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部审计管理程序
内部审计管理程序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企业的内部审计,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其
他有关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程序。
第二条 公司实行审计制度,内部审计履行监督和管理双重职能,对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促进公司依法经营、规范管理、提高效益、健康发展。
第三条 内部审计指由公司委派专职人员到下属单位或职能部门
对财务收支活动进行合法性和合规性的会计规范化审计,还包括对经营目标、离任及工程项目的审计。
第四条 财务部是内部审计的主责部门,负责内部审计的方法、内容、程序的确定及审计报告的编制。
第五条 内部审计的方法按审计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审计方法。
第六条 内部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会计规范化的审计、经营目标
审计、工程项目审计、其他专项审计。
第七条 内部审计的程序由财务部向被审计单位发出审计通知
书,各单位按通知书要求准备好审计资料。
第八条 财务部制订审计方案,按方案要求开展审计工作。
第九条 根据审计工作底稿,选写审计报告,做出结论和决定,并向公司总经理汇报。
第十条 财务部根据总经理批示后的审计报告反馈被审计单位,并制定整改措施和实施,由财务部监督执行。
第二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管理程序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管理程序
1.目的为了规范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保证内部审计质量,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XXX公司
3.定义
本程序所指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确保其审计质量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4.职责
4.1内审经理对制定并实施系统、有效的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负总体责任。
5.程序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一般包括内部自我质量控制、内部审计督导与外部评价三个方面。
5.1内部自我质量控制
内部自我质量控制是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和审计项目负责人通过适当的手段对内部审计质量所实施的控制。内部自我质量控制包括内部审计机构质量控制与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两个层次。
5.1.1内部审计机构质量控制
内部审计机构质量控制是为合理保证所有内部审计活动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的控制政策和程序。
5.1.1.1 内审经理确保以下措施的实施:
1)通过制订《内部审计制度》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形式、授权状况、职责、权限,以及内部审计业务的范围特点等;
2)通过设置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要求并在人员招聘时予以体现,确保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与专业结构符合公司审计要求;
3)内部审计实施过程中需考虑成本与效益原则;
4)其他。
5.1.1.2内部审计机构质量控制程序:
5.1.1.2.1《内部审计工作手册》中有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章节,内审经理负责传达给每位内部审计人员;
5.1.1.2.2通过对新进内审人员的带教,每年对内审人员进行内审质量考评,结合考评结果制定培训计划,以保持并不断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5.1.1.2.3根据审计项目的性质、复杂性、时间限制、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等,进行适当的分工,合理安排所需的审计资源。采用工作轮换的方式安排审计项目及审计小组。
5.1.1.2.4适当运用咨询手段。
5.1.1.2.5每半年一次,内审经理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员工绩效考评,评价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质量情况,考评结果由公司人力资源部体现在员工薪资绩效中。同时,通过定期的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及外部评估相结合,确保内部审计质量。
5.1.1.2.6为评估审计报告的使用效果、避免内控缺陷的重复发生,审计改善项目完成后,内审人员应对相关的关键内控环节进行再评价,以验证类似内控缺陷已得到根本改善。
5.1.1.2.7内审经理负责监控内部审计机构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得到执行。
5.1.1.2.8内审根据公司保密制度及档案管理制度规定对审计资料进行归档及管理。
5.1.2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
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是为合理保证审计项目的实施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的控制程序与方法,并体现内部审计机构质量控制的要求。
5.1.2.1 基本原则
5.1.2.1.1内审应根据审计计划确定的审计项目,编制项目审计计划并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做好审计项目业务管理与控制工作。
5.1.2.1.2在审计项目管理过程中,内审负责人与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当充分履行各自的职责,以确保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
•内审负责人职责范围:
a)选派审计项目负责人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授权;
b)审批项目审计计划;
c)对审计项目的实施进行总体督导;
d)审定并签发审计报告。
•审计项目负责人职责范围:
a)制定项目审计计划;
b)制定审计方案;
c)组织审计项目的实施;
d)对项目审计工作进行现场督导;
e)编制审计报告;
f)组织后续审计的实施。
5.1.2.2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程序
5.1.2.2.1.内部审计负责人及审计项目负责人需指导内部审计人员执行审计计划;
5.1.2.2.2监督内部审计过程,对内部审计督导具体见──内部审计督导;
5.1.2.2.3审计工作底稿见5.1.2.3
5.1.2.2.4审计报告。审计小组组员编写本人负责内容的审计小结/审计结果,由审计项目负责人起草审计报告。审计报告经小组讨论后确定初稿,与被审计人/部门沟通后,由内审负责人审核定稿并签发。对于专项审计报告或重要事项的审计报告还需经总经理批准。
5.1.2.2.5沟通与监督
1)内审通过持续和定期的检查,对内部审计质量进行考核和评价。通过实施公司统一的员工绩效评估表对审计质量进行考核和评价。考核内容主要是审计计划的完成情况,由内
部审计人员先进行自我评价,内审经理再进行评价。考核评价结果及时报人力资源部门作为考核审计人员绩效的主要依据。
2)在实施审计内部自我评估时,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对优秀的审计项目实施质量进行自我评估,同时征求被审计单位和组织其他部门的意见。
3)质量控制结果通过实施审计质量内外部评价及时向公司总经理报告。
5.1.2.3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工作底稿,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工作记录,是联系审计证据和审计结论的桥梁。审计工作底稿的形式可以是纸质、磁带、磁盘、胶片或其他有效的信息载体。无纸化的工作底稿应制作备份。
审计工作底稿应内容完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客观反映项目审计计划与审计方案的制定及实施情况,并包括与形成审计结论和建议有关的所有重要事项。
5.1.2.3.1审计工作底稿主要包括以下记录:
a)内部审计通知书、项目审计计划、审计方案及其调整的记录;
b)审计程序执行过程和结果的记录;
c)获取的各种类型审计证据的记录;
d)其他与审计事项有关的记录。
5.1.2.3.2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级复核
无论书面形式或电子形式的审计底稿都需分级复核。复核应由内审中比工作底稿编制人员职位更高或具有丰富经验的人担任,复核人员应在底稿上对其复核结果进行书面记录或以邮件形式确认。工作底稿的复核程序:
1)内审经理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负完全责任
2)审计小组组员编制的工作底稿需经审计项目负责人/主审复核后交内审经理审核;
3)审计项目负责人/主审编制的工作底稿由内审经理审核。
4)如果发现审计工作底稿存在问题,复核人员应在复核意见中加以说明,并要求相关人员补充或重编工作底稿。
5)内审内审以外的组织或个人要求查阅工作底稿,必须由内审经理批准。但法院、检察院和其他有权部门依法进行查阅的除外。
5.2内部审计督导
内部审计督导是指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和审计项目负责人对实施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所进行的监督与指导。
5.2.1内部审计督导的一般原则
5.2.1.1内审经理对督导工作负主要责任。审计项目负责人负责审计现场的督导工作。5.2.1.2对于重大或敏感的审计问题,内审经理应直接进行督导。内审经理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尽可能减少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风险。
5.2.1.3在督导工作中,应遵循重要性、谨慎性和客观性原则
1)督导人员应根据内部审计的知识与技能,以及审计项目的复杂性,有重点地进行督导工作;
2)实施督导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进行合理的专业判断,减少审计风险;
3)实施督导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做到客观公正。
5.2.1.4督导应当贯穿于审计项目的全过程,包括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终结三个阶段。
5.2.2审计督导的内容与方法
5.2.2.1督导人员应确保审计人员明确审计目标和审计责任,并具有完成审计项目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5.2.2.2督导人员应确保审计人员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性质和需要特别关注的重大经营问题,制定可行的审计方案。
5.2.2.3督导人员应确认审计人员按批准后的审计方案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并针对新发现的重要问题修订审计方案。
5.2.2.4督导人员应复核审计人员所编制工作底稿的质量。
5.2.2.5督导人员应确认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及可靠性。
5.2.2.6督导人员应确认审计报告的可靠性,审计建议的可行性。
5.2.2.7对被审计单位提出的异议,督导人员应进行核实、复查,并及时给予答复。
5.2.2.8督导人员应确认审计目标实现的情况,确定是否存在尚未解决的重要问题。
5.2.2.9督导人员应确认审计人员遵循内部审计准则的情况。
5.3内部审计质量评估
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是指由具备职业胜任能力的人员,以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为标准,同时参考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对组织的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价的活动。
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包括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两种形式,以下为外部评估内容及程序,内部评估参照执行。
5.3.1内审负责确定外部评价机构,并报经总经理批准。
内审可以从以下途径选择外部评价机构和人员: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或者其认定的机构实施,如组织内部其他机构和人员、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公司、内部审计协会、其他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
5.3.2外部评价机构和人员应当遵循独立、客观、保密的原则,并具有评价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胜任能力。
5.3.3外部评价应当定期实施(一般为至少5年一次),在下述情况下,也可以适当延长外部评价的间隔:
a)自上次外部评价后,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人员素质以及审计质量控制具有较大的稳定性;
b)组织适当管理层在近期对内部审计质量的相关内容进行过考核与评价。
5.3.4 外部评价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a)内部审计机构组织结构的合理程度;
b)内部审计人员履行内部审计准则的情况;
c)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d)内部审计目标的实现程度;
c)内部自我质量控制的适当性及有效性;
d)其他。
5.3.5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程序
内部审计质量评估过程包括前期准备、现场实施和出具评估报告三个阶段。评估可以运用问卷调查、访谈、现场查阅文档等方法。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的《中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手册》是开展质量评估的技术指南,对评估程序、评估方法和评估要求提供具体指引,具体可参照执行。
5.3.6外部评价人员在对内部审计质量作出评价后,应当出具外部评价报告,并提交给公司总经理或董事会。
外部评价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a)对内部审计活动是否遵循内部审计准则发表意见;
b)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c)对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建议;
d)内部审计机构的反馈意见。
5.3.7内审可以参考外部评价内容及程序,在实施外部评价前开展内部评价。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结果可以作为考核评估组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做出相关决策的依据。
5.3.8内审应根据内外部评价报告内容牵头制定内部审计质量改善计划,改善计划经公司总经理审批后执行。内审负责改善计划实施的跟踪及向管理层汇报。
5.3.9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的结果均应当按中国内部审计协要求对外公布。
第三篇:内部审核管理程序
内部审核管理程序
1目的对公司相关部门(单位)定期进行内部审核,以确保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和管理。
3职责
3.1 管理者代表批准公司内部审核计划,审批内审报告,汇总情况向总经理汇报。
3.2 贯标办是内部审核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编制《内部审核管理程序》,策划和编制公司内审计划,具体组织公司内审工作,做好内审记录。
3.3 内审组长负责编制内审计划,组织实施内审工作,编制内审报告。
3.4 受审核方对内审中发现的不合格项负责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并实施。
3.5 内审组对受审核方已实施的纠正措施进行跟踪验证,并做好验证记录。
4工作程序
4.1 内审计划
4.1.1贯标办负责策划公司内部质量审核,制定内审计划,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组织实施。
4.1.2 公司内部审核每年进行一次,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可增加内审次数:
4.1.2.1工程质量出现波动。
4.1.2.2顾客有重大质量投诉。
4.2 内审准备
4.2.1 总经理任命内审组长,并批准由贯标办提出的内审组成员。
4.2.2内审组成员经过GB/T19000系列标准培训,并取得2000版内审员资格证书,且与被审核对象无直接责任者。
4.2.3由内审组长组织制定内审专用文件,文件包括:
4.2.3.1编制内审计划,由管理者代表批准。内审计划包括:内审目的、范围、依据、内审部门(单位)、时间、人员分工等。
4.2.3.2内审组长组织内审员编制内审检查表。
4.2.3.3准备内审所用表格。
4.2.4 内审组长提前一周向受审核方发出内审计划。
4.2.5 受审核方收到内审计划后,若对内审项目安排有异议,可在两天内通知内审组。
4.2.6 受审核方确定陪同人员,以提供内审过程中所需的资源。
4.3 内审实施
4.3.1 召开首次会议,由内审组长主持。受审核方领导参加。会议内容包括:向受审核方领导介绍内审组成员,宣读内审计划,概括介绍实施内审所采用的方法和程序,确定召开末次会议时间。
4.3.2 进行现场审核,内审按内审计划表进行。通过交谈、查阅文件、检查现场、随机抽样等方式收集客观证据,并做好内审记录。
4.3.3 召开内审组会议,综合分析检查结果,依据标准和相应文件的条款要求指出不合格项,提出整改建议。若有异议,由内审组长裁决。
4.3.4 内审员对不合格项填写不合格项报告,并经受审核方领导的确认。
4.3.5 受审核方对不合格项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纠正措施,填写“不合格项整改措施计划表”交内审组审核,受审核方组织实施。
4.3.6 召开末次会议,由内审组长主持。受审核方领导和有关人员参加。内审组长宣读不合格项报告,并对这次内审及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作一总结。
4.3.7 编制内审报告,内审组长在内审结束后一周内编制内审报告,并确认发放范围。
4.3.7.1内审报告内容:
a)内审目的、范围、依据、日期;
b)内审组成员和受审核方负责人、主要参加人;
c)不合格项汇总分布表;
d)内审综述。
4.3.7.2内审报告经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发至公司领导、受审核方、内审组长,并做好发放记录。
4.3.7.3内审记录由贯标办保存。
4.3.8 相关部门组织对所属单位实施监督检查,检查结果每年12月上旬汇总上报贯标办。5文件和记录
5.1 文件
5.1.1 公司内审计划。
5.1.2 公司内审实施计划。
5.1.3 内审报告。
5.2 记录
5.2.1 内审首、末次会议签到表。
5.2.2 内审检查表。
5.2.3 内审记录表。
5.2.4 不合格项报告。
第四篇:内部检查和审核管理程序(范文)
内部检查和内部审核管理程序
1、目的
通过策划和实施内部检查和内部审核,验证GAP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体系是否得到有效保持、实施和改进,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纠正或改进措施,使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有效实施和保持。
2、使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GAP管理体系审核和自检。
3、职责和权限 2.1总经理
1)批准公司的内部检查和内部审核计划; 2)批准内部GAP管理体系检查和审核报告; 3)任命内审小组负责人; 2.2内审小组组长
1)制定GAP管理体系内部检查和内部审核计划; 2)全面负责领导内部检查和内部审核工作; 3)组建GAP内审小组;
4)对内部检查不符合进行处理并督促改进; 5)组织编写内部审核报告; 2.3内部审核员
1)依据检查表执行内部检查和内部审核任务; 2)编写内部检查和内部审核报告;
3)对内部检查和内部审核不符合项进行处理并督促改进; 3内部审核/检查工作程序 3.1内部审核和内部检查计划
根据拟审核的活动和区域的状态和重要程序,及以往审核的结果,由内审小组组长负责策划各部门全年审核方案和内部检查方案,编制内审和内检计划,确定审核和内检的适用范围、频率和方法,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每年内审至少一次,并要求覆盖本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要求。一半内部检查在内部检查之前,可由各独立部门单独检查,也可由内审小组组长统一实施。
内部审核小组成员须具备GAP内审员证,熟悉掌握GAP各项控制点,内部审核计划内容主要包括:审核目的、适用范围、依据和方法、受审部门、审核时间安排、审核员。
内部检查可由各部门单独组织实施,对人员没有特定要求,内部检查计划内容包括:检查目的、检查内容、依据和方法、检查人员。3.2内部审核和内部检查时机 3.2.1内部审核时机
每年内部审核应安排对所辖所以成员进行检查,检查的时机应基于对风险的评估,选择高风险的阶段进行。当出现下列情况时,由管理者代表及时组织进行内部审核。
1)组织机构或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时; 2)法律、法规及其他外部要求发生变更时; 3)第二、三方审核之前;
4)在认证证书到期换证之前;
5)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或发生顾客重大投诉时; 3.2.2内部检查时机
每年内部检查都是在内部审核之前,由各部门独立组织和安排,内部检查时机基于内部审核的实施。
3.3内部检查和内部审核人员要求 3.3.1内部检查人员
内部检查应由公司批准的内部检查人员来承担,也可聘请能力的外部人员参与。内部检查人员能力要求:
1)熟悉并了解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2)熟悉并掌握认证标准的要求 3)具备相应种植技术知识或经验
4)熟悉本单位的GAP产品生产和加工管理体系及生产或加工过程 5)经过内部检查员培训,并取得内部检查员资格。3.3.2内部审核人员
内部审核应由具备内部审核资历的人员来承担,也可聘请能力的外部人员参与。内部审核人员能力要求: 2)1)熟悉并了解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熟悉并掌握认证标准的要求; 3)具备相应种植技术知识或经验;
4)熟悉本单位的GAP产品生产和加工管理体系及生产或加工过程;
5)经过GAP审核员培训,并取得内部检查员资格。3.4内部审核流程 3.4.1审核前的准备
1)总经理任命内审组长和内审组员。内审应由于受审部门无直接关系的内审员负责。2)由内审小组组长策划审核并编制本次《审核实施计划》交管理则会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计划的编制要具有严肃性和灵活性。内审计划内容包括: a)内部审核的工作安排; b)审核组成员;
c)审核的时间、地点; d)受审部门级审核要点; e)开会时间;
f)审核报告分发适用范围、日期。
3)在了解受审核部门的具体情况后,内审组长组织编写《质量体系检查记录表》,内审检查表要详细列出审核项目、依据、方法,确保无要求遗漏,审核能顺利进行。
4)内审组长在内部审核前一周将内审时间通知受审部门,受审部门对内审时间如有异议,应在内审前三天通知内审组长。
5)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员应经GAP体系认证咨询师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担任。3.4.2内审的实施 1)首次会议
参加会议人员:组长领导、内审组成员及各部门负责人,与会者签到,并由生产部保留会议记录。审核组长主持会议。
会议内容:由组长介绍内审目的、适用范围、依据、方式、组员和内审日程安排及其他有关事项。
2)审核报告
现场审核后,审核组长召开审核组会议,综合分析、检查结果、依据标准、体系文件及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必要时还要依据与顾客签定的合同要求,确认不合格项,并发出不符合报告给相关部门领导确认后,由相关部门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经审核确认后实施纠正,审
核员负责对实施结果跟踪验证,并报告验证结果。
3)现场审核后一周内,审核组长完成《GAP质量体系审核报告》,交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4)审核报告内容:
a)审核目的、适用范围、依据和方式; b)审核组成员、受审核方代表名单; c)审核计划实施情况总结;
d)不合格项分布情况分析、不合格数量级严重程度; e)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f)对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符合性结论及今后应改进的地方; 4.3.4末次会议
1)参加人员:领导层、内审组成员及各部门领导,与会者签到,并由生产部保留会议记录。审核组长主持会议。
2)会议内容:内审组长重申审核目的,宣读不符合报告;宣读《GAP质量体系审核报告》;提出完成纠正措施的要求及日期;由组织领导讲话。
3)质控部部将《GAP质量体系审核报告》发放到相关部门。本次内审结果要提交组织管理评审。
4.4内部检查工作程序
4.4.1每一种植基地应至少每年一次针对G.GAP相关技术规范的检查,该检查包括申请等级内的全部控制点;
4.4.2内部检查人员应符合质量手册的要求;
4.4.3检查通知:内部检验可以提前通知也可以实施不通知检查;
4.4.4内部检查结果后三天内,应于一周内将纠正措施报检查人,由检查人对责任部门改进状态进行验证。
4.4.5被检查部门接到检查报告后,应于一周内将纠正措施报检查人,由检查人对责任部门改进状况进行验证。
4.4.6当有种植基地正式加入时,应进行内部检查,合格方可加入。4.4.7应保持原始检查报告和记录,并确保在检查需要时随时提供。4.4.8检查报告将包含下列信息: 1)种植基地名称或种植户姓名; 2)受审核方签字; 3)日期; 4)检查员; 5)认证的产品;
6)针对控制点评价的结果; 7)不符合项描述; 8)GAP运行状态; 5相关记录
《内审和内检计划》 《审核和检查实施计划》
《GAP质量体系检查记录表》 《不符合报告》
《GAP质量体系审核和检查报告》 《内审和内检会议签到表》
第五篇:内部审计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
【摘 要】
本文从企业内部审计的宗旨出发,系阐述了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职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现状及现存问题以及解决方法,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等问题。并分析了适合我国当前企业现状的内审计模式的设置。
【关键词】
宗旨;内部审计现状;范围与内容;审计模式 【正文】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市场经济的多元化的发展日益丰富,企业集团的管理阶层增多,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出现的客观条件。在集团公司内部,经常存在经营管理者对所有员工,下级经营者管理者对上级经营管理者等关系的多重委托经济责任,因此,集团内部审计是在受托经济责任下产生的。虽然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历史短暂,但是发展异常迅速,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及相关课题的学者,为企业集团的健康发展、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学术体系的发展不断探索研究。内部审计对企业集团的经营业绩估评,明确企业内各种复杂的产权关系,发挥其监督职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建立宗旨
内部审计作为会计体系之外的独立稽核系统,与财务管理体系相辅相成,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内部审计的建立宗旨在于发挥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自我修复功能。
一个健康的公司,应有适应公司发展目标的良好的企业文化作为思想保证,合理的分权与有效的监督相结合的管理体系作为制度保证,从而一方面从思想上使员工将自身利益与公司利益结合起来,努力为公司目标奋斗;另一方面从制度上保证员工的个人利益的实现并通过授权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同时加强监督。
完善自我修复功能,主要是通过审计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然后通过整改措施纠正各种差错、完善公司的管理制度,起到防止、发现和纠正问题的作用,从而实现公司治理结构的自我完善和修复。一个体制或制度,只有具备良好的自我修复能力,才能从根本上避免极具变化的局面,这也是内部审计存在的根本内
因。
(二)发挥内部审计对错误与舞弊行为的威慑作用,避免损失的发生。由于内部审计的存在,被审计对象不得不尽量减少差错以期在审计中表现良好,而且定期、严格的内部审计对企图舞弊者是一种有效的拦阻。现阶段,查处错误及舞弊已经得到集团的高度重视,但相关的预防机制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实际上,查处是一种反馈控制与补救措施,要逐步将当前以查处错误及舞弊为重点的反馈控制提升到以定期的、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为重点的有效阻拦式的事前反馈控制,并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纠偏做到防微杜渐,力争防患于未然。
(三)建立合适的财务评价与非财务评价,确保评价的科学性与客观性。财务数据必须经过审计才能采用,这在西方已经成为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习惯,已经成为进行任何财务评价的基础,而在国内,这种观念还远未深入人心,这也是当前造假者往往能够通过造假得以获利的原因之一。结合自身实际,要真正做到准确考评,并通过绩效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就要未雨绸缪,树立“只有经过审计后的财务数据才能作为评价的基础”的观念,从源头上防止虚报、瞒报现象发生。
(四)做好财务管理体系的外部稽核,充分发挥其在内部控制体系中的核心作用。预算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在日常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通过关注以下几点来实现对预算的监督:一是预算的编制、考核必须与工作计划相结合;二是预算的编制和考核应具有可核查性,编制时,各部门的费用预算应有费用支出明细清单,生产部门的成本预算和采购现金预算必须附有产品生产备料清单、生产进度预测、产品采购清单和招标采购制度,以保证预算编制以及考核的真实性和可控性;三是预算的定期检查和分析应当立足于为业务的发展服务,既要有严肃性又要有科学性,例外事件的分析和预算的调整应当立足于为业务的发展服务,而不能牺牲发展来满足原有预算的执行。通过审计的外部监督,一方面,预算的编制和调整将会更加贴近实际,另一方面,预算的执行和考核将会更加严肃、科学,这将有利于预算在内部控制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反过来,它也将推动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二、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职能
关于内部审计的职能,三职能论曾在我国审计理论界占据主导地位,即监督、控制、评价职能。
(一)监督职能。监督职能是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内部审计产生的根本动因是企业中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内部审计人员对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内部审计必须全面发挥其监督的职能,侧重于会计监督的含义,内部审计最能发挥对会计的监督作用。
(二)控制职能。内部审计机构是集团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它独立于其它各部门和其它控制系统,是对其它控制的一种再控制,再此与其它控制形式相比,更具独立性、权威性和全面性。它是对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效果监督与评价,并向管理当局反馈这些信息及其他有关信息,提供完整的依据。因此,内部审计又是内部控制的特殊构成要素,是对内部控制实施的再控制。
(三)评价职能。通过内部审计可以熟悉子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并且由于内部审计部门独立于子公司,更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子公司的管理情况和运行业绩。评价职能表现为对单位的计划、预算、决策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对单位的某一方面的经济活动或单位整体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指定的目标和决策进行而进行评价。
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现状及问题
(一)企业集团审计的重点侧重于财务审计
内部审计经历三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为财务审计,第二阶段为业务审计,第三阶段为管理审计。我国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的发展是从财务审计开始的,现在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仍停滞在第一阶段。其主要原因是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多数是财会人员,对检查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最为熟悉和易于操作。
(二)审计的手段落后
现代大型企业集团,大多已经实现了信息系统的网络化,运用计算机技术是企业集团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作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掌握联机数据库、微型计算机、审计应用软件和网络的发展,集团审计部门至少有一名掌握最新技术的计算机业务骨干。集团内部审计的计算机业务骨干可协助开发计算机审计软件,培训其他审计人员使用技术计算机审计软件等。而我国
目前集团的内部审计机构缺乏计算机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
集团内部审计由财务审计向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的多层次拓展,使得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者大多是财会出身,没有接受系的训练,缺乏足够的经营管理理念与经验。因此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重要职能不能充分发挥。
四、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
商品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企业集团的规模不断扩大,集团的组织机构日益趋向复杂,从而使管理者所吸收的信息量、信息种类、信息复杂化爆炸般增大,传统的审计技术,已不适应对各责任人从事业务及控制的存在性和适当性做出科学的评价。于是对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谈笔者对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发展趋势的三点看法:
(一)审计技术发展趋势现代化
办公自动化和经济信息处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特别对大型企业集团来说基本都已经实现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网络化。集团内部审计从传统的手工审计转向以数据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标志的自动审计,审计人员就必定需要开发新的审计程序,制定更周全细密的审计计划,对没有书面记录的经济方面的业务进行审计。集团内部审计人员如果不能掌握计算机为基础的审计系统,将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对集团内部审计现代化的要求。
(二)集团内部审计的范围逐步扩张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范围随着企业集团的不断扩大也将进一步扩大,进入全新审计领域,如兼并审计,其定义是集团内部审计部门对兼并公司实施审计。这种审计方式与传统财务审计有较大差异,审计要在短期内,分析兼并对象的主要背景、所处行业状况及行业发展趋势,并分析被兼并公司的财务资金状况、市场份额及行业前景,确定兼并后如何发展以便适应集团公司的前景规划。由于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重点由单纯的财务审计转向综合性的管理审计,及集团内部审计职能的加强、审计范围的扩展,对内部审计的专业要求提高,而集团内部审计部门又不可能配备各方面的人才,因此要事半功倍开展集团内部审计,适应企业集团发展的需要,集团内部审计充分利用集团的人才资源,在内部资源不能完全满足需要或内部资源不能保持足够的独立性和客观性的情况下,就应该充分利用社
会资源(比如咨询顾问公司)参与审计项目。
(三)与国际内部审计的接轨
内部审计是通过评估组织机制以确保揭露组织潜在的风险并且有效率地,经济地达到组织的目标和目的。
目前国内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加快了国际化的进程,特别是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成熟起来的家用电器企业集团,这些企业的管理机制逐步完善,逐步迈向国际化,对内部审计的要求与国际化企业标准趋同。对西方企业内部审计的成熟的经验我们可以直接借鉴。而国家审计、社会审计与内部审计相比较更多地受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对西方经验更多的是借鉴,取其精华,去起糟粕。因此,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更易与国际企业内部审计接轨,从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发展的角度来看,与国际企业内部审计接轨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五、适合我国当前企业现状的内审计模式的设置
目前,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组织形式一般有: a董事会领导模式; b监事会领导模式; c总经理领导模式; d财务总监领导模式。
在刚导入的预算管理阶段,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对财务经理负责,协助其完善预算编制流程的监督;在比较成熟阶段,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对预算委员会(财务总监)负责,负责监督预算的编制与考核流程;在成熟阶段,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对总经理负责,负责监督预算委员会的工作流程并对流程的合理性作出评价,在整个公司治理结构比较完善以后,在董事会设立专门的审计委员会,由其领导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内部审计部门来监督整个管理层。采用前两种方式的集团内部审计机构具有较强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基本特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强能更好地开展内部审计业务。
六、企业内部审计的制度建设
有效地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离不开重要的制度保障。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一)机构独立,垂直管理即企业审计部门在管理和考核上相对独立于其他部
门(即不受同级以及下级部门和单位的考核和评议,不适用360度考核法),如果下属公司设立内审机构,必须由集团审计部门垂直领导。该项措施有利于审计工作不受外部干扰,从而保证审计工作的客观、公正。
(二)报告反馈机制的施行。良好的反馈机制对于公司的内部控制至关重要。所谓报告反馈机制是指审计报告(含整改建议)上报主管领导一定时间后(如7天),如果主管领导认为整改建议不可行,则安排时间与审计部门进行沟通;如果认为整改建议可行,则将整改建议转至被整改部门并通知审计部门,被整改部门认为整改建议不可行的,必须在收到整改建议一定时间内,提请主管领导安排时间与审计部门进行沟通,被整改部门无异议或未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异议,则应认真对其进行整改。主管领导可以在收到被整改部门整改说明后,根据整改说明安排审计部门进行复查,也可以按照事先安排好的时间安排审计部门进行复查,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应当在被整改部门开始整改时即告知审计部门。此外,在部门制度建设中还应注意与其他部门制度建设的配套,以保证审计工作的覆盖面和实效性。如在当前大力推动预算管理的情况下,审计部门在制度建设上就应及时跟进,以加强对预算的监督。
参考文献:
1.周灿龄,张勇,1995,《美国现代内部审计》,中国石化出版社;
2.陈汉文,《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中国注册会计师》,2002.2;
3. Louis Braitta.JR,1999,“The Audit Committee Handbook” third edition, John Wiley&Sons, Inc,USA;4.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1998,《内部审计实务标准》(1993)修订,中国内部审计学会编译,中国审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