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济宁市审计局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对基层审计工作的指导
山东济宁市审计局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对基层审计
工作的指导
为实现全市审计工作的协调发展、整体推进,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审计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加强基层审计机关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全市审计工作四项重点之一,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对所属县市区审计工作的指导。
加强与县市区党委政府的沟通联系,协调解决审计工作遇到的重大问题。市审计局领导与当地党委政府领导及时沟通,就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及时交换意见,推动县级党委政府出台加强审计工作的制度文件,促进县级党委政府加强审计机关班子建设、充实审计人员、保障工作经费、提高装备水平。
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市审计局党组研究出台了《济宁市审计局关于加强和改进对县市区审计工作指导的意见》。意见从加强上下沟通、统筹审计资源、加强成果开发、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队伍建设、加强监督检查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市审计局对县市区审计局加强工作指导的要求,明确了责任部门。意见的出台,从制度上保证了市审计局对基层审计工作指导的力度,逐步形成了审计机关上下良性互动,均衡发展的机制。
实行市审计局领导班子成员联系点制度。每名局领导联系两个县市区审计局,定期开展调研活动,摸清县级审计机关的基本情况,注意培植亮点、推广先进经验,积极协调解决县级审计机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最近班子成员分头带着15个调研课题,深入基层,开展了一次集中调研,发现推广了一批县级审计机关的好经验、好做法;帮助县市区审计局分析查找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明确下一步努力方向,提出了改进工作的思路措施。
加强对基层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培训。省审计厅统一安排以及市审计局统一组织的审计项目和业务培训,均安排县市区审计机关的业务骨干参加。灵活运用“上审下”、“交叉审”、“联合审”等方式,加强上下级审计人员的业务交流。为培养专家型审计人才队伍,建立了全市审计机关人才库,将人才库按照专业划分为八个活动小组,每个小组选定1-2个课题进行专题研究。加强理论研讨和交流,推动全市审计机关在服务科学发展和自身科学发展上形成共识。今年以来,市审计局围绕审计质量控制、规范化建设、培养查核问题的能手等八个专题分别组织全市审计机关进行深入研讨,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的目的。
加强考核和奖惩,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制定了《济宁市县市区审计局年度工作考核办法》,坚持实地考察和量化考核相结合的办法,从业务工作、机关管理、队伍建设、外部环境等方面对各单位的工作进行量化考核,突出工作实绩。根据各单位的考核得分情况,排出名次,将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次。对年度考核优秀的予以表彰,一般等次的,由市审计局主要领导对其负责人谈话,予以诫勉。
开展评先树优活动,推动县市区审计工作上台阶上水平。每年组织开展全市审计质量大检查和优秀审计项目评选活动、“四个十佳”(“十佳审计项目”、“十佳审计能手”、“十佳科室”、“十佳个人”)评选活动,并隆重表彰。检查和评选活动结束后,召开专门会议将评比结果进行反馈,对于县市区审计机关在审计质量、机关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予以提醒并提出整改要求。
上下联动,推广改革创新的经验做法,做到市县两级步调一致,齐头并进。市审计局去年对审计业务运行模式进行了创新,实行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理、审计结果执行四项职权分别由不同部门行使的“四分离”改革,试行一年来,效果很好。最近,市审计局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调度,明确在全市全面铺开这项改革,要求条件成熟的县市区审计机关先行一步,尽快实行“四分离”,尚不具备“四分离”条件的,也要实行“三分离”,逐步在全市审计机关内部形成科学的监督制约机制。(郭卫东)
第二篇:关于小海镇加强基层党员干部教育采取多项措施
关于小海镇加强基层党员干部教育采取
多项措施
一、按照“分层施教、分类培训”的原则,确定党员干部培训计划。为建立“让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使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分批分层次做好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一是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二是乡镇、街道党员干部,村支部书记、村主任、社长;三是村、社区中的其他党员干部以及农村致富带头人和企业骨干等。制定近远期培训规划,计划年内把全县所有基层党员干部普遍轮训一次;计划通过五年时间,使90%以上的乡镇党政领导干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50%以上的乡镇党政正职具有大学本科学历;45岁以下的村党支部书记达到高中或中专学历,并有一批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全面提高全县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教育培训分为以轮训为主的普及型培训、以学历教育为主的提高型培训和以掌握技术为主的技能型培训。
二、围绕“保稳定、促发展”的要求,不断丰富培训内容。为保持基层党员干部的先进性,真正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确保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针对不同的对象,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做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普及型培训主要是开展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市场经济、岗位业务等内
容的教育,结合开展进村入户送法律活动,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法制培训;提高型培训则根据远程教育的专业设置,组织党员干部参加经济管理、城市规划、旅游经济等切合县内实际需要的专业的学习;技能型培训主要是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村产业实际,开展农业科技信息和实用技术知识培训,如结合“双带”活动,开展以如何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掌握农业网络信息技术,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内容的培训,使基层党员干部普遍掌握1-2门实用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
三、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注重培训方式的多样化。充分利用现代干部远程教育网络,按照“先锋工程”“五强”的要求,在坚持分级培训原则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努力做到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集中教育和分散自学相结合。一是抓好集中培训。建立远程教育农村教育点和利用县委党校主阵地,分期分批抓好基层党员干部的培训。规定乡镇领导干部每年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10天,村党员干部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二是分散培训。延伸学习阵地,利用远程教育农村教育点和开设电视教育专用频道,共享现代传媒教育资源,根据需要制作教育内容,利用农村党员电教网络向农村党员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传输信息。三是学历培训。一方面通过干部远程教育进行学历教育,学员通过网上注册、选课,统一参加考试,成绩合格并达到
学分者发给国家认可的学历文凭及学位证书。另一方面,县委党校开设学制三年的农村管理专业大专班,学习对象主要是村干部。去年,经过入学考试,有223名村干部将参加农村管理大专班学习。四是“菜单式”培训。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提供各类实用便捷快速培训,实行自主选择。
四、强化激励约束机制,注重培训管理的规范化。对乡镇党政领导干部,则引入学分制和学时制相结合的办法,加强教育培训的管理,把培训情况列入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记入每个党员干部的培训档案,并将培训情况与干部评优相挂钩;对乡镇机关党员干部,继续采取领导联系培训、点名调训、联络员跟班培训等措施,保证培训到课率,确保培训实际效果;对农村主要干部,将培训列入村干部岗位目标考核内容,并与报酬奖金相挂钩;对农村一般党员干部,则采取点名登记的办法,严肃培训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