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物实验感想
生物实验感想
关于试验,首先要有严谨的科学精神, 探索求知的理性精神。
实事求是的严谨精神,科学探索志在求真,志在揭示自然和人类自身的奥秘,这是一个理性和崇高的事业,也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使命。
互助共进的协作精神,科学是我们共同的事业,是作为整体探索自然与自身奥秘的历史性进程,它需要我们在时代的课题面前协同努力,在历史的长河中前赴后继。
包容、谦逊、严谨、忘我这4个词是科学精神的表述。我们要虚心接受他人的研究成果,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身的洞察力和判断力,使自己看到的客观存在、客观事物更客观、更全面、更真实、更系统、更准确、更接近客观实际。我们要谦虚谨慎,孜孜以求,不断探索。认真的对待每一次的试验与研究,谦逊,严谨!
关于实验步骤,略显复杂。从一开始的抽血到制片,每一步我们都有认真参与。不管是实验讲解还是实验操作都格外仔细。
实验仪器有点小小的高科技。许多都是我们不认识的。关于超净工作台的操作,也大有讲究——超净台由三相电机作鼓风动力,超净空气的流速为24~30m/min,这已足够防止附近空气可能袭扰而引起的污染,这样的流速也不会妨碍采用酒精灯或本生灯对器械等的灼烧消毒。当然了,超净工作台也得调节玻璃门的高度,不得超过规定绿线,否则就达不到无菌条件了!那必然了,离心机在这个实验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它也有很多实验要求,离心机中的药品必须得对称放置,左右的质量得一致,否则会影响转率。其他一些细小的仪器虽然只是辅助,但是规范的使用还是必要的,不正确的使用方法啊便会影响实验结果与进程。
实验操作步骤中,最复杂的就是制片这一环节把——实验细节都在这一环节中体现出来了。一开始的抽血,有专业的护士阿姨,可是制片就是我们真正学习的验收,实验的严谨精神便能很好的体现出来。在抽取上层清液这一步骤中,要及其的注意小心,一个手不稳便是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所以手得抓稳,眼神的凝视不能放松。在制培养液这一步骤中,便要仔细观察刻度,不能多不能少,一切都得严格按照实验规格来操作,所以,耐心与细心不可少。在滴片这一步骤中,便是考虑我们的眼力了,一切之前的宝贵操作都是靠着最后一步,而且“成品”只有小小几滴,所以不能滴歪是非常重要的,找准角度,垂直对准载玻片,要凝聚思想!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我很高兴能认识亲爱的小范老师,(一个很慈爱的老师哦!)她对于我们这几个对医学实验概念为的孩子极为认真,仔细讲解每一步的操作,很有耐心。对于错误的步骤,她会不计其烦的改正与再一次讲解,知道我们明白为止。对于我们的失误,她能很仁慈的包容,鼓励我们做的很好。和小范老师一起做实验的时间不久,但是我能体会到她是一个有着严谨科学精神的学者与医者,她对我们认真负责,孜孜不倦,我们也学习的很是快乐。据说小范老师为了这个实验准备了5个半天呢,放弃了自己休息的时间的!所以,我由衷的感谢老师的支持与对我们的厚爱!谢谢!
第二篇:生物材料实验感想
实验感想
在上实验课之前,我们小组成员就觉得生物材料这门课程的知识实用性较强,因为生物材料就存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因此实验就显得非常重要。第一次做生物材料的实验,看着研究生师兄示范操作,感觉这次在实验比较简单,应该不会遇到太多的难题。但后来实验的进展并非如此,这也让我们感受到理论知识固然重要,实际操作能力同样不能忽视。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值得注意的问题有:
1、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人身安全和防止一起被损坏;
2、熔化颗粒的时候量不能过多或过少,过多导致样品变形,过少会导致样品有气泡或者不完整;
3、熔化颗粒过程中要充分熔,否则可能会影响样品的力学性能;
4、样品成型过程中压气的时间必要要适中。
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过程中得到的反思:
1、实验前要预习实验内容,熟悉仪器操作规则和安全注意事项;
2、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总结,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得办法;
3、着重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良好的工程素质和科学道德,例如团队精神、交流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等;
4、提高了自己动手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增强创新意识。
最后个人认为实验安排的时间不是很好,当时是6点半才轮到第7组,结果没吃饭的两个组员饿着肚子做实验,再加上时间安排和公选课冲突,导致实验过程不顺利,耗时过多且做出来的样品一般。相信下一次实验在时间上安排会得当很多,实验也将会更加顺利!
第三篇:实验感想
阻抗测量实验感受
几周前,华老师带领着我们利用网络分析仪做阻抗测量的实验。通过这次实验,让我们不仅在理性上,同时也更直观的感受到了一个在低频下呈现出容性的电容在高频下呈现出了感性,这不仅仅是简单的隔直通交,还涉及到在多高的频率下会呈现出不同于原先特性的电性。
在测量之前,首先要对网络分析仪进行单端口反射校正,步骤如下:
1、在反射测量通道时,选择反射端口,连接好阻抗匹配的开路器后,按下开路器软键,对应的软键按钮变为深色。
2、更换校正为阻抗匹配的短路器,并按短路器软键,对应的软键按钮变为深色。
3、最后更换正为阻抗匹配的标准负载,并按下负载软键,对应的软键按钮变为深色。
4、最后按软键完成单端口反射误差校准并返回上一级菜单。
在以往做实验的过程中,虽然各个实验课程的老师强调过实验之前需对测量仪器等进行校准,但实际操作中同学往往忽略了这步,但在此次实验中,校准尤为重要和关键。
完成校准后,便可以开始对阻抗进行测量,在测量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数据的精准,需对阻抗进行多次测量,以减少测量误差。经测量,发现电感所呈现出的感性随着频率的升高而逐渐变大,但当频率到达500MHz左右时,电感呈现出了容性,并且随着频率的继续升高,所呈现出的容性也越来越大,电容则与之相反。由此可见频率在电路的分析中尤其重要,而后又对带通滤波器的特性做了测量,就不一一叙述。
通过这次实验让我明白了正确的测量方法对减小测量数据的误差以及提高测试的效率是很必要的。作为工科的一名学生,从大一开始就接触实验,而电子测量这门课程到大三下才开设,所以我觉得很有必要将这门课程提前预置,这样的话,对于学生的后续实验有比较好的改进,而且这门课程所需的先修知识并不多,不像电波传播、雷达原理等专业选修课程需要有先修课程如电磁场、数字信号处理等,无法提前预置。
同时我觉得可以适当再增加一些基础性的实验,不仅仅是阻抗的测量,还可以是一些基础的元器件如二极管三极管,或者是一些基础的比较简单的模块电路,对于增长学生的基础知识是有比较大的帮助。
第四篇:实验感想
通过这次测试技术的实验,使我学到了不少实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做实验的过程,思考问题的方法,这与做其他的实验是通用的,真正使我们受益匪浅
在做测试技术的实验前,我以为不会难做,就像以前做物理实验一样,做完实验,然后两下子就将实验报告做完.直到做完测试实验时,我才知道其实并不容易做,但学到的知识与难度成正比,使我受益匪浅.做实验时,一定要亲力亲为,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弄明白,实验后,还要复习,思考,这样,你的印象才深刻,记得才牢固,否则,过后不久你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这还不如不做.做实验时,老师还会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给我们,拓宽我们的眼界,使我们认识到这门课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那么的广泛
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由于自己的理论知识基础不好,在实验过程遇到了许多的难题,也使我感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但是我并没有气垒,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自己看书,独立思考,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也就加深我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由于自己的理论知识基础不好,在实验过程遇到了许多的难题,也使我感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但是我并没有气垒,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自己看书,独立思考,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也就加深我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实验过程中培养了我在实践中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了良好的工程素质和科学道德,例如团队精神、交流能力、独立思考、测试前沿信息的捕获能力等;提高了自己动手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增强创新意识。
在这次实验中,我学到很多东西,加强了我的动手能力,并且培养了我的独立思考能力。特别是在做实验报告时,因为在做数据处理时出现很多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将会很难的继续下去。例如:数据处理时,遇到要进行数据获取,这就要求懂得labview软件一些基本操作;还有画图时,也要用软件画图,这也要求懂得excel软件的插入图表命令。并且在做回转机构振动测量及谱分析实验,获取数据时,注意读取波形要改变采样频率,等等。当然不只学到了这些,这里我就不多说了。
在这次实验中,我学到很多东西,加强了我的动手能力,并且培养了我的独立思考能力。特别是在做实验报告时,因为在做数据处理时出现很多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将会很难的继续下去。例如:数据处理时,遇到要进行数据获取,这就要求懂得labview软件一些基本操作;还有画图时,也要用软件画图,这也要求懂得excel软件的插入图表命令。并且在做回转机构振动测量及谱分析实验,获取数据时,注意读取波形要改变采样频率,等等。当然不只学到了这些,这里我就不多说了。
第五篇:实验感想
实验感想
篇一:实验感想
从7月4号到广州,不知不觉已经在大学城待了一个多月了。这是我第一次正式进入实验室,也是第一次实验成为我生活的全部,第一次把实验当成工作来完成。
因为不知道具体什么时候能够回家,所以也不知道这样的生活到底会持续多少天。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一个月的实验生活所带给我的种种,或明媚或忧伤,或甜蜜或苦涩,或愤怒或无奈,推心置腹的知己或是萍水相逢的路人,远不是一篇实验心得所能表达的。但是,不管怎样,我确信,这段经历将会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也许随着时光的流逝原本明亮的色彩会渐渐褪掉,很多曾经刻骨铭心的细节会慢慢模糊,但是我会记得,08年的夏天,我学生生涯的最后一个暑假,是如何度过。
这一个月在实验室的工作,让我对以后的研究生生活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也学到了很多基本的实验操作。现在对转化、跑胶无比的熟悉,也无比的痛恨。实验刚开始的时候,心情还有点雀跃,师姐却说以后做实验会做到让你吐的。如师姐所说,这一个月,我天天(除了停电和停水的时候)和大肠杆菌、平板、试管打交道。我曾经很绝望地问师兄:“我以后能不能不碰大肠杆菌啊?”不过,我现在也知道,有些事情,你不能改变就只能去适应。所以,我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并准备在以后的三年中继续这样的生活。
我现在知道实验室是一个很毒的地方,不能在实验室喝水吃东西,做实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防护,化学试剂和药品很容易腐蚀皮肤,紫外线对人有很大损害,东西不要乱摸不能乱靠,实在避免不了的时候就要带口罩带手套;实验室的仪器要仔细使用,用完要清理干净,晚上离开的时候烘箱一定要关;分子克隆最怕染菌,操作过程一定要格外注意,枪头、试管、平板都要灭菌,超净台操作时要先用酒精棉球把能碰到的东西都擦一遍„„总而言之,达到了来广州的一个目的:学习。我所学到的这些东西,对我以后的实验有莫大的好处。
我现在也知道,做实验的时候一定要谨慎,不能确定的东西坚决不能用。曾经有一天我们做了22个样品的挑菌,刚挑完,老师说我们用的培养基染菌了。我们只能把66支刚接完菌的试管洗掉,重新拿66支试管,写标签、贴标签、加培养基、挑菌,全部重新来过;有一次,我们用的一支loadingbuffer不是原来的盒子里的,结果点样的时候,样品浮在缓冲液中不下沉,跑出的胶片根本没法看,那一批的二十多个样品,我们又全部重做。实验来不得半点马虎,容不得半点疏忽,一切都要严谨。
我现在也明白,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你不知道会有什么意外情况出现,实验随时可能出问题。7月21号停电一天,我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自以为万无一失。可后来才发现,因为干冰放的太多,存放在4度冰箱里的平板出现很多气泡,里面的菌落爆裂,全部不能用了;8月2号通知停水一天,我们安排好了实验,结果3号又通知停水3天,我们整个实验进程生生地拖后了2天;按照原计划,分子克隆这部分4号就可以全部结束收尾,但是一直到8号才最终结束,因为最后一批样品我们反复做了四次:第一次,诱导后过夜培养,摇床不知为什么自己停了,没有蛋白表达;第二次,接种后培养,放进摇床的试管被甩出来,菌液一滴也不剩;第三次,设定好37度的摇床,培养两个小时后竟然显示内部温度-9度,急忙去拿试管时却发现试管温度高的烫手,摇床的内部温度足有60度,所有的菌液都不敢用,只好做第四次。
现在我习惯于每天晚上回宿舍后跟文峰讨论第二天要做哪些事情,力求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因为有时候一点点东西想不到,就会影响整个实验的进程。做实验要心中有丘壑,最好把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设想到,这样无论出现什么意外都可以从容应对。而且这样可以对将要做的实验有一个大概的轮廓,有什么不清晰的地方可以马上讨论解决,第二天实验就会顺利很多。实验出现问题的时候,把情况跟师兄师姐说一下,大家一起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就问老师。我已经了解做实验最忌讳自己埋头苦做,要跟别人交流,要向别人请教,因为自己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只有这样,才可以使自己的实验事半功倍。
这一个月的实验也让我交到很多很好的朋友。我的舍友兼搭档——曾文峰,是我来广州除了实验以外的最大>收获。我们俩是本质上很相似的人,虽然以前生活的环境不同,但是相处起来却非常融洽。在实验上,她更是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有时候我会很情绪化(譬如得知不能按时回家的时候),也很容易分心,她总是能够督促我继续实验。而且她心思比我细很多,总能把准备工作做地很充分。所以,有时候我想要休息,文峰常常会说:“咱们的试管不多了,要赶紧洗了去灭菌。”或是“明天要处理34个样品,先把EP管写了吧。”我就会装作可怜兮兮地说:“文峰,能不能让我歇一会儿啊?”然后,整个实验室的人都笑起来。
还有我的师兄刘建,我所学到的东西基本上都是他教我的。我对分子克隆的认识只停留在理论阶段,所有的实验操作都是他做,我们在一边学,然后他看我们做,最后我们自己做。师兄教会我们转化以后,自己负责电泳这项工作,因为制胶跑胶会接触有毒物质;需要晚上做实验的时候,师兄会说我们不用来了,他一个人做就可以;我们有时候很无聊,师兄会让我们去他宿舍上网,尽管这样会占用他和他女朋友交流的时间„„
还有师姐王海鹰,不仅在实验上帮我们很多,还牺牲了很多个人时间陪我们,陪我们去广大,陪我们去上下九。生活上有什么问题也是先问她。还有冯延叶,虽然和我一级,但已经是资深专业实验人士。他做实验严谨有条理,操作更是熟练,而且懂得东西很多。我们实验中遇到什么麻烦,都会请教他。还有华南的老师,不管是从实验上,还是生活上,都很照顾我们。还有很多其他人,虽然不在一个实验室,但是因为这样的机缘,也成了朋友。
所以,除了广州的天气很热,热的睡不着觉,热的我长了一身痱子,热的我夜宿实验室;除了这里的太阳很毒,把我晒得就算打包空投到埃塞俄比亚也不会有人怀疑我的肤色;除了回家日期一拖再拖,比原来老师承诺的生生晚了近十天;除了实验很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中午只能叫外卖,午饭要2点才吃,晚饭要8点以后;除了食堂的饭菜难吃又很贵,而且因为实验时间的缘故我们要经常出去吃,花费更是不菲;除了老是出现意外状况,不是停电就是停水;除了宿舍在7楼,每次回去爬楼都会气喘吁吁;除了宿舍从来没有热水,洗澡只能用凉水,床上有很多小蚂蚁,咬得身上一个个红红的大疙瘩„„以外,这一个多月得实验还是很好的。
虽然心得有很多,但是真要用文字来描述的时候,才发现,文字还真是苍白。总之,这一个多月的实验经历,酸甜苦辣一应俱全,但是得大于失,甜多于苦,笑多过泪,这段经历,我不后悔。
篇二:实验感想
从刚到广州那天算起到现在已有接近四十天的时间了,在这一月多的时间里无论是从实验方面,还是生活方面都学到了很多,感悟也很多。其中最值得珍惜的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和老师,同学的那份情谊和学到的以前很少接触过的实验技能。
首先,从实验方面说起,在本科阶段我的专业是制药工程,在大学里无论是开设的课程和老师安排的实验课都是侧重于化学方面,接触的实验都是有机合成,就连我的毕业论文也是有机合成方面的,对于生物或者是微生物的知识知之甚少,实验反方面几乎是零。还记的我刚进实验室时的感觉,好多仪器都叫不上名字,更别提怎么去使用,完全是一种陌生的感觉。我刚来时的激情,或者说就从复试后的一直憧憬着实验会得心应手或运筹帷幄的梦想全都成了一个美丽的却经不起风吹的泡影,再加上刚来广州时的不适应,那时的沮丧是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也许人都有留恋过去的通性,在那一刻起我突然发现我从未有过的喜爱我以前的学校,喜爱我以前的专业„„
留恋归留恋,沮丧归沮丧,我自己选择的专业,我自己选择的方向,我都要义无反顾的走下去。从第二天起我就从最基本的学起,或着更直接地说是从移液器的使用方法这么简单的问题学起„„开始了实验操作学习的同时也开始了理论知识的“恶补”——首先从冯延叶那里借了本蛋白技术手册,后来又从图书管里借了本蛋白质化学与蛋白质组学,在空闲的时间就看看实验操作和注意事项„„
一天,两天,三天„„大约经过了一周的时间我已经完全熟悉了双变复性实验的流程和操作。还记得我第一次接种没有染菌时的激动,还记得的我第一次测蛋白浓度做BSA曲线R值达到0.99以上时的那份喜悦,每一次小操作的小小成功都给我莫大的鼓励。还记得我第一次负责整个实验操作时的紧张和谨慎,现在想起都是一份很好的回忆。后来,冯延叶去负责纯化实验,剩下大约三分之二的包涵体实验要我独立完成,在后面的日子里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做实验,有时候要晚上11点回宿舍,虽然日子有些忙碌,但也体会到了生活中的充实„„
在这一个多月的实验中我发现了有机实验和生物实验的明显不同之处:第一,就是量的区别,在有机实验中几乎都是以数百毫升的计量,1ml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而在蛋白试验中1ml几乎是最大的计量单位,质量都是毫克级甚至是微克级,这就决定了在生物试验中要严格并且熟练的操作才能减小误差,例如:在测蛋白浓度时酶标板上的点样操作,不同的人操作或者说用不同的稀释倍数侧得的结果都会有很大的出入。第二,就是活性的区别,在有机合成中很多是不考虑生物活性的,而在蛋白试验中要时刻牢记它的生物活性,大部分时候都要把样本放在冰盒里或在接近零度的条件操作。第三就是染菌,在有机试验中大部分是不怕染菌的,而在生物试验中最怕的就是染菌,就像活性一样,“染菌”二字也要牢记。还有其他方面,在以后的试验中我会发现更多,同时我也会注意更多„„
在实验中最值的注意的就是做好实验记录,当天的实验记录当天完成。一份好的实验记录能帮我解决很多后续的麻烦,我记得在我刚做第一次实验记录时冯延叶告诉我:“做实验记录不要怕麻烦,如果你看过公司的生产记录,你就有会知道我们的实验记录有多简单,多浅陋。”这一点在我以后的实验中也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当然在这段时间中冯延叶的严格的实验操作和谨慎的实验态度是最值得我学习的。
在生活中更有很多趣事和笑语。当刚踏上广州,听到了一口标准而又陌生的粤语时,当天天面对米饭缺少我和小娜的最爱——馒头时,真正感觉到了什么是南北差异。当我们去华工和中大本校区时,就好像从热带沙漠走到了温带森林里的感觉,体会到了炎炎夏日走在林荫道上的惬意快感。当走到中大的“国立中山大学”的大门口时,体会到了什么是文化底蕴和视觉冲击力。当面对珠江时我突然想起了在青岛面朝大海时的那份开阔而又舒畅的感觉„„当在李杉老师家集体看奥运开幕式时,体会到了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激动„„
在每天的实验中,去晚饭的路上和晚饭时间是一天中笑语最多和最快乐的时光,每天九个人浩浩荡荡的走在路上,经常光临的那家餐馆现在都给我们会员级的待遇,小娜和刘建师兄无疑是大家的开心果,每次都是妙语连珠和“相声”大赛。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冯延叶同学也变的异常活跃,真是师兄“领导”加“训练”有方。
总之,在这段时间里有过沮丧也有过激动,沮丧给了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给了我一个适应和缓冲的余地,给了我冷静思考的时间。有位作家说过:“如果一个人的生活道路都是平坦笔直的,那么他的生活也是平淡无味的。”生活本来就是应该像正弦图像那样有π/2的时候,同样也有3π/2的时候,并且还是以2π为周期的„„这个假期给了我提前体验硕士生活的机会,不知不觉中它的脚步已经靠进,我很庆幸已经提前度过了转折点,做好了迎接它的准备。
最后,感谢老师们给我的指导和帮助,也感谢和我一块做实验的师兄、师姐还有同学们的帮助。
篇三:实验感想
定电子现在都已经大二了,已经做实验一年了,对实验也有点体会了!我的体会主要在数据处理与操作上,这些原本都是我不太熟悉的!下面我大致讲一下我通过一年学习所掌握的知识,也就心得了!
我们刚上实验课时,最开始上的就是测量与误差。
当然,我想,这个不仅是我们测控专业菜上测量,任何专业都是要的,实验是检验理论的最好的办法,而其表现就是测量,当然,测量是范围很广的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学都涉及测量,当然,不能忘记测量的重头戏,那就是天文学,几乎就可以讲那是测量学。我们在物理实验中几乎每一个实验都涉及测量,可见测量的重要性。在我们物理实验中,有很多手工测量的,但也有很多是直接用先进的>自动化仪器测量的,虽然自动化仪器按钮比较多,有点看起来繁琐,但我还是挺喜欢自动化仪器的。但是很少有用自动化仪器测量的,像我们做的“李萨如图形”的就是几乎全部手动,那个按钮时多的不得了!还有一个就是测核质比的测定,不过这些实验都有些缺点,就是操作太少不太好玩!所以又觉得有点喜欢直接测量的实验了!这种实验一般都需要作比较久,测量比较麻烦!但是很能找到自己技术比较高的快乐(当然,我技术不太高),但动手之后,就是有种劳动的快感,而直接用自动化的仪器就没有这种感觉了!除了测量呢!误差的计算就是我们实验的重头戏了,我们很多同学都是不管为什么需要计算误差!更是不管哪种误差有什么作用,也不知道为什么需要那么计算误差,不知道精确度的用途,如果说,能过照旧做的,当然是还好,但是有很多是不能照旧的,就不能很好的用了,我就在做误差的时候有个同学请教了我很久,我用了很大的经历才算讲明白,不过还只是就例子说!他还是不要求知道为什需要计算误差,为什么要这样计算误差!但我觉得有必要搞清楚!下面是我对误差的理解!
在误差里面,首先就是要确定精确度的啦!这个好像记忆不是很难,但理解不是很容易!
首先,我们制定精确度的规则,比如说,一个精度为0.1的测量仪器,我们可以看出在每个0.1之间都有可以辨别的空隙,这个空隙就是我们赖以估读的空隙,像我们游标卡尺就没有这个空隙所以不估读,而千分尺,虽然精度为0.01但是还要估读,因为它每刻度间有空隙!
接着前面讲,我们借助这个空隙估读一位数!将这个空隙分成十等分,我们只能确定我们估读的数值更接近哪等分,比如说0.03,而精确值则是在这个数值附近的某个值,我们不确定有没有超过0.04,或者,小于0.02.这样的话,我们就不能将0.03后面再加上一个数值了,我们必须保证我们所估读的数值,不应该使得差值大于我们估读的数值,就像前面说对0.04的差值为0.01,是我们估读位次的一倍,而如果估读0.005的话,最小值为0.01,这样,如果精确值为0.04,则差值为0.001的5倍,而如果是0.02的话差值就是0.001的15倍,都很大,这个估值是个毫无意义的值!所以为了有效性起见,我们规定对于存在读值间隙的我们估读到精度的下一位。上面就是我所理解的估读数值!下面我们讲在这个规则下的估值应用!比如说两个精度的数值相加,一个是12.345,其中0.005是不精确的!另一个1.23,其中0.03是不精确的,我们知道,他们要求的精确的不一样!相加起来,我们得到数值13.575.向前进一位,为13.58。为什么要这样呢!也是像前面讲的,我们知道0.03是不确定的,假设误差为一倍,而0.05也是不确定的误差也为一倍这样我们可以得到1.23的精确值在1.22与1.24之间,而12.345精确值在12.344与12.346之间,二者相加必然在大加大,小加小之间,也就是1.22+12.344与1.24+12.346之间,为13.564与13.586之间,如果我们取13.575,则对13.564差值为0.001的11倍,对13.586也是一样,而取13.58,则对13.564只有1.6倍,13.586只有0.6倍!这样我们的有效性就出来了!而其中用的是我所谓的真值假设法!在乘法里,这个显得给理解带来很大方便,比如说123.4,与1.2相乘,其中123.4中的0.4为估读,假设真值在123.5与123.3之间,而1.2的0.2是估读的,同样假设真值在1.3与1.1之间,通过相乘我们可以得出真值的范围!160.55与135.63之间,这里由于0.1*123带来了巨大的波动,值为12.3所以,这里,即使是十位都是不确定的,这点是我们同学理解的难点,我同学就是在这种地方问了我很久!看似适中的估读到十位没有根据,其实根据就是在这里!123.4*1.2=148.08,我们上面讲了那么多,就是为这里服务的,我们十位是不确定的,所以我们只要估读到十位,4+1=5,这里用科学计数法为1.5*10。我们这里看出了真值假设法的好处,当然,合理性就是我们一般认为估读差值与最小值的比不大于2倍!真值的假设在物理实验的数据处理中是应用非常广的!好像我们并没有看到真值假设,但是他的影子却在其中,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我们的不确定度的计算里面σ=,但由于其中真值不知道,我们用=表示,其中a为真值而就是替代,其实就是假设!
此外,还有很多其他的,不一一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