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广电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经验材料
顺应时势着眼发展稳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市广电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经验材料
近几年来,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人事制度改革的指示精神和要求,结合我局事业单位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顺应时势,着眼发展,稳步推进人事与分配制度改革,大大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的聪明才智,调动了各
方面的工作积极性,推动了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顺时应势,抓好试点,稳妥推进人事与分配制度改革
早在年,*人民广播电台成立之时,我局就确立了广播电台的发展思路,在体制机制方面实行全新的动态管理模式,在干部人事与分配制度等方面,提出了“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管理机制,并向社会公开招聘了*名首批编辑、记者、播音员和主持人。从此,*人民广播电台按照既定的发展思路,不断面向社会吸纳人才,又不断向社会输送人才,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措施,使电台的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200年,我局按照国家广电总局和省广电局关于有线与无线电视台合并的文件精神,顺利完成了*有线电视台与*电视台两台合并的工作,成立了新的*电视台,并以两台合并为契机,本着“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于200年初,在*电视台实施了以“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全员聘用”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在局党组的统一部署和组织实施下,*电视台除组织上任命的台长、副台长外,中层以下干部职工全部实行了竞聘上岗、双向选择、全员聘用。经过严格有序的报名、资格审查、竞聘演讲、民主测评、考试考核和组织考察等程序,全台0多名干部职工找到了体现自身素质、有利于发挥个人特长的合适岗位。
改革是顺应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近几年来,我局通过抓好*人民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人事与分配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不断总结“两台”改革的成功经验,加大改革的力度,按照“科学、效能、稳妥”和“无缝接轨”的要求,顺应时势,在全局事业单位全面推开人事与分配制度的改革,使改革由试点向全面、由单项向配套稳步推进,全局大部分事业单位都实行了以“双聘制”(聘任、聘用)和岗位管理为重点的改革,实行“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争上岗”和“岗动薪变、薪随岗动”的人事与分配制度,实行了真正意义上的“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自主灵活、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激励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了唯才是举、量才是用、淘汰冗员、提高效率的问题。200年,市局机关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人事制度改革的精神,拿出个内设科级职数实行公开竞聘上岗,优化了队伍结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着眼发展,科学管理,建立健全与之配套的激励机制
我局在推进人事与分配制度改革的实践中,注重结合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实际,着眼发展,科学管理,建立健全与之相配套的各项激励机制。几上几下反复酝酿,先后制定了《关于实行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的实施办法》、《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指导意见》、《竞争上岗实施办法》、《人员分流实施办法》以及出精品上大台激励措施等,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补充和完善。各单位结合实际相应制定了量化考核、目标管理、绩效挂钩等配套制度。
在干部管理上,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实行组织任命与聘任相结合。即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组织程序与规定,区别不同情况,除组织任命的单位班子成员外,其他的中层干部和新提拔的单位班子成员全部参与竞聘,经竞聘后由局党组聘任,并明确聘任期限和享受的待遇,原则上实行年一聘,到达聘任期限由组织对其进行重新考察,并实施新一轮的竞聘,对达不到同职级责能规定要求的实行解聘。*人民广播电台从200年实行频率总监负责制开始,对个频率的总监、副总监等个中层岗位全部实行公开竞聘。*电视台在200年实行全员聘用制的基础上,于200年进行了新一轮的频道总监、副总监和部室主任的公开竞聘,有位同志从原来的中层岗位上调整下来,有名同志通过竞争新聘任提拔到中层岗位。*广播电视报社按照市局的竞聘方案与要求,对各部室负责人也进行了竞争上岗。从而一批年青而富有活力的同志得到提拔和重用,发挥积极的作用。
在用人制度上,实行凡进必考、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全员聘用。即对按照政策规定安置进入广电系统的人员一律实行考试、考核、考察的“三考”制,对记者、播音员、主持人等重要岗位的人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参与竞争,择优聘用。凡“双聘”人员在平等自愿、公平择优的基础上,确定人事关系,明确单位与个人之间的义务和权利,签定聘用合同,单位可以按照聘用合同的条款解聘职工,职工也可以按照聘用合同进行辞聘,畅通进出口,确保能进能出。*电视台在200*年新一轮人事与分配制度改革中实行了定员定岗定职责,各部门负责人以及制片人岗位实行公
第二篇: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广电局表态发言
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广电局表态发言
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电视电话会议
广电局表态发言
近几年,我们市广电局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人民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等局属单位实行了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全员聘用的用人机制,探索了宣传与经营分开、制播
分离的产业经营路子,以及栏目节目的市场化运作等办法,打开了经营思路,拓宽了经营途径,提高了经济实力与竞争能力,初步建立了一套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多能少、职务能高能低的管理机制,有效地促进了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
今年,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人事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定期研究分析解决改革进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订了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从月起,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对局属的所有事业单位认真组织实施人事制度改革,确保在月底前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改革任务,并有效推进全系统的人事制度改革。
一是把握重点,精心组织,确保各项改革任务的顺利完成。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涌现,为了确保广电系统人事制度改革任务的顺利完成,我们局将以下几项工作作为今年的改革重点:
1、认真总结前几年人事制度改革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的科学设岗、全员聘用、绩效考核、人员流动、社会保障等一系列制度,使事业单位的用人机制、分配机制和保障机制逐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
2、有效推进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在市政府关于事业单位经费总额包干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全员聘用和竞争上岗、绩效挂钩的人员管理和分配制度改革,打破传统的“铁饭碗”,真正实现重贡献、重实绩和“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的用人与分配新机制。
3、将部分从事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按照市场方式运作。对系统内的广告经营、节目制作交流等部门进行企业化改造,针对不同情况,采取脱钩与半脱钩方式逐步推向市场,激发他们不断提高经营效益和经营水平,充分激活生产经营部门的活力与市场竞争能力。
4、加强对县(市、区)广电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指导。建立市局党组成员联系指导制度,要求每个党组成员对所挂点的县(市、区)广电局的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进行有效指导推动,确保全市广电系统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如期完成各项改革任务。
二、把握政策,有情保障,妥善安置分流下岗人员。我们将对落聘分流人员坚持以内部消化为主的原则,落实相应的保障措施,实行多层次、多形式的落聘人员安置制度。通过内部转岗、培训上岗、自谋职业等多种形式妥善安置落聘人员。使每个落聘人员各得其所、各有所用。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浓厚舆论氛围。广播电视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部门,也是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积极推动者和重要舆论工具。全市广电系统将在积极做好自身的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好广播电视的宣传优势,积极宣传各地各部门开展人事制度工作的最新进展和有效做法,宣传全市人事制度改革进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用典型的力量,调动广大事业单位职工参与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全市人事制度改革的整体推进和各项改革任务的及时有效完成。
第三篇:某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经验材料
某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经验材料
2001年以来,××县按照“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块实施、逐步到位”的总体思路,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05年末,全县实有事业单位216个、在编人员3346人,分别比2001年的327个、4747人减少111个、1401人,减幅分别达33.9和
29.5。通过改革,我县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活力倍增,发展态势良好。
一、坚持一个取向,理顺和精简机构设置
按照“行政性管理事务规范化、法制化,社会性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取向,2001年我们对全县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县直部分事业单位进行了改革;2002年对乡镇原有的“七站八所”职能进行归并,撤销了部分机构,压缩了编制;2004年以来又对教育、卫生、林业、农业等延伸在乡镇的事业机构收归县管,理顺了管理体制,同时对乡镇机构的非在编人员进行了全面清理清退,通过重新定责核编、因事定编、以编定岗、核编到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由189个减少到164个、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由29个减少到15个、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由109个减少到37个,累计分流安置人员达1400余名,从根本上激发事业单位内部活力。
二、坚持两个分离,构建新的工作格局
一是推进政事分离。按照还政于政、还事于事的原则,在改革中科学合理划分党政机关与事业单位的职能,将党政机关承担的辅助性、技术性和服务性工作交由事业单位承担;将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管理、行政执法职能收归行政机关承担。在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中,原27个乡镇事业单位全部转制注册为新的服务组织,脱离了与政府的隶属关系,建立了政府购买服务、“养事不养人”的“三农”服务新机制。二是推进事企分离。对从事生产经营性活动、已具备市场化条件的事业单位,全部改制为企业。对一些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职能交叉的单位,将其经营性职能剥离,推向市场。我们采取出让产权、出让特许经营权、争取国家产业政策扶持资金等多种方式筹措改制资金500多万元,将全县16家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全部改革到位,共盘活资产5000多万元,创造就业岗位200个。如在县广播电视事业单位改革中,我们先按照“局网分离”的原则,将有线电视网络部分以810万元的标的额整体出售给湖北省楚天有线网络公司,在此基础上着力深化单位内部改革,对新闻、总编、播放三块实行事业性质管理模式,重新设置机构,重新核定编制,因事设岗、以岗定编、财政供给;对广告、文艺等业务实行市场化管理模式,彻底放开,经营权实行公开拍卖,较好地形成了单位内部事企分离的工作格局。
三、坚持三转三保,形成新的工作机制
一是转换单位内部运行机制。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职能的原则,在乡镇卫生院的改革中,我们实施“强化公共卫生职能、激活基本医疗机制”的改革思路,实行“一院两部”,即公共卫生部和基本医疗部。公共卫生部在乡镇卫生院核编总额中,按不少于7人定编,专司农村公共卫生工作,财政全额供给。基本医疗部实行市场化运作,构建了新型的运行机制。二是转换职工身份。在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我们坚持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原则,全面实行全员合同聘用制和竞争上岗制,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行政依附关系向平等人事主体转变。对部分事业单位的主要领导实行公开招聘,对副职和中层干部实行竞争上岗,对其余一般工作人员实行双向选择,严格实行待岗和辞退制度。通过改革,全县267个事业单位,3643名在职人员,全部签订聘用合同。对事业单位人员实行“凡进必考”,如教育系统每年招考应聘教师等。三是转换工资分配制度。按照以岗定薪、薪随岗变、绩优薪优原则,着力深化事业单位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合理拉开分配档次,以分配机制激发职工创业热情。例如在卫生系统,对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其档案工资总额的60由县卫生局按月拨付到单位发放,剩余40由县卫生局根据工作考核情况拨付到单位,由单位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与绩效挂钩重新分配;对从事基本医疗服务的人员,彻底打破档案工资制,其工资全部由业务经营收入解决,从而拉开了关键岗位与一般岗位、贡献突出者与业绩一般者之间的收入差距。
坚持“以人为本”,严格落实事业单位“三保”措施。一是工作岗位有保障,在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中,不搞强制性买断身份,只要本人愿意转变身份加入到新的中介组织,中介组织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二是退休养老有保障,即对于转制到中介服务组织的人员各乡镇每月发放320元的最低工资标准,但这些资金都是以固定项目形式发包到服务中心,由中心集中为其交纳养老保险金和医疗保险金;三是获取经济收入的机会有保障,主要是指各乡镇在保证财政经费不减的基础上,服务中心在平等、自愿、公正的基础上与个人签订服务合同,通过一定形式对承包项目进行考核
验收后兑现经济收入。去年全县共发包9大类681项公益性服务项目300万元,“政府招标,市场运作”的农村公益性服务机制初步形成。
四、坚持四条途径分流,有效破解改革难题
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对事业单位超编人员和落岗待聘人员,以及因机构撤销、注销、合并等产生的离岗及富余人员进行分流安置,是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我们结合实际,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政策,无情下岗、有情安置”的工作思路,探索并实施了多种分流安置办法,重点实行“四个一批”措施,有效破解了“人往哪里去”的难题。
一是到龄离岗“退”一批。对达到退休年龄的按时办理退休手续,对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且工作年限满25年的,或工作年限满30年的,提前内退,全县共办理退休手续463人。二是痛下决心“辞”一批,对各事业单位聘请的973名临时工,按照“谁请谁负责”的原则,实行“一刀切”,一律辞退。对乡镇事业单位的83名自收自支人员,实行一次性经济补偿,买断身份与单位脱钩。已参保的人员,欠缴的养老保险费在改革中一次性补缴到位,未参保人员,按政策规定统一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其在工作期间的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按政策进行补缴。为确保资金足额到位,我们采取资产变现收一块、财政投入注一块、部门收费省一块的办法,筹资3000多万元,全力以赴支持和配合事业单位改革。三是编内竞岗“下”一批,引入竞争机制,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实行“能者上庸者下”,对落聘人员予以分流安置。全县通过控编竞岗,共落聘分流585人。四是广辟门路“安”一批,县委县政府建立了工业、农业和商贸3个创业园,开发了城管、家政服务等多个公益性岗位,对富余人员进行安置,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他们领办创办实体。
五、坚持五方聚力推动,改革平稳有序进行
一是深入调研,领导推动。对教育、卫生、广播电视、农业、畜牧、乡镇事业单位等人员较多、情况复杂、影响面大的行业,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分别明确一名县委常委牵头、成立一个改革专班、出台专项改革方案,分步骤有序推进。建立了协调沟通机制、矛盾应急处理机制和监督督办机制,根据各部门和乡镇改革进度,随时对各项工作进行协调;对改革中遇到重大问题和矛盾,及时发现、及时监控、及时研究、及时处置,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对改革是否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将改革中各个环节督办落实到位。
二是借鉴外地经验,“取经”推动。为防止改革“难产”,各部门在启动改革之前,由我局牵头组织专班或有关人员对口到外地考察学习吸取经验教训,其中教育、卫生、畜牧等单位选“点”学习达4次之多。在此基础上,县委办、县政府办转发了《县委组部、县人事局关于全面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转发了《湖北省事业单位实施聘用合同制暂行办法》等,有力地推动了我县事业单位改革的进行。
三是部门紧密配合,联手推动。每启动一项改革就制定一套方案并成立一个专班,所组建专班的成员单位除主管部门外,纪委、组织、人事、编制、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均派负责人参加,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工,负责相关工作,承担相关责任,形成强大合力,使改革政策、资金、社会保障和监督工作及时跟进,确保万无一失。
四是改革的主管单位认真负责,管理推动。各改革相关单位着眼于本系统事业的长远发展,结合实际,把现状调查透、把问题分析透、把政策研究透、审慎制定方案(初稿),对口到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并听取指导意见,改革一旦启动,严格按报批的方案执行,凡是与方案不相符的一律不变通,不打折,不乱开口子,同时对改革的遗留问题,发现一个就解决一个,不留隐患,致使整个改革进程平稳推进、井然有序。教育、卫生还采取先试点后推开的方式,使“点”密人多的事业单位未出现任何非正常现象。
五是职工普遍支持、积极参与,主体推动。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是改革的主体,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动员,有效地调动了职工支持和参与改革的积极性,每项改革启动之后,及时把改革思路、操作方案、资产处置和职工安置等涉及其切身利益的政策通过多种方式予以公开,让职工心中有数,从而赢得了他们的认同和支持。与此同时,坚持将以理说服、以法答复、以情回访三者结合起来,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对职工分流安置,在坚持政策原则的前提下,充分尊重职工意愿,做到无情分流,有情操作,切实保护好改革过程中职工群众的基本权益,使职工充分感受到改革的公平正义,确保了改革健康有序地顺利推进。
第四篇: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意见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我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以下意见。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制度,推进事业单位用人机制的转换,充分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事业单位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为实现“两个率先”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事人才保证。
基本原则:贯彻落实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保证事业单位选人用人的公开、公平、公正;坚持积极稳妥、统筹规划、平稳推进的原则。
总体目标:以转换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重点,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在我市基本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事业发展要求,符合事业单位人才成长规律、权责明确、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人事制度,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
二、改革的范围及对象
市、区各级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工作人员除外),与其建立人事关系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
事业单位党群组织专职工作人员,在已与单位明确了聘用关系的人员范围内,按照各自章程和法律规定产生、任用。
三、改革的主要内容
1、全面推行聘用合同制度。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的通知》精神,全面推行聘用合同制度,把聘用合同作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基本依据,建立起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的用人机制。事业单位各种形式的用人都要签订聘用合同。实行长期聘用与短期聘用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办法。探索采用项目聘用、人才派遣等新型用人方式,搞活用人机制。对关键岗位、骨干人才可按有关规定实行长期聘用,以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对在本单位工作已满25年或者在本单位连续工作已满10年且年龄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已不足10年的人员,可订立聘用至该人员退休的合同。
2、建立健全岗位管理制度。岗位管理是事业单位新型用人制度的基础,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人员都要实行岗位管理,用岗位管理取代身份管理,逐步打破职务终身制。
管理岗位实行职员制度。根据我市事业单位实际,建立五级职员序列,分别为:二级职员(副)、三级职员(正)、三级职员(副);四级职员(正)、四级职员(副);五级职员;六级职员。在国家规定的干部人事管理权限范围内,根据工作需要、岗位职责、任职条件等,实行竞争上岗,择优聘任。
专业技术岗位实行职称评聘分开制度。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定与实际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聘任相分离。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竞聘上岗。单位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要按照政府人事部门核定的高、中、初级结构比例,科学合理配置。
工勤岗位实行岗位(等级)聘任制度。按工勤岗位技术含量分别设普通工岗位和技术工岗位。普通工只设岗位,不设等级;技术工岗位在国家规定的工种范围内,设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五个等级。按照工作需要和岗位技术要求,根据工勤人员职业工种、技术等级、实际能力等条件,实行竞争上岗、择优聘用。完善工勤岗位考核办法,进一步规范工勤人员进、管、出等环节的管理。
3、改革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制度。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引入竞争机制,改进管理办法,建立与聘用制度相适应的事业单位领导人员选拔任用方式,逐步改变单一的委任制,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不同职务的性质和要求,实行竞聘上岗、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等多种形式的任用制度。建立健全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成员任期目标责任制。
4、实行公开招聘制度。各事业单位新进人员,一般都要面向社会实行公开考试、严格考核、择优聘用。公开招聘要打破地域、身份等限制,在公开、公正的基础上,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通过全面实行公开招聘制度,严把事业单位人员进口关,确保新进人员素质。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实行人事代理,逐步实现事业单位“用人”与“管人”相分离。
5、推行竞聘上岗制度。竞争上岗是事业单位内部人员选拔任用的主要方式,是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管理的重要内容。推行竞聘上岗制度,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坚持考试与考核相结合,坚持双向选择。要以岗位要求为基础,采取多种方式开展竞争上岗,按照能力和业绩择优聘用。竞争上岗过程中,要规范程序,提高透明度,增强公信力。竞聘实行职业资格准入控制的岗位,必须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通过竞争上岗,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岗位能上能下。
6、健全考核奖惩制度。改进事业单位人员考核办法,建立健全以聘用合同和岗位职责为依据的考核制度。要把工作能力、业务水平以及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将考核结果作为人员使用、晋升、奖惩、收入分配以及续聘、解聘的基本依据。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奖惩制度,规范奖惩程序和条件,充分发挥奖惩在人事管理中的激励和惩戒作用。
7、妥善安置改革中的未聘人员。推行聘用制度中,签订聘用合同时未被聘用的编制内职工属未聘人员。未聘人员安置坚持内部消化为主、多种渠道安置、不能简单推向社会的原则,在解决养老等社会保障问题的基础上,逐步探索扩大社会接纳的渠道和办法,事业单位应根据未聘人员的实际情况实行转岗培训、自谋职业、托管、内部待聘等方式给予安置。单位应积极为未聘人员提供上岗机会,并保证其基本生活。有条件的单位或部门可对未聘人员在系统或行业内调剂安置。
8、建立事业单位人事监督制度。遵循依法监督、按章实施、有利改革、促进发展的原则,加强对事业单位在改革过程中执行人事政策法规、履行人事管理职能等方面的监督,完善事业单位和职工的权益保障机制,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的职能作用,发挥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保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公开、公正、公平。
四、推行聘用合同制度步骤及时间安排
全市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合同制度工作从现在开始,到*年底基本结束,共分两个阶段进行。
1、进行试点(*年3月至*年12月)。选择市文化、卫生系统事业单位作为我市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合同制度的试点单位。各区和各系统可选择下属事业单位开展改革试点工作。教育系统要继续贯彻落实皖人发[2003]90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
2、全面实施(*年1月至*年12月)。在总结试点单位经验基础上,在我市事业单位全面推行聘用合同制度。各区和各系统主管部门于*年11月底前上报本区、本系统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合同制度实施方案,*年1月开始组织实施。
五、几点要求
1、统筹规划,稳步实施。各区、各系统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要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基本情况,紧密联系实际,研究制定改革实施方案。方案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经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并报经市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后实施。当涂县可参照本意见制定本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主动接受群众和上级的监督,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和单位的用人自主权。要广泛宣传事业单位改革的法律法规,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干部群众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积极稳妥地把我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2、明确职责,加强协调。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在市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进行。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进行政策指导和牵头协调,审核改革实施方案;各区和各系统主管部门的职责是对本区、本系统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进行领导和组织实施。各区、各系统和事业单位要牢固树立服从改革、服从大局的意识,严格执行改革政策,严肃工作纪律,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和配合,齐心协力地推进改革。
3、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为加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综合协调,各区、各系统主管部门也应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机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并同各系统主管部门密切配合。要认真研究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妥善解决改革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保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第五篇:市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经验材料
市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经验材料
从2000年,××市即全面推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用(任)制,同时,积极探索推行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加强思想引导,营造舆论促改革
一是调查研究,深入剖析问题。改革之初,我们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市事业单位内部分配状况进行了一次全
面调查研究,对传统分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改革的迫切性等进行了深入剖析,形成调研报告,并印发到相关事业单位开展学习讨论,为推行改革作了比较充足的舆论准备。二是树立典型,强化示范带动。对××市人民医院等改革启动较早、成效较好的单位,我们积极帮助他们进一步规范、完善改革,并作为典型对其改革的经验作法与成效进行大力宣传推介,为其它单位推进改革树立样板,清除顾虑。三是宣传政策,形成改革共识。改革之初,主要是配合事业单位改革,大力宣传中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的精神。2002年,又及时向全市事业单位转发了湘人发[2002]118号关于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的文件。还结合实际,出台下发了《××市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二、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促改革
一是成立了专门班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成立了××市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制定了《××市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分析、解决分配制度改革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二是加强了部门配合。我们制定了《××市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明确了成员单位分配制度改革工作职责。相互配合,整体联动,确保了改革的顺利进行。三是落实了改革责任。建立了分管市级领导和主要职能部门领导联点指导制度。由责任人负责联系点分配制度改革的政策宣传、方案制定、制度落实、社会稳定等工作,层层落实了改革责任和任务。
三、规范管理模式,创新机制促改革
事业单位体系繁杂,数量众多,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分配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行。为此,我们着重从三个方面入手,较好地解决了问题。一是转换经营管理体制,促进分配制度改革的实施。2000年以来,我们通过调查,立足市情,界定职能,理顺关系,撤销了40家事业单位;有效地将90家事业单位合并为31家,由“小而全”变为“少而精”;将56家以生产经营为主、从事中介服务和适宜按市场机制运作的事业单位实行转体,使其退出了事业单位范畴,组建为企业或非企业。通过这次改革,使我们推进分配制度改革的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二是改革经费划拨方式,促进改革实施。对部分事业单位,我们改革以往按人头拨款的方式,变为根据事业单位的职能、工作量等,参照市场行情,确定拨款总额,类似于政府向事业单位采购相关公益服务。这种财政经费拨付方式的改变,有效促进了事业单位内部分配观念的转变和分配制度的搞活。三是严格聘用制度,理顺用人关系,促进改革实施。理顺用人关系可以说是搞活分配制度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我们在全市大力推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在一中实行校长年薪制等都是以此为基础的。
四、抓好跟踪服务,加强调控促改革
一是及时提供具体指导。针对改革过程中发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对口联系,及时掌握,认真研究,及时处理。二是严格控制工资总额。三是妥善调节分配差距。确定工资分配比例,高低不能突破1:5,并在审批方案时,严格把关。四是认真开展监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