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素质教育论文

时间:2019-05-12 06:54: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物学素质教育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物学素质教育论文》。

第一篇:生物学素质教育论文

1程序控制

1.1 在分组实验中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程序控制,首先要引导学生在熟识实验目的、内容及注意事项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实验操作程序。

例如:在《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把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总结为“滴”、“刮”、“涂”、“盖”、“染”;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把装片的制作顺序概括为“盐酸解离”、“清水漂洗”、“龙胆染色”、“压片制片”,这样做既可以帮助学生按程序进行实验,牢固掌握实验步骤,又能够节省实验时间,提高观察的效果。

1.2 在分组实验中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程序控制,还要培养学生养成按顺序观察的习惯。实验中要引导学生做到:

(1)从整体到局部,如在《观察葫芦藓》及《观察铁线蕨》的实验中,要先观察整株植物的形态,再看它的根(或假根)、茎、叶;

(2)由表及里,如在《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的实验中,要求学生先看外部形态,再看内部结构;

(3)由粗到细,如在《观察植物茎的结构》实验中,要先用肉眼观察,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再如在《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的实验中,要先用肉眼观察根,再观察根毛,找到根尖,然后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接着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根尖的永久切片,分清根尖的四个组成部分,最后用高倍显微镜识别每部分的细胞结构特点。当然,大多数动物学实验则应该先观察外部形态,再解剖内部结构。不仅要求观察的顺序如此,而且在复述和复习时也要按这样的顺序,长期坚持就会使生物学实验课活而不乱,有条不紊地进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条理性。

1.3 在分组实验中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程序控制,还应该依据教材中试验的目标要求层次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单位时间内的接受能力,适当控制信息量。一是要注意分散操作难度;二是要防止单位时间内的信息密度过大,使学生难以消化吸收。结果控制

2.1为了最大限度、最大范围的对实验结果进行调控,首先要在实验前“定点,抓预习”。

对每个实验,笔者都坚持首先把重点、难点提前告诉学生,同时围绕重点、难点提出思考题或应注意的关键问题,让学生在预习时有明确的目的、有思考的内容、有议论的话题。在预习期间,笔者也经常参与学生们的讨论,指导课外兴趣小组对实验内容进行预演,培养实验课小骨干,从而为实验课上减少盲目性,顺利完成教学内容奠定了基础。

2.2 为了最大限度、最大范围的对实验结果进行调控,其次要在实验中“立标,重规范”。

每次在学生动手操作以前,笔者都要通过不同的形式为学生树立标准,如:在《观察和解剖鲫鱼》等实验材料较大的实验中,就可以亲手对解剖过程进行示范,让学生对何处下剪、下剪深度、剪到何处、解剖剪的倾斜度有一个感性认识;在《观察蚯蚓》等实验材料软小的实验中,则可以利用课外兴趣活动培训骨干,让他们在实验课上带动本组成员;在《观察草履虫》等实验材料非常小的实验中,则可以运用录像片对学生进行前期的指导。

2.3 为了最大限度、最大范围的对实验的结果进行调控,也应该在实验中“控速,促进程”。

由于学生自身能力、性格、知识水平的不同,在实验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速度上的差距,另外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也难免“离标”。对待这种现象笔者的做法是:划分实验小组时要根据以往了解的情况进行合理搭配,在此基础上对实验速度特别慢的小组再进行强化指导,或把他们落下的个别次要步骤“演示”完成,以帮助他们在实验结束后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为今后的学习树立信心。对实验过程中“离标”走样的学生应在讲清楚道理局严格要求,有时甚至手把手地教,以形成规范化操作。

2.4 为了最大限度、最大范围的对实验结果进行调换,还必须每时每刻“防偏,保方向”。

对每个实验,笔者坚持可以允许各实验小组在结果上出现一定的偏差,但实验步骤非经允许不得更改(探性实验除外)。当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错误操作并且会影响实验结论时,应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找到补救办法,以防学生一错再错,偏离正确方向,影响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形成相关知识的错误定势。

总之,在实验中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程序控制和最大限度、最大范围的对实验结果进行调控,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引起教与学双方的同步反应,实现实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第二篇:生物学教学素质教育论文

科学精神内涵的考察

科学(Scienc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Scienitia,原意为知识、学问。关于科学的论述有很多,《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1987年版):“科学是以范畴、定理、定律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多种现象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辞海》(1997年版):“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综合各家所言,广义的科学就是以理性的手段对确定的对象进行客观、准确认识及其成果。随着人类的发展,科学已经不能用定义来诠释,科学可以取若干形象,每一个形象都反映科学在某一方面所具有的本质。科学是一种建制,科学是一种方法,科学是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科学还是一种重要的精神来源。科学的本质不在于已经认识的真理,而在于探索真理。科学本身不是知识,而是产生知识的社会活动,是一种教育生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6年12月召开了第40届国际教育会议,会议通过的文件《面临科技挑战的中等教育》里专门论述了科学教育的主要内容:科学知识、方法、精神和价值等。

科学精神的内涵很丰富,可以从不同的层面来理解。“科学精神包括:怀疑一切既定权威的求实态度;对理性的真诚信仰,对知识的渴求,对可操作程序的执着;对真理的热爱和对一切弄虚作假行为的憎恶;对公正、普遍、创新等准则的遵循。”“科学精神包括:探索求知的理性精神,实事求是的严谨精神,批判创新的进取精神,互助共进的协作精神。”“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是科学精神的核心与实质,科学精神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教育学生要具有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科学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

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科学精神教育,应当有科学的内容和合适的形式。在内容方面,应当启发学生学会:

l)全面地看待自然界、生物界和生物学知识,克服认识上的片面性。

2)用变化的观点来看待生命活动过程,避免孤立、静止地看待生命活动。

3)对生物和生物学知识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会相对地看问题,克服认识绝对化。

4)通过观察、实验、实习、参观、采集制作标本和搜集整理资料等实践活动来发现和认识事物和学习生物学知识,避免单纯地接受知识、死记硬背知识的倾向。

5)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各种具体问题.增强现论与实际的联系。

6)把获得的生物学知识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避免认识仅停留在低级阶段。

7)在各种实践活动中,特别是在观察、实验和实习等实践活动中,积累、记录有关资料,有序地进行操作,善始善终地完成全过程,克服实践活动中行动或行为的随意性。对观察、实验、实习等的过程和数据应如实记载,不容篡改(即使与权威或教材相反也应如实记载,不容篡改),培养对理性的“真诚信仰和执着”的科学精神。

8)正确使用生物科学术语,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来掌握生物科学的概念、规律、原理和观点等,避免学习行为的无序性,培养学生的“对真理的热爱和对一切弄虚作假行为的憎恶;对公正、普遍、创新等准则的遵循”的科学精神。

9)渗透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由‘知识就是力量’向‘创新才有力量’转变”。“知识就是力量”,是英国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在1620年提出的,曾经风行世界。近400年的实践,人们不难发现真正的力量,不是知识收藏者,而是知识创新者,通过下列对比可以证实:英国人亚克敦,读遍藏书7万册,还做了大量读书笔记,却一辈子没有自己的科研成果;美国科学家爱迪生,虽没受过正规教育,却完成2000多种发明。千万个相似的案例说明:“知识就是力量”的时代,已经转入创新才有力量的时代。在进行科学精神教育时,要重视学生的思维科学化,在教学中渗透创新思维和创新技法。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科学精神教育的初探

3.1 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科学精神教育的落实 按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组织观察、实验、参观、讨论和实习等教学活动。真正做到教学活动有目的、有次序、有要求和有结果,使科学精神教育落到实处。

通过“科学界的弄虚作假”等反面教材的教育,培养学生对真理的热爱和对一切弄虚作假行为的憎恶。有些教师讲“变异是不定向的”,真的吗?教材上的原话是“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引导学生挑战权威、追求真理,培养“怀疑一切既定权威的求实态度和对知识的渴求”的科学精神。

l)观察:科学观察的基本要求是客观地反映可观察的事物,并且是可以检验的。观察结果必须是可以重复的。只有可重复的结果才是可检验的,从而才是可靠的结果。应当使学生明确科学知识是观察的基础。例如,在显微镜下观察人的染色体的制片,一个毫无生物学知识的人,他除了看到密密麻麻的一团杆状的小东西以外,什么也看不出来。如果让一位遗传学家来看,他能看到很多很多。“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应当引导学生从看热闹中逐渐深入而发现其中的“门道”。无论是课内观察还是课外观察,是观察标本、实物、实验,还是观察图表、模型等,重要的是掌握观察的顺序和观察的记录。古人说“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个知古。以益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吕氏春秋·慎大览》)。

例如,在观察叶芽的结构时,应当用刀片纵切开叶芽,按照由外到内、由上而下的顺序进行观察,然后按照实物画出叶芽纵剖面示意图(这是一种观察记录),再对照书上的图辨认各部分的结构并记录名称。这一过程既观察了实物,又观察了插图,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方法,还受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教育。

在观察青蛙的外部形态时,应当先测量其头、前肢、后肢和躯干的长度,并做好数据的记录。然后计算各部分长度的比例,并记录数据。若条件许可还可以做蟾蜍的对照、比较实验。学生通过测量、分析,较容易发现:青蛙的后肢发达是与善于跳跃的运动方式相适应的;而蟾蜍的后肢不如青蛙的发达,进而得出蟾蜍不善于跳跃(而善于爬行)的特点。这一过程将定性观察拓展到定量观察、分析,使得出的结论更为准确,更能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更符合实际情况,这时教师适时地指出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意义,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观察人体的形态结构时,引导学生按从上到下、由表及里的顺序观察自己的身体、人体模型或插图。观察后学生会发现人体的形态结构可按观察顺序分成“四部分”(即头、颈、躯干、四肢)、“三层”(即皮肤、肌肉、骨骼)、“两腔”(即颅腔、体胶,体脏又包括胸腔和腹腔,腹腔的下端为盆腔)、“一管”(即椎管)。通过观察、总结和归纳,学生对人体形态结构有了一个整体的、有序的认识,同时,也能得到“对可操作程序的执着”科学精神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2)实验: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实验的过程、数据不容篡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精神。

实验包括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课外实验等。在实验教学中进行科学精神教育要引导学生明确:①每一个实验的目的,了解实验仪器和装置的使用方法,以及实验材料的培养和选择;②了解实验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③能够解释实验的原理和结果;④学会绘制生物图和填写实验报告;练习或学会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实验完成后,清洁、整理实验用品和实验室,养成善始善终的习惯。

例如,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演示)实验,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进行,然后请学生分析、讨论实验的结果和理论上的结论。还可以请学生按照实验原理,设计一些不同的实验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应特别强调“等量”的问题,只有条件相同、材料相等,实验才具有可比性,才有可能得出符合实际的正确结论,这是进行科学精神教育的关键之一。

在高中《生物》“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的实验中,有两个“等量”的问题:一是把染过色的根分成两份;一是蒸馏水和CaCI2溶液要等量。此外,还应强调将染过色的根浸于蒸馏水中的目的是起对照实验的作用,这也是科学精神教育的重要内容。

高中《生物》“叶绿体中的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过程是较复杂的,要进行科学精神教育,就应当实事求是地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引导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研磨叶片时,为什么要加入少许SiO2、CaCO3和丙酮?

为什么要迅速、充分?

研磨液为什么要用棉纤维过滤?

滤液收集到试管中,为什么要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

制备滤纸条时,为什么要将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

划滤液细线,为什么线条越细越好?

为什么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

为什么要用培养皿盖在层析液的烧杯上?

实验结束,滤纸条上的色素带,自上而下依次是什么颜色、什么色素?

色素为什么能在滤纸条分离?

移动最快与最慢的各是哪一种色素?各具有什么颜色?

最宽与最窄的各是哪一种色素?各具什么颜色?为什么各种色素带的宽窄有异?

实验后的滤纸条经干燥后,为什么要避光保存?

实验结束后,为什么要用肥皂把手洗干净?此实验来用的是什么方法?

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说明什么问题?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从实验的实践中获取知识和方法,这对学生形成科学的精神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3)讨论:讨论是进行科学精神教育的很好的形式之一,一般包括全班性讨论和分组讨论。为了使生物学教学中的科学精神教育达到最佳效果,教师应进行充分准备和引导。

第三篇:普通生物学论文

文献综述

题目:基因工程技术在人类医疗保健方面的应用

摘要

所谓基因工程技术,就是在基因(DNA)水平上,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手段来操纵、改变、重建细胞的基因组,从而使生物体的遗传性状按要求发生定向的变异,并能将这种结果传递给后代。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基因工程技术在短短三十年中得到飞速发展,并已成为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新型治疗药物是当前最活跃发展最快的领域。基因工程技术将会更广泛的应用于人类医疗保健方面。科学家认为,到2025年,基因工程技术将成为治疗遗传性疾病的关键手段。

遗传研究所取得的进展,使医务人员已能识别、诊断和预防人类所患的4000多种遗传性疾病及失调症。科学家认为,到2025年,可能会有成千上万种诊断和治疗遗传性疾病的方法,而基因技术将成为关键的治疗手段。在治疗时,使用的主要是由基因技术开发的各种基因药物。将来,人们对疾病主要是以预防为主,即事先就将人体内有害的基因清除、消灭或抑制掉,也可以通过注射、吸入、服药等方法,将健康的替代基因送入人体或直接注入胎儿体内,以改变人体体质和预防疾病。

要求:1500字以上 评分标准:

1、书写格式(标题、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10分

2、摘要简洁,概括性强;10分

3、关键词简练,紧扣正文;10分

4、正文部分60分;

5、正文内容丰富,有新意;10分

第四篇:生物学论文2

初中生物重要概念的教学策略

传统生物概念教学过于强调知识本位,而忽视了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这种概念教学往往注重的是学生对事实信息的记忆和背诵,但要达到理解的程度仅凭大量的事实记忆是远远不够的,并且也与新课程理念相悖。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生物教学更强调学生对生物学重要概念的建立和理解,必然要涉及到对抽象概念原理的精心组织。

一、新课程标准中“重要概念”的解析

新课标中的“重要概念”包括对生命的基本现象、规律、理论的理解和阐释。重要概念对于学生学习生物学科内容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例如,在初中生物教材中,“光合作用”这个关键语词包含的重要概念是: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也就是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储存了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这个重要概念不仅指明了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即只有绿色植物才有光合作用,还指出了光合作用的前提——光照,还有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把握住了“光合作用”这一重要概念的本质内涵和要点,对于后续开展光合作用的实验,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新课程理念下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的策略

1.强调探究和学生动手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生物学概念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生物学概念,理解生物学概念的本质,教师应当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例如,学习“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概念,学生动手制作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

时装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同时结合植物和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认识细胞的结构,分析细胞各结构的功能。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比较和分析逐步形成对细胞概念的建立和理解。

在生物学教学中,研究一个立体模型、观看一段生动的动画、几张学生拍摄的照片或学生课前采集的标本,还有回答教师巧设的几个问题等都对生物学概念形成有重要作用,教师不能让学生仅仅停留在事实记忆上,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概念。

2.组织课堂活动,丰富学生对重要概念的感性认识

学生对重要概念的接受和理解需要以一定的事实或感性认识为基础。自然科学中的重要概念常常也是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对抽象概念的接受需要以具体的事实或者感性的、直观的材料作为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这些事实或者感性材料融入课堂活动,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对重要概念产生充分的感性认识,进而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重要概念。

例如,关于学生对器官概念的形成,教师可以先给出实物菜豆的叶和果实,并指导学生按顺序去观察,利用光学显微镜,分别找到叶和果实中相应的组织。然后教师再给出实物生活状态下完整的菜豆植株,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观察分析各部分结构的功能。由于成熟的菜豆植株的六大器官比较明显,并且来自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生熟悉的常见植物。所以,学生经过对菜豆植株的观察和思考,就容易对植物器官的功能和分类产生直观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对这些事

实性知识进行抽象或概括,进而建立起“多种组织构成且能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即器官”这个概念。

3.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对重要概念的深层探究

在产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剖析现象背后的规律,帮助学生把重要概念从大量的生物学事实中抽象概括出来,逐步达成对重要概念的建立。在学生建立起重要概念之后,教师利用层层递进的问题点拨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对重要概念的本质和内涵进行深入地探究,促进学生对重要概念的深层理解,实现主动探究和重要概念传递的“对接”。

例如,在初中生物《动物的行为》这一节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形成动物的行为这个重要概念时,以猎豹捕食为例,提问学生:“如何描述猎豹的捕食过程?怎样分析捕食过程中的动作或活动?”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可以从整体的角度总结出动物的行为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教师接着提问:“猎豹在什么情况下捕食?猎豹的一系列捕食活动需要身体哪些结构配合完成?”由此,学生可以回答出:“动物行为由外界刺激或体内的生理变化引起,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下,由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配合完成。”教师继续提出问题:“猎豹有哪些身体特点利于捕食?这与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对它的生存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形成重要概念:“动物的行为使其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其存活和繁殖的机会。”学生初步形成动物的行为这个重要概念后,教师再进行提问:“猎豹捕食时,发现猎物后静止不动,等猎物靠近时,再发起攻击,那么猎豹静止不动,注目凝视,凝

神谛听,这是动物的行为吗?”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辨析,对动物行为这个重要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4.创设生活情境,促进学生对重要概念的迁移运用

教师向学生传递重要概念的最终目的是想让学生运用重要概念来解释与生物学有关的现象,解决学生在学习生物科学中遇到的问题和根据已有的生物学知识和经验做出自己的判断,从而提高自身的生物科学素养,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学生构建起重要概念后,教师要通过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带到真实的生活中,在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和迁移运用。

例如,学生在建立起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两个重要概念之后,教师提供“印度狼孩”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根据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的特点,分析“印度狼孩”的一系列行为。在解读狼孩行为的过程中,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下来就有的,由身体里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而学习性行为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印度狼孩”这一现象,促进了对“动物行为”这一重要概念的迁移运用并加深了理解。

5.建立概念体系,完善学生对重要概念的分解整合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位置,包括了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及相关科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一个重要概念可以分解成多个层级的次位概念,教师在备课中需要理清这些次位概念与重要概念间的关系。那什么是次位概念

呢?次位概念即相对于重要概念来说,在重要程度上,地位要低一层级,从结构上看,次位概念比重要概念更加注重细节,内容更具体,由于知识的难度系数降低,从而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接受。如果说重要概念是一个整体,那次位概念就是化整为零,逻辑关系上互为补充,两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课堂上,教师从传递次位概念开始,通过次位概念的整合,最终形成一个以重要概念为核心的完整概念体系,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细致全面地把握重要概念。

例如,在“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主题下,“多细胞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生物个体”是标准中规定的一个重要概念。教师可以根据多细胞生物体的分类,把它分解为“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和“人体的结构层次”两个次位概念。在“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的统领下,还可以继续分解成“细胞分裂、生长、分化形成组织”、“多种组织构成能行使一定功能的器官”、“植物体各器官相互协调形成统一的个体”等次位概念。学生学习完这些次位概念后再进行系统地整合,会很轻松地建立起以“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为核心的概念体系,使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更加充实具体。

以上关于“重要概念”教学的五种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已经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总之,在生物学概念的教学中,教学要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动脑、帮助学生建立和理解生物学概念,引导学生将生物学概念应用到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解决相关的现实问题,以达到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的最终目的。

第五篇:素质教育论文 文档

我学习,我快乐

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情投入,还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数学,达到学习的自动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学生的快乐教育同样需要本着注之以爱、启之以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原则。在循循善诱的工作中需要抓住时机,以朋友的身份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用真爱和智慧把快乐内化为学生前进的动力,让快乐酝酿出学生不屈的勇气,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辅导,带领学生走出误区,走向成功。千万不能不讲方法,强迫接受,出现“成年人以爱的名义对孩子所犯下的错误,结果却让孩子用一生的痛苦来承担”的悲剧局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人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课堂上,我把学生当作平等的朋友来对待,热情关心、循循善诱,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学生的优点,进行“激励式”的评价。“你们听,这位同学说得多完整啊!老师真佩服他!”“你说得真好,如果声音再响亮一些,就更好了!”“太棒了!还有谁能超过他!”……这些话语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这些激励式的评语能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推动力,在潜意识中产生向表扬目标努力的追求,对学习的态度是乐意的、主动的。当学生遇到困难,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便说“你肯定行,再动动脑筋,好好想一想!”如遇到沉默寡言、不愿意回答问题的学生,我更是一次又一次满怀期待地说:“你先试一试,轻轻的说给老师听一听。”“真不错!声音稍微响亮一些,同学们就听到了。”“老师知道你一定行,这不,说得多好、多响亮啊!”这一切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高度尊重,高度信任,学生在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中进行思考和学习,感到学习是一件开心的事。

二、游戏教学,体验乐趣

儿童的天性爱玩、爱动,而且注意力集中不持久。在教学过程中,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相关的游戏,如送信、夺红旗、开火车、小猫钓鱼、摘苹果、红花配绿叶等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这些游戏能照顾到点又能覆盖到面,信息反馈及时,学生兴趣盎然。

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学习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他们觉得目前传统的教学方法枯燥无味,学起来没劲,自身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厌学情绪。而对象棋、麻将、扑克等等这些传统的游戏和电子游戏这样的现代游戏,是那么迷恋,可以通宵达旦,可以废寝忘食。因为孩子们需要玩,这是人的天性,也有益于少年儿童的身心成长。

我们常说寓教于乐,游戏教学法的原则就是对“教”和“乐”的严格界定:教,必须是各科教材中的内容,尤其是其中的重点难点内容。这些学科应该是语文、数学、英语、理化、史地、音体美等等,还有一些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如交通法规、自卫自救知识等等。因为只有这些知识才能纳入教学范畴,才是学生、学校乃至家长最必须的,最迫切的;乐,必须有比较成熟的游戏法则,有很强的竞赛性,有明确的输和赢,有极大的趣味性,并且在一定的机遇前提下,给参赛者以很大的发挥主观能力的空间,就象我们传统的和现代的游戏那样。

三、教学方法灵活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下来,还需要恰当灵活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才能得以实现。在实践当中,教师通常使用讲解、尝试、交流、观察、讨论等方法,适当借助多媒体等技术灵活运用。不管是哪些方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易于接受,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在学习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相应年龄阶段难以记住的东西,教师如能灵活处理,让学生在愉快的玩耍中记忆,将获得满意的效果:如学生学习“乘法中因数扩大或缩小时引起积的相应变化规律”时,我将学生分成三人一组,两个学生当“因数”,一个学生当“乘积”,比如一个因数说自己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说自己缩小100倍。那么“乘积”就要回答说自己要缩小10倍。三人玩两轮后自由交换角色。输赢的规则由学生提议老师决议。学生玩得可起劲了,后来学除法算式中被除数与除数的变化引起商的变化规律时,学生自发的要求再玩类似的游戏。学生在玩中练习巩固的效果达到了课堂的最佳效率。

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我学与我要学,效果截然不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如何激起学生学习的乐趣,是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的问题。但是,对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要靠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即如何结合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让所有的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下载生物学素质教育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物学素质教育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素质教育论文(最终定稿)

    http://oocc1.cccpan.com/ 素质教育之“体验式教学” 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把人类积累的丰富文化内化为受教育者的素质、才能、智慧与品德,促使受教育者身......

    素质教育论文

    关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论文 我们已跨迸21世纪的门槛,我们的社会即将 跨入一个崭新的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加 快,新领域不断增多,学科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科 学技术转化为生......

    素质教育论文

    把握数学课改提高学生素质 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如何通过课改来提高学生素质是我们所要探讨的共同课题。当前教育界无论是各个地区、各级学校、各个班级、各门课程都在......

    素质教育论文

    浅谈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甘肃省华亭县山寨初级中学 刘 伟 邮编:744111 「摘 要」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应以素质教育和学生发展为宗旨,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改进教......

    素质教育论文

    谈谈对素质教育的几点认识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近年来被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的根本性任务,提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面前。应该说,近年来大力推进素质......

    素质教育论文

    如何开展小学生素质教育 一、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 小学教师是实施小学素质教育的主体,教育观念的转变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进展,要落实小学素质教育,搞好课程改革,教师首先......

    素质教育论文

    浅谈小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改革传统的偏重考试的评价制度,构建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的、富有个性的、主动的发展的评价制度,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

    素质教育论文

    语文教学应重视素质培养 南阳市第十九中学校 语文教学应重视素质培养 语文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中小学的语文课不应只单纯地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也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