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内控 防风险 为我国商业银行健康平稳和谐地发展保驾护航
强内控 防风险 为商业银行健康平
稳和谐地发展保驾护航
风起青萍之末,千里之堤,毁于蚁蝼。这警示着:无论向好的方向,还是向坏的方向,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集水成河,堆沙成塔。一个现代化企业在发展和扩张期往往可以隐盖或聚集一些风险和隐患,如果能够及时排查出潜在风险并切实有效地排除,那么这个企业就很少出现大起大落现象,可以健康平稳地发展。很多企业在大发展,快扩张地过程中往往无意(多数是有意)地忽略了或屏蔽掉自身的风险,直到有一天轰然倒塌,人们在追逆根源时发现正时好久之前埋下不起眼的祸根,所以又唏嘘不已,如果及时发现和暴露这个风险,不论它有多小,也许这家企业可以做成百年老店,千年品牌。
对商业银行而言,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说是风险的集散地也不为过,商业银行的本质就是经营风险,高负债、高风险是其有别于其它企业的主要特征。经济全球化,金融国际化以及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迫使商业银行过多的关注发展速度和规模扩张,客观上必然会聚集各类型和多层次的风险,将这些风险及时暴露,以便及早进行防范和控制,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最终可以让商业银行追求地速度情结和规模偏好回归到在效益、质量的前提下推动规模合理增长的轨道上来,加速商业银行改革和转型。
作为商业银行内部重要的防控和管理风险工作,内部审计在银
行内部发挥着重要的监督和制约作用,成为现代银行业公司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巴塞尔委员会认为:独立、有效的内部审计对实现公司治理的目标必不可少,并在一系列文件中对完善银行业内部审计作出了规定。2001年8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银行内部审计及监管当局与内外审的关系》,对银行业内部审计的定义、目标和任务、原则、运作以及监管当局与银行内部审计的关系等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明确指出,银行业内部审计应当遵循持续性原则、独立性原则、权威性原则、公正性原则、专业性原则和广泛性原则。
我国商行银行的内部审计沿袭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比照国际先进银行的经验,我国银行业内部审计在理念、独立性、权威性和有效性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近几年来,开展的银行业案防专项治理中暴露出的大量问题充分说明没有真正起到防控和监督作用,走走过场,流于形式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没有充分重视和利用内部审计在风险控制和为银行增加价值方面的作用。改变目前现况,建全和完善内部审计和评价体系和制度,从制度层面规范和保证内审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常态化,不过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我们可以从提升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技能这方面入手,既弥补制度上的残缺,又培养了审计人员队伍。笔者认为合格的审计人员应该具体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一、较高的政治素养
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作为合格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政治素养。当今现实生活,诱惑来自各个方面,对自己要
求不严,容易滋生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已主义的想法和念头,使人格和人性产生扭曲和变形。所以,审计人员必须努力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守科学的信仰和信念,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上级行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上级行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断增强政治意识、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责任感。
二、过硬的职业技能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新的业务、新的产品、新的规章制度不断涌现,这对审计人员的业务技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所以必须充分利用点滴时间,博览群书,广泛积累知识,以适应时代发展和自身岗位的需要。对法律法规的规章制度要烂熟于心,依法审计、合规审计是审计人员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不仅要熟悉各项制度和各项规定,而且要掌握相关的法律条文和行业规章等,并能准确理解其基本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对审计事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以经得起法规制度和历史的检验。同时,审计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领域,客观上要求审计人员的知识蓄备呈现多元化、跨领域和综合性,因此,审计人员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学习,深钻细研,尽快实现知识更新换代,努力使自己在原专业上成为问不倒、难不住的专家型人才,在相关专业上成为可以替补的复合型人才,以达到一专多能、精益求精的要求。
三、扎实的工作作风
审计工作的独特性决定了审计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工作作风,在工作上应做到严、准、细、实。严就是要严肃认真,在贯彻执行上级指示决定上,要不折不扣、一丝不苟;在日常工作中,要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坚持按审计程序办事;在实施具体审计任务时,要扑下身子,潜下心来,真抓实干,切实把问题查深查细查透,做到不留死角、不“走过场”。准就是要准确无误,对上级指示决定要准确执行,不打折扣,不偏不倚;对审计数据要准确统计,一是一、二是二;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要如实反映,不夸大,不缩小;对问题的处理要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和建议,做到合理合法,便于执行。细就是要严谨细致,审计工作主要与人、数、事、物打交道,是一项既细致又繁琐的工作,稍有疏忽,就会出现差错。因此,一定要注意磨练自己的细心和耐性,做到不马虎、不厌烦,努力把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差错降低到最低点。实就是要实事求是,要敢于说真话,亮实情,不欺上瞒下,不弄虚作假,不图虚名,不搞“花架子”,做到“诚实、本份、公正、正派、可靠、放心”。
四、很强的协调艺术
审计工作要上台阶,不仅需要扎实的业务功底和政策水平,而且需要协调处理好审计与被审计对象、有关部室的关系。当前,尽管人们对审计有所了解,但不少人只认为审计就是找毛病、挑刺头、查问题、下罚单,他们只知道审计的监督职能,而不知道审计的维护、促进和公正职能,对审计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误解。这种误解很容易造成工作的被动局面,因此,审计人员一定要充分利用各种时机和场
合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努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审计过程中,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既不卑不亢,又不以监督者自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各方面的力量吸引到关心、支持审计工作上来,努力形成分行重视、全行上下协同、全员参与的良好审计氛围。同时,要平衡好原则性和灵活性。没有原则的灵活是失职,没有灵活的原则是教条,审计工作原则性很强,但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对查出的问题一定要认真分析,有征对性地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使违规者得到惩处,使过失者受到教育,使蒙冤者得到解脱。既体现审计的监督管理职能,又体现保护和关心同志的人文关怀,更好地推动和促进审计工作的开展。
五、宏观的思维能力
审计的结果、相关的意见和建议需要通过审计报告展性,高水平的审计报告应该是审计结果具体详细,审计意见客观公正,审计建议切实可行,同时还应具有前瞻性、宏观性和综合性。但从目前的审计报告看,大多还没有达到这一程度。主要表现在审计报告的逻辑性不够强,条理性不够清,层次性不够细,往往是“鸡毛蒜皮”,就是说事,道不出要害,说不明事理,理不清因果,抓不住矛盾,提出一些隔靴搔痒的意见和建议,不实用,难执行。这种缺少层次、缺少高度的审计报告,不仅使前期的工作质量缩水,而且有损审计机关的形象,同时决策层也无法由此作出下一步的战略布署。因此,广大审计人员务必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分析和文字表达能力,多出高层次的“成品”、“精品”审计报告,少出或不出低层次的“次品”、“劣品”
审计报告,努力使审计监督发挥更大的价值。
美国次贷危机引爆金融危机进而发酵成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还在蔓延,各界孜孜寻求虚拟资本和实体经济之间的防火墙和隔离带,有一种共识认为加强金融监管是可行路径,事实也正如此。加大外部监管的同时还应强化内部审计,逐步促成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制度化和常态化,逐步完善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公正性和广泛性,为商业银行健康、平稳、和谐地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