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槎聚焦作风建设 切实解决办事难(珠江时报)

时间:2019-05-12 06:40: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张槎聚焦作风建设 切实解决办事难(珠江时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张槎聚焦作风建设 切实解决办事难(珠江时报)》。

第一篇:张槎聚焦作风建设 切实解决办事难(珠江时报)

张槎聚焦作风建设 切实解决办事难

昨日,张槎街道举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阶段小结暨第二阶段工作部署会议。

张槎街道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动纳入到街道工作议程,与“产城人”融合的建设工作紧密结合,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指导日常各项工作的开展,并以教育实践活动引领街道“扩园、造城、优环境”工作开展,使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工作要求融入渗透到街道各职能部门的日常工作和学习中。

为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下沉到村居,在基层一线倾听群众心声,收集“第一手”资料和意见。本月初至今,张槎的工青妇等部门与村居配合,开展了“张槎人看张槎”、“张槎人评张槎”等系列活动,收集了上千份调查问卷,听取广大群众对张槎城市、产业、环境等各方面综合的意见,问智于民,不仅听意见、建议,还听存在的问题,要求各部门结合实际情况改进现有工作方式、方法。

张槎街道实践办负责人表示,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是要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四风”问题。张槎街道党工委书记胡安泉表示,从前期的实践活动来看,群众反映较多的问题是办事难,特别是一些部门工作人员没做到与群众真诚沟通,平等交流,办事效率有待提高。他要求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在下一阶段,要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我剖析,批评与自我批评要深刻、真诚,明确提出改进措施和办法,真正做到“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不断提高行政服务水平。

第二篇:20070325关于规划建设人才家园切实解决人才居住难问题的建议(写写帮整理)

关于规划建设温州人才家园

切实解决人才居住难问题的建议

近几年来,我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努力推进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人才工作有了新的发展。但是,从整体上讲,我市的人才工作发展的状况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还是不相适应的,主要表现在人才总量不足,人才创业和生活环境不尽人意,尤其是大量引进的中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紧缺专业人才和民营企业中层及以上管理人才(以下简称“人才”)居住难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市委书记王建满在市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我市已经进入了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并提出了实现“第三次跨越”的战略目标。今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增长方式有效改善、发展境界的不断提高。在这样的发展阶段,人才智力的作用显得越发重要。规划建设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人才家园,有效解决人才居住难的问题,切实改善人才创新创业的环境,解决民营企业和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的步伐,逐步形成在各个领域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人才群体,才能确立温州在新一轮竞争中的人才优势,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保障。

现在,我市的个体工商户有25多万户,民营企业13万多家,中小企业数占90%以上。几年来,全市各级人事部门深入我市中小企业调研,1

他们反映企业面临最大的瓶颈就是引进人才居住难的问题。目前,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引进的人才合伙住在租用的民房,居住的条件和周围的环境比较差,住处分散而不便管理,治安较差而无安全感,既不利于人才的学习和成长,更不利于留住人才使他们安居乐业。截止2005年,我市人才总量58.95万人,按照《温州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要求,到2010年,我市人才总量要达到82万人。即从2006年起五年内需增加23.1万名人才,平均每年增加4.62万人,其中需要引进的人才约占50%左右。引进人才居住难的问题将更加突出,人才引进的工作难度也将会日益增大。

1999年,市政府出台《温州市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若干规定》,规定每年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50套经济适用房,一定程度上缓解引进高层次人才住房问题。但是,对于每年引进的几万名各类人才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企业是用人的主体,道理上应该为聘用的人才解决住房问题,但是,近年来温州房价直线飙升,不仅超出了本地市民的承受能力,更成为制约人才引进的主要瓶颈。问卷调查显示,95.5%的引进人才认为温州住房价格过高,而能够为引进人才(中高级以上)提供住房的企业只占16%,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在成长期尚不具备建造或者购置人才居住用房的条件和能力。

2002年9月,我市“安心工程”首期9个组团日前全面通过竣工验收,市区4万外来民工也于日前高高兴兴地入住安心公寓。这是全国首个集外来民工安置、培训、教育、管理于一体的“安心工程”,也是温州

市委、市政府针对市区内没有固定居所的20万外来民工的住房问题实施的一项“民心”工程。

为此,我们建议,市委、市政府继续重视解决引进人才居住难的问题,与社会各界和广大民营企业形成合力,尽最大的努力为引进人才提供公共服务,按照“合理规划、资源整合、化整为零、租售结合”的原则,规划建设温州人才家园,增强住房优惠政策的聚才效应,以彻底解决大量引进人才居住难问题,使他们能够在温州安居乐业,从而更加安心地为温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发展作贡献。

有关规划建设温州人才家园建议如下: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在各类企业、人才集中的工业区附近规划建设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人才家园,作为工业区的配套建设项目,供各类、各层次人才居住。根据资金的筹措和园区发展的态势,建议首先在滨海园区(东片)、瓯海经济开发区(南片)、温州鞋都产业园区(西片)和瓯北三江工业区(北片)规划建设温州人才家园。

二、化整为零,整合资源

把温州人才家园作为重要公共建设项目列入城市发展和工业园区建设的总体规划,要求今后所有经审批投资建设的工业园区,必须划出一定比例的面积用于建设人才家园配套生活区,并与各园区的建设同步实施。要求各县(市、区)政府也要按照总体规划,整合各种社会力量,共同投资建设本地人才家园。

另外,市政府在投资建设的各地块经济适用房中划出一定比例的房源作为人才家园的延伸,同样用于解决人才居住难的问题。

三、人才家园管理采取购置和廉租相结合的方式

人才家园的管理应采取购置和廉租相结合的方式,切实保证有限房源的使用效率,既解决人才引进的瓶颈问题,又保证政府投资的长远利益。

一是建立引进人才住房廉租制度。政府拥有人才家园的所有权,委托专门的物业公司实行管理,廉价租赁给引进的各类人才居住。

二是规范高层次人才享受购买人才家园房源的约束机制。针对刚性引进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和紧缺的中级职称人才,规定在五年服务期内,采取廉价租赁的方式供他们居住。服务期满以后,经考核其工作业绩和贡献大小,同意以适当价格出售给他们。

四、组织领导

市政府成立人才家园建设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市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成员单位为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等部门,组建人才家园工程建设指挥部,负责人才家园选址、资金筹集、施工监督等工作。

五、资金运作方式

人才家园的建设资金,采取市政府、所在地政府和工业园区建设管理机构共同出资的办法解决。地价款由财政先垫付,然后将人才家园规

划土地的20—30%用作开发商品房,用获得的收益抵补地价款。

相关背景材料:

滨海园区。滨海园区拥有40平方公里的土地,目前共有92家企业进场建设,60家企业开工投产。员工5000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000多人。规划企业约500家,员工达8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将近1.5万人。去年,园区完成工业产值62亿元,建议该生活区规划用地300亩。

瓯海经济开发区。瓯海经济开发区创建于1992年9月,规划面积为9平方公里,2005年,开发区已投产企业32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86家,三资企业3家,员工4万人。2005年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78.38亿元。梧埏茶山片区集中了四所高校和温州中学,该片区是我市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地。建议该生活区规划用地400亩。

温州鞋都产业园区。温州鞋都规划用地6.5平方公里,将有150家鞋业企业入驻鞋都,需员工8-9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数千名。现有企业近50余家,员工4万人。建议该生活区规划用地300亩。

瓯北三江工业区。瓯北三江集中了320家泵阀企业和其他产业的几百家企业,乐清正泰集团等一批电器企业离瓯北三江也很近。聚集着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是市区引进人才的后方基地。建议该生活区规划用地300亩。

新城杨府山6号地块聚英家园。目前在建,总投资2.4亿元,占地52亩,总建筑面积10万余平方米,共设小高层建筑12幢,套型面积110

至130平方米,将提供住宅600多套。该公寓将于2008年竣工投入使用,主要采用租赁形式,以优惠价格提供给在我市工作的外来人才、高级人才居住。

目前,我市已有瑞安、永嘉两地政府投资建设人才公寓,均已完工并交付使用。乐清已经在规划建设人才公寓,已经征地

1亿元资金。

30亩,计划投资

第三篇:在加强作风建设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在加强作风建设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市应急管理局于2019年1月挂牌成立以来,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省市关于应急管理工作决策部署,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竭诚履行“保民平安、为民造福”的职责使命,用应急人的“辛苦指数”换取全市人民的“安全指数”和“幸福指数”。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市应急管理局立足“两个大局”、坚持“两个至上”、统筹“两件大事”、强化“两个根本”,广大应急管理干部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要求,用实干筑牢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防线,全市生产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成功举办了“生命-2021”**省森林草原火灾扑救综合应急演练、全市自然灾害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综合演练等大型活动。圆满完成****事故救援和调查工作,出色完成****抢险等应急处置任务,***事故救援工作入选全国应急救援十大典型案例。市应急管理局先后荣获“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优秀集体”、“全国应急管理新闻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省行政执法示范单位”、**市“五一”劳动奖状,被市委、市政府评为2021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市局机关危化安全监管科被评为**市

“五一”巾帼标兵岗,全市应急管理工作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今年以来,按照中央纪委、省市纪委全会安排部署,把安全生产领域作风建设纳入“六大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内容,这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举措。作为应急管理部门,我们将以此次专项整治为重要契机,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认识,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改进监管方式,逐项化解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安全生产治理能力和水平。着重从三个方面下功夫求实效:

一是坚持政治导向,在增强思想自觉上下功夫。

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纳入市县党委、政府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分级分批开展安全生产学习培训,组织观看《生命重于泰山》专题片,深刻领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摆在突出位置,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法》“三管三必须”规定(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国务院安委办《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15条措施》和省厅“措施50条”,切实抓紧抓牢责任落实这个“牛鼻子”,紧盯“老大难”“落实难”“协调难”“抓手难”,筑牢应急管理、安全生产责任链条,构建全领域各环节的责任落实闭环,坚决把守土有责、守土负责的理念融入到坚决捍卫

“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行动中。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在推动专项整治上下功夫。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省市纪委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加强作风建设、开展安全生产领域专项整治行动的重大意义。成立安全生产领域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坚持因地制宜、标本兼治,一个一个“过筛子”、一项一项抓整改,确保整改到位、问题清零。针对安全监管“一查了之”问题。落实检查组组长负责制,采取“四不两直”方式(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实行安全“清单式”管理、“手册式”检查,适时组织开展交叉检查、组织专家开展专业检查,落实隐患闭环管理,及时交办检查发现问题隐患,建立清单台账,跟踪落实,限期整改;市、县(区)分级实施隐患挂牌督办,加强整改落实情况复查验收、及时销号。针对安全执法“一罚了之”问题。组织执法工作人员开展不少于两周的执法业务培训,全面提升执法人员法治意识和业务能力。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安全生产执法程序,细化执法环节,严格执行全过程记录、执法公示、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坚持严格执法与指导服务并重,积极推行“三位一体”执法模式,为企业提供“说理式”执法服务,通过执法检查,指导帮助企业安全生产“补短板、强弱项”。建立长效机制,制定安全执法工作考核办法,分类细化惩戒措施,切实杜绝执法“宽松软”问题。对企业涉嫌触犯刑法的行为,及时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坚决克服有案不送、以罚代刑等现象。针对煤矿事故

“一停了之”问题,重点解决发生煤矿事故后,对同类企业“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一刀切”式简单粗暴行为,扎实开展督导检查,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与深化煤矿三年行动治本攻坚、开展安全综合评估问题整改等煤矿安全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建立整改台账,责任到人、倒排时间,边治理、边总结、边提升,对专项整治成效进行满意度调查和全面评估,确保专项整治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

三是坚持实干导向,在提升工作成效上下功夫。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句话方针”要求,不断加强应急管理准军事化队伍建设,时刻保持战备状态,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去,用实际行动践行应急人“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初心使命。紧抓安全风险管控“基本面”,把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立体化的应急管理能力和体系现代化作为长期追求,持续把“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工作目标落实到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对标对表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队伍力量、基础设施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研究解决问题,力争在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上破难题见实效,为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创造安全环境。

第四篇:“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切实解决基层“四风”问题刻不容缓

“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切实解决基层“四

风”问题刻不容缓

近日,总书记就查摆和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十九大闭幕后不久,习近平就专门对纠正“四风”问题作出重要指示,中央纪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这是在新起点上的再部署、再出发。

通过一段时间的纠四风,大家提高了思想认识,很多同志表示要把不断听取意见,查找“四风”问题贯彻始终,并坚持边学边查边改。但是,仍然有不少基层党员干部对此认识不足,严重影响“四风”问题在基层的根本解决。为此,消除误区,切实解决基层“四风”问题刻不容缓。

首先,提高认识,这是保证。思想是认识的先导,没有思想的自觉,就没有行动的自觉。只有思想认识问题解决了,才能打牢思想基础,自觉认识“四风”在基层的危害,查找自身存在的“四风”突出问题。要提高认识,就必须认真阅读中央规定的学习书目,学习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采取多种形式,联系思想实际,力求学深学透,纠正认识误区。还要坚持学以致用,使学习入脑入心,自觉地用上级精神指导解决基层“四风”问题。其次,认真查找基层“四风”问题,这是前提。围绕基层“四风”突出重点,聚焦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领导干部身上明显存在的、必须解决也能够解决的突出问题。要对照基层“四风”现象查找,实事求是、自觉对照,更要举一反

三、查找差距,找到思想深处的问题。

再次,切实解决问题,这是关键。针对基层“四风”突出问题,要立行立改。做到发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从现在做起、从领导干部做起、从我做起,马上就改,让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内心认同。要强化制度保障,建立长效机制,靠制度、靠规矩从根本上改变作风。第四,领导率先垂范,这是重点。基层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必须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坚持带头学习、带头听取意见、带头查找问题、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进行整改。基层领导干部要把自己摆进去,以普通党员身份,更加虚心地听意见,摆问题,抓整改,从自己做起。

下载张槎聚焦作风建设 切实解决办事难(珠江时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张槎聚焦作风建设 切实解决办事难(珠江时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