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站在新起点 迈向新辉煌——县安监局贯彻落实县第十一届四次党代会精神
党代会专题
站在新起点 迈向新辉煌
——县安监局全面贯彻落实县第十一届四次党代会精神
今年,我县第十一届党代会第四次会议胜利闭幕了,按照大会提出的“抢抓机遇,高位求进,加快发展,奋力开创富民强县全面小康新局面”的奋斗目标,县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吴胜鸿团结带领全体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县委总体部署,励精图治,开拓创新,统一思想和行动,凝聚智慧和力量,以抢跑领跑长跑的锐气、豪气和勇气攻坚奋进,真抓实干,奋力向更高的起点实现新的突破。
把握主题整体推进
建设“平安新宣汉”是县第十一届四次党代会确立的建设“五个新宣汉”的目标之一,县安办及早行动,结合自身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并下发了《建设“平安新宣汉”实施方案》,做到建设“平安新宣汉”与“奔跑精神”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与县十一届四次党代会精神相结合,以科学的工作方案为指导推动“平安新宣汉”建设。其精神立意高远,振奋人心,而且措施具体。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安监局党组带领全局一班人逆难而上,共克时艰,围绕今年继续开展的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结合当前全县上下正在开展的“争当安全发展忠诚卫士”主题活动和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专项行动,扎实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
领悟要求砥砺奋进
党代会要求,大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营造安定有序的发展环境,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活动,提高城乡群众的安全感。县安监局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仔细领会,精心谋划,高位求进,狠抓落实。一是营造浓厚氛围。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认真传达学习。二是明确目标任务。结合自身实际,明确了力争完成、加快完成和必须完成的目标任务,把各项目标任务变成了一件件具体的实事和工作。三是创新工作思路。今年我局突出发展重点,认真研究解决办法,增添发展举措,在政策措施、体制机制、工作方式、务实落实等方面出新招、出实招,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实效。四是落实具体责任。结合今年开展的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局党组明确责任,落实到人,排出时间进度,扎实有序推进,强化督查,敢于亮剑,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抢抓机遇成绩斐然
今年以来,全县安全形势可观,安全生产工作有机遇可抓,有气势可借,有劲头可使。虽然压力大、但动力也大。党代会召开后,局党组书记、局长吴胜鸿反复强调,县安监局要结合实际,全面完成好“十二五”振兴起步之年的各项任务,为宣汉安全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为此,我们坚定决心,自加压力,以五个“着力点”深入贯彻落实县党代会精神。
把着力点放在健全制度上。已经制定完善了《关于委托乡镇人民政府行使部分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权的实施意见》、《宣汉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实施办法》、《宣汉县安全生产约谈制度(试行)》等多项工作制度。下一步还将继续谋划企业领导班子成员现场带班制度、重大安全隐患治理逐级挂牌督办和公告制度、事故查处挂牌督办制度等体制机制。
把着力点放在活动创新上。今年以来,我们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在全县安全生产领域深入开展“争当安全发展忠诚卫士”主题活动。年初县安委会下发了争当安全发展忠诚卫士活动的具体方案,明确并细化了“安全发展忠诚卫士”的评选标准,在全县范围内积极营造了人人讲安全、人人抓安全、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年底将分级分类评选出在安全生产领域有突出贡献的“安全发展忠诚卫士。
把着力点放在年度重点工作上。按照年度工作安排,今年我们实施了两个专项行动。即以煤矿、非煤矿山、道路及水上交通、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特种设备、旅游、民爆、地质灾害等行业领域为重点内容,以春节、春运、“五一”、夏季汛期、高温为重点时段,深入开展了隐患排查整治和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两个专项行动,目前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一步我们将接力开展此专项行动,确保了全县的安全稳定。
把着力点放在宣传教育上。宣传是安全工作的门户,年初至今我们切实抓好了几次教育培训。一是开展了安全生产月咨询日活动,利用电视台讲话、宣传标语、宣传展板、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安全生产知识,受教育群众30000余人次。二是举办了领导干部安全知识讲座,特别邀请了美国安全专家主讲,县、乡200多人聆听了讲座。三是开展了安全生产知识专题培训活动,培训了乡镇安办主任、交通管理站负责人100余人。
把着力点放在责任落实上。一是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各类企业把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和每个职工,确保安全投入、安全管理等措施落实到位。强化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的责任,及时解决安全生产中遇到的突出问题,真正做到不安全不生产。二是落实地
方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安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细化地方政府安全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充分发挥行业管理部门的专业优势,加强行业指导,认真落实部门监管责任。要配强干部和管理人员,确保有人负责、有得力的人负责、能负得了责。
形势催人奋进,发展任重道远,安全生产工作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与规划今后的安全生产工作相结合,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县第十一届四次党代会精神上来,坚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开创安全工作新局面。
第二篇:站在新起点 迈向新征程 实现新跨越3
站在新起点 迈向新征程 实现新跨越 为建设文明和谐的新中水而努力奋斗
中水镇党建办:田付华
自今年以来,中水镇在县委、政委的领导下,市委统战部的具体指导下,大胆探索,锐意进取,突出重点,以“多办实事、争创一流”为目标,推动了我镇统战工作更上一层楼,为我镇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新的贡献。中水镇经过24年的艰辛探索,已基本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镇以发展工业、优化环境和改善民生三项为重点,同时大力建设发展型党组织,抢抓发展机遇,主要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新高,成为毕节试验区、威宁试点的新增长极,为全镇同步实现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一、基本情况
中水镇位于威宁县西北部,是威宁西大门,距县城威宁102公里,与云南省昭通市接壤,距昭通市昭阳区城区中心18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03°36′——103°48′,北纬27°03′——27°17′,东西长16.5公里,南北长13.8公里,总面积103.07平方公里,辖4个党工委,19个行政村,113个村民小组。2010年末总人口48240人,居住着汉、回、彝、苗、布依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镇总人口的51.4%,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乡镇。
中水镇平均海拔1853米,呈立体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12.9℃,大于10℃的活动积温3376℃。年降雨量在886.4毫米。全年无霜期194天,年日照总时数1436小时。土壤保湿力差,不耐干旱。中水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大镇,经济发展的主流是农业,有土地资源31300亩。其中,耕地28608亩,田2300亩;森林覆盖面积为12668亩,森林覆盖率仅为8.19%,生态较为恶化。
中水镇交通便利,内昆铁路穿境而过,102省道横贯全镇东西,途经龙塘、银厂、瓦厂、花桥、建山、友光6个村。是贵州进滇入川的交通枢纽。
中水镇因地处温和半干旱河谷地带,具有高原季风气候的独特特征,小区气候明显,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农产品不仅品种多,产量高,而且品质优,是贵州乃至西南地区有名的“蔬菜水果之乡”。特色产业主要有玉米、马铃薯、蔬菜、大蒜、黄梨、苹果、烤烟等,是典型的农业大镇。
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五、六中全会,贵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紧紧抓住“毕节试验区”、“威宁试点”和“两年提速”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以自治县县委“四五六七”的工作思路为指针,以我镇“建设大基地、培植大产业、促进大流通、确保大稳定”的发展思路为导向,团结和依靠全镇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战略定位准确,工作举措有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紧紧依靠全镇党员干部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 的力量,真抓实干,扎实工作,乘势而上,顺利完成“十一五”期间各项工作任务,开启了“十二五”发展的新征程。使全镇上下呈现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农村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自身以及周边发展形势瞬息万变,中水镇在基层组织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凸显了诸多新情况、新问题。二、二十四年以来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统战工作概括
统战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做好统战工作,关系到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到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关系到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
2012年2月21日在中水镇人民政府五楼会议室召开民族宗教暨民间人士工作座谈会,镇长马建云同志在会上要求,镇统战、民族宗教干事和全镇宗教人士要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加强民族团结,坚守爱国主义统一战线;要充分认识到分裂与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尖锐性,镇民族宗教人士要发挥在本民族群众中具有独特的影响力这一先天优势,动员引导广大信教群众亮明思想、表明态度,提高警惕、强化责任,最大限度地团结和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切实加强民族团结,坚决反对民族分裂。
⑴、指导思想及工作原则
① 指导思想:我镇以宣传党的惠民政策、法律法规、信访条例为先导,以关注民生、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为主线,以夯实基层信访网络为基础,以深化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政务、村务公开、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干部教育管理为手段,以深入推行视频接访视频听证、超前排查预防、定时接访消化积案为抓手,全方位多措并举开展“统战促维稳”创建活动,切实提高基层预防、调处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② 工作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原则;坚持分级负责、有访必处原则;坚持事要解决、注重预防原则;坚持提高效率、注重效果原则;坚持因事施策、调处与查处结合原则。
⑵、明确领导责任,实现重心下移 ① 畅通诉求渠道,确保群众诉求从速处理
加强对镇综治维稳工作站的监管、投入,让群众的诉求有地方可讲;实行领导班子成员包片联系各村制度,落实各领导的工作责任;根据责任属地原则,进一步落实各党工委、各村村干部责任。
② 各项工作共同推进,各部门齐抓共管,确保问题在一线处理
为务求接访工作取得实效,除镇维稳工作站安排专人接访外,镇党委、政府领导组织不定时的走村入户,慰问群众,在群众中排查不稳定隐患,积极推行“领导在一线直访、信息在一线直传、问题在一线直解、矛盾在一线直控、情绪在一线直导、民
怨在一线直述”的“六个一线”接访工作机制,案件处置中做到不回避矛盾、不遮羞、不怕失面子、不怕担责任。
③落实责任,强化指导,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学习实践活动健康有序开展。
为抓好全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学习实践,我镇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张立俊同志任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和成员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学习实践工作小组,全面负责指导全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学习实践的工作开展。工作小组要重心下移,加大力度,把重点放在突出实践特色上,深入基层一线,及时了解情况。各党工委及各村支部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工作顺利开展、不出偏差,真正取得实效。
⑶、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是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利益,集中处置了一批涉诉求,使得民间矛盾纠纷得到到有效抑制。
二是通过“统战促维稳”创建活动工作的开展,干部作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干部职工本着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使命,明确职责,深入群众,用道理说服、用心灵交流、用行动感化、用精神鼓励,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维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进一步增强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营造起全镇安定团结、经济良性发展、家庭和谐美满的良好局面,做好了我镇进一步构建“和谐中水”、“确保大稳定、培植大产业、促进大发展”的思想保证。
(二)、基层组织建设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整个肌体中最基本的细胞,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其建设状况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关系着整个社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我党的执政能力,使之更好地适应新的执政环境和发展需要,成为我们必须重视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中水镇党委下辖27个党支部,现有党员701名,总体来说全镇基层组织建设薄弱,整体发展能力偏低,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村级公益组织、人民调解等群众机构建设不健全,或者是有机构无人员,或者是人员由村组干部兼任。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不够强,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较弱。
2、基层党务干部思想观念陈旧,知识结构不够全面,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缺乏紧迫感、危机感,谋划和落实能力比较弱,推动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比较缺乏。部分农村党员干部思想观念滞后,党员整体素质偏低,制约了农村党建工作的发展。
3、受农村传统、地域环境影响,一些村干部思想保守,开拓创新精神不强,工作方法陈旧,发展能力较低,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方面思路不清、路子不明、办法不多、步子不快,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很不相适应,直接影响农村工作的开展。
最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经济发展问题突出,直接限制了
本村其它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因为活动经费无法保障,党员活动得不到有效保证,直接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基层组织建设。
(三)、经济社会发展困境
中水镇作为西南山镇的代表型民族乡镇,农业是我镇经济发展的主流,第二、三产业发展薄弱。我镇民族经济发展瓶颈突出,发展后劲不足。
一方面农村耕地条件、农民整体文化素质低限制,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中水镇地处滇黔川交界,全镇国土面积仅为101.7平方公里,且山地、荒坡面积大,可耕种土地奇缺,人口总数48618人,人多地少的矛盾大;全镇80%以上具有一定文化基础和劳动技能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外出打工,留守在家中的几乎都是劳动力较低的“老、弱、妇、幼”,思想观念陈旧,习惯传统农业,对效益农业接受程度低,项目实施难度较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比较困难,农业产业化步伐缓慢,农产品加工贴标跟不上,农业增产不增收的现象依然存在,影响农业结构调整步伐。
另一方面,产业“低、小、散”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是:“建设大基地、培植大产业、促进大流通、确保大稳定”,倚靠我镇接滇入黔的地理优势,近几年来一直致力于加大蔬菜、烤烟、苹果等基地的规模化培植,虽在规模化有了一定提高,但是要实现市场化、规模化种植还有较大 的差距。目前全镇农民生产经营都是零碎、分散,不易形成规模化。这对产业开发、科技推广等都带来很大困难,而且也会因为“低、小、散”而提高了成本,同时管理较为粗放,组织化程度偏低,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直接影响了村民的收入。
最后,农业基础设施欠账依然较大,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农村“五乱”现象突出,“四在农家”建设任重道远;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依然强劲,人口和计生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各种利益碰撞明显,新形势下的社会管理工作难度大;社会治安形势复杂多样,各种不稳定因素相互交织,维护稳定的压力增大;民众的各种利益诉求增多,信访维稳工作面临新困难;资源相对缺乏,工业化起步困难。
(四)、人口与计生工作
(1)人口出生情况。2008年10月1日至2012年1月30日止,全镇共出生1578人(其中流出外地生育31人),年平均人口出生率为12.1‰,自然增长率9.29‰,计划内出生人口813人,出生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为51.52%,一孩出生773人,其中政策内一孩541人,政策外一孩率为14.7%;二孩出生369人,其中政策内二孩268人,二孩出生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为72.62%;多孩出生436人,其中政策内多孩4人,政策外多孩率为9.12%,死亡366人,死亡率2.81‰。
(2)落实长效避孕节育情况。全镇共落实“四术”1137
例,其中结扎391例,上环445例,人流引产15例,皮埋1例。目前库存总数为323例,其中一孩25例,二孩204例(其中二女户123例),多孩94例。
(3)出生人口性别比情况。全镇共出生人口1578人,其中男性798人,女性780人,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2.3。
(4)社会抚养费征收情况。全镇累计征收社会抚养费133.7万余元。
(5)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情况。全镇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27户(其中农村独生子女户共24户),放弃符合政策二孩生育17户,保健费1760元,已全部兑现给独生子女户,并且政府为计生两户交纳新农合3550元。
(6)兑现奖励扶助政策情况。全镇共有36户对象符合威宁县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救助条件,奖扶资金达3.024万元,已全部发放到群众手中。
(7)二女户结扎完成情况。本镇自2008年10月至今已完成10例二女户结扎,兑现帮扶资金9.5万元。
(8)依法管理计划生育情况。近年来,中水镇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彻底改变了过去的管理摸式,严格按照五条禁令、七不准的要求开展工作,群众的生育意愿大大改变,过去生多孩,现在只生一至二孩,党员干部,职工没有政策外的生育,没有恶性案件的发生。
(9)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情况。中水镇成立了出生
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以关爱女孩行动为契机,切实开展打击“两非”活动,实行举报奖励制度,加强对胎儿性别技术的管理,加强终止妊娠药品和终止妊娠手术的管理,建立对B超等设备的登记备案制度,严格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
(10)信息化建设情况。中水镇计生办对人口计生信息PIS系统能正常熟练运行,对今年将要实现信息化建设的村进行业务培训,村级操作人员能掌握人口计生信息的收集、录入、上传。
(11)宣传教育情况。中水镇党委、政府多次组织广大干部及村两委学习有关计生文件精神,通过学习,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对实现人口“一升双降”目标的认识。近年来通过广大干部、职工及村两委的共同努力,育龄群众的生育政策知晓率已达95%以上,优生优育知晓率达80%以上,育龄群众的避孕方法知晓率达90%以上,宣传品进村入户率达85%以上。
(五)、集镇建设情况
我镇集镇建设经过十多年不断发展壮大,到目前为止,已建成大小街道11条,农贸市场建设基本骨干架初步形成。但是,我镇小城镇建设功能不够齐全,规划规模还需进一步扩大和完善。
在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我镇积极整合本级财政资金并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加快建设步伐,集镇规划建设、通道路交通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水、电、路等建设项目、一事一议等民生工程项目的争取和实施都得以重大突破。
1、项目建设目标
抓住“威宁试点”“两年提速”和我县把中水作为次中心城市建设的良好机遇,依托毗邻昭通市区优势,穿境而过的进滇入川内昆铁路、威昭高速、102省道等地理和交通优势。充分发挥建设项目在加快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对已实施的项目,如水利设施建设、公路建设、环卫设施建设、校安等工程,加快实施进度,加大项目建设督促检查力度,保质保量按期完成。抓好威昭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普及通组公路建设。落实村级公路养护责任,优化路网结构,进一步加快镇村油路建设,加强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集镇功能,做好街道的绿化、亮化、美化,加大“整脏治乱”工作力度,全面提升中水集镇形象。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镇村一体化的商贸流通体系。
2、建设规划
(1)集镇基础设施建设
规划改建标准化的镇敬老院1200平方米;规划建设垃圾处理站1个;规划建设公共厕所3个;安装路灯100盏;购置微型垃圾车2辆;增设垃圾箱150个,街道改造以及绿化、美化5万平方米。
(2)道路交通建设
中水镇通村公路建设17公里;通村油路建设38公里;通组公路建设176公里。
(3)水利设施建设
水土保持工程40平方公里;建小型蓄水池2个;主管道76公里;分水管道190公里;规划实施4000口小水窖建设(每口容积30立方米,保证6亩粮食作物“三湿”播种用水需要)。
(4)电力保障与电网改造
为保证我镇人民的用电需求,我镇还需添加30KVA变压器32台;5000米绝缘线路改造、通讯改造,以此达到每家每户用电通畅的目的。
(5)文明新村建设
完成全镇19个行政村庄治理整顿,一个体育活动场所、一个生态小公园和一个村级文化活动室;村寨绿化;庭院、主干道路、河岸绿化美化;村内主干道建成柏油路或水泥路,连户水泥便道;
(6)管理配套建设
集镇三分建、七分管。创新集镇管理手段,加大环卫、城管大队建设,为使我镇集镇建设取得持续、快速发展的实效,内容包括集镇基础设施建设、道路交通建设、水利设施建设、电力保障与电网改造、文明新村建设和管理配套建设。
3、项目建设效益
完善集镇功能,改善集镇环境,解决群众生活实际困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带动二、三产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三、发展思路
根据威宁县委、县政府将中水定位为威宁西部次中心城市的
发展定位目标,以及中水镇特殊的气候、土壤和地理环境,中水镇党委、政府的发展定位目标是:建设大基地、培植大产业、促进大流通、确保大稳定,全力打造云贵高原特色果蔬之乡,把中水建设成为云贵边境商贸物流大镇,实现中水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大繁荣、大跨越。
为保障全镇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结合民族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及需求,进一步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我镇将从以下方面着重加强工作力度: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首先选好配强村级班子,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加大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计划,把有文化、懂技术、工作热情高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村级班子中,优化班子结构,提高工作质量。
其次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进一步改变培训方式,加大教育培训的工作力度,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镇村基层干部科学发展、致富群众的本领,使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体现先进性。
最后全面提高农村党员素质,切实发挥农村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抓好政治理论素质提高的同时,创新发挥作为载体,按照因人制宜、发挥专长的原则,推行党员承诺制度,为每名党员设岗定责。
(二)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推进经济发展
“扶贫开发”是贵州省毕节试验镇建设三大主题之一,是促进地镇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的全局性战略。各级部门在加大对毕节试验镇的资金、技术帮扶的同时,更应该在提高群众的思想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下功夫,彻底摈弃不利于改革开放的思维方式。我镇党委、政府将特别的加大对民族村寨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对民族村给予重点扶持和帮助,加大投入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极力改善农村交通、教育、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切实改善我镇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生产条件,为发展农村经济奠定坚实基础。
(三)解放思想,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我镇地处西南山镇,思想还不够解放,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这是制约少数民族地镇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要想摆脱贫困,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至关重要。因此更应该在提高群众的思想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下功夫,彻底摈弃不利于改革开放的思维方式,改变面对落后心安理得,面对差距怨天尤人,面对竞争不思进取,面对困难畏惧退却的精神状态,进一步激活群众要求致富的强烈愿望,把群众的“被动致富”的观念向“主动致富”的观念转变。
(四)推动土地流转,加强农业产业化
一是通过市场的配置,将仅有的土地资源向种田能手,向掌握一定科学技术的农民,向具有一定农机化水平的农民,向具有一定市场意识的农民转移。使他们实现规模经营,使土地的产出
效益大幅度增加。
二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切实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服务能力。以前河村合作社为典型,立足现有,充分发挥我镇优越气候条件,整合多方资源,积极引进项目和资金;按照资源优势和镇位优势的要求,科学合理地确立适合本村本地发展、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优势项目,联村发展,不断做强做大,促进农民稳步增收。
(五)强化培训吸收,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 要在民族村中把年轻的、责任心强的、思想追求进步的那部分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吸纳进党的队伍中来,为基层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为村级班子建设培养后备力量。只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才能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公务员以及事业干部的选拔、任用和培养,加强对民族乡制定少数民族后备干部近、中、远期培养规划,确保少数民族干部人才得到重点任用,加强外出锻炼和学习考察,使之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更好的服务于民族地镇经济社会的发展。
我镇党委、政府在今后的工作中将通过落实各项规划任务,建设大基地、培植大产业、促进大流通、确保大稳定,把扶贫开发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全力打造云贵高原特色果蔬之乡,把中水建设成为云贵边境商贸物流大镇,实现中水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大繁荣、大跨越。
四、主要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各行各业在不同发展时期对工作要求,现有水利工程设施远远不能满足工业、农业、生活等各方面的发展需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工程性缺水已成为我镇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突出问题主要有:
一是基础水平差,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面广量大。二是城镇供水不能满足发展需求。三是防洪减灾基础薄弱。五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六是缺乏必要的前期工作经费。
七是地方匹配经费到位率低,导致工程进度受到严重影响。八是工程建后管护机制亟待建立健全。
九是全镇水利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特别是各县水利部门尤显突出,多年来基本上进不了急需专业的人才和学生,这种现状无法适应日趋繁重的水利建设和管理工作。
五、下一步工作主要打算
特色农业和产业化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以水、电、路、通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威宁试点”工作为契机,以县委“四五六七”的工作思路为指针,抢抓机遇,立足开发开放,紧紧围绕“建设大基地、培植大产业、促进大流通、确保大稳定”的发展目标,将集镇建设作为全镇经济发展的龙头来抓,创造性地开展,坚持高标准、高起点,严格审批,严谨管理,形成建设规模化、设施配套化的新型集镇,现将我镇集镇建设工作
规划项目如下:
(一)特色农业和产业化发展
一是加强农业市场服务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搭建农业科技、市场信息配套服务平台,推进农业扶贫开发进程,加大对特色农业和优势产业的投资,加大农民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农民致富能力。强力推进现代烟草农业。二是加强耕地保护,完善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组织;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程度,推进耕作机械化、设施化水平,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加快农业产业提质升级,集中发展专业化、区域化、特色化的优势产业。三是着力打造优质烟生产基地建设,完善烟水配套工程管护制度,确保烟水配套工程的正常使用和效益发挥。积极引导合作社建设,扩大规模化种植,扩大烤烟服务设施集约化程度。强力推进马铃薯产业,继续巩固马铃薯种种植面积,建立良种马铃薯生产基地,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四是强力推进特色农业基地建设。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环境等优势,着力打造毕节地区生态优质果蔬基地建设,建设优质烤烟、大蒜、苹果、蔬菜四大基地。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以前河、新光、新街、中河、出水、友光、建山、银水等村为重点,建设优质生态万亩蔬菜基地。争取落实大棚蔬菜1500亩。建设冷藏保鲜库2个,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经营模式。按照“适地适树、突出重点、规模发展”的原则,做大做强以精品苹果、优质黄梨和核桃板栗为主的优质干鲜
经果产业,切实抓好中水优质经果基地建设。建设28000亩优质烤烟基地,建设5000多亩精品苹果基地、10000亩核桃和板栗干过基地、30000亩早洋芋、大蒜、莴笋、辣椒等蔬菜高效农业生产基地建设,逐步实现产供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子;在花园村和银厂村建设以羊和养牛为主的养殖基地,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争取引进苹果包装、果蔬冷藏保鲜、核桃和其它农产品加工企业,促进农产品加工升级,增加农业产值,实现“三化”带“三农”的目标。以各种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引领群众致富。
1、我镇农业产业项目建设目标 建设大基地,培植大产业、促进大流通
我镇紧紧抓住威宁“两年提速,三年交卷”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明确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目标,依托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在优质化和特色化上做文章。依托区位、水源、土肥条件等优势,以建设蔬菜基地为重点,大力推进无公害蔬菜栽培和绿色食品为突破口、发展中水紫皮大蒜、香葱、黄瓜、生姜、辣椒、莴笋等蔬菜。重点打造中水果蔬之乡品牌。把我镇建设成为威宁县最具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大镇。
2、重点项目建设
(一)现代烟草业
规划基本烟田2.8万亩,上中等烟叶比例达到85%以上,烟叶等级合格率80%以上;每亩产值2200元以上,亩用工20个以
内。烟叶质量特色满足卷烟工业企业需求,质量效益明显提高。
(二)特色农作物
1、大棚蔬菜。建设大棚蔬菜2000亩。提高我镇淡季蔬菜周年供应的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2、反季节蔬菜。建设夏秋反季节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2万亩,其中喷(滴)灌设施基地建设1万亩。建设日处理量100吨的蔬菜产品预冷库以及配套分级包装车间1个。建设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2个。
3、精品苹果。新建精品苹果生产基地7000亩,苹果老果园改造3000亩。
4、优质核桃板栗干果基地。建立优质核桃干果基地10000亩,板栗2000亩。
(三)马铃薯产业
(1)中水镇脱毒马铃薯原种基地建设,脱毒马铃薯原种基地建设200亩。
(2)中水镇马铃薯商品薯生产基地建设,建设优质商品薯生产基地2万亩,预计年产优质商品薯1.5万吨;配套建设商品薯暂存库1500平方米。
(四)生态畜牧业
(1)牛、羊品种改良点建设项目。牛冻精补贴,羊品种改良点基础设施建设及种羊补贴。
(2)生猪奖励项目。在大力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的同时,稳
定全镇的生猪生产,借国家农业部进一步加大对威宁喀斯特地区支持的机遇,2010年起对生猪调出大县进行补贴,落实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项目,主要对生猪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养殖大户、生猪良种、动物防疫等进行补贴。
(3)草地生态畜牧业建设项目。2011年建设人工草地5000亩,2012年5000亩,2013年5000亩,2014年5000亩。按每亩草地配套养羊1只的标准,配套羊2100只。配套圈舍建设1.2万平方米。
(五)、项目建设所产生的效益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是解除城乡二元结构和顺利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根本保障和有效途径,随着我镇农村经济的发展,我镇要在反季蔬菜上积极争取多方支持、上项目、积极发展反季节蔬菜、填补我镇反季节蔬菜周年供应的空白。重点打造中水果蔬之乡品牌。力争在三到五年把我镇建设成为云贵高原最具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六)、生态环境建设
中水镇人多地少,人均耕地0.5亩,山坡大多已经被开垦种植,导致生态恶化。为此,要加大生态建设力度,一要加大石漠化治理,二要退耕还林。在条件比较适宜、土地面积相对较多的地方,做到统一规划、集中连片、规范化种植,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核桃、板栗、花椒种植基地,建立一个或几个集中连片、种植规范、管理科学、效果明显的示范样板基地,带动周边群众种
植。
(七)、以水利和通村油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好二期安全饮水、威西灌区、石板河水库建设和赖苗冲水库除险加固。实施好前河河堤治理项目,争取实施中河、后河、银水小河河堤治理项目、实施好现代烟草农业项目。加大通村油路建设,争取在前实现村村通油路。
2015年
第三篇:县安监局深入贯彻落实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
县安监局深入贯彻落实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
10月24日上午,县安监局召开干部职工会,集中学习县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局长张军对会议精神做了全面传达,并就如何结合当前工作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做了具体的安排部署,他要求全局干部要认真研读大会报告,以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搞好安监、服务人民,抓好生产、服务大局,为实现党代会的宏伟目标努力奋斗。
一、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制度建设
按照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安全生产工作新格局的要求,县安监局要进一步发挥牵头、协调、监管、查办的职能,依法加强对各行各业的安全生产实施综合监管。同时,夯实基层安全监管基础,充分发挥各行业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的作用,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监管机构和责任体系,建立工作联系和协商机制,各部门各司其职,分兵把口,协力协同,联动联管,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形成了安全生产监管的合力。从制度上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1.深化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继续抓好煤矿、道路交通、建筑施工、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公共场所、消防、食品药品、危险化学品、民爆物品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重在预防,深挖隐患,强力整治,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
2.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继续保持高压态势,深入开展“打非”专项行动。要严厉打击企业建设、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非法违法行为,特别针对无证、无照或证照不全的各类企业,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相关责任人员
3.进一步完善落实安全生产市场准入制度,严格实行“三同时”制度。要强化源头治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严格行业安全准入,严格把关。各乡镇、主管部门要严格监督,凡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三、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
1.提高基层安全监管水平。县级部门和乡镇进一步完善安全监管体系,强化安全监管职能。加强监管监察队伍建设,进一步明确和落实监管责任,充实基层监管力量,创新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业务素质,切实加大安全执法力度,不断提高监管监察效能。
2.加强企业车间、班组安全管理。各乡镇和行业主管部门必须督促企业建立严密、完整、有序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制度标准,并充分落实到车间或班组的生产过程之中,使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常态化、规范化、标准化,继续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引导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生产企业一线从业人员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能力和水平。
3.夯实基层安全基础。按照“抓基层、打基础、重投入、强监管”的要求,全面加强乡镇、村(社区)安全生产和事故预防工作。总结“安全生产示范乡镇”建设和推广经验,深入开展村(社区)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创建活动。推行基层村(社区)安全生产工作划片包干的“网络化”管理。从加大安全投入、规范制度建设、培育安全文化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加强村(社区)、工业园区安全基础建设。
四、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1.完善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各级各有关部门、各重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充分履行应急管理和救援指挥的职能职责。完善应急救援信息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县乡村三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建设,逐步实现应急救援指挥平台的互联共通,做到信息传递及时、指挥协调有力。
2.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安全生产区域性专业救援队伍,并在“一专多能”的基础上,合理布局全县应急救援力量,形成覆盖全县安全生产各个行业领域的应急救援网络。加大救援装备投入,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实战演练。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和各相关部门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演练,提高突发事故的处置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
五、进一步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加大宣教培训工作力度。建立完善“面向基层、贴近实际、题材多样”的宣传教育培训体系,着力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和社会公众自救互救能力。继续实施“三项岗位”和企业全员培训工程。积极开展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安全诚信企业、安全社区、安全文化教育基地等创建工作。
第四篇:站在新起点铸就新辉煌)——古县水务一体化改革情况
站在新起点铸就新辉煌
——古县水务一体化改革情况
一、水到渠成的开始
2007年古县县委、政府为改善我县人居条件,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三水合一”引水工程,由水利局负责建设管理,工程除解决沿途乡镇村和企业的生活用水外,还作为县城供水的补充水源,与城市供水公司的1号、2号深井一起承担为城市供水任务。在实际工作中古县水利局职能悄然发生着转变,可以说,当时的水利局实际上已经具备了水务局的雏形。但由于部门职责的分割,各自为政,管理层次不清,在水量的调配、水资源的节约保护方面管理协调困难重重,有悖于水资源自然规律,无法保证供水效益最大化,有鉴于此,在我县涉水事务统一管理的呼声越来越高。
二、顺时应势的突破
2010年8月30日时任山西省副省长刘维佳、省水利厅潘军峰厅长、临汾市水利局贾自胜局长来古县视察调研工作时,根据古县情况,明确提出在我县实施水务一体化改革,古县县委、政府充分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改善民生的高度出发,积极落实省领导和省厅领导的指示精神,召开四大班子会研究决策,整合我县水利、供水行业,统筹
城乡涉水事务管理,有力推进了水利发展与改革。我县为合理编制《水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县政府征求水利局、编委、住建局、环境保护局、人事局、财政局等部门意见,几易其稿,最终确定工作方案通过县长办公会执行实施,同时上报市编委请求批复。市编委于2010年10月13日下发《关于古县水利局更名的批复》,2011年3月份,县政府将城市供水公司从县住建局划转到县水务局管理,县编委于2011年4月1日下发《关于古县水利局更名及职责调整的通知》,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城乡防洪排涝、供水、节水、水资源保护等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合理配置水资源,有效保护水环境,改变过去对水资源的多头管理状况,适应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要的水资源管理机制,至此我县水务一体化改革取得突破。
三、积极稳妥的措施
水务一体化改革是有效利用水资源的一件大事。县委组织部、县审计局、财政局、编委、水利局、住建局、劳动局等相关部密切配合,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加强领导,严肃纪律,积极稳妥地开展工作,确保了水务一体化改革顺利实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这次水务一体化工作由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各相关部门组成相应的工作班子具体负责。相关单位的领导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规范操作,确保职
能划转和改变单位的隶属关系及时落实到位。
(二)严肃纪律。在职能调整过程中,各涉及的部门严格工作纪律,维护正常工作秩序,确保各项工作的连续和稳定。不擅动机构、突击提拔和调动人员。确因机构调整需要调动的人员,服从组织决定,按规定办好了交接手续。加强了国有、集体资产管理,防止国有、集体资产流失。严禁借机私分、隐匿和转移公共财物;严禁擅自转让、转借、转移、调换国有、集体资产;严禁虚构债权债务,随意变更、毁坏财务帐目凭证;不准借各种名义突击花钱、公费旅游和乱发钱物;不准公款吃喝玩乐和铺张浪费。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认真做好资产清查登记、财务清算和资产处置工作。
(三)职能划转落实到位。县编制、人事部门负责牵头,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县财政局、审计局负责整建制划转单位的清产核资工作,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化转单位人事保险关系转移。在整个工作进程中,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县里的明确分工,切实加强领导,确保职能和单位划转过程中人员稳定、资产不流失,保证了本次工作的顺利完成。
四、生机勃勃的事业
各级领导对水务工作高度重视,促进了我县水务工作的健康发展和全面铺开。2011年8月15日全市水利工作调研座谈会上,市水利局贾自胜局长充分肯定我县水务一体化改革成果,并表示予以大力支持;县委、政府将城市供水管网
改造、计量设备更新,县城北部供水调蓄工程建设、城市3号深井工程等有关我县水务工作发展的项目列入议事日程;县人大对我县供水工作进行专题调研,提出合理化建议;在供水公司干部职工座谈会上同志们踊跃发言、深入交流,共商水务发展大计,在硬件建设、管理发展方面达成共识,全力以赴提供优质供水服务,最终达到“让用户满意、让政府放心”的目标。
古县水务局成立3年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17238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投资588万元;完成水土保持治理18.77平方公里,投资1040万元;堤防建设17043米,投资3908万元;泵站2处,投资209万元;水源建设2处,投资677万元;直饮水全县6处,投资500万元;城市供水管网改造投资418.5万元;2014年小水库建设正在做前期工作。总体来说,我县水务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水务工作必将从起步到发展,从发展到壮大,工作步入正轨、事业蒸蒸日上,为建设富裕古县、优美古县、文明古县提供坚强的水务保障。
五、不容回避的问题
我县在水务一体化改革中已经取得了重要突破,也收到了明显的成效,但在改革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城市防洪和县污水处理厂尚未纳入县水务局管理,在运行机制方面,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尚未建立;在队伍建设上,水务系统的思想观念、人员结构、业务素质与水务一体化管理
不相契合等,这些问题是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是新旧体制交替中的问题,在一定意义上是很难完全避免的,这些问题都将在我县水务改革的进一步实践中逐步得到解决,使新体制更加完善。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水利”变为“水务”,要变的不是一个字,而是要变责任和任务、要变思路和举措、要变能力和素质,我们站在一个崭新的起点上,全局人员要紧紧围绕市县工作部署,再接再厉,加温鼓劲,攻坚克难,进一步加快水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全力推进水务工作发展,铸就水务事业辉煌成绩。
第五篇:站在新起点 踏上新征程 十九大精神宣讲新闻稿
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
______县委宣讲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会
职业中专专场
2017年12月1日县委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走进惠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十九大报告、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大取得的重要成果进行解读。学校广大老师聚精会神听宣讲,认认真真做笔记。会后大家纷纷表示报告会全面、系统、深刻地阐述了理论、讲出了要点,紧扣了实际,令人振奋,要切实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落实到各个岗位上、体现到具体行动中。
报告会上,主讲人职业中专校长王大雷从十九大的主题和主要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过去5年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惠民的具体情况等8个方面进行了宣讲。他紧扣十九大报告原文,结合职业教育发展新形势,围绕“工匠精神”“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中央精神进行阐释,赢得大家阵阵热烈的掌声。
学校老师表示这是一次很及时也很有必要,同时又是很有深度很全面很接地气的宣讲。这次宣讲全面深入、解读联系实际,充满了正能量。听完宣讲,深受教育和鼓舞。这场宣讲会既是一次高质量的专题辅导会,也是对学校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发令枪”和“指挥棒”。全体老师要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不但要把十九大精神入脑入心,还要拿出求实的行动,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以创建省规范化学校为抓手,推动学校工作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惠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2017年1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