高质量教育的实践活动。
4.“大学区管理制”改革是有效减轻课业负担,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第二部分 “大学区管理制”改革对减轻课业负担的有效路径研究 1.深化认识,转化理念。
“大学区管理制”改革主要是依靠教育行政力自上而下来推动的,学校和教师都是被动参与的,缺乏一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不同学校的原有的文化观念、教师专业化程度的不同,对这项改革的认识程度存在不够到位、不够统一、认同度不够高的状况,尤其是要实现同一学校的认同与融合还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加强理论学习,树立现代教师素质教育观,真正理解“大学区管理制”对有效地开展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性。
2.有效路径研究(1)资源整合
由政府主导推进,引导和调控优质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投入大量专门经费和管理,加强薄弱学校的硬件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导优质教育资源合理流动。建立学科基地,让优者更优,缩小差距,共同发展,使学生在学习条件上保障“减负”。
(2)课程整合 各个“大学区” 要注重课程研究,把优秀教师的教案、心得体会、成功做法可以作为共享资源流动起来,引导“大学区”内成员围绕课程标准、精选教学内容等,整合课程,有效促进学生乐学善学,借助名校力量捆绑带动,合作共生,在课程开发与课标研究中形成全方位的合作模式,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学校,使课堂成为减负的主阵地,有效实现学生“减负”。
(3)活动整合
教学活动包括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辅导、检测反馈、问题探讨、德育活动等等,我们将各个环节整合、统一,特别是注重每一个教学细节和教育要素,搞好实践教学,从而提升课堂效率,减轻课业负担。
(4)文化整合
“大学区管理制”的发展的长久性在于文化的渗透与融合,在充分考虑各个学校各自特点的基础上,把西安市文化元素和优质学校的优秀文化元素,通过文化整合将各种分散的、孤立的,甚至冲突的文化价值力量整合为一种具有西安特色的“大学区”文化价值。
(5)师资整合
优秀教师不只是学区长学校的专用资源,而要为整个学区服务。学区内教师资源应该统一调配,合理配置,由“学校人”变为“学区人”,突破区域的限制,让优秀教师蕴藏在教学、科研实践中的隐形智慧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6)形式整合
由于“大学区”内各个学校地点的限制、时间紧等客观因素,我们的资源、课程等整合统一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应在教学形式上进行整合的基础上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来完成同步与共享。
第三部分 “大学区管理制”改革的评价体系 1.对管理的评价制度 2.对教师的评价制度 3.对学生的评价制度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1.有效地将“大学区”管理制度与学生素质教育相结合; 2.建构出具有西安文化特色的教育管理新体系; 3.明确提出这个体系下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实现路径。
四、课题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研究思路:先对“大学区”学生课业负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搞清楚现状,总结当前学生课业负担的问题表现形式、特点及其弊端,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对策。
研究方法:
1.实证研究法。通过实地的调查和收集材料,用准确和真实的信息确保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系统研究方法和综合分析方法。基础教育的成效本身就离不开社会的大环境,本课题力求在整个社会系统中来研究问题,综合和组织已有的资料,得出具有实际操作和能够得到实现的办法和措施。
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本课题采取“理论—实证—总结”的技术路线,研究拟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课题的前期准备。拟完成以下工作: 1.相关研究领域的文献综述; 2.课题组研讨、制定总体研究计划;
3.设计调查方案、访谈提纲和课堂教学观察指标。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拟完成以下工作:
1.分析调查研究获取的数据,明确影响教育效果、加重课业负担因素; 2.从理论上进行系统挖掘,探查“大学区管理制”的发展机制,构建“大学区”改革的基本框架。
3.依据构建框架,设计减轻课业负担的新发展及实施方案,提出监控实施中要注意的问题,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效果对方案不断地加以调适。
第三阶段研究总结,结题阶段。
1.拟定完善“大学区管理制”改革,减轻课业负担的新方案。2.把经验进一步理论化和系统化,撰写论文及研究报告。
五、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研究资料
本课题结合我市中小学德育教育资源,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和图书馆资料,在各个学校收集一手资料。
2.实验仪器设备
每个研究者所在的学校都拥有校园网、校电视台、校广播电台等设备齐全,并为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交流平台。
3.配套经费
学校能够筹措研究经费,保证课题的顺利完成。4.研究时间
本课题自申报之日起,需要约1年的研究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