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杨善洲演讲稿(于)
学习杨善洲 谱写青春华章
尊敬的各位领导,朋友们,大家好,我的名字叫xxx,来自x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学习杨善洲,谱写青春华章”!
杨善洲同志是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人,中国共产党员,中共云南省委两届省委委员,云南省两届人大代表,一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他的一生荣誉颇多,先后被国家和云南省授予过“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十大绿化标兵”、“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等荣誉。
1988年4月,60岁的杨善洲同志光荣退休。省委书记找他谈话,让他搬到昆明去住,好好过一个安逸闲适的晚年,但杨老婉言谢绝了,他说:“我要回到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洲”。
杨善洲说选择大亮山,就是为了改变家乡的生态环境,造福家乡人民。他说:“我是在兑现许给家乡老百姓的承诺,在党政机关工作多年,因为工作关系没有时间回去照顾家乡父老,家乡人找过我多次,叫我帮他们办点事我都没有答应,但我答应退休以后帮乡亲们办一两件有益的事,许下的承诺就要兑现。”
就是这么一个老人,他脚穿胶鞋,肩扛锄头,手拄拐杖一干就是二十二个春秋,建成了面积约5.6万亩、价值1亿多元、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多元的林场,杨老一步一镐丈量完了大亮山,在他汗水洒落的地方,树苗茁壮成长。春去春又来,花开花又落,现在那些树苗已长成了绿色的海洋。
老书记六十年如一日,坚定自己的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
园,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最前面。
他淡薄名利、地位,在担任地方党委领导期间他粗茶淡饭,衣着朴实,有一次,杨善洲下乡,乡秘书看他戴草帽、穿草鞋的模样,还以为是农民,便打发说领导不在,杨善洲不急不恼,自己进村了解情况,最后才叫来乡干部,安排具体工作。
他公而忘私、廉洁奉公,1964年,杨老担任施甸县委书记时,组织上提出把他爱人转为城镇户口,他谢绝了。1978年,按组织部门有文件规定他家除大女儿外,都符合进城的条件。当组织部门写报告上去时,被他要求撤销了。他说:“身为领导干部,我应该带个好头。我相信我们的农村能建设好,我们全家都乐意和8亿农民同甘共苦建设家乡。”
他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曾经保山市委、市政府为他颁发了20万元的特别贡献奖,如果是我,我肯定拿去付一套住房的首付,如果是他,他可能会拿给儿子还住房贷款,如果是你,你决不会把这20万全捐出去吧?可是杨老就是这么做了,自己家的房子漏风漏雨不去修,他却把其中的10万元捐给了保山第一中学,另外10万元捐给了大亮山林场。
杨老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生命的意义,他用自己的实践兑现了对党的承诺。一位记者在2010年7月上大亮山采访杨老时,他拄着拐杖和记者一起走进林场。那天,精神状态很好的他像踏入游乐场的孩子一样兴奋,一会拍拍路边华山松的树干,一会抚摸一下正在生长的小树苗,一会和记者们讲述发生在他和树之间的有趣故事。见到林场的老职工、老朋友,他像见到阔别已久的亲人,拉着用他们的手,有聊不完的话题。2010年9月当记者再次来到大亮山时,与上次就不同了,这次杨老没有一起来。当时他正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记者说:“在病床边紧握着他苍白粗糙的手,看着他充满叮嘱意味的眼神,能感受的到,他依然牵挂着大亮山上他用生命余晖渲染出的那抹绿色。”
这位奋斗不止、无私奉献、品德高尚的老共产党员于2010年10月10日15时8分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享年83岁。
杨老用一生留给我们的不单单是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精神财富,作为新世纪的青年一代,我们背负着建设祖国、强大祖国的重任,我们必须只争朝夕,从点滴做起,不能好高骛远,要立足岗位,脚踏实地,勤勉敬业。要培养像杨善洲同志一样的刻苦钻研、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不怕挫折,投身最艰苦的岗位锻炼意志,勇往直前,承担最具挑战性的工作加强业务能力。
其实想想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的工作岗位、职务、成绩都像一颗颗树苗,只要保持着创新的锐气,在工作岗位上大胆探索、创新创造,就有那么一天会将这颗小树苗培育成参天大树!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里,人们越来越关注的是名利、索取和获得,能做到像杨老一样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人真的少之又少。作为青年人,我们不能总是想我的付出能有多少回报或者能为此得到什么,要知道,通过我们努力而取得的成绩和宝贵的工作经验就是我们得到的的最大回报。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
建党90周年,朋友们,让我们一起以饱满的热情,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学习他献身党的事业,鞠躬尽瘁的革命精神,学习他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学习他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坚持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恪守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用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用我们的青春,谱写出新的华章!
杨老太傻,他放着安享晚年的机会却不去好好休息,拿着奖金不
为自己和家人改造一下生活条件却捐给了别人,背着一身的荣誉不去全国各地作报告却愿意扎根深山植树造林,建成了那么大的林场却交给了国家,哪怕到他病情加重的时候,他都没有向组织上提出过转到更优秀的医院治疗的要求!是的,他太傻,傻的可敬!傻的让我们心酸!傻的多少自私自利的人抬不起头来!傻的我们共产党人的旗帜更加鲜红!
第二篇:学习杨善洲演讲稿
民族的脊梁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志们:
大家好!
我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杨媛媛,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民族的脊梁》。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这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一切仁仁志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无数革命战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伟大的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曾经,不知多少中华儿女和革命战士在党旗的带领下,历尽艰辛,改造着我们伟大祖国的岁月山河。在那个血色弥漫的日子里,是中国共产党以傲然之气担当天下之大义。在血与火的考验下,在烽火连天的战场上,前赴后继、英勇战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摆脱封建的束缚,走向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脊梁支撑着,我们的民族,才能够转危为安,才能够走出泥泞与困境,重现在世界的东方,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巍然屹立。
现如今,我们中华民族也不乏这样的脊梁!
在兰考有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在西藏,有孔繁森 “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
而我们周围更是有不少这样的脊梁。
你一定知道!在我们云南有个善洲林场。这是保山人民的好书记杨善洲同志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退休前从事革命工作四十多年,退休后这一干又是二十多年,2009年4月,杨善洲同志无偿的将林场上缴给国家。这个优秀的共产党员无怨无悔的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党,他为祖国为人民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我们基层也有无数这样的民族脊梁。刘兰芬,一位朴实的农村妇女,一名普通的村干部,却用自己的一生演绎了一首不灭的赞歌。情况复杂的中越边境,丰富的矿产资源成为了一柄双刃剑,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问题,矿区秩序混乱,刘兰芬虽身为女人,但办事雷厉风行,遇事临危不惧,她顶住压力一面进行资源整合,规范矿区秩序,一面抓矿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创造了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充分展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
马开贵,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在少数民族关系错综复杂的平远地区,他一心为民,公而忘私,带领群众发展地方经济;他维护民族团结,关心群众疾苦,深入教区宣传民族宗教政策,为各族群众搭起沟通和理解的桥梁,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我敢说基层工作的困难与艰苦,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克服的。更何况几十年如一日。可是身为党员的他们做到了。他们在贫困的基层克服种种困难,带领群众创业致富。他们一心为民、兢兢业业、最终累倒在自己岗位上!
2010年4月,省委追授马开贵同志为“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省委追授刘兰芬同志为“优秀共产党员”。
在基层,在我们周围还有很多很多像他们一样优秀共产党员,他们没有丰厚的利益回报,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有很多优秀事迹也不为人知。但他们依旧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人民服务,为祖国奉献!
这就有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中国共产党!
他们我们云南人的骄傲,是祖国的骄傲,是共产党员的骄傲,是中华民族强大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第三篇:学习杨善洲演讲稿(定稿)
真诚奉献,践行承诺,建好移民工作“善洲林”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天下最难是移民,为民服务需践诺。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真诚奉献,践行承诺,建好移民工作“善洲林”》。
云南施甸大亮山郁郁葱葱,3亿多元价值的林场,见证了一个人民干部的无私奉献;22年的雨雪风霜,雕琢了一个植树老人的伟岸形象;5.6万亩森林兑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真诚承诺。他就是施甸人民心中的“大亮山”----杨善洲。
杨善洲同志在担任地委领导期间,有乡亲不止一次找上门,请他为家乡办点事情。老书记说:“我是保山地区的书记,哪能光想着自己的家乡啊,等我退休后,一定帮家乡办点实事。”为了实现“帮家乡办点实事”的承诺,1988年3月,60岁的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他婉拒了时任省委书记普朝柱劝其搬至昆明安度晚年的邀请,以普通大山之子的身份带着一颗赤子之心回到了大亮山。20多年过去了,曾经山秃水枯的大亮山完全变了模样:森林郁郁葱葱,溪流四季不断;林下山珍遍地,枝头莺歌燕舞。老书记虽然离开了我们,然而他的精神却在人民的心中扎了根,人们怀念的称大亮山林场为“善洲林”。
杨善洲老书记用5.6万亩郁郁葱葱的树林兑现了他对
乡亲们的承诺,作为移民工作者让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就是我们对移民群众的公开承诺。都说移民工作是超越计划生育的天下第一难事,移民干部是“流汗水、淌泪水、出血水、吞苦水”的“四水干部”。移民工作难就难在“践诺”二字!学习杨善洲就是要学习他真诚奉献,攻坚克难,践行承诺的精神,建好移民工作的“善洲林”。
2006年我在****县移民局挂职锻炼,正直***水电站施工区移民搬迁安臵最困难的时期。为保证电站工程顺利推进,***施工区水富县移民***户***人,提前搬出。由于时间仓促,规划的移民安臵点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完工,移民群众只有通过投亲靠友、租住或者自建临时窝棚进行过渡。安臵点规划在坝尾槽,工程量大,施工难度大,又逢雨季来临,移民群众非常担心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于是相约来到移民局了解情况。我清楚的记得当时小小的县移民局办公楼挤满了移民群众。移民代表高声询问县局**局长,“都搬出咯,为啥子,还不让盖房子,搞得我们是癞蛤蟆吃豇豆,悬吊吊的!”**局长向移民群众介绍了安臵点建设的情况并带头向移民群众承诺:“保证按时保质完成移民安臵点基础设施建设。”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全局干部职工,放弃全部节假日,全力推进安臵点建设。工程24小时施工,移民局的工作人员就常驻工地,24小时轮流值班,督进度,抓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根人工挖孔桩,最长的15米,最短的也
有5米,每根桩移民局的工作人员身捆安全绳,脚踏软梯不分昼夜下到桩底验收、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向移民群众公布接受监督。移民群众中有许多在建筑工程队打过工,有的还是建筑队的小老板,可以说对工程施工是非常熟悉的了。他们自发的组织起来不定时到工地现场,检查工程进度和质量。最后得出的结论只有两个字“巴实”。正是全局职工和建设队伍的共同努力连续奋战****个昼夜,硬是在承诺期限内高质量的完成了安臵点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当初对移民群众的承诺。交付基础的那天,看着移民群众欢天喜地的样子,想到这些天的辛酸,我们移民局的好多干部职工,都留下了激动的泪水。
通过安臵点基础设施的建设移民群众看到了政府对移民的真切关心,体会到了移民工作者对移民的真诚。在接下来的宅基地抽取、施工队委托和移民住房建设监理等工作中移民群众非常的积极主动,整个安臵点的移民房屋建设虽然全部是自建,但整个工作推进非常顺利。这就是“践诺”的力量,就是充分得到移民群众信任和支持的结果。
要建好移民工作的“善洲林”,不是一两个安臵点建设好就行了,也不是一两座电站搬迁安臵好就可以了。他是需要我们全体移民工作者,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出发,齐心合力,协调一致,用实际行动去推进全省的移民工作,去实践我们的承诺。局办公室的同志们,统筹协调全局各处室,精心组
织各种移民工作会议,加班加点草拟各种文件资料,您种下的是一片松树苗;财务处的同志们,严格管理,合理调剂移民资金,您种下了一片柏树苗;政策法规处,认真调研,切合实际编制移民法规,种下了一片云杉苗;监察审计,一丝不苟,监察督导,种下了一片梅树苗;还有机关党委、业务处室,技术服务中心,都承担着各自重要的责任,为我们的林子填苗增树。然而,我们仅仅种下树苗是不够的,我还应像杨善洲老书记种树一样,给他施肥,给他浇水,让他茁壮的成长。
亲爱的移民工作者们,十年甚至二十年后,我们俯瞰西滇大地,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上一座座雄伟的电站矗立,宛如一座座丰碑,记载着移民群众和我们移民工作者的无私奉献;江边的移民村镇星罗棋布,犹如一片片园林,展现着移民群众和我们移民工作者的辛勤努力。
同志们,我坚信,只要我们发扬杨善洲老书记的种树精神,心系移民,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的承诺必然会得以实现。您今天种下的小树苗也必将成为参天的苍松,蔽日的翠柏,斗寒的傲梅!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第四篇:学习杨善洲演讲稿
学习“草鞋书记”,牢记共产党员本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好!
我是来自…的一名普通员工,我叫黄佳林。我演讲的题目是:
学习“草鞋书记”,牢记共产党员本色。
最近一个响亮的名字再次响彻大江南北,他贫穷,粗茶淡饭,衣着简陋,一生没有任何积蓄;他富有,两袖清风,表里如一,雪中送炭出手大方;他固执,执着造林,心无旁骛,老牛拉车不回头;他豁达,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草帽挨乌纱,平凡铸伟大;对于家人的不理解,他说“忠孝难两全,家国难兼顾”;对于人们的不理解,他说“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他就是被人民群众亲切地称为“草鞋书记”、“农民书记”、“百姓书记”的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
“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这是杨善洲书记在职时的一句口头禅,朴实的话语中渗透着“乡土气息”与坚韧品质。杨善洲1951年参加工作以来,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带领百姓在贫瘠的家园播撒幸福的种子。他以一生的忠诚和执着,守卫一名优秀党员大公无私、艰苦奋斗的精神高地,演绎一位领导干部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的公仆情怀。“我们奋斗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有一个幸福的家园吗?”这是杨善洲书记坚守一辈子的理由,也是他奋斗一辈子的写照。坚守一辈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前半辈子,杨善洲书记身在其位,手中有权,权只为老百姓所用。
有些人感到吃惊:“杨善洲这样埋头苦干和无私奉献图个啥?”他说:“我们共产党员就要像鲁迅说的那样,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输出的是血!”
“草鞋书记”、“农民书记”、“百姓书记”这一个个亲切的称呼正是人民群众对他努力工作的认可,对他无私奉献的肯定,对他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赞扬。
杨善洲书记把自己退休后的22个春秋献给了大亮山,将建成的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交给了国家。“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退休又钻山沟沟……”这是在施甸县老百姓中广为流传的顺口溜。在大亮山林场工作的每天起早贪黑勤劳动,把荒凉空旷、山石裸露的荒山建成了苍翠的绿洲,让不毛之地变成了生命的乐园,不求一分钱的回报。他无怨无悔,因为他早就把“为人民服务”五个字深深地刻进了自己的心里,并心甘情愿一辈子奉献不止。
2010年,杨善洲书记走了,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带领百姓在贫瘠的家园播撒幸福的种子。他以一生的忠诚和执着,守卫一名优秀党员大公无私、艰苦奋斗的精神高地,演绎一位领导干部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的公仆情怀。他两手空空离开那片他奋斗了一辈子的土地,留下一名共产党员的卓然风范和浩然正气,留下身后悠长的思念和由衷的敬佩。
没有人知道,84载春秋中,杨善洲书记帮助过多少普通的老百姓。我们只是听医护人员说,在他生病住院期间,每天总有老百姓挤满了病房,只为了问候一声、看他一眼;在他去世的那天,人们的哭声撼动了整个保山城。
爱人者,人恒爱之。人们给予杨善洲书记这么高的评价,就是因为他这一辈子一直坚持行善,把爱传播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杨善洲书记是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以其为镜,可以知荣辱、明职责、立言行,激励党员干部真抓实干、创先争优。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党员职工,我要以杨善洲书记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刻苦学习,不断创新,永远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年前,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我怀着满腔热情,带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走进了…!昌宁恒盛糖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是一个团结协作,甘于奉献的好集体。在恒盛,我学会了做人,也学会了做事,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对于刚步入社会不久,阅历经验极浅的我来说,走进恒盛,是我无悔的选择。同事对我的认可和肯定,那是对我付出后的一种褒奖,也是对我职业操守的一种认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更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选择感到无怨无悔而无比地骄傲和自豪。
作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要振奋精神,奋发有为。有为才能有位,有位必须有为。要有所作为,就必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一心一意地谋事业、干工作。敢于和善于以世界眼光、全球意识来审视自己,以全国的高标准来衡量自己;敢于和善于用当代最先进的知识来武装自己,确立领先时代的发展观,在与时俱进中超前一步,努力使自己的工作走在他人前列。要坚守诺言讲信用,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言必行,行必果。勇于承担责任,说话算数,对做不到的事情,决不轻易许诺,开空头支票。对做错的事,说错的话,要敢于承认,及时改正,绝不推委于人,文过饰非。并且做到严以律己,以谦修德。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醒。以高度的自律意识来约束自己,做到不仁之事不为,不义之财不取,不正之风不染,不法之事不干,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自己的职位,自觉摆正自己与组织和群众的关系,在工作和生活中,对刺耳话要冷静听,对奉承话要警惕听,对反对话要分析听,批评话要虚心听,时常保持正常的心态,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克服小节无害的心理,谨防积小恶而成大害。淡泊名利,宁静致远。正确估价自己,找准自己位置,把个人发展愿望与事业需要有机统一起来,提高自己的政治与业务素质,脚踏实地搞好本职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人民服好务,工作尽忠职守,处世刚正端直,这才是立身之道,做人本色。
第五篇:演讲稿 学习杨善洲
学习杨善洲 夕阳更增辉
有这样一位老人,他,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曾担任保山地委领导近20年的地厅级干部,几十年如一日,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义无反顾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艰苦创业,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
“我们奋斗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有一个幸福的家园吗?”这是杨善洲坚守一辈子的理由,也是他奋斗一辈子的写照。
前半辈子,杨善洲身在其位,手中有权,权只为老百姓所用。几十年里,杨善洲不知为多少群众“散过钱财”,帮多少百姓解过忧困,自己一家却始终过着清苦的生活。妻儿户口留在农村,二三十年无力盖起一栋新房,三个女儿靠不上他一点关系,因为“他当官是为国家当,又不是为我们家当”。几十年里,杨善洲自感愧对早年守寡的年迈母亲,愧对含辛
茹苦勤俭持家的老伴,愧对每天上山种地、喂牛、打猪草的女儿女婿,愧对开着农用车跑运输的孙子们。为此他伤过心,流过泪,但在公私之间、家国之间,作为“人民的干部”,他深知自己必须担负比常人更大的责任,经受比常人更多的考验。
后半辈子,杨善洲离开领导岗位,发挥余热,全心为群众织就一片绿荫。从不为家人办事、不为家乡办事的杨善洲,信守“退休后给家乡办一两件事”的诺言,白手起家,捡果核做树种,在荒凉的大亮山上营造起几万亩林木,为乡亲开辟致富的道路,把价值数亿元的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交给国家。在他日渐衰老的身体里,始终燃烧着尽党员职守、为群众谋利的火热情怀。
透过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我走进了一位领导干部用毕生守护的精神家园,看到了一位永不退休的共产党员所达到的精神境界。从当地委书记到上山种树,杨善洲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恪守着人民公仆的精神高地,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和优秀。他是老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是最现实、最生动、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科书。
我现在的身份是老年大学的一名班主任,来到云南老年大学这个大家庭里已经三年了。三年前,我同许多老同志一样,在单位,在自己所在的岗位上,曾为党为人民努力工作过、艰苦奋斗过,做过许多贡献。正当自己经验丰富,工作得心应手,希望能在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时,却到了退休的年龄,自然就失去了继续发光发热的机会和阵地,觉得自己不再是对社会“有用”的人了。就在这种挥之不去的失落感陪伴自己步入退休的行列时,老年大学这个温暖的大家庭敞开怀抱接纳了我。老年大学里人才济济,卧虎藏龙。包括到老年大学来学习的老同志们,大多当年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骨干,他们学无止境、退而不休,老而青春的精神时刻鼓舞和激励着我。这几年里,我得到了大家无私的帮助、分享着大家的关爱和宽容,我也亲身感受到了老年大学在校领导、全体同事共同努力下历经风雨,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深受鼓舞和感动。我更庆幸有老年大学这样一个平台,可以让我和老年大学的其他同志们一起,通过为老同志服务,为老年教育发展作贡献,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而让我继续发光发热。我打心眼里热爱、珍惜这个岗位。在学习了杨善州同志的先进事迹后,更让我坚定了心里的信念。是啊,干部总是要退休的,但作为共产党员永远不退休。杨善洲同志分明为
我指了康庄大道,身体力行的告诉我:忠于党的事业,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一辈子的事,跟退不退休无关,跟在哪个岗位无关。学习杨善洲精神,就要像他那样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人生追求,毕生实践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和道德追求。
坚守一辈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奋斗一辈子,需要坚忍,更需要激情。在历史的长河中,一辈子很短,用它来求取物质的享受和个人的利益,生命如随水而逝的落花,留不下一丝痕迹。把个人的奋斗融入人民的利益,一辈子很长,会以他人的幸福滋养追求,在后人的追忆中延续生命,在岁月深处写下崇高。回报人民的牺牲奉献,满足人民的幸福期待,正是杨善洲“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不尽动力。这是比任何功德更崇高的使命,更值得一个人终其一生,忘我追求。感动于杨善洲的公仆情怀的同时,我认真的审视了自己。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犹如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先进和优秀方面存在的不足;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犹如一把尺子,量出了我作为一名老年大学老师在教书和育人方面存在的差距。
刚来到老年大学时,对于老年大学班主任这个岗位我在思想上的认知还不是那么清晰。来到老年大学学习的老同志,大部分已然是各自岗位上的行家里手,如今来到老年大学充电,大多是为了圆年青时没时间或者没条件学习的梦。那时,我从岗位上退休,单位待遇也不差,虽然对这些老同志也有很深的感情,也希望自己能在老年大学奉献一片真心和爱心,但对于老年大学班主任这个岗位,我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寄托。尤其是当一些老同志在我面前摆老资格,或者是一些老同志对我的付出不理解时,我有过得过且过的念头。
学习杨善洲同志的感人事迹,我明白了作为一名老年大学的班主任,其实神圣也光荣,身上的责任和使命,也更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首先不正是要热爱自己的岗位吗?只有对自己的岗位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对自己从事的事业充满敬重的情感,才能取得成功,才能从中感受到喜悦和快乐。珍惜、热爱自己的岗位,才能对学员尽到一份责任,才是“奋斗一辈子”都有激情的理由。
学习杨善洲同志的精神,更要精通自己的业务。如今的老年教育虽然不是素质教育,没有考试,没有压力,且有专门的教师授课,并不代表我们这些起“联络员”作用的班主任可以固步自封,“随便”教学。来老年大学学习的老同志们,每个人都是装着知识进门的,有的甚至是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这就要求我们老年大学的班主任,都要努力成为自己
业务领域的专家,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才能在与老同志们沟通时说的上话,帮得上忙,才不愧老年大学班主任这个称谓。
学习杨善洲同志的精神,要努力做到“用情”。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我们今天如何为老同志服务,实际上是表达我们明天想得到什么样的服务。对待老同志,一定要增强服务意识,把老同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待老同志做到热心、爱心、细心,想之所想,帮之所需,总之,就是一个“情”字做工作,才能做到真正的“全心全意”。
先生之风,高山仰止;先生之德,永铭人心!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照亮和震撼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无论身居什么岗位,都能干出不平凡的事业;无论历程怎样艰辛,终将抵达成功的彼岸!让我们以他的精神坚守一生,用生命的全部燃烧云霞,让岁月添彩,让夕阳增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