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区民族团结典型事迹巡回宣讲报告团来温宿宣讲
地区民族团结典型事迹巡回宣讲报告团来温宿宣讲 通讯员 李子伦 江波 报道:
9月14日,地区民族团结典型事迹巡回报告团来到温宿县宣讲,全县600多名干部、群众、学生聆听了宣讲。宣讲活动分维、汉两场同时进行,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彤、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努尔买买提·沙依木主持宣讲活动。活动中,宣讲成员声情并茂地讲述了工作在不同岗位上民族团结模范的先进事迹;阿克苏市英巴扎街道办事处居民吐尼沙汗·吐尔地、沙雅县塔里木乡央塔克巴什村村医马鹏程、库车县阿格乡兰干村原党支部书记尼亚孜·木沙等先进事迹深深的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这些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报告,充分展示了我地区各族人民团结友爱、情同手足的深情厚谊,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温宿县干部 张荣立 男 汉语同期声】:“今天阿克苏地区宣讲团到我们献上来展开宣讲,听了这个宣讲之后我感触非常深,最近两年在咱们整个地区范围内涌现出了很多的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的先进典型,他们的事迹非常感人,我们以后也要努力的向他们学习,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做起,努力维护民族团结,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浇注民族团结,让她更灿烂的绽放。
听完宣讲后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当中,要以这些先进模范为榜样,向他们看齐,积极投身到民族团
结进步事业当中,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温宿县干部吐尔逊·吐尼亚孜男 维语同期声】:“听了今天的宣讲,使我深受感动和鼓舞,这些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就生活在我们身边,他们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今后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用实际行动维护好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第二篇:民族团结事迹宣讲
伟大祖国,民族众多,国家统一,政通人和。民族团结,事关你我,九个知道,四字为歌。
一要知道,兄弟民族,名称虽异,志向相同。家庭成员,五十六个,相互依存,休戚与共。
二要知道,历史沿革,古往今来,定迁起落。农牧渔猎,各有所长,开发疆土,地域辽阔。
三要知道,文明成就,灿烂辉煌,各具特色。治国安邦,济世裕民,科技发明,载入史册。
四要知道,地灵人杰,各族名流,层出不穷。建功立业,青史留名,保家卫国,民族英雄。
五要知道,新的中国,民族解放,万木逢春。民族平等,团结进步,与时俱进,天下大顺。
六要知道,新的时期,改革开放,成就辉煌。西部开发,面貌改观,经济开发,蒸蒸日上。
七要知道,风俗习惯,民族各异,各有所崇。礼节不同,世代传承,不可轻视,相互尊重。
八要知道,民族互助,民情所系,国运所依。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共同发展,情同手足。
九要知道,民族团结,保持稳定,责任神圣。藏独疆独,不得人心,反对分裂,态度鲜明。
国家统一,大势所趋,民族团结,人心所向。不信谣言,不受挑拨,揭穿阴谋,凝聚力强。
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建设祖国,贡献力量。中华飞腾,前程远大,各族人民,幸福安康。
全国道德模范阿尼帕:用母爱感动每个人
道德模范阿尼帕•阿力马洪用母爱感动每个人成为青河一张亮丽明片
阿尼帕•阿力马洪,女,维吾尔族,1939年5月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河县青河镇居民。
阿尼帕•阿力马洪收养了汉、回、维、哈4个民族的10个孤儿,以博大的慈母之心,创造了至真至纯的温暖之家。同时,她还把仁爱之心播洒到社会,帮助了许多困难中的人们,为建设新疆民族和谐大家庭作出了贡献。
1963年,阿尼帕的哈萨克族邻居亚和甫夫妇相继去世,留下3个未成年孩子,生性善良的阿尼帕深知孩子失去父母的辛酸和孤单,收养了他们。1977年,王淑珍11岁时,父亲不幸去世,母亲改嫁。后来母亲也撒手人寰,兄妹四人无人照顾,流浪街头。在一个寒冷的冬日,阿尼帕将蓬头垢面的小淑珍领回家,她的哥哥和两个妹妹也来了。1989年,王淑珍继父去世,阿尼帕又把她义父的3个汉族孤儿接到家里。
收养这些不同民族的孩子,阿尼帕和丈夫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艰辛。为了不让孩子们饿肚子,阿比包每天下了班就去帮人家打土块,阿尼帕每天都到菜市场拣别人不要的蔬菜。家里虽然养了两头奶牛,但谁也不舍得喝奶,全部到市场换成零钱支付孩子们的学费和购买生活必需品。为给一家20多口人做饭,她专门买了一口直径1.2米的铁锅,被称作“团圆锅”。阿尼帕对收养孩子比亲生孩子还亲,她最小的亲生女儿上初中时还没穿过一件新衣裳。
除了抚养孩子, 阿尼帕夫妇还做了很多好事。2003年,阿尼帕帮助寻亲无望差点自杀的哈萨克族姑娘古丽找到工作,还让她到家里住。2003年,阿尼帕为大龄孕妇江阿古丽筹集1000元钱,召集儿女为她献血,手术后接到家里照顾。5月,资助贫困的孕妇乌拉斯汗顺利做了引产手术。青河阿尕什敖包乡的贫困户切克斯手有严重残疾,1984年以来,一直把阿尼帕家当成自己的家,面粉常年由阿尼帕一家供应。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阿尼帕捐款1000元,还找到民政部门要求再收养十个孤儿,她说:“只要我有口吃的,就有他们的。”
阿尼帕的热心深深地影响着她身边的孩子们,子女们已经养成了习惯,谁家有困难,只要他们知道了,再难也会搭一把手。侄女热孜万古丽资助了3个贫困学生,她说:“我学会了爱,学会了帮助更困难的人,并从中得到快乐。”
2009年,阿尼帕•阿力马洪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被评为新疆十大杰出母亲;2010年,荣获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入选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入选《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在国外展播。
青河县为更好的宣传全国道德模范阿尼帕•阿力马洪同志的先进事迹,打造一座民族团结教育基地。青河县在环城东路为阿尼帕•阿力马洪开工建设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建筑规模为483平方米的砖混两层格局。这座建筑包括阿尼帕主题教育馆、民族团结事迹展览馆、宣传馆、老人的起居室等。现如今对于许多青河人来说,阿尼帕妈妈已成为当地的名人,除了建新房的工程,青河县还特意以她的名字命名道路,并雕刻了阿尼帕“母亲”雕像。
该主题教育管是阿尼帕“五个一”工程其中之一内容。其余分别是以她的的名字命名的一条道路,一座阿尼帕“母亲”雕像、一本关于阿尼帕的书籍、一部关于阿尼帕事迹影视剧。
每一个道德模范的背后都有一个不同寻常的故事,它们或许催人泪下、或许轰轰烈烈、或许平平淡淡、或许„„但每一个故事都折射了时代的光芒,更书写着时代的感动。平凡的名字,平凡的面容背后,是不平凡的坚持,不平凡的勇毅让人动容。他们或助人为乐,或见义勇为,或诚实守信,或敬业奉献,或孝老爱亲„„他们是我们道德之路上的前行者,更是我们身边的平凡人,是我们的邻居、同事、同学。但,他们以一己之力,为这个社会带来融化在手心里的温暖,流淌在身边的感动!他们像前进路上的明灯,引领这个社会在道德之路上前行。
第三篇:关于组织举办贵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报告团巡回宣讲报告会的请示
关于组织举办贵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报告团巡回宣讲报告会的请示
州委:
根据《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省民委关于组织开展贵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报告团巡回宣讲的通知》(黔族发电[2009]13号)通知要求,为组织好报告团在我州的宣讲活动,现将有关工作事项建议如下:
一、报告团基本情况
报告团由团长、5名报告人、2名工作人员,共计8人组成。每场报告会由5人分别依次作报告,每人15-20分钟,报告会时长控制在2小时内。
5名报告人分别是:胡凯旋,苗族,“全国模范个人”,中共贵州省福泉市高坪镇委员会书记;王菁,布依族,“全国模范个人”,贵州省兴义市布谷鸟民族实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沈义勇,汉族,“全国模范集体”,中共贵州省大方县委员会代表;胡世宏,汉族,“全国模范集体”,武警贵州省总队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支队代表;伍兴权,苗族,“全国模范个人”,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猴场镇打哈村党支部书记。
二、报告会组织及会务安排
1、报告团于11月9日下午抵达兴义,11月10日上午9点在州人民会场举行报告会;
2、报告会建议请州委或州政府分管领导同志主持,团长 及5名报告人就座主席台,另设报告席;
3、议程安排
(一)主持人宣布报告会开始
(二)全体起立,奏国歌
(三)主持人逐个介绍团长、报告人及听众到会的基本情况
(四)5位报告人依次作报告
(五)报告团团长讲话
(六)主持人总结讲话,宣布报告会结束
4、会议听众建议由州委办组织州直机关干部职工、各县市有关领导、解放军、武警官兵及学校师生代表等参会。
5、会务及接待工作建议由州委宣传部、州民族宗教事务局负责落实。
以上建议妥否,请批示。
中共黔西南州委宣传部宣传部 黔西南州民族宗教事务局 2009年10月29日
第四篇:呼伦贝尔市创先争优巡回宣讲团在扎兰屯市举行事迹宣讲报告会
呼伦贝尔市创先争优巡回宣讲团 在扎兰屯市举行事迹宣讲报告会
为将扎兰屯市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引向深入,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氛围。2011年5月6日,扎兰屯市委特邀请呼伦贝尔市创先争优巡回宣讲团来扎举行事迹宣讲报告会。
扎兰屯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崔学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淑艳出席报告会,全市各街道党工委书记、副书记、组织委员,部分乡镇党委书记、副书记、组织委员、村党支部书记和大学生村官代表以及市直机关党务干部等2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会上,呼伦贝尔市创先争优巡回宣讲团尹晓辉团长着重介绍呼伦贝尔市创先争优活动开展的情况,深刻阐述了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并就如何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提出了具体工作思路和建议。宣讲团10位成员采用多媒体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演示,用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画面,一句句朴实的言语,给全场听众以直观生动的感触。
报告会后,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杜明艳强调,各基层党组织要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通过此次宣讲报告会,要充分借鉴学习宣讲团成员宣讲的各地创先争优活动中的成功经验、做法及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对创先争优活动进行认真谋划和专题研究,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创先争优内生动力。同时,对全市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及典型人物、先进经验要及时进行报道和对外宣传,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扩大创先争优活动的影响力。
第五篇:白艳在1+9制度体系巡回报告团榆林宣讲会上的演讲稿
扎实落实“1+9”制度体系 四轮驱动提高队伍战斗力
清涧县公安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全省基层公安队伍建设1+9制度体系出台后,清涧县公安局党委认真学,反复讨论,一致认为这一体系科学具体,内容翔实,符合基层实际。明确了队伍管理“十项基本内容”、“五项制度”“四项机制”,解决了队伍建设“抓什么”的问题。确立了“必须把队伍建设放在各项工作首要位置来抓”的“首位”意识,理清了“抓规范、规范抓,向科学管理要效益”的总体工作思路,并提出了遵循的六个基本方法,解决了队伍管理“怎么抓”的问题。在重申“一岗双责”责任制的基础上,着重强调“政委、纪委书记归位抓队伍”的刚性要求,解决了队伍管理“谁来抓”的问题,使我们基层公安机关在抓队伍建设上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那么,作为县级公安机关如何具体实践,才能将“1+9”体系落到实处,使队伍建设“不同步、不对路、跟不上”的问题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呢?
我们经过认真的学习调研后,根据1+9制度体系结合我局队伍建设的实际推出了“四轮驱动机制”,有效破解了这一难题。什么是“四轮驱动”呢?如果把公安工作比成是一辆战车,那么政工和指挥中心就是这辆战车的两个前轮,前轮发挥的是牵引作用。通过教育培训、组织协调、宣传引导、指挥调度、上传下达等方面工作,及时、准确地将局局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任务要求下达到各室队所。纪检督察和法制就是这辆战车的两个后轮,发挥的是推动作用。通过检查督导、执法考评,推动各项任务的贯彻落实和各项规定、要求的执行,并随时向局党委反馈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提高,确保基层所队工作始终按照局党委的决策部署进行,始终不偏离工作中心。
“四轮驱动”出台了,那么如何让“四轮驱动”机制真正发挥作用呢?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认识问题解决不好,观念就难以转变,思路就难以创新,信念就难以树立。为了将全局民警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在局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我局党委出台并落实了四个会议,开展两项活动、推出了四级包抓责任制,狠抓了五项重点工作,让四轮驱动机制的作用得到最大化的发挥,有效调动了民警的积极性,激发了队伍的活力。
第一,是落实了“四个会议”。即:每月一次的党委会,每月一次党委民主生活会和每周一次的局长办公会和局务会,四个会议既统一了民警的思想认识,又解决了民警认识能力和水平方面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以会代训,邀请县委宣传部、县党校等单位专家 学者讲授时政动态、安全形势等。先后组织民警到内蒙、山东、福建、广东、宝鸡等地考察观摩、学习取经,开阔了眼见,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
第二,是开展了“两项活动”。思想认识问题解决了,提高民警的能力和水平是关键。为此,我局开展了警官论坛和法律讲堂基层行两项活动。坚持每半月轮流举办一次,在警官论坛上,从领导到民警,人人上台演讲,现场点评。在法律讲堂基层行上,采取“以案说法、案例点评”等形式,送法到基层。同时,定期组织全局民警进行视频监控闭卷考试,使学习培训这一软要求变成了硬举措,队伍整体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第三,是推出了“四级包抓责任制”。即:分管领导包抓室队、室队包抓派出所、所长包抓民警、民警包抓责任区,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的工作格局,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细化,达到了个个身上有压力、人人肩上有担子、上下一条线,全局一盘棋。
第四,是狠抓了五项重点工作。一是抓人性化管理。在市公安局党委和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2010年以来,我局先后为78位民警解决了职级待遇,配齐配全了19个基层所队的教导员,强化教导员抓队伍的作用。通过人事调整,使有能力的人,得到重用;给想干的人,创造了平台;给实干的人,提高了待遇,让广大民警看到了希望,充满了信心,激发了活力。体现了“基层出成绩,成绩出标兵,标兵出干 部”的用人导向。与此同时,进一步强化民警心理健康教育和生理问题的解决,通过所队长与民警每周一次、主管领导与所队长每月一次、主要领导与班子成员每季度一次的谈心活动,解决民警心理问题,通过落实民警年休假、年体检制度,购买意外保险、送生日送蛋糕等实实在在的小事来关心民警、体恤民警,增强了民警的归属感。使体恤关心机制真正落到实处。二是抓文化育警。我们将旧会议室改建为警营文化沙龙,每月推出不同内容的文体竞赛活动,来激发民警斗志,挖掘民警潜力,丰富了民警的业余生活,减轻了民警工作压力。三是抓典型示范。开展了办案能手、服务能手、管理能手、防范能手的评比活动。通过召开现场会方式,组织民警学习先进典型,形成了以点带面、典型引领、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在全局上下营造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仅2010年,我局就有25个集体和37名个人受到部、省、市的表彰奖励。四是抓创新带动。专门设立了社会管理创新奖,号召广大民警结合自身岗位开展创新活动,对民警提出好的创新思路和举措,进行网上评选、大会测评、组织考评,然后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激发民警创新的动力。仅2010年我局就兑现创新奖励资金10余万元。五是抓监督管理。队伍建设,一靠教育,二靠管理。为此,我局党委始终把队伍的监督管理放在首位。在外部监督方面,建立了所队长年初公开承诺和年底向人民报告制度。在内部管理方面,推出了《清涧县公安局违规违纪民警量化管理办法》。对民警三年内的各种违规违纪行为进行累积记分,积分达到2分以上分别给予不同等次的组织处理。通过一年的实践,取得了很好警示震慑作用,收到了全年民警“零违纪”的明显成效。
队伍的进步,必然推动和促进业务工作的开展,“四轮驱动”的推广实施,给我县公安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可喜的变化。一是打击效能实现了新提高。2010年全县刑事案件发案数和治安案件受理数同比下降10.2%.27.8%,刑事拘留数、逮捕数、抓获逃犯数、行政拘留人数同比上升12.2%、11.2%、29.2%、16.9%,实现了“两降四升”的目标。二是社会管理创新迈出了新步伐。推行了“以房管人、以证管人、以业管人”的流动暂住人口管理模式,实行“一般人口常规管、外来人口跟踪管、高危人群重点管”的分级管理模式,实现了由防范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的转变。三是矛盾化解走出了新路子。依托社会治安联防协会,建立了农村社区义务联调室、司法所联调室、治安协会联调室、公安联调室四级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实现了矛盾化解日常化。四是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取得新突破。结合“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在所有户籍窗口设立满意度评价器,在指挥中心专门设立两部电话,对公众满意度常年进行调查,将公众反映的问题和意见进行整理归类反馈,由局领导带上警民联系卡、感谢信、说明书,逐一回访,限期整改,解民忧、暖民心,警民关系更加和谐。五是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实现了新跨越。依托大情报信息系统 和350兆无线集群系统,在出入城区的公路线上建立了三个治安盘查卡,在城区构建了街面、社区、单位内部三张防控网,实现了社会面管控的无缝对接。六是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有了新提升。在2010年全省公众安全感调查中,公众对清涧县社会治安和公安工作的满意度较2009年分别提升18个位次和12个位次,位居全市前列。
这就是1+9制度体系带给我们清涧公安的新变化!这也是我们清涧公安人对1+9制度体系共同的真切感受!正如我局师永峰局长说的那样:“如果没有1+9制度体系,清涧公安队伍建设和公安工作将不可想象”。同样,也正是因为我们很好地贯彻落实了1+9制度体系,清涧公安仅用短短一年的时间,便甩掉了全省相对落后的帽子,迈入了全市先进的行列!2011年1月,被榆林市委、市政府授予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法单位。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省厅1+9制度体系的引领下,在市公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清涧公安将会取得新的更大的辉煌业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