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最终定稿)

时间:2021-02-26 01:00: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

第一篇: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

《爷爷和小树》这篇课文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发生的故事。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篇1

这篇课文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发生的故事。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冬天,爷爷给小树御寒,夏天,小树为爷爷遮阳。人与树之间的关系多么亲密、和谐。课文是以孩子的口吻写的,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很有童趣,非常适宜孩子朗读。学生在朗读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爷爷爱护小树的行为的感染。

在教学中我注重了识字和理解重点词语,对练习朗读注重太少。

从教学过程看,在课堂上,通过师生共同活动,完成识字和理解重点词句的目标。具体说来,认识生字时,我用多媒体出示了生字,让学生互相说说记生字的好方法。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想到的办法还真多,这一环节,看似简单,实际上,对学生认字很有帮助。通过自己的努力,认识了原来不会认的字,让孩子有成就感。

在教学课文时,我注重了提问、释疑、但忽略了朗读的指导,尤其是是读中悟情的指导。由于读得太少,对文中的情感体会不够。通过反思,我了解到,学习本篇课文,只要多读,并借助图画,是很容易理解“暖和的衣裳”指的是稻草,“撑开的绿色小伞”指的是树冠。可以针对年级特点练习说短语,如:暖和的()、绿色的()等。

听了于老师的朗读教学的报告后,更加觉得朗读的必要性了,接下来的课文我将会尝试以读代讲。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篇2

课文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事:家门口有一棵小树。冬天,爷爷为小树御寒;夏天,小树为爷爷遮阳。

人与树之间的关系多么亲密、和谐。课文是以孩子的口吻写的,非常适宜孩子朗读。为了让孩子理解文中“暖和的衣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知道文中“暖和的衣裳”是指包扎在树干上的稻草或草帘,是用来防止小树受冻的。

“绿色的小伞”是指枝叶茂密的树冠,可以遮挡遮挡夏日炎热的阳光。同时引导学生谈自己在寒冷冬天、炎热夏天生活的感受,使学生深深感悟人和树之间的和谐关系。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篇3

在整个课堂中,由于太紧张,没有很好的进行组织教学,学生回答问题也不是特别积极,看到台下这么多名师以及领导听课,一紧张就把课中的有些环节给忘掉了,在第二自然段讲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时,没有很好的指导孩子们的阅读。在分析“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时,没有进行拓展的检测。在课件的最后一页,原本是利用背景音乐来试着背诵课文,却在手忙脚乱中点错了背景音乐。

本文是一篇很适合孩子朗读的课文,通过朗读和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到人与树之间应该亲密、和谐地共处,让他们潜移默化地被爷爷爱护小树的行为所感染,从小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好习惯。在朗读教学时,怎样让孩子主动积极的朗读课文,我在准备的时候很花了一番心思。因为之前的课文,都是儿歌,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很愿意读。可一接触这样成段的课文,学生读起来就有点拖腔拿调,如何让学生读好课文,这其实与学生的语感是分不开的。所以我选择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老师示范读、学生自由朗读、个别品读、男女对读、比赛读。而且每一次读的要求也不一样,第一遍自由朗读要求是把课文读准,接着同桌对读是把课文读顺,后来的个别品读则是要求把课文读好。这样学生每一次的读都是带着不同的目的,而且一次比一次有难度,并且在朗读的时候还要进行一定的奖励,激励他们一遍比一遍读得好。在讲读课文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启发学生想象并通过图画在语言的感悟中学习。

上完课以后觉得很遗憾,精心准备的一堂课却因为我的紧张而导致上得不成功。或许是因为初来乍道,对于跨越式的教学模式与要求,我还有很多的不解,也不太熟悉,单在时间的把握上就存在很多不足,在课题导入的时候,就因为没有组织好,浪费了很时间,后面的内容上起来就有点仓促。想了很多,虽然这次上得不太成功,但是我不能气馁,我应该继续努力,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进步,相信自己会在这种磨炼中得到提升。

第二篇:《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 钱 炯

本次校教研活动,我上的是一年级语文,内容是第一组课文中的最后一篇《爷爷和小树》。在评课交流中,学校的其他语文老师对这节课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我自己的一些看法,作反思如下:

首先,我觉得自己对这次活动没有足够的重视,认为平时的课、批改和辅导更为重要,觉得这周的其他工作比较多,就忽视了公开课的准备。教案粗枝大叶,不够详细,不像低段的教案;课件上的课文内容没有标注拼音,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没有试上,没能及时发现设计中的纰漏及时弥补;上之前没有在脑子里把上的细节好好思考整理,以至课堂的随意性太大,不够精致和严密„„一堂精彩、有效的课,课前的充分准备是致关重要的,但因为我的认识不足而导致一些本可以避免的问题出现在课上,我想,这是最值得反思的地方。

其次,在选课方面,也存在问题。我班的教学进度现处在拼音刚上完,课文才开始上的阶段。在上这节课之前,学生只上过一篇正式的课文,而且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古诗《画》。这首诗,大部分学生应该在学前就已经接触过,学起来并不费力。而《爷爷和小树》这课,是第一组课文的最后一篇,在它之前还有三篇课文,也就是说,在此之前还有几十个生字要学,十几个偏旁要认,离开了这些基础,来上一篇新课文,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自然是难度偏大的。加上在《爷爷和小树》这篇课文中还首次出现了自然段,而自然段的概念,在之前,我只是很粗略地提到过,并未作详细的教学,学生对此很陌生。但我在选课时却忽略了这一点。我认为选课的偏差是我对低年级教材、教学重点、学生基础等方面不熟悉造成的,今后应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研究,尽量避免再出现类似的想当然高估学生基础和能力的问题再出现。

第三,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不少这样那样的细节问题。

1、语言还不够儿童化。说话的语气不够温和、柔软,太过干脆。一年级的小朋友,刚从唱歌、跳舞、玩游戏为主要校园活动的幼儿园过度到小学,有很多地方还不能适应,需要老师也像幼儿园阿姨那样细声软语地来跟他们交流,教他们学习。如果语速太快,他们的思维就跟不上,就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就达不到你想要让他们听懂的效果,就失去的教学的意义,也就是欲速则不达吧。如果语气太生硬,孩子们就会觉得老师很凶、很可怕,就不敢也不愿意跟老师进行交流,不敢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在课堂上,不敢举手回答问题,不敢大声说出自己的观点,会使我们失去很多聆听充满童真、童趣的回答的机会,也会严重遏制孩子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等能力的发展。现在,七八岁的孩子,有很多人在家里还是要缠着妈妈抱的,一个说话硬梆梆,冷冰冰,吐出来就消失的老师自然是不受他们欢迎的。所以,以后我还需要在说话的语气、语调和语速上有所改变,多加练习,争取达到“绕梁三日而不绝于耳”的境界!

2、板书的书写还不够细心。现在的书刊杂志,大都采取文字横的排版印刷,小孩子习惯于阅读这种版式的作品,所以,老师在课堂上的板书最好也写成横的,单个的生字如此,连贯的句子更是如此。而在这方面,我的随意性较大内容,通常会根据板书的内容来选择横写还是竖写。在写板书时,要注意学生能不能一笔一画都看清楚。竖着写,特别是写到下面几个字时,内容容易被自己给遮掉,学就看不见了,教生字尤其忌讳这一点,而横着写就能更有效地避免这个问题。在标注拼音时,应该写得清楚些,不要把拼音跟字写得太拢,使学生不能看得非常清楚,影响学习的效果。在需要重点突出的内容上,选择粉笔的颜色也要慎重,亮一点的颜色更能引起注意。还有,在教学偏旁和生字时,应该用两种不同颜色粉笔来写偏旁和部首,这样能让学生一目了然,更有效地学习。而我在教学这个内容时,却因为疏于准备和担心后面的内容来不及上而简单、随意地只用了一种颜色的粉笔来完成这个环节。事后想来,生字就是这堂课最重要的内容,这样的疏忽不能不说是因小失大!

3、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关注不到位。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这节课中,我安排了一个同桌互读互查的环节,但班上有一个孩子是没有同桌的,而我却没有关注到她,这是一个很严重的失误,今后必须注意并改正。在学生自己读课文,圈生字和不认识的字之后,没有及时反馈,而只是在他们自学时作单独的交流,这也没有达到让所有学生都注意到本课难读难认的字的目的。

4、其他。在教“棵”字时,没有结合组词来让学生记忆字形;教“爷爷”、“暖活”、“衣裳”等重要词语时没有作更多的强调;教“穴”时,教的是老的读法“穴字头”,而不是“穴宝盖”;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还不够丰富,只有简单的语言评价;教“冷”字时,组词太简单,没有教给学生更多更好的词语;在某一次让学生齐读时,说了一句“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这样不伦不类的病句等等。

细节决定成败,这些都不是小问题啊。

第四,教学设计上的一些问题。这节课我安排了导入、初读感知、学习1、2自然段、学写两个生字这样四个环节。这对初上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偏多的,所以在上课时遇到了很多实际困难,有些内容就无法深入开展。初读感知中有学生自学的环节,出示了自学要求,学生看不懂,要老师解释,不如不出示。本想把生字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和语段结合在一起学习,但因为赶进度,没有落实,反而影响学生读课文的效果,不如把生字在学习课文之前单独列出来教学,有助于课文朗读。朗读的时间不够,安排的背诵就内容偏难。整堂课的容量太大,所以最后的书写环节无法落实。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上课的人往往无法全面、客观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而需要其他老师或学生的提醒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快、更有效地取得进步。所以,这次教研活动使我受益匪浅。

第三篇:爷爷和小树 教学反思

课文以孩子的 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故事:冬天,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让小树平安地度过严寒,爷爷和小树 教学反思。夏天,小树给爷爷遮阳,让爷爷愉快地度过酷暑。人与树之间的关系是多么的和谐、融洽。本文很适合孩子朗读,通过朗读和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到人与树之间应该亲密、和谐地共处,让他们潜移默化地被爷爷爱护小树的行为所感染,从小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好习惯。

在教学本课时,我主要以生字教学和朗读教学为主,并适当加入学生的说话练习。教学生字时,让学生做动作来记住“开、到、给、穿”,还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这样让学生猜一猜、动一动,更有利于识字的巩固。在朗读教学时,怎样让孩子主动积极的朗读课文,我很花了一番心思。因为之前的课文,都是儿歌,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很愿意读。可一接触这样成段的课文,学生读起来就有点拖腔拿调,如何让学生读好课文,这其实与学生的语感是分不开的,教学反思《爷爷和小树 教学反思》。所以我选择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老师示范读、学生自由朗读、个别品读、男女对读、比赛读、同桌互读等等。而且每一次读的要求也不一样,第一遍自由朗读要求是把课文读准。这样学生每一次的读都是带着不同的目的,而且一次比一次有难度,并且在朗读的时候还要进行一定的奖励,激励他们一遍比一遍读得好。

在讲读课文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启发学生想象,在语言的感悟中学习词语、句式,积累语言,如:暖和的()绿色的()、()的()让学生练习说词,积累词汇。学生在“小树”与“爷爷”之间和谐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受到了环境意识的熏陶,感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不过,上完课以后觉得还是有点遗憾,因为一年级小孩自控能力比较差,在发言时很喜欢插嘴,影响组织纪律、教学进度。所以,我在教学时一边要组织课堂教学,一边要安抚学生情绪,感觉一节课像打仗一样,真的很辛苦。希望孩子们以后越来越懂事,越来越适应学校生活,这样,老师上课也就轻松了。

第四篇:《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第一册第一组“课文”部分的第5篇课文,前面4篇课文是以诗歌的形式出现,《爷爷和小树》第一次以段落形式出现:第一段是总起,交代“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第二段和第三段是对比描写,从冬天爷爷给小树穿衣到夏天小树为爷爷遮阳这两个方面叙述人和树之间的亲密关系。两段的构段方式相同,句式也一样,教学时,我用重点阅读其中一段,引导自悟另一段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借助句式:“什么时候,谁帮谁做什么。”来弄懂课文。在看图说话的基础上,再进行朗读训练与指导,使学生在读正确,读通顺的要求上,能读出恰当的节奏与重音,然后在各种形式的读的训练中,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

1、以识字写字教学为重点。在课文教学时,重视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识汉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并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认记汉字。如这个“伞”字的教学,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再以实物形象帮助识记字形,这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2、以读好课文为教学目标。重视朗读与识字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要把读书的权力交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打破老师教阅读的思路,树立学生学读书的意识,尊重学生的想法,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以体现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并调动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什么时候要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这个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之前的课文教学中,我是先让学生自己去读通读懂课文,然后在理解过程中,在没有教给读书方法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自己去试着练读。等学生读了以后,老师觉得不对,再去一句一句地教。这看起来好像是在培养自读能力,但是效率低下。其实,一年级学生学朗读,就是要由老师教的呀。一年级朗读指导,先听老师教读,然后由学生自己读,这样读书效果会更好。学生有个先入为主的概念,一开始给他一个良好的示范,为他顺利地读好课文打下基础。另外,听录音比听老师范读效果好,因为,听老师范读时,学生可能把注意力集中到看老师的表情上,而听录音,就可以减少其它注意方面的干扰。“教学在借鉴中进步,学生在模仿中成长。”为什么不发挥老师的模范作用,让学生独自在黑暗中摸索呢?

3、以培养习惯为重要任务。注重学生对课文整体感悟,以读为主线,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努力做到学生读的形式多,读的时间长,在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语感。

第五篇:《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1

教材分析

1.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爷爷和小树》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一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有三个自然段五句话,写天冷了,爷爷爱护小树,照顾小树;天热了,小树给爷爷遮挡烈日,渗透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文字活泼,富有情趣,且配有两幅生动有趣的插图,适合低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根据课文特点和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本课第一课时可通过看、读、演、议进行教学。

2.《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课程标准》倡导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当增强学生的感悟体验。即要求学生以教材为载体,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参加各种教学活动,用眼、耳、鼻、手、脑等感官去体验,从中获得种种发现,继而进行各种思维活动,最后用语言表达出来。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主重读中诱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感悟,促进学生感悟自得,自主发展,在不断读书积累中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悟性。本课教学要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开展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强化朗读,引导学生经历内化和表达语言的过程,从而进一步培养语感。此课文中孕育着浓浓的情感因素,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是语文学习的任务,教学时还应当让学生体会课文的情趣逐渐形成关爱他人、关爱生命的健康情感。

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给树穿缓和的衣服,绿色的小伞等表达方式适合儿童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在已学习拼音后,对认识10个单音节生字,读音难度不大。

2.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认识的10个生字时由于部分生字笔画较多,且伴有新的偏旁出现,在认记上有一定的难度。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采取的各种学习策略:联系生活实际,形象地感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巩固生字。会写不四。

2.让学生初步感悟到要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写两个字。

2.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哪一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五课《爷爷和小树》这篇课文。请大家伸出右手指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板书:5.爷爷和小树) 指名读课题指出爷爷的读音(板书:yēye) 全班齐读课题。

二、复习生字。

三、学习课文(同学们生学掌握真不错,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69页,看看爷爷和小树之间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一)

1.范读第一自然段,这棵小树会说些什么?它想要什么呢?(板书:树)

2.这时谁来帮助了它,出示课文插图一。(板书:爷爷)

3.爷爷是怎么做的呢?

4.小树捆上了稻草就像我们穿上了暖和的衣裳,小树现在感觉怎么样?(板书:不冷)

5.爷爷帮助了小树,小树会对爷爷说些什么呢? 师生交流。

(二)同样的`方法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暖和的衣裳、爷爷不热了各指什么? 全班交流

四、小结

1.如果冬天爷爷不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小树就会冻死,夏天爷爷也就不能在树下乘凉了。人和树是好朋友,人类爱护树木,树可以为人类带来许多好处。

2.夸小树。

五、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不四字。

2.学生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观察后说一说:不的第二笔撇在竖中线右边一点起笔;第三笔竖写在竖中线上,上边出一点小头。最后一笔点要与左边的撇对称。四的第四笔是竖弯,强调竖要直,弯要圆。

3.学生说位置,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4.生独立书写,写后与范字进行比较。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板书设计

5、爷爷和小树

爷爷 小树

不热 不冷

教学反思

《爷爷和小树》是第一册第一组课文部分的第5篇课文,前面4篇课文是以诗歌的形式出现。这是第一次以段落形式出现:第一段是总起,交代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第二段和第三段是从冬天爷爷给小树穿衣到夏天小树为爷爷遮阳这两个方面来体现人和树之间的亲密关系。两段句式一样,教学时,用重点阅读其中一段,引导自悟另一段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在引导学生观看插图的基础上,再进行朗读训练与指导,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一、老师注意到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但却未能很好的落到实处。如果在指导学生读的时候,能够及时地多元化地评价并且适当地加上一些肢体语言的话,应该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带入情境。

二、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文章,但教师上课时的语言过于成人化,语言还不够生动活泼。

三、学生朗读存在唱读拖音等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得对学生朗读习惯进行严格要求与指导。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更清楚地明白了自己在教学方面所存在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尽力扬长避短,使得自己的教学水平能得以更大提高。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2

《爷爷和小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故事:冬天,爷爷给小树穿上暖活的衣裳,小树不冷;夏天,小树撑开绿色的小伞为爷爷遮凉,爷爷不热了.表现出人与树之间的关系的密切,和谐。教学的重点是:认识生字,理解重点词句和练习朗读。第一段是总起句,交代“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第二段和第三段是对比描写,从冬天爷爷给小树穿衣到夏天小树为爷爷遮阳这两个方面叙述人和树之间的亲密关系。两段的结构方式相同,句式也一样,教学时,我用重点阅读其中一段,引导自悟另一段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借助句式:“什么时候,谁帮谁做什么。”来弄懂课文。在看图说话的基础上,再进行朗读训练与指导,使学生在读正确,读通顺的要求上,能读出恰当的节奏与重音,然后在各种形式的读的训练中,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在课堂操作过程中,我觉得对于第二段的理解与朗读指导,时间是充裕的,学生能在课内从读不通顺到读出感情来,足见读的指导是到位的。在教学第3段的时候,学生能很快地理解内容,并能将朗读的方法迁移运用于第3段,费时少而收效大。从总的课堂节奏来看,第一课时显得冗长缓慢,第二课时内容丰富而紧凑。这可能对学生的情况,比如纪律性,表现预计不足,还有老师放手让学生自读的无效训练,导致第一课时有些内容没按预设的完成。

反思一:以识字写字教学为重点。在课文教学时,重视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识汉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并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识记汉字。如这个“伞”字的教学,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再以实物形象帮助识记字形,这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但是写字教学的时间,是安排在下课前十几分钟呢,还是安排在专门的写字课来指导比较好,这个问题我也不很清楚。总觉得在一堂课中,写字的地位并不是非常的突出。

反思二:以读好课文为教学目标。重视朗读与识字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要把读书的权力交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打破老师教阅读的思路,树立学生学读书的意识,尊重学生的想法,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一年级朗读指导,先听录音,然后老师教读,最后由学生自己读,这样读书效果会更好。学生有个先入为主的概念,一开始给他一个良好的示范,为他顺利地读好课文打下基础。“教学在借鉴中进步,学生在模仿中成长。”为什么不发挥老师的模范作用,让学生独自在黑暗中摸索呢?

反思三:以培养习惯为重要任务。低年级课堂教学,我一直在努力营造一种活泼生动,动中有序的学习氛围,但是,如果常规纪律没抓好,生动会是一句空话。所以对于一年级学生,抓好课堂常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爷爷和小树》这篇课文的教学,使我深感到:要使学生有丰厚的语言积累,必须通过多种教法和学法的巧妙结合,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动脑动手,身心愉悦.才能实现尊重儿童,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3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认识9个字。

2.认真观察两幅图,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认真看图,理解课文内容,发挥学生合理想象,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1.发挥学生合理想象,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爱护花草树木吗?平时是怎样爱护它们的?你们为什么这样做呀?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的第2课,爷爷和小树(教师板书)齐读课题,什么事把爷爷和小树联系在一起的呢!快快打开书看一看。

二、指导学生看图

1.出示第一幅图

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从哪儿看出来的?图上画的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出示第二幅图

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从哪儿看出来的?图上有谁,在干什么?

3.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描述这两幅图的,打开书。

三、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自己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画出本课的生字和会认的字。画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同桌互相交换检查,看看画出的字和标出的自然段是否正确。

4.抽读生字和会认的字。指导学生读准“有、穿、冷、热”这几个字。

四、细读课文,理解句子。

1.自己读读第一段

(1)提问:读后你知道了什么?文中的“我”指的是你自己吗?

(2)听老师范读,你听出什么了?

(教师范读时把“我、门口、小”这几个词读得突出些。)

(3)学生自己练习读。

(4)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5)指名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己出声读第2段,边读边标出有几句话。

(2)同桌互查标句子是否正确,互查后说说每句话讲的是什么。

(3)指名说说句子的意思。

板书:穿衣,不冷。

(4)教师范读,你听出了什么?

教师范读时,突出“暖和的衣裳”。

(5)学生练习读,同桌互读。

(6)指名读,其他同学听听哪儿读得好,哪儿读的还不够。

(7)引发学生想象:假如你是小树,你会对爷爷说些什么呢?(目的是通过小树感谢的话,进一步体会人类对树木的保护。)

(8)出示填空练习,为背诵打好基础。

( )天到了,( )给小树穿上( )。小树( )了。

口头练习填空后,试着背一背。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读这段,边读边标出有几句话。

(2)请两名学生读这段,读后教师提问:“小树是怎样回报爷爷的?”

板书:撑伞,不热

(3)教师提问:夏天,绿色的大伞指的是什么?看图说一说,爷爷在树下乘凉心情会怎样?爷爷会说些什么呢?小组进行讨论。

(4)请同学读文,读后评议,哪读得好,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

(5)学生练习读。

(6)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7)指名读,读后评议。

(8)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小树还能为人们做些什么?(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树木对人类的作用,人们离不开树木。)

(9)出示填空:

( )到了,小树给爷爷( )。爷爷( )。

①口头填空

②试着背诵。

4.朗读全文。

5.背诵全文。

(1)看着填空练习背诵。

我家( )小树。

( )天到了,( )给小树穿上( )。小树不冷了。

( )到了,小树给爷爷( )。爷爷( )了。

(2)教师出示图画,让学生看图练习背诵。

(3)试着独立背诵。

(4)同桌互背,相互纠正。

(5)指名背诵,背下来的奖励一朵小红花。

五、巩固练习

1.完成生字本上的作业,每个生字写3遍。

2.课后练习3,读一读,说一说。

(1)先读一读。

(2)进行扩展,暖和的 ,绿色的

讲课反思

同学们,你们爱护花草树木吗?平时是怎样爱护它们的`?你们为什么这样做呀?此时的学生已经逐渐进入到了课文的情境之中。他们在通过肢体语言、语气体会、自由对话等方式。在愉快的表演中对课文的语言有了更深刻的领会。引发学生想象:假如你是小树,你会对爷爷说些什么呢?(目的是通过小树感谢的话,进一步体会人类对树木的保护。我觉得,这样做既符合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创造性阅读”的思想,同时又打破了传统的“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的教学方式。摈弃了以往教师说的口干舌燥,学生还是目瞪口呆的局面。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4

《爷爷和小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故事:冬天,爷爷给小树穿上暖活的衣裳,小树不冷;夏天,小树撑开绿色的小伞为爷爷遮凉,爷爷不热了。表现出人与树之间的关系的密切、和谐。教学的重点是:认识生字,理解重点词句和练习朗读。通过教学实践和课后反思,我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

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教材给出了两幅情境图,这两幅图突出了课文内容,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第一幅图所表示的内容:时间是冬天,树木凋零,爷爷穿着棉衣在室外活动;第二幅图所表示的内容:时间是夏天,树叶茂盛,爷爷穿着汗衫坐在树下摇扇、喝茶。我在教学时就充分利用这两幅情境图,让学生认识冬天、夏天的景物特征以及人们在不同的季节应该穿厚薄不同的衣服等。这一环节的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孩子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

二、课件辅助教学,提高课堂实效

本课的重点是认识生字,理解重点词句和练习朗读。为了突破重点,我制作了课件辅助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我把要求认识的十个生字的偏旁部首做成红颜色、闪动的效果,识字教学时,有的学生注意力开始分散,用动画的形式识字可以重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的效率。在接下来的朗读感悟环节中,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重点词句,即让学生明确“暖和的衣裳”和“绿色的小伞”的含义,我制作了这样一个课件:在画面上把缠在树干上的草和茂盛的树叶分别作成闪动的画面。当学生的认识出现误区和偏差时,就出现闪动的画面,这样不但起到直观形象的`作用,还可以对学生的认识起到引导的作用。

三、重视语言的积累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语言学习,是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然而,课文中的许多词语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比较陌生,理解难度比较大。教学时,我遵循儿童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逐层深入,如:课件出示“暖和的衣裳”和“绿色的小伞”这两个词语,学生认读后,启发他们想一想:生活中那些东西是暖和的?那些东西是绿色的?这样学生就会毫不费力地说出许多这样的词语来。这样的训练不仅使学生学会了语言感悟和积累,而且还学会了扩展词汇的方法。

《爷爷和小树》这篇课文的教学,使我深感到:要使学生有丰厚的语言积累,必须通过多种教法和学法的巧妙结合,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动脑动手,身心愉悦。才能实现尊重儿童,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

四、采用多种方式让生字和学生多次见面,在生字的复现中巩固了识字。

在第二课时的生字词语复习中,我创设了两个小游戏环节,一是为生字朋友找家,二是啄木鸟捉虫。在有趣的游戏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大大提高了,也加深了对第一课时字词学习的巩固。

五、课堂内容比较充实,时间掌握很好,有些环节的创新和拓展不错。

当然,由于缺乏经验问题及教学设计的问题,这节课也暴露出了许多不足:

1、课前复习生字“爷”与“爸”字作比较,还是应该多让学生去发现,而不是教师自己提出问题: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出示两个词语,让学生自己说发现就可以了。

2、导入部分编一个爷爷和小树之间的故事有些多余。由于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已经读过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很深的印象,导致他们形成了固有的思维定式,没有了自己的想象。

3、拓展部分过多,比如环节中的“夏天,小树还对爷爷说了什么”可以不要,进而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读。

4、拓展部分,说说春天、秋天爷爷和小树之间还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尽情让学生来说。但课件当中不宜给出答案,这样便使本来开放的练习变成了唯一。只要学生说得合理,不必苛求统一。

5、某些细节。第一句“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可以做句式练习。即“哪里有什么”。然后通过不同位置加重语气来读理解句子的不同意思。二、三自然段的学习有些散,把几个问题放在一起,主要还是读。拓展可以放到下一课时。教师尽量少范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尽情读,而不必规定加重什么语气和关键词语的朗读。

另外,背诵课文可以穿插到每一自然段的学习中,加上动作,配上音乐。总之,要多读,一年级的味还要浓一些。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5

在整个课堂中,由于太紧张,没有很好的进行组织教学,学生回答问题也不是特别积极,看到台下这么多名师以及领导听课,一紧张就把课中的有些环节给忘掉了,在第二自然段讲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时,没有很好的指导孩子们的阅读。在分析“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时,没有进行拓展的检测。在课件的最后一页,原本是利用背景音乐来试着背诵课文,却在手忙脚乱中点错了背景音乐。

本文是一篇很适合孩子朗读的课文,通过朗读和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到人与树之间应该亲密、和谐地共处,让他们潜移默化地被爷爷爱护小树的行为所感染,从小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好习惯。在朗读教学时,怎样让孩子主动积极的朗读课文,我在准备的时候很花了一番心思。因为之前的课文,都是儿歌,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很愿意读。可一接触这样成段的课文,学生读起来就有点拖腔拿调,如何让学生读好课文,这其实与学生的语感是分不开的。所以我选择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老师示范读、学生自由朗读、个别品读、男女对读、比赛读。而且每一次读的要求也不一样,第一遍自由朗读要求是把课文读准,接着同桌对读是把课文读顺,后来的.个别品读则是要求把课文读好。这样学生每一次的读都是带着不同的目的,而且一次比一次有难度,并且在朗读的时候还要进行一定的奖励,激励他们一遍比一遍读得好。在讲读课文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启发学生想象并通过图画在语言的感悟中学习。

上完课以后觉得很遗憾,精心准备的一堂课却因为我的紧张而导致上得不成功。或许是因为初来乍道,对于跨越式的教学模式与要求,我还有很多的不解,也不太熟悉,单在时间的把握上就存在很多不足,在课题导入的时候,就因为没有组织好,浪费了很时间,后面的内容上起来就有点仓促。想了很多,虽然这次上得不太成功,但是我不能气馁,我应该继续努力,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进步,相信自己会在这种磨炼中得到提升。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6

这篇课文是第一册第一组“课文”部分的第5篇课文,前面4篇课文是以诗歌的形式出现,《爷爷和小树》,第一次以段落形式出现:第一段是总起,交代“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第二段和第三段是对比描写,从冬天爷爷给小树穿衣到夏天小树为爷爷遮阳这两个方面叙述人和树之间的亲密关系。

成功之处:教学时,我用重点阅读其中一段,引导自悟另一段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借助句式:“什么时候,谁帮谁做什么。”来弄懂课文。在看图说话的基础上,再进行朗读训练与指导,使学生在读正确,读通顺的要求上,能读出恰当的节奏与重音,然后在各种形式的读的`训练中,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在课堂操作过程中,我觉得对于第二段的理解与朗读指导,时间是充裕的,学生能在课内从读不通顺到读出感情来,足见读的指导是到位的。然后再教学第3段的时候,学生能很快地理解内容,并能将朗读的方法迁移运用于第3段,费时少而收效大。

失败之处:从总的课堂节奏来看,第一课时显得冗长缓慢,第二课时内容丰富而紧凑。这可能对学生的情况,比如纪律性,表现欲预计不足,还有老师放手让学生自读的无效训练,导致第一课时有些内容没按预设的完成。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7

通过教学实践和课后反思,我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

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教材给出了两幅情境图,这两幅图突出了课文内容,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第一幅图所表示的内容:时间是冬天,树木凋零,爷爷穿着棉衣在室外活动;第二幅图所表示的内容:时间是夏天,树叶茂盛,爷爷穿着汗衫坐在树下摇扇、喝茶。我在教学时就充分利用这两幅情境图,让学生认识冬天、夏天的景物特征以及人们在不同的季节应该穿厚薄不同的衣服等。这一环节的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重视语言的积累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语言学习,是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是听说读写能力的

提高。然而,课文中的许多词语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比较陌生,理解难度比较大。教学时,我遵循儿童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逐层深入,如:课件出示“暖和的衣裳”和“绿色的小伞”这两个词语,学生认读后,启发他们想一想:生活中那些东西是暖和的?那些东西是绿色的?这样学生就会毫不费力地说出许多这样的词语来。这样的训练不仅使学生学会了语言感悟和积累,而且还学会了扩展词汇的方法。才能实现尊重儿童,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不少这样那样的细节问题。

1、教学设计上的一些问题。这节课我安排了导入、初读感知、学习1、2自然段、学写两个生字这样四个环节。这对初上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偏多的,所以在上课时遇到了很多实际困难,有些内容就无法深入开展。初读感知中有学生自学的环节,出示了自学要求,学生看不懂,要老师解释,不如不出示。本想把生字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和语段结合在一起学习,但因为赶进度,没有落实,反而影响学生读课文的效果,不如把生字在学习课文之前单独列出来教学,有助于课文朗读。朗读的时间不够,安排的背诵就内容偏难。整堂课的容量太大,所以最后的书写环节无法落实。

2、语言还不够儿童化。说话的语气不够温和、柔软,太过干脆。一年级的小朋友,刚从唱歌、跳舞、玩游戏为主要校园活动的幼儿园过度到小学,有很多地方还不能适应,需要老师也像幼儿园阿姨那样细声软语地来跟他们交流,教他们学习。如果语速太快,他们的思维就跟不上,就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就达不到你想要让他们听懂的效果,就失去的'教学的意义,也就是欲速则不达吧。如果语气太生硬,孩子们就会觉得老师很凶、很可怕,就不敢也不愿意跟老师进行交流,不敢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在课堂上,不敢举手回答问题,不敢大声说出自己的观点,会使我们失去很多聆听充满童真、童趣的回答的机会,也会严重遏制孩子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等能力的发展。现在,七八岁的孩子,有很多人在家里还是要缠着妈妈抱的,一个说话硬梆梆,冷冰冰,吐出来就消失的老师自然是不受他们欢迎的。所以,以后我还需要在说话的语气、语调和语速上有所改变,多加练习,争取达到“绕梁三日而不绝于耳”的境界!

3、板书的书写还不够细心。现在的书刊杂志,大都采取文字横的排版印刷,小孩子习惯于阅读这种版式的作品,所以,老师在课堂上的板书最好也写成横的,单个的生字如此,连贯的句子更是如此。而在这方面,我的随意性较大内容,通常会根据板书的内容来选择横写还是竖写。在写板书时,要注意学生能不能一笔一画都看清楚。竖着写,特别是写到下面几个字时,内容容易被自己给遮掉,学就看不见了,教生字尤其忌讳这一点,而横着写就能更有效地避免这个问题。在标注拼音时,应该写得清楚些,不要把拼音跟字写得太拢,使学生不能看得非常清楚,影响学习的效果。在需要重点突出的内容上,选择粉笔的颜色也要慎重,亮一点的颜色更能引起注意。还有,在教学偏旁和生字时,应该用两种不同颜色粉笔来写偏旁和部首,这样能让学生一目了然,更有效地学习。而我在教学这个内容时,却因为疏于准备和担心后面的内容来不及上而简单、随意地只用了一种颜色的粉笔来完成这个环节。事后想来,生字就是这堂课最重要的内容,这样的疏忽不能不说是因小失大!

4、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关注不到位。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这节课中,我安排了一个同桌互读互查的环节,但班上有一个孩子是没有同桌的,而我却没有关注到她,这是一个很严重的失误,今后必须注意并改正。在学生自己读课文,圈生字和不认识的字之后,没有及时反馈,而只是在他们自学时作单独的交流,这也没有达到让所有学生都注意到本课难读难认的字的目的。

5、其他。在教“棵”字时,没有结合组词来让学生记忆字形;教“爷爷”、“暖活”、“衣裳”等重要词语时没有作更多的强调;教“穴”时,教的是老的读法 “穴字头”,而不是“穴宝盖”;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还不够丰富,只有简单的语言评价;教“冷”字时,组词太简单,没有教给学生更多更好的词语;在某一次让学生齐读时,说了一句“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这样不伦不类的病句等等。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上课的人往往无法全面、客观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而需要不断地实践和积累,这样才能更快、更有效地取得进步。所以,这次教研活动使我受益匪浅。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8

这篇课文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发生的故事。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冬天,爷爷给小树御寒,夏天,小树为爷爷遮阳。人与树之间的关系多么亲密、和谐。课文是以孩子的口吻写的,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很有童趣,非常适宜孩子朗读。学生在朗读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爷爷爱护小树的行为的.感染。

在教学中我注重了识字和理解重点词语,对练习朗读注重太少。

从教学过程看,在课堂上,通过师生共同活动,完成识字和理解重点词句的目标。具体说来,认识生字时,我用多媒体出示了生字,让学生互相说说记生字的好方法。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想到的办法还真多,这一环节,看似简单,实际上,对学生认字很有帮助。通过自己的努力,认识了原来不会认的字,让孩子有成就感。

在教学课文时,我注重了提问、释疑、但忽略了朗读的指导,尤其是是读中悟情的指导。由于读得太少,对文中的情感体会不够。通过反思,我了解到,学习本篇课文,只要多读,并借助图画,是很容易理解“暖和的衣裳”指的是稻草,“撑开的绿色小伞”指的是树冠。可以针对年级特点练习说短语,如:暖和的、绿色的()等。

听了于老师的朗读教学的报告后,更加觉得朗读的必要性了,接下来的课文我将会尝试以读代讲。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9

【教学理念】

小学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重点,但识字不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全部。本设计遵循儿童学习记忆的规律,不把学汉字与学语言割裂开来,以听读为主线,注重开发无意记忆在识字上的潜力,让学生在听读实践中反复多次和汉字见面,最终化生为熟。

【教学目标】

1、认识“爷、棵、到、给、穿、暖、冷”7 个生字,会写“不、开”2个字,认识3个偏旁“父、刂、冫”。

2、初识“自然段”,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理解“暖和的衣裳”。

3、感受爷爷爱护小树。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语,熟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生字卡片

【预设流程】

一、情境导入。

1.创设和学习伙伴熊大熊二比谁的表现好情境。

2.齐读课题。

3. 学习生字“爷”。读准字音,读好“爷爷”的第二个音节(轻声)。与“爸”比较,认识“父字头”。记住“爷”并组词。

4、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自然段。

1.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请拼音宝宝帮忙读准确。

2.你有新发现吗?引导学生初识自然段,课件示范标注后,学生在课本上标出自然段序号。

3.师生合作读全文。

三、随文识字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课文里有许多生字宝宝要和我们交朋友!先看第一自然段(出示带拼音句子: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

1.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谁愿意读?

2.学习生字“棵”。拼读后记字形。

3.如果这棵小树,它长大了,就变成了“一棵大树”,大树能做什么? 小树长大后,有这么多作用,我们用喜欢的感情来读这句话。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冬天里的小树情境,学习生字“冷”读准字音,认识新偏旁两点水,记住字形组词。

可怜的小树在风雪中喊冷,爷爷也听到了,看爷爷在做什么?(出示爷爷护树图)

2.看书上是怎么写的。(出示带拼音句子)

(1)读准“和”“裳”。 认识多音字“和”

(2)这句话中藏着好几个生字宝宝,先自己读一读,记一记,等会请你当小老师教大家。

(3)小老师领读,读准字音。

识记字形。四个生字宝宝,你记住了哪些?

到:认识“立刀旁”。

给:做动作。

穿:复习穴宝盖。用“穿”说一句话。

暖:复习日字旁,组词。

3.把生字宝宝送回句子里。

(1)读句子。(去掉拼音)

(2)理解“暖和的衣裳”句中的“衣裳”是什么?

(3)说话练习:暖和的( )

4.有了暖和的衣裳小树感觉怎样?(出示第二个句子:小树不冷了。)齐读。

5.这两个句子组成了第二自然段。我们加上动作来读一读。

过渡:

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很开心,就快乐地长啊长啊,夏天到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四、趣味识字。

学了这么久了,生字宝宝请我们一起做游戏。

1.猜字谜。

(1)爸爸老了主拐杖。(爷)

(2)做动作猜字。(冷 穿)

2.捉迷藏(在生活图片中找生字)

3.吃苹果。(认读生词)

五、写字指导。

1.创设学习伙伴要和我们比比谁的字写得好。引出要写生字(不 开)

2.课件演示,观察“不”的笔顺,自主说说写好“不”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同法学写“开”。

5.练习写字。

六、书写交流及评价

学生书写,教师巡视评价。

七、总结

1.和学习伙伴说再见。

2.结合板书说说本节课学习的知识。

八、作业

1.把今天新学的知识说给家长听。

2.和家长一起给生字宝宝找朋友。

板书设计:

5.爷爷和小树

父 冫刂

教学反思:

《爷爷和小树》是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组课文的第五课。本课拟用两课时完成教学,我上的.是第一课时。根据一年级的学习要求,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定为:初识自然段、认识7个生字、会写两个字和练习朗读课文1、2自然段。考虑到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稳定等特点。我设计整个教学流程都让学生在情境和游戏中进行,让他们在玩中学,同时体会到学习语文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纵观本节课,各教学重点都有落实,基本实现了自己的教学预想。比较满意的有两点:

一、直观形象,吸引注意。

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突出,教学中,我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如引导学生认识自然段环节,我将课文做成PPT,用红色方框和数字进行提示标注,学生很快就对自然段有了感性认识。又如指导写字环节,我将“不”“开”两个字的笔顺,做成放大的动态的课件,学生观察起来清晰明了,说关键笔画时准确到位。

二、形式多样,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多次让生字与学生见面,但每次出现的方式有所不同,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次,让学生在自然段的句子里找出生字,这一遍重点关注字音,通过小老师领读生字卡方式,既复习了拼音又读准了字音;第二次,将生字去掉拼音,送回句子里请学生读,好胜心强的学生读起来十分卖力;第三次,联系生活,把生字词以做动作、猜字谜、捉迷藏、吃苹果等游戏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记住了生字。

朗读课文的形式也是多样的,有个人读,男女生读,师生合作读,齐读,做动作读。不同的朗读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文读得一次比一次好。 总之,整节课老师的情绪饱满,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老师和学生都是快乐的。但快乐之余,我也发现自己的教学还有不少待改进的地方:

一、重视组词技巧的训练。

在生字教学时,我无一例外地都要求学生干巴巴的组词,而有些生字如“给”“穿”是不好组词的,我就可以引导学生用这些字说一句话。又如多音字“和”读“hé”时指导学生词组时,尽量说一些常用的词,如“和平”。还有,当学生

组词后,也可以让他们用这个词说一句话,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表达能力。

二、重视课堂纪律的组织。

课堂上气氛活跃了,课堂纪律就容易散乱。在本节课的写字环节,学生的书写速度不一,出现了学生自由说话、做小动作的现象,而我只顾着评改学生的书写质量,忽略了维持课堂纪律,其实,只要说一句“我们看哪组小朋友表现好?”之类的话,学生会很快安静下来。良好的课堂纪律是高效课堂的保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重视课堂纪律的组织,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10

本次校教研活动,我上的是一年级语文,内容是第一组课文中的最后一篇《爷爷和小树》。在评课交流中,学校的其他语文老师对这节课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我自己的一些看法,作反思如下:

首先,我觉得自己对这次活动没有足够的重视,认为平时的课、批改和辅导更为重要,觉得这周的其他工作比较多,就忽视了公开课的准备。教案粗枝大叶,不够详细,不像低段的教案;课件上的课文内容没有标注拼音,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没有试上,没能及时发现设计中的纰漏及时弥补;上之前没有在脑子里把上的细节好好思考整理,以至课堂的随意性太大,不够精致和严密一堂精彩、有效的课,课前的充分准备是致关重要的,但因为我的认识不足而导致一些本可以避免的问题出现在课上,我想,这是最值得反思的地方。

其次,在选课方面,也存在问题。我班的教学进度现处在拼音刚上完,课文才开始上的阶段。在上这节课之前,学生只上过一篇正式的课文,而且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古诗《画》。这首诗,大部分学生应该在学前就已经接触过,学起来并不费力。而《爷爷和小树》这课,是第一组课文的最后一篇,在它之前还有三篇课文,也就是说,在此之前还有几十个生字要学,十几个偏旁要认,离开了这些基础,来上一篇新课文,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自然是难度偏大的。加上在《爷爷和小树》这篇课文中还首次出现了自然段,而自然段的概念,在之前,我只是很粗略地提到过,并未作详细的教学,学生对此很陌生。但我在选课时却忽略了这一点。我认为选课的偏差是我对低年级教材、教学重点、学生基础等方面不熟悉造成的,今后应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研究,尽量避免再出现类似的想当然高估学生基础和能力的问题再出现。

第三,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不少这样那样的细节问题。

1、语言还不够儿童化。说话的语气不够温和、柔软,太过干脆。一年级的小朋友,刚从唱歌、跳舞、玩游戏为主要校园活动的幼儿园过度到小学,有很多地方还不能适应,需要老师也像幼儿园阿姨那样细声软语地来跟他们交流,教他们学习。如果语速太快,他们的思维就跟不上,就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就达不到你想要让他们听懂的效果,就失去的教学的意义,也就是欲速则不达吧。如果语气太生硬,孩子们就会觉得老师很凶、很可怕,就不敢也不愿意跟老师进行交流,不敢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在课堂上,不敢举手回答问题,不敢大声说出自己的观点,会使我们失去很多聆听充满童真、童趣的回答的机会,也会严重遏制孩子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等能力的发展。现在,七八岁的孩子,有很多人在家里还是要缠着妈妈抱的,一个说话硬梆梆,冷冰冰,吐出来就消失的老师自然是不受他们欢迎的。所以,以后我还需要在说话的语气、语调和语速上有所改变,多加练习,争取达到“绕梁三日而不绝于耳”的境界!

2、板书的书写还不够细心。现在的书刊杂志,大都采取文字横的排版印刷,小孩子习惯于阅读这种版式的作品,所以,老师在课堂上的板书最好也写成横的,单个的生字如此,连贯的句子更是如此。而在这方面,我的随意性较大内容,通常会根据板书的内容来选择横写还是竖写。在写板书时,要注意学生能不能一笔一画都看清楚。竖着写,特别是写到下面几个字时,内容容易被自己给遮掉,学就看不见了,教生字尤其忌讳这一点,而横着写就能更有效地避免这个问题。在标注拼音时,应该写得清楚些,不要把拼音跟字写得太拢,使学生不能看得非常清楚,影响学习的.效果。在需要重点突出的内容上,选择粉笔的颜色也要慎重,亮一点的颜色更能引起注意。还有,在教学偏旁和生字时,应该用两种不同颜色粉笔来写偏旁和部首,这样能让学生一目了然,更有效地学习。而我在教学这个内容时,却因为疏于准备和担心后面的内容来不及上而简单、随意地只用了一种颜色的粉笔来完成这个环节。事后想来,生字就是这堂课最重要的内容,这样的疏忽不能不说是因小失大!

3、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关注不到位。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这节课中,我安排了一个同桌互读互查的环节,但班上有一个孩子是没有同桌的,而我却没有关注到她,这是一个很严重的失误,今后必须注意并改正。在学生自己读课文,圈生字和不认识的字之后,没有及时反馈,而只是在他们自学时作单独的交流,这也没有达到让所有学生都注意到本课难读难认的字的目的。

4、其他。在教“棵”字时,没有结合组词来让学生记忆字形;教“爷爷”、“暖活”、“衣裳”等重要词语时没有作更多的强调;教“穴”时,教的是老的读法“穴字头”,而不是“穴宝盖”;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还不够丰富,只有简单的语言评价;教“冷”字时,组词太简单,没有教给学生更多更好的词语;在某一次让学生齐读时,说了一句“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这样不伦不类的病句等等。

细节决定成败,这些都不是小问题啊。

第四,教学设计上的一些问题。这节课我安排了导入、初读感知、学习1、2自然段、学写两个生字这样四个环节。这对初上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偏多的,所以在上课时遇到了很多实际困难,有些内容就无法深入开展。初读感知中有学生自学的环节,出示了自学要求,学生看不懂,要老师解释,不如不出示。本想把生字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和语段结合在一起学习,但因为赶进度,没有落实,反而影响学生读课文的效果,不如把生字在学习课文之前单独列出来教学,有助于课文朗读。朗读的时间不够,安排的背诵就内容偏难。整堂课的容量太大,所以最后的书写环节无法落实。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上课的人往往无法全面、客观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而需要其他老师或学生的提醒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快、更有效地取得进步。所以,这次教研活动使我受益匪浅。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11

课文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事:家门口有一棵小树。冬天,爷爷为小树御寒;夏天,小树为爷爷遮阳。

人与树之间的关系多么亲密、和谐。课文是以孩子的口吻写的,非常适宜孩子朗读。为了让孩子理解文中“暖和的`衣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知道文中“暖和的衣裳”是指包扎在树干上的稻草或草帘,是用来防止小树受冻的。

“绿色的小伞”是指枝叶茂密的树冠,可以遮挡遮挡夏日炎热的阳光。同时引导学生谈自己在寒冷冬天、炎热夏天生活的感受,使学生深深感悟人和树之间的和谐关系。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12

【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简短的记叙文,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事: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冬天,爷爷为小树御寒;夏天,小树为爷爷遮阳。人与树之间的关系多么亲密、和谐。课文语言浅显,用词也不是很深奥,明白如话的叙述,非常适宜孩子朗读。学生在朗读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爷爷爱护小树的行为的感染,从小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2、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个单元的识字教学后,初步掌握了最基本的识字方法,了解象形、形声的构字法,所以课后的生字,好多可以用这两种方法来识记,如“伞”,“冷”,“暖”,“热”等字。并且经过一单元的课文教学,学生初步建立了句子概念,基本能在朗读课文时,做到词语连读,并读出句与句之间的停顿。但是对一篇课文的学习,学生还没有找到一种学习方法,离开老师的指导,不能进行深入的理解。因此,教给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是阅读教学不管哪个阶段都应培养的任务,对这一篇课文的学习,我的设计意图是,在识字学词的重点之上,还有一个意识,应在课堂上体现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以逐步培养自读自悟的阅读能力。我觉得在学语文的起始阶段,以上两者都很重要。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爷、棵、到、给、穿、暖、冷、开、伞、热),会写4个字。认识笔画“┐”和“刂、冫、人、灬”4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不、开、四、五),理解重点词语,朗读。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人和树之间的`亲密、和谐的关系。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摘苹果游戏(苹果、树、磁铁);一把油伞;笑脸贴纸;轻快的音乐;收集有关树的知识,树对人类的好处等资料。

【教学过程】

一、字谜导入,学习新词

“爷爷”,读好轻声。

板书课题:爷爷和小树

(连词读好课题)

二、小组合作,自学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找出课后要求认读的生字,想办法记一记。相互交流识记方法。

提出问题。

三、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按学号开火车,一人读一句。(师随时正音,学习生字,指导将句子读通顺。)

发现什么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如学生提到分节问题,就告诉学生如何标记自然段序号)

四、学习课文,朗读感悟

1、谈话导入。(天气变化,小树变化,人们的措施)

2、看图说话。(图一,图二)

什么时候,谁帮谁干什么

由图到文,分别找到内容。

3、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课文用了几句话来写这幅图?

⑵读一读:冬天到了,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

⑶理解:“暖和的衣裳”指什么?你知道哪些东西能使我们感到“暖和”?

口头填空:暖和的

指导怀着高兴的心情读第2自然段。

4、图文对照,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绿色的小伞”指什么?口头填空:绿色的()

⑵朗读提示:图上的爷爷和孙子的心情怎样?该怎样读好这段话?

5、赛读。

经老师指导,同学们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可进行分组赛读,每组选出最好的再比。配上轻快的音乐。读完后,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再练读。在熟读后,可进行背诵指导。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13

本课总共三个段落,层次分明,这是本学期第一次出现段落的课文。因此,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课文内容,形成句段概念,就要切实引导学生把词放在句子中,把句子放在课文中准确地理解意思,使他们初步学习到联系句子,联系课文理解词句的基本方法。而对于一年级学生,尤其上刚刚结束拼音学习,进入到课文阅读中的孩子来说,要想用这样的`阅读方法来引导孩子们学会阅读,还需要一定的媒介来辅助。在教孩子们学会数段落后,我及时把课文的两幅插图出示,然后引导孩子看看,两幅插图对应的是哪几个段落的内容。插图是直观具象的学习对象,学生很快就知道第一幅图对应的是“冬天”一段,而第二幅对应的则是“夏天”。插图很好地帮助孩子进行了整体感知。

在细读感悟的时候,我再次用到了插图。让孩子们看看图,然后读读句子,理解为什么说爷爷是给小树穿上了“暖和的衣裳”、为什么说小树给爷爷撑开了“绿色的小伞”。有了插图帮忙,那些后进的孩子也能很快地明白课文中“衣裳”、“绿伞”指的是什么,体会了打比方的作用,从而初步感受那一份和谐美。

这堂课,插图很好地“

穿针引线”,帮助我突破了教学难点。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14

《爷爷和小树》这篇课文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故事:冬天,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让小树平安地度过严寒。夏天,小树给爷爷遮阳,让爷爷愉快地度过酷暑。人与树之间的关系是多么的和谐、融洽。本文通过朗读和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到人与树之间应该亲密、和谐地共处,让他们潜移默化地被爷爷爱护小树的行为所感染,从小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好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反思一:以识字写字教学为重点。

教学生字时,我通过指读、小老师带读、做动作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认读。重视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识汉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并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识记汉字。如这个“伞”字的教学,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再以实物形象帮助识记字形,这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如让学生做动作来记住“开、冷、暖、热”。这样让学生猜一猜、动一动,更有利于识字的巩固。写字教学,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间架结构,提醒大家写好要注意什么?再教师范写,细致讲解,为学生练写打下基础。

反思二:重视语言的积累。

在讲读课文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段,区别儿歌,为后面学习各段奠定基础,同时结合课后“读读说说”一题,以课文中的图片,来启发学生想象,在语言的感悟中学习词语、句式,积累语言,如:暖和的( )、绿色的`( )让学生练习说词,积累词汇。同时,借助图画,引导孩子观察想象画面的内容、人物的语言,训练口语表达,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如: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为学生创设冬天寒冷的场景,引导学生感受小树在寒风中会想些什么,而后老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这时,小树不冷了,它又会说些什么呢?学生在“小树”与“爷爷”之间和谐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受到了环境意识的熏陶,感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这样的训练不仅使学生学会了语言感悟和积累,而且还学会了扩展词汇的方法。

《爷爷和小树》这篇课文的教学,使我深感到:要使学生有丰厚的语言积累,必须通过多种教法和学法的巧妙结合,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动脑动手,身心愉悦,才能实现尊重儿童,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15

我上的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爷爷和小树》的第一课时,整节课我设计了几个教学环节,从导入到学习生字、朗读课文,再到扩展阅读、打写训练。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便于教学,我利用课件配合完成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从结果来看,也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成与败,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因为初来乍道,对于跨越式的教学模式与要求,我还有很多的不解,也不太熟悉,单在时间的把握上就存在很多不足,每次的'授课都出现超时的现象,其实自己也很注意这一点,但是结果还是不太令人满意。要把四十分钟的教学内容在二十分钟内完成,这时间明显缩短了一半,无论对于老师的授课要求、技巧,学生的接受都是个转变与挑战。

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就是在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这一环节上没有把握好时间,在教学设计上也欠佳,在听取博士和几位同事的意见和建议后,如果把教学设计做以修改,应该能把握好时间。

相信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有不断地进步与提升。

下载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450字

    《爷爷和小树》是第二单元课文的最后一课,课文是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事:家门口有一棵小树。冬天,爷爷为小树御寒;夏天,小树为爷爷遮阳。课文体现了人与树之间的关......

    《爷爷和小树》

    一年级课文5《小树和爷爷》教学设计 一、 概述:本课共2课时 《爷爷和小树》是人教版一年级第一册第5课,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它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视觉、孩子的语言,叙述了......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及反思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和反思 栖凤小学 冯红艳 教材分析: 课文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事:家门口有一棵小树。冬天,爷爷为小树御寒;夏天,小树为爷爷遮阳。人与树......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简短的记叙文,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事: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冬天,爷爷为小树御寒;夏天,小树为爷爷遮阳。人与树之间的关......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年级上册《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文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事:家门口有一棵小树。冬天,爷爷为小树御寒;夏天,小树为爷爷遮阳。人与树之间的关......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word文档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 《爷爷和小树》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视觉,孩子的语言,叙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亲密和谐的关系。下面整理了《爷爷和小树》的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爷爷和小树》的教学反思

    《爷爷和小树》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的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以蕴含着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教育因素,以儿童的口吻叙述,侧重了对人和树之间的亲密关系。故事......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

    爷爷和小树 教学目标 : 1 、认识“爷”、“棵”等十个生字,认识“父”“人”等 5 个偏旁,会写“不、开、四、五”4 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