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家庭策略角度探讨计划生育是否应该作为国策大力推行
从家庭策略角度探讨,独生子女政策是否应该继续作为国策大力推行?
一、人口老龄化
30年前,党中央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的公开信中提出:30年后“也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如今,计生政策实行已逾30年,中国也已站在社会老龄化的门口。人口政策的转折性时期是否已经来到?
学界已有诸多呼吁,甚至连 “独生子女政策”的主要设计者之一田雪原也表态支持逐步放开二胎。而国家计生委仍然是最为明确的反对者。有关计生政策的调整言论上演了多次罗生门。在人口政策三十年这个节点上,一切都变得微妙起来。
2010年1月19日,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组长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在考察人口计生科研、管理服务工作时,提出要把“人口压力转换为人力资源优势”,且主题思想由“人口控制”变为了“人口发展”。此时计生“第一总指挥”对计生工作的“先期”发言,让许多人纷纷猜测,“计生政策真要转向了?”
人口学者顾宝昌教授认为:“中国现在的生育率已经低于世代更替水平了,二胎应该放开。”而国务院参事马力认为,实施普遍的“二胎”政策,目前条件还不成熟。据计生委的预测,到2030年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3.55亿,成为不折不扣的“银发社会”。在老年人口急剧增加的同时,生育率也下降到低水平。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生育率只有1.22;2005年的1%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当年总和生育率为1.33。“2.0 左右的生育率是人口世代更替水平,高于这个水平人口会增加,低于这个水平人口会减少。以这个数据为标准,中国现在的生育率已经低于世代更替水平了,二胎应该放开。”中国人民大学中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顾宝昌教授说,“我们已经为这个政策的放开努力了十年。”“不论计划生育对我国人口出生率产生了多少影响,但它确实是加速人口老龄化和两性比例失衡的根本原因。”长期研究人口与生育问题的何亚福说。现在中国的人口结构为4-2-1型,即2个独生子女要负担4个老人和1个孩子。而社会养老金只不过是用众多的“子”来养育一个老人,但养老问题仅依托养老保障体系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合理比例的年轻劳动人口创造经济价值。“因此,放开二胎政策刻不容缓。”
而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参事、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马力在两会期间称:“即使从现在开始实行普遍的„二胎‟政策,也只能将老年人口在峰值时的占比由31%降到29%,只能稍微缓解老龄化问题,但不能解决问题。”她认为,增加就业率,提高劳动者素质,挖掘老年劳动者潜力,是解决社会老龄化问题的重要举措。
她称,今后有可能在试点基础上逐步允许“单独”家庭生育两个小孩。但要实施普遍的“二胎”政策,目前条件还不成熟。
二、探索二胎
山西翼城,用25年的时间证明了放开二胎不会导致人口暴涨。自从讨论人口政策之日,民间学者便与计生委针尖对麦芒。体制内外的两种声音很少取得过一致。从十一五规划闹到十二五规划,两者之间的纷纷扰扰逐渐成为一种常态。当全国在上世纪 70-80年代统一口径“一胎化”时,时任山西省委党校教师的梁中堂却提出放开二胎政策,并通过种种渠道获得了“晚婚晚育加间隔”的二胎试点——山西翼城,用25年的时间证明了放开二胎不会导致人口暴涨。
1980年制定计划生育政策至今,伴随着学者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不断,大众对于“多子多
福”的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易富贤称,中国人的生育意愿并没有有些专家想象的那么高。“计生委曾经做过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平均生育意愿在1.7-1.8之间。也就是说,即使开放管制,也不会出现暴增。”“丁克家庭”,“空穴家庭”等无生育子女的现象也在不断显现,在城市,“生得起养不起”的现状深刻的影响着家庭的生育计划,类似于上海这样的“银发社会 ”已蔓延到重庆,新疆等地。
去年开始,广东的二胎政策作了一些微调。原来规定,“符合政策可生育二胎的群众”,必须有4年的间隔期。但去年的新政策,取消了4年间隔期,即此类群体可以自由选择生育二胎的时间。而上海市尝试着从“根子”上解决问题——人口政策的微调。“上海目前的生育率只有0.7到0.8,老年人口比例越来越大,新生人口的比例越来越小,结构的调整是必然的。”上海社科院副院长左学金说。尽管上海市人口与发展计划委员会一再强调 “坚持一胎化基本国策不变”,但近年来的上海具体措施却在“无声”地、渐进式地放开二胎,“只做不说”正在成为上海的主要的行为方式。
如今,名人、富人超生现象已经随处可见,生育权利不平等现象凸显;城镇居民的抚养和教育条件普遍比较好,但现行计划生育政策推行的是城镇居民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现在形成了条件越好,生育越少的现象。而调查显示,教育程度高、经济收入高的双高人员,生二胎的意愿最高。而这些矛盾,更待学界和社会去解决。
三、离婚率上升
现在的离婚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并且大多数离婚人员曾经生育过一个孩子。现行的计划生育条例表述为“再婚夫妻,一方只有一个子女,另一方无子女的,可以申请再生育一个子女;再婚前一方已生育过两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过;再婚前双方各生育过一个子女,其中一方丧偶,现家庭只有一个子女的夫妻。符合以上条件之一,可申请再生一个孩子。”这样的规定,剥夺了之前遵守了计划生育政策、双方都有过孩子的再婚夫妻的生育权力。
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对再婚人士的婚姻家庭极为不利,是对再婚夫妻生育权力歧视。众所周知,离婚是极为痛苦的事情,是人生路上的重大曲折。一般离婚的夫妇都是有自己的孩子。离婚后抚养孩子,是公认的负责任的做法。但计划生育方面的规定使两边都有孩子的再婚夫妻不能再生育孩子。这样的家庭会很不稳定,同时这样规定也造成离婚双方在抚养子女问题上推卸责任的现象,对社会道德是一种摧残,不符合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有的可能说,中国人极爱钻空子,所以只怕这政策一出,每年就不知道生出多少人口来。我认为这个推测不成立。如果一个人为了多生一个孩子而去再结一次婚的话,这种代价也未免太大了.请问有几个人会为了这件事去钻政策的空子?钻了空子对自己有多大好处?多离几次婚?多结几次婚? 这种猜测是无视人基本权利的野蛮猜测!
四、空巢现象
独生子女政策,导致中国家庭空巢现象增多,危急困扰中年父母,独生子女去外地求学、参军或工作,父母倍感失落、焦虑„„以往在中国老年家庭才有的“空巢现象”,目前正在逼近城市中年家庭。
专家预测,在独生子女婚育期的到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住房条件的改善以及人们观念的改变等背景下,我国的“空巢家庭”将越来越多。未来10年,“空巢家庭”将成为老人甚至中年家庭的主要形式,所占比例可能达到90%以上,而广州目前的中年空巢家庭正以每年1.5万户递增。
“空巢”现象提前了15年
在日前开幕的全国首届和谐家庭高层论坛中,上海政法学院女性研究中心主任陈晓敏发表研究文章指出,以往在中国老年家庭才有的“空巢现象”,目前正在向城市中大多数的中年家庭逼近。“传统意义上的‘空巢’家庭多指老年‘空巢’,在多子女家庭中,当所有子女
均离家后,进入空巢阶段的父母已基本接近或已进入老年阶段,空巢时间较短。然而,随着独生子女的求学和工作期的到来,相当一部分中年夫妻提前进入空巢期,空巢期延长。”陈晓敏指出,按“80后”较高的城镇平均初婚年龄女性25岁、男性27岁计算,假设平均初婚初育间隔为2年,如果独生子女18岁离家,进入“空巢”家庭生活的夫妻平均年龄在45岁~47岁之间。这样,“空巢”期的到来就提前了将近15年,这些夫妻将在“空巢”家庭中生活15年后才进入老年生活阶段。而如果按人的预期寿命为70岁计算,这些夫妻将在“空巢”家庭中生活25年左右。
“空巢”更困扰中年女性
日前,上海政法学院女性研究中心对上海市三个社区106户空巢家庭进行问卷调查,其中60岁以下的中年家庭占调查总数的93.6%,问卷围绕情感关系、权力关系、财产关系等夫妻间关系进行探讨。
调查显示,从总体上看,空巢后和空巢前相比,夫妻关系更融洽,满意度相对来说更高些。如,选择“更好了”和“没什么变化”的合计为82.8%,选择“不如孩子在家时”,只有17.2%,而关于夫妻关系满意度,选择“很满意”、“比较满意”和“满意”的比例合计为79.3%。然而,11月13日记者在广州调查时却发现,过早“空巢”给部分中年人,特别是中年妇女带来了心理压力,他们过去一直围着孩子转,一旦“空巢”,便感到生活无所适从,严重者甚至形成心理疾病。有心理医生指出,“新空巢”家庭中,母亲不适应感明显高于父亲。
中年“空巢”逐年递增
广州市脑科医院心理门诊副主任医师徐文军分析,一般传统的家庭关系要经历恋爱、生育、抚育孩子成长、空巢、老年等五个阶段,但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加,再加上现在很多孩子上大学寄宿或者出国,家庭出现“空巢”的时期提前。
13日,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截至2006年底,广州共有587243个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家庭,而按全市目前240万个家庭来算,独生子女家庭占全市总家庭比例的25%左右。专家指出,由于最早一代独生子女陆续出国留学、异地读大学或工作、结婚成家等原因,目前,广州市的中年“空巢家庭”正在以每年1.5万户左右递增。
第二篇:从家庭策略角度探讨
班级:2007级政治2班姓名:林雪学号:2007040166
从家庭策略角度探讨,独生子女政策是否应该继续作为国策大力推行?
一、人口老龄化
30年前,党中央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的公开信中提出:30年后“也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如今,计生政策实行已逾30年,中国也已站在社会老龄化的门口。人口政策的转折性时期是否已经来到?
学界已有诸多呼吁,甚至连 “独生子女政策”的主要设计者之一田雪原也表态支持逐步放开二胎。而国家计生委仍然是最为明确的反对者。有关计生政策的调整言论上演了多次罗生门。在人口政策三十年这个节点上,一切都变得微妙起来。
2010年1月19日,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组长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在考察人口计生科研、管理服务工作时,提出要把“人口压力转换为人力资源优势”,且主题思想由“人口控制”变为了“人口发展”。此时计生“第一总指挥”对计生工作的“先期”发言,让许多人纷纷猜测,“计生政策真要转向了?”
人口学者顾宝昌教授认为:“中国现在的生育率已经低于世代更替水平了,二胎应该放开。”而国务院参事马力认为,实施普遍的“二胎”政策,目前条件还不成熟。据计生委的预测,到2030年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3.55亿,成为不折不扣的“银发社会”。在老年人口急剧增加的同时,生育率也下降到低水平。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生育率只有1.22;2005年的1%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当年总和生育率为1.33。“2.0 左右的生育率是人口世代更替水平,高于这个水平人口会增加,低于这个水平人口会减少。以这个数据为标准,中国现在的生育率已经低于世代更替水平了,二胎应该放开。”中国人民大学中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顾宝昌教授说,“我们已经为这个政策的放开努力了十年。”“不论计划生育对我国人口出生率产生了多少影响,但它确实是加速人口老龄化和两性比例失衡的根本原因。”长期研究人口与生育问题的何亚福说。现在中国的人口结构为4-2-1型,即2个独生子女要负担4个老人和1个孩子。而社会养老金只不过是用众多的“子”来养育一个老人,但养老问题仅依托养老保障体系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合理比例的年轻劳动人口创造经济价值。“因此,放开二胎政策刻不容缓。”
而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参事、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马力在两会期间称:“即使从现在开始实行普遍的„二胎‟政策,也只能将老年人口在峰值时的占比由31%降到29%,只能稍微缓解老龄化问题,但不能解决问题。”她认为,增加就业率,提高劳动者素质,挖掘老年劳动者潜力,是解决社会老龄化问题的重要举措。
她称,今后有可能在试点基础上逐步允许“单独”家庭生育两个小孩。但要实施普遍的“二胎”政策,目前条件还不成熟。
二、探索二胎
山西翼城,用25年的时间证明了放开二胎不会导致人口暴涨。自从讨论人口政策之日,民间学者便与计生委针尖对麦芒。体制内外的两种声音很少取得过一致。从十一五规划闹到十二五规划,两者之间的纷纷扰扰逐渐成为一种常态。当全国在上世纪 70-80年代统一口径“一胎化”时,时任山西省委党校教师的梁中堂却提出放开二胎政策,并通过种种渠道获得
了“晚婚晚育加间隔”的二胎试点——山西翼城,用25年的时间证明了放开二胎不会导致人口暴涨。
1980年制定计划生育政策至今,伴随着学者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不断,大众对于“多子多福”的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易富贤称,中国人的生育意愿并没有有些专家想象的那么高。“计生委曾经做过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平均生育意愿在1.7-1.8之间。也就是说,即使开放管制,也不会出现暴增。”“丁克家庭”,“空穴家庭”等无生育子女的现象也在不断显现,在城市,“生得起养不起”的现状深刻的影响着家庭的生育计划,类似于上海这样的“银发社会 ”已蔓延到重庆,新疆等地。
去年开始,广东的二胎政策作了一些微调。原来规定,“符合政策可生育二胎的群众”,必须有4年的间隔期。但去年的新政策,取消了4年间隔期,即此类群体可以自由选择生育二胎的时间。而上海市尝试着从“根子”上解决问题——人口政策的微调。“上海目前的生育率只有0.7到0.8,老年人口比例越来越大,新生人口的比例越来越小,结构的调整是必然的。”上海社科院副院长左学金说。尽管上海市人口与发展计划委员会一再强调 “坚持一胎化基本国策不变”,但近年来的上海具体措施却在“无声”地、渐进式地放开二胎,“只做不说”正在成为上海的主要的行为方式。
如今,名人、富人超生现象已经随处可见,生育权利不平等现象凸显;城镇居民的抚养和教育条件普遍比较好,但现行计划生育政策推行的是城镇居民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现在形成了条件越好,生育越少的现象。而调查显示,教育程度高、经济收入高的双高人员,生二胎的意愿最高。而这些矛盾,更待学界和社会去解决。
三、离婚率上升
现在的离婚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并且大多数离婚人员曾经生育过一个孩子。现行的计划生育条例表述为“再婚夫妻,一方只有一个子女,另一方无子女的,可以申请再生育一个子女;再婚前一方已生育过两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过;再婚前双方各生育过一个子女,其中一方丧偶,现家庭只有一个子女的夫妻。符合以上条件之一,可申请再生一个孩子。”这样的规定,剥夺了之前遵守了计划生育政策、双方都有过孩子的再婚夫妻的生育权力。
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对再婚人士的婚姻家庭极为不利,是对再婚夫妻生育权力歧视。众所周知,离婚是极为痛苦的事情,是人生路上的重大曲折。一般离婚的夫妇都是有自己的孩子。离婚后抚养孩子,是公认的负责任的做法。但计划生育方面的规定使两边都有孩子的再婚夫妻不能再生育孩子。这样的家庭会很不稳定,同时这样规定也造成离婚双方在抚养子女问题上推卸责任的现象,对社会道德是一种摧残,不符合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有的可能说,中国人极爱钻空子,所以只怕这政策一出,每年就不知道生出多少人口来。我认为这个推测不成立。如果一个人为了多生一个孩子而去再结一次婚的话,这种代价也未免太大了.请问有几个人会为了这件事去钻政策的空子?钻了空子对自己有多大好处?多离几次婚?多结几次婚? 这种猜测是无视人基本权利的野蛮猜测!
四、空巢现象
独生子女政策,导致中国家庭空巢现象增多,危急困扰中年父母,独生子女去外地求学、参军或工作,父母倍感失落、焦虑„„以往在中国老年家庭才有的“空巢现象”,目前正在逼近城市中年家庭。
专家预测,在独生子女婚育期的到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住房条件的改善以及人们观念的改变等背景下,我国的“空巢家庭”将越来越多。未来10年,“空巢家庭”将成为老人甚至中年家庭的主要形式,所占比例可能达到90%以上,而广州目前的中年空巢家庭正以每年1.5万户递增。
“空巢”现象提前了15年
在日前开幕的全国首届和谐家庭高层论坛中,上海政法学院女性研究中心主任陈晓敏发表研究文章指出,以往在中国老年家庭才有的“空巢现象”,目前正在向城市中大多数的中年家庭逼近。“传统意义上的‘空巢’家庭多指老年‘空巢’,在多子女家庭中,当所有子女均离家后,进入空巢阶段的父母已基本接近或已进入老年阶段,空巢时间较短。然而,随着独生子女的求学和工作期的到来,相当一部分中年夫妻提前进入空巢期,空巢期延长。”陈晓敏指出,按“80后”较高的城镇平均初婚年龄女性25岁、男性27岁计算,假设平均初婚初育间隔为2年,如果独生子女18岁离家,进入“空巢”家庭生活的夫妻平均年龄在45岁~47岁之间。这样,“空巢”期的到来就提前了将近15年,这些夫妻将在“空巢”家庭中生活15年后才进入老年生活阶段。而如果按人的预期寿命为70岁计算,这些夫妻将在“空巢”家庭中生活25年左右。
“空巢”更困扰中年女性
日前,上海政法学院女性研究中心对上海市三个社区106户空巢家庭进行问卷调查,其中60岁以下的中年家庭占调查总数的93.6%,问卷围绕情感关系、权力关系、财产关系等夫妻间关系进行探讨。
调查显示,从总体上看,空巢后和空巢前相比,夫妻关系更融洽,满意度相对来说更高些。如,选择“更好了”和“没什么变化”的合计为82.8%,选择“不如孩子在家时”,只有17.2%,而关于夫妻关系满意度,选择“很满意”、“比较满意”和“满意”的比例合计为79.3%。然而,11月13日记者在广州调查时却发现,过早“空巢”给部分中年人,特别是中年妇女带来了心理压力,他们过去一直围着孩子转,一旦“空巢”,便感到生活无所适从,严重者甚至形成心理疾病。有心理医生指出,“新空巢”家庭中,母亲不适应感明显高于父亲。
中年“空巢”逐年递增
广州市脑科医院心理门诊副主任医师徐文军分析,一般传统的家庭关系要经历恋爱、生育、抚育孩子成长、空巢、老年等五个阶段,但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加,再加上现在很多孩子上大学寄宿或者出国,家庭出现“空巢”的时期提前。
13日,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截至2006年底,广州共有587243个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家庭,而按全市目前240万个家庭来算,独生子女家庭占全市总家庭比例的25%左右。专家指出,由于最早一代独生子女陆续出国留学、异地读大学或工作、结婚成家等原因,目前,广州市的中年“空巢家庭”正在以每年1.5万户左右递增。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个人认为独生子女政策应该有所调整,不应再作为国策而大力推行。因为社会在发展,我们的国策也应与时俱进,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