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茅于轼老师演讲有感:保持实体经济与金融业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
听茅于轼老师演讲有感:保持实体经济与金融业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
作为一名投资发烧友,茅于轼对我而言无疑是男神般的存在,之前就格外关注有关他的报导和言论,这次能在一起好年会现场“一睹芳容”,算不算三生有幸?嘿嘿嘿。
年逾八十高龄的茅老师给我的感觉一贯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言辞犀利,一针见血,这次也不例外,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评论实体经济与金融业关系的那一段:金融业与实体经济二者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关系,现代金融体系既不能完全脱离实体经济而存在,也不是完全依附于实体经济而存在,因此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茅老师的论述让我想起了一句广告语:没人上街,不代表没人逛街。在实体店面尝尽孤独滋味的时刻,电商却是赚得盆满钵满,一时间,大家会发现实体店里总会有几个店员不好好站在门口迎来送往,而是专注地坐在电脑前上传商品信息——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的标志性画面,实体经济与金融业的关系也是一样,这是经济发展与互联网时代双重作用下的必然结果,在大众理财观念的演变中就可看出端倪。
事实上,中国自六十年代以来,理财观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六十年代的主导思想是“节约光荣,消费可耻”;七十年代是“吃饱肚子,钱存银行”,这时的理财更多是偏向于安全稳定;八十年代是“能挣会花,告别贫困”,这时的主流思想体现在下海经商,这里的商自然也就是实体经济了,由此可见,八十年代是实体经济发展壮大的起源;到了九十年代,人们的思想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投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一直到2000年,理财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正是因为大量的剩余资本被融合起来,流进了需要的领域,往大了说,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才得以稳步前进,往广了说,中国的实体经济才能稳健发展,试想一下,如果国人的思想模式还停留在六七十年代,国家建设,企业发展所需的巨大资金缺口由谁来补?说白了,金融业的发展壮大是实体经济得以恒久生存的必备条件,一如茅老认为我国的经济潜力在非实物经济上,金融业通过对资金的优化配置创造了财富,中国不但要发展实体经济,更应当重视金融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