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宪法学复习参考资料

时间:2019-05-12 08:36: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宪法学复习参考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宪法学复习参考资料》。

第一篇:2014宪法学复习参考资料

宪法学复习参考资料

名词解释题:(共5题,每题5分,共25分)

不成文宪法、宪法惯例、宪法性法律、宗教信仰自由、总理负责制、联邦制、物质帮助权、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行政区划、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特别行政区

不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宪法效力是指宪法作为法律规范所具有的约束力与强制力。关于我国宪法效力,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侨居国外的华侨受中国宪法保护

B.宪法的效力及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所有领域

C.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首先源于宪法的正当性

D.宪法对法院的审判活动没有约束力

根据《选举法》的规定,关于选举机构,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特别行政区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主持

B.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常委会领导本行政区域内县级以下人大代表的选举工作

C.乡、民族乡、镇的选举委员会受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人大常委会的领导

D.选举委员会对依法提出的有关选民名单的申诉意见,应在3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权力制约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下列哪些选项体现了我国宪法规定的权力制约原则?()

A.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B.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C.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对“一府两院”监督

D.法院对法律合宪性审查

根据《宪法》和《组织法》的规定,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地方各级人大代表非经本级人大主席团许可,在大会闭会期间非经本级人大常委会许可,不受逮捕或刑事审判

B.乡、民族乡、镇的人大主席、副主席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的职务

C.审计机关依照法律独立行使审计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D.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进行国事活动

根据《宪法》和《监督法》的规定,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应当在每年6月至9月期间,将上一年度的本级决算草案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

B.人大常委会认为必要时,可以对审计工作报告作出决议;本级政府应在决议规定的期限内,将执行决议的情况向常委会报告

C.最高法院作出的属于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应当在公布之日起30日内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D.撤职案的表决采取记名投票的方式,由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宪法结构指宪法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关于我国宪法结构,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宪法序言规定了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

B.现行宪法正文的排列顺序是: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以及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C.宪法附则没有法律效力

D.宪法没有附则

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

B.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D.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对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并接受其监督

根据我国宪法和港、澳基本法规定,关于港、澳基本法的修改,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在不同港、澳基本法基本原则相抵触的前提下,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有权修改港、澳基本法

B.港、澳基本法的修改提案权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和港、澳特别行政区

C.港、澳特别行政区对基本法的修改议案,由港、澳特别行政区出席全国人大会议的代表团向全国人大会议提出

D.港、澳基本法的任何修改,不得同我国对港、澳既定的基本方针政策相抵触

公民基本权利也称宪法权利。关于公民基本权利,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人权是基本权利的来源,基本权利是人权宪法化的具体表现

B.基本权利的主体主要是公民,在我国法人也可以作为基本权利的主体

C.我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利益

D.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是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重要特点

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是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结合B.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机关既是地方国家机关,又是自治机关

C.上级国家机关应该在收到自治机关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有关决议、决定执行的报告之日起60日内给予答复

D.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国家规定,可以和外国进行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问答题:(共3题,每题15分,共45分)

宪法作为根本法的特点有哪些?

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特点有哪些?并请予以评价。

如何完善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

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如何理解宪法对人权的保障作用

如何正确理解特别行政区的宪法地位。

材料分析题:(共1题,每题20分,共20分)

1、武汉最大规模市民问政

2011年11月22日8时,武汉电视台演播厅内,一场市民对我市城市交通管理的考试开考———我市最大规模电视问政在武汉一台黄金时间向全市人民进行现场直播。

2011年5月31日,14个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就“十个突出问题”整改工作向社会做出公开承诺“:三个月见明显成效,半年有根本性好转”。为检验前一阶段各单位整改践诺情况,市优化办、市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办“2011电视问政活动”。问政首场即聚焦市民最为关心的交通问题。(武汉晚报2011年11月23日第3版)

试从宪法学角度,评价电视问政活动。要求有理有据,不少于800字。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问题】请运用宪法学原理,分析上述法条,不得少于300字。

第二篇:宪法学复习资料

宪法学复习资料

(一)一、名词解释

1、宪法:宪法是规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使民主制度法律化,集中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反映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的国家根本大法。

2、刚性宪法:是指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或程序与普通法律不同的宪法。

3、柔性宪法:是指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或程序与普通法律相同的宪法。

4、成文宪法:是指以一个或几个法律文件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宪法。

5、不成文宪法:是指以国家的一般法律、惯例或法院判例形式出现的宪法。

6、钦定宪法:是指在君主立宪制的国家由国王或君主制定的宪法;

7、民定宪法:是由议会、制宪会议或经公民投票表决通过的宪法;

8、协定宪法:是指由君主和代表民意的代议机关共同制定的宪法。

9、宪法惯例:是指在国家长期的政治生活中形成的、涉及国家根本问题,调整相应基本关系,为社会普遍承认和遵循的、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的习惯和传统。

10、解释宪法:即宪法解释,是指由法定的机关对宪法条文的内容、词义以及适用范围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说明。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有权对宪法进行解释的机关是(B)。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

C.最高法院D.国务院

2.资产阶级学者以宪法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将宪法分为(A)。

A.成文与不成文宪法B.规范与不规范宪法

C.刚性与柔性宪法D.钦定与民定宪法

3.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C)。

A.英国宪法B.法国宪法

C.美国宪法D.荷兰宪法

4.国家制度的核心是(A)。

A.国体B.政体

C.国家结构形式D.政党制度

5.我国的政党制度是(D)。

A.一党制B.多党制

C.多党合作制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三、填空题

1、我国宪法规定,一切___法律____、___法规____和____地方性规范____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2、一切国家机关和____武装力量______、___各政党_____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3、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___主导力量____。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___巩固____和___发展____。

4、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必须依靠___工人_____、___农民____和知识分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四、简答题

1.如何理解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

2.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哪些自治权?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公民的权利义务具有平等性?

2.试论宪法的自身保障及应从哪些方面进一步保障宪法的实施?

(二)一、名词解释

1、国家性质:指的是国家的本质属性,政治学上也称国体,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宪法学上的国家性质一般是指以有关的宪法内容和宪法规范所规定和反映的一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基本特征以及该国社会制度的根本属性。

2、统一战线:是指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进行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为了获得最广泛的同盟军以壮大自己的力量而同其他阶级以及一切可以团结的人群所组成的政治联盟。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实现各民主党派及其他爱国民主人士进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4、政党制度:就是有关政党的产生、其法律地位和作用、政党的活动方式、其参与或影响国家政权的规定等各种制度的总称。

5、一党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权完全掌握在一个政党的手里,只有该政党才是唯一合法政党的制度。

6、两党制:是指在一个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内,政治上存在着势均力敌的两个政党,他们通过几年一次的议会选举或总统选举,控制议会或控制政府,用轮流上台的方式交替的掌握政权的一种制度。

7、多党制:是指在一个国家内存在着三个以上的政党,其中没有一个政党能长期保持绝对优势,而只能靠选举时的一时获胜或与其它政党结成联盟来掌握国家政权。

8、政权组织形式:是指特定社会的统治阶级为治理社会所采取的政权的组织形式,它是国家形式的一个重要方面。

9、君主立宪制:是指君主或国王是国家元首,国家最高权力实际上或形式上由君主或国王一人掌握的政权组织形式。

10、共和制:是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国家的代表机关及国家元首是由选举产生并规定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

1.被马克思誉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是(A)。

A.《独立宣言》B.《世界人权宣言》C.《人权宣言》D.《权利请愿书》

2.旧中国唯一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是(B)。

A.《中华民国约法》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

3.在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D)。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D.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

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B)。

A.社会主义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D.民主集中制

5.我国有权修改宪法的机关是(A)。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D.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三、填空题

1、资产阶级共和制可以分为___议会制_____、___总统制____和___委员会制_____。

2、现代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分两类____单一制_____和____复合制____。

3、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全国分为_____省___、__自治区_____、____直辖市____。

4、现行宪法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____侵占_____、___买卖____或者以其他方式非

法转让土地。土地的___使用权____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四、简答题

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有哪些?

2.简要回答2004年修宪的主要内容。

五、论述题

1.如何理解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

2.我国当前的人民民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一、名词解释题

1、政治制度:是指统治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政权组织形式及其有关制度的总称,如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的结构形式以及选举制度、文官制度、自治制度等。其中,政权组织形式是政治制度的主要和核心部分,所以被称为根本政治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指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选举选派代表,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集中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人民代表大会向人民负责,并最终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3、选举制度:就是关于选举国家代表机关的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有关制度的总称。它包括选举的基本原则,选举权利的确定,组织选举的程序和方法,以及选民和代表之间的关系等等。

4、选举法:是规定选举国家代表机关的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原则、程序和方法的法律,就是将选举制度以法律的形式具体化和条文化而形成的系统范畴。

5、直接选举:是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代表机关的代表。

6、差额选举:是指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选举。

7、国家结构形式:是国家形式之一。指的是国家的内部构成形式,即国家的整体与部分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

8、单一制:是指由若干个不具有独立性的行政单位或自治单位组成的单一主权的国家结构形式,是由中央统一行使国家主权的国家。在单一制形式下,国家只有一部宪法,公民有统一的国籍,它在国际交往中是单一的主体。国家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表现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9、复合制:是以几个有一定独立性的单位组成的各种国家联盟的国家结构形式。

10、地方制度:是指在国家治理上有关行政区域划分和地方国家机关或自治机关的组织、职权以及行使职权的程序等法律、政策、惯例的总称。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现阶段的统一战线称为(C)。

A.社会主义的统一战线B.广泛的统一战线

C.爱国的统一战线D.民族民主统一战线

2.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B)。

A.人民民主专政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主集中制D.多党合作制

3.在直接选举中,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C)。

A.二分之一至一倍B.一倍

C.三分之一至一倍D.两倍

4.宪法规定我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是(D)。

A.全体人民B.18周岁以上的公民

C.全体公民D.18周岁以上有政治权利的公民

5.有权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的是(A)。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D.人民政协

三、填空题

1、任何公民非经____人民检察院____批准或者决定或者___人民法院决定___,并由___公安机关_____执行,不受逮捕。

2、宪法序言修正案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多党合作____和____政治协商_____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3、我国宪法规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___国家事务___,管理___经济____和文化事业,管理___社会____。

4、我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____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_____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__多种分配方式并存____的分

配制度。

5、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___主导力量____。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___巩固____和___发展____。

四、简答题

1.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2.宪法规范具有哪些特点?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相互关系

(四)一、名词解释题

1、特别行政区:是指在我国行政区域内,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专门设立的具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特殊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的行政区域。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但又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

2、经济制度:是指一国通过宪法和法律所确认和调整的,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为核心的各种经济关系存在和发展的各种原则、规则和政策的总和。

3、私营经济:实际上指的是私营企业,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达到一定规模以上的营利性的经济组织。

4、公民:公民是指具有一个国家国籍的人。一个人取得了某一国家的国籍就是这个国家的公民,就可以享有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一切权利和必须履行一定的义务。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公民是个法律概念。

5、公民权利:是指公民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有从事一定行为和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以实现某种权利或愿望。

6、公民义务: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应该履行的对国家、社会和他人的某种责任。它表现为公民必须为某种行为或禁止为某种行为,否则就要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7、人权:就是作为自然和社会的人所固有的权利。它包含生存权以及国家赋予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权利自由,在法律上一般称之为公民权。

8、国家机构:是一定社会的统治阶级为实现其统治职能而建立起来的进行国家管理和执行统治职能的国家机关的总和,它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军事机关等等。

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其他任何国家机关都不能超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之上,也不能与之平行。它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的代表组成。

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是经常性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也是国家的立法机关,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隶属关系,必须服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其组成人员必须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不超过(C)。

A.2500人B.2800人

C.3000人D.3500人

2.民族自治地方的(B)必须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A.人大常委会主任B.行政首长

C.法院院长D.检察院检察长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B)。

A.自治区自治县B.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C.自治区自治州民族乡D.自治州自治县

4.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期间,常委会组成人员(A)人以上联名,可以提出对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的质询案。

A.10B.20

C.30D.60

5.全国人大代表按照(C)组成代表团。

A.职业B.地域

C.选举单位D.民族

三、填空题

1、国家实行社会主义___市场经济____,国家加强____经济___立法,完善宏观调控。

2、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___光荣职责____。国有企业和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都应当以__国家主人翁_____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劳动。

3、宪法规定,我国公民有言论、___出版____、___集会____、___结社____、____游行

___、___示威____的自由。

4、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委会是____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___。

四、简答题

1.宪法实施的监督包括哪些内容?

2.简述国家结构形式与政权组织形式有什么不同。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

2.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表现在哪个地方?

第三篇:宪法学复习资料1

宪法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宪法基本理论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

一、宪法的含义:

注意中外古代都有“宪法”这个词,但与近现代宪法涵义有根本的不同。

古代西方的“宪法”往往侧重于组织法方面的内容。

部分学者的重要评价:

“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列宁。

“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

“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马克思对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的评价。

二、宪法的特征:

宪法有三个特征: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注意不能表述为基本法);

2)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这是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

3)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关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

1)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2)在法律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3)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关于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任何普通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

2)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关于宪法的修改程序严格,主要体现在:

1)只有全国人大有权修改宪法;

2)只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和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才能提出修改宪法的议案;

3)必须由全国人大代表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多数通过(法律案为过半数)。(注意不能表述为出席会议的代表的2/3)

[比较]法律案的提出:

开会期间:全国人大主席团、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检、最高法、一个代表团或30名以上代表。

闭会期间:委员长会议、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检、最高法、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常委会组成人员10名以上。

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宪法不仅是系统全面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的法律部门,而且其基本出发点就在于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宪法与民主的关系可以这样概括:民主主体的普遍化,或者说民主事实的普遍化,是宪法得以产生的前提;而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三、宪法的本质:

宪法的本质在于,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

根据这一本质,宪法可以定义为:宪法是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法。

四、宪法的分类:

序种类 分类依据 种类 典型

号 资产阶级学者的宪以宪法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 成文(制定、文日本、中国 法分类

书)不成文

以宪法有无严格的制定、修改机关和程序为标准

刚性 柔性 钦定 2 3 以制定宪法的机关为标准

民定

协定

马克思主义学者的以国家的类型的宪法的阶级本质资本主义 4 宪法分类 为标准 社会主义

第二节 宪法的历史发展

一、近代意义宪法的产生:

近代意义的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近代意义的宪法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1)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普遍化发展;

2)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和以普选制、议会制为核心的民主制度的形成;

3)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和法治等理论。

英国几个主要宪法性文件的通过时间及先后顺序:1628年的《权利请愿书》——1679年的《人身保护法》——1689年的《权利法案》——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1911年的《国会法》——1918年的《国民参政法》——1928年的《男女选举平等法》——1969年的《人民代表法》。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美国宪法,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是《苏俄宪法》。(注意不是《苏联宪法》)

在中国,明确将“宪法”一词定义为国家根本法的观念开始于19世纪80年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我国第一部成文宪法是《钦定宪法大纲》,我国唯一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性文件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而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54年宪法,其后还有1975年(比较差)、1978年宪法,现行的1982年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由全国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

中国现行宪法的指导思想,是邓小平理论。

各国宪法的特点:

1、英国:

1)在革命过程中逐步累积宪法性法律而产生,表现为不成文宪法;

2)革命具有不彻底性和妥协性;

3)旧的法律如:1215年大宪章成为新的宪法的组成部分;

4)不具有根本法的形式特征。

2、美国:

1)独立战争使天赋人权这一美国宪法的思想基础深入人心;

2)具有一定反封建色彩,确立了彻底的共和制;

3)重要目的是克服邦联制的不足,建立了联邦制。

3、法国:

1)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贯彻了先进的宪法要求;

2)经历了从宣布一般原则到制定君主立宪到颁布共和宪法的过程;

英国

基本同成文宪法

基本同不成文宪法

《钦定宪法大纲》

大量的宪法都是此类

《自由大宪章》 美国、英国 苏联、中国

3)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有深厚的思想基础。

二、我国现行宪法:

序号 时间 会议名称

修正内容

1.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2.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转让。

1、明确把“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改革开放”写进宪法; 1993八届人大年 一次会议

2、增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3、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基本形式确定下来;

4、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定为国家基本经济体制;

5、把县级人大的任期由3年改为5年。

1、明确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邓小平理论以及发展市场经济写入宪法;

1999九届人大

2、明确规定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 年 二次会议

3、规定按劳分配和公有制为主的分配制度和经济制度;

4、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本、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5、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6、将反革命活动修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

1、“三个代表”入宪;

2、爱国统一战线的表述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3、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对土地实行征收征用并给予补偿;

4、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实行鼓励、支持和引导;

2004十届人大

5、规定公民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 4 年 二次会议

6、规定国家建立和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7、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8、规定全国人大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也有代表名额;

9、将戒严改为紧急状态;

10、将乡镇人大的任期由3年改为5年;

11、规定义勇军进行曲为我国国歌。1 1988七届人大年 一次会议

第三节 宪法的基本原则

宪法的四个基本原则:

1)人民主权原则;

2)基本人权原则;

3)权利制约原则(注意该原则是由法国思想家洛克提出);

4)法治原则。

第四节 宪法的作用

宪法的作用可以概括为:

1)确认和巩固作用;

2)限制和规范作用;

3)指引和协调作用;

4)评价和宣传作用。

第五节 宪法的渊源与宪法的结构

一、宪法的渊源:

宪法的渊源主要包括五类:

1)宪法典;

2)宪法性法律;

3)宪法惯例;

4)宪法判例;

5)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

注意宪法性法律只是法律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不是宪法的组成部分。

宪法惯例的特征有三个:

1)没有具体的法律形式;

2)内容涉及国家的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3)主要依靠公众舆论而不是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其实施。

注意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虽然是宪法的渊源之一,但能否成为一国宪法的渊源,则取决于国家是否参与和认同。

二、宪法的结构:

宪法典的总体结构一般包括序言、正文和附则三大部分。

注意附则是宪法的一部分,其法律效力与一般条文相同。附则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只对特定的条文和事项适用的特定性,二是只对特定的时间和情形适用的临时性。

第六节 宪法规范

宪法规范的主要特点:

1、根本性;

2、最高权威性;

3、原则性;

4、纲领性;

5、相对稳定性。

当宪法与社会生活发生冲突的时候,应当首先采取宪法解释的方法解决冲突和矛盾。

世界各国的宪法解释主要包括:

1、由国家元首解释。(暂时无例子)

2、由立法机关解释,如我国、英国。

3、由司法机关解释,如美国、日本。

4、由特设机关解释,如法国、德国。

第七节 宪法关系

宪法关系的基本主体是公民与国家。

宪法关系的实质内容是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

第八节 宪法与宪政

宪政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宪政的主要特征有三个:

1)宪法实施是建立宪政的基本途径;

2)建立有限政府是宪政的基本精神;

3)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是宪政的集中表现。

宪法是宪政的前提,但有宪法却不一定有宪政。

宪政的基本精神是建立有限政府。

宪政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公共权力是人们通过宪法授予的,不得行使宪法没有授予的和禁止行使的权力;二是公共权力不得侵犯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而且有义务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宪法与宪政的关系可以表述为:

1)宪法是宪政的前提,宪政则是宪法的生命;

2)宪法是静态的宪政,宪政是动态的宪法;

3)宪法的内容直接决定宪政的内容,没有宪法就没有宪政,没有宪政的宪法就是一纸空文;

4)宪法和宪政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都是民主政治建设和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表现,都以限制国家权力、保障人权为目的。

第二章、第三章 国家的基本制度(上)(下)

第一节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国体也称国家的性质、国家的阶级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最高原则是工农联盟。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标志是工人阶级对国家的领导(注意不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特色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爱国统一战线。

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

我国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政治联盟。它的组织形式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二节 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从历史上看,我国国有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赎买民族资本和进行经济建设的途径来实现的。

全民所有制经济即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集体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力量。

注意在自然资源中,矿藏和水流只能属于国家所有。

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态度是鼓励、支持和引导,并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第三节 国家的基本文化制度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是集体主义。

我国宪法规定,要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教育进行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腐朽思想。

第四节 政权组织形式

一、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和种类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二元君主立宪制、议会君主立宪制、总统制、议会共和制、委员会制和半总统半议会制。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都是人民代表制。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体都是共和政体。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拥有国家权力的我国人民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通过民主选举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逻辑起点。

2、选民民主选举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前提。

3、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国国家机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

4、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键。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

第五节 选举制度

一、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1、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

在我国享有选举权的基本条件有三:

1)具有中国国籍,是中国公民;

2)年满18周岁;

3)依法享有政治权利。

注意几点:

1)精神病人是有选举权的,但不能行使选举权的不列入选民名单;

2)华侨有选举权,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华侨在选举期间回国的,他可以参加出国前的居住地或原籍地的县乡两级选举;

3)在我国正在受侦查、起诉和审判的人员(未决犯),经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的决定后,他们可以停止选举权,没有被决定停止的人,可以继续行使选举权;被定罪判刑的人员(已决犯),但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他们有权参加选举。特别注意:被判处拘役、受拘留处罚(不是刑事拘留!)或者劳动教养的人可以在选举日回原选区参选。

2、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

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

县乡两级(还包括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大代表直接选举,比县高的人大代表间接选举。

4、秘密投票原则。

二、我国选举的组织和程序

在实行间接选举的地方,由人大常委会组织本级的人大代表的选举工作;在实行直接选举的地方,设立选举委员会主持本级人大代表的选举(注意:县级人大选举由选举委员会主持)。

选区可以按居住状况划分,也可以按生产单位、事业单位、工作单位划分。(含义:首先按居住状况划分。)

代表候选人的提出:

1)选民或者代表10人以上联名;

2)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联合或者单独推荐。(注意人民团体只包括工、青、妇,社会团体是没有提名权的。)

候选人名单在选举日的15日前公布,正式候选人名单在选举日的5日前公布。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实行差额选举。直接选举,候选人的名额应比应选代表的名额多1/3到1倍。间接选举,候选人的名额应比应选代表的名额多1/5至1/2。

每次选举的票数,多于投票人数的无效,等于或者少于投票人数的有效。

每一选票所选的人数,多于规定应选代表人数的作废,少于或者等于应选代表人数的有效。

在实行直接选举的地方,选区全体选民的过半数参加投票选举有效,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代表的选民过半数的选票即为当选。在实行间接选举的地方,代表候选人必须获得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选票才能当选。

人大代表的罢免:

1)对于县级和乡级的人大代表,原选区选民30人以上联名,县级人大常委会书面提出罢免要求,县级人大常委会派有关负责人员主持表决,经原选区过半数选民通过;

2)对于县级以上的人大代表,主席团或1/10以上代表联名向该级人大提出,经该级人大代表过半数通过;人大闭会期间,各级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或常委会1/5以上的组成人员联名向该级人大常委会提出,经常委会组成人员过半数通过;

三、选举的物质保障和法律保障

全国人大代表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经费,由国库开支。

第六节 国家结构形式

一、国家结构形式概述

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主要有单一制和联邦制两种。

决定国家采用何种结构形式的因素很多,但最主要且起决定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二、我国是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我国单一制的主要特点: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特别行政区制度。

三、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

1、省级行政区域的设立、撤消、更名,特别行政区的成立,由全国人大决定。

2、省级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设立、撤消、更名或者隶属关系的变更;自治州、自治县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县、市行政区域界线的重大变更,必须经国务院审批。

3、县、市、市辖区部分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由国务院授权省级行政区域人民政府审批。

4、县级以下行政区域的设立、撤消、更名以及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由省级行政区域的人民政府审批。

5、行政区域边界争议处理的主管部门是本级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

第七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人民自主的管理本民族地方性事务的制度。

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注意民族乡不是民族自治地方。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三、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

1、制定单行条例和自治条例:自治区制定的单行条例和自治条例必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自治州、自治县制定的单行条例和自治条例必须报自治区或者省的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2、变通的执行国家的法律和政策。

3、自主的管理地方财政。

4、自主的管理地方性经济建设。

5、自主的管理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6、组织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

7、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

第八节 特别行政区制度

一、特别行政区的概念和特点:

特别行政区是指在我国的版图内,根据我国宪法和基本法的规定而设立的,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实行特别的政治、经济制度的行政区域。

特别行政区的特点:

1)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2)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

3)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由该地区永久性居民组成;

4)原有的法律基本不变。

特别行政区的自治权包括:

1、行政管理权:但国防、外交以及其他依据基本法应由中央人民政府处理的行政事务除外;

2、立法权: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但备案不影响生效。人大常委认为该法律不妥,不作修改而是直接发回。经人大常委会发回的法律立即失效,该失效没有朔及力。

3、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香港的法院名称为终审法院、高等法院、区域法院、裁判署法庭和其他专门法庭;澳门的法院名称为初级法院、中级法院、行政法院、终审法院。

4、自行处理有关对外事务的权力。

二、“一国两制”是设立特别行政区的基本指导方针

三、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

是中央对特别行政区进行特别管辖和特别行政区在中央监督下实行高度自治而产生的相互关系。

四、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

特别行政区的行政长官:

香港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年满40周岁;

2)在香港通常居住连续满20年;

3)在外国无居留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中的中国公民。

澳门无第三个要求,其他一样。

香港由律政司行使检察职能,澳门由检察院行使检察职能。

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生效的全国性法律:《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命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领海的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

第四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一节 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概述

一、公民与国籍

任何自然人要成为我国公民只有一个条件,即具有我国国籍。

世界各国国籍的取得方式有两种:一是因出生而取得,称为出生国籍;二是因加入而取得,称为继有国籍。这两种方式均为我国所确认。

对于出生国籍,世界各国有三种,即血统原则、出生地原则、血统原则和出生地原则相结合的原则。我国采取的是以血统主义原则为主、以出生地主义为辅的原则。具体内容:1)父母一方或双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具有中国国籍,但父母双方或一方定居在国外、本人出生在外国且出生时具有外国国籍的除外;2)父母无国籍或者国籍不明,定居在中国,本人出生在中国的,具有中国国籍。

对于继有国籍,申请加入我国国籍必须具备两个前提三个条件。两个前提是:

1)申请人必须愿意遵守中国的宪法和法律;

2)必须出于本人的意愿。

三个条件是:

1)申请人是中国公民的近亲属;

2)本人定居在中国;

3)有其他正当理由。

我国管理国籍申请的机关,在国内是申请人居住地的县、市公安机关,在国外是中国外交代表机关和领事机关。但审批权属于中国公安部。

我国不承认双重国籍。被批准加入中国国籍的人,不得保留外国国籍。香港和澳门地区的公民可以保留外国的居留权。

二、公民与人民

公民这一称谓普遍适用于社会全体成员,是从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国家建立时。

公民和人民的区别有三:

1)性质不同;

2)范围不同[公民>人民];

3)后果不同。

三、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概念

权利可以放弃,义务必须履行。

第二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注意几个问题即可:

1、我国的社团制度:第一是社会团体的成立实行核准登记制度,登记管理机关是民政部以及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第二是社会团体不得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活动;第三是登记管理机关以及业务主管单位有权对社会团体的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

2、集会、游行、示威的地点限制:在下列场所周边距离10米至300米内,不得举行集会、游行、示威,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除外: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所在地;

(二)国宾下榻处;

(三)重要军事设施;

(四)航空港、火车站和港口。

3、集会、游行、示威的申请和批准的有关问题:主管机关是市、县公安局、城市公安分局;主管机关接到申请后,2日内将许可或者不许可的决定书面通知申请人;如对该决定不服,可以自接到决定通知书之日起3日内向同级人民政府申请复议。

4、人格尊严权的内容:主要包括五项权利,即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和隐私权。

5、几个特殊的权利:注意劳动权和受教育权既是权利又是义务;注意休息权只有劳动者才享有;注意物质帮助权的行使条件是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不包括自然灾害)。

6、华侨和归侨、侨眷权利的保护:对于华侨是保护其正当的权利和利益,对于归侨和侨眷是保护他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7、迁徙自由:迁徙自由被称为“公民用脚投票的自由”,它由我国1954年宪法确立。

8、我国宗教的“三自”原则:自主、自传、自办。我国的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9、关于出版自由的几个问题:一是世界各国对出版物的管理一般采用预防制和追惩制;二是出版自由包括著作自由和依法管理两个基本内容。

10、关于结社自由:公民结社因目的的不同可分为营利性结社和非营利性结社。

第三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记忆几个比较重要的义务:一个是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一个是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一个是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注意只限制于未成年子女)。

第四节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主要特点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具有广泛性、平等性、现实性和一致性四大特点。

广泛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享有基本权利和自由的主体非常广泛;二是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范围非常广泛。

平等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民在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方面一律平等;二是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现实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内容具有现实性;二是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既有物质保障又有法律保障,是可以实现的。

一致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主体是一致的;二是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互相结合的;三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第五章 国家机构

第一节 国家机构概述

一、国家机构的概念和分类

国家机构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而建立起来的国家机关的总和。

国家机构的本质取决于国家的本质。

二、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五大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社会主义法治原则;责任制原则;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原则;精简和效率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三个体现:

第一,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体现了国家的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组织国家机构。

第二,在同级国家机构中,国家权力机关居于主导地位。

第三,在中央和地方机构的关系方面,实行“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和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第二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大是全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机关,又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

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全国人大,是国家权力的最高体现者。全国人大在我国国家机构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其他任何国家机关都不能超越于全国人大之上,也不能和它相并列。

全国人大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应4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

全国人大任期为5年,任期届满前2个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必须完成下届人大的选举工作,如要推迟选举的,必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全体委员的2/3以上通过。

全国人大直接选举产生的人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和委员;国家主席、副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最高法院长、最高检检察长。决定产生的人员包括:国务院全体成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和成员。以上人员的罢免,必须由全国人大主席团或三个以上代表团或1/10以上人大代表提案,并经全体代表的过半数同意。

全国人大特有的职权:修改宪法。

法律议案通过后由国家主席以命令的方式公布;选举结果及重要议案,由全国人大主席团以公告形式公布或由国家主席以命令形式发布。

二、全国人大常委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隶属机关,也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必须服从于全国人大。

全国人大常委会由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和委员组成(注意十届人大还增设了专职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的职务。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任期也为5年。其中委员长、副委员长有连任限制,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全国人大常委会特有的职权:解释宪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国家机关工作的职权主要包括:

1)10名以上常委委员可以向国务院、各部委、最高检、最高法提出书面质询案;

2)听取一府两院的工作汇报;

3)有权撤消国务院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

4)开展对法律实施的检查。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的组成人员: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

三、全国人大各委员会

包括常设性委员会和临时性委员会。

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一个代表团或30名以上代表联名,可以向国务院以及国务院领导的各部、委提出质询案。

全国人大代表非经全国人大主席团(开会期间)或全国人大常委会(闭会期间)的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如果因现行犯被拘留的,执行拘留的公安机关应当立即向全国人大主席团或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国家主席、副主席的年龄限制:45周岁。每届任期为5年,连续任期不超过两届。

国家主席缺位时,由副主席继任主席的职位;副主席缺位时,由全国人大补选,补选之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暂时代理国家主席的职位。

第四节 国务院

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有连续任职限制。(2年)

国务院全体会议由以上7类人参加,常务会议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组成。

审计机关在国务院总理的领导下,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五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

中央军事委员会的主席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其他的副主席和军委委员是根据主席的提名由大会决定的,大会闭会期间,是由大会常委会决定的。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每届任期限制是5年,但是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和副主席没有连续任期不得超过两届的限制,可以终身任职。

第六节 地方国家机构

1、行政区域边界争议的处理的主管部门是全国人大、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解决行政区域边界争议的是由各级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来处理,不能作出决定,他只是处理机关,作处理决定的只能是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和全国人大。

①全国人大审议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设立、撤销、更名,特别行政区的成立;

②国务院审批——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行政区划界限的变更,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设立、撤销、更名或者改变隶属关系;县、市的行政区域界线的重要变更;国务院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县、市、市辖区的部分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

③省、自治区、直辖市、乡、民族乡、镇的设立、撤销、更名或变更行政区域界线。(只需要记忆全国人大和省级政府)

2、地方各级人大的设置:只有县级以上的人民代表大会才有常委会,乡镇里没有常委会(职能由主席团行使)。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即行政公署或地区不设人大以及县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区公所,区和不设区的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均无人大。

3、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并且有 权罢免本级人民法院院长和本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选出或者罢免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须报上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该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4、省级人大有权制定和颁布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省级机关所在地的市和较大的市的人大有权制定,且须报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由省级人大常委会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

5、地方各级人大会议由本级人大常委会召集。经1/5以上代表提议,可以临时召集本级人大会议。主席团、常务委员会或者1/10以上代表联名,可以提出对本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民政府组成人员、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罢免案,由主席团提请大会审议。在乡一级,主席团或1/5以上代表联名,可以提出对本级人大主席、副主席、(副)乡长、(副)镇长的罢免案。

第七节 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

第六章 宪法的实施及其保障

第一节 宪法实施概述

宪法的实施包括宪法的执行和宪法的适用以及宪法的遵守。

宪法实施的主要特点包括:

1)广泛性和综合性;

2)最高性和原则性;

3)直接性和间接性。

宪法实施的主要原则包括:

1)最高权威性原则;

2)民主原则;

3)合法性原则;

4)稳定性原则;

5)发展性原则。

宪法实施的条件,分为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外部条件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和思想基础条件;内部条件主要是指宪法典本身是否科学和宪法本身是否规定了完善的实施机制。

第二节 宪法的解释

宪法的解释方法主要有四种:统一解释、条理解释、补充解释和扩大解释。第三节 宪法的修改

宪法的修改方式主要有三种:全面修改、部分修改和无形修改。

第四篇:宪法学填空题复习资料解读

宪法学填空题复习资料

1、我国现行《宪法》在序言中明确宣布:“本宪法以(法律形式)确认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

2、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和(各政党)各社会团体、各企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表现在;(1)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和基础)(2)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3)宪法是(一切组织个人)根本的准则。

3、在社会变动过程,任何主体都可以主张并追求自己的利益,但是在宪法规范而前,应当尊重宪法的(最高价值)

4、我国宪法的修改,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2)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议,并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5、宪法规范的表现形式包括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解释)、(宪法判例)。

6、宪法解释是指由法定的机关对宪法条文的(内容)、词义以及(适用范围)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说明。

7、宪法监督实施是为了保证宪法的贯彻实施,而对一切(违宪)活动所进行的(审查)和(纠正)。

8、宪法实施监督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事前审查制)、(事后审查制)、(附带性审查)、(宪法控诉)

9、近代意义的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10、近代宪法的发源地,并享有“宪政之母”盛誉的是(英国宪法)。

11、英国宪法的两个特点是:(渐进性);(不成文性)

12、近代意义上的宪法,目的在于限制(国家权力)和保障(人民的权利和自由)。13、1918年的(苏俄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14、1923年,旧中国公布的第一部宪法的名称是《中华民国宪法》,又称为《曹馄宪法》或《贿选宪法》

15、我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具有国家(根本法)的性质,在当时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16、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制定的。我国1982年宪法共包括(序言)(四)章,计138条.17、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19、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20、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两个方面。

21、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2、我国的统一战线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23、宪法序言指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爱国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

24、政党是指由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中坚分子组成的,并为反映或实现其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的政治纲领、(政治主张)、(政治路线)而斗争的政治组织。

宪法序言修正案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2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2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民主监督)、(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

27、在奴隶制国家,曾经实行过的三种政权组织形式是君主制、(贵族共和制)、(民族共和制)。

28、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依据(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根本政治制度。

2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30、我国选举制度的民主原则是:选举的普遍性原则;选举的平等性原则;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同时并用原则;无记名投票原则;(选民对代表监督和罢免的原则)和(选举的物质保障和法律保障原则)。

31、选举权的普遍性是指享有选举权的广泛程度,具体表现为符合(法定年龄)的公民绝大多数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32、选举权的平等性是指每个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有(一次)投票权,所有选票的(效力)相等。

33、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受(选民)和(原选举单位)监督,选民和(原选举单位)有权罢免所选出的代表。

34、选举法规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候选人,按(选举单位)或者(选区)提名产生。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

35、在实行直接选举的地方,设立(选举委员会)。

36、现、代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有两大类,即(单一制)和(复合制)。

37、单一制国家是由(中央)统一行使国家主权的国家。

38、单一制国家是指由若干个不具有独立性的(行政单位)或(自治单位)组成的单一主权国家的结构形式。

39、近现代复合制国家主要有(邦联制)和(联邦制)两种。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40、民族自治地方是指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地区建立的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定区域。

41、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盟))、(自治县(旗))三级。

42、我国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的(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变。

43、社会主义公有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全民所有制),一种是(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44、宪法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宪法序言修正案指出: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

45、现行宪法规定(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46、宪法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47、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48、宪法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49、国籍是指一个人作为(某一国家)的(公民)法定资格。50、平等权是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不受任何(差别对待),要求国家同等保护的权利与原则。

51、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52、宪法规定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53、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54、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侵入)或者(非法搜查)公民的住宅。

55、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国有企业和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都应当以(国家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劳动。

56、现行宪法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57、2004年宪法修正案在我国宪法第二章“公民的从本权利和义务”中的第一条,即宪法第33条中增加了一款,作为第三款,其内容是:国家尊重(保障人权)。

5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也是(国家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审议通过法律草案和其它议案时必须遵守的四个程序是:(提出议案);(审议议案);(通过议案);(决定公布)

59、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60、宪法规定,我国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和(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职务

61、在全国人大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没有经过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许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

我国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大)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6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5年),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6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行政)机关。

64、根据我国现行《宪法》之规定,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65、宪法规定,城市和农村按照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村民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66、宪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

67、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68、我国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实行的是(两审终审)制。

6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象征全国(人民大团结)。70、国徽是由一定的图案构成的代表(国家)的特殊徽章。71、国歌是一个国家的(音乐象征),我国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第五篇:宪法学

《宪法学》考点知识

1.宪法学的概念

我们从宪法学的研究对象着眼,将宪法学界定为:宪法学是关于国家权力控制与公民权利保障的学说。

2.规范性宪法的概念

具有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功能,且在政治实践中发生实际效力的宪法,谓之规范性宪法。

3.近代宪法,现代宪法的含义

近代宪法是指近代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宪法。这一时期的宪法体现了自由主义原则,公民权利主要是自由权,国家职能比较简单,以英国,美国和法国的宪法为代表。

(自由主义:排斥政府干预,强调个人自治。

自由权也叫做第一代人权或消极权利)

现代宪法是指20世纪初以来的宪法,宪法宣告的公民权利从自由权扩大到社会权,与此对应,国家职能得到加强。(近代宪法向现代宪法转型的标志:一是1918年《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宪法》,这是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简称1918苏俄宪法;二是1919年德国的魏玛宪法。社会权被称为第二代人权,或叫积极权利/受益权)

4.宪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宪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宪法的制定,修改及实施过程之中的最基本的准则。一.近代宪法的基本原则

(一)个人自由原则

在启蒙思想家的论述中,自由即指个人自由,指个人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近代宪法上的个人自由是指个人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而不是国家干涉的权利。

(二)形式平等原则

形式平等原则是对不特定的人适用的原则,而实质平等原则是对特定的人适用的原则。因此,实质平等原则与法律原则是不相容的。

现代宪法上出现了两种意义上的“平等”:

(1)形式平等,又称机会平等、条件平等,即指同样情况同样对待,而不论结果如何;(2)实质平等,又称结果平等,即指特殊情况特殊对待,以实现相同的结果。(我们把近代宪法所确定的平等原则称为形式平等原则。)

(三)主权在民原则

主权是指制定宪法的权力,所谓主权在民,指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具体是指制宪权属于人民所有,宪法授予国家机关的权力应当对人民负责。

(四)权力制约原则

权力制约是指将国家权力的各个组成部分彼此分配,使其相互监督、制约,避免权力腐败和权力滥用。

二.现代宪法的基本原则

(一)民主原则

“民主”的含义是指“人民的统治”。(即多数人的统治)

一般来说,民主有两种常见的分类:

(1)根据人民的意见对于公共决策的作用,可以把民主分为程序民主与实质民主。

(2)根据人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方式,可以把民主分为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直接民主是指人民亲自参与公共决策;间接民主又称代议制民主,是指人民选举自己的代理人,由其代表自己参与公共决策。)

(二)人权原则

一般认为,人权是人作为人所享有的权利,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道德的、政治的、法律的和历史的标准。

根据人权的存在形态,将其分为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实有权利。

(三)社会利益原则

社会利益是指个人利益之外的、由不特定的多数人所共同享有的利益,既包括有形的物质利益(如公共设施),也包括无形的精神利益(如公正的社会秩序、良好的风俗等)

5.人权和公民权利的区别与联系

人权和公民权利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权利性质不同

人权主要是一个国际法概念,它不仅在一国之内受保护,而且在国际范围内同样受保护;公民权利主要是一个国内法概念,其主要是为限制国家权力,保护本国公民而设。(2)权利主体不同

人权的主体是作为人类社会的成员,无论其是否具有一国公民的资格,都可作为享有权利的主体;公民权利的主体是一国宪法和法律所确认的该国公民。(3)权利范围不同

人权是一种道德权利,其范围以自然人生存、发展的正当需求为标准来确定;公民权利的范围以一国宪法为依据来确定。

人权与公民权利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从其存在形态上看,人权和公民权利之间存在着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一般认为,人权有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和实有权利三种存在形态。其中,法定权利即为公民权利。

6.公民权利的特征

(一)公民权利对人的不可缺乏性

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获得独立的人格并展现其人格的要求。公民与奴隶的区别在于,宪法赋予公民以权利主体的地位。因此,公民权利是由宪法加以保障因而得到普遍承认的、人与动物和奴隶相区别的标准,它对“人”而言是不可或缺的。离开了公民权利,人就不成其为人了。(即公民权利是一个标签,赋予公民权利则意味着法律承认其为人。)

(二)公民权利的不可取代性

公民权利的不可替代性是对国家而言的,它要求国家不得随意更改公民权利的种类。每一项公民权利都代表着人所参与的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将人从任何一类社会关系中隔离出去,都预示着人的不完整。

(三)公民权利的不可转让性(指公民之间不能相互进行权利转让)

公民权利的不可转让性是对公民而言的,它要求公民在公民权利面前约束自己的任性,通过自律以珍惜公民权利。公民权利是按人格分配的,公民既不能放弃公民权利,也不能把公民权利转借于他人。即使一人的公民权利转让于另一人,另一人也无法获得宪法承认的双份公民权利。一个人的人格权转让于他人,接受者并不因之而成为两个人。

(四)公民权利的稳定性

公民权利绝大多数是永久权和不直接对应义务的决定权。一方面,它与人的人身相始终,在人生命的整个旅程中是稳定不变的。另一方面,公民权利一旦在宪法上获得确认,这些权利就不因国家制度的改革、政府的更迭、法的修改和废除、政策方针的调整等因素而变更或被取消。

(五)公民权利的母体性

公民权利具有繁衍其他权利的功能。

(六)公民权利在当代文明各国具有共似性

能够以保障人权最低限度的实现为文明标准的现代各国,尽管社会制度不同,文化背景和传统有很大的差异,但在人权内容上却有共同性或相似性。

7.未列举权利的概念

所谓未列举权利,即宪法文本没有明确列举出来的基本权利。在得到权威认定之前,未列举权利具体体现为具有某种程度的普遍性,应当得到宪法保护但在宪法文本中找不到明确的保障依据的权利需求。

8.良心自由的概念

所谓良心自由,是指公民在道德上对一定行为有义务为之的意识或信念。(良心自由同思想自由一样,是公民的一项绝对权,不受任何限制。)

9.表达自由的概念

表达自由是指公民通过口头,书面或形体语言的形式公开显示或传递自己的思想,意见,观点,主张而不受非法干涉的权利,包括言论,出版,艺术表现,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权利和自由。

10.公正审判权的含义

当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处于待判定状态或者受到刑事指控时,公民依法享有的接受法庭的公正审判及享受其他程序性保障的权利。

11.从事科学文化艺术活动权的性质

就其性质来说,从事科学文化艺术活动权首先是一种自由权。科学文化艺术活动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创造性工作,不能对其强求一律,所以,科学文化艺术活动从性质上排斥国家的干涉。另一方面,科学文化艺术活动作为一种精神活动,离不开必要的物质条件,所以,公民要充分行使从事科学文化艺术活动的权利,还要求国家采取积极措施予以保障。

总起来看,从事科学文化艺术活动权既排斥国家权力的干涉,又要求国家采取积极行为进行保障,兼具自由权与受益权双重性质。

12.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公民的基本权利

(一)平等权

(二)人身权利与自由.人身自由 2.人格尊严 3.隐私权

(1)住宅不受侵犯

(2)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三)宗教信仰自由

(四)政治权利与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表达自由

(1)言论自由

(2)出版自由

(3)结社自由

(4)集会,游行,示威自由

(五)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与自由

1.私有财产权 2.劳动权

3.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4.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5.从事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六)特殊主体的权利

1.保障妇女的权利

2.退休人民的生活保障权

3.保护婚姻、家庭、母亲、儿童和老人 4.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

(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和取得赔偿的权利 二.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一)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二)遵纪守法的义务

1.遵守宪法和法律

2.保守国家秘密

3.爱护公共财产

4.遵守劳动纪律

5.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三)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

(四)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五)依法纳税

13.宪政的含义

宪政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14.宪法与宪政的关系

有宪政必有宪法,有宪法则未必有宪政。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宪法与宪政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从逻辑上看,宪政以宪法为起点,没有宪法也就不会有宪政,而离开了宪政,宪法则是一纸空文。从内容上看,宪法内容直接决定宪政的内容,立宪目的就是宪政的目的;从价值取向上看,二者都以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为根本精神和价值取向;从两者的相互作用看,宪法指导宪政实践,宪政实践完善宪法。宪政对宪法具有反作用,即矫正宪法内容偏差,修正和完善宪法,总之,宪法是宪政的前提,宪政是宪法的生命。

宪政与宪法亦有显著的区别。两者除内涵不同外,还有若干差异。从外在状态看,宪法通常以宪法典等静态的文本形式存在;而宪政不仅仅指宪政制度,而且包括具体的宪政活动,即动态的立宪政治。从内容范围的角度看,宪政的范围要大于宪法。宪法主要指成文形式的宪法典和宪法性法律,是政治实践的主要行为规范,而宪政不限于宪法的书面规定,还包括动态的政治实践中的宪法惯例和宪法判例等并非制定法意义上的行为规范。从作用取向看,有宪法并不意味有民主宪政和人权保障,而宪政则必须贯彻民主精神,以人权为终极价值的。从世界宪政史看,各国立宪的目的或指向自由,或意在富强,甚或专制其实,立宪其表,宪法反成暴政的遮羞粉饰之具。因此,宪法与宪政的精神旨趣并不必然相契合。

PS:宪法的定义

宪法是授予并约束国家权力以保障公民权利的根本法。

下载2014宪法学复习参考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宪法学复习参考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宪法学

    试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它是指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

    宪法学

    宪法学的研究对象  关于宪法学研究对象的各种理论:A、苏联;B、中国:各种观点(P1-2)方法主要有两种:列举式和概括式;概括式较为可取:列举式不可穷尽;宪法和宪法学的研究对象也不同:社会......

    宪法学

    宪法学 宪法的根本特点:宪法是国家根本法。 宪法的内容: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制度和基本的国策。 宪法的效力:宪法在整个法律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

    《宪法学》教案

    《宪法学》教案 导论 (本部分重点了解宪法学的性质、宪法学研究对象,宪法学的研究方法) 1、宪法学的学科性质:法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具有综合性、规范......

    宪法学教案

    《宪法学》 教案 主讲教师:莫良元 安徽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2012年2月 教案序号:01 授课时间 2012年2月14日,星期二,下午6-7节课授课学时2 教学内容绪论 一、宪法学的研......

    宪法学读后感

    宪法作业 读《宪法学说》心得 进入了大学,我深深地意识到读书是多么的重要,因此我用课余时间读了卡尔施密特的《宪法学说》,从中我得到了许多收获,对宪法的理解更深入了。依据......

    宪法学发言稿

    宪法学发言稿 此次发言是关于冤假错案如何产生和追责。 提到冤假错案,我脑中立马闪现的是文革时期产生的冤假错案。那是一个全民性的疯狂的年代,千千万万人掏出“红宝书”高......

    《宪法学》多选Ⅱ

    《宪法学》多选Ⅱ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对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不服,是否可以向复议机关的上级机关申请再复议?( ) A.不能申请再复议,因为我国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