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大学生勤工俭学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勤工俭学的调查报告 姓 名:柳耀华
性 别:男
政治面貌:团员
所在系:商学院
专业班级:电商1131班
学 号:1118053118
社会实践地点:湖南省株洲市步步高连锁有限责任公司(富华店)实践时间: 2012年1月15至2012年2月1共 16天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实践目的:今年寒假我来到步步高超市打工,始创于1995年的步步高集团,致力于成长为中国第一的多业态零售商,其控股子公司——步步高商业连锁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于2008年6月19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002251,被誉为“中国民营超市第一股”。公司位列全国连锁经营百强企业30强,属于中国建设银行授予的“AAA信用客户单位”。
参加社会实践,引导我们当代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我在实践中得到许多的感悟!
二、实践内容:
(一)、了解挣钱的辛苦 :
整天在公司辛辛苦苦上班,天天面对的都是同一样事物,真的好无聊啊!好辛苦啊!在那时,我才真真正正的明白,原来父母在外打工挣钱真的很不容易!
(二)、体会人际关系
在此次实践中,让我很有感触的一点就人际交往方面, 大家都知道社会上人际交往非常复杂,但是具体多么复杂,我想也很难说清楚,只有经历了才能了解.才能有深刻的感受,大家为了工作走到一起,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要跟他(她)们处理好关系得需要许多技巧,就看你怎么把握了.我想说的一点就是,在交际中,既然我们不能改变一些东西,那我们就学着适应它.如果还不行,那就改变一下适应它的方法。让我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掌握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就是使我在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在这次实践中使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设法解决,实在不行可以虚心请教他人,而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迟早要被企业和社会所淘汰。
(三)、服从管理者的管理
公司里边,有很多的管理员,他们就如我们学校里边的领导和班级里面的班干部.要想成为一名好的管理,就必须要有好的管理方法,就要以艺术性的管理方法去管理好你的员工,你的下属,你班级里的同学们!要想让他们服从你的管理.那么你对每个员工或每个同学,要用到不同的管理方法,意思就是说:在管理时,要因人而异!
(四)、培养自立自强的个性
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招“难!”意思就是说:在家里的时候,有自已的父母照顾,关心,呵护!那肯定就是日子过得无忧无虑了,但是,只要你去到外面工作的时候,不管你遇到什么困难,挫折都是靠自已一个人去解决,在这十多天里,让我学会了自强自立!凡事都要靠自已!
(五)、专业性
这次假期实践我以“善用知识,增加社会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丰富假期生活”为宗旨,利用假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社会实践中检验自我。
虽然在这假期我没有在我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上有所提升·但是我感觉我懂得了太多的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假期实践 增强了我的办事能力交往能力与沟通能力和我懂得钱来之不易,叫我懂得人要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三、实践结果:
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
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此次实践中,我了解和掌握最多的还是人际沟通,每天需要面对形形色色的顾客,帮顾客解决问题遇麻烦,细心帮助顾客,电子商务专业也少不了处理人际问题,我相信在此次实践后,我能够更加大胆的与人交流,善于与他人沟通,共同处理问题。每天9点钟-下午2点或者从下午的2点到晚上9.30,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这里,不一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自觉地去做,而且要尽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一件工作的效率就会得到别人不同的评价,让我明白了对事应该抱有积极性和热情,要不然是做不好的。
四、实践总结:
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实践的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使人们去解决这些问题。而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与此同步,人的认识能力也就不断地改善和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但是认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对实践进行指导。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在学校,只有学习的氛围,毕竟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而这里是工作的场所,每个人都会为了获得更多的报酬而努力,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要不断学习别人怎样做人,以提高自已的能力!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的身份。而走进企业,接触各种各样的客户、同事、上司等等,关系复杂,但我得去面对我从未面对过的一切。记得在我校举行的招聘会上所反映出来的其中一个问题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在校理论学习有一定的差距。在这次实践中,这一点我感受很深。在学校,理论的学习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或许工作中运用到的只是很简单的问题,只要套公式似的就能完成一项任务。有时候我会埋怨,实际操作这么简单,但为什么书本上的知识让人学得这么吃力呢?这是社会与学校脱轨了吗?也许老师是正确的,虽然大学生生活不像踏入社会,但是总算是社会的一个部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我们也要感谢老师孜孜不倦地教导,有些问题有了课堂上地认真消化,有平时作业作补充,才能比一部人具有更高的起点,才有更多的知识层面去应付各种工作上的问题,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应该懂得与社会上各方面的人交往,处理社会上所发生的各方面的事情,这就意味着大学生要注意到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必不可少。毕竟,3年之后,我已经不再是一名大学生,是社会中的一分子,要与社会交流,为社会做贡献。只懂得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及的,以后的人生旅途是漫长的,为了锻炼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很多在学校读书的人都说宁愿出去工作,不愿在校读书;而已在社会的人都宁愿回校读书。我们上学,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为的都是将来走进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应该在今天努力掌握专业知识,明天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第二篇:大学生勤工俭学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勤工俭学的调查报告
一、研究课题: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勤工俭学的情况
二、调查时间:2014年6月5日
三、调查地点: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食堂
四、研究目的:
1、了解我校学生勤工俭学的情况
2、分享同学们对勤工俭学的心得体会和所思所感
3、展现大学生应对勤工俭学中所遇到困难的方法
五、调查方法:
1、调查问卷
2、上网查找资料
六、调查人:物流131班04 严佳雯 10 张婕 44 孙强 45 卫晓辰
摘要:
近几年来,大学生勤工俭学日益普及,已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勤工俭学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技能培训的重要方式。我们更愿意利用勤工俭学的机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学以致用,从中锻炼能力,增加社会实践能力,提升自身素质,为毕业后进入社会做好准备。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50份,针对三个年级的同学随机发放展开调查了解。
一、大学生选择勤工俭学目的不再单一
在调查中显示,参与勤工俭学的大一学生少于大
二、大三的同学,因为大三学生面临毕业找工作以及大二学生为日后实习积攒经验的需要。
另一方面,每位同学的生活费来源和数量存在着差异,有50%的同学是由父母给予,34%同学的生活费除父母给予外还包括自己打工和奖学金。而在父母给予中,达到1000元以上的大约有30%,500到1000元的占26%,500元以下及没有的占36%。但调查中除了50%的人为了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外还有34%的同学是希望在勤工俭学的过程中让自己更加独立,也有26%的同学是想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已不仅仅满足于通过勤工俭学来补贴学杂费,生活费,他们还想抓住勤工俭学的机会充实自己,用长远的眼光对待经济问题,让自己更加独立,在锻炼中不断成长。
二、大学生接触到勤工俭学的途径呈现出多样化。
当代大学生接触到勤工俭学的途径多种多样:有56%的同学是通过学校、朋友介绍找的,也有12%的同学是利用相关部门如中介机构,看在校内贴出的各类招聘广告,还有上网查找等方式。而选择的岗位中,餐饮和销售各占26%,家教占28%。
大学生在勤工俭学中更侧重知识性或能力性工作,向脑力劳动方向发展。一些传统的勤工俭学的工种仍受学生关注。如推销产品、发送试用品、派发宣传单,到餐馆或饭店做服务生,到超市或商店做营业员等。家教成为最受当代大学生欢迎,也是当前最热门,最普遍的勤工俭学的岗位。
所以我们在选择勤工俭学的工种时,我们不应人云亦云,随大流,盲目跟从别人,过度地追求热门的工种,而应放宽视野,树立竞争意识,从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角度,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并真正适合自己的岗位。
三、大学生勤工俭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1、在勤工俭学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最担心的还是工资问题和人身安全问题。面对工资拖欠,46%的同学选择自己解决,32%的同学选择走法律途径。
由于学生对劳动保护法规的不熟悉,许多商家把他们视为廉价劳动力,任意克扣拖欠工
资报酬;还有的学生不懂得学校统一组织的重要性,私自从事一些活动,也容易出现问题,校方又很难进行有效干预,不少的纠纷很难得到合理合法的解决。学生只得自认倒霉吃亏,因此不得不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虽然80%的同学认为勤工俭学对社会经验是极有或有一点好处的,但当兼职时间与上课时间发生冲突,56%的同学还是选择上课,只有少数同学选择工作。
作为学生,首要任务是学习,所以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才能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适当追求合理的经济利益,但如果功利化的心态会扭曲大学生的人格,腐蚀大学生的心灵,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坚持适度原则,正确处理工作与学习的关系。
结语:
大学生勤工俭学,一方面,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使他们获得一种心理满足感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功体验,这也会促使大学生在自我完善方面更有动力,更加积极努力;另一方面,勤工俭学是大学生提前融入社会的途径,可以在工作中锻炼自己与人相处、与人合作的能力。高校也应该加强对学生勤工俭学的管理和指导,拓宽兼职的渠道,引导大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和一种正确的方法去勤工俭学,使大学生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工作。
第三篇:大学生勤工俭学和兼职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勤工俭学和兼职情况调查报告1
调查时间:20xx年12月30日星期日
调查地点:河南理工大学
调查对象:全体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调查目的:一、了解我校大学生对勤工俭学和兼职工作的认识。
二、了解大学生从事兼职的种类,目的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分析吃当代大学生兼职的整体概况以及预测大学生未来兼职的整体趋向,为大学生兼职工作提供合理的建议和看法。端正大学生的态度和精神风貌。三、培养自身调查采访的能力感受采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学会从纷繁复杂的采访材料中充分提取用价值的内容和信息。并把这些内容和信息按一定的逻辑和层次清楚的用图表或文字表达出来。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四、揭示当代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特点,展示当代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心得和体会。
一、当代大学生勤工俭学与兼职的特点
(一)勤工俭学已被大多数大学生所接受
调查中发现85%的同学对大学生勤工俭学与兼职表示赞同,10%的同学对此表示无所谓,只有5%的同学持反对态度,由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并愿意加入大学生勤工俭学的队伍,勤工俭学的观念真在逐步深入当代大学生心中。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服务他人奉献社会,想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的观念和一种可贵的责任意识在不断增强,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二)当代大学生从事兼工作的途径呈现多样化
当代大学生接触到勤工俭学的途径多种多样:有通过老师、同学、朋友介绍的,有自己找的,有通过中介公司介绍的,有的是看的校园内粘贴的各种兼职广告,有的是在网上查的。
在我们学校经常会看到粘贴的各种广告,在宿舍也会经常遇到去介绍兼职的,种种现象表明大学生对勤工俭学有着非常强烈的愿望。
(三)当代大学生勤工俭学与兼职目的的多样性
在大学生兼职目的的调查中,认为做兼职的主要目的是贴补生活费用的占65%,目的是出于兴趣爱好的占12%,目的是锻炼自己的占77%,目的是出于增加社会阅历的占55%。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当代大学生做兼职的主要目的除了是贴补生活费用外,主要是锻炼自己和增加社会阅历。认为从兼职中获得最重要的是工作能力的占75%,认为从兼职中获得最重要的是交际能力的占65%,认为获得最重要的是视野的占38%,认为获得最重要的是工资的占52%。以上数据表明,大学生认为兼职带给他们最多的是工作能力的锻炼和交际能力的提高。
(四)当代大学生勤工俭学与兼职中所遇到的问题
在兼职工程中,大学生往往会遇到自身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如被克扣工作,被无理由要求加班等情况。面对这些情况71%的.同学选择积极想办法解决,17%的同学选择忍气吞声,自认倒霉,不了了之。10%的同学选择辞职不干,2%的同学对兼职工作丧失信心。于此可见,在遇到问题时大部分同学能够以积极的态度,用合理合法的方法去解决,但是仍有少部分的同学,在面对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不知道用合法的途径保护自己,所以应当加强同学们的法制观念,当遇到以上的情况时能够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当代大学生在勤工俭学工作中更愿意选择校外的工作
在调查中不少同学表示,虽然校内的岗位比较安全,比较固定,收入也比较有保障,但校外的工作更能广泛的接触社会,更具有挑战性。对自身能力的要求也更高,因此更能锻炼人。校外的工作对一部分想要积累社会经验,有喜欢自由度高,较灵活工作的大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六)当代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寒暑假
不少大学生表示,寒暑假没有了课业的负担,时间较长,有更多可以自己自由账务哦和灵活支配的时间,因此他们更愿意在寒暑假勤工俭学,并且寒暑假工作机会也更多一些。
(七)当代大学生在兼职工作中更侧重知识性和和能力型工作,其中家教成为首选
由表四可以看出:
1,当代大学生在勤工俭学工作中更侧重知识性或能力性工作,想脑力劳动方向发展。如做家教、翻译、网管等。而体力方面的工作如清洁工。搬运等,普遍不被大学生认同。当然这类工作体力消耗比较大,而且比较辛苦。
2,传统的勤工俭学工种仍被同学们关注,如推销,发送试用品,派送传单,到餐馆或饭店做服务生,到超市货商店做营业员等。
大学生勤工俭学和兼职情况调查报告2
调查对象:
河南理工大学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式:
分发面向学生的调查问卷和访谈两种方式:
调查问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
调查问卷分发的范围是河南理工大学;
共分发100份。
访谈方式主要是面对面访谈,共访谈10人,均为河南理工大学在校生。
正文:
一、当代在校大学生勤工俭学和兼职的现状
(一)在校大学生及其家人对兼职所持的态度分析
据调查问卷可知有34%的大学生及50%的家人对兼职持无所谓和反对态度,但仍有56%的大学生和38%的家长对兼职表示支持,这表示大多数在校大学生对勤工俭学和兼职是接受并且支持的并愿意进行勤工俭学和兼职的。在校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和兼职更多的接触社会,学习处理各种问题,提高自身能力,为将来踏入社会积累经验。同时在校大学生业通过兼职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在锻炼自己的同时也增强了个人的责任感。
(二)在校大学生兼职的目的分析
由以上饼状图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兼职目的已不再单一,当代大学生兼职已不再是单单的为了减轻家里负担。其中为了提高能力的大学生所占比例最高为46%,其次是减轻家里负担为37%,为了提高生活水平的大学生占7%,为了打发时间和提高能力的大学生均为5%,没有跟随别人做自己也做的大学生,这一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已经非常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不会随便随大流,他们清楚自己想要的和想达到的目的不会盲从。
通过饼状图也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想抓住勤工俭学的机会广泛接触和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为迎接今后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巨大的就业压力做好准备。当代大学生有的想通过勤工俭学帮助自己学会自强、自力,培养吃苦耐劳和实干的精神;有的想培养自己待人接物和处世能力;还有的只是想亲身体验感受一下,尝试多样的人生,增加一些社会阅历。因此勤工俭学满足了当代大学生不同的实际需要。
(三)在校大学生获取兼职的渠道分析
由柱形图可以得到在校大学生获取兼职的渠道大部分是通过朋友介绍的,一部分是通过小广告和学校得到的,也有一部分是通过其他方式,极小一部分是网络找的。这些数据表明大学生是不太相信网络的,同时也说明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虚拟的网络是存在许多的虚假信息的,这就增加了大学生找兼职时的危险程度和难度,因此大学生在找兼职的时候要提高警惕,同时社会各个方面也应做好防止网上一些虚假信息泛滥的措施。
(四)在校大学生兼职类型分析
由以上表格可知当代大学生选择的家教所占比重最大为32%,选择其他、代理、和传单的大学生基本相当所占比重分别为19%、14%和15%。酒店服务和促销分别占9%和10%,礼仪最少为1%。由这些数据可以得出当代大学生在勤工俭学和兼职中更加侧重知识性和能力性的工作,逐渐的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方向发展。
近几年来校园代理逐渐流行起来,成为大学生兼职的新潮流。校园代理主要是为联通、移动及电信这样的通信公司代理手机卡业务,也有代理化妆品、图书等。做代理可以培养大学生沟通协调的能力和诚信意识。同时也说明大学校园时一个广阔的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家教成为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兼职,一方面是因为工作比较轻松工资与其他兼职相比相对较高,另一方面工作对象是学生便于沟通交流,并且对于大学生来说家教的工作可以结合自己的特长很快上手,无需培训。目前我校家教市场已经基本趋于饱和并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这可能会导致家教兼职工资的降低。也正是这个原因会有许多同学选择其他类型的兼职。
我们在选择兼职类型时应选择那些能增加自己在就业中的筹码的工种,更有助于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提高自身素质,有利于自己今后的发展。不应人云亦云,随大流,盲目跟从别人,过度地追求热门的工种,而应放宽视野,树立竞争意识,从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角度,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并真正适合自己的工种。
(五)在校大学生兼职时间分析
大多数大学生兼职选择在寒暑假,主要是因为寒暑假空闲时间比较集中有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兼职也比较好找。在周末和平时做兼职的大学生也比较多,说明当代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但但只注重学习,也注重个人实际能力的锻炼,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选择长假的人数最少。
(六)在校大学生兼职收入用途分析
由以上饼状图可以看出大学生将兼职收入作为生活费的人数占49%基本上占到了总人数的一般,这一比例说明大多数大学生的家庭并不是十分富裕同时也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大学生将兼职收入作为零花钱和其他的人数分别占29%和21%,说明有一部分大学生并不是贫困生,家里给的生活费完全可以维持他们的大学生活,但是大学里的生活相对比较自由、开放,经常会有同学朋友聚餐,出去旅游,这些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同时大学里有男女朋友的比率也比较高,爱情支出也需要钱,再加上一些其他的零碎的支出等等。这些支出一般都不在家长的预算范围内,因此为了让自己能有更多的可支配金额,就自然会选择兼职。有极少的一部分大学生做兼职的收入用来交学费,说明尽管学校有一些助学金、奖学金但是名额毕竟是有限的,还是有一部分学生要通过自己做兼职来筹集学费。
(七)在校大学生所做兼职与专业的关联程度分析
由以上饼状图可以看出有64%的大学生认为兼职不会对学业产生影响,剩下的大学生认为兼职会对学业产生影响,但大部分认为兼职不会影响学业这说明大部分当代大学生已经能够协调好学业与兼职之间的关系。
由以上的饼状图可以看出11%的大学生认为所做兼职与所学专业联系密切,28%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所做兼职与所学专业的联系一般,38%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所做的兼职与所学专业联系较少,23%的大学生认为毫无关系。由得到的数据可以知道大多数大学生所做兼职与自己的专业是毫不相关的或者是相关性较小的,只有一小部分同学所做兼职与所学专业联系密切。这是当代大学生比较注重全面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大学生并不能根据自己的专业称心如意的选择兼职的结果。
二、大学生做兼职的收获与感想
在这次调查中关于大学生的收获与感想是通过访谈的`方式进行的。访谈对象主要是周围的同学,由受访谈者口述,访谈者记笔记的形式进行的。在访谈中大家畅所欲言,说出了自己在兼职过程中的收获。
李某某说:“我的第一份兼职是做家教,选择家教的原因我想不必多说大家也都明白。我和大家的想法一样家教活轻工资与其他兼职相比也比较不错,选择家教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我所教的是一个在读初二的男孩,他英语好但是数学很差,而且他从心里排斥数学,所以一道题或者一个知识点我要给他讲好多遍。我并不是一个有很多耐心的人,起初老是重复的讲我有点厌烦,可是毕竟这是一份工作不能自己想怎样就怎样的,于是我压制着不耐烦的情绪克制自己去给他耐心的一点一点的讲,后来在课程结束的时候我发现我比以前更有耐心了。而且他的数学也慢慢的提了上去这让我感到很高兴。我想这就是我最大的收货吧。”
杨某某说:“我是一个独生子,平时很少去为他人考虑。通过勤工俭学,我体会到赚钱的不易,懂得父母赚钱的艰辛,从而学着去体谅父母、尊重父母,避免高消费,另外勤工俭学也有助于我树立经济头脑和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刘某某说:“以前人们总认为勤工俭学只和贫困生有关,现在时代发展了,人们观念也在变化。许多家境比较好的学生也愿意参加勤工俭学,在社会实践中实现自我。勤工俭学给了我一个尝试的机会,让我感受到了用自己的劳动换取果实,用奋斗创造财富的那份自豪与喜悦。在勤工俭学中我不仅获得了物质上的回报,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
xxx说:“我的兼职是做校园代理,这份兼职让我明白工作不能靠蛮干,而要注重方法和技巧,语言要得当。即使对方对你带有排斥情绪说话不好听,你也要微笑着跟别人讲不能因为面子而闹情绪。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
以上几位同学的兼职感受还是可以代表大多数同学的感受的。这也代表了当代大学生对兼职的了解和认识,相信他们会在以后的工作中表现的更好。
三、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造成这种困难的原因
从调查表中可以得出大学生在获得兼职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担心受骗和中介费用太高,这应该是大部分大学生所担心的问题。学校每年会提供一定数量的兼职职位,但是对于日益增长的兼职大学生来说远远不够,可是学校能够提供飞数量毕竟有限,这就使大学生不得不去寻找其他的校内外的兼职工作。而随着社会的进步骗子也越来越多,骗人的手法也是丰富多彩,尤其是网上一些诱人的兼职招聘信息。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上当受骗是很平常的事情,因此他们担心会上当受骗,他们不知道受骗会是什么后果。而且对于这样的受骗情况社会以及学校都没有很好的防范措施,完全靠自己的辨别能力。如果通过中介找工作,要交很高的中介费用,兼职大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兼职能不能把那些中介费挣回来。而且在兼职的时候很多没有正式的合同,在将来还会面临工资拖欠和不发工资的风险。这些情况可能是由于各高校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相互分离,导致大学生没有及时且畅通的获取用人信息的渠道。信息的匮乏,不利于大学生发挥自身优势。我认为高校与用人单位没有能够做到基本的信息共享,这是导致大学生成为廉价劳动力的主要原因。
四、对于在校大学生兼职应持有的态度以及建议
(一)对大学生的建议
勤工俭学和兼职有利也有弊,至于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要因人因事而异,不能一概而论。在权衡利弊时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只要是在不影响自己学习和安全的情况下,一般来说适当的、有选择的参加勤工俭学和兼职还是有益的,但是不能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兼职上以致荒废了学业。勤工俭学是在学习余用来作为锻炼的,大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处理好兼职和学习之间的关系。当代大学生要端正兼职目的,虽然挣钱是兼职的目的,但是挣钱不能成为兼职的唯一目的。当代大学生要在兼职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不断的提升自己。另外要加强自身防范意识,在兼职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要学会求助于学校和社会。
(二)对学校的建议
建立高校所在地的企业信息共享网络,可以由高校和各企业订立用人合同,定期输送专向人才参与勤工俭学和打工;其次建立更大范围的信息网络,在寒暑假这些时间长的假期,安排学生到较远的地区进行勤工俭学和打工。争取做到使大学生参与与自身学习有关联的工作。这样既缓解了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和打工岗位紧张的问题,也能够更合理地利用大学生的知识,尤为重要的是能够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的能力。
(三)对社会的建议
对于提供兼职职位的单位来说要加强公德心,要诚实守信,做到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不要损害他人利益。社会相关部门应加强立法,加大工商管理部门对勤工俭学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力度,取缔非法的中介机构。
结语:
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初步了解了当代大学生勤工俭学和兼职的基本情况。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勤工俭学和兼职已经成为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尽管兼职的目的不尽相同,但他们的的确确在兼职过程中收获了不少,比如与人交流的能力,处理事情的方法,对人对事的经验等等。大学生通过兼职对社会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对自己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虽然在兼职的时候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但总的来说兼职还是利大于弊的。
在这次的实践中我也收获了不少,从最初的选择课题,查阅资料,设计问卷,发放问卷,收回问卷,整理问卷,统计数据,处理数据,到最后的写报告,每一个过程都不是所看到的那么简单。在设计问卷的时候就忙了好几天,刚开始设计问题想了好多,后来发现好多问题是重复的,修改之后又发现问题设计的没有层次感很乱,又重新对问题进行了排序,我先是打印了一小部分发下去让同学们填可是又发现由于主观题设计的太多大家都不愿意写,都是只写了选择题,于是我又重新修改了主观题。在写报告的时候本来写了好多就写完了,可是却忘记保存,结果我不得不从头写起,浪费了很多时间。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体会到做任何事情都不是那么的简单,做事情时考虑事情要力求全面,要具体要,要注意到每一个细节,还有要细心。当这份报告终于完稿的时候我打心眼的开心。
大学生勤工俭学和兼职情况调查报告3
摘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古板思想已经被“没有兼职的大学生活是不完美的”思想所取代。兼职已成为校园生活炙手可热的话题。可是,今天的大学生从事兼职的动机,不再以解决经济问题为主,而是希望通过兼职来开阔视野,提高实践能力。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此次调查希望通过问卷形式反映出大学生兼职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法和个案访谈法收集资料,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本次问卷调查的是在校大学生,发放了50份问卷,收回50份,有效回收率100%
二、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一共提出了14个问题,通过对比、分析、讨论得出了以下值得深入思考的现象。
(一)兼职,赚钱不是唯一目的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从事兼职往往带有多重目的,仅为一个目的从事兼职的学生很少。结果显示,兼职大学生中75%选择做兼职为了“锻炼,提高自身能力”,有15%的人选择了“体验,增加社会关系”还有10%的同学因家庭经济困难,需要通过兼职来“谋生,解决生活困难”。除此之外,有学生做兼职是为了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有的是为了打发自己的闲暇时间,有的是为了筹集资金买自己想要的东西。
根据以上结果显示,大学生兼职,赚钱不是唯一目的,而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兼职,尽早的走出象牙塔,走进社会,深人了解社会和探究社会,为将来寻找工作做好准备。同时,兼职也是大学生认识自身优缺点,锻炼自我的方式,通过兼职大学生可以更好的作出人生规划。兼职赚钱只是一个表现,透过表象,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就业的危机意识。
大学生兼职的主要目的`:
(二)学校和社会需要多帮助大学生寻找兼职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寻找兼职的主要途径是中介介绍和校园小广告其次是熟人介绍
由调查知,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所以同学们都愿意选择获取信息比较方便和快捷的途径,因此中介和小广告就成了同学们的首选。但是中介公司会收取大量的中介费用。而且其中还有一些不法分子欺骗设计与社会接触不是特别深的大学生。是大学生的合法权益遭到损害,也使大学生对中介以及社会心存顾虑。
大学生寻找兼职的主要途径
学校是否有必要成立专门的指导机构
(三)大学生需要慎重选择兼职的职业
调查结果显示从事家教是大学生的首选。因为市场上对大学生做家教的需求比较大。另一方面,家教工作时间较短,较轻松,报酬尚可。
此外如促销发传单类的工作,工作时间长,工资丰厚,专业性、技术性低,是那些以谋生为目的的大学生的选择。
但是本次调查中也反映出另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有46%的大学生对兼职是否与专业相关表现出无所畏的态度。这也许与兼职的目的性、短暂性,不稳定
性有关,同时也可能是学生找不到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兼职的一种无奈。但是如果稀里糊涂,不经过认真思考就随便接受一份工作,除了可以挣得一定的报酬之外,那恐怕只能浪费了自己宝贵的时间去做廉价劳动力了。
大学生对兼职与专业相关态度的态度
学生从事与所学专业不相关的兼职的主要原因
(四)兼职的利弊
不可否认,大学生兼职确实给大学生带来了精神和物质上的收获,而且提高了交际能力,丰富了社会阅历。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大学生兼职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是否有受骗经历
比尔盖茨曾说过“我喜欢学校,但我却在教室外追求我最感兴趣的事业”教育的最终目的绝不是为了一纸文凭,而是为了终身教育。兼职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锻炼机会。作为明日的上班族,主动参加兼职,不但增长了个人的生活阅历,;又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可谓一举多得,但是大学期间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业结构的搭建,为了打工影响甚至放弃了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得不偿失的,而且大学生兼职应该把安全看作第一位的要求。
三、建议
(一)给大学生同学的建议
大学生在校兼职是大学生自己所选择的实践方式,所以在兼职过程中大学生应该学会保护自己的权益,并且要学会处理兼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所以以下给大
家一点建议:
1.大学生也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兼职学习两不误,真正全面成长。 2.在寻找工作时要考虑这份工作是否对自身发展有帮助,不能稀里糊涂地接受所有工作。
2、信息的安全。应该尽量通过正规途径获取信息。尽量选择信誉佳的公司应征;对于那些并不熟悉或没听说过的公司,应征前先打电话求证是否有此公司。
3、求职面谈要注意安全。切记清楚告诉家人或亲友面谈的时间和地点;初次面试尽量不饮用点心或饮料;注意观察面试者之言行举止,如有暧昧不清,应立即离开;如需缴交证件,只能交影印本而不应给原件。
4、平时工作时的安全。上班时,不轻言允诺非公务以外的不当要求;刚到新公司应先熟悉环境,谨慎处理不熟悉同事的邀约;注意公司营运情形,是否为空壳公司或别有意图;如需缴交大笔金钱或保证金者,应谨慎。
5、加强个人信息保密。不要将个人的所有联系方式都提供给招聘单位,一般提供手机号码和电子邮件,最好不要提供宿舍或者家庭电话;对于各种渠道特别是互联网上的招聘信息,一定要慎重核实,不要轻易填写过于详实的个人信息。 (二)给学校的建议在校大学生从事兼职是他们身心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竞争日益极激烈的折射,应该引起学校重视,对学校来说,教材更新过慢,习惯于闭门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严重。而大学生在校期间跨出校门,走入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些不足。所以高校有责任有义务重视大学生兼职,使兼职这项实践良性发展。所以我提出以下建议:
1、建立兼职网络信息平台,为学生提供安全、可靠的兼职信息。学校的勤工助学中心不应局限在只为贫困生兼职岗位。
2、联合周围大学,如焦作大学、焦作师专等周边学校,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中共同拓宽这几所大学的兼职市场。
小结
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大学生认识到学习老师讲的知识固然重要,但同时不可否认也有很多不可预见或你能预见但改变不了的客观因素,让你不可能像老师教的一样去生活,所以我们得提前自己去学老师不教的。为了能适应社会,真正能懂得把理论和实践结合,懂得什么叫真正的生活,大学生选择了兼职这种以小见大,以细微之处见长的实践方式。我们的学校、社会应该为同学们的危机意识和独立意识感到骄傲。所以,希望学校、社会和大学生自己共同努力为兼职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兼职可以良性发展下去。
第四篇:大学生勤工俭学调查报告baogao
太原理工大学勤工助学
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
太 原 理 工 大 学
调查时间: 2011年6月—9月
调查人员:太原理工大学思政部社会调查组
太原理工大学勤工助学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及意义
这次太原理工大学勤工助学调查,是由学生处(党委学生工作部)组织的一次较大规模的专题调研。本次调查旨在充分了解太原理工大学勤工助学学生的生活和工作情况,使学校进一步提高和改善同学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为完善勤工助学体系和制度提供参考依据。
据有关资料显示:当前,大学里勤工助学的大学生占到学生总数的约3%。我校的这个比例与全国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比例基本一致。作为一种集社会援助与市场行为为一体的新事物,勤工助学正在成为大学校园的一种基本现象。
本次调查问卷采用划分区域,规定数量,落实到院,随机分发的形式,共下发560份调查问卷,收回531份,占94.82%。按岗位分类统计,共515份有效问卷,16份无效问卷,其中没有选择岗位的12份,多选的2份,错选2份(大一大二无资格当辅导员),有效率占96.89%。
调查问卷的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学生基本情况,共16题;学生工作情况,共15题;学生收获和感受,共13题。
参与调查的有:本次调查由校学生处组织指导,太原理工大学思政部(政法学院)的12名研究生、本科生承担。除轻纺学院外的16所学院的近20名老师、531名同学分别参与了问卷发放回收与问卷填写工作。
本调查报告共分为三个部分:
一、调查背景及意义;
二、问卷主要数据分析;
三、建议措施。
调查时间:从2011年5月开始,历时三个月。共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前期培训,工作分工,问题汇总,问卷设计;第二阶段,问卷调查阶段——问卷分配,问卷发放,问卷填写,问卷回收;第三阶段,问卷统计阶段——制作表格,汇总数据,分类统计;第四阶段,报告撰写阶段——问题归类,重点分析,起草报告。
二、问卷主要数据分析
1、工作满意度和总体评价
我们很欣慰的发现,大部分的同学对自己的工作还是满意的,给予了积极的评价。总体看,有65%的同学表示满意现在的工作,有29.38%表示一般,只有2.45%的人表示不满意。说明勤工助学岗位有较大的吸引力,学生在勤工助学过程中基本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
从个人主观感受角度分析,当问到勤工助学结束后是否准备继续做时,有53.30%的人表示愿意,32.39%的人表示不一定,6.59%的人表示不愿意,没考虑这个问题的有6.21%。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学校开展的勤工助学工作得到多数人的认可。
从个人满足感角度分析,勤工助学学生的自我工作感受或对工作的自我评价:认为勤工助学的目的基本达到的有71.37%,认为完全达到的2.45%;没有达到的24.29%。这样看来有近74%的人认为达到了目的,大部分人通过工作得到自我满足。
从对工作总体评价角度分析,认为学校勤工助学工作的总体非常好的为5.46%,好的为40.87%,一般的为48.59%,较差的为3.77%,很差的为0.75%
2、调查对象
男生占80.23%,女生占18.83%,从男女比例看,调查对象绝大部分是男生,这应该是理工类学校男多女少的一大特色。同时大一学生占48.5%,大二学生占26.93%,大三学生占21.28%,大四学生占0.94%,研一占0.75%,研二占0.94%,研三占0.19%。近一半的学生为大一新生。大二的人数比例稍高于大三,其他各个阶段的人数比例都不到1%。勤工俭学呈现出一个随年级提高而人数递减的变化态势。
原因分析:大一学生比例之所以比较高,一方面是由于他们刚从高三紧张拘束的生活中解脱出来,进入大学的校门,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另一方面是急切渴望能胜任学校的某个工作,并在工作中得到认可,从而获得自信。随着年级的上升,阅历的丰富和课业压力的增加,大二和大三的勤工助学人数也相应减少,到大四开始忙于考研和找工作,勤工助学人数锐减,而研究生阶
段,学生由于科研等压力,会有更多的安排和权衡,校内勤工助学对他们来说不是最优选择。
如上所述,在这个随年级升高而人数递减的变化态势中,有一个特别的因素,始终贯穿其中,并且逐步成为强势因素主导着这种变化——这就是学业或求知的因素。学业求知压力越大、动力越大,勤工助学的人数就越少。这说明,在大学的环境里,以知识体现个人价值,是主流形式。
当然大四特定阶段,还有找工作这个因素也会影响勤工助学人数的下降,但这只是一种“工作替代”现象——以“彼工作”替代“此工作”。用另一种更自主、更长远、更有内涵、更能够体现价值的工作,替代学校勤工助学这种“工作”。
3、独生子女调查和家庭户口调查情况。
被调查人群中独生子女仅占22.79%,非独生子女占76.65%;另外,家庭户口为城市占25.24%,农村的占74.20%;
以上两组数据较为接近。从户口看,勤工助学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而且家中多有两个以上的兄弟姐妹。说明:农村的多子女家庭的大学生,勤工助学的比例更高一些。原因在于,客观上,他们的生活压力比城镇的和独生子女家庭更大一些,经济负担更重一些,获得独立的生活来源、减轻家庭负担的愿望更强烈一些,所以参加勤工助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就更大。从这一点看勤工助学制度起到了帮贫扶困的作用,帮助真正需要的人很好的完成了“助学”的初衷。
4、受助与贷款情况
调查同样发现,城市的133人中,有33人获得或申请了贷款,有100人没有申请贷款,农村的392人中,有207人获得或申请了贷款,有185人没有申请贷款。数据说明,申请了贷款的农村学生,占全部接受调查人数的38.98%,这部分学生是最需要勤工助学岗位的,他们在全部接受调查的人数中,所占的比例是比较低的,所以勤工助学岗位应该更多的提供给申请了贷款且是农村户口的学生。这同时也是来自同学们心底的呼声,53.67%的勤工助学学生没有申请助学贷款,说明过半数的学生家庭还是可以通过家庭和自己的努力交纳学费的。
5、信息获知与岗位获得的渠道
(1)信息获知渠道:通过老师通知31.07%,同学口口相传14.12%,说明传统的口口相传方式占到了45%,成为学生获知勤工助学招聘信息的主要渠道。接 下来,是通过公寓楼宣传栏——18.08%,说明这一传统方式仍然起着重要的宣传作用,可以继续保持运用下去。同时我们发现,每天中午和晚上的校园广播,虽然比例只有1.69%,但还是在无形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不容小觑。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勤工助学的学生获知渠道仍然是以传统的老师通知的方式为主,与之相比我们的新媒介——校园网站的作用就略显逊色,只占23.16%,并没有起到预想的主力作用。
原因分析可以从两个角度着手:
1、学生的角度看,一方面由于很多学生刚从高强度的高考集训中解放出来,毫无上网查看各类通知的意识,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学生更是没有多少机会接触网络。另一方面由于计算机在新生入学时的宿舍普及率较低,无法大量普及和使用这项功能,造成从开始学生就没养成定期查看校园网站最新通知、接收最新讯息的习惯。
2、从学校本身而言,我们的整体信息化、数字化的普及度和操作性尚不成熟,有同学提出,在太原理工大学的主页上很难找到勤工助学网站的链接,这就造成了有些同学没能方便、及时地看到更多的招聘通知,错失了应聘勤工助学工作的宝贵机会。以同层次的美国各高校相比,美国高校学生从入学时就有自己的ID号,用这个号可以注册登记,入住,查询成绩,自由登陆学校图书馆,吃饭,购物,登陆自己的邮箱查询最新的校园讯息或通知。
我校的数字化管理工作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我们的学生可以用学生卡在校园里吃饭,打水,购物,可以用学生号登陆校园网站查询成绩,只要安装下载一个软件,输入自己的邮箱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登陆学校的图书馆系统,但通过查询个人邮箱或利用短信平台来获知校园讯息和各类通知的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还是靠传统的上传下达,老师通知的方式。这就有可能造成信息不公开,过程不透明等问题的出现。
(2)从获得岗位的途径就可以证实上述问题的存在,通过现场招聘获得岗位的占到47.08%,同学介绍37.91%,老师推荐30.51%,其他为8.66%。有47.08%的同学是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上岗的,但仍然有过半的同学是靠“关系”或其他渠道获得岗位的。这就有可能使得真正需要岗位的同学没机会获得这份减轻家庭负担的工作,而让另一部分同学则获得了赚零花钱的机会。
6、工学矛盾
在工作与学习的关系调查中,总体看大部分同学认为工作与学习可以合理调节。有65.35%的同学表示学习和勤工助学没有冲突,31.64%的同学表示有些冲突,2.07%表示冲突很大。工学矛盾冲突问题,按年级调查显示:257名一年级受访者中,有64.98%人认为勤工助学与学习没有冲突,30.74%的人认为有些冲突,3.50%的人认为冲突很大;144名二年级受访者中,65.97%人认为与学习没有冲突,33.33%人认为有些冲突;114名三年级受访者中,有63.16%人认为没有冲突,有34.21%人认为有些冲突,有1.75%人认为冲突很大。数据显示了无论是“冲突”还是“不冲突”,三个年级的数据基本持平,没有太大变化,说明即使随着年级的提升,认为与学习有冲突的和认为没有冲突的人一直都是那么多,受到年级的影响并不大。无论哪个年级,多数同学都能在勤工助学期间正确处理好工学矛盾。
在放弃勤工助学的同学中,有26.18%是因为和学习冲突,25.05%因为工资低,12.62%因为工作环境不适应,11.68%因为岗位不满意,9.98%因为其他原因,2.07%因为周围人评价不高。这其中学习冲突在众多原因中虽然比例排第一高,但其实并不占绝对比例。
工作结束后仍想继续勤工助学的有53.30%,不想继续的约有45%。前者认为勤工助学与学习不冲突的占到65.97%,后者认为不冲突的占到72.35%,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不想继续工作的同学认为工学间无矛盾的人数比例甚至高于还想继续干的人。说明勤工助学的同学普遍都能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矛盾,无论继续工作与否,工学矛盾不是大部分人考虑的决定因素。
从三组数据分析看出,无论是在岗的、结束后想走的或想留的还是结束后已经离开的,同学们都认为工学矛盾不是主要问题,这已经不是我们未来调查研究学生是否想要参加勤工助学工作所要考虑的主要考察内容了。也侧面反映出90后的学生对与学习的担忧较以往开始减少,对学习的重视度开始降低。
7、薪酬量与薪酬制度(1)薪酬量方面
总体看绝大部分的同学对学校目前的薪酬量持基本肯定的态度。纵观全体受访人员,有4.14%表示很合理,43.5%的人表示合理,38.79%表示一般,明确表示不合理的只有12.05%。
但从横向看来,不同岗位之间的认识不尽相同。除助研岗位和助教岗位由于受访人数太少(分别只有三人)无法得到全面数据进行分析外,其余五个岗位横向比较后发现(见附录一):按“不合理”比例由大到小依次排列为:职能处室、院内助管岗、助理岗、技能勤工项目、保洁。从中我们发现不合理比例最小的保洁岗0.27%,说明大家还是基本认可目前的付出和回报的对等关系。“不合理”比例最高的是职能处室助管12.72%,其次是院内助管。为什么会有12.72%和0.27%如此大的差别呢?从同学所处的工作岗位,不难看出脑力劳动越大、接触管理工作机会越多的同学,会对付出与回报有更高的要求,会更多的保留自己的不同看法。
(2)薪酬制度方面
首先在薪酬制度合理度方面:6.21%认为非常合理,29.19%认为合理,50.66%认为比较合理,16.95%认为不合理。
其次结合薪酬量的调查数据:4.14%表示很合理,43.5%的人表示合理,38.79%表示一般,12.05%表示不合理。
将薪酬量和薪酬制度合理度进行对比发现: 两者在非常合理和不合理两项中相差不多,但中间的“合理”和“一般”两项,则有戏剧性的差别,多数人对工资是认可的,但对发工资的制度却不太满意,这就提醒我们有了健全的制度和完善的服务,更要让制度的优越性和有效性得到充分发挥。比如是否能够多顾忌学生的内心感受,让他们在辛苦付出后,得到回报的过程能更简单、快捷且保留了更多的隐私。
8、专业知识与能力锻炼
(1)专业知识和工作的联系度看,55.37%的人认为没有联系,38.04%认为联系较少,5.46%认为联系较密切(岗位不同联系度不同)。说明,我们在设岗方面与学生的求知愿望还有差距,能够提供的有专业知识含量的岗位还不够多。
(2)希望轮换岗位的周期,一个月的为34.46%,三个月的为33.15%,22.03%希望一个学期换一次,8.29%希望一年换一次(岗位不同职位轮换不同)
(3)最愿意选择的勤工助学岗位中,专业技能勤工助学项目最受欢迎27.50%,其次是保洁13.56%,次之是学院内设臵的助管岗12.62%,在次之是职能处室助管11.30%,辅导员6.03%,助教5.84%,助研的4.71%,楼长助理3.72%。
从以上三组数据以及各岗位轮换周期调查数据(见附录二)说明,大学生更愿意把勤工助学的过程作为学习知识的过程。所以在岗位选择、岗位轮换、岗位比较上,越是能联系专业、得到锻炼的岗位,越受欢迎。保洁岗位希望轮岗周期为一个月的,占42.74%,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其他岗位一般首先倾向于一个学期,其次是三个月;40%的辅导员甚至希望轮岗周期为一年。
三、建议措施
(一)关于勤工俭学的管理机制的建议
1、应当建立统一的勤工俭学网上平台直接进入学生邮箱
从调研的过程看,一是77%的学生获取勤工助学信息的渠道,不是通过网络这个现代化平台,网络发挥的作用只占23%,比老师传达还少8个百分点,与宣传栏、广告牌相差无几。学校主页上无法找到学生勤工助学的链接,只能看到临时通知。如果是新生或校外人员,不了解高校机构分工的,没有意识查看网络通知栏,很难注意到这方面的信息。二是网络更新同步性较慢,像保洁岗位这样的轮换速度快的岗位,有些学生的信息甚至没来的及上报,工作任期就已经结束离开了,这就造成信息滞后,难于管理的问题,可能会影响工作效率,从而制约了下一步工作的部署。
建议:建立统一的勤工俭学网上平台,直达学生邮箱、手机或与学生注册、生活一样,进入一卡通。做到信息采集、政策发布、消息通知能够迅速及时、方便查收。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因为没能及时查看学校网站的通知而错过机会。
2、勤工俭学培训机制
从培训数量看,44.44%没有参加过培训,38.61%由用工部门组织参加培训,15.63%学院内部组织培训。说明只有一半多一点的学生参加过岗前培训,但仍有44.44%的人没培训过。
从培训机制看:
(1)83名填写接受“院内组织的培训”的学生中,有7人来自职能处室助管岗位,17人来自院内助管岗位,49人来自保洁岗位,2人来自助研,2人来自辅导员岗位,4人来自专业技能项目。说明院内组织的培训不光针对本院内助管 7 岗位人员,还负责本院其他岗位的学生,也有可能还负责培训派出到院外其他岗位的学生,这样容易造成工作繁琐,且量大的局面,或交叉培训的现象。
(2)接受问卷调查的531名应培训人员中,接受过用工部门培训的只有205人,占应培训人数的38.61%。其中保洁员应培训372人,实际培训了142人,职能处室助管应培训55人,实际培训26人,院内助管应培训51人,实际培训12人,专业技能勤工项目应培训14人,实际培训7人,楼长助理应培训12人,实际培训6人,辅导员应培训5人,实际培训5人。说明除了有漏训的可能之外(例如近半数的人没参加过培训),也可能造成培训工作盲区,以至于一部分学生不清楚自己的培训是在学院还是在部门。
从培训数量和培训机制两个方面看,建议我校的勤工助学培训工作机制应当进一步明确分工和责任,提高运行效率,特别是学院、学校和用工部门三方面要在岗前培训工作中建立一种有效的分工合作关系。
按照教育规律,建立优化的勤工助学培训机制,最好是把各岗位的技能培训纳入创业教育、就业培训的体系,按照特定人群,根据勤工助学工作特点适时组织进行。
3、勤工助学工作考评应当简洁大度
工作结束后,用工部门是否填写工作考评,53.48%选择是,34.84%选择不清楚,9.42%选择不是。也就是说有约一半的部门在工作考评中没有让勤工俭学的学生了解过程,甚至不考勤。所以近10%的学生认为部门没有考勤这一环节,从而有可能造成对工作怠慢,责任心降低的现象。有学生因此而认为学校的勤工助学制度不够完善。
考核制度规范问题中,非常规范的有6.21%,规范的有32.02%,比较规范的有50.09%,不规范的有10.55%。实际上后两部分学生占到61%,都是对于考核制度有看法的,只不过50.09%的那些学生,表达的稍微婉转一些,所以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完全有可能将这50.09%的同学争取到满意的行列中。
这里面需要思考的是:考核环节是学生获取报酬的环节,这个过程也是体现学校和社会关怀的过程。这种关怀,必须要做到好事办好,表现出宽阔的胸怀。其中,让勤工俭学学生有尊严地拿到钱是关键。没有考勤、或考勤不认真不行;太过繁琐的考勤也会让人感到不被尊重,甚至羞辱。所以考勤的效率与氛围都很重要。既简洁大度,又客观真诚,是考勤制度的两个方面。前者是说制度设计以 简洁效率为主,后者是说考勤态度,包括考勤单位工作人员的态度要有人文关怀的精神。
(二)要认真对待学生在勤工助学中表现出的认识和态度
1、学生产生勤工助学需求的目的或原因有两个基本面。
一个是物质层面的,以薪酬(薪酬制度)、家庭经济状况为基本表现形式。另一个是精神层面的:以提高能力、岗位专业性与覆盖面、对环境(他人)的感受度为基本表现形式。
第一部分12题“勤工俭学的目的”四个选项中,与物质有关的两个选项“获得困难生资格认定”7.53%和“增加收入”33.52%,合计占到41.05%。而与精神有关的两个选项“锻炼能力”22.98%和“增长知识和社会体验”14.88%,合计占到37.86%。大约各占一半。
所以,企望所有学生在勤工俭学中把精神追求放在第一位是很困难的。毕竟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家庭属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变迁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第一需求会很直接,很现实,也很物质——通过勤工助学“得助”、“自助”。这与高校最初开展勤工助学以“助”为主的出发点不谋而合,双方都达到了目的——助与受助。但是,勤工助学毕竟不是单纯的经济援助项目。同样,让大学生的勤工助学只当成受助过程,只以薪酬为出发点也是不现实的。一半的学生心里都有一个愿望——把“工”的过程当作一个“学”的过程、实现自我的过程,甚至承担责任的过程。所以,高校的勤工俭学相应就必须成为一个“育”的平台,保护这种人文情怀也是高校自身永恒的责任,包括勤工俭学的环节。
2、学生存在一种“选择困难症”。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像“一般”、“比较合理”等这种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选项,更容易被选择。从这点看,一方面学生有放弃选择的倾向,似乎不关心选择,不愿意很明确地选择非此即彼的结果,很轻松地回避问题的尖锐实质。另一方面说明学生对问题的了解不是非常清楚,我们现在能够给出的选项、信息,还不足以让学生实现自由的、多元的选择;在选择范围很有限、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学生很难把握准自己的选择,判断上容易陷入简单、含混或给自己留有余地。或者很无奈地表现出从众心理,没有特别的观点。我们也可以简单地定义他们:“某0后”,自卑心理,焦虑,缺乏进取心理……
因此,如何让学生变得“会选择”,出路还在“能选择”上。增加社会宽容度,环境的纯洁度很重要。
3、在高校,社会压力对于勤工助学的冲击可能不是主要的。
调查发现,近40%的人会介意外界目光。从超过55%的人不愿意佩戴上岗证(包括无所谓的同学)这一比例可以看出,外界和周围环境对于勤工助学学生的影响是存在的:上岗证其实是外界关注的目光的一个替代物,它隐喻着外界目光。如果把外界目光直接与自信满满、十分自我的大学生放在一起的话,大学生很难承认自己会在外界目光的压力下发生回避、退缩的变化。
所以看上去高达57.82%的人表示不介意外界目光,但32.39%表示无所谓的人,实际上也是介意的,加上7.34%的那些明确表示会介意的人,就有近40%会介意外界目光。这就很容易解释,为什么只有不到一半的同学——42.75%表示愿意佩戴上岗证。特别是在人数最多的保洁员岗位中,不愿佩戴上岗证的比例最大,占到了60.44%(含无所谓)。这背后有一部分原因是,客观上佩戴上岗证会让工作对象有一种异样感,使原本简单的事情复杂起来。比如同样是辅导员,一部分被要求佩戴上岗证,目的是为工作方便,但因为此项制度只对研究生做要求,而不是对所有辅导员一视同仁,所有带证上岗者难免会有被轻视的感觉。
另一方面,勤工助学过程中,认为师生或周围人比较配合的有53.30%;20.72%的人认为很配合;两项相加有80.2%的同学在勤工助学过程中是面对着一个逐步成熟的人群,只有1.51%的人认为不配合。在放弃勤工助学的原因中,有2.07%是由于周围人的评价不高。说明学生受到外界影响和压力不大。
这两种现象似乎说明,在高校,勤工助学的社会压力不是因为师生不配合,也不是因为常常有异样的外界目光,而在于学生自己心里深处依然不是很自信。没有在工作中获得很强的尊严感,压力似乎来自从传统中承袭的固有观念,来自高校以外的历史深处。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当加强对勤工助学者的职业教育和心理辅导。附录:
一、报酬合理度数据:
岗位属于职能处室助管共55人。4人认为很合理,21人认为合理,23人认为一般,7人认为不合理,45.45%认为很合理与合理,41.82%认为一般;12.72%认为不合理;
岗位属于学院内设臵的助管岗共51人。6人认为很合理,29人认为合理,15人认为一般,6人认为不合理,62.5%认为很合理与合理,26.79%认为一般,10.71%认为不合理;
楼长助理岗位共12人。5人认为合理,6人认为一般,1人认为不合理,41.67%认为合理,50%认为一般,8.33%认为不合理;
专业技能勤工项目岗位共14人。1人认为很合理,7人认为合理,5人认为一般,1人认为不合理,57.14%认为很合理与合理,35.71%认为一般,7.14%认为不合理;
保洁岗位共372人。9人认为很合理,112人认为合理,249人认为一般,1人认为不合理,32.61%认为很合理与合理,67.12%认为一般,0.27%认为不合理。
二、岗位轮换周期调查数据:
岗位属于学院内设臵的助管岗共51人,8人希望周期为一个月,占15.69%,12人希望为三个月,23.53%,19人希望为一学期,37.25%,11人为一年,21.57%;
岗位属于职能处室助管共55人,10人希望周期为1个月,占18.18%,12人希望为3个月,占21.82%,22人希望为一学期,占40%,10人为一年,占18.18%;
保洁岗位共372人,159人希望周期为1个月,占42.74%,139人希望为3个月,占37.37%,60人希望为一学期,占16.13%,10人为一年,占2.69%;
楼长助理岗位共12人,2人希望周期为1个月,占16.67%,3人希望为3个月,25%,3人希望为一学期占25%,4人为一年,33.33%;
辅导员岗位共5人,2人希望为一学期占40%,2人为一年;
专业技能勤工项目岗位共14人,2人希望周期为1个月,占14.29%,4人希望为3个月,占28.57%,6人希望为一学期,42.86%,1人为一年,7.12%。
第五篇:大学生勤工俭学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勤工俭学的调查报告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就业渠道的增加,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的机会也增加,随之而来也引起很多的社会问题。大学生对勤工俭学持何种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参加勤工俭学所带来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我就大学生对勤工俭学认知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情况,获得学生勤工俭学的原因、目的和动机等信息,了解大学生对勤工俭学的整体认知。
很多人都知道参加勤工俭学会影响学习,但大多数人却依然认为参加勤工俭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不管是谁都会对此产生疑问。因此,我就这个话题对长沙电信里勤工俭学的学生进行了简单的调查。调查情况如下:共发放问卷50份,发放对象涵盖多个专业、多个年级,最后收回48份,其中有效问卷46份。我这次做的是抽样调查.在本次抽样调查中,有84%的同学来自农村,16%同学来自城市;就他们对勤工俭学的必要性的调查中,只有14%的人认为没有必要,47%的人认为有必要,27%的认为很有必要,而12%的人认为无所谓。认为没有必要的人大多数认为大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参加勤工俭学会影响学习。
一、对大学生勤工俭学目的的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同学参加勤工俭学的目的:34%的人是为了增加知识和社会经验,29%的人是为了赚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参与勤工俭学的收入用于生活费,22%的人是为了适应社会,10%的人是为了结识朋友,合计有5%的人是为了打发时间或其他的原因,由此看来同学们参加勤工俭学还是有明确的目的的。分析个种缘由,我觉得主要是因为近年来我国实行人才发展战略,高等院校不断扩招,大学生的数量大幅上升,随之而来的竞争压力也不断增大,这就促使了大学生们以实际操作能力的增强弥补专业知识的不足,增强未来的就业竞争力。调查表明,在增加知识和社会经验这一比率中有部分同学找了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科学技术文化服务工作,这样既应用了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让他们积累了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一举两得。可以说,勤工俭学满足了当代大学生不同的实际需要。
二、对大学生勤工俭学地点的分析
在参加过勤工俭学的被调查者中,86%的人参加过校外勤工,其它的人在校内及校内兼校外参加勤工。就校内勤工的好处大多数人认为岗位比较安全,较固定,工作舒适,并且劳动报酬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且收入稳定,但对校内岗位的态度上认为一般的占55%,满意的占36%,很满意的只有很少数,不满意的则没有。说明校内勤工的安全及报酬保障对学生还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的。但就校外勤工的好处,44%的人认为校外环境复杂,更能广泛的接触社会,更有挑战性,对自身能力的要求也更高,更能锻炼自己的能力,28%的人认为能够得到比校内更多的劳动报酬,很少一部分人认为校外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岗位。校外的工作对一部分想要积累社会工作经验又喜欢自由度高,较灵活工作的大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三、对大学生勤工俭学途径选择的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在参与勤工俭学的途径选择方面,56%的人是通过自己找的,34%的人是通过别人介绍的,很少人是通过中介公司和校内勤工中心来获得勤工俭学的机会。在被调查者所参加过的工作中,有37%的人做过促销,34%的人发过传单,20%的人做其他的工作,而只有9%的人做过家教。关于每周勤工俭学的时间的调查中,不足10小时的占67%,而28%的人工作10-20个小时,工作在20小时以上的则占很小一部分;37%的人每周的最高收入在200元,36%的人每周的最高收入在200元以上,很少一部分人的每周最高收入在600元以上,由此可见,这与被调查者参加的工作的种类及工作的时间长短有关,家教一般工资比较高,而本次调查中做过家教的人比较少,对最高收入的数据统计有一定的影响。
四、对大学生勤工俭学现状的分析
(一)勤工俭学岗位短缺且层次偏低,由于社会缺少对勤工助学岗位有信誉保障的中介机构,学校一般不愿意承担校外岗位的风险,担心产生不可预见的劳动纠纷与意外伤害事件发生,从而制约了勤工助学岗位的校外拓展。而高校能提供学生参加的勤工助学岗位十分有限,且临时性、一次性岗位多,岗位层次较低,多停留在低层次的劳务性岗位上,如搞清洁卫生,收发报纸信件,宿舍管理,图书馆和资料室的书籍上架,校园报亭销售等,这种勤工助学虽然能增强学生劳动观念和务实精神,经济收效较快,但 2
很难与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培养相结合,助学功能不大,只是定位在应急解困上,没有上升到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度,不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勤工俭学管理规范性不够,且观念陈旧
由于一些高校受客观条件限制或对大学生勤工俭学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使不少高校没有配以独立的办公场所和专职老师,大多由辅导员老师兼管勤工俭学工作,由于辅导员工作繁多不可能投入主要精力,且该项工作专项经费少,内容形式单一,体制落后,功能简单,由于社会失业率上升,勤工助学缺乏良好的社会外部环境,再加上部分学生观念陈旧,认为勤工俭学有失自己身份,并不积极参与和配合勤工俭学活动,导致勤工俭学受主客观条件限制较大,影响此项工作的深入、健康、持久地发展。对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没有统一的组织和管理,这种勤工俭学的体制极不健全、规范,并且管理的广度和深度都不能到位,必然导致勤工俭学发展缓慢。
(三)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内容,智力性因素不高
大学生进行的勤工俭学活动,无论是家教、兼职或零工,大多属于劳务性、服务性和事物性工作,往往不需要专业技能或专业技能要求,很少有人去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勤工俭学工作,曾有报道,在某省举办的一个大型的大学生勤工俭学与用人单位的现场招聘会上,专业技能要求简单的工种全场爆满,需要一定专业技能的工种基本上无人问津,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在勤工俭学上尚缺乏专业技
(四)大多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勤工俭学
根据调查显示,有54.21%的大学生认为勤工俭学是有必要的。认为没必要的只有4.96%,这充分表明:大学生对待勤工俭学的态度是积极的。能的训练
(五)社会不予勤工俭学重视
人才的成长,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在校大学生接近社会有助于拓展自身见识面。但是必须看到,社会能够容纳在校大学生的“空间”很少。很多在校大学生难以涉足其内。其次,社会上很多中介机构依靠欺骗大学生,收了费就“石沉大海”,使得很多大学生“遇黑”。调查显示,有38.84%的大学生上过此类的当。
总结:
经过本次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勤工俭学大多数持积极态度,大部分人还是参加过勤工俭学的,但他们主要是为了赚取生活费和锻炼自己的社会能力,所以多数人选择校外勤工以获得更多的劳动报酬以及更好的适应社会,为自己未来踏入社会奠定基础。鉴于学生参加勤工俭学的时间及精力的限制,他们不能太影响自己的学习,所以他们的工作的时间和收入还是很有限的。
虽然本次调查得到关于大学生对勤工俭学的认知的一些信息,但由于我本身知识的有限,本次调查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只适用于部分学生对勤工俭学的认知,但这些信息对于我解决关于大学生勤工俭学所出现的问题还是有一定的帮助的。我就这次调查还是有所感悟的,大学生找到一份兼职工作,尤其是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兼职工作,无疑是件好事:一方面,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会使大学生获得一种心理满足感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功体验,这也会促使大学生在自我完善方面更有动力,更加积极努力;另一方面,兼职是大学生提前融入社会的途径,可以在兼职工作中锻炼自己与人相处、与人合作的能力。高校也应该加强对学生兼职的管理和指导,通过勤工助学中心等完善服务,拓宽兼职的渠道,引导大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和一种正确的方法兼职,使大学生处理好兼职和学习的关系,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做好兼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