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上册生物提纲[范文模版]
生物是很多同学都非常头疼的科目,其实生物也没那么难学,只要你上课认真,课后做好知识点整理,考前看着提纲复习,就没什么大问题,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册生物提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八年级上册生物提纲:章节知识点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一、腔肠动物
(代表动物:水螅,还有水母、海葵、珊瑚虫)
1、腔肠动物的身体结构比较简单,其中大多数生活在海水中,如水母、海葵、珊瑚虫等;少数种类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P5图
2、水螅的体形辐射对称,即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经过身体纵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辐射对称)这种体形的优点:该身体结构便于水螅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
3、水螅的身体有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
两层细胞中间填充着他们分泌的胶状物质。由内胚层构成的空腔叫消化腔,它与口相通。外胚层有多种细胞,如刺细胞,他是腔肠动物所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触手处尤其多。
4、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5、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海蜇经加工后可以食用,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可堆积构成珊瑚礁,它不仅可以形成岛屿、加固海岸,还为海底的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重要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二、扁形动物(代表:涡虫)
1、蜗虫的身体背腹扁平,形状像柳叶。三角形的前端背面有两个可以感光的黑色眼点。腹面有口,口内有一个管状的咽,可伸出口外捕食水中的小动物。吃进去的食物在肠内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从口排出,有口无肛门。可以分清前后、左右、背腹。P6图
2、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也称左右对称,即经过身体纵轴只有一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这种体形的优点:能够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有利于动物运动、捕食和防御。
3、扁形动物中像涡虫这样自由生活的很少,多数扁形动物是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如华枝睾吸虫、猪肉绦虫和血吸虫就是常见的人体寄生虫。这些寄生虫消化器官简单,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生殖器官特别发达
4.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一、线形动物
(代表动物:蛔虫,还有蛲虫、钩虫、丝虫、线虫。)
1、寄生在人的小肠里,身体呈圆柱形,有口有肛门;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2、消化管结构简单,以人小肠里的半消化食物为食。P8-9图
3、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无专门的运动器官,仅能缓慢蠕动。
4、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①身体细长,呈圆柱形;②体表有角质层。③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二、环节动物
(代表动物:蚯蚓)还有沙蚕、水蛭等
1、体形:呈长圆筒形;前部有一段体节界限不明显,颜色也不同,称为环带。(靠近环带的一端为前端)
2、身体有许多相似环形体节构成,分节使运动灵活。
3、体壁有发达的肌肉,肌肉与刚毛配合可以完成运动。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腹面:有许多小突起(刚毛),触摸有粗糙感觉。
4、体壁可以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有助于呼吸),所以实验中应经常用浸湿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
5、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氧气可溶于体表的黏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过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6、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7、蚯蚓对人类的益处:①疏松和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②富含蛋白质;③处理垃圾等有机废物。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一、软体动物
(代表动物:河蚌、蜗牛、乌贼、扇贝、文蛤、缢蛏等)
1、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群。
2、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因而称为“双壳类”,壳内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贝壳就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P12图
3、双壳类动物用足缓缓地运动,利用鳃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
4、软件动物的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5、软体动物对人类的价值与危害
二、节肢动物
代表动物:蝗虫,还有蝉、蟋蟀、蝴蝶、蜘蛛、蜈蚣、虾、蟹、蚊、蝇等。
1、节肢动物是的动物类群,目前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动物种类的80%以上。昆虫是节肢动物的一分类
2、蝗虫身体分头部(一对触角、三个单眼、一对复眼、口器)、胸部(前足、中足、后足、两对翅)、腹部(气门)三部分。P15图
3、身体表面包着坚韧的外骨骼,不仅能保护自已,还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但外骨骼会限制昆虫的发育和长大,所以昆虫需要定期蜕皮。
4、昆虫的基本特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
5、节肢动物因附肢分节而得名,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6、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第四节 鱼
1、前三节认识的动物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统称为无脊椎动物。本节鱼以后的动物身体内部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统称为脊椎动物。
2、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占脊椎动物种类的一半以上。我国有淡水鱼1000多种,的“四大家鱼”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我国的海洋鱼有2000种。
3、鱼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三部分。①前进动力:躯干部、尾鳍;②前进方向:尾鳍;③保持平衡:腹鳍;④感觉器官:侧线。P20-22图适合水中生活的特征有:
(1)流线型,减少鱼在水中运动时遇到的阻力。(2)体表有鳞片,表面有黏液,起保护身体作用。(3)鱼的脊柱支撑身体,两侧有发达的肌肉,对运动起重要作用。(4)鱼在水中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5)鱼用鳃呼吸,鳃的主要部分是鳃丝(作用:吸收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鳃丝中密布鲜红色的毛细血管(气体交换)
4、鱼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5、我国于1986年起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规定以“养殖为主”
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一、两栖动物
代表动物:青蛙,还有:蟾蜍、大鲵、蝾螈
1、蝌蚪形态和内部结构像鱼,有尾,用鳃呼吸,只能在水里生活。蝌蚪发育成青蛙后,尾和鳍消失了,生出四肢和肺,可以在陆地生活,属于两栖动物。
2、青蛙的外形特点:眼睛后面有鼓膜,可感知声波;头部前端有一对鼻孔,呼吸气体的通道;前肢短小,可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蹼,既能跳跃也能划水。所以青蛙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青蛙皮肤能分泌黏液,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可进行气体交换,辅助肺呼吸。P25图
3、两栖动物的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4、两栖动物的益处:减少农作物虫害,以减少施用农药的污染。
二、爬行动物
代表动物:蜥蜴,还有:龟、鳖、蛇、鳄、恐龙等
1、蜥蜴的外形特点:头部有颈,可以灵活地转动,便于寻找食物和发现敌害;四肢短小,不能跳跃,但能贴地面迅速爬行;皮肤干燥,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既可以保护身体又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2、蜥蜴的肺比青蛙发达,气体交换能力更强,只靠肺呼吸。
3、青蛙在水中产卵并受精,而蜥蜴在陆地产卵,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使卵能在陆地发育成幼蜥。因此蜥蜴的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这是蜥蜴能终生生活在陆地上的重要原因。
4、爬行动物的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第六节 鸟
1、鸟的种类很多,是脊椎动物中数量仅次于鱼的一个类群。
2、除了鸵鸟、企鹅等少数鸟不能飞以外,绝大多数鸟都是善于飞行的。
3、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有哪些呢?P33图
(1)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
(2)体表覆盖羽毛,前肢变成翼,翼上生有几排大型羽毛
(3)骨骼轻、薄、坚固,减少体重;胸骨上有龙骨突;胸肌发达。
(4)视觉发达,有的能在飞行中捕食,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残渣很快随粪便排出体外,减轻重量。
(5)呼吸作用旺盛,具有与肺相通的气囊,可辅助呼吸。心跳频率快,体温高而恒定。
4、鸟的体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恒温动物。
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变温动物。恒定的体温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
5、鸟产卵繁殖后代,卵表面有坚硬的卵壳,起保护作用。
6、鸟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第七节 哺乳动物
代表动物:鲸(不是鱼)、猴、蝙蝠、马、象、兔、狼等
1、主要特征:
(1)体表被毛:除了鲸等少数水生种类的体毛退化以外,哺乳动物的体表都被毛。体毛有很好的保温作用。可以维持恒定的体温,是恒温动物。
(2)生殖方式:胎生和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3)牙齿撕咬、切断和咀嚼食物。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既提高了哺乳动物的摄取食物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P38图
(4)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
2、哺乳动物与人类的关系:(1)家畜是由野生动物驯养而来的,是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2)野生动物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起重要作用;(3)导盲犬、警犬、军马等是人类得力的助手。(4)哺乳动物对人类的困扰:鼠类对农、林、牧业造成危害,还会传播疾病。
八年级上册生物提纲: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一、动物的类群:
1、动物的种类多样,根据体内有没有脊椎,可以分为两大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脊椎动物若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排列,应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3、鱼类的代表动物是鲫鱼,鱼类的特征是终身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4、鱼是靠尾鳍的摆动和躯干部扭动获得前进的动力;调整方向用尾鳍,维持身体平衡用胸鳍、背鳍、腹鳍鳍等。
5、某同学想做鱼鳍有游泳中的实验,但一时找不到鱼,便用一个模型来代替,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6、(P25)两栖动物的特点: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称为蝌蚪,经变态发育变为幼蛙,此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类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等。
7、鸟类的特征:体表被羽毛,前肢变为翼,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
8、鸟类适天飞行的特点如下:
(1)身体表面:呈流线型,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翼呈扇面结构,表面积大,可以扇动空气而飞行。
(2)运动系统:骨薄,长骨中空,胸骨突出,称为龙骨突,有发达的胸肌。
(3)呼吸系统:特有的呼吸方式双重呼吸,主要靠的结构是气囊。这种呼吸方式的特点是鸟类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进出肺。
(4)消化系统:食量大,直肠短。
(5)循环系统:心脏功能强劲。这些特点决定了鸟类可以快速而且长久的飞行。
9、哺乳动物的特点:除个别的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的特点。其代表动物是家兔,家兔体内有膈,将体腔分为胸腔的腹腔;兔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其作用分别是切断和磨碎食物。肉食动物有发达的犬齿。这些特点都是和它们的食性相适应的。
10、动物种类特别多,但只有两种是恒温动物,它们是鸟类和哺乳类。
11、我们学过的无脊椎动物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是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如蚯蚓)、(节肢动物)分三类:(1)昆虫(2)甲壳动物,如虾、蟹(3)其它:如蜘蛛和蜈蚣)
12、腔肠动物的特点是有口无肛门。举例海蜇、海葵、珊瑚虫等。
13、蚯蚓的运动是靠肌肉的交替收缩和舒张并在刚毛的辅助下完成的;呼吸是靠湿润的体壁进行的。将两条蚯蚓分别放于光滑的玻璃板和粗糙的硬纸板上,运动速度在硬纸板上的快。
14、节肢动物的特点: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外骨骼的作用有二,分别是防止水份的散失和保护身体内部柔软的器官。)
15、昆虫的特点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和两对翅。
二、动物的运动:
16、高级动物的运动系统构成一般是骨、骨骼肌和骨连结。若将运动系统比作作杠杆,则骨相当于杠杆,关节相当于支点,骨骼肌提供动力。
17、关节的构成有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关节的特点有牢固性和灵活性。
18、人在完成曲肘运动时,肱二头肌收缩,同时肱三头肌舒张,共同完成了这个运动。
19、运动的完成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缩,牵动所附着的骨围绕着关节产生运动。
三、动物的行为:
20、动物的行为按表现可分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贮食行为等。
21、动物的行为按来源可分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2、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因素控制的。
23、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举例,如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喝牛奶、大猩猩摘香蕉、黑猩猩钓白蚁。
24、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往往有三个特征:有组织、有分工、有的有等级。
25、白蚁的群体中有四种蚁,即工蚁、雄蚁、后蚁和兵蚁。四种蚁是喂养其它三种蚁的是工蚁。
26、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声音、气味和动作三种。
四、动物的作用
27、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28、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9、目前,人们认为动物中最为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它的优点是少成本,少环节,少污染。
30、人们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创造各种仪器,这就是仿生。如据蝙蝠发明雷达,据长颈鹿发明宇航服,据乌龟的背甲发明薄壳。
五、细菌和真菌
31、区别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应该看大小、形态和颜色三方面。(具体见P55)
32、培养菌落的方法有四步:配制培养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培养。
33、细菌和真菌的生活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和有机物。
34、显微镜的发明人列文。虎克(荷),微生物学之父是法国的巴斯德,青霉的发现是弗莱明(英)。
35、细菌的形态有三种:球形、杆形和螺旋形,故细菌也有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种。如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霍乱弧菌。
36、细菌的结构类似于植物细胞,即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还有运动的鞭毛,起保护作用的荚膜,有的还有为抵抗不良环境的芽孢。
37、真菌的形态各异,原因是有的是单细胞的,如酵毒菌,有的是多细胞的,如青霉和蘑菇。但结构都相似,即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成形的细胞核。故真菌也称真核生物(已有了真正的细胞核)。
38、用蘑菇制作孢子印时,要用玻璃杯扣住的目的是防孢子被风吹散。
39、细菌有的对人类有利,少数对人类有害。有利的如制作酸奶和泡菜要用乳酸菌,制醋要用醋酸菌,制作味精要用棒状杆菌,根瘤菌能为豆类作物提供含氮的无机盐,大肠杆菌能为人和动物提供VB12和VK。有害的方面,有的能使为和动物患病,如痢疾、霍乱、破伤风、鼠疫都是由细菌引起的,软腐病菌能使蔬菜变坏。
40、真菌同样如此,有的真菌对人类有利,如制作面包要用酵毒菌,酿酒、制作酱油、腐乳都要用到真菌,也有的对人类有害,如脚癣、甲癣是由寄生的真菌引起的,小麦叶锈病、棉花枯萎病等也是真菌引起的。
41、细菌的繁殖方式是分裂生殖,真菌是孢子生殖。
42、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主要是因为它们的营养方式主要是异养。此种营养方式又分三种类型,即寄生、腐生和共生。
43、区别寄生、共生和腐生
若寄居对象是死的,如枯枝败叶,即为腐生;是活是,即为后两种。后两种中,若对寄居对象有害,就是寄生,如痢疾杆菌、使患甲癣的真菌;若双方互利互惠,即为共生。
44、熟记几种共生的例子:
(1)豆类作物和根瘤菌:豆类作物为其提供有机物,根瘤菌则提供含氮肥的无机盐。
(2)动物和大肠杆菌:动物为其提供有机物,大肠杆菌则提供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
(3)地衣:藻类植物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则提供水和无机盐。
45、区别青霉和曲霉:一看孢子形态,扫帚状的为青霉,放射状状的为曲霉;二看颜色,青绿色的为青霉,其它颜色的为曲霉。
46、酵母菌能够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47、食物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故防腐的主要原理就是杀死细菌或控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据此有许多防腐的具体办法,如高温灭菌、腌制、渗透保存等。
48、污水处理时,一些细菌在有氧的条件下能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的条件下能分解为甲烷。
六、生物的多样性
49、在被子植物中常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是花、果实和种子。
50、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从高到低的顺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的单位是界。
51、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种类越多,其中生物相似的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
52、马在生物上的地位是(见书)。
53、桃在分类上的地位是(见书)。
54、生物的多样性不仅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还包括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的多样性。
55、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故有“裸子植物的故乡”的美称。
56、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根本的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57、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现我国已建立1500多个,其中有保护大熊猫的卧龙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为保护完整的温带森林系统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58、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和文件。
59、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滥砍乱伐、滥捕滥猎、环境污染、生物入侵。
60、当前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是人为破坏。
第二篇: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重点总结提纲
初中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知识点
1、目前己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这些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有脊柱;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没有脊柱。(植物种类大约30万种)
2、生物的多样性:1)种类的多样性;2)生活环境的多样性;3)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鱼
3、鱼之所以能在水里生活的特点:(1.能靠游泳老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2.能在水中呼吸.)
4、鱼可以在克服水中阻力的结构:流线形(梭子形、纺锤形)身体;身体表面分泌粘液。
5、鱼在游泳时,靠躯干部有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靠背鳍、胸鳍、腹鳍、臀鳍来保持平衡,靠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改变方向。
6、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7、各种鳍在运动中起到辅助协调的作用。
8、鳃是鱼的呼吸器官。
9、鳃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因此鳃是鲜红色的。
10、鳃丝又多又细,是为了扩大与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充分进行气体交换。鳃不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氧,鱼离开水后,鳃丝相互覆盖,减小了与空气接触面积,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因此缺氧窒息而死。
11、鱼鳃对水中呼吸的特点:鳃丝鲜红,含丰富毛细血管;鳃丝又多又细。
12、水从鱼口流入,从鳃盖后缘流出。
13、流出鱼鳃的水中,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15、鱼的主要特征:体表常常有鳞,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水中动物
16、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7、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
18、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的动物,叫做甲壳动物。甲壳动物用鳃呼吸。
19、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
20、水中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 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21、与水域环境相比,陆地环境要复杂得多。1.比较干燥;2.昼夜温差大;3.缺少水中的浮力;4.有气态的氧;5.陆地环境复杂多变。
22、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2.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3.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4.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23、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环节动物不是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是无脊椎动物。蚯蚓
25、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因为蚯蚓是冷血动物,温度变化不大,适合蚯蚓生活。
26、身体分节可以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
27、蚯蚓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刚毛的支撑和固定运动。
28、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系统,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29、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30、恒温动物比不恒温动物较高等,更能适应环境,有利于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兔
31、兔的体温恒定,不仅靠体表的毛,还需发达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共同协调。
32、兔的后肢较长,前肢较短,后肢肌肉发达,适于跳跃。
33、门齿——切断食物 犬齿——撕裂食物 臼齿——磨碎食物
34、兔的心脏和肺的结构及部位与人体的相似,这说明了人与兔的分类很接近,同属哺乳动物。
35、食性、植食性(如兔);肉食性(如狼);杂食性(如人)
36、盲肠主要用于消化纤维,草食性动物盲肠发达。
37、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臼齿适于磨碎食物。兔的消化道上有发达的盲肠,这些都是与它们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
38、兔有发达的大脑及遍布全身的神经,有发达的四肢,使它们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
哺乳动物
39、哺乳动物是最高等的动物,是脊椎动物,种类很多,地球上大约有4000多种,除极个别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征(其他特征: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属恒温动物,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鸟
40、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
41、鸟的外形呈流线形,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42、鸟的羽毛分正羽和绒羽(有保暖作用),正羽有羽轴,翼呈扇形,可增大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便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43、鸟的胸肌发达,附于龙骨突,利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44、鸟的骨骼中空,轻而坚固,胸骨突出,有龙骨突的结构,便于发达的胸肌附于胸骨(龙骨突),减轻重量,利于飞行。
45、鸟类消化特点:1.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满足飞行时能量的消化;2.粪便不贮存,减轻体重,利于飞行;3.直肠短,排便频繁。
46、鸟的心脏发达,工作能力强,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强,有利于飞行。
47、鸟的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不是呼吸器官),辅助肺进行呼吸,满足飞行时氧气的需要。
48、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而设计。(鸟飞行时才进行双重呼吸)
49、恒温动物——哺乳动物、鸟类(其余都是变温动物)
50、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呼吸,体温高而恒定。(鸟飞行时才进行双重呼吸)
昆虫
51、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已知的种类超过100万种(占动物种类的4/5),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三对足,两对翅,一对触角)
52、昆虫的翅与鸟翼结构不同,但就适于飞行来看都有这些共同点:都有利于飞行的扇形结构,这些结构的运行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都可以在空气中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前进的动力,相对身体来说,都有轻、面积大的特点,利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53、翅对昆虫生活和分布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取食,逃避敌害,扩大活动和分布范围,有利于寻偶交配,寻找适宜的产卵场所。
54、昆虫的外部特征: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胸部有发达的肌肉,附在外骨骼上,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会发生蜕皮),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呼吸器官位于腹部中央)
55、昆虫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除昆虫外,还有蜘蛛、蜈蚣、虾、蟹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56、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过变态发育,此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57、动物的行为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骨和关节
58、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骨、骨骼肌(运动肌肉)、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如关节))组成的。
59、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和骨连接(如关节)组成。
60、人有206块骨 颅骨、胸骨、肋骨(不能活动);躯干骨(半活动)四肢骨(能活动);能活动的骨连结(关节)61、人有26块脊椎骨(半活动骨连结)
62、关节结构:关节头、关节囊、关节腔(有滑液,使关节活动灵活)、关节窝、关节软骨(缓冲作用);关节囊;关节头;关节腔;关节软骨;关节窝
63、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是骨绕着转动的点。64、人体主要的关节:上肢;肩关节;下肢;髋关节;肘关节;膝关节;腕关节;踝关节;指关节;趾关节.65、所有脊椎动物都有关节。
66、运动时,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容易受伤。67、如何在运动中保护关节:
一、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运动;
二、运动强度应适当;
三、佩戴护腕和护膝。
68、骨骼肌(是器官)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70、骨骼肌能牵动骨的原因: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71、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72、人全身有六百多块骨骼肌,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73、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74、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75、一句话概括骨、关节、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运动。
动物的行为
76、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1.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2.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77、有很多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二者结合的结果,如鸟的迁徙。
78、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学习行为使动物更能适应多变的环境,更好地生存。
79、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越能适应复杂环境。同样,环境越复杂,要学习的行为越多。
80、先天性行为有很大局限性,如果一种生物只有先天性行为而没有学习行为,就会被自然淘汰。
81、对一个人来说,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学习是与大脑的发育阶段相适应的,一旦错过学习的关键时期就很难弥补。
82、社会行为的特征:
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3、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83、群体中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制度。84、“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其他成员会对它做出表示顺从的姿态,对它的攻击不敢还击,也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85、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86、社会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靠群体的力量往往更易获得食物和战胜天敌的侵袭,能有效保证物种的繁衍,使群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活。
87、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人有人言,兽有兽语)。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88、生态平衡: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在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89、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2.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4.生物防治。
90、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除以虫治虫外,还有以鸟治虫、以菌治虫等。91、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1.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供人们食用;2.在医药保健方面发挥作用;3.在观赏、娱乐方面,文学艺术方面有一定的形象;4.人们在生活中用来比喻一些形象或某些特点;5.动物传播给人类一些疾病(害处)。
92、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93、生物反应器:现在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生物(如动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
94、生物反应器的好处: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95、仿生: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
细菌和真菌
96、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97、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能呈现红、褐、绿、黑等不同的颜色。
98、从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种类。菌落常用来作为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
100、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1.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营养基。2.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冷却。3.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此过程叫接种)。4.培养皿放在保持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也可以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培养。101、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广泛分布的生物。
102、细菌和真菌生存的条件需要水分、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还有有机物。103、经过严格高温霉菌的环境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
104、乳酸菌只有在无氧的条件下才能把有机物分解成乳酸。105、所有的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106、有些细菌互相连接成团或长链,但每个细菌也是独立的生活的。108、营养方式分为自养和异养,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都为异养,异养又分为腐生和寄生。109、有些细菌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小而轻还可以随风飘散各处,落在适当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无处不在。(细菌分裂速度极快)
110、酵母菌为单细胞真菌。霉菌、食用菌、大型真菌为多细胞真菌。112、真菌的细胞中都没有叶绿体,进行孢子生殖。113、酵母菌为出芽生殖。
114、青霉:孢子青绿色,排列呈扫帚状。营养方式为异养。
115、曲霉:孢子有多种颜色,排列呈放射状。营养方式为异养。116、引起食物发霉的真菌为霉菌。细菌和真菌:
相同点 :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利用现成的有机物(异养)。
不同点 :单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分裂生殖。既有单细胞种类也有多细胞种类,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多数为孢子生殖。118、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参与物质循环2.引起动、植物患病;3.与动物共生。119、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120、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有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121、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从活的动植物体和人体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动植物和人患不同疾病。
122、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做共生。(一旦分开,可以独立生活,叫做共栖)123、寄生(往往有害);共生(互利)。124、酵母菌发酵状态:
有机物 酵母菌 二氧化碳+水+能量(多)[多用于做面包] 有机物 酵母菌 二氧化碳+酒精+水+能量(少)[用于酿酒] 125、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称作呼吸作用)
126、食物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这些细菌和真菌可从食品中获得有机物,并在食品中生长和繁殖,导致食品的腐烂,因此食品保存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防腐。防止食物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新军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生长和繁殖。
127、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抗生素(抗菌素)。128、科学家还能用现代技术手段,把其他生物的某种基因转入一些细菌内部,只这些细菌能够生产药品(用细菌做生物反应器)。129、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明抗生素。
生物的多样性
130、生物分类的意义:了解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使每个物种在生物分类上的位置一目了然,同时也进一步明确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131、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形态结构、内部构造、生理功能)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132、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133、每个界分为六个更小的等级,它们从从大到小依次是:门、纲、目、科、属、种。
134、两种生物之间共有的分类单位越多,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近。135、纲 < 亚门 < 门
136、分类等级越高,射干内务体间的差异越大,共同特征越少,所含生物数量越多。
137、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是基因的多样式,外在形式是种类的多样性。138、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139、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
140、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受到破坏就会导致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丧失。
141、自然条件下,平均2000年一种鸟类灭绝。平均8000年一种哺乳动物灭绝。142、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1.生存环境改变和破坏2.掠夺式的开发利用3.环境污染4.生物入侵。
143、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法律有《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水土保护法》。(每个法律前要加“中华人民共和国”)144、建立自然保护区分为:就地保护和圈地保护。选择填空
()1.Is your bike broken? Let ____ you.A.me to help B.I help C.me help D.I to help()2.Although they feel tired, ____they still go on working.A.and B.but C./ D.so()3.The woman can't____ his son in the park.A.read B.watch C.look D.find
()4.Li Lei works in England.He comes to China____.A.three time a year B.three times a year C.three times year D.three time year()5.His grandmother is well because she often ____.A.exercises B.smokes C.sleeps D.sings()()6.—____ do they play football? —Every day.A.How soon B.How much C.How many D.How often()7.His mother wants him ___ at home today.A.stays B.stayed C.to stay D.staying()8.Here ____ the results___ the student activity survey.A.is;with B.are;of C.is;of D.are;with()9.A: How often ______ she exercise? B: Twice a week.A.do B.does C.doing D.did
()10.Is her lifestyle the same ______ yours or different? A.as B.in C.at D.to()11.Exercising is good ___ our health.A.in B.at C.to D.for()12.Can I talk to you for a minute, Peter? Sure, I have ____ time.A.a few B.a little C.few D.little()13.How often __ she exercise? Twice a week.A.has B.do C.did D.does()14.Is her lifestyle the same ___ you? A.as B.in C.with D.to()15.His mother wants him ___ at home today.A.stays B.stayed C.to stay D.staying()16.Although they feel tired, ____they still go on working.A.and B.but C./ D.so()17.Li Lei works in England.He comes to China____.A.three time a year B.three times a year C.three times year D.three time year()18.My mum ____ surfs the Internet.She likes watching TV.A.doesn’t hardly ever B.hard ever C.isn’t hardly ever D.hardly ever()19.He ____ late for school.A.is often B.often is C.does often D.often does()20.___ does Mary do on weekends? She usually plays basketball.A.how B.when C.what D.where
Keys:1.C 2.C 此题的汉语意思为:尽管他们感到很疲惫,但是他们仍然继续工作。但做英语题时在有 although 的前题下,后面不用 but。
3.D 4.B 5.A 6.D 7.C want sb.to do sth.要某人做……,希望某人做......。
8.B 9.本题考查助动词do和does 的用法。在疑问句或否定句中,当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时,主动词用does, 因此,答案为 B.10.本题考查固定短语 the same as 的用法,答案为 A 11.D be good for 对。。有好处
12.few 和little表示几乎没有,含否定意味。a few 和a little 表示只有一点,含肯定意味。Few, a few 是可数的,little, a little 是不可数的。13.D 14.A the same as 和。。一样
15.C 16.C 17.B 18.D 19.A be late for 迟到 20.C
第三篇: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1
本学期我担任了八年级81班、82班的生物教学任务,为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并取得良好的成绩,我根据八年级生物学科的特点,特制订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提高学生综合成绩为重点,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
二、学生情况分析:
生物知识、现象与人类密切相联,学生对生物现象产生疑问多,但学生通过一学年对生物学的学习,对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已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大部分对本科的`学习兴趣浓厚。
三、教学总目标要求
初一下学期期末测试中,该两个班的总评位居全县第四,本学期希望进入全县前三。
四、主要措施:
1、重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改进教法,加强课堂教学
(1)注重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2)组织好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并提高其质量
(3)督促学生做好当堂知识的背诵与记忆。
3、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1)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在新教材的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生物学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养有很大作用。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所遇到的生物学现象,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2)比较、归纳学习法:
通过对知识的比较归纳,可找出知识之间内在联系,使知识间的关系更明了。
4、精心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好白板教学。
5、精心组织和策划好课堂教案。
6、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做到课堂质量高效率。
7、认真批改作业,从中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较好地开展八年级生物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本学期我打算仍坚持以《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为宗旨,以学校的教学核心工作目标“快乐+高效+优质”课堂为指导,以八年级生物《会考指导》为依据,扎实做好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八年级1-6班的生物教学,从今年上学期期末统测的情况来看,各班大部分学生的生物学基础比较弱、兴趣较淡,学起生物没多大劲。因此本学期的教学重心仍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物学基本技能和应试技能的`提高为主。
三、教学目标
1、坚持业务学习:深入钻研课改理论,更新教学观念,并结合教学实际交流学习心得,写好学习笔记。
2、利用集体备课小组的力量对教材进行充分讨论分析,把握其深度和广度。统一教案、作业设计、教学进度等等。
3、每周积极参加至少一次集体备课、研讨新教材,轮流说课、集体反思等活动。
4、充分利用电教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备课组内相互学习、帮助,精诚团结。每月定期开展听、评课活动。
6、深入开展教学科研,参与教研课题的研究,按时完成每学年撰写论文的工作。
7、注重实验教学,努力培养学生创新实验的理解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用图表表述实验和对实验方案评价能力。
8、加强会考试题研究,落实生物课程辅导工作和后进生转化工作。
四、具体措施
1、精心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针对具体学情因材施教;2、分层次设置课堂反馈练习,使优生得到发展,差生得到提高;3、定期举行单元考试,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到查遗补漏;4、引领学生开展复习方法交流等活动,让优生带动差生共同进步。5、定期开展生物培优和后进生辅基工作。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3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1、知识目标:
1)认识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2)知道动物的行为大多是通过运动来完成的,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它们的行为有密切的联系
3)获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的知识。
4)通过活动体验生物的分类是根据不同生物的特征上的相似程度来进行的。
2、能力目标:
1)增强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进行“饲养和观察蚯蚓”、“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制作甜酒”等实践性较强的活动。
3)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更好地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认识科学通过技术转化为人们改进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手段,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又具有实践价值。科学技术在促进人类进步的同时,往往带来人们预想不到的负面影响,因此,其实践价值就相当于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具有两面性。此外,尽管社会在走向科技化,科技也在社会化,但是,科学始终不是万能的,人类社会面临的所有问题,并非都能依靠科学来解决。
二、学情分析
通过初一的学习,多数学生对生物这门课比较有兴趣,其中也存在着问题:班中成绩差别悬殊,存在两极分化现象,有的班级后进生比较多。针对以上问题,我要对学生加以鼓励和引导,争取再上一个新台阶,以期待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做好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中学习的第五单元,是整个初中二年级生物所要掌握的一个重要单元。其中涉及的内容广,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多。
第一章至第三章内容,主要涉及动物的分类,让学生区别那些是水中生活的动物·陆地上生活的动物·空中飞行的动物,以及这些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其中重点在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这一章节强调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重点阐述了动物与人类生活得关系。第四章和第五章主要讲解了在生物圈中扮演了分解者的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通过这两个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对我们生存的环境更加熟悉,同时也更加了解在我们生存的环境中很多渺小的东西往往在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六单元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中学生必备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是其行为的基础之一,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其认识和行动的必然结果。作为一个现代公民,应当理解每种生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并且应当身体力行。因此,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在本册教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总结、回顾和发展,是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行为,同时,为学生的持续发展,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四、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
1、各种动物的适应性特征
2、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3、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难点:
1、运动的结构基础和形成机制
2、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
3、根据生物特征进行分类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村和新课程标准。
2、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
3、优化教学方法,运用好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4、认真组织好各次探究活动,注重学法指导。
5、认真做好培优辅差工作,面向全体学生。
6、加强训练,达到及时巩固的目的。
7、成立好合作学习小组,并加强合作学习指导。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渐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真正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养成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命、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
1、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知道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从而更有意识地保护生物,促进社会发展。
3、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如何健康地生活。
三、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共有5个班有200来个学生,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还不很高,上学年生物的平均成绩较低,虽然高分还可以,但由于不爱学习的学生较多,因此班平均被拉下来了。这个学期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争取成绩有较大的提高。
四、教学任务
1.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2.在继续抓好“课改”实验的过程中,努力学习有关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对“课改”的认识,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3.继续探究试教过程中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吸取上一年的“课改”经验,继续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固化“课改”新成果,并完成好相关的课题。
4。继续研究和推广校本教研的内涵和经验,充分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发辉学校教研组群体优势,继续尝试开展学校开放日活动。
5.继续探究新课程的评价体系,特别是建立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标准,并在初二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总结试教二年的经验和体会,初步归纳整理出适合我区区情的评价体系。
五、教学要求
1.教师在教学中要继续认真落实《课程》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
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大力倡导“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的教育科研观。教
中要有科研意识,要边实验、边研究,力争做一名科研型的教育工作者。
3.在教学中,要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4.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力争创造条件开全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5.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整合。
6.有条件的学校要积极组织好生物小组活动,能够对生物学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六、具体措施
1、精心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对新教材进行培训。
2、精心组织和策划好课堂教案。
3、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做到课堂质量高效率。
4、进行课外辅导和写小论文及做小制作,提高学生的兴趣。
5、认真批改作业,从中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6、培养优生,转化后进生。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在学生学好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提高学生综合成绩为重点,逐步养成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命、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在此基础上,发现并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八年级上册)课程的学习,逐步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种子的萌发和植物成长的过程。
2、了解植物的生活与栽培。
3、了解动物的生活和饲养。
4、知道微生物的控制和利用。
5、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6、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进行生物学相关信息资料的查询和收集。
过程与方法:
1、采取“目标激励、同伴互助、师生共勉”的教学策略,增强主动性,密切合作性,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可持续发展。
2、每堂课提一个学科问题、记一个知识结构、出一份测试试题。着意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归纳能力和自我检测能力,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尽可能让渡给学生。
3、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如:
(1)理论联系实际法。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所遇到的生物学现象,提升学习兴趣,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2)识图学习法。新教材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可读性强。引导学生学会看图、读图,可以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直观把握和理解记忆。
(3)比较法和归纳法。引导学生通过对知识的比较和归纳,找出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理顺知识脉络,形成知识结构,加深理解记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植物成长过程的价值,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2、了解生物科学在人们生产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实践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投身生物科技的热情以及促进社会进步的使命感。
3、了解科学技术在促进人类进步的同时,往往带来人们预想不到的负面影响,认识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善用可以为人类造福,滥用则会贻害无穷,确立全面的技术观和价值观。
三、学情分析
一方面,经过七年级一个学年的学习,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生物学习的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基本知识、生物实验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不少同学还对生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为八年级的生物教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目标不明确、自制力不强、主动性不足等问题,具体表现是学习习惯懒散、注意力不集中、完成作业马虎,好奇心有余而自觉性不足,学习成绩存在两极分化的趋势。
因此,从本学期开始,在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加强课堂调控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学习思想引导、学习方法指导,特别是学习过程和效果的监控,不仅要让学生态度端正、学习得法,还要促使学生养成及时巩固、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明显的进步,学习成绩有大面积的提高。
四、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内容包括: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活与栽培》共七章,第四单元《动物的生活与饲养》共五章,第五单元《微生物的控制和利用》共四个章。教材的编写注重从生活实践出发,内容编排图文并茂,有较强的可读性;栏目设置丰富多样,注重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本册书与七年级所学的`内容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要注意类别知识的横向对比,又要注意结构知识的纵向梳理,还要注意基本知识的多向迁移,搭建过渡桥梁、构建知识网络,力求做到形散神聚、融会贯通。
五、基本措施:
1、备课标、备教材。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明确教学要求,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本单元本节课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同时挖掘教材固有的思想教育因素,寓思想教育于教学过程之中。
2、备学生。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能力水平,充分估计学生接受新知识可能遇到的问题。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
3、备教法、备学法。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瞄准教学目标,灵活采取自学指导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手段,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根据教学内容不同,指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问题发现法、检测反馈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课堂实效。
4、备作业。注意控制好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量,结合考点、突出重点、精选习题,把握好训练的质,除了少数课后实践性的作业之外,其他知识性书面作业尽可能当堂完成、当堂批改、及时反馈,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作业的效果。
5、备教学流程。精细设计教学流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做好引领,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提问,注意知识教学、分组实验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
6、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在新教材的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生物学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养有很大作用。
应重视以下五种学习方法,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学学生学习。
(1)实验探究法:明确探究课题-->引导探究-->获得结论-->测试反馈
(2)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所遇到的生物学现象,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3)识图学习法:
新教材图文并茂,色彩鲜明,可读性强。它形象、直观、不仅有利于教师把有关知识讲清楚,而且利于学生理解内容,便于记忆。
(4)比较、归纳学习法:
通过对知识的比较归纳,可找出知识之间内在联系,使知识间的关系更明了。
(5)综合学习法:
引导学生运用相关学科(如物理、化学)的知识来解决生物学问题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6
学生基本情况:
本年级共有两个班,共计学生74人.由于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许多动物都认识,甚至了解,给生物的教学带来一定益处,针对以上情况,对本期教学工作作如下计划:
一.主要措施:
1、重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倡导探究性学习
3、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
4、改进教法,加强课堂教学
(1)提高贯彻课程目标的自觉性
初中生物学课程目标涵盖的生物学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是通过每节课或每项活动来逐步完成的。因此,在制定每节课(或活动)的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课程目标的体现和贯彻;考虑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特别要注意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的要求。
(2)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
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一改过去传统的注入式写法,注重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教材安排了丰富多采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生活动。
(3)加强和完善生物学实验教学。
5、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在新教材的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生物学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养有很大作用。
应重视以下五种学习方法,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学学生学习。
(1)实验探究法:明确探究课题-->引导探究-->获得结论-->测试反馈
(2)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所遇到的生物学现象,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3)识图学习法:
新教材图文并茂,色彩鲜明,可读性强。它形象、直观、不仅有利于教师把有关知识讲清楚,而且利于学生理解内容,便于记忆。
(4)比较、归纳学习法:
通过对知识的比较归纳,可找出知识之间内在联系,使知识间的关系更明了。
(5)综合学习法:
引导学生运用相关学科(如物理、化学)的知识来解决生物学问题
二、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第二周 第一单元
第二周——第三周 第二单元
第四周——第五周 第三单元
第六周——第七周 第四单元
第八周——第九周 第五单元
第十周到一调 第六单元最后
第十三周——-期末 复习
三、指导思想
以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积 极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渐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达能力。让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真正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养成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命、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四、教学目标
1、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知道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从而更有意识地保护生 物,促进社会发展。
3、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如何健康地生活。
五、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共有5个班有200来个学生,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还不很高,上学年生物的平均成绩较低,虽然高分还可以,但由于不爱学习的学生较多,因此班平均被拉下来了。这个学期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争取成绩有较大的提高。
六、教学任务
1.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2.在继续抓好“课改”实验的过程中,努力学习有关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对“课改”的认识,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3.继续探究试教过程中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吸取上一年的“课改”经验,继续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固化“课改”新成果,并完成好相关的课题。
4.继续研究和推广校本教研的内涵和经验,充分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发辉学校教研组群体优势,继续尝试开展学校开放日活动。
5.继续探究新课程的评价体系,特别是建立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标准,并在初二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总结试教二年的经验和体会,初步归纳整理出适合我区区情的评价体系。
七、教学要求
1. 教师在教学中要继续认真落实《课程》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
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大力倡导“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的教育科研观。教
中要有科研意识,要边实验、边研究,力争做一名科研型的教育工作者。
3.在教学中,要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4.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力争创造条件开全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5.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整合。
6.有条件的学校要积极组织好生物小组活动,能够对生物学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八、具体措施
1、精心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对新教材进行培训。
2、精心组织和策划好课堂教案。
3、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做到课堂质量高效率。
4、进行课外辅导和写小论文及做小制作,提高学生的兴趣。
5、认真批改作业,从中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6、培养优生,转化后进生。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7
一、指导思想
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渐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合作和探究过程中真正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养成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命、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在此基础上,发现并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二、教学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八年级上册)课程的学习,逐步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2、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3、了解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4、通过活动体验生物的分类是根据不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上的相似程度来进行的。
5、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如:进行“饲养和观察蚯蚓”、“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制作甜酒”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
6、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进行生物学相关信息资料的查询和收集。
过程与方法:
1、期初“三个一”:订一个奋斗目标、找一个互助伙伴、提一条教学建议。采取“目标激励、同伴互助、师生共勉”的教学策略,增强主动性,密切合作性,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可持续发展。
2、每堂“三个一”:提一个学科问题、记一个知识结构、出一份测试试题。着意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归纳能力和自我检测能力,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尽可能让渡给学生。
3、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如:
(1)问题导向法。指导学生按照“生物有哪些形态结构特征?如何适应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如何?”等基本问题自主学习、自主解答、自主测试、自主反馈,辅以同伴互助和教师点评,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2)实验探究法。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实验操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的科学探究的方法流程。
(3)理论联系实际法。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所遇到的生物学现象,提升学习兴趣,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4)识图学习法。新教材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可读性强。引导学生学会看图、读图,可以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直观把握和理解记忆。
(5)比较法和归纳法。引导学生通过对知识的比较和归纳,找出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理顺知识脉络,形成知识结构,加深理解记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2、了解生物科学技术在人们生产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实践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投身生物科技的热情以及促进社会进步的使命感。
3、了解科学技术在促进人类进步的同时,往往带来人们预想不到的负面影响,认识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善用可以为人类造福,滥用则会贻害无穷,确立全面的技术观和价值观。
三、学情分析
一方面,经过七年级一个学年的学习,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生物学习的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基本知识、生物实验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不少同学还对生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为八年级的生物教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目标不明确、自制力不强、主动性不足等问题,具体表现是学习习惯懒散、注意力不集中、完成作业马虎,好奇心有余而自觉性不足,学习成绩存在两极分化的趋势。
因此,从本学期开始,在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加强课堂调控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学习思想引导、学习方法指导,特别是学习过程和效果的监控,不仅要让学生态度端正、学习得法,还要促使学生养成及时巩固、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明显的进步,学习成绩有大面积的提高。
四、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内容包括: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共五章,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共三章。教材的编写注重从生活实践出发,内容编排图文并茂,有较强的可读性;栏目设置丰富多样,注重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本册书的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与七年级的《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同为《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圈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离不开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人、动物、细菌和真菌等有机组成部分的和谐共存,前后内容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要注意类别知识的横向对比,又要注意结构知识的纵向梳理,还要注意基本知识的多向迁移,搭建过渡桥梁、构建知识网络,力求做到形散神聚、融会贯通。
五、基本措施:
1、备课标、备教材。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明确教学要求,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本单元本节课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同时挖掘教材固有的思想教育因素,寓思想教育于教学过程。
2、备学生。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能力水平,充分估计学生接受新知识可能遇到的问题。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
3、备教法、备学法。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瞄准教学目标,灵活采取自学指导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手段,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根据教学内容不同,指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问题发现法、检测反馈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课堂实效。
4、备作业。注意控制好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量,结合考点、突出重点、精选习题,把握好训练的质,除了少数课后实践性的作业之外,其他知识性书面作业尽可能当堂完成、当堂批改、及时反馈,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作业的效果。
5、备教学流程。精细设计教学流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做好引领,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提问,注意知识教学、分组实验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
周别
教学内容
1
第五单元第一章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
2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
3
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
4
第二章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5
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6
第三节社会行为
7
第三章
第一节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8
第二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9
第四章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0
第二节细菌
11
期中考试
12
第三节真菌
13
第五章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4
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15
第六单元第一章
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16
第二节从种到界
17
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18
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9——22
复习和期末考试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8
一、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内容包括: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共五章,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共三章。教材的编写注重从生活实践出发,内容编排图文并茂,有较强的可读性;栏目设置丰富多样,注重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本册书的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与七年级的《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同为《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圈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离不开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人、动物、细菌和真菌等有机组成部分的和谐共存,前后内容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要注意类别知识的横向对比,又要注意结构知识的纵向梳理,还要注意基本知识的多向迁移,搭建过渡桥梁、构建知识网络,力求做到形散神聚、融会贯通。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认识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2、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3、了解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二)情感价值观:
1、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2、了解生物科学技术在人们生产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实践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了解科学技术在促进人类进步的同时,往往带来人们预想不到的负面影响,认识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善用可以为人类造福,滥用则会贻害无穷,。
三、基本措施:
1、备教材。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2、备学生。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能力水平,充分估计学生接受新知识可能遇到的问题。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
3、备教法、备学法。灵活采取自学指导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等手段,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根据教学内容不同,指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检测反馈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课堂实效。
4、备作业。注意控制好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量,结合考点、突出重点、精选习题,把握好训练的质,做到少而精,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提高作业的效果。
四、教学进度
1、9月—————11月中旬完成第五单元前四章的教学
2、12月完成本册后面所有教学内容
3、元月复习完七年级上册及总复习迎接期考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9
一、指导思想
在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提高学生综合成绩为重点,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
1.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科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2.在继续抓好“课改”实验的过程中,努力学习有关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对“课改”的认识,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3.继续探究试教过程中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吸取过去两年的教学经验,继续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固化“课改”教学新成果。
4.继续探究新课程的评价体系,特别是建立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标准,并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总结过去两年中的教学的经验和体会。
三、学生情况分析:
生物知识、现象与人类密切相联,学生对生物现象产生疑问多,但学生通过一学年对生物学的学习,对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已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大部分对本科的学习兴趣浓厚。
四、教学总目标要求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八年级上册)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1)通过学习,认识到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在不断进行着。
2)通过学习,认识到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是依靠产生后代来实现。其中人的个体,开始于一个小小的单细胞受精卵。
能力:
1)增强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2)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我们生存的家园——生物圈的重要性,产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五.主要措施:
1、重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充分考虑课程目标的体现和贯彻;考虑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特别要注意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的要求
2、倡导探究性学习。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一改过去传统的注入式写法,注重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知识的发生和发展。
3、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加强和完善生物学实验教学。
4、改进教法,加强课堂教学。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在新教材的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生物学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养有很大作用。
六、周课时计划
第一周: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二周: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三周: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四周: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五周:人体的神经调节
第六周:人体的神经调节
第七周:人体对信息的感知
第八周:人体对信息的感知
第九周:人体的激素调节
第十周:人体的支持与运动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人体的支持与运动
第十二周:动物的行为
第十三周: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十四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第十五周:人的生殖人的新个体发育
第十六周:动物的生殖动物的发育
第十七周:植物的生殖
第十八周:植物的生长发育
第十九周:期末考试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10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从生物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来看,生物实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生物实验对于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全面落实培养科学素养的目标,具有其他教学内容和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新的课程理念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落实和实施,都离不开生物实验。为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更好地实施实验教学,现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小组的协作精神。让学生通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从而认识和揭示自然科学规律,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意识,切实让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实验目的
1、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2、使学生有亲身经历和体验同时能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要求
1、演示实验必须按大纲要求开足,教师在课堂上用演示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实验。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能够获得感性的认识和验证,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若有条件可改成分组实验,增强学生的切身体验。
2、学生分组实验,也要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学生实验全部开齐。对于学生实验,若能当堂看清实验结果的须在实验室里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监督学生对每个实验达到操作规范、熟练的程度;培养他们浓厚的生物学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实验课的教学方法
实验课教学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设备条件等因素,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锻炼自己能找到一些新方法、新步骤;在讲授理论知识时,最好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去归纳出这些知识,这样做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加强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充分发挥其科学思维和想象力。
五、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
1、制定出本学期实验教学进度计划,并写明实验目录,写明实验的日期、班级、节次、名称,教学中按计划安排实验。
2、任课教师须将实验通知单提前送交实验室,实验教师必须将每个实验用到的仪器、药品以及其他有关事宜提前准备好,做到有备无患。
六、将德育工作渗透于教学中
1、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明确相互协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实
验过程中团结合作的精神。
2、要教育学生遵守实验规则,爱护财务,节约用水、电、药品,从而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
3、要求学生严格认真的按照实验要求来操作,细心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4、培养学生井然有序的工作习惯。实验结束后,把仪器放回原处,整理好实验台,填写好实验记录。
六、实验教学进度表
(一)分组实验与探究:
1、饲养和观察蚯蚓(第二周)
2、动物的绕道取食(课外探究)(第四周)
3、蚂蚁的通讯(课外探究)(第五周)
4、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课外探究)(第七周)
(二)演示实验
1、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模型)(第一周)
2、观察鱼口和鳃盖后缘是否同时张开、闭合(第一周)
3、家兔解剖(标本)(第二周)
4、鸽解剖(标本)(第三周)
5、观察蝗虫模型(第四周)
6、人体解剖模型(示骨骼)(第五周)
7、人体解剖模型(示肌肉)(第五周)
8、发酵实验(第十周)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11
一、指导思想
在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提高学生综合成绩为重点,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
1.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2.在继续抓好“课改”实验的过程中,努力学习有关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对“课改”的认识,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3.继续探究试教过程中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吸取过去两年的教学经验,继续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固化“课改”教学新成果。
4.继续探究新课程的评价体系,特别是建立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标准,并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总结过去两年中的教学的经验和体会。
三、学生情况分析:
生物知识、现象与人类密切相联,学生对生物现象产生疑问多,但学生通过一学年对生物学的学习,对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已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大部分对本科的学习兴趣浓厚。
四、教学总目标要求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八年级上册)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
1)认识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2)知道动物的行为大多是通过运动来完成的,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都与它们的行为有密切的联系
3)获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的知识。
4)通过活动体验生物的分类是根据不同生物的特征上的相似程度来进行的。
能力:
1)增强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进行“饲养和观察蚯蚓”、“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制作甜酒”等实践性较强的活动。
3)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更好地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认识科学通过技术转化为人们改进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手段,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又具有实践价值。科学技术在促进人类进步的同时,往往带来人们预想不到的负面影响,因此,其实践价值就相当于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具有两面性。此外,尽管社会在走向科技化,科技也在社会化,但是,科学始终不是万能的,人类社会面临的所有问题,并非都能依靠科学来解决。
五.主要措施:
1、重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倡导探究性学习
3、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
4、改进教法,加强课堂教学
(1)提高贯彻课程目标的自觉性
初中生物学课程目标涵盖的`生物学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是通过每节课或每项活动来逐步完成的。因此,在制定每节课(或活动)的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课程目标的体现和贯彻;考虑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特别要注意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的要求。
(2)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
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一改过去传统的注入式写法,注重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教材安排了丰富多采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生活动。
(3)加强和完善生物学实验教学。
5、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在新教材的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生物学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养有很大作用。
应重视以下五种学习方法,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学学生学习。
(1)实验探究法:明确探究课题——>引导探究——>获得结论——>测试反馈
(2)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所遇到的生物学现象,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3)识图学习法:
新教材图文并茂,色彩鲜明,可读性强。它形象、直观、不仅有利于教师把有关知识讲清楚,而且利于学生理解内容,便于记忆。
(4)比较、归纳学习法:
通过对知识的比较归纳,可找出知识之间内在联系,使知识间的关系更明了。
(5)综合学习法:
引导学生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来解决生物学问题。
六、教学内容及进度
教学内容
课时
第十五章动物的运动
动物运动的方式
1
动物运动的形成
3
第十六章动物的行为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1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2
动物行为的研究
2
第十七章生物圈中的动物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
我国的动物资源
1
我国动物资源的保护
1
第十八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1
第十九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人的生殖和发育
3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3
其他生物的生殖
2
第二十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和变异现象
1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2
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
2
性别和性别遗传
1
遗传与环境
1
遗传病和人类健康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12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渐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真正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养成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命、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二、教学任务
1.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2.在继续抓好“课改”实验的过程中,努力学习有关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对“课改”的认识,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3.继续探究试教过程中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吸取过去两年的教学经验,继续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固化“课改”教学新成果。 4.继续探究新课程的评价体系,特别是建立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标准,并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总结过去两年中的教学的经验和体会。
三、学生情况分析:
生物知识、现象与人类密切相联,学生对生物现象产生疑问多, 但学生通过一学年对生物学的学习,对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已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大部分对本科的学习兴趣浓厚。
四、教学总目标要求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八年级上册)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目标:1)认识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2)知道动物的行为大多是通过运动来完成的,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都与它们的行为有密切的联系 3)获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的知识。 4)通过活动体验生物的分类是根据不同生物的特征上的相似程度来进行的。
能力目标:1)增强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进行“饲养和观察蚯蚓”、“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制作甜酒”等实践性较强的活动。 3)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更好地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认识科学通过技术转化为人们改进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手段,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又具有实践价值。科学技术在促进人类进步的同时,往往带来人们预想不到的负面影响,因此,其实践价值就相当于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具有两面性。此外,尽管社会在走向科技化,科技也在社会化,但是,科学始终不是万能的,人类社会面临的所有问题,并非都能依*科学来解决。 五.主要措施:
1、重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倡导探究性学习
3、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
4、改进教法,加强课堂教学(1)提高贯彻课程目标的自觉性
初中生物学课程目标涵盖的生物学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是通过每节课或每项活动来逐步完成的。因此,在制定每节课(或活动)的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课程目标的体现和贯彻;考虑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特别要注意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的要求。
(2)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
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一改过去传统的注入式写法,注重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教材安排了丰富多采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生活动。
(3)加强和完善生物学实验教学。
5、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在新教材的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生物学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养有很大作用。
应重视以下五种学习方法,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学学生学习。 (1)实验探究法:明确探究课题--引导探究--获得结论--测试反馈 (2)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所遇到的生物学现象,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3)识图学习法:
新教材图文并茂,色彩鲜明,可读性强。它形象、直观、不仅有利于教师把有关知识讲清楚,而且利于学生理解内容,便于记忆。 (4)比较、归纳学习法:
通过对知识的比较归纳,可找出知识之间内在联系,使知识间的关系更明了。
(5)综合学习法:
引导学生运用相关学科(如物理、化学)的知识来解决生物学问提 实验教学进度表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13
一.教学内容
本册编排了《周围的生物世界》,《探索生命》,《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组成》,《绿色植物的一生》,《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作用》等七个单元。
二.教材目标
(1)让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3)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
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人与生物圈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删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内容,以灵活应用的知识点为主。在时代性,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反应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刚步入初中,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在学习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有部分学生兴趣不高,应付学习,对学习生物学这科不够重视,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认真完成,没有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但也有能较快适应新学习环境,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劲头十足的学生。因此学生差异较大而且明显。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生物学很感兴趣,对老师布置的课外实验能按时完成,积极配合老师上好每一节课。
四.教学措施和方法
针对教材和学生的总体情况,在备课时,知识的难易程度要控制好,应适应大部分的学生。实施教学时,灵活、应变,既让基础差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又要让学习层次较高的协商有发展提升的空间。同时,注意学生的动手及协作能力的培养,从学生的现有知识及生活经验出发开展教学,培养学生以生物学的角度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能对之加以解答或寻得答案。
1、本学期应该注重班级学生成绩的平衡发展,特别关注生物学困生的学习发展。对生物学困难生,要真正了解他们对生物学习的态度,分析学习不好的原因,个别找来谈心,上课随时关注他们的反应,看他们是否参与到学习中,是否对生物有兴趣,鼓励他们多回答问题,对于他们的变化做好记录。课外走进他们的生活,带领他们去了解一些实际性的生物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继续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的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
4、继续探究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和模式。争取呈现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并运用
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校本教研,上好课,设计好教案,写好教学反思。
5、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担出探究性的问题;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鼓励学生学会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践。
总之,通过本学期教育教学,全面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理解,掌握有关知识的同时,培养相应的能力,以应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想尽一切方法,尽一切努力在期末考试的检测中考个好的成绩,给学生和家长一个满意的答卷。
五。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共30课时)
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3课时
第二章探索生命3课时
第三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3课时
第四章生物体的组成3课时
第五章绿色植物的一生10课时
第六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7课时
第七章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作用1课时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14
一、指导思想
在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提高学生综合成绩为重点,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
1.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科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2.在继续抓好“课改”实验的过程中,努力学习有关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对“课改”的认识,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3.继续探究试教过程中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吸取过去两年的教学经验,继续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固化“课改”教学新成果。
4.继续探究新课程的评价体系,特别是建立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标准,并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总结过去两年中的教学的经验和体会。
三、学生情况分析:
生物知识、现象与人类密切相联,学生对生物现象产生疑问多,但学生通过一学年对生物学的学习,对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已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大部分对本科的学习兴趣浓厚。
四、教学总目标要求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八年级上册)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
1)通过学习,认识到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在不断进行着。
2)通过学习,认识到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是依靠产生后代来实现。其中人的个体,开始于一个小小的单细胞受精卵。
能力:
1)增强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2)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我们生存的家园——生物圈的重要性,产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五.主要措施:
1、重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充分考虑课程目标的体现和贯彻;考虑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特别要注意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的要求
2、倡导探究性学习。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一改过去传统的注入式写法,注重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知识的发生和发展。
3、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加强和完善生物学实验教学。
4、改进教法,加强课堂教学。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在新教材的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生物学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养有很大作用。
六、周课时计划
第一周:14.1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二周:14.1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三周:14.1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四周:14.2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五周:15.1人体的神经调节
第六周:15.1人体的神经调节
第七周:15.2人体对信息的`感知
第八周:15.2人体对信息的感知
第九周:15.3人体的激素调节
第十周:16.1人体的支持与运动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16.1人体的支持与运动
第十二周:16.2动物的行为
第十三周:17.1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17.2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十四周:17.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第十五周:18.1人的生殖18。2人的新个体发育
第十六周:19.1动物的生殖19。2动物的发育
第十七周:20.1植物的生殖
第十八周:20.2植物的生长发育
第十九周:期末考试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15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xx县教育局全面推行尝试教学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渐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达能力。
二、基本情况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方面,经过七年级一个学年的学习,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生物学习的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基本知识、生物实验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不少同学还对生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为八年级的生物教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目标不明确、自制力不强、主动性不足等问题,具体表现是学习习惯懒散、注意力不集中、不按时完成作业,好奇心有余而自觉性不足,学习成绩存在两极分化的趋势。
因此,从本学期开始,在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加强课堂管理和调控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学习思想引导、学习方法指导,特别是学习过程和效果的监控,不仅要让端正学生态度、学习得法,还要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巩固、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明显的进步,学习成绩有大面积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内容包括: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共五章,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共三章。教材的编写注重从生活实践出发,广泛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握基础性,体现先进性;内容编排图文并茂,加强了启发性,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栏目设置丰富多样,注重创设问题情景,突出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内容编写具有弹性,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1、关于第五单元的内容我主要分两个部分进行分析
(1)、关于动物部分
教材先探讨生物圈中有哪些动物,它们分别有哪些与各自环境相适应的特征,再探讨它们的运动、行为以及在生物路边中的作用,其知识结构简图如下:
这样的安排改变了长期以来按进化顺序逐门逐纲讲述各类群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做法,强化了动物与环境紧密联系的认识,其中水中生活的动物重点探究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陆地生活的动物重点探究蚯蚓和家兔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空中飞行的动物重点探究鸟和昆虫适应空中飞行的特点,这样能较好地体现课程标准关于动物的类群重点阐述环节动物、节肢动物、鱼类、鸟类和哺乳类的要求。而关于其他动物的类群则在相应的节中简单介绍。这样的安排突出了重难点。
(2)、关于细菌、真菌部分
其内容包括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和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两大部分。本单元的第四章标题为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作为第一节,还安排了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内容,这些内容尽管与具体内容标准并非一一对应,却都是为了更好地体现课程标准突出人与生物圈的思路。在说到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时,必然要说到发酵食品的制作等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生物技术,因此,将课程标准中这两项内容合在一起。
2、关于第六单元的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包括生物的分类、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现状及保护对策等。
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课标要求达到层次是学生能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这是个热点问题,所以教材从生物各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方面来阐述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以便让学生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对策有更深入的认识。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图如下:
三、教学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八年级上册)课程的学习,逐步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2、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3、了解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4、通过活动体验生物的分类是根据不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上的相似程度来进行的。
5、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价值。
6、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如:进行饲养和观察蚯蚓、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制作甜酒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
7、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丰富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如:进行生物学相关信息资料的查询和收集。
第四篇:八年级生物上册总结
2017年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 姓名: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1、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例如:水母,海蜇、水螅、海葵和珊瑚虫等。
2、扁形动物:身体呈左右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例如:涡虫、华支睾吸虫、血吸虫、绦虫。
3、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状;有口有肛门。例如:蛔虫、蛲虫、钩虫、丝虫和线虫等。
4、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状,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例如:蚯蚓、水蛭和沙蚕等。
5、软体动物: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例如:章鱼、蜗牛、石鳖、河蚌、扇贝、文蛤、乌贼和鱿鱼等。
6、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例如:蜘蛛、蜈蚣、虾和蟹,以及所有昆虫等。
①昆虫是最多的一类动物,超过100万种,也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因而是分布最广泛的动物。
②昆虫的外骨骼是覆盖在其体表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它不会随身体生长,因此昆虫会有蜕皮现象。
③常见的昆虫有蜻蜓、蝴蝶、蜜蜂、蚂蚁和蝗虫等。
④蝗虫:节肢动物中昆虫的一种,身体主要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它有3对足、2对翅,以及一对触角;呼吸的器官是气管。
7、鱼:生活在水中,体表有鳞片覆盖,靠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①运动器官:鳍
尾鳍:控制并保持前进方向、鱼前进的动力。背鳍、腹鳍、臀鳍:维持鱼体平衡 胸鳍:辅助转换方向 侧线:感知水流和障碍物。
②呼吸器官:鳃,主要由鳃丝构成(鳃丝内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呼吸时,水从口流进鳃,再从鳃盖后缘流出,流出的水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③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
一是能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来取食和避敌;二是用鳃在水中呼吸。④鱼离不开水的原因:呼吸器官是鳃,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
8、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 吸,皮肤辅助呼吸。常见种类有青蛙、大鲵(娃娃鱼)蝾螈等。
9、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鳞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产卵,卵外有卵壳。常见种类有龟、鳖、蛇、鳄和蜥蜴等。
10、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比如蜥蜴:它的一生一生都生活在陆地上。①它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②它的皮肤干燥,表面覆盖角质的鳞,起保护身体和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③它的肺比青蛙的发达,只靠肺呼吸。④蜥蜴将受精卵产在陆地上,它的受精卵较大,卵外还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幼体的发育也在陆地。因此,爬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都摆脱了对水的依赖。
10、鸟 类:体表被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比如鸡、鸭、鹅、企鹅、鸵鸟等都是鸟类。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①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翔时空气的阻力; ②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 ③胸部有高耸的龙骨突,长骨中空,内充空气; ④胸肌发达;
⑤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除粪便都很迅速;
⑥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 ⑦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 ⑧喙短,口内无齿,无膀胱,直肠短,粪便尿液及时排出。
11、哺乳动物:
(1)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用肺呼吸;(2)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的区别:
①恒温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可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使体温不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体温恒定能减少对外界环境依赖性,扩大生活和分布范围。
②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动物是变温动物,如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等。(3)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① 脊椎动物:体内有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称为脊椎动物有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哺乳动物。
② 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称为无脊椎动物。有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与行为
1、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或骨骼肌)组成。骨:杠杆作用;关节:支点作用;肌肉:提供动力。
2、骨胳肌结构: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肌腱
骨胳肌特性: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活动的。
3、运动的产生过程: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 的刺激收缩时,会牵动骨头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4、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的配合下共同完成 运动。
5、关节的结构图:如右图
6、屈肘: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双手自然下垂同时处于舒张状态,双手持重物同时处于收缩状态)
7、动物的行为分类:
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分为: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 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8、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母鸡孵蛋、小鸟喂鱼、幼袋鼠吃奶、鸟的迁徙。
(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喝牛奶。
9、先天性行为的意义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
学习行为的意义: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利。
10、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行为。如白蚁、狼以及狒狒等。
11、社会行为特征: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②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③有的还形成等级
12、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群体成员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动作、声音、和气味等。蜜蜂跳舞—动作 黑长尾猴—声音 蚂蚁—气味 蝶蛾类昆虫—性外激素(气味)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
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 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2、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这种现象 叫做生态平衡。
3、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其中任一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
4、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如用瓢虫控制棉蚜数量。主要方法有: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
5、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的方法。如宇航服是模仿了长颈鹿;薄壳建筑模仿了乌龟龟壳等。
第四章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1、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2、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区别:
4、接种是指将少量的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
5、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一定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有些需氧,而有些则厌氧。酵母菌可有氧呼吸,也能无氧呼吸,乳酸菌制奶也不要氧气。
除少数细菌外,都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养,营养方式为异养。
6、细菌是由列文·虎克首次发现的。
7、法国的“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空气中原有的细菌产生的。
8、细菌特征:个体微小,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形态。它们无成形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9、细菌的结构:如右图
(1)一个细菌也是一个细胞是单细胞生物。
(2)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有细胞壁,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细菌有鞭毛。细菌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10、细菌的生殖:靠分裂进行生殖,每20-30分钟一次。
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 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11、营养方式:异养,有腐生和寄生两种方式。
腐生细菌:分解动物植物遗体;寄生细菌:寄生在活的动植物体内。
12、作用:作为分解者促进自然界物质循环。
14、真菌的种类:
(1)大型真菌:木耳、牛肝菌、香菇、灵芝(多细胞真菌)(2)霉菌:青霉、曲霉(多细胞真菌)(3)酵母菌(单细胞真菌)
15、真菌的结构:菌体由许多细胞连接形成的菌丝构成;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另外还有单细胞的真菌,如酵母菌;均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16、真菌的生殖:用孢子繁殖后代
17、酵母菌(单细胞真菌)
①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液泡、无叶绿体 ②营养方式:异养(腐生)
有氧呼吸:葡萄糖 二氧化碳+水+能量(多)无氧呼吸:葡萄糖 +二氧化碳+能量(少)③生殖方式:出芽生殖,特殊情况进行孢子生殖
18、霉菌(青霉、曲霉)(多细胞真菌)(1)形态:(多细胞)
(2)结构:青霉:直立菌丝、营养菌丝顶端孢子囊:扫帚状,青绿色 曲霉:直立菌丝、营养菌丝顶端孢子囊:放射状,黑褐色(3)生殖:孢子生殖
(4)营养方式:异养(腐生)
19、蘑菇(多细胞真菌)
(1)结构:菌盖和菌柄又称子实体。
(2)营养方式:异养(腐生),从腐烂的植物体获得营养。(3)生殖:孢子生殖
(4)生活环境:生活在温度适宜、水分充足且富含有机物的地方 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
(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即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制造有机物。
(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这类微生物多营寄生生活,从活的动植物体上吸收营养物质。如链球菌引起扁桃体炎,真菌引起癣、小麦叶锈病。
(3)与动植物共生。共生指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不能分开的现象。如真菌与藻类共生形成地衣;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现象等。
2、食品制作:利用微生物发酵原理,即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的过程。酿酒、制作馒头和面包——酵母菌 酸奶、泡菜——乳酸菌 制醋——醋酸菌 制酱——霉菌
3、食品保存:
腐败原因----细菌和真菌分解食品中的有机物并在其中生长繁殖所导致; 保存原理----将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其生长繁殖;
保存方法----巴氏消毒法、罐藏法、脱水法、腌制法、真空包装法、晒制烟熏法、渗透法及冷藏冷冻法等。
4、抗生素是真菌(另外还有放线菌)产生的可杀死某些致病菌的物质。
5、环境保护:无氧时一些杆菌、甲烷菌可将引发污染的有机物发酵分解,产生甲烷等,而有氧时另外一些细菌(如黄杆菌)可将这些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这样都使污水得到净化。
第六单元
1、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从大到小的七个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2、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3、植物的主要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4、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依据是:花、果实和种子等特征。
5、动物的主要类群: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5、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有:金丝猴、白鳍豚、朱鹮、扬子鳄 我国植物界的“活化石”:银杉、珙桐(中国鸽子树)
6、科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
7、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目的是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依据是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
8、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9、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也是最小的分类单位。
10、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物种越多,但物种间的相似程度越小,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物种越少,而相似特征越多,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11、生物命名法: 瑞典人林奈提出的双名法,即 属名+种加词
12、生物多样性内涵:它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多样性(即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13、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14、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者关系:(1)基因多样性决定种类多样性,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2)生物种类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多样性。
(3)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5、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1)生态环境改变和破坏;(2)掠夺式开发利用;(3)环境污染;
(4)外来物种入侵(如来自国外的水葫芦)。
16、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其目的是保护生态系统和保护珍稀动植物等。自然保护区具有“天然基因库”、“天然实验室”和“活的自然博物馆”的特点。
17、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式:(1)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2)迁地保护——迁出原地,移入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种子、精子库);(4)健全法制管理,全球合作。
18、作为一名公民,在保护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方面,应当这样做:(1)人人都来植树造林;(2)开展爱鸟周活动;(3)人人都来消灭白色垃圾;(4)
不随地吐痰,不随意打鸟,不攀折花木等。
第五篇: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渐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达能力。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七年级一个学年的学习,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生物学习的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基本知识、生物实验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不少同学还对生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为八年级的教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但是,不少学生的生物学基础较差,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目标不明确、自制力不强、主动性不足等问题,具体表现是学习习惯懒散、注意力不集中、不按时完成作业,好奇心有余而自觉性不足,学习成绩存在两极分化的趋势。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2、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3、了解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4、通过活动体验生物的分类是根据不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上的相似程度来进行的。
5、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价值。
6、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如:进行“饲养和观察蚯蚓”、“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
7、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丰富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如:进行生物学相关信息资料的查询和收集。
四、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内容包括: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共五章,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共三章。教材的编写注重从生活实践出发,广泛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握基础性,体现先进性;内容编排图文并茂,加强了启发性,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栏目设置丰富多样,注重创设问题情景,突出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内容编写具有弹性,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五、基本措施:
1、坚持业务学习:深入钻研课改理论,更新教学观念,并结合教学实际交流学习心得,写好学习笔记。
2、期初“三个一”:订一个奋斗目标、找一个互助伙伴、提一条教学建议。采取“目标激励、同伴互助、师生共勉”的教学策略,增强主动性,密切合作性,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可持续发展。
3、利用集体备课小组的力量对教材进行充分讨论分析,把握其深度和广度。统一教案、作业设计、教学进度等。
4、每周积极参加至少一次集体备课、研讨新教材,轮流说课、集体反思等活动。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备课组内相互学习、帮助,精诚团结。
5、充分利用电教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6、在教学中注意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7、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
(1)探究实验法。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实验操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和反思”的科学探究的方法流程。
(2)理论联系实际法。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所遇到的生物学现象,提升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做到知识源于生活,学以致用。(3)识图学习法。新教材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可读性强。引导学生学会看图、读图,可以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直观把握和理解记
忆。
(4)比较法和归纳法。引导学生通过对知识的比较和归纳,找出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理顺知识脉络,学会归纳概括和总结,形成知识结构,加深理解记忆。
六、教学进度安排(35课时)第五单元
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7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5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2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4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复习4第六单元
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3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1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2复习
课时课时课时课时课时课时课时课时课时4课时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在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提高学生综合成绩为重点,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
1.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科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2.在继续抓好“课改”实验的过程中,努力学习有关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对“课改”的认识,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3.继续探究试教过程中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吸取过去两年的教学经验,继续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固化“课改”教学新成果。
4.继续探究新课程的评价体系,特别是建立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标准,并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总结过去两年中的教学的经验和体会。
三、学生情况分析:
生物知识、现象与人类密切相联,学生对生物现象产生疑问多,但学生通过一学年对生物学的学习,对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已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大部分对本科的学习兴趣浓厚。
四、教学总目标要求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八年级上册)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1)通过学习,认识到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在不断进行着。
2)通过学习,认识到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是依靠产生后代来实现。其中人的个体,开始于一个小小的单细胞受精卵。
能力:
1)增强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2)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我们生存的家园——生物圈的重要性,产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五.主要措施:
1、重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充分考虑课程目标的体现和贯彻;考虑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特别要注意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的要求
2、倡导探究性学习。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一改过去传统的注入式写法,注重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知识的发生和发展。
3、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加强和完善生物学实验教学。
4、改进教法,加强课堂教学。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在新教材的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生物学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养有很大作用。
六、周课时计划
第一周: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二周: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三周: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四周: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五周:人体的神经调节
第六周:人体的神经调节
第七周:人体对信息的感知
第八周:人体对信息的感知
第九周:人体的激素调节
第十周:人体的支持与运动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人体的支持与运动
第十二周:动物的行为
第十三周: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十四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第十五周:人的生殖人的新个体发育
第十六周:动物的生殖动物的发育
第十七周:植物的生殖
第十八周:植物的生长发育
第十九周:期末考试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较好地开展八年级生物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本学期我打算仍坚持以《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为宗旨,以学校的教学核心工作目标“快乐+高效+优质”课堂为指导,以八年级生物《会考指导》为依据,扎实做好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八年级1-6班的生物教学,从今年上学期期末统测的情况来看,各班大部分学生的生物学基础比较弱、兴趣较淡,学起生物没多大劲。因此本学期的教学重心仍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物学基本技能和应试技能的提高为主。
三、教学目标
1、坚持业务学习:深入钻研课改理论,更新教学观念,并结合教学实际交流学习心得,写好学习笔记。
2、利用集体备课小组的力量对教材进行充分讨论分析,把握其深度和广度。统一教案、作业设计、教学进度等等。
3、每周积极参加至少一次集体备课、研讨新教材,轮流说课、集体反思等活动。
4、充分利用电教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备课组内相互学习、帮助,精诚团结。每月定期开展听、评课活动。
6、深入开展教学科研,参与教研课题的研究,按时完成每学年撰写论文的工作。
7、注重实验教学,努力培养学生创新实验的理解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用图表表述实验和对实验方案评价能力。
8、加强会考试题研究,落实生物课程辅导工作和后进生转化工作。
四、具体措施
1、精心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针对具体学情因材施教;2、分层次设置课堂反馈练习,使优生得到发展,差生得到提高;3、定期举行单元考试,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到查遗补漏;4、引领学生开展复习方法交流等活动,让优生带动差生共同进步。5、定期开展生物培优和后进生辅基工作。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通过八年级生物上册的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实际生活中与生物学有关的知识,认识生物、了解生物、应用生物,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态度和情感,使学生树立生活与科学是紧密相连的观点,培养学生观察、收集资料、分析、评价、综合概括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介绍动物的运动﹑动物的行为﹑生物圈中的动物﹑生物的生殖和发展﹑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共6章,内容比较多,探究实验减少了一些,增加了观察与思考以及活动栏目.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和一定的理论和技能,并且通过前四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生物圈中各类群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有了大致的了解,还有这个时期的学生已经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也对遗传和变异充满好奇,所以第六单元的内容刚好可以替学生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能真正认识自己,了解生命是怎样延续的。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注意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条件力争开全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等活动。
4、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运用各种辅助教学手段。
5、积极组织好生物课外小组活动,对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具体措施:
1、精心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对新教材进行培训。
2、精心组织和策划好课堂教案。
3、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做到课堂质量高效率。
4、进行课外辅导和写小论文及做小制作,提高学生的兴趣。
5、认真批改作业,从中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6、培养优生,转化后进生。
五、教学内容及进度
教学内容
课时
第十五章动物的运动
动物运动的方式
1
动物运动的形成
3
第十六章动物的行为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1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2
动物行为的研究
2
第十七章生物圈中的动物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
我国的动物资源
1
我国动物资源的保护
1
第十八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1
第十九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人的生殖和发育
3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3
其他生物的生殖
2
第二十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和变异现象
1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2
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
2
性别和性别遗传
1
遗传与环境
1
遗传病和人类健康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5
一、教学目标
获得有关生物的结构层次,识记动物的主要类群和主要特征。探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方式。区分不同类群的生物。认识常见的动物,了解它们在自然界和经济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识记动物的行为类型和特点及其意义,知道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了解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知道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和方法。动物行为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二、学情分析
本人所任学科有两个班,在七年级刚接触生物这门学科时学习的兴趣很高,气氛活跃。但期末成绩不是很理想,原因是学生习惯了原来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和注入式教学方式,对新课程下的新教学方式还不适应。
应对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村和新课程标准。
2、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
3、优化教学方法,运用好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4、认真组织好各次探究活动,注重学法指导。
5、认真做好培优辅差工作,面向全体学生。
6、加强训练,达到及时巩固的目的。
7、成立好合作学习小组,并加强合作学习指导。
三、教研教改举措
1、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其它科学文化知识,不获取新知识和新信息,提高自身专业技术能力。
2、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教研教改活动,多听同行老师的课,经常和他们交流经验,按安参加本组的集体备课。
四、教学进度安排(按周别教学内容时数排列)
1、水中生活的动物
2、陆地生活的动物
3、空中飞行的动物
4、复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5、进行第一次月考并讲评试卷
6、“十一”黄金周
7、动物的运动
8、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9、社会行为
10、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1、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2、进行第二次月考并讲评试卷
13、细菌真菌的.分布
14、细菌、真菌
15、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6、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17、复习第五单元的第三至五章进行第三次月考。
18、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从种到界
19、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20、进行期末考试和期末小结,复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务处工作计划为指南,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为主要突破口,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以学生学习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渐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合作和探究过程中真正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中学习的第五单元,是整个初中二年级生物所要掌握的一个重要单元。其中涉及的内容广,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多。
第一章至第三章内容,主要涉及动物的分类,让学生区别那些是水中生活的动物·陆地上生活的动物·空中飞行的动物,以及这些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其中重点在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这一章节强调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重点阐述了动物与人类生活得关系。第四章和第五章主要讲解了在生物圈中扮演了分解者的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通过这两个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对我们生存的环境更加熟悉,同时也更加了解在我们生存的环境中很多渺小的东西往往在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六单元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中学生必备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是其行为的基础之一,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其认识和行动的必然结果。作为一个现代公民,应当理解每种生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并且应当身体力行。因此,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在本册教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总结、回顾和发展,是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行为,同时,为学生的持续发展,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本人所任教八年级的两个班级,通过上学期学习情况和考试成绩来看,学生整体水平不错,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大部分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有兴趣浓厚,有一定的学习生物学的基础。八年级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对动手操作有较强的兴趣,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生物学的能力,本学期生物中遗传和变异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看,较难理解,学生在理解与灵活运用方面会有难度。上课时用借助于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新的一学期要做好学习总动员,让大家潜心投入到学习中来,争取取得优异的成绩。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使学生更有意识地保护生物,促进社会发展。
(2)通过学习使学生生物与环境,使学生更有意识地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发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有初步的观察能力、有发现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保持对科学的旺盛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现象。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生物问题的喜悦。
五、教学具体措施:
1、精心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针对具体学情因材施教;
2、进一步开展自主学习课堂,探索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3、分层次设置课堂反馈练习,使优生得到发展,差生得到提高;
4、适当设计生物科技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5、定期举行单元考试,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到查遗补漏;
6、引领学生开展复习方法交流等活动,让优生带动差生共同进步。
六、教学进度安排
略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7
本学期我担任了八年级6-8班的生物教学任务,为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并取得良好的成绩,我根据八年级生物学科的特点,特制订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提高学生综合成绩为重点,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
二、学生情况分析:
生物知识、现象与人类密切相联,学生对生物现象产生疑问多, 但学生通过一学年对生物学的学习,对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已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大部分对本科的学习兴趣浓厚。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中学习的第五单元,是整个初中二年级生物所要掌握的一个重要单元。其中涉及的内容广,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多。
第一章至第三章内容,主要涉及动物的分类以及这些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其中重点在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这一章节强调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重点阐述了动物与人类生活得关系。第四章和第五章主要讲解了在生物圈中扮演了分解者的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通过这两个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对我们生存的环境更加熟悉,同时也更加了解在我们生存的环境中很多渺小的东西往往在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六单元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中学生必备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是其行为的基础之一,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其认识和行动的必然结果。作为一个现代公民,应当理解每种生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并且应当身体力行。因此,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在本册教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总结、回顾和发展,是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行为,同时,为学生的持续发展,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四、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
1、各种动物的适应性特征
2、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3、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难点:
1、运动的结构基础和形成机制
2、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
3、根据生物特征进行分类
五、主要措施:
1、重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改进教法,加强课堂教学
(1)注重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2)组织好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并提高其质量
(3)督促学生做好当堂知识的背诵与记忆。
3、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1)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在新教材的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生物学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养有很大作用。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所遇到的生物学现象,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2)比较、归纳学习法:
通过对知识的比较归纳,可找出知识之间内在联系,使知识间的关系更明了。
4、精心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好白板教学。
5、精心组织和策划好课堂教案。
6、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做到课堂质量高效率。
7、认真批改作业,从中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8、培养优生,转化后进生。
六:教学进度与重大活动安排
周 次 日期 工 作 要 点
第1周8.31-9.4 分析上期期末质量监测试卷,查漏补缺。
第2周 9.7-9.11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第3周 9.14-9.18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第4周 9.21-9.25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第5周 9.28-9.30鱼
国庆长假
第6周 10.8-10.9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第7周 10.12-10.16 动物的运动
第8周 10.19-10.23 鸟 哺乳动物
第9周 10.26-10.30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第10周 11.2-11.6 社会行为
第11周 11.9-11.13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12周 11.16-11.20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第13周 11.23-11.27 细菌
第14周 11.30-12.4 真菌
第15周 12.7-12.11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第16周 12.14-12.18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病毒
第17周 12.21-12.25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第18周 12.28-1.1 从种到界
第19周 1.4-1.8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第20周 1.11-1.15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第21周 1.18-1.22复习并迎接期末质量监测考试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8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本期我打算仍坚持以《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为宗旨,以部教务处的核心工作目标“快乐+高效”课堂为指导,扎实做好本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学情分析:
本期我任教八年级3个班的生物教学,从今年上期期末统测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的生物学基础比较好、兴趣较浓。但每个班都有少数学生的生物学基础较差、学生物没多大劲。本学期的教学重心仍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物学基本技能的提高为主。
三、教学目标
1、坚持业务学习:深入钻研课改理论,更新教学观念,并结合教学实际交流学习心得,写好学习笔记。
2、利用集体备课小组的力量对教材进行充分讨论分析,把握其深度和广度。统一教案、作业设计、教学进度等等。
3、每周积极参加至少一次集体备课、研讨新教材,轮流说课、集体反思等活动。
4、充分利用电教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备课组内相互学习、帮助,精诚团结。每月定期开展听、评课活动。
6、深入开展教学科研,参与教研课题的研究,按时完成每学年撰写论文的工作。
7、注重实验教学,努力培养学生创新实验的理解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用图表表述实验和对实验方案评价能力。
8、加强中考试题研究,落实生物奥赛培训工作和后进生转化工作。
四、具体措施
1、精心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针对具体学情因材施教;
2、分层次设置课堂反馈练习,使优生得到发展,差生得到提高;
3、定期举行单元考试,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到查遗补漏;
4、引领学生开展复习方法交流等活动,让优生带动差生共同进步。
5、定期开展生物奥赛培优和后进生辅基工作。
五、教学进度
第1周
水中生活的动物
第2周
陆地生活的动物
第3周
空中飞行的动物
第4周
月考命题与评价
第5周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6周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7周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第8周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第9周
期中考试命题与评析
第10周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第11周
认识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第12周
月考命题与评析
第13周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14周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15周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16周
生物的进化
第17周
健康的生活
第18周
期末复习
第19周
期末复习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9
一、指导思想
在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提高学生综合成绩为重点,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
1.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科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2.在继续抓好“课改”实验的过程中,努力学习有关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对“课改”的认识,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3.继续探究试教过程中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吸取过去两年的教学经验,继续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固化“课改”教学新成果。
4.继续探究新课程的评价体系,特别是建立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标准,并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总结过去两年中的教学的经验和体会。
三、学生情况分析:
生物知识、现象与人类密切相联,学生对生物现象产生疑问多,但学生通过一学年对生物学的学习,对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已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大部分对本科的学习兴趣浓厚。
四、教学总目标要求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八年级上册)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
1)通过学习,认识到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在不断进行着。
2)通过学习,认识到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是依靠产生后代来实现。其中人的个体,开始于一个小小的单细胞受精卵。
能力:
1)增强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2)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我们生存的家园——生物圈的重要性,产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五.主要措施:
1、重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充分考虑课程目标的体现和贯彻;考虑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特别要注意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的要求
2、倡导探究性学习。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一改过去传统的注入式写法,注重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知识的发生和发展。
3、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加强和完善生物学实验教学。
4、改进教法,加强课堂教学。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在新教材的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生物学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养有很大作用。
六、周课时计划
第一周:14.1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二周:14.1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三周:14.1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四周:14.2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五周:15.1人体的神经调节
第六周:15.1人体的神经调节
第七周:15.2人体对信息的感知
第八周:15.2人体对信息的感知
第九周:15.3人体的激素调节
第十周:16.1人体的支持与运动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16.1人体的支持与运动
第十二周:16.2动物的行为
第十三周:17.1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17.2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十四周:17.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第十五周:18.1人的生殖18。2人的新个体发育
第十六周:19.1动物的生殖19。2动物的发育
第十七周:20.1植物的生殖
第十八周:20.2植物的生长发育
第十九周:期末考试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在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基础上,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提高学生综合成绩为重点,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
1、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2、在继续抓好“课改”实验的过程中,努力学习有关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对“课改”的认识,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3、继续探究试教过程中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吸取过去两年的教学经验,继续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固化“课改”教学新成果。
4、继续探究新课程的评价体系,特别是建立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标准,并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总结过去一年中的教学经验和体会。
三、学情分析
一方面,经过七年级一个学年的学习,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生物学习的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基本知识、生物实验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不少同学还对生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为八年级的生物教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目标不明确、自制力不强、主动性不足等问题,具体表现是学习习惯懒散、注意力不集中、完成作业马虎,好奇心有余而自觉性不足,学习成绩存在两极分化的趋势。
因此,从本学期开始,在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加强课堂调控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学习思想引导、学习方法指导,特别是学习过程和效果的监控,不仅要让学生态度端正、学习得法,还要促使学生养成及时巩固、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明显的进步,学习成绩有大面积的提高。
四、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内容包括:第五单元《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共2章,第六单元《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共2章,第七单元《健康的生活》共2章。教材的编写注重从生活实践出发,广泛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握基础性,体现先进性;内容编排图文并茂,加强了启发性,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栏目设置丰富多样,注重创设问题情景,突出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内容编写具有弹性,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11
1、备课标、备教材。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明确教学要求,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本单元本节课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同时挖掘教材固有的思想教育因素,寓思想教育于教学过程之中。
2、备学生。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能力水平,充分估计学生接受新知识可能遇到的问题。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
3、备教法、备学法。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瞄准教学目标,灵活采取自学指导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手段,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根据教学内容不同,指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问题发现法、检测反馈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课堂实效。
4、备作业。注意控制好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量,结合考点、突出重点、精选习题,把握好训练的质,除了少数课后实践性的作业之外,其他知识性书面作业尽可能当堂完成、当堂批改、及时反馈,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作业的效果。
5、备教学流程。精细设计教学流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做好引领,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提问,注意知识教学、分组实验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12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1.知识目标:
1)认识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2)知道动物的行为大多是通过运动来完成的,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它们的 行为有密切的联系
3)获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的知识。
4)通过活动体验生物的分类是根据不同生物的特征上的相似程度来进行的。
2.能力目标:
1)增强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进行“饲养和观察蚯蚓”、“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制作甜酒”等实践性较强的活动。
3)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更好地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认识科学通过技术转化为人们改进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手段,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又具有实践价值。科学技术在促进人类进步的同时,往往带来人们预想不到的负面影响,因此,其实践价值就相当于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具有两面性。此外,尽管社会在走向科技化,科技也在社会化,但是,科学始终不是万能的,人类社会面临的所有问题,并非都能依*科学来解决。
二、学情分析
通过初一的学习,多数学生对生物这门课比较有兴趣,其中也存在着问题:班中成绩差别悬殊,存在两极分化现象,有的班级后进生比较多。针对以上问题,我要对学生加以鼓励和引导,争取再上一个新台阶,以期待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做好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中学习的第五单元,是整个初中二年级生物所要掌握的一个重要单元。其中涉及的内容广,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多。
第一章至第三章内容,主要涉及动物的分类,让学生区别那些是水中生活的动物·陆地上生活的动物·空中飞行的动物,以及这些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其中重点在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这一章节强调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重点阐述了动物与人类生活得关系。第四章和第五章主要讲解了在生物圈中扮演了分解者的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通过这两个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对我们生存的环境更加熟悉,同时也更加了解在我们生存的环境中很多渺小的东西往往在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六单元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中学生必备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是其行为的基础之一,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其认识和行动的必然结果。作为一个现代公民,应当理解每种生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并且应当身体力行。因此,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在本册教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总结、回顾和发展,是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行为,同时,为学生的持续发展,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四、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1、各种动物的适应性特征
2、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3、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难点:1、运动的结构基础和形成机制
2、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
3、根据生物特征进行分类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村和新课程标准。
2、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
3、优化教学方法,运用好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4、认真组织好各次探究活动,注重学法指导。
5、认真做好培优辅差工作,面向全体学生。
6、加强训练,达到及时巩固的目的。
7、成立好合作学习小组,并加强合作学习指导。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13
一.教学内容
本册编排了≤周围的生物世界≥,≤探索生命≥,≤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组成≥,≤绿色植物的一生≥,≤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作用≥等七个单元.
二.教材目标
(1)让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3)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
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人与生物圈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删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内容,以灵活应用的知识点为主。在时代性,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反应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刚步入初中,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在学习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有部分学生兴趣不高,应付学习,对学习生物学这科不够重视,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认真完成,没有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但也有能较快适应新学习环境,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劲头十足的学生。因此学生差异较大而且明显。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生物学很感兴趣,对老师布置的课外实验能按时完成,积极配合老师上好每一节课。
四.教学措施和方法
针对教材和学生的总体情况,在备课时,知识的难易程度要控制好,应适应大部分的学生。实施教学时,灵活、应变,既让基础差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又要让学习层次较高的协商有发展提升的空间。同时,注意学生的动手及协作能力的培养,从学生的现有知识及生活经验出发开展教学,培养学生以生物学的角度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能对之加以解答或寻得答案。
1.本学期应该注重班级学生成绩的平衡发展,特别关注生物学困生的学习发展。对生物学困难生,要真正了解他们对生物学习的态度,分析学习不好的原因,个别找来谈心,上课随时关注他们的反应,看他们是否参与到学习中,是否对生物有兴趣,鼓励他们多回答问题,对于他们的变化做好记录。课外走进他们的生活,带领他们去了解一些实际性的生物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继续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的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
4.继续探究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和模式。争取呈现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并运用
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校本教研,上好课,设计好教案,写好教学反思。
5.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担出探究性的问题;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鼓励学生学会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践。
总之,通过本学期教育教学,全面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理解,掌握有关知识的同时,培养相应的能力,以应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想尽一切方法,尽一切努力在期末考试的检测中考个好的成绩,给学生和家长一个满意的答卷。
五.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共30课时)
第一章 周围的生物世界3课时 第二章 探索生命3课时
第三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3课时 第四章 生物体的组成3课时 第五章 绿色植物的一生10课时
第六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7课时 第七章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作用 1课时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14
学生基本情况:
本年级共有两个班,共计学生74人。由于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许多动物都认识,甚至了解,给生物的教学带来一定益处,针对以上情况,对本期教学工作作如下计划:
一。主要措施:
1、重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倡导探究性学习
3、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
4、改进教法,加强课堂教学
(1)提高贯彻课程目标的自觉性
初中生物学课程目标涵盖的生物学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是通过每节课或每项活动来逐步完成的。因此,在制定每节课(或活动)的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课程目标的体现和贯彻;考虑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特别要注意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的要求。
(2)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
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一改过去传统的注入式写法,注重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教材安排了丰富多采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生活动。
(3)加强和完善生物学实验教学。
5、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在新教材的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生物学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养有很大作用。
应重视以下五种学习方法,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学学生学习。
(1)实验探究法:明确探究课题——>引导探究——>获得结论——>测试反馈
(2)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所遇到的生物学现象,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3)识图学习法:
新教材图文并茂,色彩鲜明,可读性强。它形象、直观、不仅有利于教师把有关知识讲清楚,而且利于学生理解内容,便于记忆。
(4)比较、归纳学习法:
通过对知识的比较归纳,可找出知识之间内在联系,使知识间的关系更明了。
(5)综合学习法:
引导学生运用相关学科(如物理、化学)的知识来解决生物学问题
二、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第二周第一单元
第二周——第三周第二单元
第四周——第五周第三单元
第六周——第七周第四单元
第八周——第九周第五单元
第十周到一调第六单元最后
第十三周———期末复习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15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每项工作都需要有计划的进行,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为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并取得良好的成绩,我根据八年级生物学科的特点,特制订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在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基础上,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提高学生综合成绩为重点,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
二、教学任务
1.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2.在继续抓好“课改”实验的过程中,努力学习有关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对“课改”的认识,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东施效颦故事初伏怎么养生红枣的功效与副作用
3.继续探究试教过程中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吸取过去两年的教学经验,继续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固化“课改”教学新成果。
三、学生情况分析:
生物知识、现象与人类密切相联,学生对生物现象产生疑问多,但学生通过一学年对生物学的学习,对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已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大部分对本科的学习兴趣浓厚。
四、教学总目标要求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八年级上册)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
1)认识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2)知道动物的行为大多是通过运动来完成的,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都与它们的行为有密切的联系
能力:
1)增强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进行“饲养和观察蚯蚓”、“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制作甜酒&
;等实践性较强的活动。
五、主要措施:
1、重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倡导探究性学习
3、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
4、改进教法,加强课堂教学
(1)提高贯彻课程目标的自觉性
初中生物学课程目标涵盖的生物学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等工作计划方面的基本要求,是通过每节课或每项活动来逐步完成的。因此,在制定每节课(或活动)的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课程目标的体现和贯彻;考虑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特别要注意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的要求。
(2)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
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一改过去传统的注入式写法,注重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教材安排了丰富多采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生活动。
(3)加强和完善生物学实验教学。
5、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在新教材的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生物学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养有很大作用。
应重视以下五种学习方法,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学学生学习。
(1)实验探究法:明确探究课题-->引导探究-->获得结论-->测试反馈
(2)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所遇到的生物学现象,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3)识图学习法:
新教材图文并茂,色彩鲜明,可读性强。它形象、直观、不仅有利于教师把有关知识讲清楚,而且利于学生理解内容,便于记忆。
(4)比较、归纳学习法:
通过对知识的比较归纳,可找出知识之间内在联系,使知识间的关系更明了。
(5)综合学习法:
引导学生运用相关学科(如物理、化学)的知识来解决生物学问题
6、精心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对新教材进行培训。
7、精心组织和策划好课堂教案。
8、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做到课堂质量高效率。
9、进行课外辅导和写小论文及做小制作,提高学生的兴趣。
10、认真批改作业,从中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11、培养优生,转化后进生。
六、教学进度表另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