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教育态度高考满分作文
中国式教育态度高考满分作文1
很多家长认为进步应该受到奖励,而退步则需要受到惩罚。在这幅漫画中,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也正是如此。当孩子考了100分时,父母给予了一个热情的拥抱作为奖励;而当孩子退步时,父母却不得不严厉地施加惩罚。尽管孩子感到寒心,但在下次再次取得进步时,父母又会给予赞美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支持。
如果把漫画对比看,就是两个孩子因成绩而受到了不同的待遇,第一个孩子得了100分,受到了一个吻为奖励,而第二个孩子因为没有及格而遭到一巴掌的惩罚。故事也只有这样,漫画中并没有体现出父母对于孩子获得成功后的鼓励与劝诫,不可局骄自傲。而对于成绩不好的时候孩子,父母也没有进行鼓励与指正只要惩罚,或许这惩罚可以激发了孩子的上进心,但是更多的是寒了心。
第二次考试,第一个孩子的`成绩出现了下滑,父母只是轻轻地拍了一下他的后背,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关心和慰问。第二个孩子的成绩有所提高,父母给了他一个热情的拥抱作为奖励,孩子感到很开心。但是父母没有给予任何建议或者鼓励。
社会上过于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只看重成绩的教育方式容易让人丧失积极性和热情。我们应该善于引导,适时给予鼓励和指导,调整心态,让人们在经历中汲取经验,享受成长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为了奖励或惩罚而追求结果。这样才能真正激发人们的内在动力,让他们从过程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
让我们注重过程抛开结果。
中国式教育态度高考满分作文2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进步意味着奖励,退步意味着惩罚。这从家长们对待孩子成绩优差时的态度息息相关,如果把漫画竖着看,可以看到孩子考了100分父母给了一个吻以示奖励,而当退步后,父母却不得安慰的给了一巴掌当作惩罚,这令孩子寒心,当孩子成绩再次下滑时,父母又不顾缘由的给了一巴掌做惩罚,或许这所谓的教育令这位孩子又激起了学习的心,使得成绩上升、这一次再次得到了一个吻为奖励。
如果把漫画对比看,就是两个孩子因成绩而受到了不同的待遇,第一个孩子得了100分,受到了一个吻为奖励,而第二个孩子因为没有及格而遭到一巴掌的惩罚。故事也只有这样,漫画中并没有体现出父母对于孩子获得成功后的鼓励与劝诫,不可局骄自傲。而对于成绩不好的时候孩子,父母也没有进行鼓励与指正只要惩罚,或许这惩罚可以激发了孩子的上进心,但是更多的'是寒了心。
当第二次考试,第一个孩子退步了,成绩下滑了,当下只有一巴掌作为惩罚,同样没有看到父母的关心与激励。而第二个孩子成绩上升了,得到了一个吻的奖励,或许他就满足了,可是同样没有看到父母的欣慰的激励与劝谏。
这不得不让我联想到社会上只看成绩只看结果而不在乎过程,只是一板一眼的惩罚与奖励,这很容易让人失去上进心失去激情,我们应该懂得方法懂得教育,适当调整心态去放词鼓励与指正,使得人们在过程当中吸取经验,享受过程所带来的优越感,而不是结果带来的奖励与惩罚。
让我们注重过程抛开结果。
从学生角度论中国式教育 摘要:中国教育体制是历史变革对我国现在的教育特点的影响深远,加之文化大革命时期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落后其他国家数十年,产生深远影响,中国学生“高分低能”的问题严重,学生体质下降。但改革起来任重道远。关键词:中国教育历史、现状、改革,就业压力,大学扩招,高考制度,义务教育
我们生活在全球大学生最多的国家,竞争压力是最大的。所以中国式的教育在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
一、中国教育历史
中国如今的教育很大程度的来源于中国古代的教育方式,我国古代的教育事业开始于中国古典著作,而不是宗教组织。我国古代从孔子办学,开始就有了私人教育系统,以后的“私塾”教育一直贯穿整个中国封建王朝时代,是教育的主要体系。不过从汉朝开始有了“官学”,官办的学校分级有中央的“太学”,地方的“郡学”、“府学”、“县学”等,但这些学校主要为培养选拔官吏,是文人进修的地方,最初的启蒙还需要私塾。宋代以后著名文人办“书院”这种类似孔子教学场所的风气开始不断壮大,许多学院都是一种学派的代表。早期中国任用受教育的官员管理国家,用来选拔官员的科举考试制度建立于隋朝,唐朝的唐太宗完善科举制。直到清朝末期的1905年废除,代之以西方教育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育模式改向苏联方式发展。将原先的综合性大学进行拆分。1950年代的扫盲运动是建国初党领导的主要是面向社会下层的群众运动。50年代初国家开展了大规模的扫盲运动,扫盲运动的高潮一直持续到50年代末。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需要大量的工业技术人才,故当时中国创建了大量的技术学院。同时,高考也正式设立于1955年。1960-1970年代,中国共产党组织大量城市“知识青年”离开城市,到农村劳动和定居。直到1970年代末开始,大部分知青陆续回到城市,仍有部分于农村生活。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导致全国所有学校进入停课状态,大学入学考试被取消。知识分子不被尊重,大多数被下放进行体力劳动,有些则遭到残酷对待,财产被没收,被批为“臭老九”等。总体而言,文化大革命耽误了整整一代人。正在接受教育的人被迫停止继续教育;没有接受教育的人丧失了机会。其对中国人的素质与中国教育的破坏耽搁是毋庸质疑的。
1977年文革结束后恢复了高考制度,那一年考生的平均年龄是最大的,录取率也是最低的。九十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开始实行大学扩招政策。这一政策虽然圆了很多人的大学梦,不过近几年流弊开始显现。实际上择校之风与应试教育的情况没有改善,因此升学的压力并没有减轻,学生的负担反而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补习班的大量增长。而“教育产业化”政策的施行,让各个学校的收费猛涨,使越来越多工薪阶层的家庭难以承担。同时,由于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扩招使得现在大学生的素质明显滑坡,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与起薪直线
下降。这也体现出来我国大学生文化程度高能力差的问题。
二、中国教育现状
我国教育一直存在着用最后的考试成绩来论断学生能力的高低,其中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最后能够有好学校上的学生只是文化成绩最好的学生,也出现了体质越来越弱的问题。
2007年之前,我国实行收费的“强制义务教育”,之后农村及城市相继实施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从小学到初中的九年义务教育。从法律上来说,九年义务教育期间,不收学费、杂费。实际上,在城市裏,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各项名目仍然收费(除了“学费”),虽然一般普通小学和初中学费很低(约每年200~700元人民币左右),但因为学校师资差异问题所产生的教育差别,仍然一些师资较好的学校仍以“赞助费”等为由违规收取费用。在农村,自2007年以后中小学九年教育为免费,而广大农村地区却很少设立初中,如在贵州、四川、陕西等的山区地方,学校稀少、学生分散,学生每天要走十几公裏路上学。另外,在初中阶段,学生按规定需要学习的课程为: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音乐、美术。初中上课时间一般是上午7:40,但是大多数学校要求6:50到校,一般7:15就开始上第一课,课后作业较多,特别是在初三阶段,学生普遍精神萎靡,在初中的最后一年,尽管相关教育主管单位明令禁止,但基本上各个初中学校都会提前结束课程,并利用节假日设补习以保证该校较高的升学比例。这或许也就是
学生课外活动大量减少,造成学生体制急剧下降的原因。
初中毕业的学生有几种选择,可以升入高级中学为今后进入大学做准备;也可以直接上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中学,中专和职高毕业可以直接就业或再考入高等职业学校。由于高中之后的大学教育学习费用较高,大部分贫困家庭会选择让孩子上职业学校,从而可以提早结束学业,即刻投入工作,有独立的经济能力。中国的普通高中是全日制教学,教育局规定周末双休日为休息日。然而,大部分学校,包括多数示范学校都没有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休息时间,规定学生必须进行早自习,晚自习,以及星期六的补习。其中早自习要求学生早上至少提前1小时进入教室开始学习,晚自习要求学生放学之后继续留校学习至少2小时,甚至要求留校学习至夜间21:00~22:30。星期六的补习一般是补习半天或一天,星期天一般都是休息,不过也有极少数学校仍然要求学生星期天再补习半天,甚至出现数周连读后只休息一天的情况,而学校在晚自习以及补课的收费和规定状况上却一直存在不少的争议。许多学校在平时加晚自习或周六加课的时候都说这些加课是自愿参与的,但是却利用晚自习或周六加课讲正课以弥补课程时间不足的问题,造成了学生不上也得上的局面,少数学校甚至还要另行收费。学生高中学习负担重、压力大、时间长,缺少休息,他们的学习目标是高考。部分学校违反规定实施上述补习措施,教育出的学生的学业成绩高,这便促使了相关部门对学校的监督的松散,更有教育部门会对有关投诉置之不理及帮忙掩盖事实。而在有些学校,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的学生,不时还会出现小规模针对此情况的校生冲突。
中国的教育会教出成绩很高的学生,但他们的童年普遍受到限制,由于偏重竞争环境中的努力,学习学业中,过度强调智育的发展,所以这也就直接导致一些“高分低能”现象,以及学生在大学的阶段因大学教育管理较宽松出现辍学、逃课现象,其中最为普遍的现象是在大学学习的多数大学生一直以考取某大学为目标而因缺乏职业及事业目标感到迷茫。在我看来,我国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高中阶段,学生在这段时间是最累的,也是各方面体制下滑速度最快的时段。
普通高等教育分为专科教育(学制二至三年)、本科教育(学制四年)和研究生教育(包括硕士和博士学位)三个阶段。大学扩招带来的影响巨大,从第一批扩招的大学生进入社会的2003年开始,大学生就业问题就开始成了全社会关注的话题。由于大学生包分配取消不到10年,扩招后的大学生就进入了就业市场,客观上,扩招政策扭曲了大学毕业生的供求体系,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就业率和薪水的下降。2009年,中国将有700万大学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除了庞大的就业需求之外,扩招导致的教育质量下滑,专业与课程结构不合理,不适合市场需求也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一大原因。数量上去了,质量也是跟不上了,这是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
三、中国式教育改革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试教育弊端日益显露,因此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改革的方案通常有以下几种:
1、取消高考,从根本上推翻应试教育中的“人才选拔”理论,提出这种方案的人认为高考是应试教育的根源,取消高考就取消了应
试教育。
2、一步步地立法禁止应试教育中的一些行为,比如禁止体罚,禁止强制性的补课班以及禁止过多的作业量等等,提出这种方案的人认为无法一步到位地禁止应试教育,只能一步步来。
3、提高国民的科学素养,改变应试教育支持者的非理性观念,提出这种方案的人认为应试教育的根源是国民科学素养的落后,招致了应试教育这种非理性的风气。
教育部门都多次试图进行教改来降低学生的压力与负担,结果多是成效不彰。并且曾经多次进行“减负”,并连年打出“素质教育”的口号,并成立教育改革小组,然而在中国的考试制度下,应试教育的减少十分有限。
总之,中国式教育的问题已经逐步受到重视,但这种思想已经被国人默许很久,认为只有上大学才能有好工作,想要改革更是任重而道远,参考文献:
〔1〕陈孝彬,程凤春教育专题〔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陈玉琨,杨永博教育集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