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理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必须走自觉、自信、自强之路
如何理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必须走自觉、自信、自强之路
缘起
“软实力”概念看似新鲜,但其内涵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一点也不陌生。“软实力”是相对于“硬实力”而言。一切可以量化为物质力量的实力都是“硬实力”;而一切不可以量化、却可以转化为精神力量的实力都是“软实力”。因此,以往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宣传思想文化教育、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弘扬、良好国际形象的树立、政策策略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文化产业对积极健康的意识形态属性和社会效益的追求,均属文化软实力建设。由于文化软实力同宣传思想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功能存在很大的交集,所以,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同样适用于文化软实力建设。由此联想到,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也必须走自觉、自信、自强之路。自觉
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自觉,最重要的是使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决策者,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一个国家硬实力不行,可能一打就败;而如果软实力不行,可能不打自败。苏联解体就是典型的例证。当时,苏联的军事实力不仅完全可以和美国“叫板”,而且常令美国和西方寝食不安;但是这样的硬实力并不能避免它解体。苏联的解体不是因为硬实力不行,而是因为文化软实力大厦的坍塌。尽管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价值观的迷失和意识形态防线的崩溃则是最深层、最直接的原因。当迈步于中国文化软实力自觉之路时,这是必须深刻认识的第一要义。
自信
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自信,最重要的应体现为对中国文化根的尊重和扬弃、对中国文化魂的坚守和创新、对外国文化的包容和借鉴。所谓中国文化的根,是指古代传统文化。它源远流长,以儒释道为主要内容。由于受历史和科技水平的局限,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难免有封建糟粕和迷信杂质,但其主体内容博大精深,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软实力要素,其理性价值和伦理精神适应人类社会发展趋势,至今仍然闪烁着耀眼的生命力之光。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讲仁义、倡忠勇、敬孝悌、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合和、求大同等思想,这些思想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统一的文化血脉。所谓中国文化的魂,是指植根于中国国情并开花结果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魂,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锐利的思想武器,可以使我们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正确地辩是非、权利弊、明善恶、察优劣、分主次、导思潮、御谬误、扬正气、振精神、择战略、制规划、统全局、不断开拓新境界。世界各国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优长劣短,同时,由于受政治制度的左右和价值观的影响,对中国的认识和所取态度也各不相同。对此,我们作为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敢于宽容差异、包容多样,善于兼收并蓄别国之优长并创新超越。当迈步于中国文化软实力自信之路时,对“根”的尊重和扬弃、对“魂”的坚守和创新、对外国文化的包容和借鉴,是不可或缺的三个环节。
自强
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自强,最重要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多努力。一是大力繁荣发展人文哲学社会科学,充分发挥其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功能,提高中华民族智力素质和谋略水平。二是切实搞好宣传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着力推进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水乳交融地渗透进思想理论、文化教育、文学艺术、新闻出版等各个领域,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三是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弘扬主旋律的前提下,不断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不断增强中国文化的吸引力,不断开辟文化产业的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四是不断加大对文化软实力平台、载体、传媒、产业的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含量,占领科技制高点,不断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传播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掌握国际话语权的能力。五是加强中国国家形象的设计,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贯彻落实的措施,使热爱祖国、勤劳勇敢、独立自强、正直守信、尊重人权、文明礼貌、热爱和平、崇尚和谐等优秀品格成为中国形象的指代词。当迈步于中国文化软实力自强之路时,至少必须有上述六个方面的艰苦努力。
科学发展
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科学发展,首先要夯实经济基础、增强文化软实力发展的后劲。存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文化软实力属于上层建筑,只有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才能为之提供充足的资金,以便更好地建设队伍、开展研究、更新平台、提升科技水平、增强和扩大影响力;只有各项政策都能代表中国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才能维护中国社会和谐稳定,才能使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理论主张、理想信念、核心价值、体制机制、法律法规、精神宣传为大多数人所认同、所欢迎。因此,为了做大做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既要坚持以人为本、本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统筹兼顾的方法,协调思考文化软实力建设内部的各个环节、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同时又要把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来思考来部署,使文化软实力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国防建设、生态建设相互支持、相互策应、相互补台,而避免相互矛盾、相互干扰、相互制肘。总之,走好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自觉之路、自信之路、自强之路,皆离不开坚实的经济基础。当三者统一于积极、健康、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之日,就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真正做大做强之时。10级计算机软件(2.)
胡桂东
06号
2012.05.20(晚)
第二篇: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自觉、自信、自强之路
十七届六中全会系列前瞻之八
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自觉、自信、自强之路
张国祚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2011年10月14日
缘起
“软实力”概念看似新鲜,但其内涵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一点也不陌生。“软实力”是相对于“硬实力”而言。一切可以量化为物质力量的实力都是“硬实力”;而一切不可以量化、却可以转化为精神力量的实力都是“软实力”。因此,以往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宣传思想文化教育、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弘扬、良好国际形象的树立、政策策略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文化产业对积极健康的意识形态属性和社会效益的追求,均属文化软实力建设。由于文化软实力同宣传思想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功能存在很大的交集,所以,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同样适用于文化软实力建设。例如,云杉同志的文章《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原载《红旗文稿》第15、16、17期),立足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广阔背景,紧紧围绕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以什么样的思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展开系统全面的论述,颇有说服力地回答了我国文化建设必须解决的若干重大问题。因此,该文既是关于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纲领性力作,也同样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读后颇受启发和教益。由此联想到,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也必须走自觉、自信、自强之路。
自觉
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自觉,最重要的是使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决策者,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一个国家硬实力不行,可能一打就败;而如果软实力不行,可能不打自败。苏联解体就是典型的例证。当时,苏联的军事实力不仅完全可以和美国“叫板”,而且常令美国和西方寝食不安;但是这样的硬实力并不能避免它解体。苏联的解体不是因为硬实力不行,而是因为文化软实力大厦的坍塌。尽管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价值观的迷失和意识形态防线的崩溃则是最深层、最直接的原因。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政治家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西化分化”战略,所运用的主要手段就是文化软实力渗透。对此,西方学界和军界也非常清醒,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说:“假如世界被毁掉了,只要图书馆没有被毁掉,我们就可以把世界重新建设起来。”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侵沪司令盐泽幸一在疯狂的侵华战争中刻意摧毁中国文化,他十分露骨地说:“炸毁闸北几条街,一年半就可恢复,只有把商务印书馆、东方图书馆这个中国最重要的文化机关焚毁了,它则永远不能恢复。”他清楚,一个民族一旦失去对自己历史和文化的记忆,那就只配做奴隶了。印书舘和图书馆等文化软实力载体的作用尚且如此之大,何况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的文化软实力载体。可见文化软实力确实关乎民族兴衰和国家存亡。当迈步于中国文化软实力自觉之路时,这是必须深刻认识的第一要义。自信
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自信,最重要的应体现为对中国文化根的尊重和扬弃、对中国文
1化魂的坚守和创新、对外国文化的包容和借鉴。所谓中国文化的根,是指古代传统文化。它源远流长,以儒释道为主要内容。由于受历史和科技水平的局限,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难免有封建糟粕和迷信杂质,但其主体内容博大精深,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软实力要素,其理性价值和伦理精神适应人类社会发展趋势,至今仍然闪烁着耀眼的生命力之光。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讲仁义、倡忠勇、敬孝悌、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合和、求大同等思想,这些思想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统一的文化血脉。所谓中国文化的魂,是指植根于中国国情并开花结果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魂,是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艰辛探索、不断推动理论创新的集体智慧结晶,是迄今为止引领中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最有效的思想指南和精神旗帜。这个魂,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锐利的思想武器,可以使我们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正确地辩是非、权利弊、明善恶、察优劣、分主次、导思潮、御谬误、扬正气、振精神、择战略、制规划、统全局、不断开拓新境界。世界各国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优长劣短,同时,由于受政治制度的左右和价值观的影响,对中国的认识和所取态度也各不相同。对此,我们作为历史悠久、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泱泱大国,理应有更宽阔的胸襟、更高远的目光,敢于宽容差异、包容多样,善于兼收并蓄别国之优长并创新超越。当迈步于中国文化软实力自信之路时,对“根”的尊重和扬弃、对“魂”的坚守和创新、对外国文化的包容和借鉴,是不可或缺的三个环节。
自强
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自强,最重要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多努力。一是大力繁荣发展人文哲学社会科学,充分发挥其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功能,提高中华民族智力素质和谋略水平。二是切实搞好宣传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着力推进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水乳交融地渗透进思想理论、文化教育、文学艺术、新闻出版等各个领域,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三是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弘扬主旋律的前提下,不断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不断增强中国文化的吸引力,不断开辟文化产业的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四是不断加大对文化软实力平台、载体、传媒、产业的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含量,占领科技制高点,不断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传播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掌握国际话语权的能力。五是加强中国国家形象的设计,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贯彻落实的措施,使热爱祖国、勤劳勇敢、独立自强、正直守信、尊重人权、文明礼貌、热爱和平、崇尚和谐等优秀品格成为中国形象的指代词。六是加强文化软实力研究和发展的总体规划,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外交战略的需求,及时组织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重大课题攻关,并从战略层面、组织层面、学术层面、管理层面、技术层面、操作层面等全方位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当迈步于中国文化软实力自强之路时,至少必须有上述六个方面的艰苦努力。
科学发展
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科学发展,首先要夯实经济基础、增强文化软实力发展的后劲。存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文化软实力属于上层建筑,只有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才能为之提供充足的资金,以便更好地建设队伍、开展研究、更新平台、提升科技水平、增强和扩大影响力;只有各项政策都能代表中国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才能维护中国社会
和谐稳定,才能使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理论主张、理想信念、核心价值、体制机制、法律法规、精神宣传为大多数人所认同、所欢迎。因此,为了做大做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既要坚持以人为本、本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统筹兼顾的方法,协调思考文化软实力建设内部的各个环节、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同时又要把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来思考来部署,使文化软实力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国防建设、生态建设相互支持、相互策应、相互补台,而避免相互矛盾、相互干扰、相互制肘。总之,走好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自觉之路、自信之路、自强之路,皆离不开坚实的经济基础。当三者统一于积极、健康、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之日,就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真正做大做强之时。
(作者系中宣部理论局原副局长、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原主任、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
第三篇:浅谈如何加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
浅谈如何加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是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它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升我国软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为了增强软实力,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并取得了突出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方面。
一是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我们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任务。
二是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
键,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要坚持以市场为主导,通过积极的产业政策和有序的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国有文化企业的骨干作用,保护好、引导好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迅速壮大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使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三是提高文化传播能力,不断扩大我国文的影响力。传播深度决定影响广度。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要深刻认识互联网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巨大潜能和可能产生的不可估量的影响,高度重视互联网的运用和管理,把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新引擎,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阵地、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四是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支持文化建设,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潜能。
文化凝结历史、连接未来。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在新的历史时代,伴随着经济 的发展和历史的昌明,我们必将迎来文化建设的高潮,通过不断提高文化的软实力,中华文化必将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第四篇: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任重道远
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任重道远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不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都有很大的提高,但总地来说,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总体水平同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中国“文化赤字”较为严重,文化软实力的现实竞争力还不够强,文化软实力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应通过不断加大中国文化向外输出的力度,努力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国文化软实力进行总体规划,努力挖掘与开发传统文化资源等措施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总体水平。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综合国力、中国文化
一、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一个国家的倔起,从根本上说,在于它的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约瑟夫·奈认为:“软实力,是通过吸引别人而不是强制他们来达到你想要达到的目的的能力。如果实力是指影响别人以达到你想要达到的目的的能力,那么有三种方式可以做到这一点:通过威胁,通过利诱,或者通过吸引和互相选择,那就是软实力。”他认为,硬实力使人怕你,软实力让人服你。软实力强调柔性的软性的力量,强调让他人信服,自觉地靠拢,心悦诚服地追随,而不是以武力相强迫。文化正是这样一种力量,文化能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与情感,使人在不知不觉间受到感染,所谓滴水穿石、润物无声;文化还可以淡化政治色彩,突破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增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相互了解,能化解分歧,消除误会,增进友谊,彼此尊重,进而促进国家关系的发展,共筑和谐世界。
二、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及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了相对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日益广阔的市场空间,文化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是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高的新起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直接源泉,现代科技进步与创新为文化软实力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为我国提高文化软实力提供了难得的世界市场和国际环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文化建设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供了战略支持和政策保障。
但是,我国文化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文化逆差;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仍然存在较大的文化“误读”;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的冲撞也对我国文化软实力产生了冲击。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借鉴经济发达国家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国际经验。加快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步伐,以文化产业集群化带动文化“软实力”提升,以人才培养夯实文化产业繁荣之本。
三、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非常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将其提升到重要的战略高度加以强调。文化代表着国家身份和民族形象。对比政治与经济,其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更为持久,是软实力的主要载体和具体体现。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不断深化的国际环境中,文化日益成为国家软实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文化软实力是中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这是我们党首次把文化作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提出来。中国文化之所以能成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从根本上说,就在于它对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发展具有巨大凝聚力和激励作用,就在于它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就在于它有利于提高全民素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进行文化体制改革,推动了文化产业化进程,文化在综合国力构成中的比重逐渐增加,从而带动了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二)文化软实力是提高中国硬实力的重要条件
文化软实力不仅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我国硬实力增强的重
要力量。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为中国硬实力的提高提供了精神动力和行为规范,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凝聚力、向心力,极大地调动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文化还为中国硬实力的提升提供了智力支持。拿科学技术来说,它作为第一生产力,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直接的推动力量。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也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科技上的竞争,已成为现代国际问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事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在推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将把中国的国力快速提升上去。
(三)文化软实力是保持中国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都有很大的提高,但是从总体上讲,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文化软实力总体上还比较落后,还面临着西方强势文化的入侵,在文化冲突和文化竞争频仍的国际大背景下,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仍然试图向中国输出其价值观、社会制度、发展模式及其他文化因素,严重冲击中华民族文化工业,威胁中国文化安全。只有大力加强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建设,努力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才能建立有效的文化防御机制,防止外来文化的渗透和入侵,才能构筑中国文化安全体系,保证中国文化主权不被侵犯,从而保证中国文化乃至整个中国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三、如何提高文化软实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深,增强和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现实课题,成为全球化背景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根据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客观环境、现实情况和发展需要,在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可以考虑选择和实施以下发展战略:
(一)科学发展战略
坚持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科学发展战略,就是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科学定位文化软实力的战略地位,把文化软实力建设放在与经济硬实力建设同等重要的战略位置,坚持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要求,统筹兼顾,全面促进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共同发展,并科学处理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各种关系,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保障和推进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高。
经济硬实力是文化软实力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硬实力的发展,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就缺乏必要的物质条件。同时,经济硬实力的发展也呼唤着文化软实力的发展,需要文化软实力来帮助和推进经济硬实力的发展。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坚持科学发展战略,除了要处理好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的关系,做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外,还要处理好文化软实力建设过程中文化发展的各种关系。
(二)价值主导战略
文化发展与价值观念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一定的文化总是以一定的价值观为核心,一定的价值观总是以一定的文化为载体。价值观念是文化的内核,文化形式是价值观念的外显,价值观念实质上是一种核心文化、精神文化,它时时处处主导和制约着文化的发展。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的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所以,我们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我国国家软实力的首要任务,坚持不懈的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最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理解和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理念,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三)文化融合战略
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坚持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文化建设,提高我国的文化传播能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中国文化同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丰富和发展中国文化,以文化融合化解文化冲突,增强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的理解、认同和支持,这既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重要战略。
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坚持和实施文化融合战略,是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需要。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不仅是要发挥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巨大作用,而且要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文化融合需要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有利文化融合。对外文化交流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我国经济、政治、军事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取得了长足发展,教育、科技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也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总的来看我国的对外文化交流还存在严重不足,不能很好适应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需要。因此,要致力于加强和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来推进文化融合战略,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文化,融入世界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四)自主创新战略
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发展的源泉。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固然要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借鉴和吸收世界其他国家的有益文化成果,但更要立足本国文化发展的实践,从本国文化发展的实际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出发,自主进行文化创新,这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战略。
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坚持实施自主创新的发展战略,是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增强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我国文化综合实力的需要。文化产业不仅是国家的重要产业,而且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竞争力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要在加大文化产业投入力度的前提下,加大文化自主创新的力度,创造出大批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吸引力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创新成果,这是提升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增强我国文化综合实力的必由之路。
(五)宣传调动战略
提高文化传播力,不断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在当今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文化的传播力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决定性因素。我们一方面要不断丰富和
创新文化内容形式,另一方面必须花大力气提高文化传播力。要把提升主流媒体影响力作为提高文化传播力的战略重点,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扶持政策,壮大总体实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支持文化建设,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营造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活力竟相迸发,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源泉充分流涌,让一切有志于文化创造的建设者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当然,要完成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奋斗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文化软实力建设特别是在具体的文化实践上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宣传文化战线以及全社会长期的不懈努力和艰辛劳动。虽然中国发展自身软实力的道路上存在着种种障碍和诸多不确定的因素,相比起西方国家中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在这一领域有所作为。但是,中国的逐渐崛起是不争的事实,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一个全方位发展的中国必然会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占有重要的一席。
【参考文献】
1、张天杰、肖天明,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湖北大学学报,2010,(01)
2、李耀明,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10)
3、涂可国,试论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山东经济,2008(,06)
4、陈章梅、肖宗志,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与中国的和平崛起[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
5、骆郁廷,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J]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07)
第五篇:简析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其建设
简析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其建设
一、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及意义
(一)软实力、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就其本质而言,国际政治的性质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使其无形的力量变的更加重要”,全球权力的强制性因素在减少,软性因素在逐步增加。最早明确提出“软实力”概念的是美国著名学者、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约瑟去·奈。他认为软权力是通过吸引而非强制的方法使他者满足自己欲达到的目的的能力。软实力包含三方面内容,即文化吸引力,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念的吸引力,以及塑造国际规则和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软实力的运用,则表现为通过自己的思想的吸引力或者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让其他国家自愿效仿或者接受体系的规则,从而间接地影响他人决定自身的偏好。在软实力三个方面中,文化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奈认为,文化是“一种相对廉价和有用的软实力资源”,软实力中的文化要素指的是一国的文化内容对他国形成吸引力,使得他国自愿效仿、学习、追随,从而对他国的国家政权产生影响。文化要成为软实力必须要同化他国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形成强大的说服能力、渗透能力,以有利于本国国家目标和国家利益的实现。
(二)文化软实力的意义
虽然文化在软实力化时的模糊性和复杂性,以及文化本身及传播过程中的某些特性,使得“文化的很多作用或多或少脱离于政府的控
制之外”,“倾向于对外部世界产生漫射性作用,并不容易控制以获得特定结果”,但是文化软实力在国际政治中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文化本身虽然无法像物质性资源一样为我们用肉眼所见,但是文化的作用却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文化因素可以作用于人,从而间接地改造客观世界。文化软实力作为软实力的一种重要形态和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己经成为国际力量平衡对比的重要因素。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极为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建设,认清中国文化软实力现状、将文化软实力建设上升到国家对外战略层面,对于国家实现其对外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文化软实力现状评析
(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文化因素也发挥出了其应有的作用,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逐渐强盛,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被中国文化所吸引。截至2005年,中国接受的海外留学人员己达到884315人。到2006年底,中国己与145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文化合作协议,其中在46个国家设立了108所孔子学院和12所孔子学堂,增进了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了解,为中国正面国家形象的树立做出了贡献。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于2009年1月17日发布《中国现代化报告2009—文化现代化研究》,依据2005年世界各国的各项指标数据,认为中国的文化影响力指数己跻身全球第7位,排在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之后。由此可见,中国文化软实力已得到
了很大程度的增强。
(二)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不足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扬不足,优良传统有待于进一步的发掘。只有在立足于本国文化的基础上,融合其他民族文化的精髓,发掘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之处,才能形成国家强大的软实力。其次发扬中国文化离不开现代化的传播途径,建设现代化的文化传播途径意义重大。近代以来,中国由于特殊的国情发展史,文化软实力建设起步晚,文化现代化程度相对较低,影响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相对于美国美联社、英国路透社、法国法新社和俄罗斯俄塔社,中国新华社的世界话语权相对不足:中国的电影等传媒产业发展也不健全,中国文化的现代传媒手段需要进一步发展。
三、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构想
第一,提升文化凝聚力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根本路径。民族凝聚力是文化软实力中最核心的东西。民族文化可以依附于语言和其他载体,形成一种社会文化环境,以协调、整合各行为主体的力量,从而形成和强化为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对综合国力的发挥至关重要。
第二,增强文化创新力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关键因素。文化的生命力就在于创新。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之所
以处于劣势,固然有其经济落后等方面的原因,但文化创新能力不强也是制约其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大国,民族文化中有许多精华,在软实力竞争中具有较强的优势,是我们提升软实力开发不尽的宝藏。但是在文化软实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形势下,中华民族文化却面临着被侵蚀和渗透的危险。因此,我们必须把增强文化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第三,扩大文化传播力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前提条件。文化产品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最主要载体,它内在地蕴涵着生产者的思想和观念。因此,文化产品的流通输出同时也就是文化观念的传播辐射。事实证明,文化产品输出大国,无一例外都拥有发达的文化产业,以及较高的文化认同度和文化吸引力、影响力。美国在这方面就是最好的例证。而中国对外文化传播的严重赤字和入超,则说明中国文化向世界的传播以及对世界的影响力,和中国文化本身的内涵与魅力相差甚远。文化产业是文化软实力的物化和有效载体,我国要充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鼓励和孵化文化产业方面的经验和成功案例,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步伐,使之能在全球文化产业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总之,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力量,文化力日益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是国家软实力的根本体现。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在壮大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加强国防力量的同时,大力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抢占文化制高点,切实增强文化安全,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使文化成为锻造民族凝聚力、激发民族创造力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