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书宏-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拟推荐人选先进事迹

时间:2019-05-12 06:55: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俞书宏-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拟推荐人选先进事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俞书宏-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拟推荐人选先进事迹》。

第一篇:俞书宏-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拟推荐人选先进事迹

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拟推荐人选先进事迹

1、俞书宏

俞书宏教授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杰出的学术骨干之一,现任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副院长、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纳米材料与化学研究部主任、兼任我校国家重点学科无机化学博士点负责人。他始终活跃在化学和材料科学的前沿,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化学、聚合物控制矿化、无机-有机复合功能材料的设计及应用探索研究等。近十年来,所领导的课题组在在当前国际前沿的纳米科技、仿生科学等相关领域作出了重要的成果,围绕复杂形态与结构的无机功能纳米材料的合成构筑、组装以及相关性能开展了较系统的研究,在模拟生物矿化与仿生材料、无机合成与制备、无机-有机复合材料、生物质转化制备新型碳纳米材料及应用等方面并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推动了国内“模拟生物矿化和仿生材料研究”这门新学科乃至相关学科的发展,为我国在模拟生物矿化与仿生合成特殊纳米结构材料等研究前沿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做出了重要贡献。

俞书宏教授的主要业绩和突出贡献具体表现如下:

他建立和发展了聚合物控制晶化法制备特殊形态与结构的无机材料的技术。发现于常温常压下外消旋聚合物分子可诱导手性结构的螺旋纳米线的形成,提出了螺旋结构的形成机理,论文在《自然材料学》上发表,被《自然中国》选为来自中国的突出成果作为研究亮点报道;运用聚合物控制晶化法构筑了多层结构方解石晶体,将以往水溶液中的聚合物控制矿化过程拓展到混合溶剂中,合成了高度单分散球霰石微球,发表后被《化学评论》等综述引用;构筑了被誉为“Escher多面体明星”的凹陷硫化铜十四面体,论文发表后受到国际关注,英国《自然》、美国《化学工程新闻》、《自然中国》在 “研究亮点”和“科学聚焦”栏目加以报道。提出了水热炭化共还原法实现淀粉和糖类炭化和离子催化单体交联的思路,制备了多种贵金属/碳(或聚合物)微纳电缆,提出了软-硬模板协同生长机制。发展了生物质液相炭化法制备高活性碳基材料的技术,引起国际同行的重视和关注。发展了多种低维半导体和功能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揭示了纳米棒的形成机理;发明了一种制备特种磁性纳米环的新方法;发现并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半导体-有机复合纳米结构材料。

已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Materials, Angew.Chem.Int.Ed., J.Am.Chem.Soc., Adv.Mater., Adv.Funct.Mater.等上发表SCI论文218篇,论文被他人引用达3400余次,其中高影响因子I.F.大于3的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论文155篇,IF大于6的论文52篇,其中Nature Materials 1篇,Angew.Chem.Int.Ed.6篇,JACS 5篇,Adv.Mater.15篇,Adv.Funct.Mater.14篇。受邀在Adv.Mater., Top.Curr.Chem., Adv.Funct.Mater., J.Mater.Chem., MRS.Bull.等国际期刊上发表综述论文和特征论文十二篇;受邀在Marcel Dekker, Inc.、John Wiley & Sons、CRC Press、Kluwer/Plenum等十一部英文专著中各撰写一章。应邀在高登会议等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做邀请报告30多次。

基于在聚合物控制晶化、纳米化学等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俞书宏教授获得国内外多项重要学术奖励,并受国内外多个学术组织和期刊邀请担任职务。

具体任职情况如下:

英国RSC期刊《 Chemical Science 》编委(2010-)

英国RSC期刊《CrystEngComm》国际咨询委员(2008-)

《Adv.Mater.》中国科大材料科学研究专辑,客座编辑(2010)

《Adv.Funct.Mater.》“中国科学家的纳米材料研究”特别专辑,客座编辑(2010)

国际Elsevier期刊《 Mater.Res.Bull.》副编辑(2007-)

国际期刊《Nano Research》国际咨询委员(2009-)

国际期刊《Current Nanoscience》编委(2005-)

国际溶剂热水热联合会国际理事会成员(20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第十三届评议组成员(2010-)

中国科学院-德国马普学会伙伴小组组长(2005-2009)

《科学通报》编委(2008-)

《无机化学学报》编委(2006-)

2、胡友秋

胡友秋教授将教学视为教师的天职,善于将科研成果有机地融入到教学之中.他曾承担多门本科基础课程和研究生学位课程的课堂教学任务,讲课深入浅出,形象生动,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兴趣的培养,受到同学们的普遍赞许.现任中星微电子公司董事长的邓中翰院士,在大二(1988年下半年)学习电磁学课程时曾就一个电磁学问题阐述自己的看法,胡友秋教授做了书面解答,并给予热情鼓励.邓中翰博士在2006年6月访问母校时回忆起这段往事,深情地说:“科大的老师对学生总是特别爱护,对学生求知欲的诉求总能够给予充分的认可和鼓励,让我非常感动,倍受鼓舞.”对于在海外求学深造的科大毕业生,胡友秋教授也给予力所能及的指导.由他指导本科论文的90届毕业生王赤同学,先后在国内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副主任和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在他攻读硕士和博士期间,胡友秋教授一直与他保持密切联系并给予具体指导.王赤博士对此十分感激,曾说:“从开始至今,我的每步经历无不伴随您的指导和无私帮助.我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我的感激,只有努力工作.”

胡友秋教授积极投身教材建设.曾编著《高等物理精编—电磁学》,主编《电磁学》,合著《空间等离子体数值模拟》;后者荣获1996年度中国图书奖.为发扬科大重视基础课教学的优良传统,胡友秋教授参与了教材贯通的教学实践和教材编写任务,具体负责电磁学和电动力学贯通教材的编写工作;相关教材《电磁学与电动力学》上、下册已于2008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胡友秋教授不仅积极投身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研究生学位课程的教学任务,而且承担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指导工作.自1984年以来,累计指导40余名本科生毕业论文,相关研究成果在国内核心刊物和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24篇.所培养的研究生曾荣获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

会颁发的多项奖励,其中李醒博士的学位论文被评为2000年度全国优秀博士论文,陈耀博士的学位论文被评为2005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和2006年度全国优秀博士论文.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胡友秋教授和青年教师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尽力帮助他们提高教学水平.1994年,学校聘任他为电磁学“领衔主讲教授”,带领一名青年教师(博士,副教授)为1993级本科生主讲电磁学.在青年教师主讲过程中,胡友秋教授坚持随堂听课,并在课前、课后做出具体指导.他曾多次(1991,1993,1994,2000,2003年)应学校师资处邀请,为新上岗的青年教师介绍课堂教学方法.

由于胡友秋教授多年投身教育事业并作出重要贡献,他曾先后荣获中国科学院优秀教师、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安徽省“三育人”先进个人、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等称号.

在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胡友秋教授在日地空间物理领域的科学研究方面也十分出色.他擅长磁流体力学的数值模拟和解析研究,科研工作涉及太阳活动区物理、行星际动力学和磁层物理多个领域.在计算方法设计、磁静平衡态稳定性分析、日冕物质抛射和太阳耀斑的储能和释能机制、磁流体激波理论和行星际激波传播、磁场重联和螺度守恒、太阳风理论和高速流演化、磁流体力学灾变现象、太阳风-磁层-电离层系统的整体行为研究方面均有建树,共发表论文170余篇,其中国际SCI刊物80余篇,已发表论文为SCI刊物他人引用1000余次.作为主要成员(排名第二)从事《太阳大气动力学的数值研究》项目,荣获199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主持《日冕物质抛射及伴随的激波研究》项目,荣获1995年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三等奖;参加《磁场重联的数值研究》项目,荣获1997年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主持《太阳风的加热和加速》研究项目,荣获2001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曾多次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综述报告;所建立的太阳风模型为国内外同行普遍使用,被列入美国空间天气计划执行计划(2000年7月,第二版)的三个太阳风研究模型之一,胡友秋教授被列为该模型的开发者和联络人;作为第一作者的一篇关于无力磁场稳定性分析的论文,荣获2003年度安徽省第四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所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项目的科研成果,曾多次评为优秀成果.

胡友秋教授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副主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现任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和空间科学学会理事.曾担任国际地球物理研究杂志(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的副主编,现任地球物理学报、空间科学学报和天文学报的编委.曾多次作为评审专家组成员和空间物理学科评审组组长,参与各类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评审工作.胡友秋教授曾荣获合肥“七·五” 期间优秀科技人员(1991年)称号,自1992年10月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中国科学院先进集体拟推荐对象先进事迹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是科技部于2003年11月正式批准筹建的五个国家实验室之一,包含了物理、化学、材料、信息、生物五大一级学科。实验室的目标是成为多学科交叉的国际知名科学研究中心和交叉人才培养基地。其使命是成为能够引领以量子调控重大基础研究为主导的原始创新和NBIC的交叉创新,并为国家提供未来信息、能源、人口健康等高新技术发展所需的知识和人才。

实验室筹建以来,全体成员团结协力,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交叉学科基础前沿,努力推进交叉创新研究。通过引进高水平人才和加强团队建设,打造特色研究装备和实验平台,深入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积极规范实验室的运行机制,加强实验室的管理效能,从而在科技竞争力、创新成果、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技术支撑、运行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一.科技竞争力持续增强、科研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实验室积极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瞄准基础科学前沿,发挥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优势,认真凝炼科学方向和研究内容,系统开展涉及微尺度层次的纳米、生物、信息和认知科学及其相关交叉领域的科学与技术研究,科技竞争力与创新研究成果显著提升,已经成为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生力军,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实验室目前是国家“量子调控”重大研究计划的依托研究基地之一。2006年以来,已在量子调控、纳米科技、蛋白质研究、发育与生殖四个国家“重大研究计划”中全部参与领衔承担了14个项目,成为国内承担国家重大研究计划最全和最多的单位。此外,实验室还分别领衔承担了两项“973计划”和一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2010年,实验室又领衔承担了中科院量子通信专项。

在国家重大任务的支持下,实验室研究人员团结拼搏、勇于创新,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高温超导、单分子科学、纳米科技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研究成果,若干成果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连续7年入选中国两院院士评选的“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是国内唯一连续获此殊荣的科研单位;实验室在量子信息、高温超导等方面的研究成果3次入选美国物理学会评选的国际物理学年度重大事件、2次欧洲物理学会评选的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一次入选《Science》杂志评选的2008年度十大科学进展;实验室的成果多次被各种重要学术杂质、网站、媒体正面报道和评价,一批杰出的研究人员还分别荣获国际学术组织颁发的多种荣誉和奖励。

筹建以来,实验室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省部级一等奖6项,获授权发明专利71项。此外,实验室发展和研制的量子保密通讯技术和装置参与并圆满完成了国庆60周年的通讯保障工作。

截至2010年6月,实验室共发表SCI收录论文2300余篇,其中在《Science》《Nature》及其子刊发表论文30篇。在各学科国际顶级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包括Phys Rev Lett63篇,PNAS 6篇、J Am Chem Soc 29篇,Angew Chem Int Ed16篇,Advanced Materials 20篇,影响因子大于10的生物学期刊8篇等。

二.科研团队建设业绩突出、领军人物不断涌现

实验室根据战略目标与研究计划,多途径地支持科研队伍的发展和完善,以事业、感情和氛围调动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营造激励创新、竞争合作、和谐奋进的文化氛围,形成团结协作、互相信任、高效有序的团队精神。实验室通过采取引进、提升和培养等方式构筑人才队伍,特别是发挥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优势,着力加强创新团队建设。目前,实验室已具有5支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和4支教育部优秀创新团队,有力地促进了交叉创新研究工作的开展。实验室2007年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第三届中国科学院创新文化建设先进团队” 荣誉称号,2010年又获中科院人才工作先进集体奖。

实验室始终将引进领军人才作为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积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吸引和利用海外高层次人才模式。实验室筹建以来,已相继从海内外引进交叉学科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30余人。2008年,实验室成为国内首批20 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之一,已有6位“千人”计划领军人才落户实验室。目前,实验室共有7位院士,11位首席科学家,27位国家杰出青年获得者,1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9位百人计划入选者。

三、积极探索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实验室作为一个交叉学科创新研究平台,为学校的许多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研究生的创新教育培养改革和本科生的交叉符合人才培养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示范作用。实验室利用雄厚的科研学术条件和教学资源,采用暑期学校、开设交叉学科课程、举办培训班、论坛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并获得显著成效。近年来,实验室已培养博士近300人,其中荣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3人、全国优博论文提名奖10人、“中科院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0人、“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4人、“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1人、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3人。实验室研究生班级连续3年荣获“安徽省先进班级”。实验室还不断探索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体制和机制,在教育改革和合作办学方面积极进行有益的尝试。2006年,实验室成为教育部的研究生创新研究中心,2008年,实验室同科大少年班学院共同申报的创新人才试验基地获国家教育部的批准。

四、学术合作与交流更加广泛、国际影响力日益显著

实验室建设过程中,积极围绕“国际化、开放式、高水平”的理念,不断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筹建以来,实验室主办了13场国际学术会议,海内外专家约700人次走进实验室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实验室研究人员200余人次赴海外进行讲学、访问和学术交流活动,其中多人次在诸如美国物理年会、美国材料年会、国际真空年会等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做大会报告和邀请报告。实验室还同海外的一些著名实验室、研究机构形成了稳定和长效的合作机制。海内外学者的学术合作和交流,显著提升了实验室的学术影响力和国际学术地位。

五、运行管理机制的规范与不断完善

实验室积极探索在高校中建设国家实验室的经验和机制。例如:实验室提出的研究人员和学院“双聘”的创新性管理机制得到了主管部门和兄弟单位的高度

评价。该机制很好地解决了实验室人员的退出和后顾之忧,形成了实验室和院系良性互补、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良好局面;实验室还不断推出促进和激励交叉创新研究和原始创新、培养年轻交叉人才成长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有效地保证了交叉创新研究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实验室建立了以研究人员为主体的管理委员会,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规章制度,促进了实验室的民主和规范化管理,显著提升了研究人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进一步激发和调动了研究人员的创新热情,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第二篇:自治区先进工作者李景宏同志先进事迹-新疆地矿局

自治区先进工作者李景宏同志先进事迹

李景宏,自治区煤田地质勘查领域的领军人物,一位默默奉献的地质工作者,一位经验丰富的地质专家,一位情系职工、深得职工信赖的大队长。

多年来,李景宏团结大队党委一班人,抢抓机遇、开拓市场,组织实施新疆准东煤田勘查开发,树立了九队煤田地质勘查品牌,实现了九队经济连年跨越式增长,为自治区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做出了重要贡献。

精心钻研业务 勇攀事业高峰

李景宏今年46岁,在地质技术领域,他一贯秉持“科学严谨、悉心钻研”的工作态度,从一名基层地质技术人员做起,成长为一名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地质专家,如今又成为多工种、多学科开展地质勘查的组织者和勇创市场的开拓者。

自1997年担任总工程师、2006年担任大队长以来,他接洽的地勘项目达300多个,每年指导编写设计或报告五六十份,多个项目获得部、局表彰奖励。2005年获新发现矿产地奖1项,国土资源部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2006年获可供近期开发矿产地一等奖1项,新发现矿产地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2007年获全国优秀地质找矿项目奖1项,可供近期开发矿产地一等奖1项,新发现矿产地一等奖6项;2008年获地质勘查成果奖1项,可供近期开发矿产地奖1项,推广应用成果奖1项及新发现矿产地奖6项;2009年获新发 1 现矿产地三等奖1项,地质勘查和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

突出的地质成果,巩固了九队在煤田地质勘查中的优势地位,对加快新疆煤炭资源开发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由此李景宏同志2009年获得了全国第四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2010年获得自治区先进工作者荣誉。

勇闯煤勘市场 树立九队品牌

“干一个项目,立一座丰碑,交一方朋友,闯一片天地”这是李景宏及九队班子近年来在闯市场中确立的一个工作理念。多年来,九队人团结拼搏,真抓实干,赢得了一大批稳定的合作伙伴和良好的业内声誉,树立了九队煤田地质勘查的品牌。

闯市场之初,李景宏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搜集市场项目信息,从几千元的小项目做起,勇于承接难度大、利润薄、别人不愿问津的项目,硬是凭着坚毅不拔的执着和敢打必胜的勇气,使九队煤田地勘市场的路子越走越宽。2003年,在自治区地矿局的大力支持下,九队利用多年来掌握的煤田研究成果,向大企业集团推出了整装的准东煤田,为自治区引进数十家大型企业集团前来注资勘查开发奠定了前期基础。目前准东煤田已累计探求煤炭资源量2000亿吨。这个数字大大超过了新疆五十年来提交查明资源量的总和,缔造了新疆煤炭勘探史上的“神话”,也为自治区规划建设准东煤电煤化工基地提供了可靠的地质资料和资源保障。2009年,九队又及时抓住东疆及伊犁地区煤炭资源勘查的机遇,积极 2 承揽358项目,也取得了很好的勘查成果,为自治区“疆煤东运”及伊煤开发整体战略的实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些努力为九队赢得了荣誉。2007年,九队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全国地质勘查行业先进集体”称号、获得自治区总工会颁发的“开发建设新疆奖状”; 2009年,九队又喜获全国总工会颁发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同时连续九年保持了自治区级文明单位的荣誉称号。

坚持以人为本 倡导科学管理

李景宏在工作中敢于管理、善于管理,强调“管理出效益,管理出声誉”。他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安排相关部门适时制定各项管理制度。

在项目管理上,九队实行“全民监督管理”,把适当放权与完善的监督体系、制度相结合,规范工作流程。在人才管理上,多渠道引进人才,大胆起用新人,给年轻人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质量是信誉的核心,没有质量就不可能赢得信誉,没有良好的信誉企业就没有生存的空间。因此,李景宏对质量问题严抓敢管,毫不懈怠。凡是不合格的工程一律推倒重来。冬季施工成本高,难度大,但九队坚持施工,守合同、重信誉的作风赢得了甲方的赞誉。

李景宏同志一心扑在工作上,每年出野外都在百日以上,他的公休节假日基本都是在办公室或生产一线度过的。他经常深入野外一线、南北疆各地州县、深山戈壁,凡是有九队野外工作的区域,几乎都留下了他的脚印。每到一个分队或机台,他都要深入班组,了解实际情况,现场解决问题。

和谐创优 成果共享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李景宏同志连续多年在考核中被职工评定为优秀,大家对班子的满意度达到了93%以上。高度的评价,源自他和班子成员始终把推动九队发展,改善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放在所有工作的首位。“经济发展,成果共享”是九队班子多年来坚持的一个工作理念。九队经济从2004年的4914万元猛增到2009年的5亿多元,连续多年实现了60%的增长,经济保持快速发展。李景宏和九队班子时刻心怀广大职工群众,积极改善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近年来在野外工作条件改善方面九队投入2000余万元,在改善职工居住环境方面投入980万元。

九队人的努力,迎来了准东的崛起,也迎来了九队的兴旺。如今李景宏和大队党政班子一起正带领着全队职工做大越强煤田勘查市场,展示着地矿人的新风采!

地矿局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一○年十一月

第三篇:关于嘉兴市农业科技突出贡献奖、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拟表彰人选和农业科技先进集体拟表彰单位的公示

关于嘉兴市农业科技突出贡献奖、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拟表彰人选和农业科技先进集体拟表彰单位的公示

根据《关于组织推荐嘉兴市农业科技突出贡献奖、农业科技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通知》(嘉科农〔2012〕64号)的文件精神,经县(市、区)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推荐、市评审委员会评审,现将5名嘉兴市农业科技突出贡献奖、20名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拟表彰人选以及11家农业科技先进集体拟表彰单位予以公示(见附件),公示时间从2012年8月23日至8月29日。公示期限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通过来电、来信、来访的形式,反映公示对象存在的问题。以单位名义反映问题的应加盖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问题的应署报本人真实姓名。

公示联系单位和电话:

嘉兴市科学技术局农业与社会发展处

地址:嘉兴市中山东路922号 邮编:314001

联系电话:82159822传真:82159810

嘉兴市科学技术局

二○一二年八月二十三日

附件:

嘉兴市农业科技突出贡献奖拟表彰人选

嘉兴市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拟表彰人选

嘉兴市农业科技先进集体拟表彰单位

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嘉兴市农业经济局

浙江省农技推广基金会嘉兴执行部 浙江中法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嘉兴市秀洲区种子管理站 嘉善县农业经济局植保站平湖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 浙江万好食品有限公司 浙江群大饲料有限公司 桐乡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第四篇:俞志宏书记在萧山区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印刷稿)

坚持科学发展 实现两个率先 为建设文明幸福新萧山而努力奋斗

——在中共杭州市萧山区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俞 志 宏

(2011年12月27日)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杭州市萧山区第十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中共杭州市萧山区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是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刻召开的重要会议,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回顾总结区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的主要工作,研究确定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中共杭州市萧山区第十四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动员全区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创业创新,为率先全面建成惠及全区人民的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文明幸福新萧山而努力奋斗!

一、过去五年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区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萧山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五年来,面对国内外宏观环境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社会利益调整带来的矛盾、雪灾等突发事件的考验,在省、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励精图治,负重拼搏,圆满完成了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创造了萧山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时期,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五年奋进,经济发展跃上新的台阶,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区委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积极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先后完成了“双超”、“冲千亿、超万(美)元”等目标,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保持全省区(县、市)前列。2011年与2006年相比,地区生产总值总量与人均持续跃升,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大关,预计达到1450亿元,增长1.05倍;人均GDP预计达到14700美元,增长1.28倍。工业经济与财税收入屡攀新高,五年间工业总产值连破三千亿、四千亿、五千亿大关,预计2011年达到5025亿元,增长1倍;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由2208亿元预计增加到4490亿元,增长1.03倍,工业继续保持“一高一领先”地位;预计实现财政总收入216.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13亿元,分别较2006年增长1.58倍和1.83倍。外经外贸与投资频创佳绩,五年累计完成合同外资56.5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5.53亿美元,连续五年居全省区(县、市)第一;引进世界500强企业7家;外贸进出口总额在全省率先突破百亿美元;重大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全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39.47亿元。

五年奋进,发展方式实现新的转变,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区委紧紧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多措并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制定实施九大产业升级培育规划,扎实推进十大产业发展,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力促进了经济提质增效。三次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由2006年的4.8∶65.8∶29.4调整优化为3.8∶61.4∶34.8。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纺织化纤、机械制造等产业优势逐步增强,目前有3家企业上榜中国企业500强,18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农业基础更加巩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预计2011年实现农业总产值84.22亿元,年均增长9.6%。服务业增势更加强劲,商贸产业蓬勃发展,预计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7亿元,年均递增18.3%;金融服务业快速增长,文创产业起步良好,休博会等节庆活动带动作用明显,五年累计接待游客超4630万人次,成为浙江省首批旅游经济强区(县、市)。经济运行更加高效,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持续提高,万元GDP能耗预计比五年前下降21.2%;人才集聚效应不断显现,科技投入大幅增长,创新体系不断完善,五年累计入选国家“千人计划”3人、省“千人计划”5人、建成省级以上博士后工作站22家,新增专利11833件,新增首发上市企业9家。

五年奋进,区域开发取得新的突破,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区委以加快大平台开发建设为重要抓手,举全区之力推进新城开发建设,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我们规划了“一心三区七新城”的空间布局,全力开发建设大江东新城、浦阳江生态经济区、航坞山经济区,形成了以国家级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江东新城、临江新城、空港新城、前进工业园区、钱江世纪城、临浦新城、瓜沥新城、湘湖新城等平台为主体的对外开放格局。大江东新城成为全省14个产业集聚区之一,引进了东风裕隆汽车、广汽吉奥、青年莲花汽车、东方电气、中科院新松机器人、南车轨道、春天奥特莱斯购物中心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江东新城、临江新城被命名为国家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前进工业园区被批准为生物产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低碳产业示范区。各大新城、平台、组团大力推进重大基础项目、重点产业项目建设,错位发展,优势互补,产业集聚程度不断提高,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各镇(街)围绕中心工作,根据自身特色,抢抓发展机遇,有力打造镇(街)品牌,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

五年奋进,基础建设迈开新的步伐,城乡环境进一步改善。区委以加快城市化为引领,积极推进强工促农、强城带乡,统筹开展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城乡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修编完善城市规划,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中心城区建成面积由2006年的48平方公里增加到77平方公里。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步伐,建成一大批重点工程,数字化城管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进展有序,市容市貌、交通秩序、环境卫生等常态管理取得明显成效。全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51亿元进行市政道路建设,公交一体化顺利实施,与杭州主城区无缝对接步伐加快。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村级股份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村庄综合整治和农村住房改造进展有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乡一体化程度明显提升。生态文明建设规范化、常态化,城市“退二进三”步伐加快,两轮“811”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成效明显,五年间新增城市绿化面积66.1万平方米,新增国家级、省级生态镇21个,湘湖景区由4.64平方公里扩大到10.6平方公里,城乡环境更加秀美宜居。

五年奋进,精神文明展现新的面貌,城乡文化进一步繁荣。区委围绕建设文化名区的总要求,注重特色、锐意创新,推动了萧山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构建美德档案体系,精心组织“十大美德标兵”等评选表彰活动,阳光兄弟、韦小琴等先进典型受到全国关注,抗震救灾、对口援疆、区县(市)协作等工作受到好评,充分体现和有效提升了萧山的城市形象。注重文化品牌的建设,实施十大金色文化工程,推出“湘湖大讲堂”宣教品牌,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市民整体素质得到提升。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先后兴建并启用区文化中心、中国水利博物馆、萧山博物馆、跨湖桥遗址博物馆、萧山档案馆等一大批标志性文化设施,扎实推进区、镇(街)、村(社区)三级文体设施建设,努力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唱响主旋律,精心组织各类大型主题系列活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传承和弘扬地方传统文化,加强湘湖历史文化等研究,城市文化内涵得到充实。

五年奋进,人民生活有了新的改善,民生保障进一步增强。区委高度关注民生、努力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积极促进社会和谐。推进创业就业富民。扎实开展城乡统筹就业,五年来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5.2万人、帮扶失业人员再就业10.8万人,人民群众收入不断提高,预计实现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12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315元,分别为2006的1.7倍和1.73倍。发展社会事业利民。教育、人口和计划生育、医疗卫生、体育、广电等各项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趋向均等化发展,各项实事工程顺利推进,五年来财政支出累计用于民生达263亿元。完善社会保障惠民。实现社会保障制度层面的全覆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低保标准等与杭州主城区实现接轨,“同城同待遇”目标逐步实现。开展慈善活动济民。大力发展慈善福利事业,实现镇(街)慈善分会建设全覆盖,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广泛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实现低保社会化发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加强社会管理安民。深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制定出台全国首个《企业和谐劳动关系(试行)标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构建大调解、大防控体系;平安创建活动成效明显,连续六年荣获浙江省“平安区”称号,荣获首批浙江省创建法治区(县、市)工作先进单位,社会总体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五年奋进,党的建设得到新的加强,执政能力进一步提高。区委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题教育和“55510”创先争优活动,加大干部实践培养锻炼力度,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干事创业的能力不断提升。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领头雁工程”,新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实现双覆盖,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逐步形成,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经验得到中央、省市领导充分肯定。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研究出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10+1”文件,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领导班子、干部队伍活力得到增强。深入实施“廉洁萧山”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推进“十廉”工程,深化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全面推行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1+5+1”制度,反腐倡廉工作成效明显。始终坚持加强党的领导,积极支持人大履行职能,高度重视发挥政协作用。多党合作事业进一步加强,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壮大。党管武装、机关党建、工青妇、老干部、老龄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得到加强。

各位代表、同志们,回顾过去五年发展历程,奋斗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五年奋斗的历程告诉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五年来,区委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积极支持人大、政府、政协按照各自职能开展工作,充分调动各镇(街)、部门的积极性、创造性,为萧山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坚持加强党的建设,领导有力、干群同心、团结协作,就一定能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开创萧山的良好发展局面。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不放松。五年来,区委从萧山实际出发,统筹谋划发展全局,整体系统地推进各项工作,既注重抓当前发展,又注重抓长远发展;既注重经济建设,又注重民生事业的发展,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较快发展。实践证明,只要我们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坚定信心、抓紧实干、乘势而上,就一定能率先发展、跨越发展,走出具有萧山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不停步。五年来,区委针对新形势新要求,研究新对策,出台新举措,推动新发展,在解放思想中加快发展,在加快发展中解放思想,全社会创新活力竞相绽放,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实践证明,只要我们秉承解放思想法宝,与时俱进、敢于探索、善于创新,就一定能在竞争中保持优势、领跑示范,始终走在发展前列。要始终坚持执政为民不懈怠。五年来,区委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倾听民意、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惠及百姓,从而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支持发展、参与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发展利民、普惠于民,就一定能凝聚民心民力,得到最广泛的拥护和支持。总之,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是全区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凝心聚力、团结拼搏,克难攻坚、真抓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萧山区第十三届委员会,向所有为萧山改革发展稳定作出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萧山发展的领导、同志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满怀发展豪情,深感责任重大。今后五年,是我区率先全面建成惠及全区人民的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攻坚期,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关键期。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充分认识肩负的新使命,准确研判面临的新形势,科学谋划未来的新蓝图。

综观今后五年的发展趋势,我们仍将面临一个机遇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将十分严峻复杂,国际市场将陷入低迷,传统行业产能过剩和新兴产业发展不确定性将长期并存,能源资源竞争将更加激烈,保护主义倾向将更加突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将艰难曲折,但全球经济努力复苏的大趋势仍将延续,全球产业竞争加剧、升级加速,蕴藏着发展机遇。从国内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萧山自身发展来看,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区实现了由农业大县向经济大区并逐步向都市强区转变,人民生活由基本温饱向总体小康转变并向全面小康迈进,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区(县、市)中均保持领先,为今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优势、体制优势、区位优势、人文优势和队伍优势。当然,我们必须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宏观经济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异常突出,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我们还存在不少差距和不足:产业布局不够优、层次不够高的问题仍然存在,人才引领、科技创新推进经济转型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高质量环境、高素质文明的需求还不能得到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法制意识不强、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等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加强依法治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任重道远,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提升社会文明的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增强。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不断强化忧患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特别要在发展变化中捕捉新机遇,在扬长避短中增创新优势,在克难攻坚中寻求新突破,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开拓创新的勇气,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迈出决定性步伐,在创新社会管理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增进民生幸福上见到更明显成效,努力实现发展方式更科学、社会关系更和谐、文化事业更繁荣、生态环境更优美、诚信体系更健全、人民生活更幸福,再创一个黄金发展期,从而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今后五年,我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富民强区、社会和谐为主旨,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文化建设为支撑,以党的领导为保证,率先全面建成惠及全区人民的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努力建设文明幸福新萧山。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出口年均增长10%。经济结构得到战略性调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8%以上,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6%以上,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占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达到25%以上,力争文创产业成为我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城乡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城市化率达到75%以上,城乡区域更加协调发展;国家级生态区创建成功,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顺利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文化软实力和社会安全感不断提升。

建设文明幸福新萧山,体现了科学发展和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是萧山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作出的战略抉择,是萧山人民追求更高层次生活的共同实践。文明是人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现象,尤其指的是人的智慧和道德的进步状态。幸福是对现状的满足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主要是人的主观心理感受,同时也是全社会积极的心理追求。文明幸福紧密相连、密不可分,文明的指向是幸福,在萧山发展现阶段,人民对自由、平等、诚信、公正和尊严等现代文明要求更高更迫切,成为对幸福的感受和期望的主要内容;幸福的根基在文明,人民的幸福感既来源于物质生活上的保障,当前更主要来源于精神生活上的满足。我们建设文明幸福新萧山,就是要在努力实现“两个率先”的进程中和基础上,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良性互动,生产总值和幸福指数的同步增长,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和社会文明的全面提升;就是要力求让广大人民群众人有宜业、住有宜居、身有宜保、暇有宜乐、求有宜应、心有宜托,让萧山社会更加诚信公正、平安和谐,让萧山人民安居乐业、愉悦幸福;就是要坚持“党委政府把方向建机制、社会公众强实践同参与”这一原则,围绕目标任务,制定规划体系,调动各方力量,努力长抓不懈,使社会文明与全民幸福互促互进、有机统一,不断取得新成效。

围绕实现“两个率先”、建设文明幸福新萧山这一奋斗目标,在今后五年的工作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和牢牢把握以下要求:

坚持科学发展、创新驱动。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和中心工作,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实效性,更加注重处理好速度与效益、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真正做到好字优先、好中求快、又好又快。把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强化创新驱动,促进内生增长,突破体制机制制约,推进科技进步,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培育发展十大产业,引导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全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加快推进萧山由产品制造大区向品牌创造大区转变,经济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成效。

坚持民生优先、社会和谐。把民生幸福作为第一取向,始终心系群众,坚持发展依靠群众、发展为了群众,坚持富民为本、强区为基,加大政策倾斜,增加资金投入,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妥善解决好就业、养老、住房、医疗、教育、交通、环境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群众生活幸福感和舒适度。大力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健全民主法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协调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充分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坚持文化引领、开放开明。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建设文明幸福新萧山,既要让人民群众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群众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要切实强化文化引领作用,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市民文化文明素质,促进社会开明开放,全面提升以文化凝聚力、感召力和文创产业竞争力为主要标志的文化“软实力”,积极打造文化强区。既要大力弘扬“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进取精神,又要积极培育“开放包容、和谐共赢”的人文品质,刚柔相济,相辅相成,促进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充分展示萧山进取、开放、包容、文明、幸福的城市特性。

坚持区域融合、城乡统筹。进一步明确萧山作为杭州大都市强区的定位,把萧山今后发展更加主动地纳入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浙江打造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大格局、杭州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大战略中去思考、去落实、去推动,全面融入大杭州、建设新萧山,在杭州都市经济圈建设中作出应有的贡献。统筹推进新型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大江东产业集聚区、航坞江经济区、浦阳江生态经济区、钱江世纪城等平台新城发展,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形成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

坚持生态优化、环境提升。始终坚持“环境立区”战略不动摇,源头控制和治理改善两手抓,更加注重城乡布局规划的完善,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改善,更加注重农村环境整治,更加注重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的配套优化,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技术和节能环保产业,着力构建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以一流的生活生产环境培育和吸引一流的人才、一流的项目、一流的产业,不断提高社会文明度和群众幸福感。

三、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建设文明幸福新萧山,是我们结合萧山实际,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深化和实践的深入,全区上下必须按照“十二五”规划确定的方向,围绕今后五年发展的总体目标,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狠抓任务落实。

(一)突出转型升级,着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经济实力是建设文明幸福新萧山的物质基础。要继续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大经济总量,做强实体经济,把经济转型升级作为首要任务,以发展十大产业为重点,推动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增值环节和高技术领域延伸,加快形成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规模上台阶、创新能力大提升、品牌战略有突破、高端人才能集聚,全面发挥竞争优势和集聚效应,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注重改造提升,加快现代工业发展。优化调整工业结构,实施五大千亿工程,着力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以优势主导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优化升级传统工业,培育形成纺织化纤、汽车及零部件、高新技术等三大千亿产业,万向、恒逸、荣盛集团等三大千亿企业和18家超百亿企业,打造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整合提升工业企业,鼓励大企业实施行业并购和重组,不断加强百强企业、优势成长型企业和苗子型企业等三级企业梯队建设,促进小微企业健康良性发展和发挥积极的社会作用。注重提速增效,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全力推进省市区三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不断提高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和质量。借助萧山经济基础优势,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总部基地、楼宇经济发展。继续推进商贸“新十大”项目建设,加快六大百亿市场建设。做精湘湖、做美浦阳江、做活钱塘江,积极打造“华东会客厅〃休闲新天堂”。提升发展空港保税物流中心,推进公路港物流建设。做大做强地方金融业,增强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进一步加快电信运营、信息技术、信息软件等行业的发展。注重巩固基础,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总部农业、强队农业、精品农业、休闲农业和服务农业发展,加大现代农业扶持力度,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积极培育农业经营主体。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积极培育萧山萝卜干、花木、生猪、白对虾、甲鱼等五大公共品牌,努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二)突出新城开发,着力深化城乡统筹新格局

城市建设是建设文明幸福新萧山的重要载体。要坚持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以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为龙头,优化“东兴、中优、南秀”的发展布局,扎实推进“一心三区七新城”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互动发展、协调发展。全力优化中心城区建设。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快城区“退二进三”步伐,努力形成以新老城区为核心,以钱江世纪城和湘湖旅游度假区为两翼的“一核两翼”新型区域发展格局。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积极推进地铁、杭甬客专、杭长客专等轨道交通建设,全力构建大路网体系、大公交体系,继续坚持“公交优先”发展,着力缓解城市交通“两难”。进一步美化城市形象,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步伐,推进城中村、失管房、危旧房改造和拆违控违等工作,促进城市的绿化、亮化、美化、序化,倾力打造宜居城市。继续推进平台新城开发。大江东产业集聚区要强化现代产业功能、高端城市功能、一流生态功能和综合服务功能,完善规划体系,加快基础设施配套,促进产业集聚,推进沿江湿地保护,优化投资环境,努力建设成为全省最具竞争力的发展大平台和高效低碳的转型升级示范区。航坞山经济区要发挥好世界级高端纺织化纤总部基地、浙江省重要的民营经济集聚区的优势,积极规划建设浙江(中国)化纤纺织科技城,加强生态建设,加大环境整治,加快交通路网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要把推进浦阳江生态经济区发展作为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重点工作,加大扶持力度,优化“一城一轴、两翼三带四区”的空间布局,加快实施浦阳江两岸综合整治工程,积极发展生态经济,努力建成生态保护示范区、休闲旅游集聚区、低碳经济先行区和最宜人居新城区。全面加快城镇化进程。全面落实有关政策,创新机制举措,进一步加快瓜沥小城市建设,大力培育临浦、义蓬、河上等组团镇、中心镇和特色镇,努力提高镇(街)的城镇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和村庄布局规划,配套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推进新农村示范村、特色村、精品村和中心村创建,着力建设四条美丽乡村精品线。

(三)突出文化建设,着力满足精神文明新需求

文化建设是建设文明幸福新萧山的题中之义。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继续深入实施十大金色文化工程,全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创建文化强区,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向往文明幸福、追求文明幸福、创造文明幸福的热情。增强思想文化凝聚力。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不断丰富、拓展和提升萧山精神的思想内涵,营造建设文明幸福新萧山的浓厚氛围,进一步筑牢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以提升全民素质为重点,深化学习型社会创建,提升“湘湖大讲堂”品牌内涵,推进美德档案体系建设,塑造城市的精气神。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广泛开展对人民群众的文明幸福教育,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培育和造就诚信、包容、务实、进取的新一代萧山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力。按照“全覆盖、高水平、可持续”要求,深入实施文化惠民活动,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打造广播电视现代传媒综合体,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坚持送文化与种文化两手齐抓,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延伸、向公众开放,丰富广大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培育优质文化资源和文化人才队伍,大力推动文化精品创作、文化名人培养,加快设立区社科联组织;完善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强化跨湖桥文化遗址等历史文物保护,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完善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措施,推动文化内容形式、生产方式、传播手段创新,繁荣文化艺术创作,更多地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紧紧围绕建设“创意萧山”,优化全区文创产业区域空间布局,突出培育发展信息服务、工业设计服务等文创产业。依托文创基地建设,集聚一批重大项目和优秀人才,建设培育一批综合型特色型文创园区、重点文创企业,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加快构建具有区域优势的文创产业体系。

(四)突出生态保护,着力提升绿色发展新水平 生态文明是建设文明幸福新萧山的前提条件。要突出生态优先,更加注重经济增长与生态建设的良性互动,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提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打造宜居宜业环境,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率。深入推进生态建设。积极建设浦阳江生态保护区、湘湖旅游度假区、大江东沿江湿地生态区等三大重点生态功能区,全面实施“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工作,实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深入推进国家级生态区创建工作,全面开展国家级、省级生态镇和生态村等创建活动。积极倡导绿色、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努力建设低碳城区。全面落实减排举措。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准入机制,严格项目环保准入门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积极推广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下决心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严格实行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制度,健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指标交易制度,继续深化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等各项措施,确保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和节能降耗目标要求。切实强化环境治理。巩固两轮“811”环境污染整治成果,深入开展环保专项整治行动,大力实施污染源头控制、重点行业污染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切实保障环境安全。继续开展好截污纳管、河道整治和“最清洁城乡”活动等工作,高度重视水环境、大气环境等综合治理,保护饮用水源,促进河流水质持续改善,提升全区环境空气质量,努力让萧山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空气更清新。

(五)突出人才引领,着力强化科技创新新支撑 人才科技是建设文明幸福新萧山的中坚力量。要把人才作为根本,把科技作为关键,加快创新资源、创新成果、高端人才融合互动,着力提升创业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走上主要依靠人才、科技创新驱动的轨道。加快人才资源的集聚。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在培养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者等各类现有人才素质能力的基础上,实施高端平台引才计划,大力引进高层次、紧缺型人才,特别是国家、省“千人计划”等各类海内外领军型人才。积极创建省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基地,加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力度。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完善人才创业、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政策,以文明幸福的环境引才、留才、育才、用才,以高素质的人才提升萧山的文明幸福程度。加快创新体系的健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十大社会发展科技支撑、百项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千家创新型科技企业培育、万件授权专利突破计划,引进扶持一批与我区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科研院所,加快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创新型企业。完善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机制,支持企业间或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技术联盟、产业联盟、标准联盟等产学研合作。加快创新服务的优化。抓好五大创新平台建设,建立完善技术成果转化、公共技术服务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加快以技术转移为主的“科技研发总部大楼”和网上科技商务载体建设,加速科技项目产业化、市场化进程。强化科技金融支撑,鼓励扶持创投基金发展,完善促进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制度。

(六)突出民生优先,着力共建共享生活新品质

民生优先是建设文明幸福新萧山的基本内容。文明幸福新萧山不仅要有发达的经济作为支撑,更要取决于人民群众的满足感和认可度。要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切实办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注重提高发展的包容性,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生活品质之区。推动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全面落实就业帮扶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创业园区建设,努力扩大就业,促进充分就业。加强农村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全面推进村级股份制改革,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完善收入分配政策,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推进职工工资不断增长,加大低收入农户帮扶力度,增加农民薪金、股金、流转金和保障性收入,切实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确保城乡居民收入比控制在2:1以内。推动公共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投入、优先发展的位置,着力提升学前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普及15年免费教育,建立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健康促进工程建设,加强城乡医疗资源统筹,完善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推动社会保障不断加强。按照“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的要求,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加强困难弱势群体的生活保障,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促进社会保障由制度全覆盖向人员全覆盖转变。不断健全新型社会救助和福利体系,加强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事业建设。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拆迁安置房建设力度,努力构建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廉租房、人才公寓房和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房等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落实好国家房地产政策,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设,扩大有效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七)突出社会管理,着力打造包容和谐新环境

社会管理是建设文明幸福新萧山的重要保障。要以健全社会管理体制、提升社会管理水平为突破,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彰显公平正义,切实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满足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主观感受和体验。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继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建立重大事项决策研究和风险评估制度,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继续开展和不断完善社会评价体系建设。突出抓好流动人口、两新组织、特殊群体和虚拟社会的管理,推进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完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加强基层综治工作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基础及“和事佬”等协会作用,进一步畅通信访等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加强城乡社区规划、建设和管理,积极探索创新社区管理方式,加快引进培养社区管理人才。加强社会组织建设,鼓励支持社会团体、行业组织、中介机构、志愿者团体等各种社会组织,依法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深化法治平安创建活动。不断深化“法治萧山”建设,实施“六五”普法规划,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大力维护司法公正,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区。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强化农村村务公开、财务管理、民主监督等工作,全面提高全社会民主法治水平。进一步深化“平安萧山”建设,加快构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大防控、大排查、大调解”机制和社会公共安全管理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措施,确保社会安定有序、稳定和谐。

(八)突出改革开放,着力激发区域发展新活力

改革开放是建设文明幸福新萧山的重要支撑。继续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以改革加快开放的步伐,以开放推动改革的深化,进一步增强改革意识、扩大开放领域,激发社会发展的活力,全面增强推动区域发展的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努力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实施“开放引领、内外并举”的发展战略,坚持招商选资、招大引强、招才引智,大力开展十大产业招商,努力引进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等企业投资的高科技、高附加值项目。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制度,切实发挥新城、平台招商引资主战场作用,不断提高招商引资质量。积极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继续深入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促进外贸出口平稳较快增长。鼓励企业积极探索收购兼并、股权置换、境外上市等对外投融资和跨国经营方式,培育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实现服务外包跨越式发展。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创新文明幸福工作推进机制,积极探索构建有萧山特色的幸福指标体系,加紧研究制定文明幸福新萧山的规划建设体系、科学评价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提供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和价值标准。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搭建多元化投融资平台,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深化政银企协作机制,支持在萧金融机构加快金融创新,切实缓解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健全完善企业上市扶持激励机制,引导和支持企业上市,做大做强证券市场“萧山板块”。完善城市规划建设的体制机制,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城市管理统筹协调机制,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健全基础设施、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经营机制,采取BT、BOT、TOT等多种方式,鼓励引导外资、民资和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城市开发建设管理,全面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强化政府服务职能。继续稳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并联审批、网上审批和区、镇(街)、村(社区)三级行政服务体系,深化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不断创新平台新城、小城市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和协调方式,积极推进扩权强镇和小城市培育试点,充分激发中心镇发展活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稳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验区工作。深化财政和投资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共财政体系,提高政府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四、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强调指出,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建设文明幸福新萧山,最关键的也在于党、在于党员干部提升能力素质。全区各级党组织必须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时刻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建设文明幸福新萧山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一)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树立群众观点,强化服务意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要不断加强学习、解放思想,增强服务群众、执政为民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不断健全完善学习机制,构建评学体系,切实提高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领导班子的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力、创新力、执行力和服务力。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本地区、本部门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改革、发展、稳定统一起来,把当前工作与长远发展一致起来,全面强化各级干部在党的历史、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储备,切实增强应对复杂形势、处理现实矛盾、造福人民群众的能力。要坚持不懈地推进思想解放,深刻审视所处环境变化,主动根据发展阶段的新变化、科学发展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推进新一轮思想解放,以思想大解放推动改革大突破、经济大发展、社会大进步、民生大改善。

(二)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结构,提升执政能力

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是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目标任务的中坚力量。要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努力构建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集体。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在干部选拔任用中更加注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工作实绩和基层导向,更加注重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不断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和监督管理机制,努力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全面加强干部培养锻炼,深入开展全覆盖、多渠道、高质量的干部教育培训,继续加大干部“上挂下派”力度,促使干部健康成长,不断提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形成“干部在一线培养、干部在一线使用”工作机制。坚持党管人才,不断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体制机制,大力拓展人才创业平台、发展空间,敢为事业用人才,努力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三)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执政基础,发挥堡垒作用 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力以赴争科学发展之先,同心同德创社会和谐之优。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健全民情联系服务长效机制,真心为群众着想,全力为群众造福,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到位,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血肉关系,不断提高群众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深入实施萧山党建“形象展示工程”、党建品牌“示范集群工程”、城乡结对“五联工程”,切实抓好创先争优示范点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完善以村党组织领导为核心的村级民主自治制度。深入开展“双领先”创建活动,巩固和提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整体水平。深化区、镇(街)机关党建两级联动,积极探索区域化、开放式党建机制,大力推进不同领域党建工作的融合与共建,努力实现组织共建、党员共管、资源共享。

(四)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定反腐倡廉,维护良好形象

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始终坚持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着力解决党风政风方面妨碍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推进作风效能建设机制化、规范化、长效化,引导党员干部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察实情、讲实话、出实招、求实效上。始终保持坚决惩治腐败的强劲态势,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严惩损公肥私、贪赃枉法的害群之马。进一步加大有效预防腐败的工作力度,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强化党内监督,促进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健全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切实加强对征地拆迁、工程建设、土地出让、行政审批等重要部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管,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现象的滋生。继续深化以农村为重点的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着力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提升反腐倡廉科学化水平,全面推进党政清廉、干部勤廉、社会崇廉、风清气正的“廉洁萧山”建设,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五)进一步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发挥各方作用,增强执政合力

充分发挥区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坚持和完善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制度,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区委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大力发展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积极创新和完善党代表常任制、党员听证制等党内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制度,切实增强各级党组织团结统一的自觉性,不断增强执政合力。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作用。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强化党管武装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切实做好对台、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团结凝聚社会各界人士,共同为建设文明幸福新萧山凝聚最强大的发展合力。

各位代表、同志们,宏伟蓝图催人奋进,跨越征程任重道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继往开来,创业创新,奋勇争先,为率先全面建成惠及全区人民的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文明幸福新萧山而努力奋斗!

下载俞书宏-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拟推荐人选先进事迹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俞书宏-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拟推荐人选先进事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