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调研报告——妇女、儿童
当前妇女儿童发展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及其对策
妇女儿童的发展水平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尺度,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但妇女儿童也是弱势群体中的一员,在自身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认真分析,采取综合措施,推动妇女儿童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女性就业困难
1、文化低、技能单
一、年龄偏大是大部分女性就业的最大困难,在加上有些企业存在性别歧视,不想承担女性在生育等五期护方面的成本,所以增加了妇女就业压力增大。
2、由于###整体拆迁,破产企业、搬迁企业增多,使化地区存在就业岗位减少,使女性失业人员和新增就业人员无岗就业,失业弱势群体的就业难度就更大了。
二、离婚率上升,离异女性的合法权益难以保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现离婚率呈上升趋势。妇女的经济不独立,一旦婚姻出现危机,生存就成问题。如社区单新低保户增多。有的妇女文化素质太低,没有一技之长,独立生存能力偏低,大多数妇女没有法律意识,不知道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家庭暴力的所上升
1、妇女在家庭暴力现象中损害越来越大,部分女性为了面子或维系家庭而采取忍让的态度,致使家庭暴力升级,女性爱到人身伤害后获赔难、获赔低。如,社区最近有一新申请的低保户,就是因家庭暴力,使双手至残,她与小孩没有生活来源,才到社区申请低保,她虽是高中文化,但没有什么技能,慑于老公的淫威,不敢举报,不敢声张,现因老公贩毒被拘留,才到社区来申请低保。
2、由于当事人不愿声张,而无法得到及时的协调。也有些上报有关部门而问题得不到解决,是因为家庭暴力当事人与司法部门大多认为家庭暴力是家务事、不便管,不履行《婚姻法》、《妇女法》中规定的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法宝义务,这在某种程度上纵容了施暴者。
四、留守儿童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1、留守儿童多半是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居住在一起,在学习方面大多得不到帮助,在加上隔带的溺爱,导致留守儿童文明行为规范差,尊老爱幼方面表现差。
2、留守儿童存在安全隐患。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监护人普遍安全意识差、防范防护能力差,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意外伤、生存状况等安全隐患。如:暑期孩子溺水、触电、打斗等时有发生。
对策
一、女性就业方面
1、进一步优化妇女就业创业环境、及就业政策,把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贯穿于妇女就业创业全过程。政府在制定就业政策方面对用工单位录用女工占一定比例的优惠,鼓励扶持有利于女性就业创业的产业发展,推动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和消除对女性就业的歧视,依法维护女性的劳动权益。
2、各级组织要加强对女性就业技能的培训,提升妇女自身素质。开展行之有效的岗位培训、技能培训。针对有创业愿望的女性开展创业性的培训,变安置型就业为开发型就业,实现“一人创业带动一批人就业”,提升妇女就业层次和就业稳定率。
二、婚姻方面
1、加强对妇女对新婚姻法的学习。社区应组织妇女学习《新婚姻法》、《妇女保护法》及两刚两规划,增强法律意识。
2、进一步加大对妇女的技能培训,提高妇女的文化素质。
3、加强法律监督,优化妇女权益保护的法制环境。
4、司法部门在处理涉及妇女儿童财产案件时,应对家庭财产进行调查,并视其情况对妇妇儿童司法倾斜。
三、家庭暴力方面
1、加快《反家庭暴力法》的立法进程,尽快使家庭暴力有法可依。规定对造成受害者轻伤以下的家庭暴力行为人相应责任;明确相关单位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方面不作为的法律责任。
2、切实加强对社区妇女工作者的培训,提高基层工作者的协调能力。
3、建立家庭暴力干预机制,规范操作程序,提花人性化服务,对家庭暴力的典型案例应曝光,应严厉打击家庭暴力违法犯罪,有效震慑家庭暴力发生。
四、留守儿童方面
1、学校要加强对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增强留守儿童自尊、自立的信心。
2、社区应做好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组织好社区活动,让儿童离校不离教。
3、对于生活较困难和问题突出的留守儿童要加强关注,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第二篇:留守妇女和儿童调研报告
留守妇女和儿童的调研报告
**镇妇联
**镇36867万口人,属城郊型乡镇。近年来,随着劳动力的转移,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初步统计,全镇留守妇女1100余人,留守儿童1400余人。为进一步了解留守妇女儿童的相关情况,全面了解和掌握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目前的生存、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更准确地把握当前我镇留守妇女儿童发展的实际需求,近日镇妇联对全镇的留守妇女儿童的基本情况及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做了一次全方位的调研。
一、关于留守妇女的调研情况
(一)留守妇女现状及存在问题
据调查统计,有近七成的留守妇女在家照顾未成年子女和公婆,她们挑起了本应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的家庭重担。多重角色的扮演加重了这个特殊人群的生产生活和生理心理的负担,劳动强度大、精神负担重、缺乏安全感。
1、劳动强度增大,精神负担加重。一方面,男人外出打工,家里老的老,小的小,家中所有粗活、重活几乎都压在了留守妇女肩上。繁重的劳动,使许多留守妇女体力透支健康受损。另一方面,男人外出了,赡养老人,养育孩子,洗衣做饭等繁琐的家务事也全靠她们去料理。由于丈夫长年不在身边,感到孤独、空虚、焦虑、压抑和无助。生活中缺少关爱,感情上出现空缺。
2、人身财产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维权意识差。处于弱势地位的“留守妇女”,其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难以维权。大多数留守妇女对“权益侵害”不能很好地保护,村级组织以及其他社会
1力量还未能形成留守妇女有力的社会支持网络。
3、夫妻交流少,婚姻关系脆化。留守妇女与丈夫主要的沟通方式是打电话。空间距离的扩大阻碍了夫妻情感的交流,导致感情危机,久而久之婚姻难以维系。
(二)主要原因
通过调查分析,造成这一社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从政策制度上看。以户籍管理制度为标志的城乡分割制度的阻隔。农民工工作环境艰苦,生活条件极差,大多数人不可能携带家属去城市里生活;另外,在社会权利方面,这些农民工无法享受城市居民的各种福利待遇,被排斥在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之外,客观条件使得他们的妻子只能留守在农村。
其次从思想观念上看。受“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影响。女性定位于以家庭为重心的、处于辅佐和服从地位的角色。结婚以后很少注重自身的进步和发展,经济上和精神上都依附于男方,没有经济地位,靠丈夫给钱过日子。
第三从现实情况看。一方面是城市就业市场对男性劳动力的需求大于女性,使留守妇女很难在城市就业市场中寻找到合适的岗位,面对劳动力市场对工人技术的要求,留守妇女更多时候处在就业的弱势地位。另一方面是农村现实生活需要她们留守家中照顾老人、抚育孩子、照料农业生产,这使得她们处于既向往外出打工又自我回避的矛盾心态。
(三)对策建议
1、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政府主导作用。一是建议成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的农村留守妇女工作领导小组;二是要加快经济发展,在农民工输出地,增加农民本地就业机会,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农民工输入地,制定有利于农民工进城发展的政策,鼓励农民举家进城发展,如在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实行农民与城镇居民平等待
遇等。
2、强化教育培训力度,提升留守妇女素质。建议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坚守在农村的劳动力特别是留守妇女的培训力度,将此类培训纳入各部门教育培训计划,重点培养一批“留守妇女带头人”,为留守妇女领路。
3、实施“留守妇女阳光关爱工程”,解决留守妇女实际困难。按照“党政领导、妇联协调、妇女参与、乡村联动”的原则,统一配备供留守妇女学习、交流的硬件设施,开通绿色渠道,使留守妇女有一个学习培训的阵地、互帮互助的组织、情感交流的平台、诉求表达的渠道、化解矛盾的机构、文化活动的场所。
一、关于留守儿童的调研情况
(一)留守儿童现状及存在问题
1、留守儿童的家庭类型情况。父母全都在外务工的家庭,有50%的以上的孩子留在农村和爷爷奶奶生活(其余50%跟随父母一起在外),上学、放学回家也大多由爷爷奶奶接送,少部分由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代管。
2、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在被调查的对象中,在外打工的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并未减弱,绝大部分成年人外出务工时都会对子女的生活做比较放心的安排,外出后,他们在经济上给予充分的支持,留守儿童的生活水平还可以。调查发现所有留守儿童都有充足的零花钱,但由于缺少父母的管教,缺乏监管,存有乱买零食,花钱没节制等现象。个别留守儿童有经常上网玩游戏的现象。
3、留守儿童学习情况。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学习有困难的占75%。在双休日或节假日的学习基本上处于无人督促的状态。在学校也很少有成绩拔尖的学生。留守儿童大多是由爷爷奶奶及亲戚代理抚养,由于爷爷奶奶及代养亲戚的文化水平较低,无法在学习上得到帮助和指导。绝大多数父母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让孩子能有条
件上好学,接受学校好的教育,日后有出息,不再走自己的路。但事与愿违,通过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成绩中等偏下和较差的占大多数。
4、留守儿童的心理情况。有超过90%的还是希望和父母住在一起。有95%的孩子都说“想念爸爸妈妈。”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的缺陷,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而其他监护人替代不了父母应该要履行的完整的监护职责。所以留守孩子在遇到成功、失败、进步、忧郁、悲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指导,往往只能是“自我消化”。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大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
5、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但所委托的监护人由于年龄、经济、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而且他们往往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算尽到了监护责任了,至于其他的事情则是孩子学校的事情。因此在课余和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留守孩子则成了绝对自由的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因此经常出现初冬就在为完全封冻的河里滑冰,夏天在水库、河道游泳发生险情的孩子。
(二)对策与建议
1、完善各项政策制度,解决留守儿童存在的根本问题。一是发展农村经济,作好“原生态”经济文章,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消化或就近转移,改善农村的投资环境,加强农村吸引外资力度,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工就业机会,使部分农民能在本镇或本县打工,缩短务工农民回家周期,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还可以增强农村儿童受教育质量。二是加快城乡配套机制建设,解决留守儿童根本问题。由于城乡制度的脱节,农村孩子进城之后,在户籍、教育、医疗等方面与城市孩子存在一定差别,使农村孩子进城受到相当局限,没办法,更多的家庭只好选择把孩子留在农村。只有使进城务工人员享有城镇原住居民同等的政治和社会权益,他们的子女也享受与城市孩子同等的受教育权,才会在最大程度上遏制“留守儿童”数量迅速增加的趋势。
2、建立流动留守儿童档案制度。通过教育部门的统一部署,从学前教育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必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留守儿童档案,留守儿童总数是一个动态数据,会随着留守儿童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婚姻状况等因素发生变化。所以,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务必建立一个定期更新、长期有效的农村留守儿童档案数据库。详细记录他们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详细地址、留守原因、家长联系电话、留守后谁负责监督、临时监护人身体状况、孩子主要表现等情况的档案。以便我们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3、建立留守儿童服务中心。通过建立“留守儿童服务中心”,切实肩负起各学校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责任,解决这一特殊群体心理缺乏关爱、感情缺乏寄托、学习缺乏帮助、生活缺乏支持、管理缺乏家教的现实问题,为留守孩子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的环境,推动留守孩子家园规范化建设和制度化管理,并逐步形成长效机制。“留守儿童服务中心”要按照统一的标准,每一所留守儿童服务中心都将设臵“快乐活动室”、“亲情工作室”、“爱心阅览室”等,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园地、交流平台、娱乐场所和健身阵地。借鉴希望工程模式建立的“关爱留守儿童”专项资金,广泛挖掘社会资源,并常年接受社会的资助,又从机制上解决了留守儿童问题的经费来源,通过聘任专门的志愿辅导员,常年开展留守儿童喜闻乐见的集体活动,弥补留守儿童在情感和精神上的缺憾,调动了他们生活、学习的积极性。
4、组织开展结对帮扶、关爱行动。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贫困、缺失家庭温暖、缺少父母关爱的特点,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深入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活动。一是加强各企业、各单位、各学校与各村的联系,领导、干部、老师与留守儿童“一对一”帮扶的联系。二是开展城乡学生手牵手结对帮扶,让城里孩子与农村留守儿童成为“知心姐妹”、“知心兄弟”,相互交流心得体会,交流社会见识,相互鼓励学习,为留守儿童创造多边、多向互动的氛围,也形成一个对城市孩子的教育模式。三是向热心妇女发出倡议,招募“爱心妈妈”。启动“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招募“爱心妈妈”活动的意义、目的,招募“爱心妈妈”。“爱心妈妈”采取“一帮一”,或者“一帮二”的方式,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达到“帮教一个孩子、稳定一个家庭、安宁一个地方、造福一个社会”的目的。
总之,解决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全社会为之共同努力,消除城乡差别,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以制度形式保障弱势群体,共享发展成果,才能真正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才能真正全面实现社会的和谐。
二0一一年五月十日
第三篇:对于妇女和儿童调研报告
关于妇女和儿童的调研报告
一、城镇化对妇女儿童带来的影响 (一)城镇化急于求成,妇女儿童被有“边远化”的倾向。
一些地方在城镇化初期,认为有了物质金钱就有了一切,忽略了妇女儿童的实际需求,让妇女儿童成了留守人员。由于缺乏家庭精神上的完整的温暖,就会让一些歪风邪气有机可乘,一些妇女往往在孤独时刻染上了不良习惯,来排遣心中的郁闷。儿童由于家庭的疏于管理和缺乏基本的温暖,在学习成绩下降和学校的伙伴关系不畅的软弱时刻,被一些社会上不良分子拉如歧途,辍学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开始偷盗和抢劫。
(二)城镇化的进程中,居民集中居住,实际上亲情有疏远现象。
由于国家对城镇化的规划要求,现代人都住进了高楼大厦,邻里也被水泥墙和宽阔的道路隔离开来。这样的居住改善虽然是利大于弊,但是也造成了妇女儿童和亲族邻里之间的交流不断减少,加上了生活压力的加大,人口流动加快,邻里互不相识的情况增多,妇女特有的“家长里短”没有了倾诉的空间甚至没有了倾诉的对象;儿童之间特有的童趣嬉戏也被减少,变成和城市里的许多人一样,“宅”了起来。
二、预防和控制出生缺陷(一)出生缺陷发生的主要原因
一是环境因素。主要指育龄妇女在孕前、孕期受环境污染的影响而造成的出生缺陷。其中包括物理因素(如噪声、射线、电脑、电波、汽车尾气、塑料垃圾等污染)、化学因素(重金属和各类石油化工毒物、农药、化肥、食物添加剂催化饲养的禽、畜及水产品等,对胎儿有致畸危险的药物如抗生素的不当使用等)、家庭环境因素(吸烟与酗酒、家庭装修所致污染、卫生习惯差或饮食结构不合理等),通过不同环节、不同方式作用于人体,影响到胎儿,造成多种缺陷。
二是遗传因素。许多常见的遗传病都可传给后代,如染色体、基因突变。还有某些传染病及性病,如乙型肝炎、疱疹病毒及支原体感染、梅毒、淋病等,病毒的遗传物质进入母体细胞后也可传染给胎儿,造成胎儿流产或畸形。
三是社会因素。一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人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想方设法生育男孩,而不愿接受婚前医学检查和产前诊断以防缺陷儿出生。二是育龄妇女缺乏优生优育相关知识以及预防出生缺陷的措施。如孕产妇年龄过高或过低容易引发出生缺陷,但很多高龄或低龄孕产妇缺乏预防措施。近年来,孕妇年龄小于20岁、大于30岁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增高。
(二)对出生缺陷干预的几点措施 1、提高认识,明确责任。XX 领导高度重视婴儿出生缺陷,建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积极与各个部门联系开展工作,把降低出生缺陷作为以人为本的大事来抓。
2、加强宣传,普及教育,营造全社会关心出生人口素质的氛围。一是充分利用 QQ 信息平台、飞信、微信、宣传册、宣传栏等方式,大力宣传积极搞好防止出生缺陷工作。二是妇联积极联系辖区医院,邀请医师为辖区广大妇女开展从新婚保健、优孕指导、孕期胎教、优育指导以及关注生殖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等各方面的宣传教育,并免费发放宣传品、免费提供专家咨询。
3、认真实施,多方配合。辖区妇联和计生部门,积极为广大未婚及已婚夫妇提供免费的婚前、孕前检查,有效的降低了先天缺陷婴儿的降生,也为贫困家庭减轻了负担。
三、儿童保护的探索与实践 (一)问题
我辖区就辖区儿童保护方面情况做了调研,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一是对儿童保护的认识不全面。很多人知道要保护儿童,但是,现在人口流动性大,领里关系不紧密,关起门来生活的人较多,使得一些侵害儿童权益的事不能及时被发现,等出了大问题才有人处理。二是制度建设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制度创新不够,使得基层人员在执行时比较为难。上级的很多制度连一些基层工作人员都不知道,相关部门没有专门的培训,造成很多政策无法落实到位。三是服务经费不充足是源于政府在公务服务方面的投入的不足。基层没有专门的经费来保障儿童保护工作的开展,一般是辖区出于责任来开展。四是辖区服务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缺乏与儿童沟通互动等专业服务能力。对儿童的照顾集中在经济层面,心理疏导和家庭治疗比较缺乏。五是对儿童的服务手段成人化、寒暑期的教育较表面化、不能满足儿童的心理需要;对家长的儿童教育知识的辅导仍不够系统,属于短期行为。
(二)开展辖区儿童保护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1、广泛宣传儿童权利,营造儿童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
为让更多的人了解儿童权利、维护儿童权利,共同构建儿童保护的社会体系,辖区采取多种方式宣传以提高公众儿童保护意识。辖区利用 QQ 信息平台、飞信、微信、微博、宣传栏、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儿童保护的宣传效果;
2、开展儿童权利培训,培育公众儿童保护的理念 充分利用辖区的家庭教育中心和辖区大学平台,邀请司法局、教师等行业的志愿者免费开展面向辖区群众、家长和儿童等各个层次的儿童权利保护知识宣传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公众的儿童权利意识和儿童保护水平。一是面向家长。主要是儿童权利的基本知识,儿童营养与卫生保健、常见病防治、意外伤害预防控制、心理健康、青春期健康教育知识;家庭教育知识;法律教育、同伴教育、儿童参与能力培养。二是面向儿童。主要是儿童权利公约及儿童的基本权利、生活中的权利、如何维护自身的权利;安全知识讲座;儿童法律教育;同伴教育;儿童参与能力培养。
3、创新方式开展儿童保护 为提高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减轻家庭负担,我辖区在今年夏天建立“XX 家园”。我们联系了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到 XX 家园,通过开展法律知识小课堂、防灾小知识等课堂活动,来提升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受到了小朋友及家长的一致认可。
五、女性养老服务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一)问题的提出及综述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龄问题日益成为众多国家关注的焦点,而我国也提前进入老龄社会,成为名副其实的“未富先老”的国家。面对如此严峻的老龄化问题,养老日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难题。目前,社会上呈现出三种养老方式: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家庭养老是最为普遍也是最为老年人所接受的养老方式,而正是这种最为普遍的养老方式却日益遭受严峻的考验。自计划生育实行以来,家庭结构日益核心化,养老对于子女来说负担越来越重;并且子女的养老敬老意识日渐淡薄,老年人处于不利境地。而机构养老由于成本较高、缺乏家庭温暖、社会隔离等原因无法得到老年人的亲睐。对此,政府部门提出了“居家养老”的新模式,即老年人居住在自己的家中,同时享受辖区提供的专业化服务,是一种以上门服务和辖区日托为主要形式,以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为内容,并为老年人解决日常生活困难的养老服务模式。这种养老模式能让老年人在自己所熟悉的环境中生活并接受辖区的各项专业化服务,使老人充分享受到家庭的温暖,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并能充分利用辖区资源和家庭资源解决养老问题,减轻政府负担。目前该种养老模式越来越受到老年人与社会的欢迎。
(二)现状、需求、对策
1、了解途径
通过调查有部分老人对于居家养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真正了解居家养老的老人还是很少。而老年人对于居家养老的了解途径,主要是通过辖区宣传、报刊书籍、电视广播、亲戚朋友和邻居,其中通过辖区了解的老人最多。我辖区对于宣传居家养老很重视,利用 QQ 信息平台、飞信、宣传栏等方式进行宣传,但由于不少老年人行动不便或文化程度较低,他们不太能够关注到这些信息。
2、日常生活照料方面
20XX 年,我辖区建立了第一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并有专门的养护人员为女性老人提供服务,志愿者也会上门为老人提供一些简单的家政服务及心灵慰藉,该项政策普遍受到了老年人群体的欢迎,但在实行过程中却遇到种种困境。首先由于受到资金等方面的限制,政府虽然为居家养老拨付了专项资金,但是该资金只能用于居家养老的装修和购买器材,我们想为老人提供更多、更丰富的服务,但是苦于无人、无资金而无法向深入开展,光靠志愿者来支撑,就目前来说是不现实的,这就形成了一个困境。
3、医疗卫生需求方面
为了迎合广大辖区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解决大医院人满为患的困境,翠屏路卫生服务站为我辖区居民提供服务。但据我们的调查,享受过辖区医疗卫生服务的老人中不到一半对辖区的医
疗卫生服务站采取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态度。不少老人反映辖区卫生服务站药品较少不能满足其需求。
我辖区“未雨绸缪”,利用现有资源辖区大学平台,邀请辖区医院的医师为女性群体经常开展医疗知识讲座,并经常要求医师参加我辖区组织的志愿者服务,为居民群众提供咨询服务和派发医疗保健手册。辖区医院还为 60 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费体检、上门诊疗等措施对于疾病的预防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据调查真正去辖区医院享受免费体检的老人不是很多,主要是因为居民群众主观的认为辖区医院技术、设备不好,对辖区体检结果的信任度不是很高造成。
第四篇:邵新老人、妇女、儿童情况调研报告 3
邵家桥、立新村留守老年人、儿童及妇女调查统计情况
调 研 报 告
头闸镇邵家桥、立新村坐落于黄河平罗县西岸,滨河大道45公里处。生态良好、村民富裕、村容整洁,民风纯补。现有人口2986人,男性1516人,女性1452人。耕地面积8596.99亩,主要以种植农作物为主。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8950元。
第一部分全村的老人、妇女、儿童的人数比重基本情况
一、老龄人口基本情况
2013年全村60岁以上老龄人口461人,占全村总人口的15.4%;其中:按年龄段分60岁-79岁有451人,90岁以上10人。全村老龄人口中失独老人8人。全村空巢老人有6人。
二、儿童基本情况
2013年全村青少年及儿童共计560人,占总人口的18.8%其中:按年龄段分15-18岁有146人,13-14岁有73人。儿童总数为341人,占总人口的11.1%,其中:8-12岁有136人,7岁以下有203人。全村留守儿童统计有1人。
三、妇女基本情况
2013年全村妇女共计1452人,占全村总人口的48、6% 其中:按年龄段分18岁一下的有 人,占全村总人口的 19岁-59岁有 人,占全村人口的,60岁以上的有 人 占总人口的
第二部分 全村老人、妇女、儿童的服务现况 针对邵家桥、立新村老年人,村委会利用撤销的邵家桥小学房屋及场地,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民办公助,兴办养老服务中心,已与本村在外经商的一家公司达成意向性协议,目前正在协商进行中;
俗话说的好妇女是男人的半边天,我村妇女积极响应国家支持创业政策,争做致富带头人。目前我村留守儿童1人,父母离异跟随奶奶过,我村干部会定期慰问。
近年来,邵家桥、立新村积极响应头闸镇党委政府有关养老的各项政策法规,特别是针对农村老年人的各项优惠政策。如2012年10月份的失地农民参加城村养老保险政策,积极宣传引导,提供各方面服务,调动老年人参保积极性,60岁以上老年人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符合条件高龄津贴及时申报发放,在落实农村低保方面,全村享受农村低保的60岁以上老人共52人占到了享受低保总人数的51%,享受高龄补贴28人。在去年环境大整治过程中,需要拆除农村危旧土房,村委也充分考虑到一些老年人的重新建房的困难,将废弃的邵家桥小学用于居住。
第三部分 全村老人、妇女、儿童存在的需求
一、老人的需求
从全国来看,农村老龄人口中,选择居家养老的占老年人口的67%,这些老人大部分都有儿有女的,儿女大多在家能经常到照顾的老人起居。
1、我村属于农业村根深蒂固的传统养老方法以约定俗成沿用至今。大多数还是居家养老。
2、愿意互助养老的占13%,这部分老人大多是独居老人,儿女不在身边或无法及时照顾的。
3、选择机构养老的占8%,这部分老人大多是儿女不在身边或无法及时照顾的,但自己有一定收入或积蓄,也有儿女经济条件较好,但无法经常在身边照顾老人的。
4、选择乡镇社区养老服务的占12%。这部分老人大多身体健康状况和家庭经济状况较好,能够独立生活老人。
二、妇女、儿童的需求
我村妇女、儿童随着改革开放及相关优抚政策,生活水平及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但仍存在几方面迫切需求:
1、看病难、看病贵仍是我村中老年妇女致贫的主要原因,走访结果显示,我村贫困妇女由于疾病丧失劳动能力致贫的占大多数,其中因自己患病或家庭成员患病致贫的妇女占妇女总数的18%,因自身或家庭成员残疾致贫的贫困妇女占2%,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致贫的妇女占总人口的3%。
2、子女就学是我村妇女面临的最大困难。通过调查发现,我村中青妇女目前面临的最大的困难是子女上学问题,为了让孩子能有一个好的求学环境,不得不举家搬到城里,面对高额的房价不得不购买楼房,但却没有技术和生存本事导致生活水平下降。她们对子女的教育经费投入心里压力很大。困难家庭母亲更是希望孩子的学习经费得到资助或减免,还有部分年轻母亲希望解决孩子托管问题和早教问题。
3、留守儿童内心孤独、留守妇女盼郎心切是我村普遍存在的问题。留守儿童和我村的小学生、中学生当前最主要的需求是得到亲人、朋友的陪伴,让他们不再感到孤单寂寞,有一个五彩缤纷的童年,但是很难满足。我村妇女面临感情的最大困难是情感匮乏、生活空虚,配偶基本都在外出务常年不在家。
第四部分存在问题及原因
1、农村老年人生活困难程度逐步增大。随着经济发展和城村化速度加快,越来越多青年人外出务工经商,并在城村买房居住,远离父母,无法照顾老人,然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无法为老年人提供更好服务。
2、农村空巢老人逐步最多。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和土地流转,解放了更多劳动力,大部分中青年人进城居住,老年人因住房、生活习俗等问题,仍留守农村家中。
3、子女赡养老人的意识逐步淡化。老年人因为购买住房、教育、生活等因素,导致家庭经济负担过重,对老人的经济援助在减少,个别人不愿瞻仰老人,将养老的责任推给政府和社会,极个别人甚至还在“啃老”。
4、集中供养入住率很低。入住集中供养的养老机构要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最需要集中供养的老人,大都依靠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和低保、高龄等收入维持生活,经济条件较好的老人,也存在着思想观念守旧,认为到福利院养老给子女丢面子。一部分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养老新模式不适应而不愿“走出家门”;一些子女因怕背“不孝之名”也不同意老人住社会养老机构,导致老人社会化养老参与率较低。
5、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不健全。一是公办养老机构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硬件设施落后和服务质量不高两个方面。敬老院仍然以民政部门批准的五保人员为对象,大槐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设施及公共娱乐、健身设施也都严重不足,仅能提高白天娱乐服务。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尚未起步。
6、我村贫困妇女由于疾病丧失劳动能力致贫的占大多数,看病难、看病贵仍是我村中老年妇女致贫的主要原因。
7、为了让孩子能有一个好的求学环境,不得不举家搬到城里,面对高额的房价不得不购买楼房,但却没有技术和生存本事导致生活水平下降。子女就学是我村妇女面临的最大困难。
8、留守儿童和我村的小学生、中学生当前最主要的需求是得到亲人、朋友的陪伴,成年女性需要家庭温念。留守儿童内心孤独、留守妇女盼郎心切是我村普遍存在的问题。
第五部分建议和对策
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浓厚的养老氛围。尊老、敬老、爱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责任和义务,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各类政策、法规和“孝亲敬老模范”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认。提高赡养老人的意识。
2、要以加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宣传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养老的意识。以综治服务中心为依托,建立老年人维权保护工作站和老年人司法援助公开宣判机制,引导群众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养老意识。
3、村级组织要通过《村民自治法》,完善村规民约,将不尊敬赡养老人纳入村规民约的范畴进行自治约束。
4、努力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一是加大城乡公办养老机构投入建设力度。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完善敬老院等配套设施,积极探索集中供养、分散供养有效途径,努力提高供养水平,基本实现农村五保和城村“三无”对象以集中供养为主、分散供养为辅的养老格局。二是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坚持“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充分利用学校撤并后闲置房屋和场地,支持社会力量以各种形式兴办养老机构,增强社会养老服务的生机和活力。
5、加强宣传,帮助妇女创业就业。加大妇女致富典型宣传力度,弘扬“四自”精神,通过模范作用促使贫困妇女转变观念,勤劳致富。继续为妇女提供创业就业扶持,在完善小额担保贴息贷款、职业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寻求更多的帮扶措施,为妇女创业就业提供信息、资金、技能、环境等政策支持,进而改善贫困妇女生活环境,提高她们的生活水平。
6、部门联动,对困难妇女、儿童群体进行帮扶。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温暖活动,号召爱心组织与农村妇女、被动进城妈妈、留守妇女交朋友、处姐妹;对留守儿童多关爱,给予心理抚慰、情绪疏导和困难帮扶,同时定期组织开展留守妇女、儿童慰问及健康体检活动;协调财政、农业、就业、教育、人社等相关部门在信息服务、政策引导、技能培训等方面为贫困妇女进行多方位扶持,对留守儿童思想引导,教育支持。
7、积极维护权益,营造关爱妇女、儿童的社会氛围。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妇女、儿童,在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对象是亲戚、朋友、村(居)民委员会,所以妇联组织要加大对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的宣传,对影响妇女生存、发展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舆论监督,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利益。
姓名 张凤才
张天伏
朱正华
张锁柱
张正寿
陈做堂 所在队 5队 4队 1队 6队 8队 8队
邵家桥、立新村老年人关怀对象
年是否困有需求进入养老院龄 难 81
困难
需要进养老院 75 困难 需要进养老院 80 困难 需要进养老院 78 困难 需要进养老院 83 困难 需要进养老院 84 困难 需要进养老院 邵家桥邵家桥邵家桥邵家桥邵家桥邵家桥
全占林
余占林
李玉珍
谷汉兰
张玉英
徐月花
陈连芳
蔡玉英
桂毛丫
张梅梅
仇生龙 立新2队 邵家桥1队 立新3队
立新4队 立新4队 立新5队 立新1队 立新1队 立新3队 立新四队 立新一队
困难 87 困难 81 困难 82 困难
困难 80 困难 82 困难 80 困难 84 困难 83 困难 81 困难 需要进养老院 需要进养老院 需要进养老院 需要进养老院 需要进养老院 需要进养老院 需要进养老院 需要进养老院 需要进养老院 需要进养老院 需要进养老院
田秀秀
马卫国
桂兰兰
张凤兰
王建孝
曹金华
王花花
立新3队 邵家桥1队 邵家桥5队 邵家桥5队 邵家桥6队 邵家桥6队 邵家桥3队
困难 80 困难 81 困难 80 困难 87 困难 80 困难 80 困难 需要进养老院 需要进养老院 需要进养老院 需要进养老院 需要进养老院 需要进养老院 需要进养老院
第五篇:妇女工作调研报告(定稿)
妇女工作调研报告
妇女工作>调研报告
为全面掌握全区妇女工作和工作经费现状,近期,**区妇联深入到所辖9个乡镇(街道)和565个村、社区,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妇女群众对妇联工作的需求和期待
从调研情况看,妇女群众的需求主要有三个方面:
1、政策资金需求。资金永远是创业的第一需求。近年来,我们大力开展信贷助推巾帼创业扶持计划,积极为妇女群众争取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为创业妇女积极争取低息、贴息贷款。同时,积极参与开展YBC巾帼创业扶持项目,为创业女青年争取无利息、无抵押、免担保的创业启动资金和“一对一”的导师辅导。这些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使广大妇女受益匪浅。但是,今年以来信贷助推巾帼创业扶持计划必须与人社部门联合,妇联作为配合部门,缺乏自主性,贷款手续越来越繁琐,例如农村妇女必须办理灵活就业证,城镇妇女必须办理失业证才能放款,并且必须到人社部门录入系统,等等一系列部门性规定,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妇女贷款的积极性。
2、技能>培训需求。近年来,区妇联充分利用女性大讲堂、妇女之家、远程教育网络、新型女农民素质提升大课堂等资源,通过请专家技术员教、组织走出去学、搭乘“阳光培训工程”等形式,对妇女进行技术技能培训,提高妇女的创业本领。目前,全区90%以上的妇女劳动力掌握了1-2门技术技能。但是,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妇女的技能素质明显难以适应发展的要求。当前,新型养殖技术、食用菌生产技术、蔬菜园艺、手工制品技术等成为农村妇女的主要需求热点。
3、就业创业需求。区妇联充分发挥妇女领头人的典型带动作用,在区内培树起一批妇女创业致富的先进典型,带动广大妇女走上脱贫致富、自主发展的道路。通过实施“巾帼社区服务工程”,打造家政服务品牌,拓展妇女就业领域,鼓励引导下岗无业妇女领办创办阳光大姐、技能培训职业中心等项目,帮助进城务工妇女、下岗失业妇女实现就业和再就业,促进了全区经济的发展。但是,近年来随着区城改造步伐加大,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城镇妇女在短期内难以适应新产业、新企业的需要,就业相关的知识、技能更新较快,渴望岗位、渴望就业指导与服务、渴望就业本领成为城镇妇女的主流性需求。
二、近年来妇联重点工作情况
1、服务中心,组织妇女参与经济建设
在农村,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化“双学双比”竞赛活动。大力实施“巾帼增收倍增行动”、“新型女农民培训工程”,特别是自2010年“XX女性大讲堂”创建以来,“女性大讲堂”成为广大农村妇女参与经济建设的新导航,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301场次,培训农村妇女7.5万人次,培育“妇字号”规模以上龙头企业13个,建立巾帼创业示范基地59处,科技示范基地191处,培树“巾帼科技致富能手”、“巾帼创业带头人”、“巾帼创业标兵”175名,培树市级以上科技致富女能手、农村创业女状元48名。同时,深入实施了“信贷助推巾帼创业扶持计划”,分别与XX银行、邮储银行联合,按照“服务妇女,扶持妇女,便利妇女”的原则,积极为创业妇女协调低息贷款,截止2012年底,累计为599名妇女协调贴息、无息贷款7617.3万元。通过YBC巾帼创业扶持项目,为8名初始创业妇女争取无息贷款40万元,有效地解决了广大创业妇女的资金难题。
在城镇,坚持岗上抓建功,岗下抓就业,社区抓服务,“巾帼建功”竞赛活动广泛深入。创建国家级巾帼文明岗6处、省级巾帼文明岗9处、市级巾帼文明岗61处、区级巾帼文明岗71处,评选区级以上岗位明星58名。依托阳光家政服务中心、巾帼创业培训中心、康居花园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对城镇下岗妇女进行月嫂、育婴师、家政服务、财会统计等技能培训,有效促进了妇女创业和再就业。每年定期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举办春风送岗位用工洽谈会,帮助女大中专毕业生、进城务工农村妇女、下岗失业妇女就业。
2、发挥优势,引导妇女参与精神文明建设
充分发挥各级妇女组织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大力倡导先进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开展巾帼志愿服务活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全区721支“巾帼志愿服务队”活跃在基层,成为组织妇女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开展了“治理环境,美化家园,巾帼先行”、“享受读书乐趣,创建学习型家庭”、“从我做起,走向文明,巾帼争当先锋”、“巾帼安监在行动”等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树了社会文明新风。深化“文明进农家”活动,引导妇女及家庭科技富家、文明理家、平安保家、卫生治家、美德立家、和谐兴家。涌现出区级“净化居室、美化庭院”示范村70个、示范户662户、“五好文明家庭”5000户、美德主妇120名、美德家庭200户、好婆婆1600名、好媳妇1620名、婆媳好搭档150对,有效地促进了家庭生活环境的改善和家庭成员文明素质的提高。
3、履行职能,扎实关爱妇女儿童
围绕关系妇女生存发展的重大课题,努力营造关注妇女儿童发展的社会环境。全区共设立妇女维权岗25处、妇女维权法律服务示范站15个、流动妇女平安之家4处,全面完善了妇女法律援助站、家庭暴力投诉中心等维权机构,建立了妇联特邀陪审员、>劳动保障法律监督员和女职工权益保护定期检查等制度,社会化维权格局初步形成。切实关注困难妇女儿童。实施妇女健康工程,全力做好农村妇女乳腺癌、宫颈癌检查工作,共为10.8万名农村妇女进行了“两癌”检查,127名“两癌”患者得到了及时救治,22人得到上级妇联贫困母亲两癌救助专项基金救助,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大力实施“贫困母亲救助行动”,救助贫困母亲305名;积极开展“科普助残”活动,为58名残疾妇女发放扶持资金17.4万元;不断深化“春蕾计划”,动员社会各界人士捐资96.58万元,帮助4360名贫困儿童完成学业。同时,对大龄春蕾女童提供技能培训后续教育,促进了春蕾女童就业安置。
4、强基固本,不断加强妇女组织自身建设
坚持“党建带妇建”,以争创“五个好”为目标,大力加强基层妇女组织建设。全区565个村(居)“妇女之家”挂牌率达到100%,并较好地发挥了“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的作用。机关、事业单位妇委会、新经济领域妇女组织,组建率均达100%。培树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社区)6处。扎实做好了女性进村“两委”工作,女性进村委会比例达到100%,村“两委”成员任妇代会主任比例达到100%。并全部进行了专项轮训,妇女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不断提升。
三、各级妇女组织工作经费保障情况
1、积极争取妇女儿童发展专项经费。2010-2012年妇女工作专项工作经费每年都是7万元。2013年,我区被确定为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国家级示范区,我们抓住时机,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重视,将妇女儿童发展经费增加到10万元。专项经费的落实,为妇联组织的正常运转和妇女工作的有序推进提供了经费保障。
2、积极整合社会资源。近年来,我们在上级妇联的指导下,以项目为载体,实现与职能部门的功能互补、力量互动、成效共赢。例如,将贫困母亲救助列入政府和社会救助体系,自2007年以来,已救助贫困母亲305名,救助金额达10万元。将贫困学生救助纳入慈善救助体系,从区慈善总会按照每人每年500元的标准争取慈善救助款,2010年至今,争取慈善救助款12.5万元。
就基层妇联来说,乡镇(街道)妇联工作经费都没有列入财政预算,全部实行一事一申请制度。由于经费无保障,各种活动和培训开展的不够,使妇女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村(社区)妇女组织都没有专项工作经费,村级妇女工作更是难以开展。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妇联立足自身特点,发挥组织优势,做了一些工作,但是与新形势、新任务以及服务对象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
1、工作机制需进一步创新。妇女分布广、流动性强,妇女群众需求逐渐分层次、多样化,对妇联组织的设置布局和运行模式、妇女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服务妇女的手段渠道、妇联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需要进一步探索党委政府认可、社会认同、妇女群众欢迎,更具实效的工作机制和途径。
2、工作经费得不到有效保障。妇联工作经费是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但是我区目前各级妇联组织经费紧张,工作经费没有保障。区妇联有工作经费但不足,与全国妇联要求的人均1元的标准相差太大;乡镇(街道)妇联、区直妇委会、村妇代会基本上没有工作经费,开展工作时常因经费不足而陷于被动。
3、基层妇女干部待遇需进一步提高。新形势下,妇联组织特别是妇联基层组织,承担着越来越繁重、越来越复杂的的工作任务,但是村妇代会主任报酬得不到有效保障。目前,全区村妇代会主任大多没有固定报酬,她们的待遇往往是兼任其他职务所得。妇代会主任退职后,大多数也得不到相应的待遇,从而影响了村妇女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增加了开展工作的难度和阻力。
五、对策建议
一是创新工作理念,完善工作机制。妇联组织要破除思维定式,更新传统工作理念,转变传统的工作方法,找准新形势下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引领广大妇女干部以新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化、项目化运作机制,以集中更多的力量为妇女儿童办好事、办实事、办大事。
二是积极争取支持,创造良好环境。希望上级妇联推动出台相关文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基层党委政府加大对妇女儿童事业的投入,保证妇联组织的行政、业务活动经费,并列入各级财政预算;要关心关注基层妇女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提高乡镇、街道妇联干部政治待遇;提高村妇代会主任的经济待遇,争取统一纳入村干部报酬范围,增强她们的工作积极性,为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做好新形势下妇女群众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